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等作物核心种质取样方法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3
中国茶树初选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李娟;江昌俊;王朝霞【期刊名称】《遗传》【年(卷),期】2005(27)5【摘要】以中国茶树初选核心种质中的69份种质为实验材料,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它们的基因组DNA,并运用优化的RAPD分析体系对基因组DNA进行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从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2个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对全部实验材料进行了RAPD扩增共得到348条有效带,其中多态性带为328条(占94.3%),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223~0.723.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茶树初选核心种质的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基本上能较好的代表中国的茶树种质资源.同时,指出结合形态标记和DNA分子标记是构建茶树核心种质较好的选择.【总页数】7页(P765-771)【作者】李娟;江昌俊;王朝霞【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合肥,230036;安徽教育学院生物系,合肥,2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3【相关文献】1.连南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J], 李华锋;滕杰;莫岚;曾雯;晏嫦妤;黄亚辉2.中国秋大豆预选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J], 陈艳秋;邱丽娟;常汝镇;宋书宏;谢华;李向华;蔺瑞明3.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与ICRISAT微核心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比较 [J], 姜慧芳;任小平;张晓杰;黄家权;雷永;晏立英;廖伯寿;Hari D UPADHYAYA;Corley C HOLBROOK4.连南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J], 李华锋;滕杰;莫岚;曾雯;晏嫦妤;黄亚辉;5.连南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J], 李华锋;滕杰;莫岚;曾雯;晏嫦妤;黄亚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1期摘要宜宾市作为四川省的茶叶主产地之一,茶树种质资源丰富。
本文阐述了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的现状,对茶树品种的选育工作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茶树育种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茶树良种繁育的展望,以期为茶树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现状;问题;展望;四川宜宾中图分类号S572.0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0)01-0028-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Progress on Germplasm Resources Status and Variety Breeding of Tea in Yibin CityCHEN Hong-xu 1,2LIU Yue-yun 1,2WANG Chun-mei 1,2ZENG Xu 1,2XIONG Hong-bing 1,2CHEN Xu-sheng 1,2*(1Yib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ibin Sichuan 644600;2Yibin Comprehensive Test Station ,National Tea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ain tea producing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Yibin City is rich in tea germplasm resources.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tatus of tea germplasm resource in Yibin City ,reviewed the breeding status of tea tree varieties ,analyzed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ea tree breeding ,and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 of tea tree breeding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breeding of fine tea tree varieties.Key words tea tree ;germplasm resource ;variety breeding ;status ;problem ;prospect ;Yibin Sichuan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陈红旭1,2刘跃云1,2王春梅1,2曾旭1,2熊红兵1,2陈叙生1,2*(1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宜宾644600;2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宜宾综合试验站)四川是茶树原产地之一,是世界最早的饮茶和栽培茶树的发源地,也是我国主要的产茶大省。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宜宾市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素有“茶都”之称。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丰富,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上乘,被誉为“宜宾绿茶甲天下”。
为了进一步提高宜宾市茶树的品质和产量,研究人员一直在进行良种选育研究。
本文就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一、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5℃-18℃,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适宜茶树生长。
宜宾市茶叶品质优良,主要品种有乌龙茶、绿茶、红茶等,其中宜宾毛尖、宜宾珠茶等更是国内外知名的名茶。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翠屏区、长宁县、兴文县、筠连县等地,总面积达30万亩以上。
目前,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主要以乌龙茶、绿茶为主,品种多样,适应回归环境,生产方式多样。
茶树种质资源在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呈现出了多样性和丰富性,但也存在着品质参差不齐、产量不稳定等问题。
二、宜宾市茶树良种选育研究进展为了提高宜宾市茶树的品质和产量,研究人员一直在进行良种选育研究。
通过对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筛选出了一批适应当地环境、产量稳定、品质优良的良种。
借鉴国内外茶树改良研究成果,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加速了宜宾市茶树良种选育研究的进展。
1. 茶树品种改良宜宾市茶树品种改良主要集中在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方面。
通过杂交育种、遗传改良等手段,研究人员培育出了一批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茶树品种,为宜宾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 茶树栽培技术研究除了茶树品种改良,宜宾市茶树良种选育研究还集中在栽培技术方面。
通过调整施肥、管理剪裁、灌溉等措施,研究人员提高了茶树的养分利用效率,降低了栽培成本,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3. 分子生物技术在茶树良种选育中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技术在茶树良种选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对茶树抗逆性、抗病虫害性状的分子标记和筛选,研究人员加快了优质良种的选育速度,为宜宾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一、引言种质资源是开展茶树种质创新、育种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茶叶科技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学学科的重要组成之一。
茶原产中国,在复杂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演化和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树种质资源,包括野生茶树、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和遗传材料等。
