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等式的基本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导学案第【1】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等式的性质教学内容:教材P64~65及练习十四第4、5题。
教学目标: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观察、归纳、合作学习新知。
教学准备:天平、茶壶、茶杯、墨水、铅笔盒。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天平,知道天平的两边重量完全相同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并利用天平学会了等式和方程的含义:等号两边完全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2.同学们,你们做过天平游戏吗?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等式的性质。
(板书课题:等式的性质)二、互动新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自主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这说明一个茶壶的重量与2个茶杯的重量相等。
引导学生小结:1个茶壶的重量=2个茶杯的重量。
追问:如果设一个茶壶的重量是n克,1个茶杯的重量是b克,能用式子表示吗?让学生尝试写出:a=2b(师板书)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可能会猜测出天平仍然平衡。
再追问: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加上的重量一样多。
教师先进行实际操作天平验证,让学生观察。
再演示这一过程,并明确:两边仍然相等。
小结:实验证明1个茶壶+1个茶杯的质量=3个茶杯的质量。
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这个式子:a+b=2b+b(师板书)提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还保持平衡吗?两边各放同样的一把茶壶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并让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a+2b=2b+2b a+a=2b+a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天平是什么样的?(平衡)追问:如果用a表示一个花盆的重量,用b表示一个花瓶的重量,怎样用等式来表示这幅图呢?生尝试写出:a+b=4b再问:如果把两边都拿掉1个花瓶,天平还平衡吗?先让学生猜一猜,再演示。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 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习目标] 1、知道等式的性质;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重点]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
[难点]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过程][练习一]已知b a =,请用等于号“=”或不等号“≠”填空:①3+a 3+b ; ②3-a 3-b ; ③)6(-+a )6(-+b ; ④x a + x b +; ⑤y a - y b -; ⑥3+a 5+b ; ⑦3-a 7-b ; ⑧x a + y b +。
⑨)32(++x a )32(++x b ; ⑩)32(++x a )32(++x b 。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练习二]已知b a =,请用等于号“=”或不等号“≠”填空:①a 3 b 3; ②4a4b ; ③a 5- b 5-;④2-a 2-b 。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练习三]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267=+x ; (2)205=-x ;(3)4531=--x ;(4)10)1(2=+-x 。
解:(1)两边减7,得72677-=-+x∴=x(2)两边 ,得∴=x 。
(3)两边 ,得,两边 ,得,∴=x 。
(4)两边 ,得,两边 ,得,∴=x 。
**请检验上面四小题中解出的x 是否为原方程的解。
[练习四]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1)69=-x ;(2)102.0=-x ;(3)2313=-x ;(4)012=+-x ;[小结]1、等式有哪些性质?2、在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练习五] 自主探究 巩固提高A 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结果是否正确(1)85=+x ;(2)01=--x ;(4)026=-x ;B 组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x +3=1的解是x= 4B )3-x = 5的解是x=2C )35=x 的解是35=xD )2323=-x 的解是x = -12、方程12-=-x a x 的解是2=x ,那么a 等于( )A) -1 B) 1 C) 0 D) 23、已知04-2=x ,则=-13x 。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5.2 等式的性质 | 西师大版学习目标1.掌握等式的性质和基本性质。
2.理解等式两边可以进行同一操作的原理。
学习重点1.等式的基本性质。
2.解题中运用等式的性质。
学习难点1.理解等式两边可以进行同一操作的原理。
2.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等式的性质等式有以下性质:对称性等式两边可以互换,即$ A = B 可以变为 B = A $。
反射性任何量等于自身,即$ A = A $。
传递性如果$ A = B , B = C ,则 A = C $。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有以下基本性质:逆元一个数的加法逆元为它的相反数,乘法逆元为倒数。
例如,$ -2 $ 的加法逆元是$ 2 ,乘法逆元是 \dfrac{1}{-2} $。
同项加减法仅对相同变量和相同次幂的项进行加减法。
例如,$ 2x^2 + 3y^2 + 5x^2 - 2y^2 可以简化为 7x^2 + y^2 $。
消元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数或式子,等式两边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数或式子,等式两边同时开(或平方)方,等式两边任意组合上述操作,等式仍然成立。
例如,$ 2x+3 = 5x-2 $,可以进行消元操作:$$ \\begin{aligned} 2x+3 - 2x &= 5x-2 - 2x \\\\ 3 &= 3x - 2 \\\\ 3+2 &= 3x \\\\ 5 &= 3x \\\\ x &= \\dfrac{5}{3} \\end{aligned} $$解题方法1.审题,列出等式。
2.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同项加减法消元。
3.检查答案是否合理。
练习题1.求解以下等式:a.$ 2x+3 = 5x-2 $b.$ 2(x-3) = 3(x+2) $c.$ 3x + 5 = x^2 - 7x +6 $2.小明的年龄是小李年龄的$ \dfrac{3}{5} ,小李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dfrac{4}{9} ,如果小红今年 15 $岁,问小明今年多少岁?3.用一支长度为$ 12cm 的钢尺和一支长度为 16cm $的钢尺可以拼成一支多长的钢尺?总结等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基本性质,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
