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20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低血压原因及处置标签:血液透析;低血压;年龄;超滤量[文献标识码]C2004年6月~2006年6月,临河中心医院血透室共发生透析性低血压139例次,占同期透析例次 6.4%,现对血透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置情况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临河中心医院血透室于2004年6月~2006年6月共有维持血透病人37例,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3岁,共血透2 160例次。
其中发生低血压28人,男19人,女9人,年龄最大70岁,最小36岁,共发生139例次透析性低血压。
按年龄分为4组:50岁为Ⅳ组。
1.2研究对象的选择纳入标准:①透析中低血压至少发生1次以上;②透析过程中血压低于90/60mmHg,需临床处置的病人;③在该中心血液透析达3个月以上者为维持性血透病人。
同时符合条件①和②者为透析性低血压病人。
排除标准:透析前就存在低血压的血透病人。
1.3 透析方法透析机为瑞典AK-95S,日本TMS,透析器种类由聚砜膜、铜仿膜、醋酸纤维素膜等不同原料的空心纤维透析器,面积1.1~1.5 m2不等,透析器多复用4~6次,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血透。
血管通路采用动静脉内瘘或锁骨下插管的方式。
透析抗凝采用体内肝素法,对有出血及出血倾向者采用无肝素或小分子肝素抗凝。
1.4 低血压发生时间及处置透析0~1 h、1~2 h、2~3 h、3 h以上分别表示为1、2、3、4时段。
多数低血压发生于 3 h以后。
低血压发生后,停止超滤脱水,降低血流速度至150 ml/min以下,输注50%GS或等渗盐水,多数(约90%)血压渐恢复,个别需停止透析。
1.5 发生低血压时的症状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出现之前多有腹部不适、出汗、打哈欠,继之出现乏力、头晕、心慌、恶心,个别无不适主诉。
2 结果2.1 不同年龄组血透时低血压发生率比较本组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平均发生率11.2%,Ⅳ组病人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最高,Ⅰ组最低(表1)。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对频发低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体会【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途径之一。
透析中显现低血压是最多见的急性并发症。
其发生率常在20%~40%左右。
由于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个体不同,在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因人而异,有些患者乃至达到50%~70%。
透析中一旦显现低血压,假设不及时发觉和处置,常会致使患者恶心、呕吐、胸闷、出汗、甚而意识丧失、心脏骤停。
因此透析医治中针对这种频发低血压的患者,依据其不同的发病缘故,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实行个性化护理,从而能有效操纵透析中低血压及其严峻并发症的发生。
既减轻患者的痛楚,又保证了透析医治的平安。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个性化护理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良和进展,依托透析来维持生命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愈来愈多,而良好的血压操纵能够提高患者的透析成效,延长患者的存活时刻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而在每一个血液净化中心,血透患者不仅相对固定,而且由于每周2~3次的透析频率,医护人员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形都超级了解,能最大限度地在透析前对患者作出评估,及早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护理,使那些频发低血压患者能有效地减少低血压及其严峻并发症的发生。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样资料2007年6—12月期间,射阳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43例,在透析医治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的患者26例(占透析总人数的60%)。
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在26~81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
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肾盂肾炎5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病1例。
按其频发低血压的缘故归纳为:过敏体质2例,年老、心功能差6例,过量脱水 10 例,严峻贫血6 例,透析间期太长、高尿素氮血症2例。
1.2 常见缘故1.2.1 透析初期(1)第一次透析或改换新透析器时,由于透析膜或过敏性毒素引发的低血压;(2)复用透析器内消毒剂残留;(3)透析前血容量已存在不足;(4)由于年龄大、病情重、心功能差,因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和血容量一时刻减少而不适引发的低血压。
低血压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护理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病发率高。
其发生快,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不仅影响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及存活率,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并且可以诱导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死亡,而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提高患者透析的效果,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尽早发现、及时预防和处理透析中低血压,对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提高透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的重要并发症。
主要是指透析过程中收缩压降低30mmHg或降低至100mmHg以下,伴或不伴低血压症状,典型临床表现为头晕、胸闷不适、恶心呕吐、出冷汗,四肢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个别患者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
1.临床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前,大多都有先兆症状如打哈欠、便意、后背酸痛等。
如不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便可出现低血压的典型症状:恶心、呕吐、胸闷、无力、面色苍白、出汗、头晕、眼前发黑、肌肉痉挛,甚至一过性意识丧失。
