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免疫标记分析技术(基本原理-)
- 格式:pptx
- 大小:829.22 KB
- 文档页数:26
化学发光免疫标记分析技术基本原理化学发光免疫标记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步骤:标记物制备和检测过程。
在标记物制备阶段,通常使用特定的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物来与待检测物质进行反应,并形成稳定的标记物-待检测物质复合物。
而在检测过程中,通过光学系统激发和采集标记物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从而获得待检测物质的信息。
1.标记物制备:在化学发光免疫标记分析技术中,常用的标记物包括酶标记物和荧光标记物。
酶标记物的原理是将特定酶与待检测物质结合,并通过酶反应产生化学发光信号。
例如,常用的酶标记物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等。
而荧光标记物的原理则是将特定荧光染料或荧光物质与待检测物质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从而产生荧光信号。
荧光标记物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多颜色检测等优点。
2.检测过程:在化学发光免疫标记分析技术中,通常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者化学合成的光感受物质作为化学发光底物。
这些光感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酶标记物或荧光标记物发生反应,产生化学发光信号。
这种化学发光反应通常是一种酶催化反应,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底物转化为高能态的中间产物,进而使中间产物与发光底物反应产生化学发光。
1.样品制备:将待检测的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和净化,以去除干扰物并保留待测物质。
2.标记物制备:选择适当的酶标记物或荧光标记物,并将其与待检测物质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3.反应过程:将标记物与样品中的待测物质进行反应,形成标记物-待检测物质复合物。
4.分离与清洁:根据实验需求,通过特定的分离技术分离出标记物-待检测物质复合物,并清洁除去未结合的杂质。
5.光学系统激发和采集信号:将分离出的标记物-待检测物质复合物放置于化学发光仪或荧光显微镜等设备中,通过特定的光源激发标记物产生的化学发光或荧光信号,并通过相应的光学系统采集和记录信号。
6.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通过对采集得到的化学发光或荧光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标定曲线或标准样品,计算出待检测物质的含量或其它相关信息,并根据实验目的对结果进行解读。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概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成熟先进的超微量活性物质检测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该技术近10年发展迅猛,是目前推广应用最快的免疫分析方法,也是目前最先进的标记免疫测定技术,灵敏度和精确度比酶免法、荧光法高几个数量级。
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原理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包含两个部分,即免疫反应技术和化学发光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免疫反应中的酶作用于发光底物,使之发生化学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激发态的中间体。
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回到稳定的基态时,可同时发射出光子。
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即可测量出光量子产额,该光量子产额与样品中的待测物质的量成正比,由此可以建立标准曲线并计算样品中待测物质的含量。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常采用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及间接法等反应模式,如图1-3所示。
图1.双抗体夹心法图2.竞争法图3.间接法三、磁微粒在免疫学检测中的应用磁微粒是指磁性纳米粒子与无机或有机分子结合形成的可均匀分散于一定基液中具有高度稳定性的胶态复合材料。
由于磁微粒具有磁响应性,成本低、能耗少和无污染等特点,人们在磁微粒表面或通过磁微粒表面的功能基团(如氨基、羧基、巯基及环氧乙烷等)将酶、抗体、寡核苷酸等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固定,可进一步用于酶的固定化、靶向药物载体、细胞分选、免疫检测、蛋白与核酸的分离纯化及杂交检测等领域。
传统的免疫学检测多以酶标板为固相载体,悬浮性磁微粒作为载体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能够更为充分地与样品反应,加之外加磁场的灵活应用,较之酶标板载体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检测速度和更好的重复性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及医学检测等领域。
四、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介绍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综合了磁微粒载体技术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更稳定。
●磁微粒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待测抗原同荧光素标记的抗体及酶标抗体结合形成“三明治”结构的复合物。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在近十年来得到了很大发展,与微离子发光酶免疫分析(microparticle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MLIA)、生物发光免疫分析(bio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BLIA)、增强化学发光分析(enhanced chemiluminescence, EC)和电化学发光分析(electrochemical luminescence, ECL)等相比,以其灵敏度高(可达10-18mol)、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所用试剂对人体无危害的优点,成为非放射性免疫分析技术中最具有发展前途的方法之一。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化学发光指化学反应引起的发光现象,当物质吸收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之后,能使自身分子受激发而发光;如在生物体中产生此种能源来自生物活体的发光现象,称为生物发光;若产生发光信号的能量来源于电激发,如从多环芳烃的自由基阴离子上除去一个电子,往往产生激发状态的中间物质,当其回到基态时,将产生光辐射,此种发光称为电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反应所发出的光的强度依赖于化学发光反应的速度,而反应速度又依赖于反应物的浓度。
