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冷却系的软件计算

关于冷却系的软件计算

关于冷却系的软件计算
关于冷却系的软件计算

冷却系统的计算校核及通过由天津大学内燃机燃

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软件进行验证的报告对于我公司开发的HFC6700KAY配由日产公司开发的TB45E发动机,我公司采用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理论优化设计。

当发动机运转时,最高温度可达1800~2000O C,与高温燃气相连的零件受到强烈的加热,如不加以适当的冷却,机内温度太高会导致发动机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如爆燃、早燃等不良现象;机油变质和燃烧,零件的摩擦和磨损加剧;从而引起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全面恶化。然而冷却能力过强同样会对发动机到来不良的后果:实践表明,当冷却水温在40~50 O C下工作时,其零件磨损比在80~90O C下工作时大好几倍,从提高发动机循环效率的观点出发,希望通过冷却系带走的热量尽可能少些,但这会导致汽缸、活塞、气门的寿命下降,缸盖发生热疲劳裂纹,润滑油变质等。因此,冷却系的设计最主要的功能是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所谓最适宜的温度主要是指各零件保持正常的温度,理论及实践表明各零件的正常的工作温度如下:

汽缸壁110~180 O C

汽缸壁内壁(燃烧室部分)110~180 O C

进气门顶300~400 O C

排气门顶600~800 O C

活塞顶(铸铁)400~500 O C

活塞顶(铝活塞)250~400 O C

而要使各零部件保持在上述范围,就需控制冷却水温,使其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致过高或过低。一般内燃机的冷却水温保持在75~100 O C。当然,对各种具体发动机,发动机厂家根据其实验依据有其不同的要求范围,根据日产公司提供的要求,其冷却水温度应保持在75~115 O C之间。

⒈发动机参数:ENGINE:NISSAN TB45E

⒉汽车基本参数

⒊散热器(1301010Z23)参数

⒋风扇(1308010S6)参数结构形式:SHAKE-HEAD 叶片外径:φ500

叶片内径:φ160

汽车散热器应保证汽车在变化的行驶条件对发动机的冷却作用,也就是能控制发动机的温度。因此,在设计散热器时应该把散热器作为整个系统来考虑,大体包括通风系与水循环系。主要设计步骤:

1.估算空气通道的阻力,并按所需的空气流量及空气道和散热器总阻力,选择风扇。

2.散热器的计算

3.冷却系的水阻力,并按所需的水流量及水流道阻力,选择水泵。

一)散热器的设计

1.冷却系散走的热量

Q w =A·g e·Ne·hμ/3600(KJ/S)

A┈┈┈发动机散走热量占燃料热能的百分比,对于汽油机A=0.2~0.23 Ne┈┈┈发动机功率(KW)

h

μ┈┈┈燃料的低热值(KW/kg)

标定工况下

A=0.2 kg/kw.h

Ne=132kw

Hu=43100kJ/kg

Qw=0.2x0.3x132x43100/3600=94.82KJ/S

见图(一)所示,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转速为4400(rpm)时,散热量为1400kal/min,换算为4.2x1400/60=98 kJ/kg,可见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数据是比较接近的。在以后的计算的过程中按98 kJ/s计算。

2.冷却水的循环量

根据热平衡原理,可计算出冷却水的循环量:

Vw=Qw/△t w .τw.c w

△t w┈┈┈冷却水在发动机中循环时的允许温升,为了保证发动机的性能,对于现代强制循环冷却系,△t w 取6o c

τw ┈┈┈水的比重(1000kg/m3 )

┈┈┈水的比热(取4.187kg/kg. o c)

△c w

图1

Vw=98x1000x60/6x1000x4.187=234(L/min),根据日方提供的冷却水循量测定结果报告(见表1),在标定工况下冷却水循环量为269.5L/min,是满足要求的。

表1

3.冷却空气需要量

按下式计算:

Va=Qw+Qa/△ta.τa.cp

o c △ta

————空气进气冷却系统以前与通过冷却系的温度差,通常取10~30τa————空气的重度,一般取1.01kg/m3

cp ———空气定比热,取1.047KJ/kg.o C

Va=98/20x1.01x1.047=4.63m3/s

4.散热器的结构设计要点

散热器结构基本确定为管带式结构,由上下贮水箱、散热器芯部组成。

冷却管尺寸采用 2.0X13(mm),这与国际散热器冷却水管尺寸规格一致,管子的排列方式为顺排,为综合考虑传热系数和散热能力的关系,采用三排水管布置的形式,散热片上宜采用百叶窗的翅片结构,翅片上的尺寸:波峰、波距、波峰数、通道数以及百叶窗的开口尺寸a与b(如图2)是影响散热系数的重要尺寸,为提高K R,应该以这些参量作为变量,确定约束函数,建立目标函数和数学模型,以确定优化设计方案。

①散热器的正面积

F R=Va/v a

va———散热器正前面的空气流速(m/s)。根据经验公式,对小客车取12m/s。

F R=4.63/12=0.385m2

②散热器的高度和宽度

散热器的总体高度由整车总布置来确定,考虑其离地高度及发动机出水口的位置,初步确定其高度尺寸为648。

其宽度尺寸为

b=F R/h=0.385/0.648=0.594m

③计算散热器的水管数

根据冷却水的循环量来确定散热器的水管数

i=Vw/γW f o

f0 —————没根水管的横断面积,米2

f0=ax(b-a)+πr2=2x11+3.14x1=25.14x10-6m2

i=222(根)

④确定散热系数K R

传热系数的确定,我们通过实验(见表2),取0.14KJ/m2.s.o c ⑤计算散热器的散热表面积

F=Q

W /K

R

△t

△t___冷却水和冷却空气的平均温差,t

w -t

a

t w ___冷却水平均温度,t

w

=t

w1

-△t

w

/2

t

a ___冷却空气平均温度,t

w

=ta

1+

△t

a

/2

t

w1

___散热器进水温度,取90-95O C,

ta

1

___冷却空气的进口温度,取40o C

△tw___冷却空气的进口温度差,一般取6-12 o C

△ta___散热器冷却空气的进出口温差,取10-30 o C

F=Q

W /K

R

△t=98/0.14x28=25m2

考虑散热器经过一段时间后,散热片将蒙上尘土时,散热器性能将有降低,实际选用的散热面积要大一些,通常加一个储备系数,一般取1.15~1.2

F o=1.12x25=28 m2

根据经念公式,对小客车而言,比散热面积为:

