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案 川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精题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学习目标】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习方法】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当堂检测】1. (2010·平邑高三月考)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解析】: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思考英国“傲视全球”的表现。
2. (2010·辽宁瓦房店高三月考)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马克思热”在西方悄然兴起。
16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其中包括“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的革命化”;“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使未开化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
导致这些结论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C.海外殖民扩张D.资本原始积累【解析】:A 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的革命化反映了工业革命使整个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反映了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使未开化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从属于西方。
川教版工业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环境、人们生活的影响。
4. 引导学生从工业革命中感悟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工业革命的背景2. 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3.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环境、人们生活的影响4. 工业革命中的科技创新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环境、人们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工业革命中的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及其意义。
2.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感受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环境、人们生活的影响。
4.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工业革命中感悟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工业革命前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工业革命对社会面貌的改变,引出本课主题。
2. 教学环节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引导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经济、科技、社会背景。
(2)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
3. 教学环节二: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1)列举工业革命期间的重要发明和成就。
(2)分析这些发明和成就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4. 教学环节三: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环境、人们生活的影响(1)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2)探讨工业革命对经济模式的影响。
(3)了解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
(4)感受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改变。
5. 教学环节四:工业革命中的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1)分析工业革命中的科技创新。
(2)引导学生从工业革命中感悟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成就、对社会、经济、环境、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
(2)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讲述工业革命时期各项重大发明,初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各项发明产生过程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团结合作、持之以恒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珍妮机的发明和瓦特改良蒸汽机。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工业革命的后果。
【教学方法】讲授、合作、讨论、探究相结合。
【课前准备】搜集与本课有关的材料及图片,制作成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我带来两幅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课件展示图片)师:图片中穿行在城市、乡间的是什么车?生:动车。
师:那你们知道动车的前身是什么车吗?生:是火车。
师:对,火车是谁发明的?又是什么时间发明的?生:(七嘴八舌)师:同学们要想知道准确答案,时间还得追溯到18世纪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合作学习一:纺织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生1:1640开始,结束于1688年。
生2:确立了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生3:使英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师: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开始了大机器代替手工生产的工业革命。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课件展示材料)17-18世纪上半期,英国工场不仅在传统的毛织业,也在冶金、金属加工、制盐、酿酒、丝织、棉织等工业中进一步发展。
当时英国一家大呢绒工场拥有600台织机;金属加工已有500种以上不同形状的锤。
师:你在材料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阅读材料回答生:17-18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师:是的。
我们再来看一幅图片。
(课件展示图片《准备出航的船队》和介绍材料:这是18世纪的绘画,描绘了在英国朴次茅斯港乘船及上货的情形。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和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现了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使学生能够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针对工业革命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学生可能对其影响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和影响。
2.难点: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文字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业革命?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重要发明。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案名称:川教版《工业革命》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和主要发明。
2. 使学生掌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1. 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2. 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3. 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工业革命吗?它为什么会在英国发生?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关于工业革命的案例,如蒸汽机车的发明。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革命的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工业革命对我国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工业革命在我国的体现。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让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否只有积极影响?为什么?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虽说已经学了两年历史,养成了一些学习习惯和历史素养,但还是缺乏对于世界史的了解,需要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搜集课外知识,储备必要的背景知识,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加深对本课的理解与掌握。
二、教材分析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于18世纪60年代进行了工业革命。
在棉纺织业、动力和交通方面进行了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法美德也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成就及意义,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落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课程标准学习提示:理解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并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学习要点: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与铁路时代的来临;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
(三)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解析,确立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2分钟)出示图片:新四大发明我们现在处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这些发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你知道吗?科技革命并不是起源于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的、有什么成就和影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新课讲授1、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出示学习目标:(1)能记住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国家及重大发明。
(2)能说出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
(3)能感悟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及成就。
(2)掌握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及意义,分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2)分析材料,提升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欧洲大陆经历革命动荡之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技术和产业变革,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英国开始摆脱了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变成一个机器轰鸣、厂房林立的工业国家。
这一巨大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二、新课讲授。
(一)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找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的发明时间、发明者及名称。
学生回答:时间:1765年。
发明者:英国的哈格里夫斯。
名称:珍妮机。
2.教师提问:珍妮机的问世是否具有必然性。
为什么?学生回答:具有必然性。
18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贸易发展迅速,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
