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82.90 KB
- 文档页数:2
外科治疗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赵建成;闫立新;郗杰;陈洪波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1(006)026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观察外科治疗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探讨80例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其中右半结肠癌并发梗
阻24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并梗阻56例.结果 80例均行外科治疗,其中64例行
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包括右半结肠癌并发梗阻24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并梗阻
40例;12例采用分期手术;4例行一期造瘘、二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术后并发吻合口
瘘2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4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0%(8/80).随访统计0.5、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75%,59%.结论手术治疗结肠癌并肠梗阻临床疗效明显,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结肠癌并梗阻是可行的,预后良好,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赵建成;闫立新;郗杰;陈洪波
【作者单位】271103,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外二科;271103,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外二科;271103,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外二科;271103,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外二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J], 高德海
2.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J], 李秀娟
3.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J], 张廷雨
4.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 [J], 喻军;尹作文;宋怡才;王永;蓝光会;谢有志
5.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 [J], 项征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兴宾区迁江中心卫生院广西来宾546119)结直肠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在外科临床上,由结直肠癌导致的肠梗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症。
这种梗阻一旦发生,是结直肠癌晚期的表现,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因此,外科治疗手段和措施的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其外科治疗对于病情的发展和患者的康复情况有着直接关系。
本文对48例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案,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外科手术治疗结果进行进行评价。
同时,针对不同状况不同部位的肠梗阻的情况,对手术的方案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针对该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特点,以及老年患者通常身体较为虚弱并通常伴有原发性疾病的情况,对其治疗方案做了详细的讨论。
结论:由结直肠癌所导致急性肠梗阻发病突然,情况复杂,在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时,应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以期得到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痊愈。
【关键字】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2012)04-0070-01 结直肠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
在结直肠癌的发病患者中,有约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患者会发生急性肠梗阻,这种状况的发生是结直肠癌晚期的表现,是一种外科急性症状。
若发生急性肠梗阻时,选择合适的手段和处理方法进行临床治疗非常重要,外科治疗手段的选择跟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关系。
1.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直结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病人48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66.7岁。
其中按病理分类:患有乳头状腺癌的病人有7例, 患有印戒细胞癌的病人有3例,患有管状腺癌的病人有15 例,患有黏液腺癌的病人有18例,患有未分化癌的病人5例。
按肿瘤部位分类:直肠肿瘤的患者21例,右半结肠肿瘤的患者有15 例, 左半结肠的患者有13 例。
部分患者患具有不同程度的原发性疾病,伴有原发性糖尿病的病人15例,中毒症状的病人6例,伴有原发性心脏病的病人12例。
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48例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阻梗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
方法选取患者48例,全部是结肠癌合并肠阻梗的患者,调取其临床资料,对其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
最后分析临床效果。
结果48例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其中2例患者死亡,死因是多种脏器功能的衰竭;其中1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占患者总数的27%。
在这13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结肠造口瘘的脱出;有2例患者出现尿道感染;有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有4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开裂。
这些患者虽然都出现了并发症,但是在治疗后全部康复并且先后出院。
结论在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时,手术手法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法。
但是在选择手术方式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结肠癌的治愈率将大幅度提高,也能减少手术后死亡患者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的数量。
【关键词】手术治疗;结肠癌;肠梗阻;临床效果观察恶性肿瘤内的细胞不仅增生极快,而且可能会发生扩散和转移。
结肠癌本质上是一种恶性肿瘤,十分常见,位于消化道上。
结肠癌发病率高达10%至15%,在40岁至50岁的人群中最为常见。
结肠癌的发病原因是结肠黏膜上的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而发生异常增生的原因则是患者受到的各种各样明显的或者潜在的致癌因素的影响。
结肠癌经常出现并发症,较为常见的有贫血、肠梗阻、乏力、虚弱等。
如果并发症是肠道梗阻,那么临床预后将十分差,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患者在手术后很容易再出现并发症,死亡率也十分高。
本文选取了48例患者,全部是结肠癌并发肠道梗阻,对其住院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
总结了这些患者的病理改变、所使用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症状特点和发病原因等,为以后对该病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和经验。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某院的患者48例,全部是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治疗方法全部是手术治疗。
在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共有30例,女性患者共有18例;男性患者年龄最小的是41岁,最大的是67岁,平均年龄是52.1岁;女性患者最小的是45岁,最大的是71岁,平均年龄是54.5岁。
音乐教师个人自我鉴定尊敬的招聘委员会:大家好,我是申请音乐教师职位的候选人XXX。
首先,我要感谢您给我这次展示自己的机会。
我相信,我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并对自己的音乐教学能力充满自信。
在接下来的____字中,我将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自我鉴定,以便您对我有更全面的了解。
首先,我是一名热爱音乐的人。
音乐是我从小就喜欢并且专注于的领域。
我对音乐无限的热爱与追求,使我不断学习和探索。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始终秉持着热诚、耐心和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
