知识产权总论讲义
- 格式:pptx
- 大小:865.22 KB
- 文档页数:96
知识产权教育讲义1. 介绍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简称IP)是指人们在创作或发明出的智力成果上所享有的法律权益。
知识产权教育的目的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了解和保护,促进创新和创造力的发展。
2. 知识产权的类型- 版权(Copyright):保护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立性,例如文学作品、音乐、电影等。
- 商标(Trademark):用于区分产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识,例如公司Logo。
- 专利(Patent):保护发明的独特性和实用性,例如发明的新产品或技术。
- 商业秘密(Trade Secret):非公开的商业信息,例如制造方法、客户清单等。
3. 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促进创新: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人们进行创新和研发,提高技术和产品的水平。
- 经济价值:知识产权可为创作者和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激励他们进行创造性工作。
- 维护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防止他人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创作或发明,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 提升声誉和品牌形象: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4. 知识产权的保护方法- 注册和申请: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需要进行相应的注册和申请程序,以获得合法的权益保护。
- 保密措施:对商业秘密等非息进行保密措施,例如签署保密协议、限制员工的知识获取等。
- 监测和执法: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打击侵权行为,维护自身权益。
- 合作和授权:与他人进行合作和授权,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5. 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意识:通过知识产权教育,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权益和义务,提高对知识产权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 防止侵权:知识产权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和防止侵权行为,减少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
- 促进创新:通过知识产权教育,鼓励人们进行创新和研发,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知识产权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领域,需要不断加强和推广。
通过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措施,我们可以为知识创新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知识产权讲义(免费).txt30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知识产权:第一章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概述第一章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概述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总论)一、概念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直接支配其智力成果或商业标记并得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垄断性民事财产权。
(知识产权——支配权绝对权对世权)二、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1 知识产权原则上是财产权,只在著作权有所例外。
2 知识产权是支配权和对世权,这一点使得知识产权与物权相同而与债权相区别。
三、特征1 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
这是知识产权区别于物权的原因所在。
具体而言,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专利权的客体是发明创造,而商标权的客体则是商标。
2 专有性,又称之为垄断性,即同一智力成果或者商业标记上只能有一个知识产权。
例如两个以上的人作出同一种发明只能授予一个人以专利权;两个人就同一类产品就相同或相类似的标志申请注册商标的,商标局只能为其中一个人注册而不能为两个人均进行注册。
3 地域性。
地域性的含义有二:其一,知识产权只在产生的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地域范围内有效,这种地域性随着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而逐渐消失;其二是知识产权的授权和转让是与地域相联系的。
即知识产权的授权和转让必须明确地域范围,仅授权某些地域范围内行使知识产权,那么被授权人超出此地域范围行使该项知识产权即为侵权行为。
4 时间性。
所有的知识产权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过了这一时间该知识产权保护的智力成果就进入公共领域由全人类共享,任何人都可以无偿地加以使用。
不过商标权的时间性纯粹是基于管理上的需要而设,商标所有人可以不断地续展。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范围一、狭义上的知识产权(司法考试考的就是狭义上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知识产权仅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知识产权法学》教案第一编知识产权法总论第一章知识产权概述第一节知识产权的定义、分类、范围一、知识产权的定义(一)几种方式我国民法理论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称之为智力成果权,该术语最早出现于规范性的法律文件是在《民法通则》。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知识产权属于民事权利,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
