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低血压的原因与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13.99 KB
- 文档页数:2
心梗术后低血压护理措施引言心梗手术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常见方法,但手术后患者可能会遇到一系列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血液在心脏收缩时,对血管壁的冲击力降低,导致血压下降。
本文将介绍心梗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低血压的原因心梗手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长时间手术后的休息:心梗手术通常是一个长时间的手术过程,患者需要在手术室内进行多小时的手术。
术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疲惫,导致低血压的发生。
2.手术期间的大量出血:心梗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出血,这会导致血容量减少,从而降低血压。
3.麻醉药物的使用:麻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会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的情况。
4.术后恢复期内的药物使用:术后恢复期内,患者可能需要长时间使用一些药物,如镇痛药、抗凝药等,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循环系统,导致低血压的出现。
护理措施以下是心梗术后低血压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恢复稳定的血压:1.观察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等。
及时发现低血压的症状和体征,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保持患者的体位: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头部略高于胸部的体位。
这有助于改善心脏的血液循环,预防低血压出现。
3.监测液体摄入量和排尿情况: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量和尿量,并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水分摄入,以维持血容量的稳定。
4.避免过度活动:术后患者需要休息和恢复,避免过度活动。
过度活动可能会导致心脏的负担加重,进而引起低血压。
5.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如血管收缩剂和补液等。
然而,使用药物治疗应遵循医嘱,避免过量使用。
6.定期监测血液检查和心电图: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心电图监测,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给予心理支持:术后患者可能面临很大的压力和焦虑,护理人员应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压力,促进康复。
术后血压低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血容量不足:手术后血压低常见的就是血容量不足,比如没有
进食、补液不够、术中大量的丢失体液或者有失血、大量出汗等情况会引起血压低。
2.失血过多: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大出血或者失血过多的情况,
因为全身血容量降低,所以可能会出现血压过低的情况,需要及时观察或者补充血容量。
建议在饮食方面要多吃一些补血益气的食物,比如红枣、猪肝等,这样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3.营养不良:对于体质相对虚弱或者纤瘦的人而言,在手术后由
于营养不足,也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可以注意给患者适当的补充营养,补充优质蛋白。
4.心脏病:可能是由于患有心脏病,手术之后,心脏的功能还没
有得到完全的恢复,心脏供血能力不足从而造成的血压低。
5.麻醉药的作用:因为很多麻醉药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用了麻醉
药之后血管扩张导致患者的血压偏低,麻醉药代谢掉之后血压会逐渐恢复正常。
6.药物影响:如服用降压药、抗心绞痛药、利尿药等导致血压低。
7.其他原因:高原性低血压、手术后低血压等。
开颅手术后血压低原因
开颅手术后血压低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失血过多:开颅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血过多的情况,导致血压
下降。
如果患者失血量较少,可以通过多喝水的方式进行缓解。
如果失血量较多,则需要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2.血容量不足:术后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可能导致脱水过多、尿量排出
过多,血容量减少,血压降低。
严重时需输血治疗。
3.脑干损伤、功能衰竭:可能导致血压降低,需使用升压药物维持血
压。
4.心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等继发疾病:如果患者血压不能维持,这是
患者病情危重的一个信号。
应该根据所检查的结果,针对引起血压偏低的原发病,进行治疗。
5.一过性血压低:可能是手术而引起的一过性血压低,可以适当的增
加营养等,都有有利于血压恢复的,暂时不需要用药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应及时向专业医生咨询,以便获得更好的诊疗建议。
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与体会发表时间:2015-08-11T14:25:59.9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6期供稿作者:班懋洁[导读] 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与体会。
班懋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科河南开封 475002)【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与体会。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200例患者,并对该病引发的低血压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分析。
结果:出现低血压并发症者75例,且均经及时有效地补液、输血、升压以及对症处理等措施,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平稳。
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治疗导致的低血压疾病应早期发现并早期治疗,针对并发症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术;低血压;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243-02临床上,心血管介入诊疗术常被用于治疗以及诊断心血管疾病,但对于在介入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如迷走神经反射,若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该并发症应早发现、早治疗[1]。
临床中,血管迷走抑制性晕厥又常被称为过度迷走反射,是由于各种刺激性因素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发短暂性的血管床扩张,从而出现回心血量以及心输出量的减少,从而导致血压出现急剧下降并且心率迅速减慢[2]。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诊治的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200例患者,对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低血压的75例病患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术后并发低血压者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35~80岁,平均(56.2±3.3)岁。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血液透析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治疗方法,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液通过透析器进行过滤和清洁,以去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
