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纳
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善 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 理诸家经解文献。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 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亦工诗,颇得盛唐风 格。词集有《侧帽集》《饮水词》等。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精读细研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前两句写眼前景色,以简古疏 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 战地风光画面。晚烟一抹,袅然升 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落日 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满 目萧瑟的冷清与破败。
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 恨,末句画龙点睛,指出了这首 词的主旨在于“古今幽恨”:对 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及无常 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合作探究
1.这首词的哪些词语写出了塞外的荒凉?
①“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断”字不仅生动地描绘 出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更描绘出人被隔绝在荒凉地的感觉;
② “深”“远”“晚”“荒”“旧”一系列形容词,描绘出深秋远塞 的景象,揭示出时间处于深秋,给人以寒冷萧瑟的印象,空间处于偏远荒 凉之地。“晚烟”“荒戍垒“旧关城”,给人以暮色、黯淡与荒凉、残破 之感;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 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 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 凄惘之情。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这首词,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浣溪沙
纳兰性德 pàn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shù lěi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