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篇层面看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指针对非汉语母语者的汉语教学所使用的语法体系。
随着汉语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外汉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要。
语法作为汉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的汉语能力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研究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特点与汉语母语教学语法不同,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需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语言背景、文化背景、学习目的等因素。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特点如下:1. 突出应用性。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注重实际应用,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习者能够在实际交际中灵活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2. 体现文化特色。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不仅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同时也需要体现汉语语言的文化特色,使学习者对汉语语言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
3. 突出语言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强调语言交际,注重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使学习者在实际交际中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学习者的语言背景和学习目的来确定。
1. 以交际为导向。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教学应注重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强调语言交际的实际应用,使学习者在交际中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2. 强调比较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教学应注重对比分析,将汉语语法与学习者的母语进行比较,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
3. 培养学习兴趣。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教学内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学习者的语言背景和学习目的来确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词汇和句型的教学。
词汇和句型是汉语语法的基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需要注重词汇和句型的教学,使学习者能够掌握基本的汉语表达方式。
2. 语法规则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需要注重语法规则的教学,使学习者能够掌握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则,理解汉语语言的语法结构。
3. 语法应用的教学。
2012年第11卷第7期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研究的意义和特点□张乐【摘要】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研究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不仅是因为语法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还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具有一些与其他研究方向不同的特点。
深入了解这些,对我们更好的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汉语教学;汉语语法;语言特点;语言教学【作者简介】张乐(1985 ),女,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辅导员,硕士语法是语言的三个要素之一。
它具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连词造句的规则,这些规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去发现和描写这些规则,而不能随意创造;二是指语法学家们对语法规则的描述,即语法理论和语法著作。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我们要先分清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两个概念。
“语言学语法把语言作为一种规则的体系来研究,教学语法把语言作为一种运用的工具来学习”(许国璋,1991)。
二者不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而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理论语法和描写语法是教学语法的基础,教学语法是对理论语法和描写语法研究成果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同时也是对理论语法和描写语法的验证”(张志公)。
明确了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的联系与区别,对我们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语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把语言作为一种运用的工具来学习;另一方面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生学习语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会一种技能,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
教学语法体系要考虑的问题只有两个,即教什么和怎么教。
对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研究的意义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研究的意义,我们主要从研究的必要性和社会意义以及理论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必要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语法教学是非常之际(R4)。
在原文中第一句由主位(studies)和带有三个信息点的述位(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for ability)构成;第二句中,上面述位中的三个信息点分别充当已知信息(即主位),从而引出三个实际上并列的新的主述位结构。
对外汉语十个语法难点的偏误研究现如今,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学习汉语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趋势。
然而,由于其语法结构与许多其他语言存在较大差异,许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偏误。
本文将针对对外汉语十个语法难点的偏误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首先,谈到名词的数量表示,许多学习者往往容易混淆“一个”与“一些”的用法。
