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25.52 MB
- 文档页数:39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时间窗及静脉溶栓基础护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康复锻炼、用药后护理由于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升高,人们长期的饮食作息不规律或者受空气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现阶段对于脑梗死患者治疗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静脉溶栓来进行质量。
但是这种治疗手段也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需要做好溶栓护理工作。
急性脑梗死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
患者即使及时接受治疗挽回生命,但大部分者依然会产生肢体障碍等后遗症,为家庭与社会产生沉重负担。
因此,给予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的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此治疗方式可恢复患者脑组织供血,并减轻病情对脑组织产生的损伤。
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缺血半暗带仅于脑动脉阻塞后的1小时-3小时内存在,其为溶栓治疗打下了时间基础。
后经实践发现,与发病时间4小时-6小时的患者相比,发病时间短于3小时的患者溶栓治疗成功率更高。
因此临床认为,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在发病3小时内。
静脉溶栓后的护理内容2.1基础护理护理人员要适当给予患者温热流质食物,以维生素、热量含量高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食物不得过热、过硬,避免引发患者消化道出血,要坚持多餐少食,指导患者多进食水果、蔬菜。
延迟安置且对尿管、胃管予以保留,从而减轻对患者泌尿道、胃肠道造成的损伤。
采取鼻饲的方式给予患者流食时,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工作,护理期间要动作轻柔,防止碰破患者口腔粘膜。
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降低压疮发生风险;遵医嘱给予患者缓泻剂,从而保证患者大便通畅。
2.2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出血出血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一种,该症发生率10%-30%。
诱发溶栓治疗后患者产生出血的因素众多,如发病6小时后溶栓、溶栓时舒张压>110mm小时g、收缩压>180mm小时g、用药剂量大、年龄过高等。
出血可分为两种:脑出血:其为最危险的溶栓并发症。
患者如果产生血压增高、意识障碍、躯体障碍、头痛、呕吐等症状,护理人员就应考虑出血并发症可能,其要及时联系医师,并配合医师展开诊疗工作;其他部位出血,如粘膜、皮肤、泌尿系统、消化道等部位出血。
脑梗死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现象,致使脑部缺血或缺氧性坏死,造成相应的脑神经功能损坏”。
目前,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最有效的是静脉溶栓。
但是,静脉溶栓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会导致脑部损伤或者是出血的现象。
针对溶栓中的护理问题,现将护理总结整理如下。
溶栓药用药前的护理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具治疗效果的手段,其治疗成功的关键是限制梗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挽救和保护缺血性半暗带。
6h内为静脉溶栓的最佳时机,溶栓前要仔细询问患者有无禁忌,测量生命体征,准备输液泵,吸痰等抢救仪器。
根据肌力分级表评估患者肌力情况,给予患者心电监护,便于观察,建立静脉通路,尽量选择健侧肢体和不影响治疗的部位。
溶栓药用药中的护理根据医生医嘱正确应用溶栓药,溶栓药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反应,寒战,高热,皮疹等过敏现象,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心功能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反应,重点观察患者皮肤粘膜,牙龈,口腔等。
及时按时询问患者的主诉,注意病情变化,根据溶栓肌力表,及时查看病人的肌力情况。
一、严密监护患者发病一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活动均由护理人员照料,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防止情绪激动。
监护人员必须认真负责,既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同时又要保证安静和患者休息。
二、体位放置, 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1)仰卧位:头部垫薄枕,患者肩胛骨和骨盆下垫薄枕,患侧肩关节稍外展,上臂旋后,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展位,整个上肢平放于枕上。
患侧髓下、臀部、大腿外侧放垫枕,防止下肢外展、外旋。
膝下稍垫起,保持伸展微屈,足保持中立位。
(2)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部垫枕。
患侧上肢肩关节前屈不超过90。
,置于枕上,使患侧肩胛骨向前向外伸,前臂旋前,手指伸展,掌心向下。
患侧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呈迈步状,患侧踝关节不能内翻悬在针头边缘,防止足内翻下垂。
(3)患者侧卧: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部垫枕。
患侧肩关节稍向前拉出,以避免受压和后缩,患侧上肢肩关节前屈不超过90o,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掌心向上。
一、预案背景溶栓治疗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能够迅速恢复血管通畅,降低死亡率。
然而,溶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再灌注损伤等。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溶栓护理应急预案及流程至关重要。
二、预案目的1. 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有效进行。
2. 及时发现并处理溶栓过程中的并发症。
3. 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应急预案及流程1. 评估患者病情(1)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具有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3)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如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
2. 准备工作(1)备好溶栓药物、急救药品、器械等。
(2)通知医生,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
(3)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溶栓治疗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3. 溶栓治疗(1)遵医嘱进行溶栓药物静脉注射。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3)监测凝血功能,如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
