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文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中考文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中考文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中考文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本卷共27题,1--4题每题1分,5~27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史实的是()

A.《林则徐》

B.《鸦片战争》

C.《火烧圆明园》

D.《甲午风云》

12.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

A.乘飞机

B.发电报

C.乘火车

D.乘轮船

13.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都对本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作用,其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摆脱了民族危机

B.走上了资本主要道路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逐步实现了国家富强

14.右图是一枚左上角破损的纪念邮票,据图中信息判断,

这枚邮票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人民军队创建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5.对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②都是在中共的努力下促成的

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下列对周恩来重大历史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①任职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②参加重庆谈判,争取国内和平③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出席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下列主张能够体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是()

A.神权至上

B.个性解放

C.三权分立

D.和平发展

18.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19.“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该内容出自()

A.《九国公约》

B.《慕尼黑协定》

C.《联合国家宣言》

D.《北大西洋公约》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是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回答20—21题:

20.李明同学以“我国高科技领域的成就”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列研究内容与主题不符的是()

A.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

B.“两弹”的成功研制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21.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

①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②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体现③是国际合作的结果④表明我国自全创新能力的增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各地陆续免费开放了一大批博物馆、纪念馆。回答22-23

题:

22.右图最适合陈列在()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B.西柏坡纪念馆

C.平津战役纪念馆

D.抗美援朝纪念馆

23.向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有利于()

①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文

化生活的需要③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④保障公民享有

广泛的政治权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

③④

在中央政府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经贵西藏各

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回答24—25题:

24.下列举措直接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

①和平解放西藏②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③建立经济特区④修建青藏铁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保障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

A.民族区域自治

B.西部大开发

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民生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回答26—27题:

26.下列史实对解决民生问题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①萨拉热窝事件②罗斯福新政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④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我国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①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③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④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卷Ⅱ非选择题

31.读图,回答问题:(6分)

图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

(1)图一、图二共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2分)分析这一趋势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2)在这一趋势中,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推翻了复辟王朝,确立了统治。为巩固统治,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文件,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

材料二:18世纪中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了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产业革命,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了力量,并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利。

材料三: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工人为争取普选权掀起了宪章运动。尽管当时宪章运动没有取得成功,但后来英国资产阶级为避免社会动荡,实行了一些改良,工人获得了包括普选权在内的部分民主权利,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完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法律文件”指的是什么?(2分)

(2)据上述材料,指出英国资产阶级是通过哪些方式巩固统治的?(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巩固对当时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3分)

33.学以致用,探究问题:(12分)

20世纪上半期,在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两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他们分别领导了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1)这两位伟人是谁?(2分)

(2)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果不同,分别是什么?(4分)

(3)这两次革命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分别有哪些?(6分)

34.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三十年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快速,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1)三十年前,我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国内外有利因素主要有哪些?(6分)

(2)分析材料一,从中得出什么重要结论?(2分)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4分)

参考答案:

卷Ⅰ:

11.C 12.B 13.C 14.B 15.D 16.A 17.B 18.B 19.C 20.A 21.D 22.D 23.B 24.B 25.A 26.B 27.D

卷Ⅱ:

31.(1)全球化,新技术革命的推动(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

冷战的结束。(2)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32.(1)《权利法案》(2)立法;发展生产;改良制度。(3)揭开了欧美社会巨变的序

幕(或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开创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先河;对外殖民扩张,给遭受侵略的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对外侵略扩张,客观上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33.(1)孙中山毛泽东(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革命纲领不彻底;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中外反动势力强大。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彻底的革命纲领;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国民党统治腐朽。

34.(1)国内: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文革”结束后,出现安定团

结的政治局面;人们思想的解放;外交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国际: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2)结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或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或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或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原因:①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③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完善是很重要具体制度(或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④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⑤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或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③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忧患意识。④树立全球观念和平等、参与、竞争、开放的意识。⑤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冲刺卷】数学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冲刺卷】数学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A,B,C是上的三个点,若,则等于() A.50°B.80°C.100°D.130°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BEFG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 似图形,且相似比为1 3 ,点A,B,E在x轴上,若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12,则C点坐 标为() A.(6,4)B.(6,2)C.(4,4)D.(8,4) 3.三张外观相同的卡片分别标有数字1,2,3,从中随机一次性抽出两张,则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恰好都小于3的概率是() A.1 9 B. 1 6 C. 1 3 D. 2 3 4.某球员参加一场篮球比赛,比赛分4节进行,该球员每节得分如折线统计图所示,则该球员平均每节得分为() A.7分B.8分C.9分D.10分 5.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12 B.15 C.12或15 D.18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A,B在反比例函数 k y x =(0 k>,

