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北欧神话中的生死意境_仇春燕

论北欧神话中的生死意境_仇春燕

论北欧神话中的生死意境_仇春燕
论北欧神话中的生死意境_仇春燕

摘要

神话往往是对于远古的回顾和本真人性的探索,是人对其生存价值及内心恐惧的天然表达。北欧神话以其独特的思考方式向人们展示了别具一格的宇宙体系及其耐人寻味的生死意境。在这一神话宇宙中,神禀赋了极具深意的生存理念。毁灭和再生,有限与无限,重构着北欧人看待世界看待生命的视角。北欧游吟诗人(Skald or Scald)的杰作不仅内蕴着如其他神话低吟浅唱般的诗性、彰显着奇幻深妙的神性,更蕴含着人性的光芒。解读北欧神话,体会到的是一份深刻和极致的美感。

本文以神话中所提取的生死意境为核心。从神话中的宇宙体系,即神话时间和神话空间入手,挖掘其内蕴的生死意境。尔后,由相对具象的宇宙体系,转入对神主要是主神奥丁生命理念的集中探讨,试图以此来窥探神话中所折射的,早期北欧人的生命理念。最后由神及人,讨论神话中的生死意境,所带给早期北欧人的,对于有限和无限的终极思考,即他们的宇宙观。

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组成。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立意。

正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北欧神话中生死观的宇宙体系;第二部分论述北欧神话里的生死意境。以奥丁神为例,着重分析北欧的神及早期诺曼人的独特生命理念;第三部分从北欧神话透视古代北欧人的生死观,勾勒神话与现实关于生存感悟的思考与实践。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概述本文结论性语句。

关键词:生死意境;奥丁;北欧神话

Abstract

Myth always be the retrospect of remote antiquity. And it always be a probe into real humanity too. It could naturally express the living value and inner dread of human. Myths of Norse revealed a unique style of Nordic cosmology, especially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life and death. In this cosmos the Gods contained profound wits of existent. Destroy and Rebirth, Finity and Infinity, which restructuring the visual angle of the world for Nordic. So, if approach to the historical texts, we will realized a profound and perfect aesthetic feeling in them. In a word, the Scald’s masterpieces implicate poetry,divinity and humanity.

The thesis’s core i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life and death. Beginning with the astro-time and astrospace then talk about the Gods. It centralized discussed the life wits of Odin, and his consider about Finity and Infinity.Finally, analyse the Nordic follow the Gods that who worshiped.

The thesis contains three sections: Preface, Principal part of my paper, and Conclusion.

Preface:briefl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of this domain and the conception of this thesis.

Principal part:

Part Ⅰ: Introduced unique style of cosmology of the Myths of Norse.

Part Ⅱ: Dissertat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life and death of the Myths of Norse. The thesis take Odin as a example, emphasize analyse the life concepts of Nordic God and man.

Part Ⅲ: Clairvoyance the concept of Nordic life and death form the Myths of Norse.

Conclusion: A summary and transcendency.

Key word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life and death; Odin; Myths of Norse.

目 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引言 (1)

一、北欧神话生死观的宇宙体系 (4)

(一) 北欧神话里的生死循环 (4)

(二)北欧神话里的生死空间 (6)

二、北欧神话里的生死意境 (9)

(一)北欧神话的几位主神 (9)

(二)三个与生死意境密切相关的文本 (10)

(三)以奥丁为个案透视北欧古代的生命理念 (12)

三、从北欧神话看古代北欧人的生死观 (18)

(一)古代北欧人的早期历史与生存环境 (18)

(二)以“荣誉” 为最高追求的人生态度 (20)

(三)超越死亡的生死宇宙观 (22)

结 语 (24)

参考文献 (25)

附 录 (27)

后 记 (29)

引言

“神话”是早期诺曼人的抽象历史画卷,她带着冰川的坚韧与冷峻,带着海峡的神秘与富庶,铺就着早期诺曼人的历史。而历史与神话的同轴在于早期的北欧便是对于“生死意境”的解读。这里不得不介绍的是别具灵韵的世界神话奇葩,北欧神话与史诗的精典著作:《埃达》、《萨迦》。

1971年初春,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港口上,冰岛政府全体内阁成员率领成千上万各界人士,热烈欢迎丹麦军舰公羊号护送两部古老的文学手抄稿本从哥本哈根回归故里。这两本珍贵的手抄稿本就是现今的埃达和萨迦故事的最重要来源,尤其是埃达诗篇的唯一来源。

《埃达》:一部伟大的史诗性悲剧文学。叙事具体简洁,朴素幽默,气势恢宏,风格壮烈,她以“神话”的形式勾勒出北欧的原始风貌和精神理念,使我们可以透过神话去窥探一个民族的内心世界和文化渊源。

《埃达》有诗歌体与散文体两种稿本。用诗歌体裁写成的,称为《旧埃达》(The Elder Edda)或《诗歌埃达》(The Poetical Edda);用散文体裁写成的,称为《新埃达》(The Younger Edda)或《散文埃达》(The Prose Edda)。

《旧埃达》的第一部分包括了宇宙之创造,神的事迹,神的劫难及最终毁灭等故事。这部分属于纯神话。第二部分包括一系列英雄叙事诗,讲的是服尔松(Volsung)一家的事迹,特别是服尔松族首领西古尔德(Sigurd)的冒险,属于传说,也可以说是“史诗”部分。

《旧埃达》中许多诗(有的是诗的局部)起源于7世纪后半期。有一两首诗出现于1100年左右。但多数诗可追述到至少是900年。《埃达》诗绝大部分在850-1050年定型(这一说法得到了较多认同)。[1]不可否认,诗歌埃达里的诗大多数是以比较原始的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它们经历各种插补和变化,很多只是一些有极小联系的片段的混合。这是一个拼凑的过程,并经常有编写者自己的散文加入。原始文本显得有些凌乱和粗糙,经过12世纪勤勉的编辑者们的努力我们才看到了现在的《皇家手稿》(Codex Regius)。

《新埃达》(或称《散文埃达》)一般认为是冰岛诗人和编年史家斯诺里·斯图鲁逊(Snorri Sturluson 约1178—1241)所编著。但也有持怀疑态度的,理由是14-15世纪的北欧诗人引用埃达的作诗方法时不提及斯图鲁逊之名。认为他可能只写了一部分诗和有关修辞方法的内容,而神话故事是根据旧本编订的。但现在学术界流行的观点还是认为《散文埃达》为斯诺里所编著。该版本后又经麦格诺司·奥拉夫逊(Magnus Olafsson 1574—1636)增订,而增订本比原本更为流行。《新埃达》的内容主要包括神话故事,

[1]Henry Adams Bellows. The Poetic Edda[M].New York :American Scandinavian Founda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36, xviii

诗文,修辞法及行文法,可以说是以《诗歌埃达》为基础的重新编订与整合。

至于“Edda”(埃达)这一名字的确定,则有众多说法。早期的猜测认为“埃达”是“诗”的意思,这与斯诺里的观点相符。因为《埃达》确为北欧古诗人特别是冰岛游吟诗人口耳相传的作品集。这种诗歌名为Drapas,以自古流传的神话,传说,英雄故事为主题。但是这一说法被认为缺乏语言学方面的证据。Jacob Grimn认为这是日耳曼古文“Erda”一字讹传,而“Erda”是“大地之母” 的意思。另有一说,认为北欧诗文的首句称为“埃达”。美国斯堪的纳维亚基金会的研究认为,“Edda”可能是“Oddi”这一词而来。奥迪(Oddi)在冰岛南方,是昔日的文化中心。斯诺里曾在此居住多年,而那也曾是陕蒙德的家乡。斯诺里的作品曾应该称作“写于奥迪的书”(The Book of Oddi)。以这种方法命名一本书应该是很常见的。很可能陕蒙德也曾著或编过一本“奥迪的书”(Oddi—Book)。[1]石琴娥女士在《埃达》的中译本序言里写道:“Edda”是12世纪末,斯诺里从拉丁语“Edo”一词变化创造出的冰岛语单词,意为诗作或者写诗。”[2]《萨迦》:著名的北欧民族史诗、传说典籍。除记载一些历史事件外,也叙述古代的神话和传说。《萨迦》的史诗性更强一些,北欧性也更纯一些。

“萨迦”一词源于古日耳曼语,本意是“说”和“讲”。公元13世纪前后冰岛人和挪威人,用散文把过去叙述祖先们英雄事迹的口头文学记载下来,加工整理成各种《萨迦》。流传至今的《萨迦》不下于150种,主要反映了冰岛和北欧氏族社会的英雄人物的战斗生活经历和人民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与精神面貌,也兼有人物传记、家族谱系和地方志的内容。(当然德意志等地区也保留不少那个时代的萨迦故事。) 石琴娥女士所译的中译本《萨迦》收了五篇最著名的萨迦。这五篇萨迦除了《埃及尔萨迦》和《伏尔松萨迦》外,其余三篇《鲑鱼河谷萨迦》、《尼亚尔萨迦》、《贡恩劳格萨迦》都属于“冰岛人萨迦”,即冰岛的家族萨迦,以有别于根据日耳曼英雄史诗改编的故事。这几篇都是萨迦中最有价值的珍品。

《埃达》以及《萨迦》的传述者和增饰者已经很难考证,但是毫无疑问冰岛古代游吟诗人对于他们祖先的神话传说的补充和修饰是功不可没的。9世纪他们被迫迁徙到冰岛时就一并带去了这种天赋。移居冰岛这个杳无人烟的地方,一定程度上延缓甚至加强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古老文明。显然,较之神话本身而言,著者是谁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由于《埃达》与《萨迦》的问世是很晚的。因此其中所记载的并不完全都是古代斯堪的纳维亚的历史或传说。其间有转述者与转载者的误传或漏传,而最为重要的是这期间基督教势力的侵入,并且北欧神话的许多编辑者都是基督教人士,比如斯诺里本人就是基督教徒,在他们的编辑过程中难免会受到自身信仰的影响。基督教入侵之时,北欧人尚未将他们的神话、传说发展成系统的体系并加以记载和流传。而这一时期基督教文明的各种碎片却已参杂于早期诺曼世界的各个方面,基督教信仰也同样渗流于古代北欧

[1] Henry Adams Bellows. The Poetic Edda[M].New York :American Scandinavian Founda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36, xviii

[2] 佚名著.埃达[M].石琴娥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5.

