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与健康教学设计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3.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4. 培养学生保护空气质量、关爱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3.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4. 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质量的概念、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空气污染的危害。
2. 教学难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真实情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总结归纳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空气污染的情况。
2. 准备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工具或软件。
3.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质量的概念、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建议。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空气质量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空气质量的差异,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质量的概念,解释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探讨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建议。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3.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4. 培养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提高环保意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3. 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改善方法。
2. 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和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空气质量的相关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进行课堂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 提前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相关知识,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吗?2. 总结: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二、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5分钟)1. 讲解空气质量的概念。
2. 强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三、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10分钟)1. 讲解空气污染的途径。
2. 讲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四、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5分钟)1. 讲解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2. 强调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提醒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提高环保意识。
六、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改善方法(10分钟)1. 讲解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
2. 讲解空气质量改善的方法。
七、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和解读(10分钟)1.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
2. 讲解如何解读空气质量指数。
八、实例分析:我国空气质量现状(10分钟)1. 分析我国空气质量的现状。
2. 讨论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必要性。
九、实践活动:调查身边的空气质量(15分钟)1. 布置调查任务:调查学校周边的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3.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4. 培养学生保护空气质量、维护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2. 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3.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4. 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建议。
2. 教学难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空气质量的定义、重要性、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建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空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案例:准备一些典型的空气污染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小组讨论材料:准备一些关于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的材料,供学生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空气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空气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空气质量的含义,阐述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3.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介绍AQI的计算方法,解释AQI的不同数值范围对应的空气质量状况,让学生了解如何判断空气质量的好坏。
4. 分析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介绍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以及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5. 讨论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和建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空气质量,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如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保意识、参与环保活动等。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3.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对健康的影响。
4. 培养学生保护空气质量、关爱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质量的概念及重要性2. 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及意义3. 空气污染的来源4.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5. 保护空气质量、关爱健康的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质量的概念、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及意义,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对健康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实际情况。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计算空气质量指数(AQI)。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空气污染的实际情况。
2. 准备空气质量指数(AQI)计算工具或软件。
3. 准备小组讨论模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案内容依次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进行展开。
每个章节的内容要围绕主题“空气质量与健康”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城市空气质量排行榜,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空气质量吗?为什么空气质量对我们很重要?”2. 讲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重要性:简要介绍空气质量的定义,解释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介绍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及意义:讲解AQI的计算公式,展示如何通过监测数据计算AQI,并解释不同AQI值对应的空气质量状况。
4. 分析空气污染的来源:介绍常见的空气污染源,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空气污染的现状。
初二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污染的来源和种类,了解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2.能够了解人体与空气污染之间的联系;3.能够掌握空气质量检测的方法和重要性;4.能够提高环保意识,积极行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空气污染的来源和种类;2.空气质量检测的方法和重要性;3.人体与空气污染之间的联系。
2. 教学难点1.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2.如何有效的控制环境污染;3.如何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空气污染的种类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的物质和能量因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被释放出来,导致空气环境质量变差的现象。
空气污染的种类包括以下几种:1.氮氧化物和氧化物;2.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3.二氧化硫;4.悬浮颗粒物。
2. 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种:1.工业排放;2.交通排放;3.气象条件;4.噪音;5.土壤污染;6.生物多样性;7.大气气象。
3. 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有以下几种:1.对眼睛造成伤害;2.对皮肤造成伤害;3.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4.对心脏血管系统造成伤害;5.可导致诸如肺癌、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
4. 空气质量检测的方法和重要性空气质量检测是指对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了解空气环境质量现状,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提供可靠数据。
空气质量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接触式采样法;2.非接触式采样法;3.在线测量法。
空气质量检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2.明确环境污染的状况,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3.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5. 如何控制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控制需要从源头上开始,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
具体措施如下:1.采用清洁能源;2.减少工业污染的排放;3.鼓励绿色出行,推行公共交通;4.加强市政管理。
6. 如何提高环保意识如何提高环保意识,重在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具体措施如下:1.增强环保教育;2.倡导低碳生活;3.建立环保法规;4.推广绿色出行。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第一章:空气质量的概念与重要性1.1 引入:通过展示城市空气质量图片,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
1.2 讲解空气质量的定义:空气质量是指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含量和浓度,以及这些气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1.3 强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的生存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4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空气质量的认识和体验。