我相信,只有热爱音乐的人才能够真正引导学生发现并培养出他们内在的音乐天赋,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其次,我拥有扎实的音乐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本科毕业于著名音乐学院,并在研究生阶段专注于音乐教育学习。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我掌握了音乐理论、音乐历史、音乐教学方法以及音乐现象学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也在一家知名音乐学校担任钢琴教师多年,获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加强他们的技巧训练,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通过我的教学,很多学生在音乐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并赢得了多项比赛和荣誉。
再次,我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学习方式。
作为音乐教师,我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能。
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并根据他们的音乐水平和兴趣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并尽力寻找最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
通过个性化教学,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充分的发展和成长。
此外,我还提供多元化的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我会尽量多引入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以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音乐的世界。
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音乐活动,如乐队演奏和合唱团参加等,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我相信,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并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音乐人。
最后,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摘要】该研究旨在探讨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通过收集患者资料、描述治疗方法和过程,分析并发症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在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并且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望该疗法在未来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结果对促进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安全性分析、患者资料、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并发症分析、临床疗效评价、疗效分析、安全性评价、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左半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该肿瘤的病理生长特点是侵蚀性生长,易侵犯邻近器官和结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但对于一些晚期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侵袭性生长引起的肠腔狭窄和梗阻往往成为治疗的难点。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患者资料、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并发症分析和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对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证据支持,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更好的效果。
1.3 研究意义左半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常常在晚期出现症状且易并发急性肠梗阻,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
目前,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已广泛应用,其疗效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左半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常见于结肠的左半部分,包括降结肠、乙状结肠和乙状结肠直肠角。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肠癌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左半结肠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左半结肠癌在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直到恶病质、消瘦、贫血、腹泻或便血等临床症状出现时才被发现,此时肿瘤大多已进展到晚期。
急性肠梗阻是结肠癌并发症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严重程度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临床上治疗这种情况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内镜下将金属支架置入梗阻部位,使之腔道重建,恢复肠道通畅,有效缓解肠梗阻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
该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评估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对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治疗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1.探讨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在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2.分析内镜下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3.评价内镜下支架置入治疗的长期疗效及患者生存率;4.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和决策依据,促进该疾病的治疗进展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案提供全面的临床证据支持,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以及患者预后的改善。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左半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而急性肠梗阻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一期与二期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方法将我院84例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二期吻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期吻合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即术中结肠灌洗加肿瘤根治切除一期吻合术,手术时应将近端结肠内大便尽量挤向梗阻部位,然后根据解剖关系采用纱条结扎拟切除肠管的近端部位行远端切断,并用无菌手套将断端结扎后放置于肠断端的近侧位置,由近处向远处挤压肠管,将肠管内大便排除后再行阑尾切除,置管将肠腔冲洗干净,再行一期吻合术[1]合术,即一期将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口,远端关闭,二期行造口还纳术。
84例患者术前均给予胃肠减压、纠正贫血,纠正电解质、水紊乱,预防性应用光谱抗生素;术后持续性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及应用光谱抗生素等。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标准(qol)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2] 5年以上,观察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6.0数据处理,组间差异采用组间t检验,x2检验在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手术情况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分别t=6.0199、14.9597、9.8692,均p<0.01),见表1。
2.2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5.3269,p<0.05),见表2。
2.3 术后生活质量及5年生存率比较观察组优良率及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比较差异显著(分别x2=4.41.0、4.8054,均p<0.05),见表3。
外科治疗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作者:赵建成闫立新郗杰陈洪波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6期【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观察外科治疗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
探讨80例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
其中右半结肠癌并发梗阻24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并梗阻56例。