(4)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症状,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4. 并发症处理(1)出血:如患者出现出血症状,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止血酶等。
(2)再灌注损伤:密切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高灌注综合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5. 溶栓治疗结束后的护理(1)继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2)监测凝血功能,如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
(3)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4)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5)做好心理护理,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
6. 教育与培训(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溶栓护理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2)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四、预案总结溶栓护理应急预案及流程的实施,有助于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有效进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突发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脑梗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是我在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首先,在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状态、血液凝结功能等。
特别是对于禁忌证的评估,如出血倾向、活动性胃肠道出血、半个月内大手术、重度高血压等。
在评估过程中,护士要耐心细致地询问患者用药史、手术史、家族遗传史等,以便更好地判断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其次,在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必须告知患者和家属治疗的内容、目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护士要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治疗过程中可能的疼痛、出血、恶心等不适感和并发症,并告知家属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患者的休息和静心。
同时,护士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尽量减少治疗前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然后,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状态,特别是血压、心率、呼吸等。
护士要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和脉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
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护士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言语表达能力等,及时发现可能的血栓再堵塞情况。
最后,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护理中,护士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
护士要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伤口等是否出血,检查呕血、黑便等情况,及时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
在患者出血风险较大的情况下,护士还要注意营养支持、防止便秘等措施,以减少便秘带来的用力性出血风险。
总结而言,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一项复杂而敏感的护理工作。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细心、严谨,及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护士还要提供全面的护理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理解治疗的内容和目的,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意识状态,肌力情况及发病的时间。
2、评估实验室检查。
二、护理措施(一)溶栓前准备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溶栓的注意事项,以解除思想顾虑和情绪紧张。
2、配合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如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头颅CT。
3、观察患者的意识、语言、肢体活动及血压变化,将血压控制在适宜范围。
4、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5、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
(二)溶栓的护理1、根据医嘱及时准确的使用溶栓剂,保证药物在 30 分钟内输完。
2、对于合并心脏病的患者,输液总时间不超过 2 小时。
3、观察血压变化,测血压 Q15 分钟×2 小时,Q30 分钟×6 小时,Q60 分钟×16 小时,测生命体征 Q1 小时×12 小时,Q2 小时×12 小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精神状态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5、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给药时间及剂量,生命体征监测情况。
(三)并发症的观察1、出血:是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鼻腔、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有无出血倾向,尤其注意意识、瞳孔以及肢体活动的变化情况,如出现“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即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二慢一高”即脉搏慢洪大、呼吸慢而深、血压升高,言语不清等,提示并发脑出血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并发再灌注损伤:密切观察血压、呼吸、意识状况等,若发现患者意识状态变化,再次出现偏瘫,或者原有症状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脱水降低顾内压。
三、健康指导要点1、向患者介绍溶栓后的注意事项。
2、为患者讲解病情稳定后早期康复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戒烟限酒。
3、合理饮食,进低盐低脂饮食,防止误吸。
四、注意事项溶栓 2 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以床上活动为主,不宜过早离床。
如出现腹痛、四肢局部疼痛、肿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