2.发病原因2.1透析开始时的低血压主要由于患者血液由血泵抽出,充满透析器和血液管路,如血流量较大,短时间内血液急速进入体外循环而引起血压下降。
这常见于初次透析的患者,也常发生在年老体弱、基础血压偏低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2.2透析中的低血压(1)低血容量,超滤过多、过快。
(2)醋酸盐对心血管的抑制作用。
(3)失血。
(4)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衰。
(5)透析中进餐。
2.3透析结束的低血压(1)超滤过多。
(2)干体重测量不准确。
(3)低钠透析,使有效血容量减少(钠低于135mmol/L)。
(4)降压药的影响。
4.护理(1)控制血泵的速度,透析开始将血泵速度由慢逐渐增快,血流量尽量控制在患者体重的4倍以内,可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2)透析器和血液管路要预冲盐水或706代血浆,并根据血压情况决定回输患者的量,避免体内循环血引出体外,血容量骤然减少导致低血压。
(3)合适的进餐时间。
最好选择在透析开始的1h左右进餐,并限制其摄入量。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危险因素、诊断标准、预防措施及治疗措施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净化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约有20%~30% 的血透人群出现过血透低血压,老年和糖尿病所致患者尤其易发,血透中低血压可致心、脑等重要器官严重损伤,影响透析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危险因素①无法避免的危险因素:年龄、透析、性别。
②合并症危险因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自主神经病变。
③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低白蛋白血症、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高磷血症、透析前已存在的低血压或高血压、严重贫血、透析中进食、使用降压药物及硝酸酯类药物等。
诊断标准血透中低血压的诊断标准即透析中收缩压下降≥20 mmHg 或平均动脉压下降 10 mmHg 以上,并伴有低血压症状,避免仅按照透析中最低收缩压的绝对值来判定。
血透中低血压的相关症状有:困倦、头痛、嗜睡、烦躁、叹息、胸背疼痛、呼吸困难、肌肉痉挛、恶心呕吐、腹痛等,血透中频繁发生低血压与残余肾功能快速丢失相关。
预防措施①慎用降压药物、限制钠摄入建议透析当日不服用或减量服用降压药物,建议对透析中低血压易发人群透析前慎用降压药物,同时透析间期控制钠摄入,推荐每日盐摄入量 <3g。
②尝试使用药物预防左卡尼汀可改善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建议可用于预防透析中低血压,常见用法是对好发透析中低血压者,每次透析后或透析中使用左卡尼汀 10—20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为 5—10 mL 静脉注射。
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过敏等,有癫痫病史者可加重癫痫。
米多君是前体药物,其代谢产物是α1 受体激动剂,可使动静脉收缩而增加血管阻力进而使血压升高。
米多君可用在频繁出现血透中低血压现象者,2.5~5 mg 口服,每日 3 次,透析前一次可以增加到 7.5 mg。
米多君药效持续时间约为 4 h,无激动心脏β1 受体的作用,对心脏的影响不大;不通过血脑屏障,不会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
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毕业论文一、背景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血透患者存在许多并发症及副作用,其中低血压是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一种,并且极易引起中风、心血管事件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发现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低血压的原因分析1.高超滤量高超滤量是最常见的导致低血压的因素之一。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为了有效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水分,通常需要设置较高的超滤量,但是如果超滤量过大,就会引起血容量减少,导致低血压。
2.失去正常反应正常情况下,体内的一系列调节机制能够有效维持血压稳定,但是在患者进行长期透析治疗后,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得机体失去了正常的调节反应,包括钠负荷、容量不足、酸碱平衡失调、感染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低血压。
3.药物作用透析患者通常需要使用一些药物来控制血压、血液成分、血容量等指标,但是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剂量不当、使用不当等原因,都可能导致低血压,包括降压药、利尿剂、抗凝剂等。
4.患者基础疾病血液透析患者通常存在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和调节功能,加重低血压的发生。
三、护理干预针对以上的低血压发生原因,采取以下的护理干预措施:1.合理控制超滤:在透析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透析方案等因素,合理设置超滤量,以减少血容量的变化,降低低血压的发生。
2.监测血容量: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容量变化情况,及时发现体内水分的过多或过少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3.控制钠负荷:采用控制钠摄入或采用低钠透析液等方法,减少血容量的变化,降低低血压的发生。
4.严密观察:在透析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5.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通常不良,为了避免营养不良加重低血压的发生,需要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预见性护理干预【摘要】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方法,但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低血压会降低透析效果,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低血压的常见原因包括透析中的流量过大、过敏反应、血容量不足等。
为了预防低血压,应注意调整透析流量、保持血容量、避免过敏反应等。
在预见性护理干预方面,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提前采取措施,如监测血压、调整透析方案等。
也要掌握低血压的急救处理方法,包括调整透析参数、补液、使用升压药物等。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应该引起重视。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预防,预见性护理,危害,原因,措施,急救处理,重要性1. 引言1.1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预见性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肾功能不全的重要方法,但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
