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广播电视传播语言
- 格式:ppt
- 大小:316.51 KB
- 文档页数:50
第六章广播语言第七章新闻解说1.传播新闻信息的语言:书面语言:手写眼看(文字语言)口头语言:口说耳听(有声语言),它以声音为传播信息的符号,是说给人听的。
分:对话语言、独白语言2.广播语言是用声音表达口说耳听的语言(口头语言)是经过提炼,合乎规范的标准语。
3.广播语言是供人说的,“说”是广播语言特点的一个制约因素。
广播语言是给人听的,“听”是广播语言特点的又一个制约因素。
4.语言的规范化是指使用语言的人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书写)等方面遵循统一的标准。
5.汉语标准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读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6.标点符号是帮助人们阅读和正确理解手稿或印刷文句(书面语言)的约定手段。
广播语言的特点:人们用来传播信息的语言大体可分为两类:(1)手写眼看的书面语言(也称文字语言)以文字为传播信息的符号;(2)口听耳说的口头语言(也称有声语言)以声音为传播信息符号,是说给人听的,分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一、口说耳听1.广播语言是供人说的,“说”是广播语言特点的一个制约因素,广播语言是用声音表达口说耳听的口头语言,分:对话语言、独白语言a 对话语言:一般广播访问,对话,及部分主持为节目采用有明显的双向性,单方面看不太完整,靠身势语(动作语)补充。
b 较长时间独自言语活动所使用的语言称独白语言,广播电视采用独白语言,说者看不到听者,很难得到反馈信息,所以在语法和逻辑上要求较为严谨。
无论是对话语言还是独白语言,都有是说给人听的,不是写给人看的。
2.广播语言是给人听的,“听”是广播语言特点的又一个制约因素,广播语言不只是说给人听见的语言而且应该是说给人一听就懂的语言听得见而听不懂的语言,不符合广播要求,不能算作名副其实的广播语言。
二、合乎规范广播语言不是一般粗糙的口语,它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合乎规范的标准语,语言的规范化是指使用语言的人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遵循统一标准,汉语标准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2011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11.25•【文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66号•【施行日期】2011.11.25•【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广播影视正文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2009年9月8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61号根据2011年11月25日《<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秩序,促进广播电视广告业健康发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广播电台、电视台(含广播电视台)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以下简称“播出机构”)的广告播出活动,以及广播电视传输机构的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广播电视广告包括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含资讯服务、广播购物和电视购物短片广告等)。
第四条广播电视广告播出活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合法、真实、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对广播电视广告播出活动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播出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广告播出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广播影视行政部门鼓励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制作和播出,对成绩显著的组织、个人予以表彰。
第二章广告内容第七条广播电视广告是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坚持正确导向,树立良好文化品位,与广播电视节目相和谐。
第八条广播电视广告禁止含有下列内容:(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违反宗教政策的;(四)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五)宣扬邪教、淫秽、赌博、暴力、迷信,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六)侮辱、歧视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七)诱使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或者不良价值观,危害其身心健康的;(八)使用绝对化语言,欺骗、误导公众,故意使用错别字或者篡改成语的;(九)商业广告中使用、变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使用、变相使用国家领导人、领袖人物的名义、形象、声音、名言、字体或者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形象的;(十)药品、医疗器械、医疗和健康资讯类广告中含有宣传治愈率、有效率,或者以医生、专家、患者、公众人物等形象做疗效证明的;(十一)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一~第四章“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改革开放前)“主持人中心制”:当时被称为“珠江模式”,节目按大版块进行设置;主持人具有编、采、播、控的综合素质;主持人“提纲加资料”;现场直播(新闻和信息除外);听众通过热线电话的同步深度参与等。
1986年12月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立,办台方针“大众性、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被视为我国广播改革的第一次浪潮。
“惯性收视率”:一些香港电视台观众会“惯性的”,不假思索地首选无线台的节目,只有当无线台实在没有适合节目可看的时候才会选择转台,夸张的说法是有的香港家庭一年也用不上几次电视遥控器。
(1978年佳艺电视台倒闭后,香港免费电视领域形成了“两台参战,无线独大”的稳定格局。
两台实力悬殊导致“胜者不思进取,败者得过且过”的局面)△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第一次革命:语言的形成与使用第二次革命:文字的创制与运用第三次革命: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革命:无线电传播的发明与应用第五次革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阶段(1)起步时期(1949年前):主要在边远,解放军发展(2)初步发展时期(1949-1965年):强调新闻舆论功能+文娱功能(3)挫折、停滞时期(1966-1976年)(4)复苏、振兴时期(1977-1980年中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5)发展、繁荣时期(1980年后期至今)△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一、初创期(1958-1965)北京电视台的任务:宣传政治、传播知识、充实群众文化生活。
二、停滞期(1966-1976)节目数量少、样式单调、以转播“样板戏”为主。