F o/N E=0.136~0.204m2/kw

m2=132x0.136~0.204m2/kw=17.952~26.928 m2

由上可见,散热面积取25 m2是比较合理的

⑥计算散热器的芯部厚度

l

w

= F o/F Rψ

ψ散热器容积紧凑系数,一般取500~1000

l

w

= F o/F Rψ=25/0.385x500~1000=52~65mm

二)水泵的计算

水泵的计算主要根据泵水量及压力来选择,而泵水量主要根据冷却水的循环量来确定,在这里我们只对日产公司的水泵流量进行检核。冷却水的流量按下

V v=V w/ηv

ηv———水泵的容积效率,一般取0.6~0.85

V v=234/0.85=275L/min

见表1,水泵的流量是能满足要求

三)风扇的设计

风扇的选择主要根据扇风量和风压来确定,而风扇的扇风量根据冷却空气量来确定。扇风量应等于冷却空气量,通过上面计算应为4.63m3/s 。风扇压力主要指冷却空气通过散热器,克服空气道的阻力:

p=△p R+△p1

△p R———散热器的阻力,重量风速为10~20kg/m2s管片阻力100~500Pa △p1———除散热器的阻力外,其他所有空气通道的阻力,约等于(0.4~1.1)△p R

p=140~1050Pa

见表2,由风洞实验结果可取p值为650Pa

①确定风扇外径

D2=(0.79~0.93)F R1/2=0.49~0.577m(其中F R为散热器的正面积,见上),日产公司选用为500mm(我公司的图号1302080S6),是满足要求的。

②计算风扇的内径D1

实践表明,D1/D2一般在0.28~0.36范围之内,日产公司选用的内径为180mm,D1/D2为0.36,是满足要求的。

综上所述,该套冷却系装置的设计基本是合理的,风扇、水泵的设计都是非常合理的,水箱的设计基本是合理的,散热面积也满足要求,但其结构设计不尽合理,我觉得可以做如下改正:

下面我们通过天大的软件来进行验证:

1.参数输入

包括汽车基本参数的输入、发动机的基本参数的输入和冷却系参数的输入。

1.1汽车基本参数的输入

如图2

图2

发动机的常用转速为程序自动计算生成,他根据汽车常用车速,变速箱速

比主传动比和车轮直径计算的汽车常用车速时发动机的转速,以此作为确定进气管长度的依据,提高常用车速工况下发动机的充气系数。所有的数据一旦输入数据库,就可以进行编辑管理,生成数据文件。

1.2发动机基本参数输入

见下图3,其中标定工况和最大扭距工况性能参数是冷却系设计计算的工况。

图3

1.3冷却系参数的输入

该模块是本软件系统的核心,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汽车冷却系统参数化数据管理功能,也是冷却系优化设计及校核的一种重要手段。该模块通过厂家将使用的风扇、散热器和中冷器的性能曲线输入到该系统中,可以作为原始数据直接调用;性能曲线输入后,可以通过插值的方法获得所需的数据,计算的精度有赖于提供曲线数量以及所取的点数。该系统通过大量的积累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自我优化的模型。

风扇和散热器实验数据格式横坐标单位不同,即风扇表示善风量(m3/mi)而散热器横坐标单位是质量风速(kg/m2s),优化设计中程序将自动换算成统一

的单位(m3/min)。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10

结果分析

1、风扇与散热器的静压力:静压力越大,空气流量越大,风扇与散热器静压 力差与散热器静压力之比应为0.4~1.1,由上可知,标定工况下为1.837,最大扭矩为1.0满足要求。说明空气流量能大于散热器冷却需要。

2、散热器进水温度(发动机出水温度)标定工况下为40.40C ,最大扭矩为 47.70C ,偏低。理想温度在70~90 O C 之间。

3、风扇叶顶速度为143.1m/s,国内推荐资料不得大于110~120m/s ,噪声偏大。 冷却后空气温度,国内推荐为10~300C ,该计算结果为:标定工况为200C ;最大扭矩为37.110C ,说明风扇风量偏大。

综上所述,该冷却系风扇速度偏大,噪声偏大;散热器冷却能力能满足要求。

HFC6782车型发动机CY4102BZQ冷却系“天大软件应用”㈠、发动机参数的输入

图11

㈡、汽车基本参数的输入(图12)

㈢、冷却系参数的输入(图13)

图12

图13

以上散热器的参数通过散热器厂家风洞实验提供,通过散热器的水流量分别为205L/min,100L/ min,在不同的质量风速情况下的散热量和静压力。其各坐标为风动实验结果。

㈣、风扇输入

图14

风扇的功率曲线和效率曲线都是压力曲线自动生成,并成一一对应关系,这样主要是为了方便求出不同曲线所对应的特征值。

㈤、散热器参数的估算

主要估算散热器的型号、散热器的宽和高(迎风面积)以及发动机提供冷却水进水和出水的温度差。

输入发动机散热系数对自然吸气的柴油机而言取0.2;确定冷却空气进出温

度为595mm。

图15

图16

4、风扇与散热器的静压力:静压力越大,空气流量越大,风扇与散热器静压力

差与散热器静压力之比应为0.4~1.1,由上可知,标定工况下为1.07,最大扭矩为0.6满足要求。说明空气流量能满足散热器冷却需要。

5、散热器进水温度(发动机出水温度)标定工况下为580C,最大扭矩为56.80C,

稍偏低。理想温度在70~90 O C之间。

6、风扇叶顶速度为91.1m/s,国内推荐资料不得大于110~120m/s,满足要求。

冷却后空气温度,国内推荐为10~300C,该计算结果为:标定工况为130C;

最大扭矩为14.10C,说明风扇风量满足要求。

设计审核

HFC6782车型发动机擦CA4113冷却系“天大软件应用”㈠、发动机参数的输入

图17

㈡、汽车基本参数的输入(图17)

㈡、冷却系参数的输入(图18)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 (一)前表冷器 a.已知: 风量:14000CMH 空气质量流量q mg=(14000×/3600≈s 空气体积流量q vg=14000/3600≈s 空气进、出口温度: 干球:35/17℃湿球:℃ 空气进、出口焓值:㎏ 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 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 计算: 接触系数ε2: ε2= 1-(t g2-t s2)/(t g1-t s1) =1-/≈ 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 当Vy=~s时:GLⅡ六排的ε2=~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于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 选型分析: ⊙冷负荷Q= q mg ×(h1-h2) ×-≈(235760Kcal/h) ⊙由六排管的水阻△Pw=ω≤70Kpa 得:管内水流速ω≤s [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理论上可以使△Pw=ω≤70Kpa,有ω≤s,但常识告诉我们:不能如此取值,可以判定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的ω≤s为合理。] 安全起见,设令: ω=s ⊙要求Vy=~s,可初估迎面尺寸(计算表明风速和流速的增加,将带来K值的增加,但K值的增加,却导致迎面的减小,间接使整个换热面积A的减小,我对Vy=s进行的计算表明,K值的增加,A值减小,K×A之积增加并不明显。从这点来看牺牲K值换A值较为有利于整体换热效果,特别的要保6~8排的K值,换来的是将在以后用4~6排的增加面积来弥补,是很得不偿失的,况且那时K值还得再按倍计算。但按Vy=s计算表明:A值增加,K×A之积也反而减小,K=,考虑其它因数K=,β≈,γ≈;ε1≈,提出t w1=℃的不合理要求。由多次的计算看

