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29.64 KB
- 文档页数:2
综 述 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研究进展高 屾1,柴剑波2,赵永厚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神志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中医药治疗;治疗机制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3.16.027[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3)16-2321-05[通信作者] 赵永厚,E -mail :zhaoyonghou@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73299,81973747);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ZHY2020-183);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GZ16C001)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H)的全球发病率在0.28%左右,发病率虽然不高,但致残率较高,且治疗负担较大[1]:在我国精神科,SCH 可占住院总人数的一半[2],而在治疗后能够符合临床和社会康复标准者仅有13.5%[3];SCH 患者多并发有其他疾病且往往预后较差,上述原因导致其预期寿命的显著缩短[4]。
另有证据显示,COVID -19疫情可能加剧了患者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5]。
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仍是本病现阶段的主要治疗手段。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较差的依从性和被歧视感,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不同药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往往会对临床疗效产生不良影响[6]。
据此,近年来国内外中医工作者立足中医特色,在本病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上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其概述如下。
1 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现状在现今临床治疗实践中,多采用中医疗法联合西药的方式进行治疗,这其中中医治疗方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中药汤剂、成药、针灸、中医功法及音乐心理疗法等,但严格依照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原则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较少[7],在此基础上完成注册并见刊于世界主流医学期刊的数量更少。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96174·中医中药·中医辨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段波,郭蓓(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河南 洛阳 471013)摘要:目的针对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方法抽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癫狂诊疗方案》中的治疗方法来进行,具体为中药配合电针治疗。
而观察组患者则结合改善后的《癫狂诊疗方案》中的治疗方法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显著高于对照组(90%),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非常显著,患者症状改善较快。
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中医辨证疗法;中药;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96.1430 引言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患有该症的患者通常表现的异于常人的特殊知觉、思维、情感以及行为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其精神活动和四周的环境极不协调。
多年来,我院真醉精神分裂症采取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且由此制定了相应的精神分裂症诊疗方案,专门用于临床治疗指导[1]。
近年来,本院对诊疗方案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为评定优化后的临床疗效,抽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标准为:(1)患者年龄应在18~45岁间。
(2)患者均应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及诊断标准》中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中医技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与整合精神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功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扰。
近年来,中医技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探索。
本文将就中医技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整合。
首先,中医技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针灸、中草药、推拿和气功等方法。
其中,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人体的功能和平衡的方法。
通过针灸可以调整精神疾病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焦虑和抑郁等症状。
一些研究也发现,针灸可以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中草药在中医治疗精神疾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相比于西药,中草药治疗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和相对较低的成本。
许多中草药具有镇静安神、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等作用,可以缓解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和改善心理状态。
然而,中草药的应用也需要严格的剂量控制和个体化调配,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推拿作为中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精神疾病的效果也受到一定的认可。
推拿通过按摩和调整经络,能够促进气血运行,调理心脑功能。
一些研究发现,推拿可以缓解精神疾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压力和疲劳感。
但是,推拿的治疗效果受到操作技术和治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除了传统的中医技术,气功也被广泛运用于精神疾病的辅助治疗中。
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来达到调和阴阳和提高身体免疫力的目的。
气功的练习需要较长时间的坚持和专业指导,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放松身心,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减轻症状。
然而,中医技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中医技术的治疗效果主要是个体差异性的,对于一些特定的症状,不同的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其次,中医技术的治疗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疗程和耐心的调理,对于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来说,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
此外,中医技术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以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正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情感、言语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尽管该疾病已被多年研究,但其具体病因和治疗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量研究成果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其中,包括神经生理学和基因学领域的研究,以及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领域的研究等。
