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气候与农业
- 格式:pdf
- 大小:184.64 KB
- 文档页数:3
农技服务农业经济·113·2017,34(22)浅析纳雍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李云钊,罗 勇,周成成(贵州省纳雍县农牧局农业产业办公室,贵州 纳雍 553300)[摘要]纳雍属于乌蒙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人民生活困难,交通欠发达。
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纳雍生态环境良好,物种资源丰富,具备出产优良的品质和独具特色的农产品优势。
实现农业产业化是纳雍精准扶贫道路上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土地;龙头企业;市场1 纳雍农业产业化的优势(1)需求量增加。
随着国家政策加大,城镇化率不断增加,农产品需求量增加。
就纳雍县人口规模来看,2016年总户数269527户,年末总人口为1081429人,其中男有559301人,其中城镇242379人;乡村人口839050人。
(2)气候优势。
全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6℃,平均日照1179.9 h,年均降雨量1243.5 mm,年均雨日217 d,无霜期250 d,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多云寡照、湿度较大、降雨日数多、季风气候明显、无霜期长、垂直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
夏季多微风,适宜于玉米、水稻、茶叶、马铃薯、烤烟、甘桔、樱桃作物等生长,同时也是全国难得的亚高原度假旅游胜地。
(3)生态优势。
自然资源。
纳雍依托《中国3356项目》、长防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农业开发项目等,植造了大量的用材林和经济林,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1.22%,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县内盛产烤烟、生漆、核桃、茶叶、竹荪、杜仲、黄柏、天麻等经济作物,有宜烟地面积200多km 2。
有宜牧地面积500多km 2,发展畜牧业条件较好。
全县茶叶种植近60多km 2,品质十分优良,是贵州唯一的 “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被命名为“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
生物资源丰富,有约30 km 2的珍稀植物——珙桐,是全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珙桐自然分布区域,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珙桐之乡”。
纳雍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摘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建设绿色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雍县由于受自然条件、客观因素的制约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农业生态环境脆弱。
通过对纳雍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成效及制约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搞好纳雍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成效;制约因素;对策;贵州纳雍纳雍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南部,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区过渡地带,是一个农业生态环境薄弱、农村人多地少的山区内陆农业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4.6%。
1988年,纳雍县隶属的毕节地区获国务院批准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拉开了全面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序幕。
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客观因素制约,以及历史、人为因素影响,纳雍县农业生态环境欠账多,农村经济的增长是以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高消耗为代价。
农业生产对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纳雍县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1 纳雍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1.1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内容依托纳雍县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纳雍县农业生态建设主要包括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适宜区域发展2万hm2高山有机茶叶、2万hm2特色经果林、2万hm2优质牧草、4 000 hm2特色中药材,逐步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生态化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恢复,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
通过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抓样板、建基地、树典型、突重点,在规模、规范、生态化上取得突破,逐步向高质量、高效益和生态化、产业化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向无公害、有机和绿色食品迈进,突出抓好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珙桐之乡、玛瑙红樱桃之乡的建设。
1.2 政策优势纳雍县煤炭资源富足,储量大、分布广,是织纳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西南煤海之称。
由于煤电开发,导致水源污染、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开裂,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增加,造成空气污染和粉尘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纳雍调研报告纳雍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纳雍县不断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县,积极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为了解纳雍县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探索纳雍县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情况,并为进一步提出合理建议和措施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民众对纳雍县发展现状的认知和期望;通过实地访谈了解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对目前发展的看法以及遇到的问题。
调研时间为xx月xx日至xx月xx日。
三、纳雍县发展现状分析1.经济发展:纳雍县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包括水稻、茶叶和油菜等。
围绕农业发展,纳雍县不断加大投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引进高效种植技术和设备,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持农民合作社等。
同时,传统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如编织、木雕等。
2.社会事业:教育是纳雍县发展的重要一环,县内设有多所学校,为当地青少年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
医疗卫生方面,纳雍县拥有相对完善的医疗体系,基本医疗条件能够满足大部分居民的需求。
此外,纳雍县还加大了社会保障和文化体育事业的建设力度,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3.环境保护:纳雍县积极响应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强了大气污染治理,如推动煤改气、煤改电等措施,改善了环境质量。
此外,纳雍县还重视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水污染治理,提高了水资源安全和水环境质量。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农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种植方式;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等。
建议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
2.教育事业需进一步提升,包括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培养和考核机制,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3.环境保护方面,虽然纳雍县在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管理不严、治理不彻底等问题。
建议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完善治理措施,落实环境保护责任。
贵州纳雍县龙场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贵州省纳雍县龙场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镇。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龙场镇的农业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龙场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角度,对龙场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思考。