冷却塔选型计算28843

冷却塔选型须知 1、请注明冷却塔选用的具体型号,或每小时处理的流量。 2 、冷却塔进塔温度和出塔水温。 3、请说明给什么设备降温、现场是否有循环水池,现场安装条件如何。 4、若需要备品备件及其他配件,有无其他要求等请注明。 5、非常条件使用请说明使用环境和具体情况,以便选择适当的冷却塔型号。 6、特殊情况、型号订货时请标明,以双方合同、技术协议约定专门进行设计。 冷却塔详细选型: 1、首先要确定冷却塔进水温度,从而选择标准型冷却塔、中温型冷却塔还是高温型冷却塔。 2、确定使用设备或者可以按照现场情况对噪声的要求,可以选择横流式冷却塔或者逆流式冷却塔。 3、根据冷水机组或者制冷机的冷却水量进行选择冷却塔流量,一般来讲冷却塔流量要大于制冷机的冷却水量。(一般取1.2—1.25倍)。 4、多台并联时尽量选择同一型号冷却塔。 其次,冷却塔选型时要注意: 1、冷却塔的塔体结构材料要稳定、经久耐用、耐腐蚀,组装配合精确。 2、配水均匀、壁流较少、喷溅装置选用合理,不易堵塞。 3、冷却塔淋水填料的型式符合水质、水温要求。 4、风机匹配,能够保证长期正常运行,无振动和异常噪声,而且叶片耐水侵蚀性好并有足够的强度。风机叶片安装角度可调,但要保证角度一致,且电机的电流不超过电机的额定电流。 5、电耗低、造价低,中小型钢骨架玻璃冷却塔还要求质量轻。 6﹑冷却塔应尽量避免布置在热源、废气和烟气发生点、化学品堆放处和煤堆附近。 7、冷却塔之间或塔与其它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除了考虑塔的通风要求,塔与建筑物相互影响外,还应考虑建筑物防火、防爆的安全距离及冷却塔的施工及检修要求。 8、冷却塔的进水管方向可按90°、180°、270°旋转。 9、冷却塔的材料可耐-50℃低温,但对于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订货时应说明,以便采取防结冰措施。冷却塔造价约增加3%。 10、循环水的浊度不大于50mg/l,短期不大于100mg/l不宜含有油污和机械性杂质,必要时需采取灭藻及水质稳定措施。 11、布水系统是按名义水量设计的,如实际水量与名义水量相差±15%以上,订货时应说明,以便修改设计。 12、冷却塔零部件在存放运输过程中,其上不得压重物,不得曝晒,且注意防火。冷却塔安装、运输、维修过程中不得运用电、气焊等明火,附近不得燃放爆竹焰火。 13、圆塔多塔设计,塔与塔之间净距离应保持不小于0.5倍塔体直径。横流塔及逆流方塔可并列布置。 14、选用水泵应与冷却塔配套,保证流量,扬程等工艺要求。 15、当选择多台冷却塔的时候,尽可能选用同一型号。 此外,衡量冷却塔的效果还通常采用三个指标: (1)冷却塔的进水温度t1和出水温度t2之差Δt。Δt被称为冷却水温差,一般来说,温差越大,则冷却效果越好。对生产而言,Δt越大则生产设备所需的冷却水的流量可以减少。但如果进水温度t1很高时,即使温差Δt很大,冷却后的水温不一定降低到符合要求,因此这样一个指标虽是需要的,但说明的问题是不够全面的。 (2)冷却后水温t2和空气湿球温度ξ的接近程度Δt’。Δt’=t2-ξ(℃)Δt’称为冷却幅高。Δt’值越小,

论空调冷负荷的计算

论空调冷负荷的计算 冷负荷计算是空调设计及合理选用空调设备的主要依据。空调冷负荷由围护结构冷负荷及室内冷负荷两部分组成,其计算方法有多种,最常用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以传递函数法为基础、通过研究和实验而得到的冷负荷系数法。 在市场竞争日益急烈、甲方要求设计周期近量短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专业的负荷计算软件,设计人员很难用计算器去逐时地计算各项冷负荷,而据此合理确定空 调设备。大多数情况下,设计人员只能凭经验及各种专业设计指南书上的冷负荷估算指标来确定空调设备型号。各地气象参数不同,建筑物形式多样,其功能既使相同,也因其朝向、所处层数不同而冷负荷亦有所不同。靠估算难免空调设备选型过大或过小,这都是设计者和业主不愿其出现的。另外也难以形成完整而清晰的计算书以备存档。 本人借助Microsoft Excel 软件使这一繁琐的计算形成了简单明了的表格,设计者只需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所计算房间的功能,调整外窗面积、外墙面积、屋顶面积、内墙面计、每平方米照明负荷、人员数量、人体散热量、发热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发热量等参数就可很快计算出房间冷负荷,从而为设计者提供可靠数据,合理确定空调设备及进行水力计算。 一:外围护结构冷负荷 1·外窗冷负荷 A:太阳辐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CL1=Ca*Cs*Cn*Fc*Djmax*Cd 式中 Cn:窗有效面积系数, 0.85(单层钢窗)、0.75(双层钢窗) Cs:窗玻璃遮挡系数,1.00(3mm厚的单层普通玻璃) Cn:窗内遮阳系数,1.00(无内遮阳)、0.65(深色布帘) Djmax:最大太阳辐射得热因数(W),徐州处于北纬34。17.查入法其 S: 238, N: 121, E: 568 W:568 Cd:外窗冷负荷系数,查表 每平方米外窗太阳辐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详见附表1~6 B: 温差传热通过玻璃窗引起的逐时冷负荷 CL2=Rc*Kc*Fc*(T1+Td-Tns) 式中 Rc:外窗传热系数修正值,1.00(单层窗,金属窗框,80%玻璃), 1.20(双层窗,金属窗框,80%玻璃) Kc:外窗夏季传热系数,5.98(单层钢窗)、3.03(双层钢窗) T1:外窗冷负荷计算温度,查表 Td:外窗冷负荷计算温度地点修正值,2(徐州) Tn:夏季室内设计温度 每平方米外窗温差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计算详见附表7~8 2·外墙冷负荷 CL3=Kq*Fq*(T2+Td-Tns) 式中 Kq:外墙夏季传热系数,1.94(粉煤灰砌块)、0.86(加气混凝土砌块)T2:外墙冷负荷计算温度,查表 Td:外窗冷负荷计算温度地点修正值,S: 0.8, N: 2.1, E:1.3, W:1.3, (徐州) Tn:夏季室内设计温度 每平方米外墙温差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计算详见附表9~11

