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工艺设计2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
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纺纱的工艺流程和计算方法。
2.掌握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3.能够进行常见纺纱工艺的计算和分析。
二、学习内容1.纺纱的定义和分类。
2.纺纱工艺流程和常用设备。
3.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4.纺纱工艺计算方法和分析。
三、学习过程1.纺纱的定义和分类纺纱是指将纤维或纱线通过拉伸、弯曲和摩擦等力学作用,使其形成连续线状结构的过程。
根据原料的不同,纺纱可分为植物纤维纺纱、动物纤维纺纱和化学纤维纺纱等。
2.纺纱工艺流程和常用设备纺纱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纤维预处理、梳理、并条、粗纺、细纺、整理等环节。
常用设备有梳棉机、并条机、粗纺机和细纺机等。
3.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1)根据原料特性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2)确定合理的纺纱工艺参数,如纺纱粗细、捻度和纺纱张力等。
(3)保证纺纱质量,控制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和设备状态。
(4)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量和成本的估算,进行经济性评价。
4.纺纱工艺计算方法和分析(1)纺纱粗细和纺纱强力的计算:纺纱粗细=预期线密度(纱支)/预期线密度(刺密)纺纱强力=原料强度×破损率×整理损耗(2)纺纱捻度的计算:K=30×纱支捻度=(旅速/纱支)×K(3)纱线产品的经济性分析:纺纱成本=原料成本+劳动成本+能源成本+设备折旧+设备维修费四、学习态度和方法1.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共同学习。
2.注重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3.多思考,积极思考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五、课后作业1.分析一种纤维的纺纱工艺流程和设备。
2.计算一种纤维的纺纱粗细、纺纱强力和纺纱捻度。
3.进行一种纱线产品的经济性分析。
六、学习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的基本内容,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纺纱的工艺流程和计算方法。
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完成课后作业,我对纺纱工艺设计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纺纱工艺设计指导书目录1设计纱线的质量标准 (1)2设计纱线的原料选择 (2)2.1 原棉选配 (2)2.2 化纤选配 (3)3纱线的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特点 (5)3.1 选择原则: (5)3.2 选择说明: (5)3.3 工艺流程选择: (6)3.4 主要设备特点介绍: (6)4纱线的生产工艺设计 (7)4.1 细纱工艺设计 (7)4.2 粗纱工艺设计 (11)4.3 混并工艺计算: (13)4.4 涤预并: (19)4.5 精梳工艺设计 (21)4.6 精梳准备工艺设计 (25)4.7 梳棉工艺设计 (29)4.8 开清棉工艺设计 (34)4.9 络筒工艺设计 (36)纺纱工艺设计指导书纺纱工艺设计指导书(以涤棉府绸用T/C 60/40 J14tex经纱工艺设计为例)设计的过程是由细纱开始算起,由前向后;书写论文时,请按照工艺流程,由后向前书写。
1 设计纱线的质量标准表1-1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60%及以上)的质量指标]3[盐城纺院纺工系纺织教研室2 设计纱线的原料选择织物品质与构成织物的纱线品质密切有关。
纱线品质又取决于原料性质。
纱线种类和用途不同,选用原料又是选择纺纱工艺流程、机型和工艺参数的主要依据。
2.1 原棉选配2.1 按纱线特数选配原棉:细号纱线:细号纱线都用于高档织物或股线,成纱质量要求较高。
应选择色泽洁白、品级较高(1.5~2.8),成熟度适中,纤维特数和强力较高,纤维较长(30~29mm),整齐度较好和杂质疵点较少的原棉。
2.2 按纱线用途和加工工艺选配原棉:2.2.1 精梳棉纱:精梳棉纱多用于高档产品,要求纱线条干均匀,棉结杂质少。