异教神们的血液之中。毫无疑问这一侵入打乱了北欧神话的原初发展进程,阻碍了它的广大化,精湛化和组织化。

国内学术界对北欧神话的研究始于20世纪的上半叶,主要是以茅盾、郑振铎为代表,着力研究者较少,而且这方面的研究有待再深化。笔者至今未见国内有关于北欧神话的研究专著,而对于国外的研究成果也甚少有专业的译著。可以说,目前国内仍停留在传译阶段,遗憾的是连译著也仅有《埃达》和《萨迦》两本。

国外学术界在这一领域从20世纪初就有了一批研究成果,30年代和60年代出现过两次高峰。90年代以后又有了新的热潮,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目前以德国、英国和美国为研究的核心国家。这其中有对于北欧神话本身的研究、对于神话文本的重述性研究,以及深入神话内核所作的各种深度研究。但这些研究又相对集中于对斯诺里文本的重述和再解读,以及对于北欧神话的日耳曼之源的探索。这里面有一部分相当专业的著述,但是北欧神话的内魂——生死意境还是很少有专门的研究。笔者认为生死意境是解读北欧神话和早期北欧历史的钥匙,因此不能不作深入研究。

一、 北欧神话生死观的宇宙体系

(一)北欧神话里的生死循环

神话是早期人类关于生死的浪漫思考方式,世界各地的神话都有关于生死的描述。关于元神就必然有创世和造人,关于英雄的史诗就必然有地府之行(史诗英雄的生平即是“元神话”的框架)。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宙斯的死,也没有看到女娲的死,神灵不死是多少民族的信念。然而北欧的神话则不然,在北欧人的视界里:神是伟大的、威力无穷的,但神不是万能的,不是永生的,他们有生就必有死。诸神的天堂里不仅可以看到千变万化的神力,而且可以清楚地嗅到人性的气息,那就是死亡与毁灭之路的不可逆性。然而感知死亡、面对毁灭并不使神性黯淡,反而增添了生命与智慧的美感,这不能不说是神话的诗性美学。

以时间来分割北欧神话,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部分:创世神话、末世神话。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充分的对称关系。

开启北欧神话时间的是一个黑暗、寒冷与混沌的宇宙深渊:“吉侬加加普”(Ginnungagap)。这一冰冷死寂的黑洞却孕育了神话时间里的第一个生命——原初灵体,冰巨人“伊密尔”(Ymir)。两性同体的他在腋下及双足中又繁衍出其他冰霜巨人,此为邪恶一族。此后,第一位神因大母牛乌特赫姆(Audhumla)舔食冰块而出现。他又生了神波尔(Borr)。波尔以女巨人为妻,生下了奥丁(Odin),威利(Vili)和韦(Ve)三神。他们分别对应“精神”“意志”和“神圣”。从此,神的伟大创世之业便拉开了帷幕。他们与邪恶作战,并且变恶为善创造新的世界,创造生命和生命的环境这是神性使然,也是神被崇拜的最大原因。

当众神殛杀了伊密尔之后,就以他的躯体创造世界:“神推伊密尔入深渊,用他的躯体造出陆地,用他的血液流成海洋,用他的骨头变成山石,用他的眉发变成树木。” [1]美好的大地米德加尔德(Midgard)造出来以后,诸神便安置天穹:确定日月星辰及其守护神。排定黑夜、白昼及春夏秋冬诸神(春神稍后才出现,而秋神在斯堪的纳维亚似乎并不明显)。随后众神建造了神之家园阿斯加尔德(Asgard)。伟大的英灵殿——法尔哈拉宫(Valhalla)就是其中最恢宏的建筑:“大殿用长矛杆作椽柱,/屋顶乃是盾牌来覆盖,/锁子铠甲撕得粉粉碎,/撒落在大殿的长凳上。”[2]金矛为墙,银盾为顶,光芒四射。

灵性生物——人的创造是神最伟大的业绩。三神在海边取树木造人以掌管米德加尔德,男子取名为阿斯克,女子取名为爱波拉。随后奥丁赋予其灵魂,海尔尼赋予其动作

和感受,洛陀尔则赋予其血液。创世之业的最后一项工作便是奥丁创造宇宙树伊格德拉西尔(Yggdrasil),使它成为充盈世界的支柱,象征着宇宙的核心与生命。这棵生命树是北欧神话独具特色的宇宙空间及时间的物化象征。至此创世之业暂告段落。

《诗歌埃达》中最著名的诗篇《女占卜者的预言》如是歌颂神的创世之功:“巨人布尔的儿子们/开天辟地创造出世界,/他们建造起米德加尔德,/无上光荣归于他们/新世界的创造者!”[1]

世界刚形成不久是所谓的“黄金时期”:人神都快乐无忧地生活着,享受这新世界的活水灵土。随即便是两类神族阿瑟族(Aesir)与瓦恩族(Vanir)之间的第一场战斗。同为诺曼人的先神,瓦恩神族似乎更接近于北欧人的原始形态,他们提供给人类的都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且更为随性和随心,不拘泥于规矩和礼数。而阿瑟神族则相对更为文明和族群化,并且带有较多的人的特质,因而形象也更为丰满、复杂和狡猾。他们在初始为敌,但不久便重归于好,互派神祗到对方,最终融为一体,并且在世界末日时并肩战斗。这一过程更确切地说是阿瑟同化了瓦恩。这里也可以看到后期的北欧人传承并演化了早期族民的特性,并融入了后期社会化的人性特征和社会特点。

神话时间里的繁荣阶段,诸神以竭力制服各种魔怪和巨人来推迟世界末日的临近。在生命的最辉煌阶段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排除死亡的潜在因素。生命的甜美和死亡的恐惧时刻徘徊在神界上空,交织于主神奥丁的心中,奥丁作为万物之父早已洞悉神的命运。他们把巨蛇约尔蒙甘尔德放逐于瀛海,将恶狼芬利斯捆绑于山崖,派女怪海尔到冥世为王。但是宇宙的毁灭不可避免,这是命运使然。光明之神巴尔德尔被杀便是宇宙重归混沌的前奏。此后誓约和道德遭到践踏,战争迭起,三年酷寒降临,各种灾象频现。据《散文埃达》说这些都是世界末日的预兆。

神话时间的线性延展,贯穿着神与巨人及各种魔怪的搏斗,并始终蕴藏着世界末日的隐因。后者的滋展终于将宇宙推向毁灭,而毁灭竟成为这一世界发展的最高潮。

终于宇宙树被撼动,巨蛇窜出水面,芬利斯狼挣脱禁锢,连接天地的虹桥轰然断裂。各种魔怪、巨人乘坐着死亡之舟悠然而至。火焰巨人苏尔特,冥王海尔及恶神洛基汇合于大战场维革吕特。这场旷世大鏖战中,神与魔死伤殆尽。最后火焰巨人苏尔特燃起弥世大火,三界化为乌有,善恶同归于尽。星辰坠落、日月无光、大地沉入海中、生命树几乎化成灰烬,世界在火焰与洪水中毁于一旦。这就是所谓的“拉格纳罗克”(Ragnarok)——世界末日,神之劫难。

在《埃达》中,世界末日的神话是与宇宙重生相伴随的,生与死是不可分的两极。这场弥世大火烧尽了一切,却也烧毁了一切恶。因此,“一个崭新的美丽的世界将会在旧的废墟上重生:光明神巴尔德尔重新回来,大地结出硕果”。[2]这一宇宙的毁灭与重生,正好对应着神或英雄的死亡与重生:奥丁把自己悬吊在宇宙树上并以矛自刺,这样过了九天九夜几乎接近死亡的时候,他才看到了无人知道的“根”,并抓住了那神秘的符号

[1]佚名著.埃达[M].石琴娥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2.