为了提高产量,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使织布用的棉纱发生紧缺,棉纺织业急需能纺出大量棉纱的机器。
在这种情况下,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教师总结:18世纪的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通过殖民掠夺、贩卖黑奴、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财富;同时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随着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
珍妮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的,所以说它的发明是一种必然。
3.教师提问:珍妮机问世后,在英国生产领域引起了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
这些机器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发展,使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完成了一次巨大飞跃,揭开了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第17课第一工业革命李雪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开始的时间,地点和领域瓦特和改良蒸汽机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轮船和火车的发明时间及发明者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联系历史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倡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既有创新精神又有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的原因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地点和领域开始的标志蒸汽机的改良轮船和火车的发明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纺织机的发明和动力的改新蒸汽机对工业革命深度和广度的影响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老师阅读引言部分,提出问题:在科技革命中,有哪些新的发明?他们怎么样改变的人们的生活?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先迅速各个小标题,明确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工业革命的开始同学们迅速浏览第一段黑体字找到:1、首先开始与英国的原因: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原因:国内外市场内的扩大,商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学们迅速浏览第二段黑体字和小字,并结合图片:2、开始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3、开始的地点:英国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含义:大机器代替手工生产5、开始的领域:棉纺织业凯伊:飞梭→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手摇)→骡机→水力纺纱机(水力)6、开始的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第三步:工业革命的发展纺织机的发展和广发应用需要有更加便利的动力,因而促进了动力的改进。
1、动力的改进:1769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作用:促进了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扩大到其他行业,由英国扩大到法、美、德(蒸汽机的发明推动工业革命广度的发展)2、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第三步:轮船和火车同学们浏览第一段黑体字:1、发明的背景:2、动力:蒸汽机浏览第二段和第三段合体字,并结合小字和图片:3、轮船的发明:1870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火车的发明: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旅行者”号4、影响:促进了水上和陆上运输业的发展(蒸汽机的应用从工业到交通运输业,推动工业革命向深度发展)第四步: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工业革命史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市场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川教版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促进的学习,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为祖国建设而学习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的发明和影响。
二、难点 :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从现实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等引入新课一、纺织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1.老师讲述:什么是工业革命?明确:所谓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
2.读教材,分析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进行的原因。
提问,明确:17世纪中叶以后,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它的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18世纪中叶,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先后打败荷兰、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随之扩大,商品的需要量随之增加。
而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的需求,技术革新就成为紧迫的要求,这是工业革命进行的必要条件。
同时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庞大的无产者队伍,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生产所必须的大量的雇佣劳动力。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以及人们对东方“遍地”黄金的渴求,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首先开始海上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在这之后欧洲的其他国家如荷兰、英国和法国加入了这一探险行列,纷纷踏上了海外探险的道路,这一个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而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逐步发展,进行海洋探险的国家对新发现的大陆和其他大陆进行了殖民扩张,其中英国最为显著,该国先是抢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位置,之后又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先后在与荷兰、法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并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虽已经是世界的霸主了,但英国人仍然没有满足要发展的欲望,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工业革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1.工业革命概念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一个飞跃,它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它是一场以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的生产力革命,以及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它首先是生产力内部的革命,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2.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标导学二:工业革命的进程1.阅读教材,简述工业革命的进程:①最早的国家——英国;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内容为第一次工业革命,通过对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和影响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现代工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让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给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激励学生要学会利用科技创造出更多有益的发明。
本课时,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点、影响,进而拓展学生的思路,探索数码科技等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2.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3.学会利用科技创造有益的发明;4.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探讨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设计1.引入(时间:5分钟)通过对问题的提出,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入本课教学内容。
(问题1)你知道工业革命是什么吗?(问题2)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生产方式是什么?2.阅读(时间:15分钟)学生阅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3.讲解与讨论(时间:30分钟)(步骤1)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步骤2)带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指导学生整理讨论内容。
4.写作(时间:25分钟)(步骤1)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学生进行个人写作,重点撰写有关工业革命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步骤2)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5.拓展思路(时间:15分钟)通过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智能制造、云计算、物联网等,让学生对技术的变革和行业的转型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路的讨论,让学生探索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学习目标1、记住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国家和标志。
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及其成就。
2、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学习过程(一)导入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汽笛发出了第一声鸣响,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驰。
本课将会告诉你,新的发明创造怎样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怎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怎样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二)自学任务(独立完成)展示自学成果1、活动方案一阅读教材完成纺织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的相关知识点(1)1769年,瓦特吸取前人成果,成功研制了___________。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_______、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2)_____世纪上半期,英国的__________基本上被____________所取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此后_____、_____、______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了“_________时代”。
2、活动方案二阅读教材完成轮船和火车的发明的相关知识点(1)1807年,美国人______吸收前人成果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汽船“_____”号。
1814年,英国的_________发明蒸汽机车“________”号。
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火车。
