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儿歌 儿童诗.
- 格式:pdf
- 大小:253.49 KB
- 文档页数:12
中国诗词儿歌1. 《静夜思》儿歌哎呀呀,你看那《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好像我们晚上看到明亮的月光照在地上一样,是不是超级形象呀!这可是李白大诗人写的呢!小朋友们唱起来肯定很好玩呀!2. 《春晓》儿歌哇塞,“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多有意思呀!就好像春天的早晨在我们身边一样,能听到鸟儿叽叽喳喳叫,难道你不想跟着一起唱吗?3. 《咏鹅》儿歌嘿哟,“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那大白鹅仰着脖子叫的样子是不是一下子就出现在眼前啦?这《咏鹅》儿歌真的好有趣呀!4. 《悯农》儿歌哎呀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伯伯种地多辛苦呀,我们唱着这《悯农》儿歌,是不是更要珍惜粮食呀!5. 《游子吟》儿歌哇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妈妈对孩子的爱就像那细细的线一样,这首《游子吟》儿歌好温暖呀,你感受到了吗?6. 《江雪》儿歌嘿,“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一片寂静的雪景,就像在我们眼前一样,唱着《江雪》儿歌,感觉好神奇呀!7. 《登鹳雀楼》儿歌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那壮观的景色呀,跟着儿歌一起,我们好像也能看到呢,多棒呀!8. 《赋得古原草送别》儿歌哎呀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小草生命力多顽强呀,这《赋得古原草送别》儿歌也好听呢!9. 《望庐山瀑布》儿歌哇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瀑布简直太壮观啦,唱着这儿歌,就像真的看到了大瀑布一样呢!10. 《早发白帝城》儿歌嘿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速度好快呀,听着《早发白帝城》儿歌,是不是感觉很刺激呀!我的观点结论:中国诗词儿歌真的太有意思啦,它们不仅能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还能带来很多快乐,让我们一起多唱多感受吧!。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课件儿歌《百花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儿歌与儿童诗》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学习儿歌《百花开》。
通过学习这首儿歌,让幼儿感受四季花卉的美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儿歌《百花开》,理解儿歌所描绘的四季花卉特点。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四季花卉的特点及对应关系。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四季花卉图片、PPT课件、音响设备。
2. 学具: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四季花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花卉的名称,引发幼儿对四季花卉的兴趣。
2. 新课:教师播放PPT课件,讲解儿歌《百花开》的内容,引导幼儿跟读,掌握儿歌的韵律。
3.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季节,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该季节的花卉,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4. 例题讲解:教师挑选一个季节的花卉,结合儿歌内容,讲解该季节花卉的特点。
5. 随堂练习:教师让幼儿根据儿歌内容,找出其他季节的花卉特点,并在画纸上进行描绘。
六、板书设计1. 儿歌《百花开》内容2. 四季花卉图片及名称3. 四季花卉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四季花卉,并标注名称。
2. 答案:无标准答案,以幼儿实际绘画作品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实地观察四季花卉,增强他们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同时,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儿歌,表达对四季花卉的喜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四季花卉的特点及对应关系。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大班语言《摇篮》优质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第四章《儿歌与儿童诗》中的《摇篮》一课。
本章内容主要围绕儿歌的特点、意义及其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讲解。
《摇篮》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节奏感的儿歌,通过描绘摇篮中宝宝悠然自得的状态,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摇篮》这首儿歌,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对儿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仿编儿歌,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朗读并背诵《摇篮》儿歌,理解儿歌的意义。
难点:仿编儿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录音机、磁带、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自己在摇篮中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播放《摇篮》录音,让幼儿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儿歌,指导幼儿注意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幼儿理解儿歌的意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4. 实践:分发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一幅摇篮画,并尝试仿编儿歌。
