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第二节 层次分析法
- 格式:pptx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26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北京目录绪论0.1 关于语言0.2 关于汉语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0.4 语法和语音、语义0.5 关于语法单位0.6 三组重要的概念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第二节层次分析法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2.3 关于层次分析法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第三节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3.5 变换分析的作用3.6 变换分析的局限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4.2 关于语义特征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4.5 关于“v有……”格式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第五节配价分析法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第三章范畴研究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9.4 再说层次分折9.5 两种描写模型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9.8 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9.9 用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一名词性结构第十节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10.1 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10.2 功能学派面面观10.3 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10.4 “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10.5 关于“汉语式话题句”10.6 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10.7 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和用“不”的差异10.8 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用研究第十一节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11.1 关于中文信息处理11.2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11.3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11.4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11.5 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11.6 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11.7 实现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策略第十二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2.1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12.2 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12.3 语法教学教什么?.12.4 语法教学怎么教?12.5 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第十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3.1 关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13.2 语文教学改革肋当务之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13.3 语文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目的13.4 语文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13.5 语文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13.6 针对语文教学的语法研究结束语——应有的研究素质索引后记绪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是在同学们先前学过的“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基础课程的有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题性的选修课程。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说明1、主观题汇总主要来源于历年真题。
以教材章节逻辑进行梳理,真题中未曾考过的章、节不做赘述:例第一章第一节,在历年真题中未曾考过,则此资料中不包含该部分试题。
2、试题后的四位数字代表该试题出现的年份和考期,例:【1804】表示该题在2018年4月的自学考试中考察过。
3、试题后的“★”为依据该试题的考察频次及难度所拟定的标识,在学习过程中可作参考。
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1、名词解释:传统语法【1404】★2、名词解释:句子【1804、1510】★★3、名词解释:词组【1404】★4、简答题:语素和词有什么区别?【1504】★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第二节语法学体系介绍含义名词解释:传统语法【1404】★传统语法理论将语法看作一套具有规范价值的规则系统,研究语法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如何说话、写作,在于纠正言语实践中的错误,强调规范性、纯语主义、文学至上等观点,采用拉丁语模型,注重对书面语的研究。
因此有人称这种语法为规范语法。
传统语法学的主要内容有:(1)突出形态与范畴的关系,强调形态的重要性,并根据形态归纳语法范畴。
(2)中心词分析法(也叫成分分析法)。
(3)按意义标准划分词类。
第三节语法单位含义名词解释:句子【1804、1510】★★以词语或短语为材料组成更大的单位,通过这个单位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且伴有特定的语调,这个单位就是句子。
句子是语法链条中的最上层单位,也是言语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表达单位。
含义名词解释:词组【1404】★词组即短语,短语是由词和词构成的句法单位。