杭六中导学案1.用适当的数或式子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变形的:(1)如果x+8=10,那么x=10+_________;根据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如果4x=3x+7,那么4x-_______=7;根据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3)如果-3x=8,那么x=________; 根据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5.6等式的性质(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等式的性质。
我们将通过探究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这两个性质,来深入理解等式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等式的性质,难点是理解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两倍,如果小红增加了5岁,小明的年龄是多少?”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发现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这个性质。
然后,我会让同学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等式的性质,以及我们通过例子得出的结论。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1. 复习等式的性质;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等式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一些同学没有完全掌握。
在课后,我会对这些同学进行额外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性质。
我还会让同学们在课后去寻找一些生活中的等式,并尝试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们,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您描述我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6课时《等式的性质》时的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等式的性质。
等式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它表示两个表达式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探究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等式的基本性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会探索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2、会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
二、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考考你的眼力)判断下面的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不是的请说明理由。
1、2+x = 52、 x + y = 23、x2+y = 54、1+ 2 = 35、x2 3 =26、 3x 2x = 3由小组合作完成,请一个同学起来点评。
(二)情景导入1、看下面一组式子,请你添上适当的数或者式子,保证等式还成立。
1+ 2 = 3 2x + 3x = 5x1+ 2 + ____ = 3+ ____ 2x+3x + _____ = 5x + ___1+2 - ____= 3 - ____ 2x+ 3x - _____= 5x - ___再换一个数或者式子试试。
同桌交流一下答案。
归纳发现规律:由此你发现等式有什么性质?请用语言叙述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用数学符号表示: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则________=__________2、再看一组式子:请你添上适当的数使等式还成立。
8 = 8 x = x换一个数试试:小组交流:看看你添的数和其他同学一样吗? 归纳发现规律:由此你又发现了等式有什么性质?小组交流。
用语言叙述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用数学符号表示:(1)若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 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 )则 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 拓展延伸你会用等式的性质来解决以下问题吗?试试看!1、从 x = y 能得到 x + 5 = y + 5 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从x = y 能得到吗?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 -3a = -3 b 能得到 a= b 吗?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 3x 2 = 7 ,那么 3x = 7+ ___ ,你是根据等式的_______________得来的?5、如果 a 3 = b 3 ,那么 a = ______,你是根据等式的__________________得来的?(四)易错点分析1 、在等式ab = ac 两边都除以 a ,可得 b = c 。
3.1.2等式的性质 预习导纲 学习目标:1. 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 2.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a x =”一、导学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 4-1=3 (2) 6x-2=10 (3) y=0 (4)3a+4(5)am+bm=(a+b)m (6) 6x-1 >y (7) 2x 2+5x=0 (8)S= 21(a+b)h 等式有: 一元一次方程有:二、合作探究1、等式的性质1:观察课本天平所演示的第一个图,从左向右看或从右向左看可以发现:在平衡的天平两边都加(或减)_________,天平还保持_______。
○1结论:等式 同一个 ,结果仍__ ____。
○2用式子表示为 如果b a =,那么=±c a _____ c b a ..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式子○3用实例验证:21=5.0 21+2=5.0+_ __ 12=5.2x x x 532=+ x x x x 5432=-+_____ x x -=-2、等式的性质2:观察天平所演示的第二个图,从左向右看或从右向左看可以发现:在平衡的天平两边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还保持_______。
○1结论:等式两边乘 ,或除以 ,结果仍___ _。
○2用式子表示为 如果b a =,那么=ac _________ 如果b a =(0≠c ),那么=c a ______○3用实例验证:21-=5.0- )21(-×(-3)=5.0×___ 23=5.1x x x 532=+ x x x 5___)32(4⨯=+⨯ x x 2020=[提示]等式除了以上两条性质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性质。