冷负荷计算

第三章冷负荷计算 第一节围护结构冷负荷计算 在空调工程设计中,存在两中冷负荷计算的计算方法:一为谐波反应法(负荷温差法),一为冷负荷系数法。冷负荷系数法是在传递函数的基础上为便于在工程中进行手算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简化计算法。通过冷负荷温度与冷负荷系数直接从各种扰量值求得各分项逐时冷负荷。谐波反应法(负荷温差法)计算的冷负荷的形成包括两个过程:一是由于外扰(室外综合温度)形成室内得热量的过程(既内扰量)。此一过程考虑外扰的周期性以及围护结构对外扰量的衰减和延迟性。二是内扰量形成冷负荷的过程。此一过程是将该热扰量分成对流和辐射两个成分。前者是瞬时冷负荷的一部分,后者则要考虑房间总体蓄热作用后才化为瞬时冷负荷。两部分叠加即得各计算时刻的冷负荷。本设计才用谐波反应法的工程简化计算方法进行冷负荷计算。 一.外墙和屋顶冷负荷计算 参考文献【4】,计算公式2–58: CLQτ=KFΔtτ-ε 式中:τ—计算时间h。 ε—围护结构表面受到周期为24小时谐波作用,温度波传到内表面的时间延迟h.。 τ-ε—温度波的作用时间,即温度波作用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时间h。 K—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2K F—围护结构的面积m2 现以第一层商场为例进行围护结构冷负荷的计算。由第二章可知道外墙的夏季热工指标,K=1.49W/m2K,衰减系数β=0.15,衰减度ν=38.6 ,延时时间ε=12.7h。从附录2–11查得扰量作用时刻τ-ε时的重庆市各个朝向围护结构负荷温差的逐时值Δtτ-ε,即可按上面的公式算出外围护结构的逐时冷负荷,计算结果列入表3–1中。 二.外窗冷负荷计算 外窗的冷负荷包括瞬变得热形成的冷负荷和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现分开计算。

冷却塔、冷却水泵及冷冻水泵选型计算方法

冷却塔及冷却水泵选型计算方法: 1冷却塔冷却水量 方法一: 冷却水量=860×Q(kW)×T/5000=559 m3/h T------系数,离心式冷水机组取1.3,吸收式制冷机组取2.5 5000-----每吨水带走的热量 方法二: 冷却水量: G= 3.6 Q/C (tw1-tw2)=559 m3/h Q—冷却塔冷却热量,kW,对电制冷机取制冷负荷1.35倍左右,吸收式取2.5倍左右。C—水的比热(4.19kJ/kg.k) tw1-tw2—冷却塔进出口温差,一般取5℃;压缩式制冷机,取4~5℃;吸收式制冷机,取6~9℃ 冷却塔吨位=559×1.1=614 m3/h 2冷却水泵扬程 冷却水泵所需扬程 H p=(h f+h d)+h m+h s+h o 式中h f,h d——冷却水管路系统总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mH2O; h m——冷凝器阻力,mH2O;

h s——冷却塔中水的提升高度(从冷却盛水池到喷嘴的高差),mH2O;(开式系统有,闭式系统没哟此项) h o——冷却塔喷嘴喷雾压力,mH2O,约等于5 mH2O。 H p=(h f+h d)+h m+h s+h o=0.02×50+5.8+19.8+5=31.6mH2O 冷却水泵所需扬程=31.6×1.1=34.8 mH2O 冷却水泵流量=262×2×1.1=576 m3/h 3冷冻水泵扬程 冷冻水泵所需扬程 H p=(h f+h d)+h m+h s+h o 式中h f,h d——冷冻水管路系统总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mH2O ; h m——蒸发器阻力,mH2O ; h s——空调器末端阻力,mH2O ; h o——二通调节阀阻力,mH2O 。 H p=(h f+h d)+h m+h s+h o=0.02×150+5+2.78+4=14.78mH2O 冷却水泵所需扬程=14.78×1.1=16.3 mH2O

冷负荷计算说明书

冷负荷计算 第一章设计原始资料 一、室外计算参数:(地点:武汉,北纬30°37',东经114°13',海拔23.1m) 二、室内计算参数 1、测试房间:13302 2、室内计算温度:26℃;室内计算相对湿度ф:67% 三、基础资料 1、自习室从早上6:00到21:00工作15个小时; 2、土建资料: 1)外墙240mm厚,内外都粉刷; 2)窗户:单层3mm标准玻璃窗户; 3)层高:4.2m; 3、房间平面图见附录一 注:13302左右为条件相同的房间,因此不用计算内墙冷负荷;上下也为条件相同的房间,因此不用计算楼板与屋面的冷负荷。南墙外面虽然是走廊,但是忽略外檐的遮阳系数。因门的传热系数查不到所以当成外墙来算。 四、房间的人员指标 自习室可以容纳84个学生 五、房间的照明负荷 有灯管34个 自习室内无散热设备 第二章空调负荷计算 一、空调负荷: 空调房间的冷负荷是确定空调系统送风量及空调设备容量的基本依 据。常采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空调冷负荷。 二、空调冷负荷的计算内容: 1.空气调节房间的夏季计算得热量应根据下列几部分确定: ·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室内得热量Q1; ·通过外窗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量Q2; ·人体散热量Q3;

·照明散热量Q4; 三、各项负荷计算方法和公式: 1.1 外墙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Q c(τ)=AK(t’c(τ)-t R) 式中,Q c(τ)—外墙和屋面瞬时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 A —外墙和屋面的计算面积,m2; K —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W/m2·℃;根据外墙和屋面的不同构造分别在文献一,附录2-4和附录2-5中查取。 t’c(τ)—外墙和屋面冷负荷计算温度,℃; t R—室内计算温度,℃。 各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的确定见下表: 1)外墙冷负荷计算温度为:t’c(τ)=(t c(τ)+ t d)kαkρ 式中,t c(τ)——外墙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根据外墙的不同 类型查取。 t d——地点修正值。 kα——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 kρ——吸收系数修正值。 具体数据计算见附表一 1.2 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为:Q c(τ)=C w K w A w(t c(τ) + t d–t R)式中,Q c(τ)——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W; K w——外玻璃窗传热系数,W/m2·℃,可由文献一,附录2-7和附录2-8中查得; A w——窗口面积,m2; t c(τ)——外玻璃窗冷负荷温度的逐时值,℃,可由文献一,附录2-10中查得。 C w——可从文献一,附录2-9中查得; t d——地点修正值,由文献一,附录2-11中查取。 具体数据计算见附表一 2.1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冷负荷为:Q c(τ)=C a A w C s C i D jmax C LQ 式中,C a——有效面积系数,由文献一,附录2-15查得;

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汇总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依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的规定确定。 1、空调房间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1)通过外墙、屋面、外窗等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n wlq wq t t KF CL -= ()n wlm wm t t KF CL -= ()n wlc wc t t KF CL -= (2)透过外窗日射得所热形成的冷负荷: c jma clc c F D C C CL x z = s n w z C C C C = (3)人体、照明、设备等散热所形成的冷负荷: rt cl rt rt Q C CL φ= zm zm cl zm zm Q C C CL = sb sb cl sb sb Q C C CL = (4)空调区和邻室的夏季温差大于3℃时,其通过隔墙、楼板等内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 n ls t t KF CL -=, ls wp ls t t t ?+= 2、空调区及空调系统冷负荷的确定方法: (1)空调区的夏季冷负荷,应按空调区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2)空调系统冷负荷,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①末端设备设有温度自动控制装置时,空调系统的夏季冷负荷按所服务各空调区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如采用变风量集中式空调系统时,由于系统本身具有适应各个空调区冷负荷变化的调节能力,此时即应采用各空调区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

