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第1节 压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6
《压强》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设计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通过实验操作的方法加深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观察法、探讨法、演示实验法、训练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教学准备】钢直尺、砝码盒、钩码盒、气球、小桌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两幅图片:1.啄木鸟2.鸭子请同学们从图片中总结出各自的特点示问:如果把啄木鸟的嘴换成鸭子的嘴、把啄木鸟的脚换成鸭子的脚,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道理。
二、新课教学。
1、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2、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出压力①小孩对地面的压力(如图)结论: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②图钉对墙壁的压力(如图)结论: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③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如图)结论: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总结三条结论: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 压力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力得到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3、练习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并与重力进行比较对比项 名称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方向 两者关系重力压力分析归纳:课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桌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课本。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4、练习5、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图片,学生活动:从课桌上的器材中,做出能够说明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是学生在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压力的深入学习。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压力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压力、压强的存在,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2.能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影响压强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压力、压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压路机、跳板等,引导学生关注压力、压强的存在。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实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吗?”让学生思考压力、压强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通过PPT展示压强的定义,讲解公式P=F/S,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同时,分析影响压强的因素,如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等。
3.操练(15分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压力、压强的变化。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请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总结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2019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教案第九章压强第节压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压强概念和压强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结合生活实际明确改变压强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3、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3、通过简单估算处理,使学生体会、学习估算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器材:一头削尖的铅笔、酒瓶、海绵、橡皮泥、沙盘、细沙、体重计、方格纸等教学过程:一、认识压力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回答: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演示小实验:向下按海绵;将钢尺一端搭在讲桌上,另一端悬空,向下压悬空部分,让学生观察形变,描述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现象,初步理解压力的概念。
总结:例子中的物体都受到了压力。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二、压强的引入1、探究主题的引入带领学生做小实验,让学生描述手指的感觉。
教师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教师的设问积极猜想:可能与施加的压力有关;与接触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等等。
2、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将酒瓶放在一块厚海绵上,要求学生观察海绵的变化,并简单回答产生变化的原因。
海绵被压得凹下去了。
这是酒瓶给它的压力的作用效果。
边做实验边提问:(1)改变酒瓶的质量,海绵有变化吗?怎么变?(往瓶中加沙)(2)质量一定的酒瓶,改变它的放置方式会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原来竖放的酒瓶横放。
横放时稍微转动一下,观察海绵的变化;再把瓶子口朝下竖放)?(3)除了海绵,我们还能用什么来显现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要同时考虑压力和接触面积两个因素,可以控制一个,比较另一个。
压强—新授课★整体设计说明★通过对物理现象的感知导出问题,从而简单地介绍压力。
进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引出探究的课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分析刚才的感受和回顾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对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进行评估和应用。
★教材分析★“压强”概念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
这部分知识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又是后面学习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
★教法建议★本课有两个内容:压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理解压强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
利用教材图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小小的蚊子可以把口器插入皮肤,而骆驼不会陷人沙漠中,是不是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压面积有关系?猜想得对不对,要用实验来检验。
这里渗透了分析现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对学生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很重要。
由实验得出结论后,使学生认识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需要用单位面积受到的力就比较顺当了。
理解了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系,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就不难找出途径了。
★学情分析★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情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不知其所有然,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对“探制变量法”和科学探究的环节有一定认识,还不能达到灵活地运用。
★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认真观察、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
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2.过程和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第1节 压强第2课时 压强与生活知识与技能1.巩固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使学生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的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学会利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引入多媒体展示:复习第1课时所学知识。
(1)什么叫作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2)什么叫作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
(3)说出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减小压强的方法思考:当我们需要压强小一些时,可采用什么方法?教师引导:根据公式p =F S来思考。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1.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通常采用的办法);2.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3.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活动:让学生举出实际例子并分析。
举例:1.坦克很重,不用轮子而装上履带,是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
2.滑雪者站在雪橇上或脚蹬滑雪板,可以在松软的雪地上滑行,而不会陷入雪中,因为用雪橇或者滑雪板,增大了雪地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雪地所受的压强。
3.钢轨铺设在枕木上,是增大地面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防止破坏路面。
4.严禁汽车超载,减小质量,从而减小地面所受的压力,减小了压强。
探究点二:增大压强的方法思考: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哪些?教师引导:根据公式p =F S来思考。
同学交流、讨论,后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通常采用的办法);2.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3.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活动:让学生举出实际例子并分析。
举例:1.菜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减小与菜的接触面积(即受力面积),以便用较小的力就能产生很大的压强,容易把菜切开。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案1(新人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解读课本图9.1-1、9.1-2,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
◎解读课本图9.1-49的内容,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单位教学用具:钉板、砝码、石粉、铅笔、海棉、橡皮泥、铁钉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有关图片(沙漠之舟----骆驼、运动员穿的钉鞋等)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9. 1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大小:有时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时)、有时不等于重力(图1)2.突破难点的方法:练习:利用如图1几种情况分析压力的作用情况来巩固所学的压力的知识。