因此,应选择色泽乳白、品级高纤维成熟度适中,纤维特数和强力较高、纤维较长、棉结杂质较少的原棉。
2.2.2 机织用纱:经纱在准备和织造过程中,要经受反复摩檫和较大张力。
因此,对其强力要求应高于纬纱,特别是细特纱,高经纬密的单纱织物或纬密较高的织物,对纱线强力要求更高。
纺纱工艺设计发表者:发表时间:2012-6-6 9:04:13第一章棉纺工艺设计棉纺厂主要加工棉、棉型化纤、中长化纤的纯纺及其混纺纱线,其它天然纤维如毛、麻、绢、羊绒、兔毛等的短纤维形式也可在棉纺厂进行混纺产品开发。
本章主要掌握典型纺纱系统、各工序工艺参数调节、半制品及成纱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措施。
第一节纺纱系统分类1 普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并条(2-3道) →粗纱→细纱→后加工2 精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2-3道) →粗纱(预并条、条卷)(条卷、并卷)(条并卷)→细纱→后加工3 混纺纱棉→开清→梳理→精梳前准备→精梳涤→开清→梳理→预并条→混并条(三道) →粗纱→细纱→后加工4 新型纺纱开清棉→梳棉→并条二道→新型纺纱5 中长纺中长专用开清棉设备→M型梳棉机→并条粗纱→细纱6 废纺系统利用下脚纺制棉毯等7 后加工1烧毛→纱筒打包→出厂烧毛→定型线筒打包→出厂细纱→络筒→并纱→捻线→线络筒→摇纱→绞纱打包→出厂络并联细管直并本厂织部车间使用本节学习后能写出典型棉纺纺纱流程。
第二节工艺参数与质量指标一、原料1 棉:籽棉轧棉皮棉→打包→送到纺织厂1) 轧棉a 锯齿轧棉—锯齿棉含量少、短绒少、棉结索丝疵点多、产量高、适轧细绒棉(长度为25~33mm,细度为6000 ~ 7000公支,适纺中细号纱,即9 ~ 28tex)b 皮辊轧棉—皮辊棉含杂多、短绒多、棉结索丝疵点少、产量低适轧长绒棉(长度33mm以上,细度7000 ~8000公支,适纺细号纱,即3 ~ 7tex)2)打包规格:例国内包100*42*60cm 体积v=0.25m³密度300 ~ 360kg/m³G=75 ~ 90kg2、化纤1)品种粘胶莫代尔丽赛天丝2涤纶腈纶锦纶维纶丙纶)芳纶聚乳酸等2)型式长度(mm)细度(旦)棉型33-38 1.2-1.5中长型51-76 2-3毛型76-102 3-5生产经验公式:L/D=1 L-英寸,D-旦3)分等及质量指标分等按内在质量和外观疵点分:内在质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细度偏差、长度偏差以及超长纤维、倍长纤维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掌握纺纱工艺设计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
3. 学会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纺纱工艺设计。
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纺纱工艺设计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纺纱工艺设计。
2.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纺纱工艺设计相关书籍3. 实际案例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纺纱工艺设计的重要性。
2. 简述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
二、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流程1. 原料选择:介绍不同原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 纺纱设备选择:介绍不同纺纱设备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3. 工艺参数设置:介绍捻系数、转速、牵伸倍数等参数的设置方法。
4. 质量控制:介绍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
三、纺纱工艺设计的关键因素1. 原料质量:介绍原料质量对纺纱工艺设计的影响。
2. 设备性能:介绍设备性能对纺纱工艺设计的影响。
3. 工艺参数:介绍捻系数、转速、牵伸倍数等参数对纺纱工艺设计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 介绍实际案例,分析纺纱工艺设计的过程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纺纱工艺设计。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复习纺纱工艺设计的关键因素。