我国高度重视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保护工作,专门建立了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勐海分圃,作为茶树资源的永久保存基地。
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存量不断增加,资源管理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资源鉴定评价逐步从表型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二、学科式展现状和进展(一)发展现状与动态1. 茶树资源的收集、保存与保护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起始于2 0世纪5 0年代,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收集工作集中在2 0世纪8 0-9 0年代,当时曾对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和海南等茶叶主产区的野生资源和地方品种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收集[ l ] 。
近年来,茶树资源的收集主要靠科研人员的自发需求,但收集手段和方法有了较大改进,如全球卫星定位仪( GP S )、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便携式电脑的应用使资源考察及信息的采集更加准确、可靠。
通过不间断的收集,截至2 0 0 9年年底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勤海分圃已收集保存各类茶组植物资源近3 0 0 0份,其中,约1 0 %为野生资源、6 0 %为地方品种、3 0 %为选育品种和育种材料。
此外,在各省市茶叶研究所分散保存的茶树种质资源约有4 0 0 0份(含部分重复保存的资源)。
茶树资源以迁地保存和保护为主。
在保存方式上,除植株形式外,还有室内营养体保存、DNA库等辅助保存形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利用组培技术在室内保存了200 余份野生及濒危茶树资源,利用超低温冷藏方式保存了600 余份各地茶树资源的DNA 样本。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开始关注茶树原生境保护的问题。
中国茶树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李娟;江昌俊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31)3
【摘要】按照茶树的原产地(生态区)、树型和品种类型将我国茶树种质资源分为
18组,各组通过离差平方和法聚类,采用系统取样和随机取样相结合,并依遗传多样
性指数加以调整。
从615份茶树种质资源中选取126份种质作为核心样品,经过遗传多样性t测验、农艺性状检验。
结果表明,初选出的核心样品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总页数】6页(P282-287)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核心样品;多样性指数
【作者】李娟;江昌俊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71.1
【相关文献】
1.福建茶树核心种质构建的初步设想 [J], 王让剑;杨军;郭吉春;宋振硕;孔祥瑞
2.基于种苗表型初步构建中国樟树核心种质 [J], 钟永达;肖亮;周华;吴照祥;蒋祥英;余发新;赵善文;程泽龙;李彦强;刘立盘;杨爱红;孙小艳;刘腾云;刘淑娟
3.特异茶树种质紫阳1号cDNA文库构建及ESTs初步分析 [J], 李冬花;姚丽娟;余有本;江昌俊;周天山;伍丽
4.中国蜡梅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J], 赵冰;张启翔
5.中国石榴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J], 沈进;朱立武;张水明;巩雪梅;陆丽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茶树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的研究茶是中国最优秀的国粹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便以茶为佳饮,有“茶禅一味”之说。
现代茶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其中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是关键。
茶树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的研究是茶叶生产的重要副部分。
鉴定出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茶树种质资源的异同,并针对性地进行利用,将有助于优化种植结构、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为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一、茶树种质资源的概述茶树是半常绿乔木,属于山茶科,是中国南方及其周边地区的常见落叶或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速生、适宜栽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医用价值,所以广泛栽培。
目前全球茶叶生产以中国为主,全球茶叶的70%以上都产于中国。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用茶创造出了不少传统名茶,如龙井茶、铁观音、碧螺春等。
而茶叶的品质良莠不齐,茶叶的生长环境、种植方式、采摘时间和方法都会对茶叶的特点产生影响。
在提高茶叶品质的前提下,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茶树种质资源包括中国茶区和海外茶区,其中中国茶区以中国南方地区为主,分布在云贵高原和南方沿海地区。
中国茶树品种权益归中国国有,保护较重,因此国内的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较为深入。
而海外茶区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和地区。
这些地区的茶树生长环境、生理特征、品种资源等存在较大差异,值得深入研究。
二、茶树种质资源鉴定的方法和指标1. 外部形态鉴定外部形态鉴定是茶树种质资源鉴定的基础,它主要是观察茶树的树形、枝叶长势、芽叶性状、花果特征、根系形态等多方面的性状来判断其种属、品种。
外部形态鉴定可以分为目视鉴定和显微镜下鉴定。
目视鉴定比较粗略,主要是通过人眼来判断,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
而显微镜下鉴定则更加精细,可以对茶叶的细节进行更加准确地观察和分析,结果更加可靠。
2. 生物学鉴定生物学鉴定主要是通过研究茶树的生物学性状,如陆地多倍体性、胚胎型、花粉形态、花器形态等性状,确定茶树的属种、品种和亲缘关系。
大别山区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的ISSR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 取样地点本次研究选取了大别山区的4个代表性茶园,分别是A、B、C、D茶园。
2. 取样茶树每个茶园中,随机选择了20棵健康茂盛的茶树进行取样。
每棵茶树的嫩叶都被分别采集,并保存在−80 ℃的条件下,以便后续的DNA提取。
3. DNA提取采用CTAB法提取茶树叶片的总DNA。
在提取的过程中,对DNA的质量进行了检测和筛选。
4. ISSR-PCR扩增选择3组ISSR引物对茶树的DNA进行PCR扩增。
对PCR产物进行电泳分离和可视化。
5. 数据分析通过专业软件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绘制ISSR引物扩增图谱;计算描述遗传多样性的参数,如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亲缘分析等。
二、结果与分析1. ISSR引物扩增图谱通过对ISSR引物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离和图谱绘制,发现不同的ISSR引物在不同茶园中有着明显的差异。
A、B、C、D茶园在扩增图谱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条带,反映了各茶园茶树的遗传差异。
2. 遗传多样性参数通过数据分析,计算了不同茶园茶树的遗传多样性参数。
结果显示,A、B、C、D茶园茶树的PIC值分别为0.72、0.68、0.76、0.71,表明这些茶树遗传多样性较高。
通过聚类分析发现A、B、C、D茶园中的茶树样本在遗传距离上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大别山区茶树的遗传多样性。
3. 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综合上述结果可知,大别山区茶树种质资源呈现出较高的多样性。
不同茶园的茶树在遗传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大别山区茶树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这为后续的茶树品种选育和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三、结论与展望本研究通过ISSR分析技术对大别山区茶树的种质资源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发现了其遗传差异性和多样性。
这为大别山区茶树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还可以通过扩大样本采集范围,引入更多的分子标记技术,从更全面和深入的层面对大别山区茶树资源进行研究,进一步挖掘其丰富的遗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