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502011压力容器制造检验和验收
- 格式:pptx
- 大小:458.63 KB
- 文档页数:78
GB150-2011《压力容器》中检验相关条款目录一、检验处职责二、材料三、螺栓、螺柱和螺母四、加工成形五、焊接六、热处理七、产品试件八、无损检测九、耐压试验和泄露试验十、出厂资料十一、铭牌十二、涂覆、包装和运输检验处职责(根据对制造单位的职责列出):1、容器制造前应制定完善的质量计划,其内容至少应包括容器或元件的制造工艺控制点、检验项目和合格指标(合格指标:质量计划标准栏填写的标准和规范要求);2、在容器制造过程中和完工后,按本标准、图样规定和质量计划的规定对容器进行各项具体检验和试验,出具相应报告,并对报告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质量计划具有和标准、图纸同样的指导作用);3、在检验合格后,出具产品质量合格证(制造和设计许可证编号中年份)。
4、对其制造的每台容器产品应在容器设计使用年限内至少应具有下列文件被查:1)质量计划;2)产品质量证明文件;3)标准中允许制造厂选择的检验、试验项目记录;4)容器制造过程中及完工后的检查、检验、试验记录;5)竣工图(设计有修改部分必须在竣工图上注明)。
材料复验、分割与标志移植一、材料复验1、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对材料进行复验:a)采购的第Ⅲ类压力容器用Ⅳ级锻件;b)不能确定质量证明书真实性或者对性能和化学成分有怀疑的主要受压元件材料;c)用于制造主要受压元件的境外材料;d)用于制造主要受压元件的奥氏体型不锈钢开平板;e)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复验的材料。
2、材料复验要求:a)奥氏体型不锈钢开平板应按批号复验力学性能(整卷使用者,应在开平操作后,分别在板卷的头部、中部和尾部所对应的开平板各截取一组复验试验;非整卷使用者,应在开平板的端部截取一组复验试样);b)其他材料应按炉号复验化学成分,按批号复验力学性能。
c)材料复验结果应符合相应材料标准的规定或设计文件的要求。
d)低温容器焊条应按批进行药皮含水量或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的复验,其检验方法按相应的焊条标准或技术要求。
二、材料分割材料分割可采用冷切割或热切割。
ICS: 23.020.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GB 150.4—2011目 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名词术语 (2)4 总则 (3)5 材料复验、分割与标志移植 (4)6 冷、热加工成形与组装 (4)7 焊接 (10)8 热处理 (12)9 试件与试样 (15)10 无损检测 (17)11 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 (19)12 多层容器 (21)13 容器出厂要求 (24)IGB 150.4—2011II前 言GB 150《压力容器》分为以下4个部分:——第1部分:通用要求;——第2部分:材料;——第3部分:设计;——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本部分为GB 150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中的第10章和附录C的部分内容,与GB 150-199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a)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和名词术语。
b)第4、5章:——将容器焊接接头分类的规定移至GB150.1并增加E类接头;——增加了容器制造过程中风险预防与控制的规定,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使用以及信息化管理规定;——增加了容器制造过程中设计修改、材料代用和材料复验的规定。
c)第6章:——修改了关于受压元件成形后实际厚度的规定;——修改了关于成形方法、封头形状偏差检查以及不允许封头直边出现纵向皱折的要求;——修改了筒体直线度检查方法和允差、壳体焊接接头布置的要求。
d)第7章:——修改了需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的范围和技术档案保存期,相应增加了取样、试验方法、合格指标和试样保存期的规定;——修改了关于焊接返修后再次进行热处理的规定。
e)第8章(GB150-1998,10.4):——增加了成形受压元件进行恢复性能热处理、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热处理及其他热处理的规定;——增加了对热处理炉、热处理工艺和记录的要求;——修改了容器及其受压元件需进行焊后热处理的范围及焊后热处理操作要求。
10制造、检验与验收10.1总则10.1.1本章适用于单层焊接、多层包扎、热套及锻焊压力容器。
对于设计温度低于或等于—20℃的容器,还应符合附录C(标准的附录)的规定。
注:热套压力容器是指套合而经机械加工或不经机械加工,各层之间以过盈相互配合,其套合预应力须经热处理尽量消除的容器。
10.1.2容器的制造、检验与验收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还应符合图样的要求。
10.1.3容器的制造单位应具有符合国家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有关法规要求的质量体系或质量保证体系。
10.1.4容器的焊接应由持有相应类别的“锅炉压力容器焊工合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10.1.5容器的无损检测应由持有相应方法的“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10.1.6容器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分为A、B、C、D四类,如图10-1所示。
a)圆筒部分的纵向接头(多层包扎容器层板层纵向接头除外)、球形封头与圆筒连接的环向接头、各类凸形封头中的所有拼焊接头以及嵌入式接管与壳体对接连接的接头,均属A类焊接接头。
b)壳体部分的环向接头、锥形封头小端与接管连接的接头、长颈法兰与接管连接的接头,均属B类焊接接头,但已规定为A、C、D类的焊接接头除外。
c)平盖、管板与圆筒非对接连接的接头,法兰与壳体、接管连接的接头,内封头与圆筒的搭接接头以及多层包扎容器层板层纵向接头,均属C类焊接接头。
d)接管、人孔、凸缘、补强圈等与壳体连接的接头,均属D类焊接接头,但已规定为A、B 类的焊接接头除外。
D D D C CCB B B B BB A AA AA A AA A A图10-110.1.7凡制造受压组件的材料应有确认的标记。
在制造过程中,如原有确认标记被裁掉或材料分成几块,应于材料切割前完成标记的移植。
确认标记的表达方式由制造单位规定。
对于有防腐要求的不锈钢以及复合钢板制容器,不得在防腐蚀面采用硬印作为材料的确认标记。
10.2冷热加工成形10.2.1根据制造工艺确定加工裕量,以确保凸形封头和热卷筒节成形后的厚度不小于该部件的名义厚度减去钢板的负偏差。
GB 150.1~4—2011《压力容器》GB 150《压力容器》分为以下四部分:——第1部分:通用要求;——第2部分:材料;——第3部分:设计;——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GB 150.1修订要点总述1)本部分为GB 15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给出的规则起2)本部分GB 150.1代替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中的部分内容(第1章~第3章、附录B、附录C),与GB150—199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1.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通过引用标准的方式,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压力容器;规定了在满足本标准设计准则的前提下处理超标准范围的设计方法;规定了各种结构形式的容器所依据的标准。
2.修改了容器建造参与方的资格和职责要求。
——规定了设计文件的保存时间;——增加了用户或委托方在设计阶段提供书面设计条件的职责;——规定了检验机构的检验人员对验证性爆破试验见证和报告认可的职责。
3.修订了确定许用应力的安全系数。
——对抗拉强度的安全系数由3.0调整为2.7;——对碳钢和低合金钢屈服强度的安全系数由1.6调整为1.5;——对奥氏体不锈钢可以采用R p1.0确定许用应力。
4.增加了满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基本安全要求的符合性声明。
5.增加了采用标准规定之外的设计方法的实施细则。
6.增加了进行容器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的要求和实施细则。
7.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50—1989、GB 150—1998。
8.本标准委托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压力容器第 1 部分:通用要求1 范围1.1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制压力容器(以下简称容器)的建造,本部分规定了容器材料、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的通用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的设计压力1.2.1 钢制容器不大于35MPa。
1.2.2 其他金属材料制容器按相应引用标准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