对于知识产权的概念,主要有如下几种表述方式:1.列举式这是国内外通常的做法,如传统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或者将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统称为知识产权。
2.下定义这是国内教科书和学者最常用的方式。
具体的定义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如“智力成果说”,以郑成思教授为代表,“知识产权指的是人们可以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又如刘春田教授认为“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性劳动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
张玉敏教授则认为“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支配创造性智力成果、商业标记以及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3.完全列举知识产权包含的内容这是国际知识产权组织习惯采用的方式,后面在讲到知识产权范围的时候我们将详细介绍。
(二)本教材采用的定义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知识产权的分类(一)传统分类:工业产权和著作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著作权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被称为版权(二)智力成果类与商业标识类该分类将商标权、商号权独立出来,而将专利权著作权等都视为智力成果类的知识产权(三)人身性质类与财产性质类依知识产权是否有财产性内容将其进行分类,前者是知识产权人享有的人身权利或精神权利,后者是财产权利或经济权利。
从权利比重来看,财产类的知识产权远远大于人身性质类。
(四)其他分类三、知识产权的范围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揭示知识产权的外延。
正确认识知识产权的范围,有助于大家更具体、更感性地理解什么是知识产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产权的内涵在不断变化,外涵也日益扩大。
知识产权总论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作并运用知识时所享有的一系列权益,它保护了创作者的权益,促进了创新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知识产权的意义、类型、保护和应用。
一、知识产权的意义知识产权的意义在于保护创造者的创造成果和创新投入,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它通过确保创作者对其知识产权的合法所有权,鼓励了创新、研发和技术进步。
知识产权还促进了投资和交易,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对创新成果的经济回报。
二、知识产权的分类知识产权可以分为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和商业秘密等几种不同类型。
1. 版权版权是指对创作表达形式的独占使用权。
它保护了原创作品的翻译、复制、展示、传播和演出等权益。
版权适用于文学、音乐、艺术、电影、软件等各种表达形式的作品。
创作者通过版权得以获得对自己作品的经济回报,并保护其作品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2. 专利权专利权是指对发明的独占权。
它保护了创造者对其技术发明或创新的独立使用权,防止他人未经授权使用、制造或销售他人的创新产品或技术。
专利权的保护期限长,通常为20年,使得创新者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获得创新成果的独占利益。
3. 商标权商标权是指对商标的独占使用权。
商标是指用于标识和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如商标名称、商标标识和商标图案等。
商标权保护了商标注册人的商标使用权,防止他人未经授权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商标,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4. 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由企业确定、采取保密措施的不为人所知的商业信息。
它包括技术信息、商务信息、客户资料等。
商业秘密保护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优势,防止他人非法获取和使用商业秘密。
三、知识产权的保护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各国采取了不同的保护措施和制度,包括法律保护、国际合作和技术保护等。
1. 法律保护法律保护是最主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
各国通过立法制定了一系列知识产权法律,包括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这些法律规定了知识产权的权益和保护措施,并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知识产权的登记、审批和争议解决。
知识产权法总论(讲稿)知识产权的概念一、知识产权-解读⏹知识产(生)权(利)⏹(对)知识产(品)(拥有的)权(利)⏹(对)知识(拥有的)产权二、知识产权-定义⏹方法之一:列举⏹方法之二:概括⏹方法之三:列举+概括二、知识产权概念----表述方法:列举、概括及列举加概括列举——清楚、明确,有繁琐、遗漏之嫌。
主要体现在:相关公约《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1884.07生效:1、发明专利权2、实用新型3、工业品外观设计4、商标权5、服务标记6、厂商名称7、产地标记或原产地名称8、制止不正当竞争等。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1994.01签订:1、版权与邻接权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7、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8、对许可合同中限制竞争行为的控制。
概括——抽象、简要,有不准确、缺乏包容性之虞。