5. 展示: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欣赏、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儿歌《摇篮》的全文,标注重点词语。
2. 在黑板上展示一幅摇篮画,引导幼儿关注画面中的细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摇篮》儿歌的内容,并尝试背诵。
2. 作业答案:儿歌《摇篮》的全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仿编其他儿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可组织类似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019年自考《儿童文学概论》章节重要考点四第四章儿童学的体裁一、儿歌:以低幼儿为接受对象,用口语化的韵语唱诵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歌谣。
又称童谣、“孺子歌”、“小儿语”、“徒歌”(一):简述儿歌的历史演变。
P58①文字出现前已存在,是祖先教育、娱乐后代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下海家们利用儿歌来作为改朝换代的舆论工具,强烈的政治色彩也就成了中国古代儿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迷信色彩也很浓重。
“诗妖”③直到明代,儿歌的观念才发生了大的变化,开始突破五行迷信的束缚,从儿歌世代流传的实际情形来解释儿歌的特点,并且重视儿歌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④清代的儿歌观念趋向多元,也有神秘主义倾向出现。
至少尊重了儿歌的现实。
⑤真正从儿童文学意义上形成的儿歌观念则是本世纪的事,由于有新文学化思想的关照,有传统儿歌观念的批判继承,有西方儿歌理论的借鉴,儿歌观念也变得更切近于儿歌的扑鼻,并且具有科学性,民主性的现代精神。
创作儿歌的出现,便是儿歌走向自觉的标志。
(二):儿歌在艺术上的特点P59-61①自然合节的音乐性。
②天机活泼的稚拙美。
③歌戏互补的可操作性。
(三):儿歌的主要艺术形式1.摇篮曲:催眠曲,是成人哄婴幼儿入睡时所吟唱的儿歌,内容通俗浅显,节奏柔和舒缓,语言柔美流畅2.数数歌:数学与文学巧妙结合的儿歌3.连锁调:即连珠体,或叫衔尾式,以“顶真”手法构成,即前句末尾的词语用作后句开头的词语,往往是“随韵接合,意不相贯”(周作人语)4.问答歌,也叫盘歌,或叫对歌,利用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适用于组织游戏5.绕口令,即拗口令或急口令,多由一些双声叠韵或发音相近相同的字词结构组成有趣的句子或短语,是训练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好工具6.颠倒歌:也称滑稽歌、古怪歌,是一种使用夸张、颠倒的手法来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表面的荒诞揭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的目的的传统儿歌形式。
7.对花调8.谜语歌9.时序歌二、儿童诗:是属于“儿童”的诗,适合儿童阅读、吟诵,为童年所理解、欣赏、喜爱的诗歌。
第一节概念和范围一、儿童文学释义(1)五四以后普遍流行的“儿童本位论”,即认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
(2)儿童文学是专指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3)“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二、儿童文学的概念的基本含义包括:(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4)儿童文学是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三、儿童文学的范围1、儿童文学的类型:一种是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种是古典意义上的文学。
2、中国古代儿童文学主要包括四类作品:一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三是经过专门编撰的所谓的“陶冶性情”的成人作品,主要是诗歌作品,如《千家诗》、《神童诗》等;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
3、广义的儿童读物也包括儿童文学读物,在儿童文学研究真难过,儿童文学读物则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即是指除儿童文学读物以外的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
1、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的含义:即指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2、儿童文学在美学特质方面与成人文学的区别:首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相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
其次,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通性,但是当这些要素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分别出现在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作品中时,它们就可能获得一种体现各自艺术面貌的审美效果。
3、儿童文学的主要审美特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质朴。
第三节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1、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首先,儿童文学作品中丰富健康的可以帮助小学生得到纯正的美学观念的熏陶,让他们在阅读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诗篇儿歌小班儿歌
1. 《小鸭子》
- 小鸭子,嘎嘎嘎,摇摇摆摆真可爱呀。
哎呀,那模样像不像小朋友学走路呀?
2. 《两只老虎》
-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
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这歌多有意思呀,大家一起唱起来呀!
3. 《数鸭子》
-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哇,好多鸭子呀,数得过来吗?
4. 《小星星》
-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就好像天空中无数双小眼睛在眨呀眨。
5. 《拔萝卜》
- 嘿哟嘿哟拔萝卜,嘿哟嘿哟拔不动。
那大萝卜可真难拔呀,要不要一起去帮忙呀?
6. 《找朋友》
-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大家都有好朋友吗?