②末端设备无温度自动控制装置时,空调系统的夏季冷负荷按所服务各空调区冷负荷的累计值确定。如定风量式空调系统或无室温控制装置的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由于系统本身不能适应各空调区冷负荷的变化,为了保证最不利情况下达到空调区的温湿度要求,即应采用各空调区夏季冷负荷的累计值。 ③应计入新风冷负荷、再热负荷以及各项有关的附加冷负荷。空调系统的夏季附加冷负荷,主要包括:空气通过风机、风管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以及冷水通过水泵、管道、水箱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 ④应考虑所服务各空调区的同时使用系数。

(完整版)冷却塔的选型

冷却塔的选型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英文名叫做The cooling tower。 最近几年,冷却塔高速发展,产品不断更新。正因如此,才使玻璃钢冷却塔问世。玻璃钢冷却塔开始和闭式,玻璃钢维护结构的冷却塔冷却塔设计气象条件大气压力: P =99.4×103 kPa 干球温度:θ=31.5℃ 湿球温度:τ=28℃(方形和普通型为27℃) 冷却塔设计参数1.标准型:进塔水温37℃,出塔水温32℃ 2.中温型:进塔水温43℃,出塔水温33℃ 3.高温型:进塔水温60℃,出塔水温35℃ 4.普通型:进塔水温37℃,出塔水温32℃ 5.大型塔:进塔水温42℃,出塔水温32℃工业中,使热水冷却的一种设备。水被输送到塔内,使水和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或热、质交换,以达到降低水温的目的。 分类编辑 一、按通风方式分有自然通风冷却塔、机械通风冷却塔、混合通风冷

却塔。 二、按热水和空气的接触方式分有湿式冷却塔、干式冷却塔、干湿式冷却塔。 三、按热水和空气的流动方向分有逆流式冷却塔、横流(交流)式冷却塔、混流式冷却塔。 四、按用途分一般空调用冷却塔、工业用冷却塔、高温型冷却塔。 五、按噪声级别分为普通型冷却塔、低噪型冷却塔、超低噪型冷却塔、超静音型冷却塔。 六、其他如喷流式冷却塔、无风机冷却塔、双曲线冷却塔等。 七、按玻璃钢冷却塔的外形分为圆型玻璃钢冷却塔和方型玻璃钢冷却塔。 适用范围编辑 工业生产或制冷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一般要用冷却水来导走。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中。例如:火电厂内,锅炉将水加热成 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使发电机发电,经汽轮机作功后的废汽排入冷凝器,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凝结成水,再用水泵打回锅炉循环使用。这一过程中乏汽的废热传给了冷却水,使水温度升高,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冷却塔中将热量传递给空气,从风筒处排入大气环境中。冷却塔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空调冷却系统、冷冻系列、注塑、制革、发泡、发电、汽轮机、铝型材加工、空压机、工业水冷却等领域,应用最多的为空调冷却、冷冻、塑胶化工行业。

冷负荷计算方法

冷负荷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16-01-30 冷负荷的定义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两部分。 1建筑物结构的蓄热特性决定了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瞬时得热中潜热得热和显热得热的对流成分立即构成瞬时冷负荷,而显热得热中的辐射成份则不能立即构成冷负荷,辐射热被室内的物体吸收和储存后,缓慢散发给室内空气。 2、空调负荷为保持建筑物的热湿环境,在某一时刻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冷负荷。相反,为了补偿房间失热量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称为热负荷。 3、室内冷负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照明散热、人体散热、室内用电设备散热、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日照量、经玻璃窗的温差传热以及维护结构不稳定传热。

外墙的冷负荷计算 通过墙体、天棚的得热量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CLQτ=KF⊿tτ-ε W 式中K——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2·K; F——墙体的面积,m2; β——衰减系数; ν——围护结构外侧综合温度的波幅与内表面温度波幅的比值为该墙体的传热衰减度;τ——计算时间,h; ε——围护结构表面受到周期为24小时谐性温度波作用,温度波传到内表面的时间延迟,h;τ-ε——温度波的作用时间,即温度波作用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时间,h; ⊿tε-τ——作用时刻下,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温差,简称负荷温差。 窗户的冷负荷计算 通过窗户进入室内的得热量有瞬变传热得热和日射得热量两部分,日射得热量又分成两部分:直接透射到室内的太阳辐射热qt和被玻璃吸收的太阳辐射热传向室内的热量qα。(a)窗户瞬变传热得形成的冷负荷 本次工程窗户为一个框二层3.0mm厚玻璃,主要计算参数K=3.5 W/m2·K。工程中用下式计算:

冷却塔选型计算

冷却塔选型 1.冷却水流量计算: L=(Q1+Q2)/(Δt*1.163)*1.1 L—冷却水流量(m3/h) Q1—乘以同时使用系数后的总冷负荷,KW Q2—机组中压缩机耗电量,KW Δt—冷却水进出水温差,℃,一般取4.5-5 冷却塔的水流量= 冷却水系统水量×(1.2~1.5); 冷却塔的能力大多数为标准工况下的出力(湿球温度28 ℃,冷水进出温度32o C/37oC),由于地区差异,夏季湿球温度会不同, 应根据厂家样册提供的曲线进行修正.湿球温度可查当地气象参数获得. 冷却塔与周围障碍物的距离应为一个塔高。 冷却塔散冷量冷吨的定义:在空气的湿球温度为27℃,将13L/min(0.78m3/h)的纯水从37℃冷却到32℃,为1冷吨,其散热量为4.515KW。 湿球温度每升高1℃,冷却效率约下降17% 2.冷却塔冷却能力计算: Q=72*L*(h1-h2) Q-冷却能力(Kcal/h) L-冷却塔风量,m3/h h1-冷却塔入口空气焓值 h2-冷却塔出口空气焓值 3.冷却塔若做自控,进出水必须都设电动阀,否则单台对应控制时倒吸或溢水。 4.冷却水泵扬程的确定 扬程为冷却水系统阻力+冷却塔积水盘至布水器的高差+布水器所需压力 5.冷却塔不同类型噪音及处理方法:

. 6.冷却水管径选择

7.冷却水泵扬程: 扬程通常是指水泵所能够扬水的最高度,用H表示。最常用的水泵扬程计算公式是H=(p2-p1)/ρg+(c2-c1)/2g+z2-z1。 其中,H——扬程,m;p1,p2——泵进出口处液体的压力,Pa;c1,c2——流体在泵进出口处的流速,m/s;z1,z2——进出口高度,m;ρ——液体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m/s2。 通常选用比转数ns在130~150的离心式清水泵,水泵的流量应为冷水机组额定流量的1.1~1.2倍(单台取1.1,两台并联取1.2。 按估算可大致取每100米管长的沿程损失为5mH2O,水泵扬程计算公式(mH2O):Hmax=△P1+△P2+0.05L(1+K) △P1为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压降。 △P2为该环中并联的各占空调未端装置的水压损失最大的一台的水压降。 L为该最不利环路的管长 K为最不利环路中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总和和与直管总长的比值,当最不利环路较长时K值取0.2~0.3,最不利环路较短时K值取0.4~0.6。 8.冷却塔的选择:

暖通冷负荷热负荷计算书

XXXX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暖通空调》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