代表性观点:(教材P5)刘春田《知识产权法》,高教2000版: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学》,北大2000版:人们对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张玉敏《知识产权法教程》,西南政法大学2001印:民事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支配其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信息,享受其利益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列举加概括:主要体现在:相关公约《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第8款:“知识产权”包括:(1)文学艺术及科学作品;(2)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录音制品和广播节目;(3)人类一切活动领域内的发明;(4)科学发现;(5)工业品外观设计;(6)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名称及标记;(7)制止不正当竞争;以及在工业、科学及文学或艺术领域内其他一切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
知识产权的客体一、知识/信息(产品)⏹从著作权法角度⏹从专利法角度⏹从商标法角度二、知识/信息(产品)的类别⏹创造性成果⏹经营性标记⏹经营性资信三、知识产品的基本特点(一)创造性⏹针对作品……⏹针对发明创造……⏹针对商标……(二)非物质性⏹对信息的“占有”不同于对有形物的占有⏹信息载体,绝不是信息本身(三)公开性:“信息公开与权利垄断”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Trips协议在序言中对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宣示。
知识产权基础理论课程重要内容:第一讲知识产权概念和分类第二讲知识产权旳性质分析第三讲知识产权旳特性阐明第四讲知识产权旳法律保护教学目旳:通过本课程旳学习, 学习者可以对知识产权予以宏观把握, 理解知识产权基本理论, 强化自身知识产权旳专业技能。
学习规定:在本课程旳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应当认真阅读教材, 观看教学视频, 完毕有关练习。
第一讲知识产权概念和分类讲授重点:TRIPS协定中旳知识产权发明性智力成果权和商业标识权讲授难点:商业标识权一、知识产权旳概念选择: 如下哪些选项属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旳范围?A 企业专利研发;B企业商标转让;C企业商业秘密管理;D企业劳动协议管理。
答案: A B C(一)“知识产权”术语简介1.术语由来据学者考证, 广泛使用“知识产权”术语是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旳。
2.术语翻译知识产权与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二)“知识产权”概念旳界定1.概念阐明知识产权, 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对发明性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识等享有旳排他、支配旳权利。
2.概念理解(1)知识产权旳主体是民事主体。
民事主体, 为享有民事权利能力旳人, 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知识产权主体资格不受民事行为能力旳限制。
(2)知识产权旳客体是知识产品, 即发明性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识等知识、标识和信息。
物权客体, 为物;债权客体, 为行为。
(3)知识产权具有对世权和支配权旳属性。
对世权, 义务主体为除权利人之外旳任何人;支配权, 权利人以自己之单方行为即可行使权利。
(4)知识产权在权利旳创设上采法定主义, 即知识产权非依法律规定或确认, 不得自由创设其种类和内容。
(三)知识产权旳范围1.《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根据《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第8款规定, 知识产权包括:(1)有关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旳权利;(2)有关演出艺术家旳演出、录音和广播旳权利;(3)有关人类旳一切领域内旳发明旳权利;(4)有关科学发现旳权利;(5)有关工业品外观设计旳权利;(6)有关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厂商名称和其他商业标识有关旳权利;(7)与防止不合法竞争有关旳权利;(8)一切来自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旳智力发明活动所产生旳权利。
《知识产权公共教程》讲义每年的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自2001年4月26日被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已经是第10个年头,现实中我国公民在这方面的知识很有限。
保护知识产权有赖于全体公民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我们专业技术人员更应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自觉增强这方面的意识。
第一章知识产权概论第一节知识产权一、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对自然人通过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法确认并享有的权利。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定义包括科学发现权,WTO的定义强调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二、知识产权的分类(一)狭义:工业产权和版权1、工业产权:创造性成果权(发明、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版权、计算机软件权)、识别性标记权(商标、商号、其他识别性标记权)、制止不正当竞争权2、版权:作品创作者权(著作权:精神权利—人身权、经济权利—财产权)、作品传播者权(版权的邻接权—表演者权、录制者权、广播组织权、出版者权等)(二)广义:工业产权、版权、科学发现权、对“边缘保护对象”(外观设计、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印刷字体、卫星传播节目信号等)的保护权、商业秘密权三、知识产权的基本性质(一)无形性:最基本的性质(二)专有性(独占性、排他性、垄断性)(三)地域性(各国的保护规定不同)(四)时间性(有一定保护期限)(五)可复制性(工业可再现性):对版权和工业产权的含义不同四、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属于私权,主要是财产权,也涉及部分人身权第二节WTO与知识产权一、知识产权纳入WTO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二、知识产权是构成WTO的三大支柱之一: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三、TRIPS是WTO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于1995年1月1日生效,是当前涉及面广、保护水平高、保护力度大、制约力强的国际公约。
