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小马虎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二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学设计-第八课不做小马虎|辽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马虎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提高他们对注意力的重视。
2.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耐心倾听、用心记忆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克服马虎,做到事事认真。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马虎的表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马虎现象,如: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心不在焉等。
2. 马虎的危害:马虎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生活秩序混乱等。
3. 克服马虎的方法:提高注意力、培养细心观察、耐心倾听、用心记忆的习惯、加强自我管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马虎的危害,学会克服马虎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克服马虎,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故事书等。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马虎问题的关注。
2. 讲解:分析马虎的表现、危害及克服方法。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马虎的例子,讨论如何克服马虎。
4. 实践:让学生进行注意力训练、细心观察、耐心倾听、用心记忆等实践活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克服马虎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不做小马虎2. 副克服马虎,从我做起3. 板书内容:马虎的表现、危害、克服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克服马虎的计划。
2. 家长参与监督,记录学生在家庭中克服马虎的进步。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马虎的危害,学会克服马虎的方法。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感受,收集他们在实践中克服马虎的经验和困惑,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马虎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细心观察、耐心倾听、用心记忆的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第4课《不做小马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做小马虎》这一课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到马虎的不良后果,并学会如何养成好的习惯,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到细节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避免马虎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也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马虎的不良后果。
2.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3.让学生学会一些避免马虎的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马虎的不良后果。
2.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马虎的不良后果。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会集中注意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避免马虎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材料,如图片、故事等。
2.准备的游戏教具,如拼图、卡片等。
3.准备讨论话题,如“你平时是怎么避免马虎的?”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张图片或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马虎的不良后果。
如: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的孩子因为马虎而丢失了重要的东西,让学生想象如果是自己,会感到多么难过。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看到马虎的具体表现。
如:展示一些学生的作业,指着其中的错误说:“这些错误都是因为马虎造成的,如果我们能更加细心,就能避免这些错误。
”3.操练(10分钟)通过游戏或练习,让学生实际操作,学会如何集中注意力。
如:开展一个拼图游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图,培养学生专注力。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马虎,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如:一个小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平时是怎么避免马虎的,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
《不做“小马虎”》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小马虎”的含义及风险;2. 掌握对待事务的细致态度;3. 培养细心、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小马虎”?“小马虎”是指做事不细心、马虎粗拙的状态。
在进修、工作和生活中,如果经常表现出“小马虎”态度,容易导致错误发生,影响自己的成绩和工作效率。
2. 为什么不能做“小马虎”?做事“小马虎”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工作中出现失误、进修中答错题目、生活中忽略重要细节等。
而这些问题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用要的麻烦和损失,甚至影响他人利益。
3. 如何避免“小马虎”?- 做事前认真思考和计划,不操之过急;- 在做事情时,要认真细致,注意细节;- 做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要马虎从事;- 做事时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三、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请同砚们分成小组,讨论在进修、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小马虎”现象,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每个小组从中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2. 角色扮演:请同砚们分成小组,模拟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上课、考试、工作等,其中包含“小马虎”现象。
通过角色扮演,让同砚们感受到“小马虎”带来的后果。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真实案例,让同砚们分析其中的“小马虎”现象,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
四、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应该明白了做事“小马虎”会给自己带来的风险,培养细心、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同砚们在今后的进修、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够做到不做“小马虎”,以更加认真卖力的态度面对各种事务。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细心、耐心、细致的人!。
不做“小马虎”思想品德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小马虎”行为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
2.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克服生活中的“小马虎”现象。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小马虎”行为的危害。
2.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克服生活中的“小马虎”现象。
2. 如何培养学生长期坚持认真、仔细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列举典型的“小马虎”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找出克服“小马虎”的方法。
五、教学内容: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小马虎”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2. 什么是“小马虎”?:让学生举例说明“小马虎”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危害。
3. 为什么会“小马虎”?:分析产生“小马虎”的原因,如缺乏自律、注意力不集中等。
4. 怎样克服“小马虎”?: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克服“小马虎”的方法,如制定计划、提高自律等。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今后如何做到不“小马虎”。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克服“小马虎”的实践作业,如制定一周的学习计划,并监督自己执行。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认识“小马虎”行为方面的进步。
2. 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能够自觉克服“小马虎”现象,从而评价其学习效果。
七、教学准备:1. 收集关于“小马虎”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 准备课后作业模板,以便学生制定个人计划。
3. 准备教学PPT,包括相关图片、文字和动画等。
八、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马虎”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2. 案例分析(15分钟):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小马虎”案例,并分析其原因和危害。
3. 小组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探讨克服“小马虎”的方法。