[2] Henry Adams Bellows. The Poetic Edda[M].New York :American Scandinavian Founda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斯堪的纳维亚的鲁纳文(Runa or Runic)。在奥丁的死亡临界点上鲁纳文被他发现,同时这也给予了奥丁重生。同样,巴尔德尔德的死亡是世界末日的预兆,而他的重生则是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到来。这种死亡或毁灭的深刻意义是精神的再生,是更美好的超越,“死亡变成了通达复活与永生的路径”。[1]

(二)北欧神话里的生死空间

北欧神话中体现生死循环的时间维度,给定了北欧神灵们生命存在有限性。而以宇宙树为中心的宇宙体系则展现了神灵们生命存在的空间维度,这个维度界定了神灵生存的外在境域。浓密常青的巨树,晶莹甘甜的晨露跳跃于叶面,纯净鲜亮的阳光穿过枝杈,落下一地的斑驳。其附近有各种美丽的神圣的生物,但遥远的根部也有丑陋的邪恶的动物。一棵树把宇宙空间内的生、死、美、丑、神、魔,都穿在了一起。既有了童话般的诗性意境,又有深刻的宇宙观的诠释。

北欧神话体系的空间“宇宙模式”,包括“水平维”和“垂直维”两个维度的投射。而水平模式与垂直模式又有交织与暗含之处。

所谓水平模式,即“米德加尔德”、“乌特加尔德”、“约吞海姆”三大区域的同一纬度平铺。核心与重点是人类居住地“米德加尔德”,它位于大地的中央,即诸神用伊密尔的身体滚进宇宙无底洞所造出来的陆地。“乌特加尔德”与“约吞海姆”都是奇寒无比之地。那里长年冰冻,怪石嶙峋,位于极边远阴森之处,为巨人恶怪的栖息地。由于斯堪的纳维亚特殊的地貌,人们极为恐惧冰霜与寒冬,而“乌特加尔德”与“约吞海姆”所在的北方正是与寒冷阴森无法生存相对应。于是人们把北方世界极度魔幻化,认为那里是一切巨灵与魔怪的居所,也是冥界所在。在这一结构中,环绕大地自咬其尾的巨蛇约尔蒙甘德起到了支撑整个结构的作用,因而暂为积极体系的一部分。它生活在环绕大地的瀛海中,一旦它逃脱,那么整个结构便会轰然倒塌,世界末日就会来临。很明显这是中央与外围的对立,也是“己”与“彼”的对立,“文化”与“自然”的对立。[2]这个水平模式使用四个名为东西南北的矮人分别在四隅将天托住。这也呈现了水平模式与垂直模式的交叉。

相对于水平模式,垂直模式显然更为立体。其核心和主轴是宇宙树“伊格德拉西尔”(Yggdrasil)。散文《埃达》的第一首《女占卜者的预言》里有这样的一段:我知道有一株大梣树,/名字叫伊格德拉西尔,/它高大无比擎天又撑地,/树根弯弯扎在白沙里。/洒落在峡谷里的露水,/可供它尽情吮吸享用。/大梣树终年碧绿常青。/遮挡在命运圣泉井沿。/”[3]

宇宙树的根穿透人类所居之地米德加尔德,深入到冰雪世界的不竭之泉“海维格尔玛”之中;深入到智慧泉“密密尔”之中;深入到神国“乌尔达尔泉”之中。这三眼泉

[1]戴维·利明 埃德温·贝尔德 著.神话学[M].李培茱 何其敏 金泽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69.

[2]

水分别代表了“水源”、“智慧”和“命运”。宇宙树上接天下接地,充满了全世界。它的最高枝罩在奥丁的法尔哈拉宫上,树冠笼住了全世界各个角落。这一垂直结构将神界、人界、冥界区分开来又串成一个整体。居住在其根部附近的命运女神诺恩(Norns)三姐妹照顾着这棵树,她们按照宇宙最永恒的定律编织着命运网,掌控着人类的命运,也编织着神的命运,但宇宙毁灭的命运是她们所无法改变的。

关于伊格德拉西尔,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在树的枝头护卫宇宙树的鹰拉斯维格;在树的根部不断啃食宇宙树的群蛇,这群蛇中最大的一条是米德加尔德巨蟒;另外还有山羊和鹿,它们不停地啃食宇宙树的枝叶,并产下甜蜜的奶酒,这些奶酒供给瓦尔哈拉宫里英雄们宴饮。

这三种动物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鹰不断与蛇斗争,是宇宙树的护卫者,是宇宙生命的守护之鹰。米德加尔德巨蟒则象征着毁灭宇宙的力量,这种毁灭的力量无休无止地滋长,它直接预示着宇宙树的坍塌。鹰蛇之战也是世间阴阳法则的冲突,冲突会毁灭世界树,但树最终又会重生。而居于中间的山羊和鹿,则象征着消耗,它们非恶非善,既威胁着宇宙树的正常生存,又通过啃食把宇宙树的枝叶化作滋养神灵的蜜酒。这样的消耗,可以看作是对宇宙能量的消耗,正如我们现代人对地球的消耗一样。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宇宙的秩序和力量的均衡:上与下的对称,善与恶的对立,宇宙树的生命意志与笼罩在宇宙树上的死亡阴影相辅相成。[1]

象征宇宙的世界树连接天地,它的不断抽芽新生象征着宇宙的永恒,同时它又好像是一把梯子通向遥远的未知。在北欧、德国、英国等地的神庙、祭所以及人居地周围都会有树木环绕或拱卫。人们认为常青的树木具有神圣性。在他们的诗歌里经常可以看到“ash(梣)”这个词,而且会把配有圣泉的橡树献给他们的神,就好像配有圣泉的伊格德拉西尔一样。

北欧神话里的圣泉不仅可以滋养宇宙树同时又是命运之泉,三位命运女神每天用纯净的泉水浇灌宇宙树,圣泉水被宇宙树吸收之后就化为甘露。据北欧的史诗《瓦洛斯帕》(‘V oluspa’)记载, 在延续三年的大严冬期间,许多生灵遭到灭顶之灾,但是有一对夫妻躲到了已经枯萎的宇宙树的树洞里,他们就靠着宇宙树的甘露得以存活下来,[2]成为延续人类的生命种子。另外,圣泉还象征着智慧与灵感。奥丁就是在饮用了圣泉水之后变得更加聪明,并且掌握了更多的魔法知识。

宇宙树伊格德拉西尔既是生命的象征,同时自身所受到的啃食威胁着它的生存,这种威胁预示着宇宙的毁灭,因为伊格德拉西尔是宇宙的支柱,是九个世界的共同依托。没有了伊格德拉西尔,整个宇宙的生灵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

神话里的生死循环是神话时间的基本构成。宇宙的发生与延续正是对应着生与死的循环与超越。神话时空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对于生死的非常掌控。而对于世间万物及其

[1]关于北欧神话中宇宙体系的对称性,可以参见:桂敏海.日耳曼文明之源——北欧神话[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182-187.

自身生死的非常掌控,也正是神性的根本体现。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就被多少民族写为春神进入冥界而又回转人间的故事。这是先民对于自然的思考,更是其内心对于生机的渴望。在北欧人的神话故事里,死亡是笼罩在生命之上的必然归宿,不可逃避,不可战胜。从创世开始,毁灭的隐因就不停滋长,但是,世间万物却依然在奥丁的护佑之下勃然新生。

宇宙初始,浩淼无边的时空里,万物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无穷的生存欲。一切都等待着从混沌中萌芽,从虚无中诞生——尽管毁灭是预知的。毁灭,北欧宇宙的终极,但却不是终结——神话里的生命正是对死亡的一种超越。因此,生死循环并不是简单的往复而是本质的超越。

北欧神话所构建的这个时空体系,时间上有始有终,空间上参差对应。在这一神话宇宙所承载的生死意境中,人性的种种冲动,在生死与战争的感官刺激下变得澎湃而真实,而神也禀赋了极具个性的生存意念。

二、 北欧神话里的生死意境

(一)北欧神话的几位主神

在斯堪的纳维亚神话的宇宙体系中,整个宇宙是一个按人的组织方式放大了的家庭(这也是许多神话的共性)。因为自文明伊始,繁殖和生殖力显然对西方人一直有着性命攸关的重要意义。这是一个以奥丁为首的宗法制氏族公社而且也如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习惯一样,众神每天都到圣泉乌尔达尔旁召开会议即所谓的“廷格”。北欧神话这种体系化的完整构造是继希腊神话之后在世界神话中所罕见的:

奥丁,众神之父、大家长与全能者。他是阿斯加尔德的主宰,是武士的护佑者。统摄着权力、智慧和法力,发现了神秘的鲁纳文,并具有预言本领;

托尔,奥丁之子,雷神。负有征战和农事职能,是与巨人和魔怪搏斗的英雄,为众神与世人的护卫者;

提尔,军事会议、及决斗的庇护者,更是武士规范的维护者;

海姆达尔,众神和宇宙树的守卫者;

巴尔德尔,光明美好之神,并成了首次献祭的牺牲;

尼奥尔德,瓦恩神族的主神,丰饶,海洋和航海之神;

弗雷尔,丰饶和平之神;

勃腊琪,诗歌,音乐之神;

女神主要与丰饶、婚姻、青春和生育有关。比如:繁殖与女性之神弗丽嘉(神后),爱神弗雷娅(弗雷尔之妹)和青春女神伊顿(勃腊琪之妻)。

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恶神洛基。他是个反面人物,但却在整个神话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神幻行骗者、恶作剧者、众神与巨人的中介,冥界魔怪之父(他与女巨人生下了冥府主宰海尔、巨蛇约尔蒙甘德、恶狼芬利尔)。他狡诈、欺骗为众神所周知,但却是阿斯加尔德里最具戏剧性性格的人物。在宇宙起源之时,洛基与奥丁似为兄弟般的宇宙“等同者”,而在世界末日时则为巨灵与魔怪之首、众神之敌。与奥丁一样,洛基也可以说具有萨满的属性,只不过“洛基的萨满式游荡仅限于水平向,奥丁的形象则与宇宙树紧密相连”。[1]作为积极创世者的奥丁是众神之父,而洛基则是冥世魔怪之父。由此二者又可分别比做“白萨满术”与“黑萨满术”。