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护理人员在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血压情况,及时发现低血压的症状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和处理。
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患者的血压情况、肾功能、心血管状况等,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如果患者有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等疾病史,护理人员应提前做好相应准备,以应对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可能性。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
一般来说,患者在透析开始时会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这是由于透析器的过滤作用导致血容量减少所致。
在透析开始时,护理人员需要适当减缓透析速度,以减少血容量的快速减少,从而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几率。
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皮肤苍白等,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低血压的症状,需要立即停止透析,调整患者的体位,增加输液速度,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在血液透析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好血压监测工作。
一般来说,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压会经历多次波动,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密切监测,及时发现血压异常的情况。
在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一般会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患者的血压,并记录在透析记录表中,以便医生随时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及时发现低血压的症状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和处理。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确保患者的透析疗效和身体健康。
第二篇示例: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液体。
一些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严重影响透析效果和患者的健康。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致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心血管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旨在降低不良后果的发生率。
方法我科于2006年2月—2011年9月共行心血管介入治疗206例,发生低血压反应8例,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出现的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结果 8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反应,经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抢救,症状均于1小时内缓解。
结论心血管介入治疗致低血压,多因血管迷走神经过度反射,血容量不足所致。
经积极处理,停用硝酸甘油,给予阿托品、硝酸甘油静脉推注、给予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快速扩容,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治疗低血压原因护理心血管介入手术成为近年来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疗效好、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但作为一种有创的诊疗手段,存在一定的风险,术后出现低血压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将导致严重的后果,严重时可以威胁患者的生命。
我院于2006年2月—2011年9月共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206例,发生低血压反应的8例,所有患者均停用硝酸甘油,给予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快速扩溶,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主要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42—78岁,平均54岁,冠状动脉造影1例,支架置入术7例,患者血压急骤降低,连续检测<90/60mmHg,心率减慢<40—55次/分,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胸闷、全身大汗,其中1例意识丧失,4例发生在拔除股动脉鞘管过程中,2例发生于刚回病房时,1例发生在沙袋压迫穿刺止血的过程中,1例出现腹膜后出血。
2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心血管介入治疗后引发低血压,发生突然且较快,如不及时发现并积极抢救,后果极其严重,该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1)血管迷走神经过度反射。
发生机理主要是:多种刺激因素,如患者精神过度紧张,外周大动脉受到刺激等,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引起内脏及肌肉内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出冷汗、恶心呕吐,甚至晕厥,即迷走神经反射[1]。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庄晓珊;俞霞;王翠娟【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15(017)012【总页数】2页(P2235-2236)【作者】庄晓珊;俞霞;王翠娟【作者单位】321000 杭州市中医院;321000 杭州市中医院;321000 杭州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老年患者中常见的手术,常见的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而全麻手术患者因为手术创伤及麻醉药的作用等,机体处于一种较弱的状态,此时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治疗护理不当,后果较为严重[1]。
老年患者因各种器官代偿功能减退,分解、清除、中和药物毒性的能力下降,失血相对较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加剧了心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风险[2]。
因此对全麻恢复期患者应加强护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进行预见性护理。
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5例,其中8例患者在术后48h内发生不同程度的低血压,经过积极补液扩容、升压及相应的护理后得到缓解,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58~92岁,平均79岁。
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股骨头坏死2例;27例有高血压病史,12例有糖尿病病史,10例有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硬化、左房增大、左心室舒张顺应性降低,1例尿毒症,其余患者心肺功能正常。