x )的图象上,横坐标分别为1,4,对角线BD x ∥轴.若菱形ABCD的面积为45 2 , 则k的值为() A.5 4 B. 15 4 C.4D.5 7.如图,长宽高分别为2,1,1的长方体木块上有一只小虫从顶点A出发沿着长方体的外表面爬到顶点B,则它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A.10B.5C.22D.3 8.将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杯子(如图甲)叠放在一起(如图乙),则图乙中实物的俯视图是(). A.B.C.D. 9.将一块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图方式放置,其中∠ABC=30°,A、B两点分别落在直线m、n上,∠1=20°,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可使直线m∥n( ) A.∠2=20°B.∠2=30°C.∠2=45°D.∠2=50°

中考模拟历史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 一、命题特点 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75分,题目类型有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实践探究题,共计19小题。考试时间、试题分值、试题结构、题型设计均参照中考。试卷出题范围是七、八、九年级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客观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 分值是30分。该题难度适中,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常识性内容的识记能力与掌握。 主观题:共45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总体来看,试题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能够达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能力的目的。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前半段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以及时政热点,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突出了历史的学科特点。总体比中考试题偏易。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卷面答题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很多同学单凭个人感觉答题,忽视了基础知识是答题遵循的依据。很多同学只是对其进行片面的个人分析,并没有运用教材所学的知识,这样是得不到高分的。 2、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如不仔细审题,就会领会不到题的内在意义,从而很粗糙的作答,很难答到点子上。 3、学生回答问题不能结合材料。有材料的,要结合材料。但是有不少学生根本不结合材料。 三、试卷给我们教学的启示 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切实改进我们的教学。时代在发展,教学要求在不断提高,要使我们的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符合时代的节拍。 2、加强教师自身对课标、新教材的刻苦钻研。要让学生负担减下来,我们教师要静心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在此基础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联系实际准确、规范地掌握重点知识 3、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4、抓实、抓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要分单元进行过关检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联系课本,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联系实际。要让学生知道一

【冲刺卷】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冲刺卷】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动点P从A点出发,按A→B→C的方向在AB 和BC上移动,记PA=x,点D到直线PA的距离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 C.D. 2.下列几何体中,其侧面展开图为扇形的是( ) A.B.C.D. 3.在“朗读者”节目的影响下,某中学开展了“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为了解5月份八年级300名学生读书情况,随机调查了八年级50名学生读书的册数,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册数01234 人数41216171 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位数是2 B.众数是17 C.平均数是2 D.方差是2

4.某商店有方形、圆形两种巧克力,小明如果购买3块方形和5块圆形巧克力,他带的钱会差8元,如果购买5块方形和3块圆形巧克力,他带的钱会剩下8元.若他只购买8块方形巧克力,则他会剩下()元 A.8B.16C.24D.32 5.肥皂泡的泡壁厚度大约是0.0007mm,0.000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0.7×10﹣3B.7×10﹣3C.7×10﹣4D.7×10﹣5 6.点 P(m + 3,m + 1)在x轴上,则P点坐标为() A.(0,﹣2)B.(0,﹣4)C.(4,0)D.(2,0) 7.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D.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如图,是由四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左视图是() A.B.C.D. 9.如图中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和个长方体组成的,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A.B.C.D. 10.若正比例函数y=mx(m≠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它和二次函数y=mx2+m的图象大致是()

九年级数学中考模拟试题(带答案 )

2020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实数的相反数是() A.﹣B.C.﹣D. 2.如图是由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一个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 A.B. C.D.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y2+y2=2y4B.y7+y4=y11 C.y2?y2+y4=2y4D.y2?(y4)2=y18 4.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等于() A.20°B.30°C.50°D.80° 5.已知y与x成正比例,且x=3时,y=2,则y=3时,x的值为() A.B.C.2D.12 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为() A.80°B.80°或20°C.20°D.80°或50° 7.若一次函数y=2x+6与y=kx的图象的交点纵坐标为4,则k的值是()