神经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与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有关,尤其是多巴胺和谷氨酸的功能失调。
该领域的研究识别出了多种神经调节系统的重要作用,包括外源性化合物的神经调节系统和内源性神经递质的调节系统。
这些发现为开发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基础。
基于基因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和遗传关联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潜在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和通路。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探索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疗法已经成为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一种主要方法。
其目的是通过实施认知重新建构技术,减少幻觉和妄想的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此外,家庭治疗和支持治疗等方法,也被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
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发现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药物。
虽然这些药物可以减缓患者的症状,但也会出现一系列副作用,如运动障碍和代谢紊乱等。
因此,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提高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总之,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是一个复杂且持续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实现对精神分裂症的更好管理。
内蒙古中医药75%,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大椎、风池、天柱、夹脊穴、阿是穴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总有效率88.2%。
6药物治疗刘洪涛[14]用活血平肝汤治疗,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予活血平肝汤内服,对照组48例,予氟桂利嗪每次10mg ,每日一次。
15d 为一个疗程。
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49%,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明显改善(P <0.01),组间比较(P <0.01)。
另外有许多学者运用中药治疗此病,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5-17]。
7综合治疗周秀芸[18]等运用自拟葛桂活血汤加针刺拔罐治疗60例,结果60例患者,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总有效率96.7%,无效率3.3%。
刘霞[19]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治疗前均明显增快(P <0.01,P <0.05),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刘强[20]中医综合治疗102例,采用颈椎牵引、手法推拿和药物治疗,优53例、良40例、好转9例、优良率91.18%。
贾伟[21]手法推拿配合针刺药物治疗60例,运用拔伸旋转法,以扩大椎间隙剥离粘连,纠正小关节错位,针刺取穴:凤池、完骨、天柱、百会、四神聪、大椎、头维、印堂。
将注射用盐酸川穹嗪粉针剂0.12g ,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用14天。
采用此综合疗法,3周为1疗程,总有效率93.3%。
8结语综上所述,关于中医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报道大致有针灸治疗、电针治疗、针推治疗、针牵治疗、针药治疗。
中药治疗,综合治疗等,具有方法多,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同时根据以上临床报道也存有一定问题,如治疗没有统一的,规范的方法,疗效标准多以症状,体征的改善为主,少有客观金指标;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等,这些都值得今后研究。
精神病论文精神分裂症论文: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中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
具有缓慢发病、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等临床特点,且社会危害大,致残率高。
因此,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回归社会,一直是精神分裂症防治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多以西药为主,对减轻和消除精神病性症状有显著成效,但大多数西药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
随着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深入,已显示出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优势及前景。
现将中药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概况综述如下。
1中医理论精神分裂症在中医理论中多属“癫狂”的范畴。
其病因不外内外界的“邪气”压倒了机体的“正气”,即六淫的侵袭,七情过伤及劳倦、外伤、遗传等,以致机体阴阳二气虚实不调,脏腑功能紊乱,气血痰火搏结,蒙蔽心窍,而产生或虚或实的癫狂病证。
主要病变在肝、胆、心、脾。
《难经》详述了癫与狂的不同临床表现,如《难经·五十九难》说:“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然,狂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倨贵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
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
”《丹溪心法·癫狂症》说:“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
”癫病多属痰气郁结,狂症多属痰火为患。
癫狂虽互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换,故又有虚、实杂症。
2临床辨证分型2·1中医辨证分型精神分裂症在中医理论中虽然多属“癫狂”的范畴,但不能画等号。
其辨证是以主证、舌质、舌苔、脉象为主要依据,以八纲为基础,结合病因、病机,对精神症状进行辨证。
王志勇等[1]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癫病、狂病的诊断依据,将精神分裂症分为癫病和狂病。
谭惠军等[3]根据证候表现分为癫证(痰气郁结型、气虚挟痰型、心脾两虚型)、狂证(痰火扰神型、火盛伤阴型)、癫狂合并症。
精神分裂症中医药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姚欣卉;赵永厚;柴剑波;于明;曲秀杰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24(33)3
【摘要】精神分裂症存在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精神活动不协调、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特征。
现代神经生物学研究的领域之一是根据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的已知联系寻找精神疾病的生物学机制,其与特定疾病的存在、严重程度、预后和(或)特定治疗产生相应的联系[1]。
疾病生物机制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以提供更加明确的靶向治疗。
【总页数】6页(P433-438)
【作者】姚欣卉;赵永厚;柴剑波;于明;曲秀杰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神志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3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2.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研究进展
3.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4.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研究进展
5.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