汉语的短语专指临时组配的大于词小于句子的单位,而成语等固定结构则归属于词汇范围。
短语这一语法单位几十年来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以前曾被称为伪语、字群、词群、兼词、扩词、词组、结构等等。
在现在的语法研究界,“短语”已经为多数人所接受。
区别简答题:语素和词有什么区别?【1504】★(1)性质上,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是语言系统中最基本的音义单位,也是更高一级单位 词的构成材料,它总是属于构词层面。
“现代汉语”课程之层次分析法教学札记作者:傅满义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07期摘要:层次分析法是语法分析中最基础的方法,是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层次分析的原则、有关兼语式的处理、有关虚词在切分时的划界问题加以考察和探讨,强调教材应注意对分析原则表述的准确性、补充介绍层次分析的系统性原则,主张兼语式宜归为连谓式的处理办法,并说明层次分析时应注意虚词划界的重要性。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法分析层次分析法语言教学层次分析是分析语句结构必不可少的手续,层次分析法是语法分析过程中运用得最基础的分析方法。
有关层次分析法的教学内容是“现代汉语”课程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现代汉语课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常见的大学现代汉语教材,如北大本、黄廖本、胡本、邢本等都有详细程度不等的介绍[1]-[4],其中邵敬敏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论述得相对较为详细[5]。
笔者在课堂专业教学和课外考研辅导等实践中,发现有关层次分析法的理论阐述和对具体语言现象的分析方面还有一些值得商榷、探讨和补充之处。
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侧重从层次分析的原则、兼语句式的处理、虚词的切分问题等方面加以考察和探讨。
一、关于分析的原则关于层次分析的原则(或依据),一般概括为三条原则:结构原则、功能原则和意义原则[6]1-57。
前两条着眼于句法结构,也是归纳为一条原则即形式原则,如果为了分立为两条,从逻辑上说就应该让这两条原则相互独立,而不能成为相互交叉或包含的概念。
但有些教材对前两条原则上的说明则有模糊之处。
例如,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以“一辆新车”为来说是说明结构原则上,认为“切分得出来的两个部分都必须是合法的句法结构体”[5]195,这本身是正确的。
但教材中说“一辆新车”切分为“一/辆新车”不成立,可能存在争议,因为“一辆新车”一般切分为“一辆/新车”,但在生成语法学界,像前者一样切分,也是很常见、可以接受的做法。
目录一、层次分析法及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的几点说明 (2)二、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4)三、层次分析法的原则 (4)四、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精神 (4)五、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及局限 (5)现代汉语层次分析法【内容摘要】层次分析法是美国描写语言学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
这种析句方法可适用于各种语言单位的切分作业,小可以切分语素,大可以切分复句乃至篇章。
但也有不足之处。
本文回顾了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的概念、分析步骤、原则、基本精神,明确了层次分析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优势、局限正文一、层次分析法及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的几点说明1.成分与直接成分这组概念在语法分析中,经常被混为一谈,事实上是有区别的。
成分就是构成一个词组或句子的所有结构单位(最小是一个词),这些单位无论处于何种层次,都是组成这个短语、句子的结构成分。
直接成分则是直接构成某一个结构的两个成分(一般来说就是两个),或者说是在短语或句子某一结构层面上的两个成分。
成分和直接成分是不同的概念。
成分的范围要大于直接成分,直接成分也是成分,但成分不都是直接成分,只有同一个层次中切分出来的两个成分才是直接成分,所以直接成分是相对而言的。
句子内部的结构成分之间并非全是直接关系,也有间接关系。
直接成分就是直接发生了结构关系而构成句法结构的成分。
两个直接成分总是优先组合,且按某种结构类型组合。
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即直接成分分析法(简称IC分析法),是美国描写语言学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
三十年代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一书中提出了直接成分的概念后,结构主义学派在语法分析上就逐渐用层次分析法取代了传统的中心词分析法。
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层次分析法被广泛采用,同时反复讨论了切分层次的标准,而且扩展应用到篇章结构的分析。
这样,从语素组合成词,词组合成短语,短语组合成句,句组合成篇,都作层次分析。
此外,也用于语音分析。
这种分析法是在结构语法理论指导下用以切分语言单位的方法,它是形象地表现结构语法理论的重要手段,结构语法学家用结构观点看待语言结构,认为语言结构不是如同传统语法学家所说的那样,是由一个一个的孤立要素简单相加而成,而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层次组织起来的。
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概念:①语法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②指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实施的说明,有主观性。
词类词法构词法语法学研究:构形法句法成份句法句法结构句子分类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汉语语法的特点:汉语缺少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转变和词类标志。
因此现代汉语语法呈现出一系列分析性语言(与综合性语言相对)的特点:①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要紧手腕;②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大体一致;③词的多功能性(可充当多种句子成份)。
④量词十分丰硕,有语气词。
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法成份:句法结构的组成成份。
主谓:陈述关系。
主语:被陈述的对象。
谓语:陈述主语。
动宾:动语:表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份。