7. 《新年好》
-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
新年的时候唱这首歌多开心呀!
8. 《世上只有妈妈好》
-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妈妈对我们真好呀,是不是呀?
9. 《小燕子》
-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小燕子飞来飞去多欢快呀!
10. 《丢手绢》
-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哎呀,可别被抓住啦!
我觉得这些诗篇儿歌都特别有趣,能给小班的孩子们带来很多欢乐和美好的记忆。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儿童文学教程》教学大纲制订:龙侨2012年6月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1)《儿童文学教程》是幼儿教育专业(可以延伸到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
(2)此课程主要阐述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着眼于提高幼儿专业学生(可以延伸到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训练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编写一般的儿童读物。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扩大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为儿童文学的体裁、欣赏、创作教学奠定基础。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儿童文学各主要体裁的文体特点,了解儿童文学创作的一般原理及常见文体的创作要求,学会改编和创作儿童文学的几种主要体裁:儿歌、儿童诗、短小的故事、儿童小说和童话。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初步形成阅读欣赏、批评儿童文学的能力。
重点培养分析和鉴赏现当代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中短篇作品(儿歌、儿童诗、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特点,撰写简析(概要评论)。
(4)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儿童文学史发展规律和中外儿童文学史发展的概况,扩大儿童文学视野,提高儿童文学修养。
二、学时分配表《儿童文学教程》属于文化理论课程,内容比较多,理论性比较强,上课主要以讲授和学生讨论为主,儿童文学作品阅读和作业训练放到课外时间完成。
《儿童文学教程》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因此,《儿童文学课程》应该放在一个学年来完成教学任务,每个星期安排2个学时,共72个学时。
根据教三、教学要求、内容及建议(一)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4个学时)1、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意义和作用;(2)了解儿童年龄特征;(3)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4)理解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2、教学内容(1)儿童文学的概念;(2)儿童文学的意义;(3)儿童文学的作用;(4)儿童年龄的特征与儿童文学的关系;(5)儿童文学的特点;(6)儿童文学的主要的美学特征;3、教学建议(1)必须要把儿童文学的概念讲授清楚;(2)让学生知道儿童文学对儿童年龄的界定;(3)讲解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的时候,要对美学这个概念进行适当的讲解。
现代诗儿歌诗词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衍生注释:“曲项”指弯曲着脖子。
这首诗描绘了鹅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鸣叫,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动清澈水波的画面。
二、赏析:这首诗简单又生动。
开头连用三个“鹅”字,就像我们看到鹅的时候,兴奋地指着它们叫起来一样。
鹅那弯曲着脖子对天歌唱的姿态,充满了生机。
白色的毛和绿色的水、红色的掌和清澈的波,色彩对比鲜明,仿佛一幅鲜活的画就在眼前。
三、作者介绍:骆宾王,他是唐代初期的诗人,小时候就很聪明。
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很擅长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
四、运用片段:小朋友们去公园的湖面上看到大白鹅的时候,就可以说“看就像骆宾王诗里写的那样,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呢,它们的白毛浮在绿水上,红掌拨着清波,真好玩”。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衍生注释:“疑”是怀疑、以为的意思。
诗人睡在床上,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恍惚间以为是地上结了霜。
二、赏析:这首诗特别能引起游子的共鸣。
诗人先是看到月光产生错觉,然后抬头看月亮,再低下头思念起故乡。
短短几句,把那种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好像我们在外面漂泊久了,看到一些熟悉的东西,就会突然想起家乡。
三、作者介绍:李白,他可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仙”。
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又清新自然。
四、运用片段:一个人在外地打工,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望着窗外的月亮,可能就会感叹“哎,就像李白说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现在举头望明月,真是低头思故乡啊,我也好想回家”。
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一、衍生注释:“粟”就是谷子。
春天种下一粒种子,秋天收获很多粮食,四海之内没有闲置的田地,但是农民却还是会饿死。
二、赏析:这诗很深刻。
前面两句写出了农民辛勤劳作后的丰收景象,可是后面两句突然一转,这么多的田地都种满了,农民却饿死了。
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