第1篇采暖设计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1、本工程建筑面积约1600㎡,砖混结构,层高均为3.6M。本工程建筑所在地湖北咸宁,供暖室外计算温度0.3℃.根据设计要求供暖室内设计温度为18℃ 2、窗均为铝合金推拉窗,窗高为1.5M采用中空双层玻璃,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4 w/(㎡.℃). 3、内门为木门,门高均为2M, 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2 w/(㎡.℃) . 4、走廊根据要求没有做供暖设计 5、墙均为200空心砖墙,外墙做保温设计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1 w/(㎡.℃).内墙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1.5 w/(㎡.℃) . 6、走廊因为有两侧传热作用的存在查节能设计手册差的修正系数为0.3 7、冷风渗入由所在供暖房间窗布置情况和数量查建筑节能手册应用换气次数法计算而得。屋面为现浇为现浇板厚100MM,做保温和防漏水设计,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0.8 w/(㎡.℃) 2 负荷计算 2.1 采暖负荷 1.围护结构耗热量 (1) 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Q1j=αKF(t n+ t wn) (2) 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①朝向修正率: 北、东北、西北:0- +10% 东、西:-5% 东南、西南:-10%- -15% 南:-15%- -30% 2.冷风渗透耗热量 Q2=0.28c pρwn L(t wn-t n) 2.2 算例:以四层办公室(编号为401)为例 咸宁市为夏热冬冷地区,由《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查得夏热冬冷地区外围护结构外墙的传热系数K≦1W/(m2·k),屋面传热系数≦0.7 W/(m2·k),窗墙面积比>0.2,由《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查得窗的传热系数K≦3.5 W/(m2·k).

鸿业软件负荷计算注意事项

负荷计算注意事项 1规范要求,空调施工图纸必须做详细的逐时逐项的冷负荷计算。负荷计算对于我们技术支持来讲非常重要。 2鸿业负荷计算软件中,冷负荷计算时必须选择一种围护结构,不能直接输入传热系数,因此必须学会制作围护结构。 3 输入决定输出,一定要注意输入数据(墙、窗、人、新风等及其传热系数) 的准确性。业主无法提供的,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确定。 (1)节能建筑可按节能标准来确定,并适当考虑安全裕量。 (2)以前的普通建筑或非节能建筑,输入数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确定,例如外墙按240mm实心砖墙时,传热系数K=1.96w/m2.C,外窗为单层玻璃铝合金窗时K=5.7-6.4w/m2.C,外窗为单框双玻铝合金窗时K=3.0-3.9w/m2.C。 4 在“气象参数”一栏中,可以添加或修改气象参数,计算冷负荷时注意要同 时修改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5 放大系数可以放在“修正系数及单位设置”中,注意热负荷本身就有一个1.2 的间歇附加系数,例如青岛某工程考虑了温度、管长、除霜、设备出力后热负荷综合修正系数为0.5,那么放大系数为1.2/0.5=2.4。 6 在“参数设置”“高级设置”中,设置计算中最多用的围护结构为默认。 7 房间负荷计算“基本信息”中,夏季室内参数一般多为25--26C、相对湿度 60%左右,冬季一般为20C、相对湿度30%-40%左右,注意冬季无加湿时相对湿度不宜定为50-60%左右,否则,冷风负荷(新风负荷)加大。 冬季参数中,应取“空调热负荷”,而不要取“采暖热负荷”,否则,分项计算中新风(热)负荷为0。 8外窗的遮阳设置中,一般情况下,南、北向不考虑内遮阳(窗帘),东、西向考虑内遮阳(窗帘),对商店橱窗、汽车展厅类要求通透的则不能考虑。

冷负荷的计算

4、冷负荷的计算 先计算出每个房间的面积,房间冷负荷计算方法采用估算值。根据国内部分建筑空调冷负荷概算指标,取为140W/m 2. 冷负荷=估算指标X 空调房间面积 Q A =140X ( 4 X 3.2) Q B =140X (4 X 3.2) Q C =140X (4 X 5.78) Q A =1792kg/s Q B =1792kg/s Q C =3236.8kg/s Q D =140X ( 2.8 X 3.875) Q E =140X (6 X 3.875) Q F =140X (5.83 X 3.875) Q D =1519kg/s Q E =3255kg/s Q F =3164kg/s 5、湿负荷计算 湿负荷是指空提案房间的湿源向室内的散湿量,所以这里的湿负荷定为零。 6、空气调节送、回风量计算 空气调节系统一般由空气处理设备和空气输送管道以及空气分配装置组成,根据需要,它能组成许多不同形式的要求。 本建筑为办公楼,各房间均为小空间结构,要求各房间能独立进行调控,因此宜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G=Q/(i n - i 0) Q--------空调房间的冷负荷(W ) W-------空调房间湿负荷 (kg/s) G--------空调房间送风量 (kg/s)

i n----排出空调房间空气的焓 (KJ/kg) i0----送出空调房间空气的焓 (KJ/kg) 房间设计送风温差为8℃及查表得到i n=55.5 i0=47 G A=1792/8.5 G B=1792/8.5 G C=3236.8/8.5 G A=210.82kg/s G B=1792kg/s G C=380.8kg/s G D=1519/8.5 G E= 3255/8.5 G F=3164/8.5 G D=178.7kg/s G E =328.94kg/s G F=372.24kg/s 由检验得,每个房间的送风量都小于5,所以数据不成立。 送风量=房间的体积X换气次数 由上式可知: G A=268.8kg/s G B=268.8kg/s G C=485.52kg/s G D=227.85kg/s G E =488.25kg/s G F=474.6kg/s 新风量=送风量X 10% 注:本建筑为办公楼,查资料得:办公室高级无烟区,每人最小新风量30~50,取32(m3 /h). 由上式可知: =32kg/s G B=32kg/s G C=48.56kg/s G A =32kg/s G E =48.83kg/s G F=47.46kg/s G D

冷却塔选型

冷却塔选型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冷却塔选型 冷却水量的计算: [1]. Q = m s △ t Q 冷却能力 Kcal / h (冷冻机/ 空调机的冷冻能力) m 水流量(质量) Kg / h s 水的比热值 1 Kcal / 1 kg - ℃ △ t 进入冷凝器的水温与离开冷凝器的水温之差 [2]. Q 的计算 Q = 72 q ( I 入口- I 出口 ) Q 冷却能力 Kcal / h q 冷却水塔的风量 CMM I 入口冷却水塔入口空气的焓(enthalpy) I 出口冷却水塔出口空气的焓(enthalpy) [3]. q 冷却水塔的风量 CMM 的计算 q = Q / 72 ( I 入口- I 出口 ) 上述计算系依据基本的热力学理论,按空气线图(psychrometrics)的湿空气性能,搭配基本代数式计算之。 更深入的数学式依Merkel Theory的Enthalpy potential 观念导算出类似更精确的计算方程式: Q = K ×S × ( hw -ha ) Q 冷却水塔的总传热量 K 焓的热传导系数 S 冷却水塔的热传面积 hw 空气与冷却水蒸发的混合湿空气之焓 ha 进入冷却水塔的外气空气之焓 此时,导入冷却水流量(质量),建立 KS / L 的积分(Integration) 遂计算出更为精确的冷却水塔热传方程式。详细的计算你可以从Heat Transfer的热力学内查阅。 冷却水塔的正确选用,是根据外气的湿球温度计算而来,绝非凭经验而来。诸多人士认为冷却水塔的能力一定大于冷冻空调的主机,这是完全错误的导论与说法,实不足为取。这是一种「积非成是,以讹传讹」的谬论。 顺便一提,楼上有一位兄弟提到,湿球温度从27℃→28℃,冷却水塔的能力降低,why?其实这就是基础热力学上湿球温度的应用。 湿球温度愈高,湿球温度的冷却能力愈差。所以,当湿球温度增高时,冷却水塔的能力下降,换言之,冷却水塔的出水量减少了。 从事空调制冷,空气的性能曲线图──Psychrometrics(空气线图)一定得充分认识、了解。Psychrometrics 就像医学上的X 光照片、心电图等等一样,让我门100%掌握空气性能的变化,所有制冷空调的问题均迎刃而解。