宾语:表人、物或情形,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偏正: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中补: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形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份。
*层次分析法第二节词类一、词类划分依据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分类依据:语法功能(要紧):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份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充当句法成份的能力(可否充当、充当什么)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实词与实词、虚词依附实词或短语)形态:构形形态、构词形态。
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归纳意义或意义类别。
二、实词概念: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份,意义实在,即有辞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一)名词种类:①专出名词;②一般名词;③时刻名词;④处所名词;⑤方位名词语法特点:①常常放在动词前后别离作主语和宾语。
②前面一样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样不能加副词。
③一样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一起的语法意义。
目录一、层次分析法及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的几点说明 (2)二、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4)三、层次分析法的原则 (4)四、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精神 (4)五、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及局限 (5)现代汉语层次分析法【内容摘要】层次分析法是美国描写语言学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
这种析句方法可适用于各种语言单位的切分作业,小可以切分语素,大可以切分复句乃至篇章。
但也有不足之处。
本文回顾了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的概念、分析步骤、原则、基本精神,明确了层次分析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优势、局限正文一、层次分析法及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的几点说明1.成分与直接成分这组概念在语法分析中,经常被混为一谈,事实上是有区别的。
成分就是构成一个词组或句子的所有结构单位(最小是一个词),这些单位无论处于何种层次,都是组成这个短语、句子的结构成分。
直接成分则是直接构成某一个结构的两个成分(一般来说就是两个),或者说是在短语或句子某一结构层面上的两个成分。
成分和直接成分是不同的概念。
成分的范围要大于直接成分,直接成分也是成分,但成分不都是直接成分,只有同一个层次中切分出来的两个成分才是直接成分,所以直接成分是相对而言的。
句子内部的结构成分之间并非全是直接关系,也有间接关系。
直接成分就是直接发生了结构关系而构成句法结构的成分。
两个直接成分总是优先组合,且按某种结构类型组合。
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即直接成分分析法(简称IC分析法),是美国描写语言学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
三十年代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一书中提出了直接成分的概念后,结构主义学派在语法分析上就逐渐用层次分析法取代了传统的中心词分析法。
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层次分析法被广泛采用,同时反复讨论了切分层次的标准,而且扩展应用到篇章结构的分析。
这样,从语素组合成词,词组合成短语,短语组合成句,句组合成篇,都作层次分析。
此外,也用于语音分析。
这种分析法是在结构语法理论指导下用以切分语言单位的方法,它是形象地表现结构语法理论的重要手段,结构语法学家用结构观点看待语言结构,认为语言结构不是如同传统语法学家所说的那样,是由一个一个的孤立要素简单相加而成,而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层次组织起来的。
第三讲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一)——分布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第一节分布分析法“的”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我们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区分定语、状语和补语后面的“də”的不同,前者写为“的”,状语后写为“地”,后者写为“得”。
这是书面上的不同,是人为区分的,并不反映语言事实。
其原因有三:1.读音完全一样;2.把本来相同的语言成分写成不同的形式,如两个“很出色地/的”;3.把本来不同的语言成分(不同功能的)写成了相同的形式,如“悄悄地消失了”和“慢慢地消失了”。
前者只能做状语,而后者还能做谓语。
一、“的”分合的理据有人认为“的”就是只有一个,可是朱德熙先生将其分为三个,分别是副词性的、状态性的和名词性的,分别用“的1”“的2”“的3”表示。
朱德熙先生之所以主张分为不同的“的”,是因为注意到不同的“X”加上“的”之后形成的格式的功能不同。
比如:偏偏的、渐渐的;静静的,嫩嫩的;木头的,写的。
如果“的”是同一个,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功能上的差别?那么是不是也可以采用把“X的”的不同,归结为其中“X”的不同的呢?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可以有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
现在大多数都主张分为不同的“的”的理据有三个:○“的”是个虚语言成分,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又是后置定位的语言成分,其性质取决于“X+的”以后的性质;○同一个“X”加上“的”可以形成不同的“X的”,有许多兼类的现象,如“突然”,可以做状语也可以做定语;○不同性质的“X”加上“的”可以形成相同的“X的”,如“木头的”、“红的”、“写的”、“我提出的”、“大型的”。
二、研究方法作者自己指出,“本文分析‘的’字的基本方法是比较不带‘的’的语法单位——假定为X——跟加上‘的’之后的格式‘X的’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别,由此分离出‘的’性质来。
”其实作者在这里贯彻的是结构主义的语法分析方法,具体的表现是:首先,根据对立原则,即将加“的”后形成的“X的”之间的对立归结为“的”的对立,从而区分为不同的“的”;其次,成分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如“突然”、“共同”等,通过它们的分布和功能来考察。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说明1、主观题汇总主要来源于历年真题。