A.﹣4B.﹣2C.2D.4 8.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剪开,再把△ACD沿CA方向平移得到△A1C1D1,连结AD1,BC1.若∠ACB=30°,AB=1,CC1=x,△ACD与△A1C1D1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则下列结论: ①△A1AD1≌△CC1B②当x=1时,四边形ABC1D1是菱形③当x=2时,△BDD1为等边三角 形④s=(x﹣2)2(0<x<2),其中正确的有()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 9.如图,⊙O的半径OD⊥弦AB于点C,连结AO并延长交⊙O于点E,连结EC.若AB=8,CD =2,则EC的长为() A.2B.8C.D.2 10.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点(0,m)、(4,m)和(1,n),若n<m,则()A.a>0且4a+b=0B.a<0且4a+b=0 C.a>0且2a+b=0D.a<0且2a+b=0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3分) 11.不等式1﹣2x<6的负整数解是. 12.用科学计算器计算:﹣tan65°≈(精确到0.01) 13.如图,过原点的直线l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M,N两点,若MO=5,则ON=.根据图象猜想,线段MN的长度的最小值.

(完整)初三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1、题型结构 这套试卷在题型上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非选择题。按照考试要求,历史试卷总分为75分,选择题15个,每小题2分,共30分,非选择题共40分,由简答题和材料阅读,探究三部分组成. 2、考查内容 本套试卷主要考察全部历史知识. 3、试卷特点 (1)、突出基础 本套试卷增加了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的大部分和判断改错题主要针对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问题直白,易于回答。从材料分析题来看,所选历史事件都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分别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中 从试卷整体上来看本套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突出重点历史知识,很少有偏题,与中考题型及难易程度相当。 (3)、注重学以致用 新课改以来,历史学科的试题一反过去的面貌,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结合,注重了学以致用,注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本套试卷充分的体现了现在历史命题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材料分析题当中。材料分析题构成了非选择题的主体部分,他侧重于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程度的考查,一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套试卷的材料分析题其难度是不断递增的,尤其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如果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掌握不够,根本无法做出判读和回答。 二、答题情况 从整个历史考试情况来看,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从得分率上来看,得分率较高的是一些基础知识和简单知识的记忆,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失分较多的是在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基础上的提高与扩展,主要是材料分析题。从本次考试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比如他们在做题的时候不审题,做选择题时不能全面去权衡选项,看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后就盲目下结论,导致失分。对主观题做总结的时候草草行事,思路不完整,总结不全面,以完成试卷为目的,结果成绩可想而知。 三、教学启示 1、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在总分值中占得比例最大,同时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也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

中考文综试卷分析发言稿doc

中考文综试卷分析发言稿 我主要说一说历史选择题和最后一道综合题,在选择题中第11----23题为历史选择题,所占分值为26分,高于品德所占分值。 1、从分值分布来看,11.12.13.14.15.16.21.22;23;为中国近现代史内容共9题18分,17;18.19.20为世界近现代史内容,共4题8分,由此可见对中国近现代史考察力度加大,应该在复习时加以关注,当然这种过于悬殊的比例可能会有所调整。 2、从考察的内容来看,应该说是比较全面的。这里值得的注意的是15和23小题为文化内容,这一部分在我们学习和复习时往往是一带而过,不够全面和深入,反映在考试中就是得分率较低,15题是得分率最低的,不到30/100,所以在今后的复习时应该加强这一部分的复习。 3、从考察形式看,13道小题都是以材料分析的形式出现的,当然材料形式各部相同而已,有史料,漫画等。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锻炼,同时在上课时必须注意对材料和考点内容的深入分析。 4、从得分率来看,历史选择题的得分率普遍较高,只有15题在30/100,其余的都在80/100以上,这也说明历史题的难度相对较低。 我们再来说一下最后一题32小题。32题为综合题,从