1.2 处理方法术前常规进食12h,禁水4h,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手术方式为全髋和半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无明显差异,术后24h引流量<150ml。
术后常规吸氧、心电监护、抗炎补液对症治疗并都使用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
8例在术后24h内出现低血压,2例患者休克指数<1.0,中心静脉压(CVP)为5.0~8.0cmH2O,患者无基础疾病,关闭止痛泵后舒张压略有回升,指导多饮水,少量多餐进食,于24h内血压恢复正常。
3例患者休克指数>1.0,CVP为3.0~4.5cmH2O,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予快速补液输血扩容后血压回升。
手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手术对于患者的身体来说是一种重大的应激事件,术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低血压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了解手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原因以及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保障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手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一、血容量不足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出血、体液丢失(如组织液渗出、过度利尿等)而导致血容量减少。
如果术后补液不及时或不足,就容易引起低血压。
二、麻醉药物的影响麻醉药物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从而引起血压下降。
尤其是在麻醉苏醒期间,这种影响可能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三、疼痛和应激反应术后的疼痛和身体的应激反应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如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引起血管收缩。
但如果应激反应过度,可能会导致血管过度扩张,反而出现低血压。
四、心脏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在手术前可能就存在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手术的创伤和应激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引起低血压。
五、体位变化术后患者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位时,如果身体调节机制不能迅速适应,会导致血液在下肢淤积,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引发体位性低血压。
六、药物副作用某些术后使用的药物,如降压药、血管扩张药等,如果使用不当或剂量过大,也可能导致血压降低。
七、感染和炎症术后如果发生感染,体内会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血管的张力和心脏功能,导致低血压。
对于手术后出现的低血压,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一、补充血容量首先要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来判断。
如果确定是血容量不足导致的低血压,应迅速补充晶体液或胶体液,如生理盐水、羟乙基淀粉等。
二、调整体位对于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应将其体位调整为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血压。
三、治疗疼痛和应激合理使用镇痛药物来减轻术后疼痛,同时可使用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以缓解过度的应激反应。
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毕业论文一、背景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血透患者存在许多并发症及副作用,其中低血压是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一种,并且极易引起中风、心血管事件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发现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低血压的原因分析1.高超滤量高超滤量是最常见的导致低血压的因素之一。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为了有效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水分,通常需要设置较高的超滤量,但是如果超滤量过大,就会引起血容量减少,导致低血压。
2.失去正常反应正常情况下,体内的一系列调节机制能够有效维持血压稳定,但是在患者进行长期透析治疗后,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得机体失去了正常的调节反应,包括钠负荷、容量不足、酸碱平衡失调、感染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低血压。
3.药物作用透析患者通常需要使用一些药物来控制血压、血液成分、血容量等指标,但是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剂量不当、使用不当等原因,都可能导致低血压,包括降压药、利尿剂、抗凝剂等。
4.患者基础疾病血液透析患者通常存在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和调节功能,加重低血压的发生。
三、护理干预针对以上的低血压发生原因,采取以下的护理干预措施:1.合理控制超滤:在透析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透析方案等因素,合理设置超滤量,以减少血容量的变化,降低低血压的发生。
2.监测血容量: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容量变化情况,及时发现体内水分的过多或过少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3.控制钠负荷:采用控制钠摄入或采用低钠透析液等方法,减少血容量的变化,降低低血压的发生。
4.严密观察:在透析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5.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通常不良,为了避免营养不良加重低血压的发生,需要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术后血压低护理措施及措施引言术后血压低是指手术后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通常是由于手术导致的血压调节功能障碍或手术引起的体液丢失等原因导致的。
术后血压低可能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缺氧和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术后血压低的护理措施及措施。
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术后血压低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
包括但不限于:•血压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等参数。
•心率观察: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注意是否出现心律失常。
•皮肤观察:观察患者的肤色变化,是否苍白或发绀。
2. 平卧休息对于术后血压低的患者,首先需要进行平卧休息。
平卧可以提高下肢血液回流,增加心输出量,进而改善组织器官灌注。
同时,要确保床铺的舒适度,避免过硬或过软的床垫。
3. 补液术后低血压患者往往伴有体液丢失,因此需要适当补充液体。
补液可增加血容量,提高心输出量,稳定血压。
补液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主要包括静脉输液和口服补液两种方式。
•静脉输液:对于血压低的患者,可以选择多种液体进行输液,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
输液的速度要适当,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口服补液:对于轻度血压低的患者,可以选择口服液体进行补液。