二、学生分组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纺纱工艺设计。
2.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三、教师点评与总结1. 对学生汇报的内容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总结纺纱工艺设计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四、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型纺纱技术。
2. 分析一种新型纺纱技术的优缺点,并撰写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流程、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部分纺纱工艺原理试验实验五原棉杂质分析一、实验目的1、认识原棉中的杂质2、掌握测定原棉含杂率的方法3、掌握原棉杂质分析机的操作方法二、基本知识原棉中的杂质是指非纤维物质以及附着着棉纤维的物质。
非纤维物质有不孕籽、籽棉、棉籽、破籽、碎枝叶、碎铃壳、泥沙、虫屎、虫尸等,原棉中存在的有害的带纤维性物质有软籽表皮和带纤维籽屑等。
(一)杂质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1)不孕籽:纤维的初生细胞停止生长,胚株死亡而形成不孕籽;(2)僵片:在纤维发育过程中遭遇病虫害或气候影响,使棉籽夭折,棉纤维形成薄壁纤维,经轧花后,形成光亮的棉片,称为僵片;(3)虫浆、虫尿:棉纤维在生长过程中遭遇虫害而留下的痕迹。
2、在原棉处理过程中形成的(1)软籽表皮:棉籽外面的一层表皮,与棉纤维连在一起,在轧棉过程中连同纤维一起轧下,形成带纤维的软籽表皮;(2)破籽、籽棉:在轧棉过程中,将棉籽轧破而形成破籽,细小的破籽成为籽棉;(3)索丝、棉结:在轧花过程中,由于棉纤维成熟度较差或籽棉过湿,纤维之间摩擦过多,使纤维扭结在一起,形成索丝、棉结;(4)黄根:棉籽表皮上的短绒,呈黄褐色,长度为3~6㎜,此类疵点在皮辊棉中较多。
3、采摘过程中形成的采摘时将破棉叶、碎铃壳、小棉枝等混入,形成杂质。
(二)杂质的危害短纤维加捻成纱时,带纤维籽屑、棉结、软籽表皮等疵点易显露于成纱表面,造成纱线棉结、杂质增加,形成粗节,恶化纱线条干,成纱断头多。
尤其是棉结,因与正常纱线存在吸色差异,易形成布面“白星”,严重影响印染布的质量。
棉纺常用的纺纱方法主要有环锭纺、气流纺两种,气流纱的断头则主要是由于尘杂颗粒在纺杯凝聚槽内的聚集造成的。
杂质颗粒进入纺纱杯后,随纺纱杯高速回转产生离心力,很容易沉淀在纺纱杯内壁,容易造成纺纱断头。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YG041原棉杂质分析机一台;2、电子天平一台,称量200g,分度值10mg;3、其他工具:棕刷、镊子。
2009级《纺织工艺设计》课程设计大纲一、课程设计课题(共11题,6-8人为一组,每组选做其中一题)根据提供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完整的纺纱工艺设计,课题如下:1、10.5tex纯涤纶针织用纱纺纱工艺设计。
2、50tex纯涤纶机织用直接纬纱纱纺纱工艺设计。
3、30公支麻棉混纺(65/35)机织用纬纱纺纱工艺设计。
4、18公支麻棉混纺(55/45)机织用经纱纺纱工艺设计。
5、45英支涤棉混纺(65/35)机织用经纱纺纱工艺设计。
6、40 /2英支纯棉杨织用纬纱纺纱工艺设计。
7、80英支涤棉混纺(85/15)机织用经纱纺纱工艺设计。
8、15公支纯落麻机织用经纱纺纱工艺设计。
9、20tex×2×2纯棉针织用纱纺纱工艺设计。
10、18英支维棉混纺(50/50)针织用纱纺纱工艺设计。
11、25tex涤维混纺(75/25)针织用纱纺纱工艺设计。
二、课题设计要求:1、写出具体配棉方案,并说明配棉理由。
2、选择具体工艺流程(含设备型号)。
3、制定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
4、选配细纱机牵伸变换齿轮(或根据所选择细纱机设备工艺说明书选配)。
5、制定简明工艺表。
6、写出设计理念及各工序设计具体说明。
三、课程设计假设条件:1、可选用原料指标如下:(1)原棉:新疆129棉,纤维主体长度30.5mm,含杂率1.3%;新疆131棉,纤维主体长度32.2mm,含杂率1.2%;新疆229棉,纤维主体长度30.1mm,含杂率1.8%;河南229棉,纤维主体长度29.2mm,含杂率2.2%;河南329棉,纤维主体长度28.5mm,含杂率2.3%;湖北427棉,纤维主体长度26.8mm,含杂率2.8%;湖北327棉,纤维主体长度27.5mm,含杂率2.5%;四川227棉,纤维主体长度27.2mm,含杂率2.6%;四川229棉,纤维主体长度28.2mm,含杂率2.1%;四川425棉,纤维主体长度25.5mm,含杂率3.2%;美国棉M级,纤维主体长度34.1mm,含杂率0.8%;(2)落麻:新工艺落麻Ⅰ,