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小马虎1
- 格式:docx
- 大小:5.11 MB
- 文档页数:2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不做“小马虎”》说课稿1. 说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位于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初级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马虎”行为的不良后果,学会做事认真细致。
这一内容不仅承接了之前关于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也为后续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责任感等更高层次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小马虎”的含义及其对生活、学习的影响。
-难点:将“不做‘小马虎’”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原因: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是一大挑战。
2. 说学情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参与互动,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
他们正处于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模仿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有较高的兴趣。
学习困难预测:-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影响对“小马虎”危害的深刻理解。
-难以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解决策略:-使用多媒体、游戏等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吸引注意力。
-设计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不做‘小马虎’”。
3. 说教学目标目标设定:-知识目标:理解“小马虎”的含义,认识到其不良影响。
-能力目标:能够自我检查,避免“小马虎”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对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目标达成:-通过故事讲述、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小马虎”的概念。
-设置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避免“小马虎”。
-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经历,增强情感共鸣,促进态度转变。
4. 说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阐述:-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刻理解“小马虎”的危害,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些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
解决方法:-通过反面案例强调“小马虎”的后果,增强警示作用。
-设计持续跟踪的实践活动,如“一周无马虎挑战”,鼓励学生持续实践并反思。
教学设计4不做“小马虎”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使其能够做到做事认真细心,不马虎。
2.帮助学生克服做事粗心、马虎、无耐心的技巧。
3.让学生体验做事认真、不敷衍的快乐。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做【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克服粗心、马虎的坏习惯,做到做事认真细心,以实际行动告别小马虎。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不马虎的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做到认真、细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今天要在我班录制一节课,大家高兴吗?1、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课件《丁丁说他是个小画家》歌曲中的丁丁画画怎么样?为什么会画错呢?师小结:像丁丁这样做事不认真,粗心大意就是马虎。
2、丁丁的画后来改正错误了吗?动脑筋想一想他是用什么方法把错误的画改正确的?3、有个同学比丁丁还马虎,我们来看看她做了哪些马虎的事情:出示课件:记错扣子丢了铲子漏题马小虎做事总是不认真,马马虎虎的,所以大家叫他“小马虎”,他很苦恼,我们帮他找找马虎的原因吧!记错扣子——不专心,心太急,检查丢铲子——细心漏题——按顺序检查4、马小虎不但自己找到了马虎的原因,还向身边同学学习了一些不马虎的好办法:看教科书:看图一:这位同学是怎么做的?把马虎的事写到文具盒上,当马虎时能提醒自己看图二:把每天要用的东西列个清单,按清单准备,准备一样打个对号,这样就不会落东西了。
图三:忘带东西,可以找帮忙,让别人提醒。
小结;由于马小虎不断地向别人学习,改掉了马虎的毛病,大家又叫他马小虎了。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做事时,有哪些事情马虎了,说说吧!自由发言看来马虎向一位不速之客,随时隐藏在我们身边,也许你会想马虎不算什么,真的是这样吗?听故事教科书《小马虎添麻烦》《马虎危害大》知道了这些,你对马虎有什么新的认识?小马虎不改,再过10年、20年,你们就会成为医生、护士、建筑师、司机会怎么样呢?自由回答那么,你还要做小马虎吗?5、不做小马虎,有这么多方法,那么就让我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吧!出示课件填写自己的马虎,并改正6、同学们不但自己找到了马虎的地方,而且还找到了改正的方法,你们真棒,有一同学叫明明,他有许多和我们同学一样的马虎病,看你们做的这样好想让你们帮帮他,你们愿意吗?出示课件在大家的帮助下,明明的马虎的缺点也改掉了不少,你们真能干!7、下面老师来考考你,看看咱班谁是最认真的同学,出示课件找出不同处的方法的:按顺序细心观察做好记师小结: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来读一首儿歌,用它来时刻提醒自己做事要认真,不马虎。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4课不做“小马虎”(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马虎的表现,认识马虎的危害,初步具有思维有条理、做事有计划的生活方式,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2.道德修养:掌握克服做事马虎的技巧,增强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乐于和同伴一起改变“小马虎”的行为。
3.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意识,体验做事认真、不敷衍带来的快乐,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游戏和学习等生活场景中的马虎现象进行分析、交流,了解生活中“小马虎”的种种表现,感受马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麻烦,知道马虎的危害。
(重点)2.通过回顾、反思自己的生活,探讨马虎的原因,克服做事马虎的毛病。
(难点)课前准备学生和父母共同完成马虎现象“课前调查单”。
教学过程一,马虎添麻烦1.贝乐虎闹笑话(1)播放:播放动画歌曲《小画家贝乐虎》内容梗概:小画家贝乐虎喜欢绘画,向小伙伴们夸下海口,说自己什么都会画,但是因为粗心,总是出错。
它的画笔下螃蟹的八条腿变成了四条腿,鸭子地扁扁嘴变成了小尖嘴兔子的长耳朵变成了圆耳朵,小马的长尾巴干脆被抹掉了。
惹得小伙伴们捧腹大笑。
(2)提问:你知道小画家贝乐虎都画了些什么?闹出了什么样的笑话?预设:贝乐虎画了螃蟹、鸭子、兔子、小马,它粗心地把八条腿的螃蟹画成了四条腿,把鸭子的扁嘴巴画成了小鸡的尖嘴巴,把兔子的长耳朵画成了熊的圆耳朵,小马的尾巴也画丢了。
2.马小虎添麻烦(1)出示:出示害羞的马小虎的图片。
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他叫马小虎。