这些神,无论有多大的本领,多智慧的心灵,都无以摆脱最终的死亡,甚至是衰老(他们不得不每天吃着青春女神伊顿的金苹果,以保持容颜和活力)。他们的职责说到底就是捍卫生命的权利,延续生命的存在。以奥丁为主神的北欧神族,围绕着神以及神

与巨人展开了丰富的故事。这些故事演绎了世界的源起,毁灭与重生,构成了斯堪的纳维亚神话的主要脉络,支撑了北欧神话独特的宇宙体系。

(二) 三个与生死意境密切相关的文本

1、巴尔德尔之死

光明神巴尔德尔(Balder)为主神奥丁与弗丽嘉的爱子。他美丽而愉悦,身上总是带着光明。有一天这位光明神突然闷闷不乐,美丽的蓝眼睛不再有光彩。他对众神说道:“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噩梦,我梦见来到了尼弗尔海姆(Niflheim死亡之国)。死神海尔拥抱我并带我参观她的宫殿。这使我非常惊恐,因为这在暗示我的死亡。”[1]这些噩梦打扰了巴尔德尔宁静的灵魂,同时也使众神极为不安。特别是奥丁与弗丽嘉更为担心,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意味着他们将失去爱子,更昭示着众神的毁灭不可抗拒。

盲神霍杜尔用槲寄生变的小棒射杀了巴尔德尔,阿斯加尔德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奥丁更是痛不可堪,虽然他早已从逝去的女预言家口中知道了死亡和毁灭的秘密。他曾骑上八足神马径直去往冥府,在那里他看到了冥府的盛宴,像是在等待某位贵宾的到来。奥丁顾不上细看,来到女预言家法拉(Vala)的墓前,他用神秘的鲁纳文唤醒了墓中长眠的女预言家。法拉说道:“你为何苦苦将我盘问,/你为何再三将我相逼,/奥丁,我洞察一切奥秘。/……我看见光明神巴德尔,/他遭人暗算血流满面。/主神奥丁的儿子呵!/他的厄运遭到隐瞒。/”[2]

此后,奥丁为巴尔德尔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他命令众神砍取最大的古松放到海边巴尔德尔的巨大灵船的甲板上,巴尔德尔的尸体放在船的中央,周围是众神送的武器等各色礼物。奥丁送上象征丰饶生产的魔法指环,这意味着象征春日之阳的巴尔德尔德逝去,丰饶也就不将存在。巴尔德尔的妻子南娜(Nanna盛开的花)由于伤心过渡心碎而死。神们把她放在丈夫的身边一同火化。随葬的还有巴尔德尔的狗和马。之后,托尔(Thor)举锤点火,灵船在漫天的火光中驶向海天之际,春天的太阳就这样消失了。这一过程正是北欧异教时代的典型海葬仪式。

众神的使者赫尔默德,受奥丁之托带着巴尔德尔和南娜的礼物从死亡之国回来。这礼物分别是象征丰饶的魔法指环和一条绣花地毯——他们都象征繁荣重现的希望。

光明神的死亡是末日的征兆,死亡与毁灭毫无遮掩地暴露在神界。在死亡面前神性变得脆弱和渺小,看不到丝毫转机,犹如面对死亡的人!唯一强大的是那份来自地底的礼物——希望!

2、勇士死后进入英灵殿

英灵殿“法尔哈拉宫”,阿斯加尔德的恢宏建筑。这是最勇者之宫,是武士们极想[1]Edith Hamilton.Mythology[M].Boston : Little, Brown and Co., 1946.232.

往的天堂。奥丁在此宴赏最英勇的武士。这些武士都曾经是地上的英雄,是奥丁用死亡召唤了他们的灵魂。战火纷扬的上空奥丁踏马观战,他将死亡赐予最具英雄特质的人。瓦尔基里氏仙女(Valkyries)是奥丁的死亡使者,圣洁丽质,银甲雪袍,利矛坚盾,骏马奔腾,她们按照奥丁的指示到战场上遴选战争中最为勇猛和强壮的武士。当勇士看到红尘飞扬、云气腾卷的上空有美丽的仙女飞向他们的时候就明白,他们的生命即将换个轮回。瓦尔基里氏仙女给予勇士死亡之吻,然后引领他们的灵魂飞向法尔哈拉宫,这一吻允诺了英雄的死后重生。英雄的死亡是一种升华和荣耀,奥丁给予他们最神圣的死亡仪式和更精华的生命。因此北欧人很可以骄傲地死去,去见他们的主神奥丁。

升入英灵殿的勇士受到奥丁的款待,继续享受生命的乐趣:白天相互战斗厮杀,战死之后又在夜晚复活,并与奥丁共享美酒佳肴,还有美丽的瓦尔基里氏仙女们服侍左右,这也是当时北欧勇士对于极美好的天堂生活的设想。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种生命的意义,英雄以自身的死亡向他的人民传授了死亡的深刻意义——精神的再生。这些英灵在瓦尔哈拉宫里不停的战斗,意味着生命激情的张扬,在奥丁供应的筵席上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则是感官刺激的象征。奥丁的英灵们就在这不断的战斗与宴饮中,燃烧着他们那看来永不衰竭的生命力。战斗所给予的荣誉和感官刺激带来的享受,赋予英雄们以存在的意义。这种生存意义才是奥丁所能给予人的最高奖励。

进入英灵殿的勇士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10世纪的宫廷诗记载了一位挪威王的死亡。诗中问道:奥丁你为什么要带走国王的灵魂。奥丁回答:因为那灰色的恶狼正窥视着神的家园。言下之意,英雄进入奥丁的神殿是为了备战于末日,[1]与神一起面对毁灭的威胁,人神共战,实现英雄最伟大的价值——以有限换取无限。

3、末日神话及其历史意蕴

末日神话是北欧神话的一大特点。北欧的神始终受到死亡的威胁,末日之战拉格纳罗克(Ragnarok)是北欧人众所周知的故事。据丹麦学者奥瑞克(Olrik)对丹麦民俗的考察,丹麦人熟知末日神话的多数故事。瑞典的古鲁纳文石刻也表明,末日神话并非学者后来的想象和对外来文学的收入,更非有的学者认为的那样是代表着基督教取代异教时代。在基督教传入之前这早已是北欧成熟的想象,10世纪北英格兰的众多石刻就已经具备了关于毁灭的多数素材。斯诺里的《散文埃达》较完整地描述了流传于北欧的末日神话:末日之战前夕,三年酷寒来临,战争与血亲复仇迭起,整个世界陷入初始的萧条与混乱之中。随之地震山摇,宇宙树撼动,星落日沉,连接天地的虹桥轰然倒塌;困于瀛海的巨蛇窜出海面,锁于山崖的芬利尔狼挣脱铁链,洛基也逃脱捆缚,率领各路巨人和魔怪,乘坐地府之主海尔的死亡之舟悠然而至。宇宙浩劫的各种意象错杂而出。

更早的诗歌《女占卜者的预言》也有清晰的描述[2]:

[1]Dabidson, H.R. Ellis. Gods and Myths of the Viking Age[M.] New York: Bell Publishing Company, 1964.205.

伊格德拉西尔梣皮树,/站得笔直却簌簌发抖,/擎天撑地再支持不住,/枝杈全都在痛苦呻吟。/……有一条大船从东方驶来,/穆斯帕尔部落飘洋过海。/火神洛基为他们掌舵,/乘风破浪航行真自如/……火巨人苏尔特自南而来,/浓烟滚滚烈焰冲霄汉。/众神祗挥剑上阵厮杀,/剑锋像阳光夺目耀眼,/山崩地陷连石山也倒塌,/女巫早已远扬而众神祗,/猝不及防踏上了黄泉之路,/天空顿时裂开几道罅隙。/……黑烟蔽日太阳倏然变黑,/大地裂出罅隙沉入大海。/闪亮的星星从天际消失,/雾气腾腾四周一片氤氲。/一道火光烈焰冲天而起,/那火光把天界烧个精光。//……我聪明睿智的未卜先知,/还能看到久远的未来。/须知战无不胜亦枉然,/众神祗岂能逃脱劫难。

这段诗歌详细而生动地描述了毁灭的惨烈和恐惧,道出了早期北欧人的末世理念。末日之战最终是玉石俱焚,天地被火焰巨人的一把大火毁于一旦。大火灭世的神话是北欧的一个特点,这与北欧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冰岛是大西洋中因火山爆发,熔岩堆积而露出海面的火山岛,地质运动所形成的大西洋火山链正好穿越其中。火山周期性爆发的景象是古人挥之不去恐怖场景,因此他们深谙毁灭的力量和生命的有限性。