分值上看比往年增加了4分,应该是一种导向,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但是本题实际并没有体现综合,他实际上是三个材料,三个问题,可以认为是三个简答题的累加。从得分率上看,本题得分相当高,一个考场6个满分,16分17个,难度系数应该是比较低的,我们逐个分析一下4个小题 (1)题为历史题,基本上为白给分,满分率达到80/100左右,当然这也给出我们一个明确的导向,就是要对某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党见到其相关史料时,马上判断出是那一历史事件或那一历史人物,加强史料解读能力。 (2)、(3)题为品德题,品德题一般分为三大类型,分别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两个题都是考的“为什么”的内容,其中(2)题得分率较低,原因可能是我们对法律的作用这一块分析的不够,学生答题时往往都是对个人的评价,所以失分比较严重。(3)题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满分,我们平时练习时这一问题处理的也比较多,就不在多说了。 (4)题为综合性问题,找共同点,我们练习时遇到的较多,这个题满分率较高,学生们都能看到对社会的进步的推动作用。 那么我们在做这一类型题时,要注意个体材料的深入分析,在分析时一定要深入全面,例如这一题,我们在分析时

人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含详解)

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本题共10 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3.00分)﹣的相反数是() A.﹣B.C.﹣D. 2.(3.00分)今年一季度,河南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214.7亿元,数据“214.7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2.147×102B.0.2147×103C.2.147×1010D.0.2147×1011 3.(3.00分)某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如图是它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体中,与“国”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 A.厉B.害C.了D.我 4.(3.00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x2)3=﹣x5B.x2+x3=x5 C.x3?x4=x7 D.2x3﹣x3=1 5.(3.00分)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2013~2017 年旅游收入不断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5.3%,12.7%,15.3%,14.5%,17.1%.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位数是12.7% B.众数是15.3% C.平均数是15.98% D.方差是0 6.(3.00分)《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共买羊,人出五,不足四十五;人出七,不足三问人数、羊价各几何?”其大意是:今有人合伙买羊,若每人出5 钱,还差45钱;若每人出7钱,还差3 钱,问合伙人数、羊价各是多少?设合伙人数为x 人,羊价为y 线,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 A.C.B.D. 7.(3.00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的是()

A .x 2 +6x +9=0 B .x 2 =x C .x 2 +3=2x D .(x ﹣1)2 +1=0 8.(3.00 分)现有 4 张卡片,其中 3 张卡片正面上的图案是“ ”,1 张卡片正 面上的图案是“ ”,它们除此之外完全相同.把这 4 张卡片背面朝上洗匀,从 中随机抽取两张,则这两张卡片正面图案相同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9.(3.00 分)如图,已知 AOBC 的顶点 O (0,0),A (﹣1,2),点 B 在 x 轴正 半轴上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 O 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作弧,分别交边 OA , OB 于点 D ,E ;②分别以点 D ,E 为圆心,大于 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 AOB 内交于点 F ;③作射线 OF ,交边 AC 于点 G ,则点 G 的坐标为( ) A .( ﹣1,2) B .( ,2) C .(3﹣ ,2) D .( ﹣2,2) 10.(3.00 分)如图 1,点 F 从菱形 ABCD 的顶点 A 出发,沿 A →D→B 以 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 B ,图 2 是点 F 运动时 △,FBC 的面积 y (cm 2 变化的关系图象,则 a 的值为( ) )随时间 x (s ) A . B .2 C . D .2 二、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5 分,请把答案填在答 題卷相应题号的横线上) 11.(3.00 分)计算:|﹣5|﹣ = .

2010河北中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2010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 (思想品德、历史)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本卷共27题,1~4题每题1分,5~27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9年10月1日,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回答1~2题。 1.国庆盛典 ①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②显示了人民军队的威武强大 ③表明我国已进入全面小康社会④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得到解决 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119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回答3~4题。 3.这次会议的召开表明 A.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B.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C.气候变化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D.各个国家只有合作没有竞争 4.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这表明我国 A.承担了一切国际义务 B.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家 C.有能力独自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 D.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中考模拟试题(一) 命题:欧祥科 班级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2的相反数是( ) (A )-2 (B )2 (C )21 (D )2 1- 2.计算)3(62 3 m m -÷的结果是( ) (A )m 3- (B )m 2- (C )m 2 (D )m 3 3.重庆直辖十年以来,全市投入环保资金约3730000万元,那么3730000万元用科学记数 法表示为( ) (A )37.3×105万元 (B )3.73×106万元 (C )0.373×107万元 (D )373×104万元 4.在下列各电视台的台标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5.将如图所示的Rt △ABC 绕直角边AC 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6.已知⊙O 1的半径r 为3cm ,⊙O 2的半径R 为4cm ,两圆的圆心距O 1O 2为1cm ,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内含 (C )内切 (D )外切 7.分式方程 13 21 =-x 的解为( ) (A )2=x (B )1=x (C )1-=x (D )2-=x 8.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 (A )200 (B )1200 (C )200或1200 (D )360 ? D C B A C B A 5 题图