一、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粮食、蔬菜等传统农产品,而是逐渐转向高附加值、品种多样化的农产品。
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龙场镇的农产品市场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龙场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当注重农产品的品种多样化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培育。
发展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等,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二、资源禀赋龙场镇地处贵州省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宜,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龙场镇也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气候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充分发挥龙场镇的资源禀赋优势,根据土地、水资源、气候等条件,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产业链构建。
将一些特色水果、茶叶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引入种植,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做好产业规划和布局,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强对龙场镇农业产业的指导和规划,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产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要大力发展农业深加工产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开发农产品深加工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还可以发展农业旅游业,挖掘当地的农业文化和历史文化,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促进龙场镇的农业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还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龙场镇的农业生产效率。
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推广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纳雍苗族发展现状纳雍苗族位于中国贵州省遵义市纳雍县,是苗族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区。
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和文化传统,对于纳雍苗族的发展现状,可以从教育、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是教育方面。
纳雍苗族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交通不便、山区多,学校建设滞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许多贫困家庭无力供孩子上学,导致辍学率较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兴建教育设施,并开展“摘帽工程”,帮助贫困家庭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此外,纳雍苗族地区还积极开展“普九”活动,提高苗族儿童入学率和教育质量。
其次是经济方面。
纳雍苗族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旅游业。
这里的农民主要从事玉米、小麦、红薯等农作物的种植。
在发展农业的同时,纳雍苗族地区还积极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苗族文化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
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政府加大对农业和旅游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旅游服务水平。
再次是文化方面。
纳雍苗族地区的苗族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苗族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和习俗,如苗族大歌、苗族花山节等,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人民的精神和生活,也吸引了外界的关注和游客的到来。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政府积极开展文化传统的保护和挖掘工作,加大对苗族文化艺术的培养和传承力度,推动纳雍苗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综上所述,纳雍苗族在教育、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
但也不能忽视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贫困家庭孩子辍学问题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纳雍苗族的发展水平,还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对农业和旅游业的扶持,并加强对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纳雍苗族逐步实现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
贵州纳雍县龙场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1. 引言1.1 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农业产业也在逐渐面临结构调整的压力。
传统的农业产业在面临市场竞争和资源约束的情况下,已经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和矛盾。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低下等现象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1.2 贵州纳雍县龙场镇农业发展现状贵州纳雍县龙场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东北部,地处纳雍县东部,总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
龙场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农村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民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养殖猪、鸡、鸭等家禽畜牧业也比较发达。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龙场镇的农业产业结构面临着一些问题。
农业生产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缺乏多样化经营。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农民在种植和养殖方面依然采用传统的耕种方法,生产效率低下。
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农业产值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龙场镇农业发展还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问题。
龙场镇的农业产业结构在当前阶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需进行调整和优化。
【2000字】2. 正文2.1 分析龙场镇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龙场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地区,但在农业产业结构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龙场镇的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发展。
这导致了农业产业的风险较高,一旦某一种作物受灾或价格波动,就会对整个镇的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龙场镇的农业产业结构中存在着生产方式落后的问题。
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植方式,缺乏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的支持。
这不仅降低了农业产出的效率,还限制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龙场镇农业产业结构中还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土地资源大部分被用于传统农业种植,而其他资源如水源、气候等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这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
纳雍县县情简介地理位置纳雍县位于东经104度55分40秒至105度38分4秒,北纬26度30分16秒至27度5分54秒。
地处贵州省西北、毕节地区东南,形如一只头西尾东,侧卧于乌蒙山系东南麓、六冲河与三岔河之间的山羊。
其东南与织金、六枝,西南与水城,西北与毕节、赫章,东北与大方相连。
区域面积东西相距56公里,南北相距48公里,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