北欧神话与原始神话的天真、单纯大不相同。独特的悲剧韵味给人以严肃,甚至压抑的感觉,但这正是北欧人历史意识的觉醒。“玉石俱焚”的结局正意味着历史曙光的来临——为未来的新一代神及其历史让开了道路。这就是北欧神话的悲剧哲学。悲剧的结局,悲剧的韵味,悲剧的哲学!然而一个旧的悲剧时代死了,一个新的永恒的时代却同时获得了新生。只有把握了北欧神话这一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北欧神话的灵魂。

(三)以奥丁为个案透视北欧古代的生命理念

1、做为北欧人心目中神话式英雄的奥丁

北欧神话里,“英雄”可谓比比皆是。从阿斯加尔德里的众神之父奥丁到米德加尔德的屠龙勇士西古尔德,他们都是拥有北欧海盗式气质的英雄。

与其说奥丁是万物主神,倒不如说他首先是个英雄。在他身上更多的是人性的张扬,是男性气质的彰显。人们对他顶礼膜拜,不仅因为他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更是因为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更多“人性”的东西。所以奥丁首先是个英雄,其次才是神。

奥丁是海盗时代崇奉的主神(尽管海盗时代后期已是基督教的天下,然而依然有许多海盗在暴怒的浪尖向异教时代的主神寻求力量),很多时候他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海盗王。他果敢、神武、无畏、嗜战、斗勇、凶残、卑鄙、自私、好色……在这里无所谓褒贬,只有人性的释放,这些都是海盗王式的英雄特质。

北欧神话体系里有专司其职的战神——提尔,但是奥丁也被人们当作战神来崇拜,而且似乎更为突出。人们在战前向奥丁祈祷,承诺把利剑所伤的灵魂或者本人奉献给奥丁。瑞典有位埃瑞克王,在战前他向奥丁起誓:战争胜利十年后把自己献给奥丁。然后

就有一位戴兜帽的老者递给他一根细棍,叮嘱他用此物刺向敌人并说“奥丁拥有你的全部”。[1]伴随着一场雪崩,埃瑞克果然获得了胜利。更有国王模仿奥丁倒挂受难,以祭拜战神或者用国王的死向奥丁祈求胜利。

在神话里,奥丁经常挑起战争。据说,神之间的第一场战争,就是因为奥丁把他的矛投向了军队而引发的。在北欧异教时代结束之前,奥丁一直被认为是战争的煽动者和胜利的赐予者。奥丁以战争为乐并以死为极致的境界,不但自我经历死亡并且把死亡给于最具生命力的人。这就是海盗王式勇敢的极致表现。

作为北欧人心目中的英雄,奥丁是一个个性非常丰富的人。为了遴选备战拉格纳罗克的英雄,奥丁可以给予他们宝物:比如他赠给“伏尔松萨迦”里的西格蒙德以无坚不摧,无战不胜的宝剑,又赐予西格蒙德的儿子西古尔德以宝马(奥丁坐骑八足神马斯列泼尼尔的后代),因为他们都将成为奥丁英灵军团的一员。与此同时他又会故意制造战端或事故以获得勇者的灵魂。为了获得知识的蜜酒奥丁又可以利用看守蜜酒的巨人女儿的感情,并且把它看作是自己的高明手段。

在《高人的箴言》里奥丁说到:

“佳人得来全不费功夫,/利用她才能偷回麦酒。/智者自有高招巧手段,/保管心想事成不用愁。”[2]

他也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一些看似可笑而幼稚的事情:他与妻子弗丽嘉打赌各自抚养一个孩子看谁抚养的孩子可以最终成为国王。最终奥丁使用阴谋让他抚养的孩子当了国王,并且在弗丽嘉面前炫耀他的胜利。这样真实的描写活脱脱就是一个凡人的心理。

此外他又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以一个字来形容他那就是“诡”。奥丁曾允诺哈拉尔德王以胜利和康复,但是当哈拉尔德再次祈求时他却不再仁慈并让他死于他自己所配之剑下。所以9世纪关于挪威王哈根的的诗作里才会暗示奥丁是不能被信任的。更有诗歌写道:“巴尔德尔的父亲是没有信誉的,相信他是危险的”,“我怀疑奥丁是否和我们是对立的,这个骗子和不可信之人……”[3]

奥丁的世俗行为,只是他的“游戏”。游戏的一次性,游戏的瞬间快慰,游戏的非严肃性与去道德化,都注定了他行为的随意性——这种随性甚至远远超过了“竹林七贤”,后者至少还有内在明确的社会道德底线。当然北欧神也有内在的自律,这种自律集中表现于“守信”:一旦达成约定,就一定遵守,而不偷奸耍滑!

溢满海盗文化的北欧,拥有茫茫原始雪林、冻土和冰川的北欧,紧邻汹涌莫测的北海、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北欧。残酷的自然环境会使人也变得残酷,但却也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这是生存的本能。海盗王可以残酷、可以不择手段,但是他必须遇事果敢、不拘小节、敢作敢当、不畏死亡,同时还需要有足够丰富的情感,只有先要做好他自己而后才能赢得别人。所以说,奥丁是个血性的英雄,更是个人性的神。

[1] Dabidson, H.R. Ellis, Gods and Myths of the Viking Age[M]. New York: Bell Publishing Company, 1964. 53.

至于人间的英雄更是如此,他们要首先实现自己的英雄预想,充分发挥他们的英雄潜质,然后才能成为众人眼中真正的英雄。“英雄”在《埃达》或《萨迦》里永远是勇气的化身。他们可以自私、可以卑鄙、可以狡猾、可以自大,甚至可以出卖至亲。但只要他有足够的勇气、有足够的力量去战胜自己的敌人,是个张扬存在的“人”,那么他就可以称之为英雄。

《鲑鱼河谷萨迦》里的索尔基尔斯就是这样的英雄。他为了替未婚妻古德隆恩报仇用尽了各种手段,迫使许多勇士(无论至亲还是姻亲)随他一起奔袭杀害保利(同样是因仇杀而亡的古德隆恩的丈夫)的海尔格:他用武力威胁索尔基尔斯坦加入他们去谋害他的内弟,用权势威胁拉姆比放弃和平加入奔袭……但是事后他依然被看作是勇武的好汉。正如索尔基尔斯自己所唱:

“我们一行袭击海尔格之家,/把尸体当作美食扔给渡鸦。/我们用鲜血将利剑染得通红,/托尔莱克带领着我们厮杀。/我们亲手消灭掉三个敌人,/真正的武士可称得上他们。”[1]

以奥丁为典型的北欧神话里的英雄们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皆有。他们有温和善良的一面,也有狡诈凶暴的一面,但却浑然天成毫不做作,反映了最真实的人性。受人们崇拜的主神奥丁,无论是在经典《埃达》里,还是在其它的萨迦故事里,都没有被漫画式地过分夸大,也没有被以脸谱式定格僵化。其威武、勇敢、智慧、神秘的特性正是古代北欧人性格的提炼。北欧神话中对以奥丁为主的这些英雄人物的塑造及故事情节的描述,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北欧人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极为理智的自我反省。北欧人把民族精神具像化为这些受他们景仰的神或英雄,使之成为膜拜的对像和学习的典范,反过来人们又从中获得了一种神圣的范式——勇敢、坚强、智慧、率真,而这也正是神话中所体现的北欧民族的精神。

2、奥丁的生死智者定位

奥丁作为北欧的主神,是最富智慧、最为深刻、又最具个性的一个。

首先,奥丁所拥有的英灵殿“法尔哈拉宫”,其意象极具象征意义:已死去的勇士在天国不停地战斗,这是活力与激情的不朽。而热闹的宴饮则是生命豪情与感官刺激的象征。奥丁的英灵殿就是海盗王的群英会所。可见,在“法尔哈拉宫”,奥丁使“英雄”之意得到丰满和张扬。

但是,奥丁并不能从这种泛泛的“英雄”之义中得到满足。奥丁虽然是英灵殿的主人,但是他在英灵的战斗与宴饮中,只是一个旁观者。

奥丁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远远超越了上述英雄般的生命力的张扬。

对于未知的渴求永远是人的本性,神也是如此。纵然已是全知全能的神,奥丁仍希望更智慧更睿达,他也不会放过任何增加智慧的机会,哪怕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为了求得一口智慧泉之水,奥丁曾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只眼睛:

浅析《魔戒》解读

The Rebuilding Epic of Fairy Tale: An Analysis of Tolkien’s The Lord of Rings 童话故事中的史诗重构——浅析托尔金 《魔戒》系列作品 姓名:周丹阳 学号:1208180040 指导老师:李达达 外国语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 2015年4月

The Rebuilding Epic of Fairy Tale: An Analysis of Tolkien’s The Lord of Rings Abstract:This thesis grow out of my love of fantasy literature. As the beginning of fantasy literature in western country, The Lord of Rings have attracted million of readers during the past half century because of its unique feature, and its also influences the generation for a long time. In my thesis, I will try to prove the thesis of The Lord of Rings is solemn, the history and race in middle earth is based on the old Norse Myths which really existed in Europe. In the thesis I will analysis this work through the study of Tolkien’s famous theory about fairy story: Secondary World Theory and Tolkien’s perspective of the epic he offers in Beowulf: The Monsters and the Critics .The Lord of Rings is not just fairy story to children or a daydream of adult, in the fiction, Tolkien try to make the fairy world in his book as real as ancient epic, by this way, he could rebuild some kind of lost epic. Key words:fantasy literature; secondary world; The Lord of Rings