中考模拟题及答案

莱西市二○一六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4道小题。其中,第1—7小题为“语言积累及运用”;第8—23小题为“阅读”;第24小题为“写作”。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其中,选择题要求用2B铅笔正确涂写在“客观题答题区”。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7分】 (一)诗文默写与理解【本题满分13分】 1.根据提示默写。(10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②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③,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陶渊明) ④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温庭筠) ⑤,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李白) ⑥,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⑦,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王维) ⑧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周敦颐) ⑨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⑩: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两句诗描写极其寒冷的边塞秋天,秋雁毫无逗留之意,如此景物与词人家乡大不相同。 B.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一词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C.曹操的《观沧海》借写景来透露感情。全诗写景,没有一句是直抒胸臆的,但我们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 D.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愿化为春泥报效家乡。

最新中考英语模拟试卷带答案

2018英语中考模拟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5分) 1. The Presidents of China and the USA had_________interview a short time ago. And it was_________great success. A. an; / B. the; a C. an; a D. the; / 2. --- Could you please move over a little and make some _________ for me? --- Sure, please A. place B. seat C. room D. ground 3. --- When will he come back to China? ---__________ a month. A. In B. After C. Before D. For 4. ---Tony, have you stopped smoking? ---Yes, I have to because I can___________breathe when I run. A. often B. never C. hardly D. almost 5. It will be easier for people to realize their dreams if they _______ highly _______. A. have; educated B. will; educate C. are; educated D. were; educated 6.---Must I go to medical school and be a doctor like you, Dad? ---No, you____________. You’re free to make your own decision. A. can’t B. mustn’t C. shouldn’t D. needn’t 7. ---- Will Jenny come tomorrow? ---- I’m not sure. She ______ an hour ago without saying anything. A. has left B. left C. leave D. will leave 8. On those foggy days, you could hardly see anything around you___________ it was at noon. A. and B. because C. though D. but 9. ---- Do you mind my _______ here? ---- _________. Look at the sign. It says, “No smoking”. A. to smoke; Of course not B. smoking; You’d better not C. to smoke; No, I don’t D. smoking; Never mind 10.---- What did the woman ask you just now? --- She asked___________. A. who was I waiting for B. whether could I help her to find the post office C. how she can get to the post office D. which was the way to the library 二、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One of my best childhood memories is of going to the river and sitting quietly on the bank. There I would _____11____ the peace and quiet, watching the bamboo trees bend in the wind and then return to their original positions ____12____ the wind had died down. When I think about the bamboo tree’s ____13_____ to come back to its original position, the word resilience (顺应力)comes to my ____14____. When we use the word to talk about a person, it ___15___ the ability to easily recover from shock, sadness or any other____16___ situation. Have you ever felt like you are about to snap (垮掉)? Have you ever felt like you are _____17____ your breaking point? Thankfully, you have survived (坚持过来)the experience to live to talk about ___18_____. Life is a mixture of good times and bad times, happy moments and unhappy moments. The ___19____ time you are experiencing one of those unhappy moments that take you ____20____

精编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今年历史考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紧扣 《考试纲要》,凸显“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征。试卷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难度适中,关注时局,试题灵活新颖,体现了历史开卷考试的特点。一、题型与题量,试题板块分布,分值比例 表一2012与2013中考卷题型、题量、分值表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1)今年中考试题型和2012年一样,仍是五大题,即从单选题、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探究题;(2)安徽史与去年一样是三分。(3)组合列举题与去年相比由两小题变为三小题,分值由6分提升到10分。难度提升。(4)辨析改错题由原来的两小题变为一小题,只有句子改错,没有短文改错,分值由12分将到8分,难度降低。(5)材料解析题和活动探究题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整套试卷既具有全面性,又有一定的针对性,试题难度呈梯度分布,选择题第二和七题,组合列举题第11题的第三小题,第13题的第二小题,材料解析题第16题的第三小题,这9分是拉开学生分数的重要环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各有所得。