第二章:空气质量的指标与评估2.1 讲解空气质量指标:介绍常见的空气质量指标,如PM2.5、PM10、SO2、NO2等。
2.2 空气质量评估方法:讲解如何通过这些指标来评估空气质量的好坏。
2.3 活动:学生分组收集当地空气质量数据,并使用给定的评估方法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估。
第三章:空气质量污染的来源与影响3.1 讲解空气质量污染的来源: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扬尘等。
3.2 空气质量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3.3 活动:学生分组研究不同污染来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制作展板进行展示。
第四章:空气质量的改善与保护4.1 讲解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减少污染源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等。
4.2 个人与空气质量保护: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减少日常生活中的污染排放。
4.3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一份改善空气质量的行动计划。
第五章:空气质量监测与预警5.1 讲解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设备: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站、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仪等。
5.2 空气质量预警系统:介绍空气质量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5.3 活动: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简单的空气质量预警系统,并进行演示。
第六章: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6.1 引入:讨论室内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如家中的灰尘、霉菌、家具释放的气体等。
6.2 室内空气质量问题:介绍室内空气质量的常见问题及其来源,如装修污染、家具释放的甲醛等。
6.3 室内空气质量改善:讲解如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如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选择环保材料等。
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预防措施;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空气质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空气质量是指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和组成和物理因素等有关状态的总体反映,一般包括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浓度、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燃煤、焚烧、沙尘天气等。
其中,机动车尾气污染最为严重,占据了空气污染的主要贡献。
2、空气污染的健康危害和预防措施2.1 健康危害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1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空气污染物能够悬浮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哮喘、支气管炎、肺癌等。
2.1.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环境中,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2.1.3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空气污染会影响人体大脑的功能,导致失眠、头痛、嗜睡等症状。
2.1.4 对孕妇和婴儿的影响空气污染使孕妇易产生早产、畸形等情况,也会影响婴儿的发育和智力。
2.2 预防措施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减少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人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2.1 减少机动车排放通过提高车辆的排放标准、采用新能源汽车等措施减少机动车排放物质的排放;2.2.2 开展治理工业污染减少工业企业的废气、废水排放,严格落实治理环保手续等措施,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2.2.3 控制燃煤污染燃烧燃煤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通过提高燃煤的燃烧效率、采用清洁能源等方式控制燃煤污染;2.2.4 增加生态绿化人工改造绿地,增加森林覆盖率,引进天敌等方式,减少空气污染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需要简单地介绍什么是空气质量,并讲解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
根据污染物的危害程度,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预防空气污染的方法,教师可以结合真实案例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
3. 引导学生认识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4. 培养学生保护空气质量、维护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质量的概念、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及分级标准、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空气质量的概念、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分级标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3.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保护空气质量、维护健康的措施。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
2. 收集一些空气污染案例。
3. 准备空气质量指数(AQI)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空气质量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问题。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空气质量吗?它为什么对我们很重要?2. 讲授新课2.1 讲解空气质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2 介绍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并举例演示。
2.3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分级标准,让学生了解不同级别对应的空气质量状况。
3. 案例分析3.1 教师展示一些空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
4. 小组讨论4.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保护空气质量、维护健康的措施。
4.2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建议。
5. 总结与反思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空气质量。
6. 作业布置6.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调查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空气质量的概念、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分级标准,认识到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空气质量与健康(生物教案)第一章:空气质量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质量的定义和组成理解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认识空气质量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的定义和组成:介绍了空气质量的定义,以及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解释了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强调了空气质量对人类生活、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讲解与演示:使用图表、图片等资料,讲解空气质量的组成和影响因素。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
1.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空气质量定义和组成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空气质量与健康关系的理解。
第二章:空气污染的来源与影响2.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理解空气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认识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来源:介绍了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排放等主要空气污染来源。
空气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解释了空气污染对空气质量、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提出了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性和可行措施。
2.3 教学活动:讲解与演示:使用图表、图片等资料,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空气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
案例研究:分析具体案例,了解不同来源的空气污染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2.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空气污染来源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空气污染对环境和健康影响的认识。
第三章: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估3.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设备学会使用空气质量指数(AQI)评估空气质量理解空气质量评估的意义和应用3.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设备:介绍了采样器、遥感技术等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设备。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教学目标(一)知识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通过网络收集并整理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信息3.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去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
(二)能力1.尝试通过网络收集并整理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五点取样法,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资料分析以及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就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生物校园网网页、检查多媒体网络教室。
学生:调查当地几种大气污染源,查找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的资料,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以2003年12月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为例,启发学生思考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二、调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三、讨论大气污染的防治四、了解当地的空气污染1.调查交流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2.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第二课时1.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
2.表达与交流作业:实践活动学生分析回答:大量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学生操作计算机,利用校园网查找有关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资料,关注空气质量。
通过查找资料进行交流,学生认同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使人发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