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必备】

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1:草房子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走进桑桑的内心世界,为整本书的阅读打开一扇窗。 2、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时学会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关注人物内心。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写《童话大王》的大作家_和小朋友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我请两位同学来读一下: “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 “希望。” “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 “当然开门。” “我要是晚上敲门呢?” “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 “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 同学们猜,_怎么回答的? “我就在书中等你。” 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是啊,“我就在书中等你。”这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约定,作家永远静静地守候在他的书中,等待着我们,当我们展开书页,其实我们就是走进了作家的心田,去赴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曹文轩叔叔的《草房子》。 二、走近《草房子》 1、大家已经读完了《草房子》,那你对《草房子》有了哪些了解? 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

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2、你还查阅了哪些相关的资料? 学生交流,出示: (1)曹文轩简介 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主要经历 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其中有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奖项。近作《细米》获第六届(2001-2003)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草房子》(长篇小说)曾获:国家图书奖、冰心文学奖大奖、台湾“好书大家读”少年儿童读物奖、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草房子》(电影)曾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剧本奖、第八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剧本奖、第十四届德黑兰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意大利第十三届Giffoni电影节“铜狮”奖。 三、走进《草房子》,聚焦主人公 1、《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她让我们想起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当我们走进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很快就被他那优美的文笔、感人的情节深深吸引而在书中流连忘返,尤其让我们感动的是主人公桑桑。你也许能一口气说出他的好几件光荣事迹,现在请打开《草房子》,阅读桑桑的相关内容,然后小组交流。 教师总结出示:

古希腊十二神话人物

古希腊十二神话人物 希腊神话是欧洲最早的人民口头创作,大约产生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公元前八世纪之间。它历经古希腊人数百年口口相传,代代相承,不断地艺术加工,在以后的各种文学、历史、哲学著作中保存下来。 知识荐语: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古希腊最终形成了宙斯带领的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他们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统体系。 希腊神话诸神简介 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其中最主要的有12位主神 ?谁能告诉我希腊神话诸神的体系 ?求希腊神话诸神的名单、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故事? ?请问希腊神话中诸神都是谁?越详细越好!!!! ?我想了解一下希腊神话的诸神 ?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名字和称号? ?求北欧神话和希腊神话中诸神姓名和简介 ?谁能告诉我希腊神话的诸神们及它们的英文名 ?关于希腊神话众神的英语短剧 ?关于希腊神话里诸神的关系 ?请问,哪位朋友可以告诉我.在那里可以找到希腊神话诸神的图片? ?谁知道希腊神话里的诸神和怪物的详细资料 ?希腊神话里的众神怎么好多都是近亲结婚难道那时候没有常识? ?希腊神话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古希腊神话特点 ?希腊神话对欧洲文学的影响 希腊神话的主神——宙斯 “众神之父”宙斯Zeus 希腊语:Ζε??,或Δ?α?希腊神话中的主神,第三任神王,是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克洛诺斯和瑞亚之子,掌管天界; ?宙斯的孩子都有哪些? ?上帝是宙斯吗??? ?宙斯之前的第一和第二代神王的故事 ?女娲、玉皇大帝是什么关系?宙斯和玉皇大帝哪个更厉害?宙斯能打得过女娲么? ?要是西方宙斯政权与东方的玉帝政权打起来的话 ?宙斯问题 ?宙斯、赫利俄斯、海格里斯、普罗米修斯的简介 ?有谁知道宙斯一家与茜美莉的恩怨情仇吗? ?希腊神话了宙斯有多少个孩子啊? ?宙斯有多少小孩

北欧神话故事(精选10个)

北欧神话故事 北欧神话故事(一): 智慧女神雅典娜 雅典娜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是智慧女神、丰产女神、乌云和雷电的主宰者,和平劳动的庇护者。雅典娜的很多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据说,雅典娜的诞生经历了一番磨难。相传,雅典娜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世界主宰者——宙斯,她的母亲墨提斯是人类和众神中最有智慧的女性。雅典娜诞生前,神界流传着一种说法,预言说墨提斯所生的儿女会推翻宙斯的统治。宙斯听说这一预言后十分恐慌,他担心自己的统治被儿女推翻,于是找了个机会,一口把正在怀孕的妻子连同还没出生的孩子吞到肚子里。宙斯认为,妻子和孩子在自己肚子里,孩子无法出生,自然就无法推翻自己的政权了。 宙斯平静舒适地生活了一段时间,但是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墨提斯临产时,宙斯头痛难忍,包括阿波罗在内的众神都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想把他治好,但结果都不令人满意。万般无奈,宙斯只好要求火神赫菲斯托斯打开他的头颅,透过这种方式解决头痛的顽疾。在火神的帮忙下,宙斯的头颅被顺利打开了。令众神吃惊的是,一位体态婀娜、容貌美丽的女神,身披着铠甲,携带着盾牌和长矛从宙斯裂开的头颅中走了出来。这位美丽可爱、光彩艳丽的女子就是智慧女神雅典娜。 雅典娜全名帕拉斯·雅典娜,她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帕拉斯”,是为了纪念一个儿时的伙伴。据说,女神雅典娜出生后由海神特里同抚养。特里同是海王波塞冬的儿子,他有一个名叫帕拉斯的女儿,女孩恰好和雅典娜同岁。雅典娜和帕拉斯吃住在一齐,一同学习,一同玩耍,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两个女孩经常玩一些危险的游戏。一天,两人像往常一样比赛互投长矛。帕拉斯十分用力地向雅典娜投出长矛,在云端上面的宙斯发现长矛有可能会击中心爱的女儿,于是从天上降下一面山羊皮做的神盾保护雅典娜。帕拉斯看到神盾后十分吃惊,露出破绽,被雅典娜射来的长矛刺中。帕拉斯死后,特里同十分悲哀,把雅典娜送回了奥林匹斯山。雅典娜十分后悔自己不留意杀死了好朋友。为了纪念女友,她为帕拉斯造了一尊像,并把一副羊皮盾做的胸甲围在神像上。雅典娜把这尊神像放在宙斯的神像前,以此表示敬重。从那以后,雅典娜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好友的名字表示纪念,这就是“帕拉斯·雅典娜”的由来。 雅典娜成为雅典城守护神的过程也颇有传奇色彩。雅典城建成后,海神波塞冬与雅典娜争夺为这座城市命名的权力,二人展开了竞赛。裁判宣布谁赠送给人类最有用的礼物,谁就享有命名的荣耀。波塞冬用他的三叉戟往岩石上一击立刻出现一匹战马,雅典娜则用她金色的长矛在地上一戳,出现了绿色的橄榄枝。众神裁决一致认定,战马是战争的象征,橄榄枝则代表和平。雅典娜因此成为雅典的守护神。 北欧神话故事(二): 水仙花的来历 美少年纳喀索斯是希腊神话中河神和仙女的儿子,他英俊潇洒、风度翩翩,很多女神都不由自主地爱上他。在众多爱慕者中,有一个名为厄科的女神,她美丽大方,擅长讲故事,她深情并茂地讲述常常吸引很多听众。天后赫拉十分嫉妒厄科的这一才能,于是诅咒她丧失了语言潜力,厄科无法开口说话,除非别人先开口她才能重复别人的话语。遭受咒语诅咒的厄科在林中漫游,看到了纳喀索斯便情不自禁地爱上了他,但她无法表白真挚的情感,务必等对方先开口。 厄科躲在密林中,怀着喜悦的情绪望着这个英俊少年。纳喀索斯环顾四周,不知该往哪里走,他高声喊道:“喂!谁在那里?”“那里。”厄科高声回答。“到那里来。”纳喀索斯又