(二)压强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压强的学习1.提出问题2.进行假设和猜想3.设计方案(实验)4.进行实验(学生探究)5.分析现象6.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第1节压强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2.知道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相互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知识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教具准备图钉、气球、砝码、海绵、小木桌、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思考:为什么图钉的钉尖做得很尖,而钉帽做得很大?为什么坐沙发比坐板凳舒服?为什么刀口磨得越薄,刀越锋利?你认为书包带宽一些好,还是窄一些好?为什么?教师引导并提问:它们都跟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关,那么,什么是压力呢?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压力多媒体展示图片:思考:各个接触面受到的力是怎么样的?力的方向怎么样?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的重力吗?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
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图情况。
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要进行纠正。
让同学们思考后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接触面的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教师归纳总结: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作压力。
知识拓展分析:1.压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而且有挤压作用。
第九章压强本章学习压强的知识,内容包括: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强调学生实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举实例让学生分析,加强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本章共4节:1。
第1节为“压强",本节主要讲述压力、压强的概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2。
第2节为“液体的压强”,本节主要介绍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及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3。
第3节为“大气压强”,主要介绍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强的特点和应用;4。
第4节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主要讲述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同时在学生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讲解飞机升力的产生,使学生能将物理与生活相结合.【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能通过实例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明确压强的概念,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会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会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结合生活实例来解释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原因;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连通器的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大气压的测定;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实际问题.【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8课时:第1节压强第1课时初步认识压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第1节压强6、 教师明确:压力的方向压力的作用点 二、压强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教师:研究物理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教师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教师讲授:压强的计算公式: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压强-----帕斯卡(Pa )F-----压力------牛顿(N ) S自己动手学生探究、猜想验证试验: 1、 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观察压力的效果 压力小桌放在海绵上,在小桌上方2个砝码和放5个砝码 2、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观察力的效果压力小桌的四只小腿放在海绵上和桌面放在海绵上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是无关的,压力不是重力。
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面积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压强压强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压强公式:压强单位:1KPa=103Pa后记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2020-12-11 全面系统的WORD范文样板,欢迎下载使用。
【2019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9、1《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力的定义,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压强的概念 ;3.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通过对比,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压力与重力的联系和区别、压强概念的建立.难点:理解压强的概念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关键:做好“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是突破本节难点的关键。
三、教学器材演示器材:气球,图钉,鸡蛋等学生器材:自制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50克的砝码各一个,细砂,海绵、玻璃杯、笔等四、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个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球,接下来叫一个个头最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
她只要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必大笑。
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2、压力的定义、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和联系(1)用两摞书作桥墩,一张偏厚纸板做桥面,再放上一重物,此时桥面压弯了,设问为什么?(2)老师站在地面上受什么力?讲解:地面对老师施加了支持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老师对地面施加了压力。
(3)请同学们画出图中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对接触面压力的示意图,同时请三位同学板演,教师巡视。
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
(4)分组交流讨论并填表: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是压力?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和联系。
《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让北海历史文化进课堂,激发学生热爱北海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
2、难点:压强概念的得出
三、学情分析:我们华侨中学属于农村中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仪器较缺乏,但学生对实验很热情,好奇心很强,大胆,好讨论,所以把实验设计为分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这节课结合北海历史文化,唤起学生热爱北海的感情。
四、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划分,本节课主要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探究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压强的概念,第三部分得出压强的公式并加以训练,第四部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在探究过程中收集数据、总结规律。
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压强的概念。
在这个难点上先通过定量计算每次实验压力大小与受
力面积大小的比值关系。
再通过类比法,类比密度、速度得出压强的概念。
五、教学器材:
海绵、压力小桌、砝码、铅笔、图钉
六、教学过程
预习课本知识与阅
七、板书设计:
压强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二、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P)
三、压强公式:P=F/S 单位:N/m2 或 Pa
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增大F或减小S
减小压强:减小F或增大S
八、作业设计:
1、画出右图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2、右图是从北海市合浦汉墓中挖掘出的两尊珍贵的铜牛,请同学们讨论:
(1)、牛角尖而硬,对牛的生存有什么好处?
(2)、当牛抬起一只脚时,牛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有什么变化?
3、如右图是从北海市合浦汉墓中挖掘出的一只铜壶,放在水平地面上,若铜壶的质量是1.6kg,与地面的受力面积是40cm2,求铜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g=10N/kg)
压强学案
一、区别压力与重力:
1..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它的方向总是指向支持物并和支持物的表面垂直。
在具体的问题中,压力的方向和支持物的位置有关.这里必须要明确的是,我们不能有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错误认识。
2.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产生压力的因素很多,而重力仅仅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压力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力在数值上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请同学们作出下图中物体表面所受压力的示意图
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你猜测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或与
有关。
三、分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 1. 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可知当压力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
与有关,且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探究2.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可知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且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综合 1与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
四、引出压强
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就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由此可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的大小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
在物理学上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
符号用表示、计算公式、单位。
五、应用
压强
观察北海市一中内的这栋法国大使馆古建筑,思考并回答:
建房子时人们为什么都要把地基做得宽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