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00.51 KB
- 文档页数:2
鞍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胡晓燕
【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5(26)22
【摘要】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方法36例鞍区脑膜瘤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单/双额下入路12例,翼点入路21例,纵裂入路3例。
结果36例中,显露满意22例(61.11%),全切26例(72.22%),痊愈32例(88.89%),无死亡,预后良好18例(94.74%)。
结论翼点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有益于鞍区脑膜瘤全切。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胡晓燕
【作者单位】河南省医学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6.2
【相关文献】
1.鞍区脑膜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 [J], 马春晓;徐国本;宋来君;闫东明;保健基;孙红卫;龙江
2.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32例报告 [J], 周志武;衣志刚;王小龙
3.鞍区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J], 穆林森;张红波;陈谦学;孙彦辉;姬玉成;曾小君
4.显微手术治疗鞍区占位性病变23例 [J], 陈世超;王小永;丁兴欢;梁庭毓;曹杨;孙
际典;冯恩山
5.鞍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张祎年;黄文彪;潘亚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果体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62例报告)漆松涛;邱炳辉;方陆雄;张喜安【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05(010)010【摘要】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和技术要点.方法总结62例松果体区肿瘤病人的手术经验.其中行经纵裂胼胝体后部入路6例,侧脑室后部入路3例,枕部小脑幕入路42例,幕下小脑上入路10例,幕上下联合入路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52例(83.9%),次全切除8例(12.9%),活检2例(3.2%).手术后辅助放疗33例,脑脊液分流2例.术后恢复良好55例(88.7%),学习工作能力差6例(9.7%),死亡1例(1.6%);随访期间肿瘤复发4例(6.5%).结论松果体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好,恶性肿瘤亦可通过手术切除治愈或提高辅助治疗效果.合理的手术入路、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及熟练掌握颅底显微解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总页数】3页(P441-443)【作者】漆松涛;邱炳辉;方陆雄;张喜安【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4【相关文献】1.松果体区肿瘤放射治疗探讨(附13例报告) [J], 李旭;张宇;陈智;彭东昆2.松果体区肿瘤所致梗阻性脑积水的神经内镜治疗(附53例报告) [J], 唐凯;詹升全;林晓风;陈光忠;毛承亮;周东;李昭杰3.枕部经小脑幕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附68例报告) [J], 方陆雄;漆松涛;邱炳辉;黄广龙;潘军4.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4例报告) [J], 徐庆生;冯一平;周永庆5.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4例报告) [J], 徐庆生;冯一平;周永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室内脑膜瘤的磁共振诊断及临床价值摘要:目的:分析脑室内脑膜瘤的磁共振影像学特点及其对于临床诊断、治疗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11例脑室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征象。
11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
结果:本组病例肿瘤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
结论:临床表现结合mri影像可做出初步诊断并帮助选择合理手术路径。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脑室内脑膜瘤效果满意。
关键词:脑膜瘤;磁共振成像;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739.45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071-01脑膜瘤(meningioma)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5%~20%,发病部位多见于额、顶、枕区大脑凸面、窦镰旁、蝶骨嵴、颅前窝溴沟等位置,而发生于脑室内的脑膜瘤很少见[1]。
本文收集我院2002~201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室内脑膜瘤的患者11例,回顾分析其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总结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临床治疗的价值。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11例,男性4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42岁;均有颅内压增高和头痛表现;呕吐3例;强迫头位4例;视力障碍2例;精神障碍1例,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癫痫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侧脑室、三脑室内肿瘤,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膜瘤。
肿瘤位于左侧脑室三角区5例,右侧脑室三角区2例,三脑室内2例,位于透明隔区1例,位于四脑室区1例。
肿瘤最大者6.0×5.0×4.8cm,位于侧脑室三角区;最小者约1.5×2..0×2.5cm,位于四脑室。
1.2mri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1.5tphilips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普通及增强扫描;10例t1w见病变脑室受压、变形与移位,可见等或稍低信号的球形、半球形或分叶状肿块影,边界光滑,增强扫描信号明显增高,t2w呈等、稍高信号或混杂信号。
dw及flair为等、低混杂信号改变;1例呈等t1、短t2异常信号影,其内见斑片状短t1、长t2异常信号影,flair上呈等信号。
侧脑室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外科治疗
朱卫;崔尧元;徐启武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
【年(卷),期】2000(007)004
【摘要】@@ 侧脑室肿瘤,是指位于侧脑室内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
0.75%~2.8%,占脑室系统肿瘤的44.7%.侧脑室肿瘤可起源于侧脑室壁、脉络膜丛以及异位的组织,其具体发生的部位、病理性质和临床表现等各不相同[1].本文对侧脑室常见肿瘤的病理、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手术方法(包括侵入三脑室肿瘤的手术方法)的进展等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462-465)
