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短期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96.19 KB
- 文档页数:2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TIA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首剂双负荷量(各300mg)治疗急性脑梗死/TIA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起病24小时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TIA(均为颈内动脉系统)患者97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治疗组;首剂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之后阿司匹林100mg/d-1+氯吡格雷75mg/d-1治疗29天;47例);阿司匹林组(对照组;首剂阿司匹林300mg,之后100mg/d-1治疗29天;50例)。
采用NINSS 评分标准,评价急性脑梗死入组时病情,并按照有效和无效评价临床疗效;TIA有效标准为治疗后半月内无复发。
观察治疗后第7天、30天的临床效果、副作用及并发症,并探讨血清CRP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结果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有效率89.36%,对照组有效率7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30天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中TIA全部有效,对照组两例无效。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皮疹等副反应。
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首剂双负荷量(300mg)治疗急性脑梗死/TIA较阿司匹林单一负荷量可有效阻止卒中进展,改善预后,不良反应未见增加。
并且两者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血清CRP水平,抑制急性脑梗死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减轻脑缺血性损伤。
标签:急性脑梗死;TIA;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脑血管病是一种发病率、复发率及致死、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国内外已有较多临床试验证实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梗死/TIA的疗效,但截至目前对其应用时机、疗程和剂量,以及安全性,甚至联合应用的合理性等均未达成共识。
因而,进一步研究两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和方法病例选择:全部病人均为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起病≤24小时脑梗死/TIA的患者,共97例;年龄18-80岁;均为颈内动脉系统病变,经头颅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TIA发作2次以上。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疗效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脑血管疾病,也被称为“小卒中”,指的是由于脑动脉暂时性血流不足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时间通常在几分钟至一小时之间。
TIA病情一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极大地降低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近年来,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备受关注,本文就此进行疗效观察和分析。
一、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硫酸氢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ADP受体磷酸化来阻止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而拜阿司匹林则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它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来阻断前列素的合成,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硫酸氢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有效地预防血栓的形成。
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过程中,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统计数据显示,该联合用药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并且能够降低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
而且,这种联合用药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脑卒中造成的残疾率。
在临床实践中,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已经成为一线的治疗方案。
最近,我们在临床上进行了一项关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我们选取了100名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观察,结果显示:1. 症状改善明显: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例如头晕、视觉模糊、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都明显减少,甚至部分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
2. 再发风险降低: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大大降低,观察期内没有发现有患者出现症状再次发作的情况。
3. 良好的耐受性: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在观察期内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大部分患者可以顺利完成治疗。
四、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在治疗前后,我们还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了观察,主要包括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水平和超声检查结果等。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探讨申海洋(北京市仁和医院,北京 大兴 102600)[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市仁和医院接受治疗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
为Ⅱ组65例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为Ⅰ组65例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Ⅰ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6.92%)高于Ⅱ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86.15%),P <0.05;治疗后,Ⅰ组患者的ADL 评分高于Ⅱ组患者,P <0.05。
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02-0123-023 讨论急性胃肠炎是急诊科的常见病。
此病是由胃肠黏膜出现炎症反应引起的,多发生于春秋季节。
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脱水、酸中毒、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4]。
硫酸镁和间苯三酚均为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胃肠炎所致痉挛性腹痛的常用药。
硫酸镁是一种解痉药。
此药具有解除平滑肌解痉的作用。
间苯三酚提取自天然植物。
此药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泌尿生殖道、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有研究指出,此药不会对正常的平滑肌产生影响,安全性较高,但存在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联用硫酸镁与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胃肠炎所致痉挛性腹痛可取得较好的效果[5]。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3.33%,二者相比,P <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的评分相比,P >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
40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6月中第21卷第17期·临床研究·作者简介:田维东(1989.11—),男,土家族,贵州务川县人,大学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
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田维东(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贵州 务川 564300)【摘要】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5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2例,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病死率、脑卒中神经缺损程度的量表(National Institute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
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研究组患者NIHSS 评分、血清Hcy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且很大程度的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 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脑梗死;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17-0040-03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脑供血突然中断之后导致缓和的脑组织坏死,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发病率[1]。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病因是由于血管、血液等异常造成的大脑动脉狭窄堵塞,最终引发脑梗死。
高血压、冠心病、长期吸烟喝酒都是导致脑梗死的高危因素[2]。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摘要】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是一种常用的脑梗死治疗药物方案,本文旨在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药理作用部分将介绍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机制,临床试验设计方面将探讨相关研究方法和样本选择。
治疗效果分析将对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不良反应部分将讨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安全性评估将衡量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结论部分将总结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并评估其不良反应风险,展望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指导,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保障。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药理作用,临床试验设计,安全性评估,风险评估,临床应用前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由于脑梗死可能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而氯吡格雷则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被认为可以进一步加强抗血小板治疗效果。
近年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联合应用在临床上逐渐受到关注。
有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以协同作用,增强血小板抑制的效果,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更有效地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关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分析仍有待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是常用于脑梗死治疗的药物组合,但对于其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具体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和科学的治疗方案,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随着我国目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缺血性脑卒中占卒中总数的80%。
按照国际TOAST病因分型,将缺血性卒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小动脉闭塞型、其他病因及不明原因型5类卒中。
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1]。
卒中急性期未溶栓者尽早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
因此是否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如何选择双抗药物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3]。
如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对防止脑梗死的进展、降低脑梗死引起的致残率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及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
所有患者均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CT检查确诊,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4]。
入组标准:①病程<72h;②错过时间窗未能溶栓治疗或家属拒绝溶栓;③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评分8~25分;④无吞咽困难,无意识障碍;⑤经头CT或MRI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⑥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大面积脑梗死,意识障碍者;②既往有脑出血病史者;③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④血小板计数<100×109/L;⑤近期有消化道出血或其他系统出血或有明确胃、十二指肠溃疡者。
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35例)、B组(37例)和C组(36例)。
其中A组男性1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7±9)岁。
B组男性2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9±10)岁。
C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9±9)岁。
3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A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片100mg治疗,1次/晚,连用14d。