《不做“小马虎”》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马虎,认识生活中马虎的种种表现,能进行自我查找,自我判别。
2.初步感受马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种种麻烦。
3.学会初步探究马虎形成的原因,懂得自我剖析,形成克服马虎的意识。
教材分析:《不做“小马虎”》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的第4课内容。
教材中有两个部分:生活中的小马虎和怎样才能不马虎。
其中有一个关于马虎原因的探讨——小马虎找原因,和克服马虎方法的指导,教材辅助部分是两个绘本故事:小马虎添麻烦和马虎危害大。
教材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呈现马虎的普遍现实,指明马虎带来的麻烦和危害,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寻找克服马虎的办法。
有情感的体验,认知的唤醒,更有行为的指导。
本课的编写是基于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一条——“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而编写的,意在培养学生的耐心与责任心,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认真细致,不马虎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通过对一年级学生、家长、老师做了调查和访谈,发现以下情况:在学习中,经常因马虎抄错题、算错题、漏做题;会忘记带学习用品,忘交作业等等。
在生活中,也常因马虎没听清事情,做错事、忘记事、耽误事。
对于马虎带来的后果没有直观的认识,既没有克服马虎的办法,更没有养成做事细致不马虎的习惯和意识。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年纪小,生性活泼好动,做事经验不足,经常在行动中出现一心图快而考虑不周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马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麻烦,能找到自己马虎的原因。
难点:学会探究自己做事马虎的原因。
教学准备:1.对学生就马虎的认知情况做一个采访和调查。
2.设计一张马虎调查问卷。
3.准备相关模拟活动的道具。
4.相关的ppt课件和板贴。
教学过程活动一:听故事,只“马虎”。
1.趣味导入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王国,考一考大家,到底认不认识这些动物。
(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学生回答)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进入动物世界的方式让学生认一认、猜一猜动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不做“小马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马虎”的含义,能够讲述“小马虎”带来的后果。
2.能够意识到做事要“细心认真”。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事物。
二、教学重点1.了解“小马虎”的含义。
2.能够讲述“小马虎”带来的后果。
3.能够认识到做事要“细心认真”。
三、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事物。
四、教学内容1. 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在事前需要认真自主预习课本第4课《不做“小马虎”》,了解“小马虎”的含义以及相关知识点。
2. 教学过程a. 导入新知识1.回顾“小马虎”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请学生描述“小马虎”带来的后果。
2.播放课本中的一段视频,引起学生对于“小马虎”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b. 正式学习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认真阅读课本,掌握“小马虎”的具体含义。
2.融合课本内容,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马虎”带来的后果,从而引出“做事要细心认真”的话题。
3.通过幼儿童常见的情境,例如吃饭时洒米饭等,帮助学生认识到做好每一件小事的重要性。
c. 总结与课堂练习1.老师对于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做好小事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品质。
2.课堂练习:老师通过提出一些小事情,让学生展开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五、教学效果评价1.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记忆。
2.学生在正确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理性批判和创新应用。
3.学生在课后应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物。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知识点清晰,且注重学生思考和互动。
但可以尝试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更自由的氛围下展开讨论,并增加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度。
2.该教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难度适宜,但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加深难度,提高课程的知识密度和挑战度。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第4课《不做“小马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不做“小马虎”》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课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展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克服马虎的习惯。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好动、好模仿,自我约束能力较弱。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小马虎”的表现及危害,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关爱集体,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小马虎”的危害,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小马虎”的危害,培养自律意识。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小马虎”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呈现一些典型的“小马虎”案例,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其危害和原因。
3.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克服“小马虎”,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4.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如整理书包、按时完成作业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如何克服“小马虎”,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课题:不做小马虎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做一个做事、学习不马虎的好孩子。
2、让学生明白学习、做事时马虎的害处。
教学重难点:知道要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初步培养做事认真细致的还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表演唱《粗心的小画家》
1、听歌曲《粗心的小画家》
2、提问:这首歌中的丁丁是个怎样的孩子?有个孩子比他还要马虎呢
二、情趣活动认识“马虎”
1、他的名字叫做马小虎,马小虎今天要去种树,咱们大家一起跟他去种树吧!仔细看图,谁来讲讲这个故事?你认为马小虎是个怎样的小朋友?
2、像马小虎这样,做事不认真,粗心大意,没把要做的事放在心上,就是马虎,怪不得他的小伙伴又给他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呢,你们知道吗?因为它做事太马虎了,大家都叫他小马虎。
板书:小马虎
三、情趣游戏捉马虎
1、同学们,其实马虎这个小毛病也来找过我们每个小朋友,你有马虎的时候吗?结果怎么样?
2、老师搜集了一些大家马虎的时候,出示课本中的三幅图,你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3、马虎不仅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出现,孩子我们的作业中经常出现,现在请大家分小组,打开你的作业本或者练习册,从里面找找你们马虎的地方,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们都有什么样的马虎,是怎么马虎的。
请两位同学起来说说你们作业中的马虎。
4、大家想一想,马小虎如果一直没改掉自己的马虎,慢慢地他长大了,成了大马虎,他成了一名医生,一名建筑设计师,一名老师,会怎么样……
四、马虎危害大
1、是啊,马虎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危害别人。
2、出示图片,配乐:司机马虎了,医生马虎了,建筑工人马虎了,飞行员马虎了……不仅如此,马虎甚至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3、听故事:《悲壮的两小时》
4、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你还做小马虎吗?你们还做小马虎吗?
教学后记:
课题:不做小马虎
教学目标:
1、知道做事粗心、马虎、无耐心是不良习惯,掌握克服不良习惯的本领。
2、让学生明白学习、做事时马虎的害处。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趣活动克马虎
1、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你还做小马虎吗?你们还做小马虎吗?
2、怎样才能在平时不马虎呢?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
3、结合学生发言板书:认真、仔细、检查、计划、父母、老师的帮助……
4、其实啊,在我们身边就有好多做事认真的小朋友,大家请看图片,让我们把大拇指送给他们。
二、练认真
1、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大家是不是学会认真,不马虎了。
2、玩游戏:传悄悄话,找错误
3、儿歌克马虎
三、告别小马虎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我们就养成认真不马虎的习惯可能比较难,老师今天送大家一朵七色花,你们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把你以前的马虎事写在花瓣上,等你把马虎的毛病改掉了,就在这个花瓣上涂上你喜欢的颜色,等你把马虎全都改掉了,这朵花就变成了美丽的七色花,我们看谁先把马虎的毛病改掉了,看谁的七色花开得最鲜艳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