【作者】朱卫;崔尧元;徐启武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200032;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200032;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显微外科治疗侧脑室肿瘤临床分析 [J], 胡成旺
2.儿童侧脑室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J], 明扬;陈礼刚;董劲虎;杨福兵;李定君
3.侧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J], 张敬泉;李劲松;胡威;刘光普;陈坚
4.侧脑室肿瘤的外科治疗 [J], 涂兰波;彭彪;王国良;张小鹏;王玉宝;李建亭;王伟民
5.侧脑室肿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J], 李红旗;赵宇;臧永强;郭荣增;王影飞;王胜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短篇论著·第四脑室肿瘤的入路探讨及显微手术治疗王辉李文胜叶卓鹏粱朝峰龚瑾罗伦陈川郭英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2.22.080作者单位: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通讯作者:王辉,Email :doctorwanghui@126.com 【摘要】目的探讨第四脑室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提高手术效果。
方法22例第四脑室肿瘤分别于显微镜下采用小脑蚓部切开(4例)、小脑延髓裂膜髓帆入路(16例)、联合入路(2例)显露第四脑室,将病变切除,缝合硬膜,骨瓣复位。
结果本组病变全切除20例(91%),次全切除2例(9%),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死亡。
15例患者获得随访1 48个月,均生活、学习良好,随访期内3例复发。
结论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术中良好的显微技巧、恰当的切除程度是影响第四脑室肿瘤预后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脑室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第四脑室肿瘤是指原发于第四脑室内的肿瘤,也包括原发于邻近部位的脑瘤侵及第四脑室者。
由于位置特殊,术中容易损伤后组颅神经、脑干呼吸循环中枢,一直是神经外科医师面临的挑战之一。
我科从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第四脑室肿瘤2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2例,其中男6例,女16例。
年龄4 66岁,平均25.6岁。
病程3d 至5年,平均8.5个月。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16例,呕吐5例,步态不稳9例,声嘶2例,饮水呛咳2例,枕颈部痛1例,肢体乏力1例,视力下降1例。
3.影像学检查:术前15例患者行CT 检查,其中9例行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均位于颅后窝中线小脑蚓部或第四脑室,肿瘤直径3.2 5.8cm ,绝大多数为等或稍高密度影,4例有囊变,1例有钙化;6例有明显的强化,而3例强化不明显;8例合并脑室明显扩大。
所有22例患者行头颅MRI 检查,T1WI 上19例为等、稍低信号,3例为混杂信号;T2WI 上20例为混杂信号,2例为高信号影,5例伴有明显的水肿;增强扫描14例为明显强化,6例为不均匀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脑干受压前移12例,与脑干分界不清8例;16例患者合并脑积水。
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的诊治(附13例分析)侯宗刚;林松;延鹏翔;王忠诚;刘佰运【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09(014)011【摘要】目的探讨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该病多见于中年人,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显示:T2WI多呈高信号,T1WI上多表现为低、等信号,增强扫描大多无明显强化.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死于并发症1例.对12例随访0.5~1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是术前诊断的重要参考;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总页数】3页(P499-501)【作者】侯宗刚;林松;延鹏翔;王忠诚;刘佰运【作者单位】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相关文献】1.侧脑室内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3例报告) [J], 冯大勤;黄祜鸿;肖绍文;黄玮;秦坤明;梁裕盛;张超元2.侧脑室脑膜瘤的诊治(附11例报告) [J], 王永和;王增武;王寿先;刘洪涛3.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转移瘤的诊治:附病例分析 [J], 金鑫; 王洪; 方川; 史彦芳; 董晓辉; 李炜; 刘海建4.显微手术治疗侧脑室脑膜瘤(附13例报告) [J], 车志豪;陆镛民;俞文华;张祖勇;陈锋5.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的MRI诊断 [J], 任爱军;高培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显微手术治疗第四脑室肿瘤35例临床分析余永铭;郭奕浩;封铭恒【摘要】目的观察第四脑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35例第四脑室肿瘤中,室管膜瘤15例,髓母细胞瘤12例,血管网状细胞瘤4例,星形细胞瘤4例,除4例先行经右枕角穿刺脑室外流后开颅外,其余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开颅,于显微镜下分块或完整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脑神经功能障碍1例,术后硬膜外血肿1例,小脑缄默征1例,意识障碍后死亡1例.结论了解第四脑室肿瘤毗邻脑干及重要的神经结构,熟悉第四脑室的显微解剖,术中保护脑干功能,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肿瘤的关键.【期刊名称】《微创医学》【年(卷),期】2014(009)006【总页数】3页(P722-724)【关键词】第四脑室;显微手术;肿瘤【作者】余永铭;郭奕浩;封铭恒【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外科,梧州市543002;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外科,梧州市543002;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外科,梧州市54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由于第四脑室解剖结构复杂,与脑干等生命中枢关系密切,此部位肿瘤的手术治疗具有较大难度。
我科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应用显微技术行手术治疗四脑室肿瘤35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5~68岁,平均30岁,病程5日至3年,平均4个月。
临床表现:头痛28例,头晕31例,行走不稳20例,呕吐8例,吞咽困难2例,无临床症状3例。
体征:视乳头水肿17例,小脑共济失调20例,咽反射减弱2例。
1.2 影像学检查 35例患者术前均行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四脑室肿瘤,肿瘤平均直径4.1 cm,其中脑干受压8例,28例有不同程度的脑积水,7例突入颈椎椎管内。
病情允许情况下术后3 d内及(或)3个月后复查核磁共振,了解肿瘤切除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