B组确诊后第1天给予口服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300mg联合阿司匹林100mg,第2天及以后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mg联合阿司匹林100mg,1周后给予常规口服阿司匹林100mg,连用14d。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发表时间:2018-04-12T15:26:20.46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作者:唐交春饶新亮陈志强[导读] 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湖南省宁乡市人民医院湖南宁乡 410600摘要:目的:对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于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之间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7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73(97.33)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64(85.33)例,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表示,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
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老年人是脑梗塞的高发人群,该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并且治疗后易复发,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严重的威胁[1],并且增加了患者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负担,所以需要我们给予重视[2]。
目前临床上对脑梗塞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为溶栓治疗,但是因为患者年龄普遍偏大,溶栓治疗效果不后理想,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寻找新的能够提高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法[3]。
本次研究将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之间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研究资料与方法1.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本次研究将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之间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患者本人或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37 期2018 Vol.5 No.37158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时…光(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人民医院,内蒙古扎赉特 137600)【摘要】目的 探讨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84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分成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包括42例患者。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应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57%),且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脑梗塞;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37.158.02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患者发病之后可有半身不遂、言语障碍、不省人事等等临床表现,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生命安全都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脑梗塞患者治疗的重视,发病后及早就医接受有效治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
为探讨脑梗塞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该病的效果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33-75岁,平均(54.1±3.5)岁。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血栓形成导致的脑血管阻塞,引起局部缺血。
治疗脑梗塞的关键是尽快恢复脑血流,减轻脑缺血的程度,降低神经细胞的死亡率。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目前治疗脑梗塞的两种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两者联合使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探讨其优势和注意事项。
一、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药理作用1、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阿司匹林能够选择性抑制血小板的TXA2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脑血管的血栓形成。
使用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2、氯吡格雷的药理作用: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能够选择性作用于P2Y12受体,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激活,从而防止血栓形成。
氯吡格雷能够显著降低心梗和脑卒中的发生率。
1、协同作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联合使用能够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率,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2、副作用少: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属于低剂量抗血小板药物,副作用较小,常用的剂量不会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出血和中毒反应等不良反应。
3、安全性高: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
三、注意事项1、药物剂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剂量应按照医嘱进行使用,不宜超量或少量使用。
2、药物使用时间:在脑梗塞的急性期,应当尽快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治疗,以便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和防止脑缺血。
在病情缓解后,也应尽可能延长使用时间,以维持血管通畅。
3、禁忌症:患有胃溃疡、出血倾向、哮喘、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不适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
4、注意观察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目前,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栓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等多种手段。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已广泛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是否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1、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药理作用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起到抗血小板作用。
氯吡格雷是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两者联合应用可以协同发挥抗血栓作用,减少再梗塞性事件的发生,已成为脑梗死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案。
2、临床疗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作为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与单一应用阿司匹林相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能明显减少脑梗死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再发性脑卒中、心肌梗死、血栓性静脉血栓栓塞性肺栓塞等。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还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包括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安全性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安全性也得到了证实。
在临床应用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不良反应较少,并且大部分为轻度不良反应,如消化道不适、恶心、头痛等,严重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如出血、过敏反应、胃溃疡等。
一般来说,患者能够耐受并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1、出血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能导致患者的出血风险增加。
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消化道,包括胃肠道出血和胃黏膜损伤,严重时可导致出血性休克。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鼻衄、皮肤黏膜出血等。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短期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短期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日直至2017年2月11日11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短期联合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0.15±9.17)分、治疗后10天(11.20±6.47)分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短期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佳的优点,值得应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短期;急性脑梗塞;临床研究[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hort-term combination of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11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2015 to February 11,2017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lopidogrel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Results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20.15 + 9.17)and 10 days(11.20 + 6.47)(P < 0.05). Conclusion Clopidogrel combined with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superior to single drug. It ha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and good safety.Application. -[keywords] clopidogrel;short-term aspirin;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clinical study 脑梗死为临床神经内科较为多发的脑血管疾病,多数脑梗死患者病情易发生恶化,因此,在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早期控制患者病情十分重要[1-2]。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进行研究,分组方式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单双数进行,以单数入院的6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以双数入院的6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联合用药的观察组显著高于单纯用药的对照组(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缺损程度均显著减轻,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对比无较大差异性(P>0.05)。
结论: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的方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085-02急性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一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如何有效的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成为临床上关注的重点[1]。
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较为常用的方式,为提高其治疗效果,本研究中以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的方式对收治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进行研究,分组方式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单双数进行,以单数入院的65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38~75岁,平均(55.7±3.9)岁;以双数入院的65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33~72岁,平均(54.1±4.1)岁;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性(P>0.05),可开展对比。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研究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它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早期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至关重要。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两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它们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方面的疗效备受关注。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都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氯吡格雷主要通过抑制ADP受体,阻断ADP受体和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介导的血小板聚集,从而发挥抗血栓作用;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生成TXA2,减少TXA2的合成,使血小板不易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
有研究表明,单独应用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情恶化率。
目前关于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研究还不多见。
近期的一项研究,对比了单独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与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研究纳入了20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单药治疗,以及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病情恶化率和死亡率都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单药治疗组,而且病情改善程度也更好。
联合治疗组的出血风险较低,不良反应较少,且两种药物的合用并没有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比于单药治疗,联合治疗可以降低病情恶化率和死亡率,并且可以加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病情改善程度。
联合治疗风险较低,不良反应较少。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值得推广的治疗策略,可在临床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