在汉语中,表示数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一个”或“一些”,而学习者往往会将二者混淆,导致语法偏误。
通过大量练习和实例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一语法点。
其次,介词的使用也是许多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容易出现的偏误之一。
汉语中的介词用法与英语等西方语言存在很大不同,学习者需要特别注意介词的具体用法和搭配。
例如,“在”和“在…里”、“和”和“跟”等介词的使用,在实际语境中往往会造成学习者的困惑和错误使用。
通过大量的语境练习和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避免这类语法偏误。
此外,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也是对外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难点。
许多学习者在运用动词时往往会忽略时态和语态的使用规范,导致语法偏误。
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特殊用法的动词,如“给”、“被”等,学习者需要特别注意时态和语态的搭配规则。
通过大量的例句练习和语境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用法。
再次,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也是许多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容易出现的偏误之一。
汉语中的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方式与英语等西方语言存在差异,学习者需要特别注意形容词和副词的位置和修饰对象。
例如,“很”和“非常”等副词的使用,在不同语境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学习者需要灵活运用。
通过大量的句型模仿和语言实践,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技巧。
另外,量词的使用也是对外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语法难点。
汉语中的量词种类繁多,学习者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量词。
例如,“个”、“本”、“条”等量词的用法,需要根据名词的特性和数量进行选择,否则容易产生语法偏误。
基于汉语学习者语篇能力发展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作者:韩蓉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摘要:本文主张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采用“语篇能力”这一概念,要重视发展汉语学习者的语篇能力,并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与测试评估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发展外国学生的汉语语篇能力。
此项研究将有助于对外汉语语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有助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语篇能力;汉语习得;汉语国际教育在汉语国际推广中,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
外国学生在初、中级阶段对词语句子的掌握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但在语篇方面,即使到了高级阶段也会呈现出很多问题,阻碍了他们汉语水平的提高。
赵金铭分析原因时指出:“一方面是由于汉语语篇研究本身相当薄弱,对于连句成篇的规则和手段知之甚少。
另一方面,在语法教学中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语篇教学。
”致使学生得不到系统的语篇结构和连接手段方面的有效训练,不具备语篇能力。
我们认为学习者的语篇能力的获得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是可以习得的。
这需要学习者构建“语言即语篇”的语言习得观,并从语篇的视角去评估学习者使用语言的能力,即“语篇能力”,通过语言教学大纲的设置、课堂教学的设计以及测试评估习得语篇能力。
一、汉语教学大纲中语篇知识的研究《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吸收了当时对外汉语教学界和汉语语言学界对语篇的一些成果,尝试提出了一个语段教学的雏形。
大纲将汉语教学项目表分为词汇、汉字、语法和功能,而语篇是语法项目表中的一项,如下表所示:《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提到“语段,或称句组、句群,是前后衔接连贯并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的一组句子组合”,该大纲将汉语语篇分项列入本科二、三、四年级的教学大纲中,如下表所示:其后,为了适应和配合汉语教学由“请进来”向“走出去”的汉语国际推广的国家战略,国家汉办组织多名海内外汉语教学专家编写了《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其中专门将语篇知识列为一项,作为与语音、字词、语法、功能、话题并列的语言知识项目。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概念及研究意义1.1对外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对外汉语教学始于50年代初期,而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明确地提出来是在1978年,至今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把“汉语”作为一门外语的教学起步较晚。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更准确地说是对母语是非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教学,它的学科性质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属于应用语言的范畴,是一门综合运用文学科理论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以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为其最基本的支撑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指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关的语法。
大体上有以下五种不同表现形式:(1)教材中的语法注练习;(2)教学参考语法;(3)主要为学生自学复习用的语或教材(包括练习);(4)课堂语法教学;(5)教学语法理等。
根据对外汉语教学自身的发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成熟的要算是教材中的语法注释及练习。
教学参考语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解决,学生语法研究成果还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理论研究可以说是忽视的(刘月华)。
1.2对外汉教学语法的研究意义语法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占核心地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本质是一种教学语法研充,一种对外国人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是一种应用性的语法;“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依靠汉语研究,否则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该强调汉语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