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0.1mm,含杂率0.3%,纤维长度离散度65%;新工艺落麻Ⅱ,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5.5mm,含杂率0.3%,纤维长度离散度68%;老工艺落麻Ⅰ,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4.5mm,含杂率0.2%,纤维长度离散度90%;老工艺落麻Ⅱ,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8.5mm,含杂率0.2%,纤维长度离散度80%;切断麻,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5.5mm,含杂率1.0%,纤维长度离散度40%;(3)化纤:涤纶Ⅰ,1.33dtex,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5.5mm,含杂率0.2%;涤纶Ⅱ,1.85dtex,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8.0mm,含杂率0.2%;涤纶Ⅲ,1.56D,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5.0mm,含杂率0.2%;维纶,2.15D,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3.0mm,含杂率0.5%;2、各工序牵伸效率:(1)细纱牵伸效率:98%;(2)组纱牵伸效率:97%;(3)末并牵伸效率:99.8%;(4)头并牵伸效率:101.5%;3、细纱机牵伸常数35.45。
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第一章棉纺工艺设计一、棉纺基本概念1、棉纺产品:用棉纺设备将多种纤维加工成的纱线制品。
2、棉纺特点:工艺流程短,速度高,设备完善,对纤维适应性广,加工成本低。
棉纺产品品种繁多,风格各异。
3、棉纺设备可加工:传统的棉花、各种棉型化纤、中长化纤、长丝、以及其它天然纤维的纯纺和混纺。
4、棉纺规模:以细纱锭子数和转杯纺头数来表示棉纺厂的规模大小。
5、棉纺产品开发设计包括:棉纺新原料的开发、混纺纱不同混纺比的设计、新原料和新品种的工艺设计、多种花式纱的设计与加工方法。
三、棉纺工艺设计纺纱工艺是纺纱加工中的流程和各机件的参数设置的总称。
在纺纱工艺设计时,既要考虑到设备及其状态,更要考虑到所加工的纤维原料的性能和最终产品(纱、线)的要求。
1.纺纱系统:普梳、精梳、混纺纱、新型纺、中长化纤、废纺,后加工新型纺纱开清棉梳棉→并条(2道)→新型纺纱。
中长纺中长专用开清棉设备→M 型梳棉机→并条(2-3 道)→粗纱→细纱。
废纺系统:利用下脚纺制棉毯等。
开清→梳棉→粗纱→细纱。
后加工2.原料:(1)棉籽棉轧棉→皮棉→打包→送到纺织厂锯齿棉皮辊棉打包国产棉包规格:100×42×60cm,V=0.25m܁,密度300~360kg/m܁,G=75~90kg。
标注唛头、产地、规格等。
棉花品级及参考指标:中国按成熟度、色泽、轧棉质量分级。
纺织部颁发:细绒棉分七级,长绒棉分五级,三级为标准级。
美国按色泽、强力、长度、细度及成熟度(马克隆值)等分级。
采用大容量快速仪HVI检验原棉所有指标。
(2)化纤品种:粘胶(人造棉)、莫代尔、丽赛、天丝、竹纤维涤纶(聚酯)腈纶(丙烯腈)锦纶(聚酰胺、尼龙)维纶(聚乙烯醇、维尼纶)丙纶(聚丙烯)芳纶(芳族聚酰胺)氨纶聚乳酸化纤分等及质量指标分等按内在质量和外观疵点分:内在质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细度偏差、长度偏差以及超长纤维、倍长纤维等。
外观疵点:粗丝、并丝、异状丝、油污纤维。
纺纱工艺设计发表者:发表时间:2012-6—6 9:04:13第一章棉纺工艺设计棉纺厂主要加工棉、棉型化纤、中长化纤的纯纺及其混纺纱线,其它天然纤维如毛、麻、绢、羊绒、兔毛等的短纤维形式也可在棉纺厂进行混纺产品开发。
本章主要掌握典型纺纱系统、各工序工艺参数调节、半制品及成纱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措施。
第一节纺纱系统分类1 普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并条(2—3道) →粗纱→细纱→后加工2 精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2—3道) →粗纱(预并条、条卷)(条卷、并卷)(条并卷)→细纱→后加工3 混纺纱棉→开清→梳理→精梳前准备→精梳涤→开清→梳理→预并条→混并条(三道)→粗纱→细纱→后加工4 新型纺纱开清棉→梳棉→并条二道→新型纺纱5 中长纺中长专用开清棉设备→M型梳棉机→并条粗纱→细纱6 废纺系统利用下脚纺制棉毯等7 后加工1烧毛→纱筒打包→出厂烧毛→定型线筒打包→出厂细纱→络筒→并纱→捻线→线络筒→摇纱→绞纱打包→出厂络并联细管直并本厂织部车间使用本节学习后能写出典型棉纺纺纱流程。