浅论西方神话与现代幻想小说

浅论西方神话与现代幻想小说《魔戒》之渊源 摘要:现代幻想文学,一般被认为是继承西方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的衣钵,受到北欧、希腊、罗马神话影响尤深。而当我们提到幻想文学,不得不提到现代奇幻文学的真正始祖—英国托尔金。他的作品《魔戒》对现代幻想文学来说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而现代的幻想文学往往以神话为底本,其中的造人方式、人物、名字等往往能够在古代神话中找到原型。因此,我希望通过魔戒、圣剑、名字、人物等方面来探讨西方神话与现代幻想小说的联系与发展。 关键词:西方神话现代幻想小说《魔戒》造人圣剑魔戒名字人物 一造人 几乎每一个民族都会有开辟神话这一类的神话,甚至有些还有不少有趣的相似性。譬如说关于造人,《女娲创造人类》、《世界最初的七天》、普罗米修斯分别是中国、希伯来民族和古希腊的造人神话。有意思的是,它们都认为人类是神用泥土造出来的。不同的仅是造人的神,在中国,是女娲;希伯来则是他们信奉的耶和华上帝;古希腊神话中则是普罗米修斯。而在《魔戒》中,同样有造人的情景,所不同的是,造的不是人,而是半兽人,而且,造物者不是上帝,不是女娲,不是普罗米修斯,而是半兽人自己。但《魔戒》与神话所共同的是,造人都是用泥土造出来的,而这点不可否认是以西方神话为原型。 二圣剑 在北欧神话中的火巨人苏特持有一把剑,就是烈焰之剑—雷沃汀,这把剑永远燃烧着火焰,仿佛它本身就是由火焰造就一般;它的光芒如同太阳一样耀眼,也只有苏特才能够掌握这把强大的武器。而在《魔戒》中,同样有一把用火焰煅造而成的剑,它的光芒也如同太阳一样耀眼,也只有一个人可以掌握这个强大的武器,但剑的主人在《魔戒》中被替换,当然,剑的名字也更改了。刚泽的国王阿拉冈拥有这把圣剑—安都瑞尔。烈焰之剑—雷沃汀又叫灭世之剑,而在《魔戒》中,埃西铎用纳西尔圣剑(安都瑞尔的前身)结束了索伦的世纪,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纪,其作用不亚于雷沃汀。 三魔戒 欧神话与希腊、埃及、印度及中国神话的风格都截然不同,北欧神话中的神不是万能的,世界也不是永恒的。神王奥丁是以一只眼睛为代价穿过迷雾之森,见到了守护世界树的智者弥米尔,从而得到了大智慧,并以世界树的枝作成无敌的流星之枪昆古尼尔,枪身上刻着神圣的契约:“持有此矛者,将统治世界”,这就是他成为神王的理由。而《魔戒》中的魔戒同样有其特殊的魔力:至尊戒驭众戒,至尊戒寻众戒,至尊戒引众戒,禁锢众戒黑暗中,即持有此戒者,将统治世界,但不仅魔戒的魔力有其原型,甚至其来源和地位也能在北欧找到其原型。 《魔戒》这部作品中的亮点之一无疑是那枚魔戒,那么,为什么托尔金要设计一枚戒指作为《魔戒》中最强大的宝物,而不是一把宝剑,一根法杖?其实,这也和北欧神话的“传统”有关。北欧神话中,多次出现了“魔戒”这个概念。其中,威力最大的,是主神奥丁的魔戒“。奥丁拥有无尽的法力,很大程度来源于这枚魔戒。威力小一些的魔戒就更为鲜见了,比如《埃达》中《雷金之歌》讲到的可以孵化黄金的魔戒,《伏尔隆德短曲》中帮助精灵君主逃出虎穴的魔戒……正是由于“魔戒”在北欧神话里是很常见的宝物,特别的是它还是奥丁的宝物。 此外,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至尊魔戒是魔王索隆向埃里吉翁的精灵学习了很多工艺后偷偷回到“火焰山”打造的。读者可能会疑惑,既然索隆属于迈阿尔,是一位神,那么他的法力应该比埃里吉翁的精灵大得多,为什么他反倒要与精灵合作,才能制造自己的魔戒?了解北欧神话以后,这个疑问就迎刃而解了。在北欧神话中,神虽然地位崇高,但并不擅长铸造,

Norse Myth北欧神话英文简介

Norse Myth, the Corner Which Is Forgotten By Humans. Do you remember, Odin, when in bygone days we mixed our blood together? You said you would never drink ale unless it were brought to both of us. Larrington, Carolyne (Trains.)(1999).The Poetic Edda.Oxford World’s Classics. Norse myth is a multi-god system. It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Giants, Gods, Elves and Dwarves. Giants created the world. Giants give birth to the gods, but they are also the biggest enemies of the gods. Gods ar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is Aesir, which leader is the Lord God Odin; the other one is Njord, Nereus, the chief of Vanir. There are 12 Lord Gods in Norse myth: ●Odin奥汀: He is the king of the gods who rulers the world. ●Frigg 弗丽嘉: She is in charge of marriage and family. She is Odin's wife. ●Loki 洛基: He is the fire-god, Odin’s brother, the posterity of Giant Ymir. It is said that Loki is handsome but grumpy. He becomes to be a fiend at last. ●Freyr 弗雷: He is Helios, the symbol of abundance, prosperity, love and peace. ●Thor 索尔: He is the thunder-god, the eldest son of the Lord God Odin. ●Sif 西芙: She is Thor's wife. She has beautiful and shining blond hair.

关于北欧神话故事锦集

关于北欧神话故事锦集 打入地狱承受三大折磨的坦塔罗斯还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尼 俄柏。尼俄柏的丈夫安菲翁是底比斯的国王,她不但拥有美丽的容貌、高贵的气质,还生养了七个帅气的儿子和七个漂亮的女儿。尼俄柏所 以洋洋得意,她的骄傲自大招来了灭门的灾难。 一天,盲人占卜家提瑞西阿斯的女儿受神祇的命令,呼唤底比斯 城的妇女出来祭拜黑暗女神勒托和她的儿女——太阳神阿波罗和月亮 神暨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妇女们纷纷走出家门参加祭祀,尼俄柏得 知后傲慢地说:“勒托仅仅提坦神不知名的女儿,她一共才生了两个 孩子。我比她出身高贵,我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宙斯,父亲是赫赫有 名的坦塔罗斯,母亲是美丽高贵的狄俄涅。我养育了七个如花似玉的 女儿、七个体魄强壮的儿子,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你们别在这里 做傻事了,赶快回家去。” 尼俄柏的话让勒托十分气愤,她对儿女说:“我为生育你们而感 到无比自豪。除了赫拉以外,我不比任何女神地位卑微,今天却被一 个人间女子侮辱。她真是太可恶了!”太阳神安慰母亲说:“您别生气,她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说完,兄妹二人来到尼俄柏所在的 国家。 这时,尼俄柏的七个儿子正在城门外嬉戏玩耍。有的骑着烈性野马,有的实行着激烈的比武竞赛。大儿子正骑马奔驰,突然,一支飞 箭射中他的心脏,他顿时从马上跌落下来。紧接着,其他六个儿子也 纷纷被阿波罗的箭射中。 不幸很快传遍了全城,孩子的父亲安菲翁听到噩耗,悲伤过度地 拔剑自刎。仆人和臣民都伤心地哭泣起来,哭声立刻传进了内宫。尼 俄柏不相信这是事实,悲痛的她抱住儿子的尸体,朝天空痛骂:“勒托,你这个残酷的女人,这下你该心满意足了吧!”

这时候,尼俄柏的七个女儿穿着丧服来到她身旁,她们悲伤地看 着惨死的七个兄弟。尼俄柏看到女儿,她狂妄地朝着天空说:“即使 我遭到了不幸,也比你幸福;即使我遭遇惨重的灾祸,也比你富有,我 还有七个乖巧的女儿!” 话还没有说完,空中就传来一阵弓弦的声音。突然,一个女儿紧 紧地捂着胸口,最后倒在兄弟的尸体旁。接着,另一个女儿也一声不 响地倒下去,其余的几个也相继中箭,只剩下最小的一个女儿。 “给我留下最后一个吧,她是年龄最小的。”无论尼俄柏如何苦 苦哀求,这个孩子依然没有逃脱死亡的厄运。尼俄柏孤零零地坐在丈夫、儿女的尸体中间。逐步地,她脸上失去了光彩,目光呆滞,血液 也停止流动,全身慢慢变硬,最后变成了石头。这时一阵狂风吹来, 带着她漂洋过海,把她送回故乡,放在西庇洛斯悬崖上。从此以后, 尼俄柏成了一座石像,静静地站在那里。据说,直到现在她还在那里 流着悲伤后悔的眼泪。 【珀罗普斯求婚】 坦塔罗斯因为对众神不敬,被打入地狱遭受折磨,他的儿子珀罗 普斯对待众神却十分虔诚。父亲被打入地狱后,因为和邻国打仗失败,珀罗普斯被赶出王国,流浪到希腊。 珀罗普斯年轻英俊,他爱上伊利斯国王美丽的女儿希波达弥亚。 想娶希波达弥亚为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神曾向国王预言: 女儿结婚,父亲就会死去。所以,国王想尽一切办法阻挠求婚者接近 女儿。他向全国宣告,只有同他赛车取胜的人,才能娶他的女儿为妻,谁败在国王手下,谁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国王还立下比赛规则:求 婚者驾着四马战车出发时,他本人先要从容不迫地向宙斯献祭一只野 羔羊。献祭完毕,他才出发追赶求婚者,如果他追赶上了先走的那辆车,他就有权用长矛刺穿求婚者。 很多求婚者前来一试身手。他们认为国王是一个年老体衰的老人,身强力壮的自己一定能够取胜。国王每一次都亲切友好地接待求婚者,

北京市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份高考历史适应性测试 历史试题(PDF版)