大气污染也使植物生长受阻、发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厂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学生汇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1、工厂排放的浓烟2、汽车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演示2003年12月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中,受有害气体侵害死去的民众。
使学生受到触动,认同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引入新课。
组织学生查找有关信息。
启发学生发布和分析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信息。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教师板书。
教师以“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分析”为主题,组织学生讨论:哪些污染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自身应该如何去做?在学生的讨论过程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讨论性发言结束后,对同学讨论的关键问题进行评价和总结。
肯定学生的成果,鼓励其积极参与身3、燃烧含硫的燃料 4、焚烧生活垃圾、树叶、废旧塑料 5、焚烧工业废弃物 6、吸烟 7、炒菜做饭时厨房的烟气 8、垃圾的腐烂释放出有害气体 9、工厂有毒气体的泄漏 10、居室装修材料缓慢释放出的有毒气体 12、路面扬尘 13、农业上喷洒有毒农药 14、使用喷发胶等使用化学稀释剂的的产品 15、复印机、电视等电器产生的有害气体等等。
学生交流调查结果,汇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讨论解决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学生再一次利用校园网,查找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并进行交流。
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发布的空气污染物指数有5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
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车尾气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则是扬尘和其他几种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
学生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制订探究计划,进行分工。
学生根据上节课小组讨论,确定采集地点、时间、方法和组员间的分工,按照计划利用课下时间去做。
及时收回样本,本节课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边的环境保护活动,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做起。
师生总结大气污染的防治要采取综合措施:调整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综合运用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和措施;制定大气污染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采用生物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小结:大气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在我国,先后有几十个城市开始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为人们提供环境质量信息。
演示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师演示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
在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活动中,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
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介绍抽样记数的方法:尘埃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记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的,即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
教师组织学生就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展开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引言:2003年12月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中造成198人死亡,你们知道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吗?学生回答:大量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教师:演示事故中受有害气体侵害死去的民众。
使学生受到触动,认同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引入新课。
(板书: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一、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学生操作计算机,利用校园网查找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信息,教师组织学生查找资料进行交流,启发学生分析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信息。
学生认同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使人发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
大气污染也使植物生长受阻、发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厂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二、调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学生交流“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1.工厂排放的浓烟2.汽车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3.燃烧含硫的燃料4.焚烧生活垃圾、树叶、废旧塑料5.焚烧工业废弃物6.吸烟7.炒菜做饭时厨房的烟气8.垃圾的腐烂释放出有害气体9.工厂有毒气体的泄漏10.居室装修材料缓慢释放出的有毒气体11.路面扬尘12.农业上喷洒有毒农药13.使用喷发胶等使用化学稀释剂的的产品14.复印机、电视等电器产生的有害气体等等。
教师以“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分析”为主题,组织学生讨论:哪些污染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自身应该如何去做?学生交流讨论示例:1、硫的氧化物与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直接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燃料。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才能向大气排放。
2、臭氧层受到氟氯烃,氮的氧化物等气体的破坏。
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烃等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对人类正常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要防止臭氧层继续遭到破坏,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节约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洁净能源。
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的生产和使用,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保护湿地等。
3、厨房空气里既有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又有煎炒食物时产生的气体和悬浮物(油烟)。
所以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在厨房安装抽油烟机。
新盖及新装修的居室也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4、吸烟危害健康,同时也污染环境。
三、讨论大气污染的防治师生讨论交流大气污染的防治的方法。
归纳起来主要有:采取综合措施;调整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综合运用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和措施;制定大气污染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采用生物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演示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启发学生思考看到这组数据有和感想?小结:大气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在我国,先后有几十个城市开始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为人们提供环境质量信息。
四、了解当地的空气污染1.调查交流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学生再一次利用校园网,查找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并进行交流。
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发布的空气污染物指数有5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
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车尾气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则是扬尘和其他几种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
这几种污染物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它们对人体的危害有一个共同之处:影响人的呼吸系统。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影响是长期渐变的,在这两种污染物浓度高的地区,较长时期后会出现某些疾病的高发生率。
而氮氧化物的影响却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表现出来,交通高峰时人们如果正好在污染浓度高的要道边及路口,会很快感觉到眼、口、鼻难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臭氧。
大气中的臭氧本来很稀少,而且起到过滤紫外线、保护人类和植物的有益作用,因此“保护臭氧层”已成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标。
但如果地面的臭氧浓度超标,却会迅速而强烈地刺激人体呼吸系统,引起易感人群(老人、小孩及心、肺功能不强者)疾病发作,甚至造成死亡。
地面的臭氧浓度怎么会超标呢?这是因为氮氧化物在阳光下与其他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臭氧和其他氧化物。
而这些物质在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就形成光化学烟雾。
世界第一例光化学烟雾于1952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当时城内人们普遍感到眼睛流泪、口鼻难受、胸闷,老人及心肺疾病患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几天内死亡人数就达数百人。
2.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教师演示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制订探究计划,进行分工。
在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活动中,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
学生课下进行采样。
第二课时一、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
学生根据上节课小组讨论,确定采集地点、时间、方法和组员间的分工,按照计划利用课下时间去采样。
及时收回样本,本节课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
教师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介绍抽样记数的方法:尘埃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记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的,即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
二、表达与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就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展开讨论。
学生分小组汇报:本组要探究的问题本组的探究计划本组的探究结果演示本组记录表学生探究部分示例:123教师组织学生就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展开讨论。
课后实践活动:学生会环保组在校园设空气质量播报牌。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