()年中考分值年的中考分值;第五行是2013注:第四行阴影部分为2012由上表可以看出,对古代史的符合内容考查的较少,重点突出对近现代历史的考查,“薄古厚今”,突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从分值比例看,中国历史40分,世界历史 30分,比例是4:3。 二、试题特点 稳中有变,反映新课改。如选择题的第四题是漫画,第五题是地图,延续 2012年的对图片的解读能力的考查,重视对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的考查。 试题紧扣考纲,注重课本知识的迁移,以历史资料为载体,设计新的历史情境,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渗透学生对价值观的判断。如选择题第二题,以古诗考查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材料解析题第16题以凯恩斯的信件,罗曼·罗兰的信件和日记,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经济和国家建设方面的探索。 继续延续安徽历史试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今年中考题有历史人物图片,有漫画,有地图,有年代尺,有条形图,有报纸杂志等,充分体现历史资料的丰富性。 试题知识点分布合理,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试题涉及世界古代史内容大量减少,世界近现代史内容增加,做到了突出重点。 重视学科知识的渗透,关注家乡,关注经济、外交、文化发展。选择题第六题是新中国外交成就,组合列举第十二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第十一题安徽史考查安徽经济的发展,第十三题考查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史论结合,注重能力考查。引用大量史料,如第十六题引用凯恩斯写给罗斯福的信件“您已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实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目前这些政策包含某些消极的东西……”,材料是教材中没有的,突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历史基本技能实际运用。关注时事,合作探究以中国梦为契子,填表格,解读表格,拓展延伸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关注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梦进行不懈的探索, 精神,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看,难易适中。选择题、组合列举题和辨析改错题所考查的内容基本属于识记层次和在此基础上的简单运用层次;材料解析和活动与探究,所考查的内容属于理解层次,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的内容既有对知识点的考查,也注意到了线和面的结合,点多面广,而且重点突出。除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注意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描述能力,彰显了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如选择题的第2、3、4、5、7、9小题和材料解析题第16题的第(3)小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文字材料,识图解表的能力和利用这些直观形象的材料学习历史知识的技能。至于理解层次的材料题和探究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最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最能展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人文精神。今年中考的试题依然延续的一个特点是,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热点问题。如当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活动探究题就围绕这展开,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等设置问题。 三、学生答卷情况及出现的问题 改完中考试卷和其他老师交流,总体感觉今年的试题,学生的材料解析和活动探

(完整版)初三英语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初中英语中考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客观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准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客观题共50 分) 一、单项填空在A 、B、C、 D 四个选项中, 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 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本大题共14 分,每小题1 分) ( )1. —I hear there’ll be talk on teenage problems next Monday. —Do you mean talk our teacher asked us to listen to? A. a; the B. a; a C. the; the D. the; a ( )2 ---- What is the people in the village ? ----I am sorry. I don’t know. I only know that people like living in village. A. the number of , the number of B. a number of , the number of C. the number of , a number of D. a number of , a number of ( )3. You could hardly imagine amazing the Great Wall was you saw it with your own eyes. A. how, unless B. what, unless C. how, if D. what, until ( )4. The research he had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be a perfect success. A. to proved B. proved C. to prove D. to proving ( )5. —You won’t follow his example, will you? —. I don’t think he is right. A. No, I won’t B. Yes, I will C. No, I will D. Yes, I won’t ( )6. —How do you find the concert in the Beijing Grand Theatre last night? —. But the male singer was perfect. A. I couldn’t agree more B. I don’t think much of it C. I was crazy about it D. I really like it ( )7. Look, the students are discussing . A. about which super star to vote for B. to vote for which super star C. about to vote for which super star D. which super star to vote for ( )8. --Let’s fly kites if it this weekend. -- But nobody knows if it . A. is fine, rain B. will be fine, rains C. will be fine, will rain D. is fine, will rain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参考人:884 人,平均分:最高分:50 最低分:5 二、试题分析 1、题型题量分析 本次历史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最大限度地与中考接轨。本次试卷共分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三种题型。分值分配合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2、试题特点分析 (1)本次试卷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在单选题中,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学生一眼就可看出答案,只有少数的几道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须在掌握较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作答,例如关于“条条大路通罗马”一说,今天,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谚语的准确含义的。 (2)知识覆盖面广,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谈谈在改革开放中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的得失分情况分析 单选题,填空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失分最多的是第3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干不理解,不明白提示的意义。其次是第10题、第14题失误原因:一是在学习新课时不求甚解,对有些历史事实似是而非,;二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较强的历史知识不太理解,三是对老师要求的记忆知识点没有记忆牢固。材料解析题失分率较高,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迁移应用,答案不是很准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第一册内容没有很好的复习。