我们一起跟他打个招呼吧!咦,马小虎为什么脸红了呢?一起去看看他的故事,我们就知道了。
(2)播放:播放根据教材第14页绘本故事《小马虎添麻烦》改编的视频。
(3)提问:他叫马小虎,可爸爸为什么要叫他“小马虎”?(板书:“小马虎”)预设:因为马小虎总是粗心大意出状况,经常忘带东西让家长送,今天他就是把作业本落家里了,着急地让爸爸给送到学校。
小学拓展《不做小马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游戏与实践,引导学生培养细心、认真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勤于观察、思考、总结的习惯,并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活动,学会规划和组织自己的时间。
4.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习认真、仔细地进行观察和思考,总结规律。
2. 学会规划和组织自己时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对时间管理和遵守纪律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们互动,提问他们对“做事小马虎”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小马虎的意义和对生活学习的影响。
2. 学习活动(1)活动一:观察细节要求学生观察教室或校园中的一处细节,如花坛或书架。
鼓励学生逐个列举出他们观察到的细节,然后让他们比较并总结这些细节的共同特点。
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并关注细节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加细心、认真。
(2)活动二:时间规划给学生一个任务,例如:完成一个数学练习册上的10页题目,要求在30分钟内完成。
鼓励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并监督自己按计划行动。
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规划时间、合理安排任务的能力。
(3)活动三:团队合作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名代表,其他队员闭眼,代表观察教室中的一处细节。
然后代表再回到小组中,用口头描述的方式,向其他队员传达细节信息。
其他队员根据描述完成绘画任务。
比赛结束后,通过对比画作与原始细节的相似程度,评选出最接近的小组。
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同时也加深对细节观察的认识。
3. 总结与拓展请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总结出“不做小马虎”的重要性和好处。
鼓励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如何避免“小马虎”的行为。
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主动性、观察力、思考力、规划和组织能力,以及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情况。
《不做“小马虎”》优教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生活,初步知道马虎的危害。
2.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事认真细心、不马虎,并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3.掌握克服做事马虎的技巧,体验做事认真、不敷衍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马虎的危害,引导学生克服“小马虎”的行为。
教学难点:学生养成做事认真细心、不马虎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马马虎虎》视频小故事、生活中关于马虎的图片等等。
学生:搜集自己生活学习中马虎的小事例。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语:(出示课件《马虎图》)同学们,你们猜猜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呀?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学生交流:这是一匹马,这是一只老虎……任务1:听故事《马马虎虎》,听完后,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大家知道我们现在讲的“马虎”指什么样的人吗?学生交流:“马虎”一词的由来,“马虎”就是做事不认真的人,做事粗细的人。
教师小结:这样的人咱们就称他为“小马虎”。
那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做个“小马虎”好不好。
二、新知讲授活动一:生活中的“小马虎”任务1:出示课件生活中的“小马虎”(课本第14页图),同学们认真看图,说一说小马虎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小组讨论,学生发言。
学生交流:穿衣服扣错扣子,考试时漏题,丢东西……教师小结:小马虎急急忙忙,做事不认真、粗心大意,丢三落四。
任务2:这样的“小马虎”好像随处可见啊!你有没有他这样的经历?因为马虎你遇到过怎样的麻烦呢?学生交流:上学忘戴红领巾,考试忘记写名字,写错别字,出门忘记锁门……因为马虎,总是丢东西,挨了不少训,很多次与100分失之交臂……任务3:因为“马虎”给大家带来的麻烦真不少啊!这已经不是个别同学的烦恼了,而是大家共同的烦恼了。
那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马虎”的呢?学生交流:没认真检查粗心大意、求快、太心急……教师小结: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做事不细心,有的只是还没掌握好,还有的事情没有专心做、随便应付。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不做“小马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马虎”的意思,认识生活中马虎的表现。
2、初步感受马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麻烦。
3、初步探究马虎形成的原因,懂得自我剖析,查找问题。
二、教学流程活动一:情境导入,理解“马虎”1、今天,有个小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他叫丁丁。
你看,他来了(出示人物图片)。
丁丁带来了一首儿歌,想让小朋友们帮他找一找儿歌中小猴子做了哪些不恰当的事情?2、播放儿歌,同学们找到之后,得出:是呀,我们把这种做事不认真、不仔细、粗心大意的行为称之为“马虎”。
(板书)活动二:说说“马虎”,找找原因。
1、过渡:小朋友们帮助了丁丁,他可开心了,想和大家交朋友呢!我们先去了解一下他吧!2、分别出示丁丁在学习和生活中做的马虎事。
学习中:①数学题计算错误。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②语文生字写错。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板书:忘检查③少做一道数学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板书:太大意在生活中的丁丁又是什么样的呢?①垃圾没扫干净。
②出门没拔钥匙。
③扣子扣错。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板书:太心急)3、咱们了解了丁丁,他也想知道咱们小朋友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马虎的现象呢?(可以是自己做过的,也可以是同学、朋友、家人做过的。
)小朋友们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一起讨论发生这件马虎事的原因是什么?全班交流。
(在说的时候顺势引导学生分析马虎的原因,并初步感受马虎带来的麻烦。
) 活动三:小马虎,真麻烦。
1、小马虎不仅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还给别人带来了麻烦呢!2、播放绘本《小马虎,真麻烦》,提问:小明做了什么马虎事?最后怎么解决的?(板书:麻烦多)如果没忘记带作业本,结果会怎么样?(板书:不做“小马虎”)3、为了让小朋友们不再做小马虎,丁丁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一边跟老师读一遍做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