因此,通过检测化学发光强度可以直接测定反应物的浓度,从而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化学发光与荧光的根本区别是形成激发态分子的激发能源不同。
荧光是发光物质吸收了激发光后使分子产生发射光,化学发光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能使分子激发产生的发射光。
因此,化学发光反应中反应过程必须产生足够的激发能是产生发光效应的重要条件。
(二)化学发光兔疫分析中的标记物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所使用的标记物根据其参与的化学反应不同,可分为三类:①直接参与发光反应的标记物;②以催化作用或能量传递参与发光反应的酶标记物;③以能量传递参与氧化反应的非酶标记物。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A、管式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竞争法:用标记抗原与待检抗原竞争性结合固相抗体,待检抗原与检测信号成反比)、原理:本实验采用竞争法,酶标抗原与标准品抗原竞争抗体,标准品抗原浓度越大,结合到抗体上的酶标抗原越少,RLU越小,B/B o值越小。
例:A为一种抗原小分子,有免疫反应性。
实验中采用竞争法对尿液中的A进行分析,使待测A、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A(A-HRP在均相体系中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Q标记的兔抗A抗体(FITC-A抗体)发生竞争性免疫反应,再加入用羊抗FITC抗体包被的磁微粒,反应生成物结合在磁微粒上,在磁场经分离、洗涤后加发光底物,用冷光分析仪检测发光强度(RLU,测定尿液中A的含量、仪器:Flash ' n glow LB955管全自动进样冷光分析仪(Berthold公司); 高速离心机(Beckman公司),转速13000 r/min磁性分离器(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定制,磁场强度2800高斯) XW80旋涡混合器(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试管12 X 60 mm®江拱东医用塑料厂)磁性微粒子(磁性分离剂,Adaltis公司)三、试剂1、A标准品2、A单克隆抗体•0——AFBi-BSA^HRP *:F!TC H AFB I +^4}抗FITCEFITC庐合別比FITCr^t I--r i詩玩FITC AFB1 FrrOAFBt^JMI 时fTC旳舸更片单丸垮序汗士体-F:障羊舍和料TJ5H笛箭♦—厲FR1 AF61^■ —FITC(- 歼ITC一餅3、A-BSA吉合物4、抗FITC抗体包被的磁性微粒子(5mg/mL)5、F ITC标记的A单克隆抗体6 HRP标记的A7、P BST 洗涤液L PBS,含% Tween-20)8、分析缓冲液mol/L的PBS缓冲溶液,pH ,含%BSA %的水解明胶、%的Procli n-300)9、发光底物液(鲁米诺、过氧化氢和对碘苯酚溶液)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四、试剂处理1、用分析缓冲液为稀释液,梯度稀释标准品;2、取A-BSA-HR溶液,以分析缓冲液为稀释液,梯度稀释,配制1:1000、1:2000、1:5000的A-BSA-HRP溶液,4 C保存.FITC-A单克隆抗体溶液的配制:取FITC-A 单克隆抗体溶液,以分析缓冲液为稀释液,梯度稀释,配制1:1000、1:2000、1:5000、1:10000、1:12000的FITC-A单克隆抗体溶液,4 C保存。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原理简介20 世纪60 年代即有人利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水样中细菌含量和菌尿症患者尿液检查.1977 年Halman 等将化学发光系统与抗原抗体反应系统相结合,创建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保留了化学发光的高度灵敏性,又克服了它特异性不足的缺陷。
近年来对技术与仪器的不断改进,使此技术已成为一种特异,灵敏,准确的自动化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1996 年推出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在反应原理上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这两种技术目前已在国内一些大型医院实验室用于常规免疫学检验。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 CLlA) 是把免疫反应与发光反应结合起来的一种定量分析技术,既具有发光检测的高度灵敏性,又具有免疫分析法的高度特异性。
在CLIA中,主要有两个部分,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系统。
免疫反应系统与放射免疫测定中的抗原抗体反应系统相同化学发光系统则是利用某些化合物如鲁米诺( luminol) 、异鲁米诺(isolu—minol) 、金刚烷( AMPPD)及吖啶酯( AE)等经氧化剂氧化或催化剂催化后成为激发态产物,当其回到基态时就会将剩余能量转变为光子,随后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量子的产额。
将发光物质直接标记于抗原(称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或抗体上(称为免疫化学发光分析),经氧化剂或催化剂的激发后,即可快速稳定的发光,其产生的光量子的强度与所测抗原的浓度可成比例。
亦可将氧化剂(如碱性磷酸酶等)或催化剂标记于抗原或抗体上,当抗原抗体反应结束后分离多余的标记物,再与发光底物反应,其产生的光量子的强度也与待测抗原的浓度成比例。
发光免疫分析的灵敏度高于包括RIA 在内的传统检测方法,检测范围宽,测试时间短,仅需30 — 60min 即可。
试剂货架寿命长,稳定性好,具有大规模自动化测试的功能。
这项技术发展很快,已有许多厂商生产各具特色的测定仪器与配套试剂。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lectro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简称ECLIA)是一种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的新型生物分析技术,它主要用于检测抗体、抗原、药物、细胞因子以及其他生物分子,在临床医学和农业生物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原理ECLIA的原理是利用免疫反应原理检测抗体和抗原的相互作用。
首先,将待检样品和相应抗体在被探针载体上分子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探针载体上的抗原结合的抗体称作“特异性抗体”,其包含一种特异性的发光活性物质;然后,使用适当的电化学方法,将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发光活性物质进行电化学激活,使其发出可测量的电化学信号,从而实现抗体和抗原的检测。
ECLIA的特点ECLIA技术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到极低的抗体和抗原;它的发光信号可以动态检测,可以测定蛋白质结构的动态变化;它还具有操作简便、反应迅速、耗费低廉等特点,使它成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分析技术之一。