人口2010年末总户数235249户,年末总人口为938435人,其中男有489768人,女有448667人,男女性别比为1.09:1 。
其中农业人口887723人;非农业人口50712人。
建制沿革大约殷周时期,今纳雍属鬼方,春秋时期属于牂牁古国。
战国初期,牂牁古国衰裂,夜郎兴起,贵州大部为夜郎国统属,今纳雍亦在夜郎国境内。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收夜郎地置夜郎、汉阳诸县,今纳雍属汉阳县,汉阳县属象郡。
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40),置犍为郡及邑、汉阳、平夷、朱提、郁鄢诸县,今纳雍属平夷县。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置牂牁郡,平夷改隶牂牁。
元始四年(4),更牂牁为同亭;晋太安元年(302),置宁州,以牂牁、朱提领属。
永嘉五年(311),将牂牁分为牂牁、平夷、夜郎三郡,后因避桓温讳,改平夷郡为平蛮郡,平夷县亦为平蛮县。
今纳雍先为平夷郡平夷县,后为平蛮郡平蛮县属地。
南北朝时,梁泰清中,宁州为爨氏(史称乌蛮)所据,郡县俱废。
唐龙朔三年(663),矩州剌史谢法成招抚比楼等七千内附,总章三年(670),以比楼地置禄州、汤望州,今纳雍部分在唐时为汤望州和郝州属地,分别隶黔州都督府和戍州都督府。
但“皆羁縻州也”。
五代时建置袭旧。
宋末诸州皆废,唯称罗氏鬼国,其地包括原郝、义、龚、犍、晖、禄、汤望八州和原牂牁郡,今纳雍属其领地。
元至元十五年(1278),罗氏鬼主阿柞内附,诏为其地安抚史,立乌撒军民总管府,十九年(1282),置顺元等路军民宣慰司及都元帅府,并置亦奚不薛、阿且、阿陇三路达鲁哈赤,二十年(1283),置亦奚不薛宣慰司及三路土官,后总三路为一,立亦奚不薛总管府,阿里为总管。
贵州纳雍县龙场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贵州纳雍县龙场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地处乌蒙山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
近年来,龙场镇的农业产业结构一直在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需要。
本文将就龙场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思考,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大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龙场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如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等,适宜发展水稻、茶叶、桑蚕等作物。
政府还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提升了龙场农业的竞争力。
应该进一步加大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力度,提高产业品质和效益,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龙场镇还应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如有机蔬菜、绿色食品等。
近年来,有机农产品市场需求增长迅速,而龙场镇的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优势能够满足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条件,有望成为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通过开发特色产业,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二、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龙场镇应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拓展农产品的市场空间,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
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提高龙场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竞争力。
还可以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培训,提升他们的科技水平和务农能力,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通过不断推进农业科技的进步,可实现龙场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加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如农业合作社的成员可以共同出资购置农业生产资料,共同进行生产,共同销售农产品,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专业合作社还可以依托农业科技和品牌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合作社建设,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
纳雍县总体规划纳雍———滚山珠的故乡看惊奇民间舞喝高山有机茶 家乡符号:叶子代表茶叶,纳雍是贵族高山有机茶之乡。
四个方形代表纳雍苗族蜡染。
左边三条线是芦笙形状,代表纳雍滚山珠舞蹈纳雍县总体规划纳雍概况区位条件:纳雍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南部,与大方县隔河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5′40″—105°38′04″,北纬26°30′16″—27°05′54″,因县南有一纳雍河,即以纳雍为县名(亦取纳民雍熙之意).气候条件全县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3.6℃,平均日照1179.9小时,年均降雨量1243.5毫米,无霜期268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适宜于玉米、水稻、洋芋、烤烟、甘桔等农作物生长。
自然资源纳雍县纳雍是一个资源丰富,开发前景较好的县,现已探明的地下资源有煤、铅锌、大理石、硫铁、莹石、白云石、石灰石等20余种矿藏。
其中,无烟煤储量123亿吨,占全省储量的14.4%,位居第四位,可开采量68亿吨,煤质优良,属低硫低灰高发热的优质无烟煤;铅锌地质储量10万吨,品位高、易开采;大理石储量68.626亿立方米,可逐层开采,自成板材,层面平整的黑色大理石被专家命名为“纳墨玉”,还有虎皮、水浪花等十多种品种,均可制成板材、地面砖、工艺品;铁矿储量103万吨,硫铁矿储量74万吨。
风俗纳雍属多民族聚居区,全县共有苗、彝、白、布依、回、侗、壮等22个少数民族。
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有苗族的“跳花坡”、“打嘎”,彝族的“搓子舞”,布依族的“六月六”,穿青人的“打亲家”等,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
特别是舞姿古朴、骄健、惊奇的苗族芦笙舞——“滚山珠”曾多次出国演出获得好评。
此外,苗族的蜡染和刺绣也别具特色,令人赞叹。
8民族风情编辑纳雍属多民族聚居区。
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有苗族的“跳花坡”、“打嘎”,彝族的“搓子舞”,布依族的“六月六”,穿青人的“打亲家”等,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
贵州纳雍县龙场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1. 引言1.1 贵州纳雍县龙场镇的农业产业现状贵州纳雍县龙场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农业产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龙场镇的农业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以水稻、玉米、蔬菜等为主要作物,畜牧业则以猪、牛、羊等为主要畜禽。
在农业发展方面,龙场镇的农民们秉承着勤劳踏实的传统,努力耕耘着自己的土地,努力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
龙场镇的农业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种植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的作物种植,容易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畜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等问题。
农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缺乏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
龙场镇的农业产业现状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仍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当地新的发展需求和环境变化。
1.2 龙场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贵州纳雍县龙场镇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
龙场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优化种植业结构,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帮助龙场镇实现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推动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可以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应用。
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
龙场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只有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龙场镇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
2. 正文2.1 龙场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分析龙场镇位于贵州纳雍县的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