表冷器面积的计算

稀贵系统表冷器面积的计算、 一、贵铅炉 1)烟气条件 烟气量 7422m3/h.台 烟气温度—600℃烟气烟尘—15g/m3 烟气成份(%): SO 2CO 2 N 2 O 2 H 2 O 0.033 4.153 76.604 14.810 4.400 2)主要设计参数 (1)收尘效率 99.55% (2)阻力 3500Pa (3)漏风率 20% 3)冷却烟道烟气从600℃降到150℃时所放出的热量为1.14×107KJ/h,考虑生产波动,选用600m2的冷却烟道4台,每台贵铅炉配置2台。 计算公式:F=Q/3.6×k×△t 其中,F为传热面积(m2);Q为烟气传给冷却介质的热量(kJ/h) k:传热系数(w/(m3.℃); △t烟气和冷却介质的温度差,通过计算取值为325℃ 因Q有两个数据,一个是1.14×107KJ/h;第二个是根据相关的资料提供的公式进行计算所得,所以,F有两个答案。 第一个答案: 把以上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F=1.14×107/(3.6×8.1×325)=1203(m2) 第二个答案: 先计算Q值,Q=V[c1-(1+k1) c2t2]+v k1 c k t k 其中:V=7422m3/h ;c1为烟气在高温(600℃)时的比热容,通过计算为1.38 ;t1为600℃;k1为漏风率20%;c2为烟气在低温(150℃)时的比热容,通过计算为1.338 ;t2为600℃;c k为外界温度(本地取30℃)时的比热容,取值为1.325 kJ/( m3.℃);t k为30℃。 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Q=7422[1.38×600-(1+0.2) ×1.338×150]+7422×0.2×1.325×30=4.42×106 kJ/h F=4.42×106/(3.6×8.1×325)=466(m2) 二、分银炉 1)烟气条件 烟气量 4000m3/h.台 烟气温度—600℃烟气烟尘—3g/m3 烟气成份(%): SO 2CO 2 N 2 O 2 H 2 O 0.087 4.100 76.603 14.810 4.400

冷库冷负荷计算

一、制冷负荷计算 1、设计参数 2、冷间内各项冷负荷计算 (1)维护结构传入热Q1 根据公式:)(n w t t a F K Q -??= 式中 K —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W/㎡·K ; F —维护结构传热面积,㎡; a —维护结构两侧温差修正系数,查《制冷装置设计》表2-2-2可得; t w —维护结构外侧计算温度℃,当计算外墙、顶棚时,按规定值取;当计算内墙地坪时,按邻室温度规定值取; t n —冷间设计温度℃。 (2)货物放热量Q 2 ()()() () 2 'n 21'3 21b '3 21'2d 2c 2b 2a 2q G -G 2 q q G 10t t BC G 10h h G Q Q Q Q Q +++?-+ ?-= +++=τ τ 式中 Q 2a —食品放热量; Q 2b —食品包装材料和承载工具的热量; Q 2c —食品冷加工过程的呼吸热; Q 2d —食品冷藏过程中的呼吸热;

G ′—冷间每天进货量(kg );G ′=72000kg h 1、h 2—货物进出冷间的焓值kJ/kg ; τ—货物冷加工时间,s ;本次设计中设置货物冷加工时间为24小时 B —货物包装材料和运载工具的重量系数; C b —包装材料或运载工具的比热,kJ/kg ·K ; t 1—包装材料或运载工具进入冷间时的温度,℃; t 2—包装材料或运载工具在冷间内降温终止时的温度一般为库房设计温度,℃; q 1、q 2—鲜果冷却初始、终止温度时的呼吸热,W/t ; G n —冷却物冷藏间的最大冷藏量,kg ,G n =900000kg 。 冷藏间: Q 21=80.2Kw+3.2Kw+6.1Kw+15.7Kw=105.2Kw (3)通风换气冷负荷Q 3 ()3600 2410V n h h Q 3 n n w 3???-= ρ 式中:h n ,h w —室内外空气的焓值,kJ/kg ; n —每日换气次数,取2次; V —冷间内的净容积,m 3; ρn —冷间内空气密度,kg/ m 3。 (4)电动机运行产生的冷负荷Q 4 4Q P ζρ=∑ 式中:P —电动机的额定功率(KW ); ζ—热转化系数,电动机在冷间内时取1,在冷间外取0.75;

各家软件空调负荷计算结果比较

几个空调负荷计算软件的计算结果比较以及看设计日负荷计算 暖通小宝他爹翁骁炜 有幸成为PKPM新开发的负荷计算软件计算结果正确性验证人员之一,也借此机会对市面上的各种主流负荷计算软件计算结果做一个系统的比较。 为了减少众多的干扰计算结果的因素,采用比较简单的两道例题分别计算轻型与重型围护结构一共四种结果(例题具体见附录)。 软件分别采用PKPM负荷计算软件beta版、华电源smad 1.9 、鸿业暖通空调负荷计算软件6.0、天正暖通8.2。各个软件均采用谐波反应法计算。原本也想拿浩辰的一起来算,考虑到浩辰的负荷计算与天正的出自一人手笔,天正的又是后做,所以偷懒了下。 一计算结果