以教材章节逻辑进行梳理,真题中未曾考过的章、节不做赘述:例第一章第一节,在历年真题中未曾考过,则此资料中不包含该部分试题。
2、试题后的四位数字代表该试题出现的年份和考期,例:【1804】表示该题在2018年4月的自学考试中考察过。
3、试题后的“★”为依据该试题的考察频次及难度所拟定的标识,在学习过程中可作参考。
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1、名词解释:传统语法【1404】★2、名词解释:句子【1804、1510】★★3、名词解释:词组【1404】★4、简答题:语素和词有什么区别?【1504】★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第二节语法学体系介绍含义名词解释:传统语法【1404】★传统语法理论将语法看作一套具有规范价值的规则系统,研究语法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如何说话、写作,在于纠正言语实践中的错误,强调规范性、纯语主义、文学至上等观点,采用拉丁语模型,注重对书面语的研究。
因此有人称这种语法为规范语法。
传统语法学的主要内容有:(1)突出形态与范畴的关系,强调形态的重要性,并根据形态归纳语法范畴。
(2)中心词分析法(也叫成分分析法)。
(3)按意义标准划分词类。
第三节语法单位含义名词解释:句子【1804、1510】★★以词语或短语为材料组成更大的单位,通过这个单位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且伴有特定的语调,这个单位就是句子。
句子是语法链条中的最上层单位,也是言语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表达单位。
含义名词解释:词组【1404】★词组即短语,短语是由词和词构成的句法单位。
汉语的短语专指临时组配的大于词小于句子的单位,而成语等固定结构则归属于词汇范围。
短语这一语法单位几十年来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以前曾被称为伪语、字群、词群、兼词、扩词、词组、结构等等。
在现在的语法研究界,“短语”已经为多数人所接受。
区别简答题:语素和词有什么区别?【1504】★(1)性质上,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是语言系统中最基本的音义单位,也是更高一级单位 词的构成材料,它总是属于构词层面。
我把书看完了层次分析法最近在筛选自己的兼职,该去看的看了,该砍的砍掉了,现在终于暂时稳定下来了,非常完美,这下是真的有时间写笔记了,最起码这两个月可以。
第二节就是层次分析法啦,从这里开始,语言学逐渐显现出它理科的魅力(语言学同时有文科的魅力和理科的魅力,但是研究得越深,理科的魅力就越大)。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2.1 关于汉语句法分析为什么我们可以说“谦虚点儿”“高点儿”,不能说“骄傲点儿”“伟大点儿”?为什么可以说“团长了”“博士生了”,不能说“士兵了”“插班生了”“孩子了”?“开车的司机”和“开车的方法”都是偏正结构,都是由“开车的”作定语,但是,前者的“司机”可以省去不说,如“开车的还没来”,但是后者不能省去,例如“开车的方法不容易掌握”,不能说“开车的不容易掌握。
”为什么?朱德熙:语法研究发展到今天,如果光注意形式而不注意意义,那只能是废话;如果光注意意义而不注意形式,那只能是胡扯。
(老一辈语言学家都这么直率)2.2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句子成分分析法:也称中心词分析法。
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
但是有较大局限性:问题一:离了枝叶,主干不成立或站不住。
(3)他贪图安逸。
(4)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5)鲸鱼属于哺乳动物。
主干分别是“他贪图”“思想清除”“鲸鱼属于”,根本不成立。
问题二:离了枝叶,主干虽然成立,但是意思不同。
(6)我们便宜他了。
≠我们便宜(7)我们都听不懂。
≠我们听≠我们懂问题三:分化歧义的能力差。
(12)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意思a是“照片只放大了一点儿,放得不是很大。
”意思b 是“照片放得过于大了。
”用句子成分分析法,结果一样。
问题四:不利于发现某些词语的用法特点。
如“白白”只能修饰一个复杂的动词性成分。
这一特点就不可能依据句子成分分析法来加以揭示。
2.3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表面上,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是词的线性排列,其实词与词之间结合的松紧程度是不一样的,词和词的组合有着层次的透景。
现代汉语语法__层次分析法现代汉语语法是对现代汉语词汇、句法和语义结构的规范和研究的体系。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语法的方法,通过将语法现象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
下面将从词法、句法和语义三个层次对现代汉语语法进行层次分析。
一、词法层面在现代汉语中,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法层面的分析主要关注词语的形态和意义。
词法层面的分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词的形态学分析:对词的形态进行分析,包括词的构词法、词的派生、词的形音义变化等。
例如,“高兴”是一个由动词“高”和形容词“兴”构成的词语。
2.词类的划分:根据词语的形态、句法和语义特征,将词语划分为不同的词类。
例如,“大”可以用作形容词、副词或量词。
3.词语的义项划分:对词语进行义项划分,确定每个词义的不同概念和用法。
例如,“红”可以表示颜色、政治立场等不同义项。
二、句法层面句法层面的分析主要关注句子的成分和结构,揭示句子的语法规则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句法层面的分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功能:对句子成分进行分类和赋予不同的语法功能,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例如,在句子“我喜欢吃水果”,“我”是主语,“喜欢”是谓语,“吃水果”是宾语。
2.句子的句法结构:对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句子的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
例如,在句子“他认真地写作业”中,“他写作业”是主要句子成分,“认真地”是次要成分。
3.句法关系的标记:通过语法标记或语序来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汉语中,主语一般出现在谓语前面。
三、语义层面语义层面的分析主要关注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意义和逻辑关系。
语义层面的分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词语的语义分类:对词语的意义进行分类,了解不同词义的概念和用法。
例如,“打”的词义包括“打人”、“打球”等不同意义。
2.句子的语义结构:通过句子中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来解析句子的意义和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