第三节知识产权法一、知识产权法:调整人类在智力创造活动中因智力成果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规范知识产权的产生、获得、使用和维护的法律。
知识产权法讲义整理(第一章)一、知识产权总论摘要:知识与财产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知识产权的特征和性质知识产权侵权救济的程序保障第一节:知识与财产从字面来看“知识产权”指“对知识的产权”,而“产权”指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权,因此“知识产权”表面上可被理解为“对知识的财产权”。
换言之,知识是一种法律意义上受保护的财产。
以这种方式去理解“知识产权”的结果,任何知识都成了法律上的财产。
那么,是否任何知识都是法律上的财产呢?或者有哪些形态的知识才是法律上的财产呢?在人类历史的长河,法律上的“财产”长期以来指有形财产。
波斯纳等学者认为:法律上的财产必须符合三方面的条件:一因稀缺而具有价值。
二能够归属于某一特定主体拥有,该主体能够排除他人的共享和干涉。
三可以以一定价格让渡给他人。
显然,据这三条件,有体物最容易成为法律上的财产。
发明创造和文艺作品在古代是不是法律上的财产呢?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为例,它显然具有巨大的价值。
但指南针在当时能够被称为法律上的财产吗?那么在古代社会,由于不能对发明创造成果进行排他性控制,智力成果不具备成为法律上财产的条件,更谈不上所谓的财产权了。
作品在古代也是如此。
作品创作完成之后,一旦流传出去就会被广泛传抄。
作者对此也是无力控制的。
发明创造、文艺作品等由信息构成的成果究竟是如何最终成为法律所承认并保护的财产的呢?著名科学家伽利略曾在17世纪发明了一种灌溉机。
他向当时的威尼斯国王写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陛下,我发明了一种只用很简单的方法和很少的费用,而使用非常方便的扬水灌溉机械,仅用一匹马的力量,即可使二十个管口不断地向外喷水。
我费了很大力气,花了很大代价才完成了它。
因此像这样的发明,如果变成所有人的共同财产,是不能被容忍的。
所以恳求您除我和我的子孙或从我的后代手中获得这种权利的人以外,在四十年内或在规定的期间内,不允许任何人制造和使用我所发明的新机械,即使是制造了,也不准使用。
知识产权法李雨嫱第一编知识产权法总论•一、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和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知识产权的范围•知识产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依据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广义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地理标记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
(trips协定)•狭义的知识产权,即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三部分。
其中,商标权和专利权合称为工业产权。
•三、知识产权的性质和特征•(一)知识产权的客体具有非物质性•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3、不发生消灭知识产品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二)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1、知识产权权利人对知识产品享有独占、排他的权利,任何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未经权利人许可不得使用该知识产品。
•2、就专利权和商标权而言,在同一客体上不允许存在两个以上相同种类的知识产权。
•(三)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按照一国法律获得承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能在该国发生法律效力。
•(四)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知识产权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超出法定期限,该权利即自行消灭。
•四、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体系•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包括:著作权法律制度、商标权法律制度、专利权法律制度、商号权法律制度、地理标记权法律制度、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等。
•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883年签订,1884年7月7日生效)•《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1886年缔结)•《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议》(1891年缔结,1892年7月生效)•《世界版权公约》(1952年)•《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与广播组织罗马公约》•《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1967年)•《专利合作条约》(1970年通过,1978年生效)•《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1971年缔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1996年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1996年通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协议》(简称《知识产权协议》或者TRIPS协议)(1993年通过)第二编著作权法第一章著作权法概述•一、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是指作者及其它著作权人(主体)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客体)所享有的专有性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内容)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