低血压不仅会导致患者症状加重,还可能引发心脏猝死等严重后果。
预防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以及预见性护理干预变得尤为重要。
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抽搐、昏迷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低血压的常见原因包括透析过程中的超滤过多、透析液温度过低、透析时间不合理等因素。
为了预防低血压的发生,需要严格控制透析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包括超滤速度、温度、时间等。
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也十分重要,包括提前进行血压监测、调整透析参数、合理补液等。
在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时,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也至关重要。
包括调整透析速率、补液、给予血管收缩剂等措施,以保证患者血压的稳定。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预见性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低血压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2. 正文2.1 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危害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但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低血压是指血压过低,一般指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血液透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肾疾病患者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
但是,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现象。
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引起头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介绍在血液透析中如何护理低血压。
检查患者基础信息在血液透析治疗前,护士应对患者的基础信息进行检查。
包括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呼吸等情况。
同时,还应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情况等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护士进行个性化护理和预防低血压。
血液透析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指标。
特别是血压,应每10-15分钟测量一次。
如发现血压降低,应随时记录并做好相应处理。
调整透析液温度透析液的温度对患者的血压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透析液温度较低时,患者的血压会降低;温度较高时,患者的血压会升高。
护士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调整透析液的温度,以维持患者的血压在合理的范围内。
注意患者的被褥和姿势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往往不能动弹,会感到身体不舒服。
为了避免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或受到寒冷刺激,护士应适当加厚被褥和调整患者的姿势,使其舒适度提高,从而减少血压下降的风险。
注意液量管理透析液和输液的液量管理也是引起低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情况,严密地监测透析液和输液的液量,确保患者不会在透析过程中失水或得到太多的水和液体。
过量的输液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应注意避免。
加强交流和支持对于低血压的患者,护士应积极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同时,也可以向患者提供有关低血压的知识和相关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低血压。
总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护理,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并在低血压发生时,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护士还应加强对患者的交流和支持,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如何防止低血压的方法。
方法:在掌握透析低血压病因的前提下,回顾性分析69例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预防,治疗及加强护理措施,总结防止透析低血压的护理方法。
结果:透析中病人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保证了透析效果,明显改善了生存质量。
标签: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0-30%。
透析中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下降>20mmhg。
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mmhg 以上。
并有低血压症状。
低血压可使透析治療不能顺利进行,影响患者透析效果。
因此透析患者低血压的护理,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患者透析过程中适当调整透析液中钠的浓度,降低透析液的温度,预防及减少血透中低血压的发生,达到了明显效果,现报到如下。
1. 临床资料透析患者69例,男38例,女31例,年龄为30-82岁,平均年龄为55岁。
每周透析2-3次,每次4小时。
我院均使用德国费森尤斯4008B,4008S血透机,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ml/min,血流量为150-250ml/min,应用肝素0.3-0.5mg/kg,透析后给所有患者注射1000u/w的促红细胞生长素。
血管通路采用静脉内漏或锁骨下插管的方式。
2. 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措施2.1 密切监测血压除常规透析前、后监测血压,以后每小时监测血压外。
透析3小时后改为每10-20分钟监测血压1次。
如有低血压症状,及早发现,即时处理。
2.2 低血压的症状早期症状多较轻微,如肌肉震颤、心率加快、声音嘶哑等。
这时侧血压可能无明显改变。
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脉搏加快、出冷汗、眼花、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打哈欠、腹疼、便意、烦躁等症状时,血透室护士应提高警惕,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果断地做出处理。
2.3 低血压的预防和护理2.3.1 心理护理: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负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