应用ECLIA技术已经在临床医学和农业生物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检测慢性病如糖尿病、肝炎、HIV感染、癌症以及其他疾病的抗原、抗体或其他生物标记物;在农业上,可以用来检测农作物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以及动物的有害营养物质的精确浓度;同时,它可以用来检测药物的浓度、活性物质的含量和活性程度等。
结论ECLIA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的新型生物分析技术,已经在临床医学和农业生物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ECLIA的原理是利用免疫反应原理检测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使用适当的电化学方法,将抗原和抗体复合物中的发光活性物质进行电化学激活,使其发出可测量的电化学信号,从而实现抗原和抗体的检测。
ECLIA技术在临床医学和农业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ECLIA 技术将成为现代生物分析技术的主流。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概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成熟先进的超微量活性物质检测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该技术近10年发展迅猛,是目前推广应用最快的免疫分析方法,也是目前最先进的标记免疫测定技术,灵敏度和精确度比酶免法、荧光法高几个数量级。
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原理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包含两个部分,即免疫反应技术和化学发光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免疫反应中的酶作用于发光底物,使之发生化学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激发态的中间体。
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回到稳定的基态时,可同时发射出光子。
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即可测量出光量子产额,该光量子产额与样品中的待测物质的量成正比,由此可以建立标准曲线并计算样品中待测物质的含量。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常采用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及间接法等反应模式,如图1-3所示。
图1.双抗体夹心法图2.竞争法图3.间接法三、磁微粒在免疫学检测中的应用磁微粒是指磁性纳米粒子与无机或有机分子结合形成的可均匀分散于一定基液中具有高度稳定性的胶态复合材料。
由于磁微粒具有磁响应性,成本低、能耗少和无污染等特点,人们在磁微粒表面或通过磁微粒表面的功能基团(如氨基、羧基、巯基及环氧乙烷等)将酶、抗体、寡核苷酸等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固定,可进一步用于酶的固定化、靶向药物载体、细胞分选、免疫检测、蛋白与核酸的分离纯化及杂交检测等领域。
传统的免疫学检测多以酶标板为固相载体,悬浮性磁微粒作为载体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能够更为充分地与样品反应,加之外加磁场的灵活应用,较之酶标板载体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检测速度和更好的重复性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及医学检测等领域。
四、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介绍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综合了磁微粒载体技术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更稳定。
●磁微粒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待测抗原同荧光素标记的抗体及酶标抗体结合形成“三明治”结构的复合物。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原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就是将免疫反应和化学发光反应相结合,藉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技术。
它是将发光物质或酶标记在抗原或抗体上,免疫反应结束后,加入氧化剂或酶底物而发光,通过测量发射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测定待测物的浓度。
CLIA的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标记物有效期长、检测范围宽,可实现全自动化等。
这里的化学发光是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一种光辐射现象。
某些反应的产物生成后会吸收反应释放的能量,从而跃迁至激发态,然后又回到基态,过程中产生光辐射,就是发光。
免疫学检测主要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的一种手段,由于其可以利用同位素、酶、化学发光物质等对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和显示,因此常被用于检测蛋白质、激素等微量物质。
免疫学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放射免疫法(RIA)已经处于衰退期,仍普遍用于县级以上医院,试剂系列化;酶联免疫发(ELISA)普遍用于临床机构,产品成熟,试剂尚未系列化(运用色原ADPS,TOOS,MAOS等同过氧化氢偶联的方法就是属于此类);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这个是比较先进的方法,个别较大医院应用,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但国内尚属于导入期或成长期,主要依赖进口。
化学发光的底物主要有如下几类:一、酶促反应的发光底物:鲁米诺,AMPPD等(德晟科技生产的还有异鲁米诺及鲁米诺钠盐)以鲁米诺发光原理为例:鲁米诺的发光原理: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过氧化氢(氧化剂)以及酶的存在下,生成一种具有发光性能的电子激发态的中间体3-氨基邻苯二甲酸。
由激发态转化为基态的过程中,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的能量,波长位于可见光的蓝色部分。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原(或抗体),在与反应体系中的待测物标本与固相载体发生免疫反应后,形成固相包被抗体-待测抗原-酶(HRP)标记抗体的复合物(洗涤清除未发生免疫结合成复合物上的抗原及标记抗体),这时加入鲁米诺发光剂,过氧化氢和发光增强剂是产生化学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