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朱德熙,1989)。
通过教学语法可以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准确地表达,尽量减少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的语法毛病。
不过,语法对学生来说,既可以看做是一项基本要求,又可以看做是一项高标准的要求。
为什么呢?学生学了汉语,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句子,要基本符合汉语语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基本要求。
要求外国学生学了汉语后,在说话、写文章方面达到“文从字顺”,而且对所出现的语法毛病能自己发现,加以改正,并知道为什么错了。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本文概述《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在教授非汉语母语者汉语语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挑战和关键要素。
随着全球汉语学习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汉语语法教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首先将对汉语语法教学的总体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等。
随后,文章将重点分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常见的难点,如语序的复杂性、时态和语态的多样性、量词和名词的搭配等。
文章还将探讨一些教学重点,如基础语法的掌握、句子结构的理解以及语法规则的灵活运用等。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重点和难点,本文旨在为汉语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汉语语法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词类的教学:汉语的词类繁多,各类词在句子中的功能、位置、搭配等都有其独特之处。
因此,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识别和使用各类词,是语法教学的首要任务。
例如,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名词和量词的搭配等,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
句型的教学:汉语的句子结构有其独特的规律,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定中结构等。
教授学生如何构建和理解这些句型,是语法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句型的基本结构和用法,以便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虚词的教学:汉语中的虚词,如介词、连词、助词等,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句子中起着重要的语法作用。
虚词的使用往往决定了句子的语法关系和意义。
因此,虚词的教学也是语法教学的重点之一。
语法规则的讲解与练习:除了上述的具体内容,语法教学还需要注重规则的讲解和练习。
通过系统的语法规则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汉语的语法体系;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熟练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这些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这些重点知识。
124113 学科教育论文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从“意义”到“形式”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汉语语法结构,才能进行正确有效的交际。
虽然交际型教学法的流行使得“有效而有缺陷的交际”盛行一时,但是,无视语法的语言教学与学习,终究难以使学生达到外语学习的真正目的。
正如王还(20xx年(1994)认为,“语法形式”是指表示语法意义的种种记号(语序、虚词、重叠);“语法意义”是指由语法形式直接体现或暗含的意义(结构、关系、功能、时体、语气意义)。
这种循环定义的做法是否可取,值得商榷。
综合常见的概念界定种类,我们在本文中对“形式”与“意义”概念界定采取《语言学百科词典》(1993)界定。
简言之,“语法形式”是指物质标志,而“语法意义”是指共同的概括或关系意义。
任何语法单位都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因此,在语法分析中,必须结合语法意义,才能确定语法形式。
(二)外语教学法理论对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关系的认识在此,我们选取对对外汉语教学影响较大的几种教学法进行梳理分析。
它们分别是语法―翻译法、直接法、交际法、后方法。
“语法―翻译法”采取从语法形式到翻译练习的方法,强调语言分析的能力,不重视语言运用的能力;过分强调语法规则的准确性与明晰性,重视形式,忽视意义与用法。
“直接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语法―翻译法的反动,没有明晰的语法教学,模仿母语自然学习形式,通过大量的意义输入,使学生掌握用法。
我们认为,过分强调语法形式,不利于语言正确使用;而过分强调意义,也许不会影响交际与会话,但是无法实现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交际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1.海姆斯的交际能力。
它使重视的焦点从语言的准确性转向语言在某种特定语境中的适切性。
2.克拉申的监控理论。
二语学习通过大量的可懂输入无意识获得,重视意义而不是形式,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会影响习得。
因此,通过提供基于意义、可懂的语言材料,以及一些总是超过学习者现有水平的东西(i+1),可使学生掌握二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篇偏误研究作者:牛乐平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21期摘要:国外语篇研究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而在国内,语篇研究一直是汉语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本文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篇偏误,从语篇中小句偏误、衔接与连贯方面的偏误以及语篇中语用偏误三方面来论述,从而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篇教学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篇;语篇偏误一、汉语语篇概念及对外汉语语篇研究概述(一)语篇概念英文中的“discourse”或“text”在汉语中被译为“语篇”、“篇章”、“话语”。
一直以来对这些术语的理解和翻译,国内学者历来不尽一致。
除语篇外,有篇章、话语、连贯性话语、超句统一体等。
与此相应的学科名称也不统一,有语篇学、篇章语言学、话语语言学、篇章语法、语篇分析等,不同名称含义略有不同。
语篇是语言交际的手段和结果,具有目的性、有序性和情境性。
目的性表现为语篇有主题,并围绕主题展开,因而具有统一性。
有序性指语篇单位之间的关联。
情境性表现为语篇是不自足的,具有极强的语境依赖性。
(二)对外汉语语篇研究概述国外语篇研究开始得很早,目前国外语篇研究已从基础研究逐步转向应用研究。
汉语语篇研究可以分为语篇本体研究和语篇应用研究。
语篇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语篇教学、留学生语篇现象的研究、分析上。