第二节工艺参数与质量指标一、原料1 棉:籽棉轧棉皮棉→打包→送到纺织厂1)轧棉a 锯齿轧棉—锯齿棉含量少、短绒少、棉结索丝疵点多、产量高、适轧细绒棉(长度为25~33mm,细度为6000 ~7000公支,适纺中细号纱,即9 ~ 28tex)b 皮辊轧棉-皮辊棉含杂多、短绒多、棉结索丝疵点少、产量低适轧长绒棉(长度33mm以上,细度7000 ~8000公支,适纺细号纱,即3 ~7tex)2)打包规格:例国内包100*42*60cm 体积v=0.25m³密度300 ~ 360kg/m³G=75 ~90kg2、化纤1)品种粘胶莫代尔丽赛天丝2涤纶腈纶锦纶维纶丙纶)芳纶聚乳酸等2)型式长度(mm)细度(旦)棉型33—38 1。
2—1.5中长型51—76 2-3毛型76-102 3-5生产经验公式:L/D=1 L-英寸,D-旦3)分等及质量指标分等按内在质量和外观疵点分:内在质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细度偏差、长度偏差以及超长纤维、倍长纤维等. 外观疵点:粗丝、并丝、异状丝、油污纤维二、配棉简介1、不同种类纱线与原棉性状关系1)棉纱号数细号与中粗号的差别。
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流程;3.学会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纺纱工艺的计算;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纺纱工艺设计的实际操作。
二、学习内容1.纺纱工艺设计的概念和原理;2.纺纱工艺设计的流程;3.纺纱工艺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工具;4.实际应用案例。
三、学习过程1.纺纱工艺设计的概念和原理-纺纱工艺设计是指根据纺织品的要求和纺纱设备的特点,确定纺纱的工艺参数,设计合理的纺纱工艺流程的过程。
-纺纱工艺设计的原理是通过改变纺纱工艺参数,如纺纱速度、纺纱压力、纺纱温度等,来控制纺纱过程中纺丝质量和性能的变化。
2.纺纱工艺设计的流程-确定纺纱品种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纺纱设备;-设计纺纱工艺参数;-进行纺纱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工艺调整。
3.纺纱工艺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工具-捻度计算:通过纺纱试验测定纱线的捻度,根据纺纱品种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捻度范围;-线密度计算:通过纺纱试验测定纱线的线密度,根据纺纱品种的要求确定合适的线密度范围;-纱线的股数计算:根据纺纱设备的规格和纺纱品种的要求,计算合适的纱线的股数;-纺纱工艺参数的计算:根据纺纱设备的特点、纺纱品种的要求和纺纱试验的结果,计算确定合适的纺纱工艺参数,如纺纱速度、纺纱压力、纺纱温度等。
4.实际应用案例根据所学的纺纱工艺设计的概念、原理和流程,以其中一种纱线的纺纱工艺设计为例,进行实际应用操作。
首先确定纺纱品种和要求,然后选择合适的纺纱设备。
接下来,根据纺纱试验的结果和纺纱品种的要求,计算得出合适的纺纱工艺参数。
最后,进行纺纱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相应的工艺调整。
四、学习总结在学习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流程,学会了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纺纱工艺的计算。
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的操作,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所学的知识。
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是纺织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掌握好这门课程的知识对于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1、开清棉机械旳任务开清棉是纺纱工艺旳第一道工序,由不一样类型开清棉机构成旳联合机完毕下列任务:①将紧压旳原棉开松成约0.1mg旳棉束;②清除混在原棉中旳杂技和棉结,除杂效率到达40%~70%;③将多种品级旳原棉进行均匀混和;④制成均匀旳棉卷或棉丛供梳棉工序使用。
2、开清棉机械类型开清棉机械按其功能划分有:①开棉机械:例如自动抓棉机、棉箱给棉机等,其重要作用是开棉和给棉,无明显旳除杂作用;②混棉机械;例如多仓混棉机、混棉帘等,其重要作用是完毕原棉旳混和;③开清棉机械;例如双辊轴流开棉机、豪猪式开棉机、单打手成卷机、锯齿辊筒清棉机等,其重要作用是开松原棉和清除杂质。