结果 80例均行外科治疗,其中64例行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包括右半结肠癌并发梗阻24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并梗阻40例;12例采用分期手术;4例行一期造瘘、二期肿瘤切除吻合术。
术后并发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4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0%(8/80)。
随访统计0.5、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75%, 59%。
结论手术治疗结肠癌并肠梗阻临床疗效明显,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结肠癌并梗阻是可行的,预后良好,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外科治疗作者单位:271103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外二科2.1 cDNA芯片扫描及数据分析结果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cDNA芯片扫描图使用GenePix Pro3.0软件提取数据并进行去除冗余和标准化处理,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放疗60 Gy 后组织与正常组织比较。
Ratio值>12的2个IL1RN(interleukin 1 receptor antagonist),IGLV(immunoglobulin kappa variable); Ratio值2.2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放疗60 Gy后与放疗前组织比较,表达差异基因中改变最明显的功能群是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如IL1RN等上调。
细胞增殖、细胞调亡、细胞周期、DNA修复系统也有部分基因发生明显变化,如MLL5上调、POLR2B下调等。
3 讨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人类恶性程度极高、预后不佳的肿瘤之一,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已有研究表明可用SF2来预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或组织的放射敏感性,提示根据癌细胞受照射60 Gy后的改变即可判断放射敏感性[3]。
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I期根治术32例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i期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对2009年4月——2012年9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左边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i期手术资料进行分析,回顾手术结果,分析手术可行性。
结果本次调查了32例进行手术的患者,均无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但切口存在液化感染的有4例,无死亡案例。
结论在严格掌握和分析适应症的前提下,i 期手术治疗左边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i期根治术;效果分析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79-01左半结肠癌是当前常见的腹部外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中老年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症,发病快,梗阻位置低,手术前难以进行有效的肠道准备,因此,传统的手术方式大多为分期手术,这必然会给患者带来两次甚至更多次手术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i期根治术手术后易发生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一直是很多外科医生头痛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抗生素与营养治疗的应用,以及术中肠道灌洗术的发展,进行i期肿瘤切除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大大增加。
2009年4月份至2012年9月份,我院共进行了32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i期根治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证明了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i期根治术可行性较高。
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共计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在47-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岁。
肿瘤发生部位:乙状结肠15例,降结肠5例,直肠乙状结肠7例,结肠脾曲5例。
ducks分期情况:b期9例,c期22例,d期1例。
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20例,中分化腺癌7例,高分化腺癌4例,黏液腺癌1例。
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呕吐等肠梗阻症状。
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左半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常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肠梗阻。
手术治疗一直被认为是左半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观察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致
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至2020年间入院的30例左半结肠癌患者,其中急性肠梗阻患者15例。
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结肠切除术、结肠吻合术等。
术后进行术后恢复、并发症以及长期生存率的观察。
结果:手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
其中术后消化道出
血2例,术后肠瘘2例,术后感染2例。
经过治疗,所有并发症最终得到控制。
术后随访
期为3年,生存率为80%,其中3年内未出现复发的患者占60%,3年内出现复发的患者占20%。
讨论:手术治疗对于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手术后患者
肠功能恢复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大多数并发症可以通过适当的治
疗得到控制。
随访结果显示,在3年内复发率较低,说明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癌症的进展。
结论:手术治疗是治疗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
率和较高的生存率。
本研究结果仅为初步观察性研究,需要进一步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还需要研究更大样本量和长期随访结果,进一步评估手术治疗的长期效果。
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手术方式选择与治疗摘要: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肠梗阻发病中占20%以上,而在这些发病患者中,有54%的患者是左半结肠癌。
结肠癌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较高,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结肠癌并发梗阻是临床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约占结肠急症手术的85%。
对于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由于其临床特点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临床处理的分歧较多,尤其是手术方式的选择。
我院自2001至20017年共收治梗阻性左半结肠癌62例,现将其外科治疗情况分析如下,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手术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病例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26~81 岁,其中60 岁以上42例,占全组的67.7%。
其中56例患者有便血及粘液便史(90.3%),27例患者体重明显减轻、消瘦(43.5%)。
19例在3个月内有误诊为痔疮的病史(30.6%),17例发生急性梗阻前有口服泻药病史(30.7%)。
1.2 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结肠脾曲11例(17.7%),降结肠29例(46.7%),乙状结肠22例(35.4%)。
按lukes分期:B期12例(19.3%),C期34例(54.8%),D期16例(25.8%)。
1.3 手术方法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Ⅱ期消化道重建术16例(25.8%);肿瘤切除+乙状结肠吻合+吻合口近端结肠造瘘10例(16.1%);单纯结肠造瘘,Ⅱ期肿瘤切除术9例(14.5%);单纯结肠造瘘7例(11.2%);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20例(32.2%)。
2.结果本组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19例患者二次手术时发现肿瘤已发生扩散,无法行根治切除术;1例发生吻合口瘘;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中中毒性休克1例,呼吸衰竭l例,切口甲级愈合率达92.0%,切口感染率为5.0%。
平均住院日13 d随访34例,1 年、3 年、5 年生存率分别为96.0%、72.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