三、恢复期(1977-1978)央视采用ENG,即“电子新闻采集”设备,新闻时效性增强。
四、发展期(1979年至今)①新闻、纪实类节目的发展。
②综艺节目的发展与繁荣。
③电视剧的生产逐步走向繁荣。
④体育类节目的发展。
⑤与海外业者的合作进一步深化。
传播语言学教学大纲《传播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学分: 3 先修课程:语言学概论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新闻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一门理论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立足于现代语言学和当代传播学对人类语言符号的认知,以开放的视野和现代学术的眼光,重新梳理了关于传播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学术成果,探讨了许多新的传播语言学课题,构筑了新的传播语言学研究框架,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代传播语言学研究的新的视角与风貌。
本课程主要以传播艺术为对象,结合丰富的实例,讲授如何理解语言传播的特性,分析语言传播艺术如何具体运用,使学生基本掌握语言传播的思维和方法。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实现两个个目标:一是对语言传播艺术类型的了解,并会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二是培养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熟悉具体语言在特定的语境中达到的效果,真正明确语言在传播中的特性、功能、局限以及发展,掌握文学语言、广告语言、新闻语言、网络语言的传播价值。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传播学的理论基础;(2)熟悉语言学的理论现状(3)了解传播语言学的理论建构(4)明确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2.教学内容(1)传播学的理论基础;(2)语言学的理论现状;(3)传播语言学的理论建构;(4)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第二章语言在传播中的特性1.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语言的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模糊性;(2)了解语言的存在的语境;1(3)了解语言产生的特殊性。
2.教学内容(1)语言的符号性;(2)语言的系统性;(3)语言的社会性;(4)语言的模糊性;(5)语言离不开语境;(6)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第三章语言在传播中的功能1.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语言的交际、思维功能;(2)明确语言的文化功能、凝聚功能;(3)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教学内容(1)语言的交际功能;(2)语言的思维功能;(3)语言的文化功能;(4)语言的凝聚功能。
周小普《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网>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绪论0.1复习笔记0.2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编认识广播电视媒介第一章广播电视史前史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广播电视的产生与技术发展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广播电视新媒体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编走近广播电视媒体第五章外国广播电视事业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编操作广播电视媒介第七章广播电视节目类型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广播电视采访摄录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写作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广播电视节目声画编辑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一章广播电视文字编辑与节目编排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二章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三章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编理解广播电视媒介第十四章广播电视的产业经营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西方广播电视研究经典理论概述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广播电视的制度:1,国营制度型2,公共制度型3,商业制度型电视制式: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所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广播电视数字化:在节目制作、传输、接受过程中用数字字节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在三个环节的流动。
(不仅可以看到清晰的电视图像,听到数字广播节目还可以享受大量的咨询和服务)第三章广播电视发展的规律一,生产力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基础:表现为:1,科学技术对广播电视的发展起先导作用(技术媒介是社会实践是天生的,它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广播电视每一个发展都无不遵循科学技术先导的轨迹。
)2,广播电视需要先进的管理(作为重要的信息产业部门之一,广播电视是具有经济属性的,在生产经营信息产品的过程中,要达到自身经济功能的实现,必须要向管理要质量,要产量,要效益。
)3,生产力中人的发展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利于行为高质量的作为广播电视消费者的手中,从而推动广播电视的发展;人的发展意味着广播电视从业者更高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生产率。
)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广播电视事业的社会经济环境(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国民经济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和节否、广告市场规模的影响)二,文化石广播电视发展的依据三,媒介竞争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广播电视媒介与其他大众媒介的竞争,广播电视事业内部的竞争和广播电视媒介和第四媒介的竞争三个方面广播电视行业内部的竞争包括三个方面:广播行业内部的竞争:1,发射量和发射功率之争。
2,技术之争3,节目之争4,经营管理和人才之争。
电视行业内部的竞争:1,频道之争。
(国内频道之战上星,国际频道之战亚洲上空的中文频道)2,节目之争。
(新闻节目之争,节目购买之争,其他影视节目购买之争)3,经营管理和人才之争。
4,技术之争。
广播电视行业之间的竞争:1,时效性来看,电视奋起直追,利用其图文并茂的优势及屏幕文字可插播新闻的优势在竞争中胜出。
2,播出时间上来看,电台主动避开电视的黄金时段,选择早晨、就餐时间和晚间播放重要节目,但电视也逐渐更看重这几个时段,纷纷开办适时的拳头节目相互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