(1)对称性:等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位置,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如果a=b,那么 b=a .(2)传递性:如果a=b,且b=c,那么a=c.3.归纳等式应用的“三同”○1.利用等式性质,必须两边______进行,不能漏掉一边, ○2.等式两边必须是____________运算, ○3.加减的数(或式子),乘以的数,除以的不等于0的数必须是___ ___4.应用新知识解方程想一想:对于方程67=+x ,可以在方程两边___ _______,得到1-=x 的形式; 对于方程205-=x ,可以在方程_______ _______,得到=x __ _三、试一试:1、练习: ○1.如果88+=+b a ,那么____=a ,是根据等式的性质___,两边_____ _______, ○2.如果1072=+x ,那么-=102x ___,是根据等式的性质___,两边_________ __, ○3.如果745+=x x ,那么7__5=-x ,是根据等式的性质___,两边______ ______, ○4.如果183=-x ,那么=x ____,是根据等式的性质___,两边______ ______,2、下列等式的变形中,不正确的是 ( )A.若 x=y, 则 x+5=y+5B.若ay a x =(a ≠0),则x=y C.若-3x=-3y,则x=y D.若mx=my,则x=y 3、已知等式(a+2)c=a+2得c=1不成立,则 a 2+2a+1的值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1)x-5=6 (2)0.3x=45(3)5x+4=0 (4)2- x=3。
《等式的性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
2、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
3、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
(2)能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难点等式性质 2 中除数不能为 0 的理解及应用。
三、知识链接1、什么是等式?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观察下面的等式:5 + 3 = 85 + 3 + 2 = 8 + 2思考:在等式 5 + 3 = 8 两边加上 2,等式仍然成立吗?2、再观察下面的等式:9 2 = 79 2 3 = 7 3思考:在等式 9 2 = 7 两边减去 3,等式仍然成立吗?(二)等式的性质 11、归纳总结: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 a = b,那么 a ± c = b ± c2、练习巩固:(1)若 x = 5,那么 x + 7 = 5 + 7 ,即 x + 7 = 12 。
(2)若 m 3 = 10 ,那么 m 3 + 3 = 10 + 3 ,即 m = 13 。
(三)自主探究1、观察下面的等式:3×2 = 6(3×2)×4 = 6×4思考:在等式 3×2 = 6 两边乘以 4,等式仍然成立吗?2、再观察下面的等式:8÷2 = 4(8÷2)÷2 = 4÷2思考:在等式 8÷2 = 4 两边除以 2,等式仍然成立吗?(四)等式的性质 21、归纳总结: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 a = b ,那么 ac = bc ;如果 a = b (c ≠ 0 ),那么\(\frac{a}{c} =\frac{b}{c}\)2、强调:除数不能为 0,因为 0 做除数无意义。
3、练习巩固:(1)若 2x = 6 ,那么 2x×3 = 6×3 ,即 6x = 18 。
《等式的基本性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1 和性质 2。
2、能够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等式的变形。
3、通过等式的变形,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1 和性质 2。
(2)能够正确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等式变形。
2、难点(1)对等式基本性质 2 中除数不能为 0 的理解。
(2)灵活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回顾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接触过等式。
例如:3 + 5 = 8,5×6 = 30 等。
思考:你能再举出几个等式的例子吗?四、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会用到等式。
那么等式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
五、探究等式的基本性质 1观察下面的等式:5 = 55 + 2 = 5 + 25 3 = 5 3思考:从这些等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归纳: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 a = b,那么 a ± c = b ± c练习 1:(1)若 x = 3,那么 x + 5 =______ ,x 2 =______ 。
(2)若 a =-2,那么 a + 7 =______ ,a 4 =______ 。
六、探究等式的基本性质 2观察下面的等式:6 = 66×2 = 6×26÷3 = 6÷3思考:从这些等式中,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归纳:等式的基本性质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 a = b,那么 ac = bc;如果 a = b(c ≠ 0),那么 a÷c = b÷c 特别注意:除数 c 不能为 0,因为 0 做除数无意义。
练习 2:(1)若 x = 5,那么 2x =______ ,x÷2 =______ 。
(2)若 a = 4,且 c = 2(c ≠ 0),那么 ac =______ ,a÷c =______ 。
第三单元方程
第二课时等式的基本性质(看书28-29页)
主备人:邵斌
【学习目标】
1、经历在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等活动中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
2、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会用它解决简单问题。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重、难点】
1、探索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和同时乘、除的规律。
2、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解决简单问题。
【自学检测】
1、根据式子3×8=24,填空。
3×8+3=24+(),由此可知,等式的两边同时()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8—5=24—(),由此可知,等式的两边同时()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8×2=24×(),由此可知,等式的两边同时()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8÷3=24÷(),由此可知,等式的两边同时()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同样,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中,如3x=24,填空。
3x+3=();3x-3=();3x×3=();3x ÷3=()
归纳总结:等式的基本性质为
()。
2、判断:
(1)如果5x=25,那么5x-5=25+5。
()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解疑合探】
1、完成课本29页试一试。
2、判断。
(1)已知等式x=y成立,那么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x+2=y () x+2=y-2() x+2=y+3()
3、若2m=6n,那么m=()
A、n
B、2n
C、3n
D、6n
4、如果a+5=b-5,那么a+10=()。
A、b-10
B、b
C、b-5
D、b+10
5、下面各式中,与a³相等的式子是()。
A、a×3
B、3a
C、a+a+a
D、a·a·a
【质疑再探】
1、一个三位数a的首位是b,它比中间的一位数字大2,是末位数字的2倍。
用式子表示出这个三位数并简化。
2、如果A-B=3,C-B=5,F+B=9,那么A+F=()。
3、用什么方法可以求出方程8x=20中x的值?
4、有四个奇怪的算式:A+B=A,C×E=C,C-D=E,F÷D=D,它们中间没有一个数字,只知道A、B、C、D、E、F代表数字中的0、1、2、3、4、5。
请你算一算,0、1、2、3、4、5各代表哪个字母?
【课堂检测】
完成30页练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