常见的口服补液有盐水、电解质溶液等。
4. 保暖措施术后血压低患者由于血管扩张,容易出现寒战等情况。
因此,保持患者的体温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保暖:•给予足够的被褥,确保患者的体温不下降。
•使用温热水袋、电热毯等器械给予热敷,提高局部的温度。
5. 规范饮食对于血压低的患者,应采取规范的饮食措施。
建议低盐饮食,限制过咸和过辛辣的食物摄入。
合理膳食摄入可以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有助于提高血压。
6. 心理疏导术后血压低的患者常常伴有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因此,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关心和鼓励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外科术后低血压护理查房目录CONTENTS •外科术后低血压概述•外科术后低血压的护理评估•外科术后低血压的护理措施•外科术后低血压的护理效果评价•外科术后低血压的预防与控制•外科术后低血压护理查房总结与展望01外科术后低血压概述外科术后低血压是指手术后血压低于正常值的现象,通常定义为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
定义根据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外科术后低血压可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
分类定义与分类血容量不足心血管系统紊乱药物作用发生机制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失血或体液丢失,导致血容量减少,引起低血压。
手术刺激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失常等,从而导致低血压。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镇静药、血管活性药物等可能影响血压,导致低血压。
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心慌、胸闷、出汗等症状。
体征血压下降,脉搏细速或无法触及,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表现。
临床表现02外科术后低血压的护理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面色苍白、出汗、脉搏细速等,判断是否存在低血压。
观察法测量法询问法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记录并分析血压变化情况,以评估低血压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通过询问患者是否有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
03020101020304血压情况症状表现生命体征病因及诱因了解患者的基础血压情况,以及术后血压的变化趋势。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
了解患者低血压的原因及可能的诱因,如血容量不足、心血管疾病等。
监测患者的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以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
分析评估0102030405明确需要评估的患者,一般为术后出现低血压症状的患者。
通过观察、测量和询问等方式收集患者相关信息。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运动康复等方面的指导。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低血压的原因、程度和持续时间。
按照护理计划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效果。
PTCA术后护理措施关于PTCA术后护理措施,专门整理如下,请各位主管1、持续心电监护严重心律紊乱是PTCA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持续心电监护对预防和早期发现一些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因此PTCA术后病人,尤其是术后24h以内,须在CCU监护系统下进行连续心电图监测和记录。
严密观察有无频发早搏、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有无T 波和ST段等心肌缺血性改变及心肌再梗塞的表现。
2、严密监测血压(1)PTCA术后易发生低血压,其主要原因是:①冠状动脉残余阻塞或再阻塞②后腹膜出血③血容量不足④扩血管药物的作用⑤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尤其在拔出血管鞘时)⑥心包填塞。
所以PTCA术后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通常每隔1h测1次,对血压不稳者应每隔30min监测1次;如发现低血压,须及时协助医生查明原因并予以相应处理。
(2)PTCA术后患者出现高血压大多因原有高血压病史及手术造成的焦虑、紧张所致。
由于术后血压过高会增加心脏后负荷,不利于心肌缺血的改善和心功能的恢复,并易于诱发冠状动脉再狭窄以及术后抗凝导致的颅内出血,故应结合患者的基础血压水平,观察血压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避免术后血压持续在较高水平。
3、抗凝治疗期间的护理为预防术后血栓形成进而导致血管栓塞、继发心肌梗塞等并发症,PTCA术后病人常规予以肝素抗凝治疗。
即肝素钠12500 U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控制滴速每分钟5滴左右,维持24h.但肝素过量会引起出血并发症,为此,应加强抗凝治疗时的护理:①用药期间注意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CT)的监测,根据ACT和部分凝血酶原激活时间来调整肝素用量,必要时应用适量鱼精蛋白。
②观察有无穿刺部位活动性血肿形成,皮肤或输液穿刺部位淤斑,牙龈出血等低凝状态的表现。
③观察有无尿液颜色、大便颜色、血压、意识、瞳孔等的改变,尽早发现可能的出血并发症,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4、急性血管闭塞的护理急性血管闭塞是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中或术后短时间内,也可发生在术后24h或更长。
术后低血压的原因与护理
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对心脏介入术后出现低压及休克的14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506例,男278例,女228例;年龄49—76岁,平均64岁。
其中手术后发生低血压状态及休克l4例,男8例,女6例。
腹膜后血肿2例,心包填塞2例,迷走神经反射5例,穿刺点压迫不当1例,血容量不足5例。
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及治疗,术后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主要监测胸闷、恶心、面色苍白、全身大汗、四肢湿冷、神智等症状,观察血压、心率、心律等体征。
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多普勒、彩色B超、CT、血常规等。
同时依据患者病情给予加快补液、输血等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必要时给予多巴胺、阿托品等药物静脉推注或静脉泵人。
2 结果患者经积极处理,血压、心率、血检及相关检查等恢复正常,无恶性事件发生。
3 治疗方法
采用口服九制黄精饮益气升清法治疗,主要成分:黄精、山药、枸杞子、大枣、肉桂、百合等。
服用方法,开水冲服,每日3次,一次1袋,15天为1个周期。
疗效标准:治疗3个疗程后,每天定时测血压,连测1周。
临床治愈:血压达到正常标准,即90/60mmHg
以上,头晕、乏力、心慌等临床诸症消失;好转:血压较治疗前升高10mmHg以上,头晕、乏力、心慌等临床诸症明显减轻;无效:血压无提升或提升不明显,临床诸症无改善或减轻不明显。
4 小结
整个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密切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观察和科学护理有利于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医院对患者在术后让其服用九制黄精饮,发现效果显著,试食试验证明,九制黄精对升高收缩压与舒张压及缓解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效果,其升压作用温和,服用简单,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