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中考数学预测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3分)﹣4的相反数是() A.﹣4 B.C.4 D. 【分析】根据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 【解答】解:﹣4的相反数是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概念,熟记相反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3分)0001A型航母于2018年5月13日清晨离开码头进行首次海试,最大排水量约为6万5千吨,将6万5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6.5×10﹣4 B.﹣6.5×104C. 6.5×104 D.65×104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解答】解:65000=6.5×104,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3.(3分)把图1中的正方体的一角切下后摆在图2所示的位置,则图2中的几何体的俯视图为() A.BC.D 【分析】根据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可得答案. 【解答】解:从上面看是一个正三角形,三条棱为实线.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三视图,能将物体摆放的形式按“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规则画出来是重点,要注意看到的线条用实线. 4.(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B.;C.;D.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完全平方公式、积的乘方法则、同底数幂的 乘法法则计算,判断即可. 【解答】解:,A错误; ,B错误; ,C正确; ,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幂的乘方、同类项概念、同底数幂相乘及合并同类项法则. 5.(3分)7与3日,某体育用品店举行了首届电动平衡车大赛,其中8名选手某项得分如下: 80,86,89 ,84,84,84,92,92 则这8名选手得分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A.85、85 B.87、85 C.85、86 D.85、87 【答案】A. 【解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众数是84; 把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80, 84,84,84,86,89,92,92 可得中位数=(84+86)÷2=85;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 6.(3分)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卷七有下列问题:“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几何?”意思是:现在有几 个人共同出钱去买件物品,如果每人出8钱,则剩余3钱:如果每人出7钱,则差4钱.问有多少人,物品的价格是多少?设有x人,物品的价格为y元,可列方程(组)为() A. B.C. D. 【分析】设有x人,物品的价格为y元,根据所花总钱数不变列出方程即可.

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套试卷难度中等偏上,注重对学生知识理解迁移能力的考查, 二、试题分析:本次考试试题总的来说,试题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题目知识面广,综合性强。 2.试题难易适中,重点突出。本份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如5题、7题、18题等试题的难度系数接近中考,且考查的是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只是学生没有经过综合训练,所以成绩不是很理想。 3.命题形式灵活,侧重能力。 本份试题命题形式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试题总的来说,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如11题、16题等考查的是知识的迁移能力、学生的应变能力体 现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 总之,这份试题有一定的分量,加上学生没有认真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所以总的来看,分数不是很高,不及格的学生接近一半,但试题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满分20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5分左右。出错较多的是1、3、11、16几个小题。7、12、15这几个题学生存在问题是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导致出错。 (三)材料解析题 第21题,该题2个材料该题满分7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3分左右,学生出 错的原因还是不能认真读题,所记忆的知识不牢固,容易混淆,大多数学生回答不全面。 第22题,学生出错的原因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不牢固,造成失分现象严重。

第23题,题考查学生对人类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的准确识记和理解。学生得分不高原因还是不认真审题,(3)小题是开放性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学生对开放性试题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 第24题,历史小论文,这样的题型也是中招考试的重点,题型新颖,学生失分最严重的地方。语句不完整,组织能力差。 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注重对知识进行巩固、整合,形成知识体系,着重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夯实基础知识;夯实基础,从落实知识做起。对于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重点知识,一定要重点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反复记忆,重视检查落实,一定不要忽视基础,不要让学生应得的分失去;应重视对知识的查缺补漏。 2.提高综合能力;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应训练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起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3.加强专题复习;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往往以专题的形式出现,在复习时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加强专题复习,突出历史的整体性。 4.提高答题技巧;复习阶段,应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性训练。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认真审题、避免出现答错题;加强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针对以上情况在以后教学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夯实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一定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争取使他们能够及格。 2.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