许多学者已经对对外汉语语篇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吴晓露(1994)认为: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模式去演绎语段;依照关联词语、代词呼应等方式训练学生语段表达。
对于留学生语篇现象研究,马明艳教授在书中较好地将偏误分析与语篇本体研究结合起来,既发现了问题,也给出了可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篇偏误研究(一)语篇中小句偏误研究1.小句的地位小句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单句和复句里的分句。
邢福义(1995)认为:“小句是最小的具有表述性和独立性的语法单位。
”“小句是最小的表述单位。
”这一定义与短语没有任何关联,但“最小”与上一级单位建立了联系。
从语篇层面看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研究
作者:邵洋洋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7期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的就是从语篇层面上分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相关问题,结合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加以探讨,明确学生们在使用单句语法时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以语篇结构和功能导向教学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汉语语法及语篇间存在的关系,为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法语篇层面教学过程
【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大学教学改革基金项目: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研究,(0003-2017-6004)。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104-01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近些年已经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比于其他的领域而言,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研究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此文主要是从语篇层面上看待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相关问题,针对于现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1]。
一、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发展趋势良好
汉语相较于印欧语来说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形态变化上并不严格,虚词及词序等均是汉语语法中极为重要的特点。
汉语注重的是“意合”的表达,所以针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特别是将印欧语作为母语的人来说,会深感汉语语法的繁琐性,同时也认为其缺乏规范性,不便于记忆和使用。
结合上述情况分析,针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展开研究之时,多数人都普遍关注语法教学的过程。
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西方教学理论及实践成果被合理的吸收,同时也让其与汉语自身的特点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从最初的语法翻译法中将句子结构教学从功能主义上出发,针对于实际使用的语境展开了分析,明确了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实质性进展。
(二)语篇语法教学属弱点
传统上人们对于语法的认识往往会定位在“词法”及“句法”上,有关学者认为,语法的认识不能仅仅通过词法和句法加以解读,还应该重视语段语法及语篇语法展开分析。
对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语法教学,还是应该重视交际整体性的语篇语法教学,现阶段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属于一个弱点,甚至于可以视为空白。
面对这样的境况,想要积极的转变,应该关注语篇语法教学的重要地位,将其列入到语法教学实践及研究的范畴中,全面的分析出语篇语法教学的理论及方法,保证及时的把研究成果合理的运用至教学实践中。
二、从语篇层面看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途径
(一)明确语篇及语篇语法的基本特征
语篇在不同学者的论述中拥有着不同的含义,此次研究中所提及的语篇术语重点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口头语言,其次是书面语言[2]。
语篇语法重点是指的语篇的结构、句子的排列及句际关系等不同的方面,还应该全面的分析出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由此更好的体现出信息和信息之间的文化差异及内在的关系。
语义相对连贯的语篇往往会具备着语篇本身的特征,也就是想要表达的具体内涵,细致分析可以解读为语意的连贯及交际的独立性。
前者通常就是指的语篇不管是通过怎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都应该符合相关的语法要求,语意连贯是根本。
(二)应该重视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不同阶段
不同的阶段,针对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应该明确不同的侧重点,初级阶段的时候,也就是在基础汉语教学阶段,讲到的语法便是形式语法,重视语法的结构并掌握汉语的句型和词序等,这个阶段还应该关注的是正误问题的存在。
中级阶段的时候,讲到的语法往往更侧重于语义及语法,关注句中成分的语义关系及语义的搭配,同时理解语汇的意义等,这个阶段需要重视的便是异同问题的存在。
高级阶段实际讲解的语法更重视的是语用功能语法,重视的则是语用的选择及词语的合理使用,目的就是表达更为得体,这个阶段需要重视的问题是高下问题。
结语
无论是在哪一个阶段,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语篇语法教学至关重要,需要被充分的认可其地位。
实际情况表明,对外汉语语篇理论的研究现已逐步的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但还是缺乏探索的意识,尤其是教师们尚未清楚的认识从语篇语法角度上分析正确的教学指导,以至于初级和中级阶段遗留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延伸至高级阶段,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文的解读,在语篇层面上分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有效途径,为保证获取更为优良的教学成果,需准确的判断出研究成果运用至教学实践的思路。
现阶段,中高级阶段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将语篇语法教学视为重点,在系统总结的基础之上,把完成阶段性的教学任务看作最终的目的,以便稳步的推动教学实践的整体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目的、标准和特点[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6(01):45-55.
[2]孙德金.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应慎用语法化理论[J].语言文字应用,2011(04):93-100.
作者简介:
邵洋洋(1979年4月26日-),女,汉族,山东招远人,讲师,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