逐时负荷对比: 重型中间

重型顶层

二负荷计算结果分析 先要对例题中轻型材料和重型材料做一下分析,可以看到重型材料的衰减延迟系数普遍高于对应的轻型材料,但重型材料中的外墙屋顶的传热系数要大于轻型材料,这就表明重型房间要比轻型房间得热量大,但它的蓄热能力更强。 其次对统计值进行分析。天正的各情况下的冷负荷最大值是各家之首。但他逐时负荷之和与其它几家差别不大。房间的逐时冷负荷之和是等于房间的得热量之和,所以从它可以看到各家软件对从得热量到冷负荷这一过程的理解。而冷负荷平均值和冷负荷最值之比可以看 引入得热量和冷负荷的区别是负荷计算中的一大进步。把房间分为轻、中、重三种标准类型是综合考虑计算复杂度和体现房间蓄热能力、区分得热量和冷负荷的权衡。 从各个软件里的设置看,华电源软件让用户直接设置房间轻、中、重类型;鸿业软件里没有这个概念,应当是隐藏在背后自动计算了;天正软件可以让用户选择房间类型也可以软件自动判断;PKPM软件因为它的围护结构信息比较全所以摒弃了轻中重类型,通过实际情况计算实际房间的衰减延迟效果。。 从计算结果看,鸿业围护结构数据不全而采取自动判断导致了它的轻型和重型房间蓄热能力差别是所有软件里最小的,也导致了负荷最大值中一个和其它软件不同的反常的现象,就是重型房间的冷负荷反而比轻型房间大;华电源计算结果非常正常,只不过在实际使用中用户自己很难判断房间到底是轻型还是重型;天正软件界面上考虑得比较周全,但和其它软件比,对房间蓄热能力的考虑稍嫌不足;PKPM因为从实际计算出发,所以中间层和顶层同样类型的不同房间蓄热能力差别是所有软件中最小的,这也是比较实际的。 第三分析逐时曲线

表冷器制造工艺标准

文件修订记录表

1.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铝翅片或铜翅片,用铜管胀管制造表冷器。 2.相关标准: 下列标准可视为本标准的统一组成部分。 2.1M-001钎焊工艺标准。 2.2M-003冷媒系统产品制造工艺标准。 2.3M-015铜管加工工艺标准。 2.4约克国际工艺标准《M-656 COIL FABRICATION》。 2.5OMS(操作方法指导书)是本标准的补充,它将详细规定达到本标准要求的操作方法。 3.基本要求: 3.1表冷器制作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3.1.1在搬运或贮存过程中防止翅片和薄壁铜管被破坏。 3.1.2密封冷媒系统操作要求铜管内部表面保持清洁。 3.1.3为保证凝结水流畅,翅片外表面应保持清洁。 3.2铜管胀管前端头无毛刺。 3.3管内部清洁。 3.3.1表冷器内部清洁应符合M-003的要求。 3.4翅片与铜管的过盈配合。 3.4.1 表冷器中铜管胀管压紧翅片的最小/最大过盈配合。(见表1,括号内为公制尺寸。) 3.4.2 完工的表冷器外观良好。对室外机冷凝器而言,梳整翅片的面积最大不超过面积5%;对蒸发 器而言,最大不超对总面积1%。如果有5‰的翅片破裂到铜管,使翅片与铜管之间的接触断裂,则报废而不允许返工。 3.5 完工的表冷器外观应清洁,应使用挥发性冲片油。 3.6 管端切割平整以便于插入杯口,断面圆整,无毛刺、平斑、凹坑和皱褶。 4.尺寸 4.1所有零件应符合相应图纸的要求,在制作过程中应按图纸检查有关尺寸。 4.2除非另有规定,表冷器有以下关键尺寸:

注:在测量A、C、D时端板应压紧靠在翅片上;加热盘管、蒸汽盘管的A尺寸不受上述限制。

用天正计算冷热负荷

天正怎么算? B 14:11:52 不是说都用鸿业计算吗 A 14:13:52 哦,都行鸿业6.0以上算的比较烦索,数据偏多,比较浪费纸,要不我教你天正吧,B 14:14:02 行 B 14:14:10 我那鸿业也有问题 A 14:14:51 A 14:15:00 这个 B 14:15:05 打开了 A 14:15:41 先起个工程名 B 14:15:53

定义地区参数 A 14:16:27 选城市 B 14:16:40 好了 A 14:16:54 那样 B 14:17:09 B 14:17:45 楼一共9层,我只计算3层B 14:17:58 用建立9层吗? A 14:18:26 不用 B 14:18:30 哦 A 14:18:53 选中一层 A 14:19:02 添加房间 A 14:19:18

B 14:19:48 B 14:20:02 我这样的图纸添加几间房间呀 B 14:20:09 按小房间添加? A 14:20:45 看不清 B 14:21:14 内外共9个小房间 A 14:21:41 先给房间编个号吧,免得你自己弄乱了B 14:21:46 好的 A 14:22:24 每一间都单算 B 14:22:32 好的 A 14:22:41 你做空调还是采暖 B 14:22:45 我现在输入一间。空调 B 14:22:50

A 14:23:47

B 14:23:55 这样?不能显示内墙外墙B 14:24:19 是这个界面 A 14:24:50 点右边的名称 B 14:25:07 看见了 A 14:25:10 输入房间名 A 14:25:35

换热器(表冷器)如何设计

概述 本规范描述了组合式空调机组的设计参数、性能要求、设计工况及各元件设计和选型方法。组合式空调机组基本型号有24个,功能段包括混合段、初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表冷段、热盘管段、电加热段、各种加湿、风机段、消声段等二十余种功能段。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长、宽、高是按模数进行设计,标准规定:1M=158mm,基本命名方式为:MKZXXXX,前两为数字表高度上的模数,后两位表示宽度上的模数,尺寸的计算方法为:L=XX*158+50(70)(面板厚度为30mm时取50,面板厚度为50mm时取70)。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具体命名方法可参阅组合式空调机组产品分类与型号命名()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基本设计工况: 空气的进行处理,满足客户对空气洁净度和舒适度、环境噪声的需求。 第一章换热器设计计算方法 换热器用来实现空气与热源载体——水进行能量交换的设备,是空调末端产品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要构件有进出水管、集水管、铜管、翅片、U型管、端板等,下面主要介绍表冷器大小、翅片形式、铜管大小等的选择,其结构上的知识不做介绍。 我们公司换热器的命名方法: 换热器的中文名称加三个主参数,即:换热器 M*N*L,M表示换热器厚度方向铜管排数,N表示换热器高度方向的铜管数,L表示换热器有效长度(即换热铜管长度),如:换热器 4*20* 1500,表示4排换热器,高度方向有20根管,换热器铜管的有效长度为1500。换热器的其他构件相关尺寸都是以这三个基本参数为依据换算而来。 换热器M×N×L(换热器系列部件图样代号及名称) MK.HRQ3Z 换热器8×24×2015(换热器系列部件图样代号及名称) 表示换热管规格为φ16、总水管通径为DN65(3型管)、8排(M=8)换热管、每排管数 为24(N=24)、换热器迎风面长度或换热管有效长度为2015mm(L=2015)的左式换热器。 具体名称命名方式可参阅换热器命名。 换热器的设计: 一、基本参数的设计: M 一般尽量按客户要求选择,在客户没有要求的情况下,我们根据N、L的值,加上我们的经验公式(见后)进行计算。 N、L 根据我们规划的段位尺寸,保证换热器在表冷段中便于安装,且有最大的换热面积和迎风面积,具体的段位尺寸见组合空调标准段位图。 二、翅片和铜管的选择 目前我们公司有波纹片、开窗片、平片三种翅片形式。波纹片主要是与φ16铜管配套,开窗片、平片与φ铜管配套。风机盘管主要采用φ铜管套平片,空调箱按风量区别,5000m3/h以上的采用φ16铜管套波纹片,5000m3/h以下的采用φ铜管套开窗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