(2)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____,直接导致了_______形式的出现,促进了____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_______。
(三)小组讨论,展示讨论成果(组长检查完成情况,个别辅导,共性讨论,问题完善)1、活动方案三说一说: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英国的主要发明成果有哪些?(1)请回忆已学知识并结合以下材料小组讨论后总结发言:材料: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强。
工场手工业已不在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教学任务】【教学流程】在这次博览会上,当时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在大会开幕词的讲话中反复使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为什么英国女王说这次博览会给英国带来了无上的荣光?从中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史料研读材料一: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材料二: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材料三:由于对传统的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足的流动劳动力……材料四: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和原料……英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技术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94页正文,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有哪些?2.看图学史工业革命中大量的机器被发明出来,上图中的这台机器是谁发明的?结合该机器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机器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情景一:因为购买了新机器,我们的小作坊搬迁到离水源较近的地方。
但是水流湍急的地方往往交通不便,要是有机器能够取代水流做动力就好了……上述情景中,作坊主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种“能取代水流做动力”的机器的广泛使用,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情景二:现在我们的作坊搬迁到了城市,我打算扩大生产规模,各位股东们,你们觉得我需要做到哪几点才能保证咱们的作坊越做越好呢?情景三:棉织工厂都是大建筑,工厂建成几层……空气中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情景三中的描述,说明了当时工厂的环境是怎样的?三、火车与铁路观察图片,结合96页“人物扫描”,思考:火车的发明给交通运输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史料研读】材料一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次工业革命》名师教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次工业革命》名师教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次工业革命》名师教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进程。
理解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工业革命各项成就间的关系。
(2)识记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及其影响。
理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说明工业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1)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工业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2)通过理解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的关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与曲折性,进而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机遇与挑战教学重难点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吗?你们知道火车为什么叫火车吗?这是因为最初的火车使用了蒸汽机,它是烧煤的。
蒸汽机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板书第一次工业革命二、新课教师提问:我们在初中已学过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学生回答:英国(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教师归纳:前提:自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英国的政局一直相对稳定,同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保障。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川教版1教学目标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政治,经济);掌握工业革命开始的国家,部门,开始的标志等;工业革命的成就;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分析原因,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重点难点重点:工业革命的成就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措施: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3学情分析学生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知识面较窄。
但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即与工业革命有关的实物很熟悉,所以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
学生对工业革命的成就掌握比较容易,但对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不能很透彻的理解和掌握。
4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工业革命(一)英国工业革命1、前提与条件(1)经济根源: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也扩大了海外市场。
B、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C、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2)社会(政治)条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2、主要内容(1)生产手段的革命: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从棉纺织业开始发明和使用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2)生产组织的变革:从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
1771年阿克莱特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同时确立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工业资本主义开始占主导地位。
工厂制度的推广,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3)生产动力的变革:动力从以水力、畜力、风力为主的传统动力到蒸汽动力为主。
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A、原因:传统的以水力、畜力、风力为主的动力严重制约了机械的推广和使用。
B、影响: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
(4)交通工具的变革: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和汽船的发明。
3、影响(1)经济上①工业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川教版【课标要求】
⑴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⑶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
(板书课题,引入新课)学习新课: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重要阶段。
那么,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呢?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
(板书第一标题)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下列问题自主学习)
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工业革命何时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3.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
(学生学习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形成如下要点)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需要。
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
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珍妮纺纱机)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一系列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情况,并理解纺纱与织布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
(教师强调瓦特制成的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是动力之源;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3.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指导学生看书,举出火车、轮船的发明者和第一辆火车(汽船)的名称,认识火车、轮船的发明重大意义)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
(引导学生知道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理解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主要从三方面总结认识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拓展思考: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课后作业:
知识测试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英国成为当时最大的殖民国家
C.英国劳动力充足
D.英国资本雄厚,原料丰富
2.英国工业革命最早产生于()
A.冶金业
B.采矿业
C.棉纺织业
D.交通运输业
3.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的重要发明是()
A.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火车
D.汽船
4.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手工工场向大机器生产的飞跃②突出特点是一系列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③在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近100年④各方面的突破均从英国开始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出门旅行可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汽车
B.飞机
C.火车
D.水翼艇
6.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性变革的时代”。
这一历史性变革指的是()
A.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
D.争夺世界霸权的加剧
7.改良蒸汽机成功研制之前,英国人若要开办棉纺织厂,厂址最好选在()
A.临近河流的地方
B.临近铁路的地方
C.临近油田的地方
D.临近煤矿的地方
能力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出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请回答:①马克思谈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②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③根据材料指出该事件有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需要。
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
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
珍妮纺纱机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
3.轮船和火车的发明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