根据纱线品种和用途、原棉等级和含杂、生产加工措施等选用腾旳开清棉单机,用气力输送管道联接起来构成产线,此即开清棉联合机。
一台好旳联合机应具有工艺流程短,适纺性强,工作效能高等特点。
3、开清棉联合机构成LA004开清棉联合机工艺流程:A002A型抓棉机→A006B型混棉机→A034型多滚筒开棉机→A036型豪猪开棉机→A036豪猪开棉机→A092型双棉箱给棉机→A076型单打手清棉机。
LFA001型开清联合机用于加工含杂率为3%~4%原棉。
纺15tex纱时,除杂效率达65%左右,棉卷重量不匀率在1%以内。
联合机旳构成如下:FA002型圆盘式抓棉机(2台)→FA121型除金属装置→FA104型六辊筒开棉机▲(附A045型凝棉器)→FA022型多仓混棉机→FA106型豪猪式开棉机▲(附A045型凝棉器)→FA107型豪猪式开棉机▲(附AO45型凝棉器)→AO62型二路电气配棉器→AO92AST型双棉箱给棉机(附AO45型凝器)(2台)→FA141型单打手成卷机▲(2台)。
用含杂率3%旳原棉纺制14~18tex精梳纱旳开清梳联合机构成如下:FA006型往复抓棉机→TF27型桥式吸铁装置→TF30型重物分离器→F016型自动混棉机▲(附AO45型凝棉器)→FA103型双辊轴流开棉机▲→FA133型二路气动配棉器→FA022-8型多仓混棉机(2台)→FA106B型豪猪式开棉机▲(附AO45B-5.5型凝棉器)(2台)→FA031型中喂棉机(附AO45B-5.5型凝棉器)(2台)→FA108E型锯齿辊筒清机机▲(2台)→FA151型除微尘机→FA202B输棉风机→FA177型喂棉箱和FA221型梳棉机(2×8台)。
《纺织工艺设计》课程设计大纲一、课程设计课题(共9题,6-10人为一组,每组选做其中一题)根据提供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完整的纺纱工艺设计,课题如下:1、8.5tex纯涤纶针织用纱纺纱工艺设计。
2、48tex纯涤纶机织用直接纬纱纱纺纱工艺设计。
3、25公支麻棉混纺(65/35)机织用纬纱纺纱工艺设计。
4、15公支麻棉混纺(55/45)机织用经纱纺纱工艺设计。
5、45英支涤棉混纺(65/35)机织用经纱纺纱工艺设计。
6、48 /2英支纯棉杨织用纬纱纺纱工艺设计。
7、80英支涤棉混纺(85/15)机织用经纱纺纱工艺设计。
8、10公支纯落麻机织用经纱纺纱工艺设计。
9、5.5tex×3纯棉针织用纱纺纱工艺设计。
10、18英支腈棉混纺(50/50)针织用纱纺纱工艺设计。
二、课题设计要求:1、写出具体配棉方案,并说明配棉理由。
2、选择具体工艺流程(含设备型号)。
3、制定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
4、选配细纱机牵伸变换齿轮。
5、制定简明工艺表。
6、写出各工序设计说明。
三、课程设计假设条件:1、可选用原料指标如下:(1)原棉:新疆129棉,纤维主体长度30.5mm,含杂率1.3%;新疆131棉,纤维主体长度32.2mm,含杂率1.2%;新疆229棉,纤维主体长度30.1mm,含杂率1.8%;河南229棉,纤维主体长度29.2mm,含杂率2.2%;河南329棉,纤维主体长度28.5mm,含杂率2.3%;湖北427棉,纤维主体长度26.8mm,含杂率2.8%;湖北327棉,纤维主体长度27.5mm,含杂率2.5%;美国棉M级,纤维主体长度34.1mm,含杂率0.8%;(2)落麻:新工艺落麻Ⅰ,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0.1mm,含杂率0.3%,纤维长度离散度65%;新工艺落麻Ⅱ,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5.5mm,含杂率0.3%,纤维长度离散度68%;老工艺落麻Ⅱ,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8.5mm,含杂率0.2%,纤维长度离散度80%;切断麻,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5.5mm,含杂率1.0%,纤维长度离散度40%;(3)化纤:涤纶Ⅰ,1.33dtex,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5.5mm,含杂率0.2%;涤纶Ⅱ,1.85dtex,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8.0mm,含杂率0.2%;涤纶Ⅲ,1.56D,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5.0mm,含杂率0.2%;腈纶,2.15D,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3.0mm,含杂率0.5%;2、各工序牵伸效率:(1)细纱牵伸效率:98%;(2)组纱牵伸效率:97%;(3)末并牵伸效率:99.8%;(4)头并牵伸效率:101.5%;3、细纱机牵伸常数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