202本试答无效本的一项1.右图执干眉寿时的①③A C 2.公元先王阳①A 3.“官时知①③A 2020年北京本试卷共8页无效。考试结束后本部分共15一项。 右图为春秋早期执干戈,用伐我眉寿黄耇(长寿 ①宗法分封 ③青铜铸造 .①②③ .①③④ 公元前221年先王之宫廷小阳(今陕西淳化①建立中央集权.①② “本是扬州小家官时,少入官家知。”白居易的盐铁收益主要有部分盐商非.①② 年北京市普通页,100分。结束后,将题,每题秋早期的一件青铜用伐我仇敌,迺受长寿),其万子年,秦始皇廷小”,又疏散了西淳化西北)”央集权 B .家女,入家多入私。居易这首《盐商益主要归州县法获利B .市普通高中学业。考试时长90本试卷和答题卡一3分,共45件青铜鼎。鼎内铭迺受吉金,用自万年子子孙孙永宝 “徙天下豪富于疏散了部分咸阳居民。这两次移民②吞并六国 .①③ 嫁得西江大商客。官家利薄私家盐商妇》反映的现 .②③ 中学业水平等历 史分钟。考务并交回第一部分分。在每题列鼎内铭文为:用自作宝鼎,孙永宝用享。②天文④字B .D .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万移民得以实施③北击C .商客……婿作盐商十薄私家厚,尚反映现象包括②④政府C .水平等级性考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 部分 列出的四个选项“伯克父甘娄迺,用享于其皇考”此文物有助于研天文历法 文字书写 .①②④ .②③④ 二万户”。公元前徙三万家丽邑(的有利条件包括北击匈奴 .①④ 盐商十五年,不属盐铁尚书(指盐铁 盐铁使对地方盐政府已经放弃重.①③ 级性考试适应性在答个选项中,选出最娄(乃)其皇考,用赐研究当 211年,(今陕西骊山附 ④焚书D .②④州县使,盐地方务管控不力放弃重农抑D .②④适应性测试题卡上,在选出最符合题目要由于“咸骊山附近),焚书坑儒 ②④ 属天子。每盐利掌管盐铁专卖控不力 商政策 ②④ 测试 试卷上作题目要求阳人多,五万家云年盐利入)远不

浅析现代流行文化对神话元素的应用

浅析现代流行文化对神话元素的运用 吴志培 10汉本二班 1001010205 【摘要】:现代流行文化中经常可以看到古代神话元素的身影,或多或少,神话元素的运用不仅为流行文化增添了奇谲的想象力,更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现代人的重塑或变形满足了现代人类的猎奇心理。 【关键词】:现代流行文化;动漫产业;影视创作;玄幻小说;神话元素;重塑与变形 现代流行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流行性特征的大众文化模式,它的意义很宽泛,所包含的内容也极其多样。而对神话元素在现代流行文化中的运用,中西方的着力点在根本方向是一致的,都集中在新兴朝阳产业上。本文将从时下广受关注的动漫产业、影视创作、玄幻文学等方面来具体阐释当下流行文化对神话元素的运用。

一、动漫产业对神话元素的运用 动漫产业作为近些年发展潜力最大的文化产业,其在市场上表现着实令人刮目。谈到动漫就不得不说日本,作为一个弹丸岛国,本身其没有深厚的动漫资源可发掘,但他们却通过“拿来主义”硬是将动漫产业做成本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并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动漫产业基地。综观日本动漫成功的原因,除了人才的培养、技术的创新、政府的政策支持等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神话元素的广泛运用。日本人积极的从东西方的神话中不断发掘有益的元素,通过对这些神话元素的改造、重塑、变形,经过后期包装制作就成为一部崭新的动漫作品。 日本动漫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广受欢迎,其中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其对神话元素的成功运用:一方面神话元素的插入增强了动画的美感和可观性;另一方面制作人员对这些元素的改造又极大的满足现代人类对神秘事物的猎奇心理。以前期网络上人气极高的《少年阴阳师》为例,在这部动漫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中国神话元素,剧中首先出现的妖怪名叫穷奇,但事实是穷奇的真正出处是《山海经》,它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凶”之一,在剧中它则是作为西方众妖兽的统领;此外,在剧中作为主角安倍昌浩得力助手出现的神将“腾蛇”,其原型也是《山海经·中山经》中的一神兽。在另一部动漫作品《十二国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中国神话元素,剧中依次出现的麒麟、天帝、蓬莱都是对中国神话中原来意义的改造,通过设计人员的这些重塑和改造,使得整部作品的故 事壮大宏伟,给影迷们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感;剧中出现的妖怪饕餮也是源自中国的神话,《神异经·西南荒经》记录为:“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彊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餮。”又有一说为龙的第五子。此外,除了大量借鉴中国神话中的元素之外,日本动漫还积极吸收了西方的神话

Norron北欧神话兵种介绍

Norron北欧神话兵种介绍 村民可以被训练为士兵。训练士兵初始需要12小时,可以通过研究科技减少训练时间。一旦你的部队训练好,他们就可以立刻为你的城市增加攻击或防御力。 部队只有在城市时才能为城市提供防御(也就是说,当他们被派出去打仗时不会提供)。每个城市都允许训练4种基本兵种和2种特殊兵种,其中包括神族阵营的兵种和专属神的特殊兵种。 常规兵种 兵种防御攻击花费特殊 弓箭手: 3 0 600 白银 200 铁矿不能被派去攻击 剑士: 0 3 600 白银 200 铁矿无 长矛兵: 6 0 2,000 白银 500 铁矿不能被派去进攻 骑士: 2 6 2,000 白银 500 铁矿无 阿萨神族兵种 兵种防御攻击花费特殊 光明武士: ( 阿萨诸神 ) 3 7.5 3,000 白银 1,000 铁矿战争中的阵亡率比其他部队少50% 灵舡: ( 博德 ) 10 2 7,500 白银 1,500 木材灵舡不占用人口,不消耗食物,并且训练时间是依建筑时间而不是部队时间(因为它们是船) 侍女: ( 弗丽嘉 ) 6 4 2,000 白银 500 铁矿在战争中的阵亡率比其他部队少50% 女武神: ( 奥丁 ) 0 40 25,000 白银 4,000 铁矿女武神在战斗中不死 风雷骑士:

( 索尔 ) 4 7 4,500 白银 500 铁矿从战场返回的时间固定为8小时,无视目标城市的距离 光明守护者: ( 提尔 ) 7.5 3 3,000 白银 1,000 铁矿在战争中的阵亡率比普通部队少50% 巨人国度兵种 兵种防御攻击花费特殊 洞穴巨人: ( 巨人诸神 ) 4 12 500 白银 5,000 铁矿无 奥赛贝格船: ( 埃吉尔 ) 10 30 5,000 白银 35,000 木材不消耗人口和食物,并且每小时生产5单位木材 战狼: ( 芬里斯 ) 7 6 2,500 白银 500 铁矿无 利维坦: ( 米德加尔德 ) 0 20 10,000 白银 0 铁矿当敌方部队中有船只(灵舡、奥赛贝格船和维京战船)时,利维坦对他们有额外的伤害 变形怪: ( 洛基 ) 6.5 3 2,500 白银 750 铁矿敌方间谍无法获得变形怪的信息(但是法师可以) 男巫: ( 弥米尔 ) 3 3 1,250 白银 0 铁矿每200男巫增加1%的魔法加持效果

北欧与中国文化差异

北欧与中国文化差异 北欧福利国家模式,不仅没有失败,反而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巅峰,不仅创造了最好的经济发展,也建成了世界上最自由的社会。近年来中国越来越注重民生福利,我觉得可以向北欧国家成功的福利国家模式寻求经验。由于北欧与中国的地理的不同与历史条件的不同,造成了社会习俗,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北欧地区,包括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冰岛5个国家以及法罗群岛,主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北欧文化在欧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古代北欧有着自己神秘色彩的异教文化,如埃塔和萨迦,还有著名的北欧神话传说;另一方面,它又深受西欧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这种冲撞对北欧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造就了诸如安徒生、易卜生、西贝柳斯、伯格曼等这样的世界级的大师。 一、完善的监督体系,廉政之本 北欧国家有着完善的监督体系,造就了廉政,形成了积极的廉政文化北欧国家的社会廉政为整个国际社会所认同。究其原因,除了有优厚的福利侍遇和完备的制度及监督体系外,更因为其具有积极健康的廉政文化。 “崇廉忌贪”在北欧国家廉政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北欧国家通过长期的廉政教育,营造了一个全社会都崇尚廉政而痛恨贪婪的浓厚氛围,民众痛恨受贿、侵吞社会财富、结党营私等行为甚于盗窃、抢劫,认为其卑鄙肮脏之极,这种行为甚至会遭到当面唾骂和侮辱,真可谓千夫所指,毫无存在空间2002年5月,芬兰《晚报》披露,文化部长苏维·林登利用职务之便批准为其拥有股份的一家高尔夫公司提供了l7万欧元的政府赞助,因此其遭到民众唾骂并被迫辞去职务。 在北欧国家,官员“为民”、“务实”已蔚然成风,追求工作绩效是第一要务,在他们看来,晋升的唯一渠道是“干”而绝不是“跑”。 北欧的廉政文化丰富多彩,远不止这些,却都那么名副其实。他们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体察民情,排解民忧,与民同乐。品味北欧廉政文化,让我明白,不论在哪个位子上,手中的权都是人民给的,都应该是人民的公仆。如此思想,就不会颐指气使、盛气凌人,更不会重蹈“苦难的童年、奋斗的青年、上升的中年、悲惨的晚年”的覆辙,就会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福利与保障制度一高利贷,高福利 由于自己环境。历史发展、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国家在当代经济,社会、政治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表现出相当强的一面的同一性,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斯堪的纳维亚模式。其中,斯堪的纳维亚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以“高利贷,高福利”而著称于世,在西方国家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他们以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为基本原则这个核心。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芬兰等北欧国家已经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套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广泛,包括教育资助、免费医疗、失业救济、老人照料、养老金支付、残疾人救助、单亲父母津贴、家庭和儿童保护等方方面面,十分细致周到,可以说在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下,居民从“摇篮”到“坟墓”都会得到国家的关照,都由政府给予基本的保障。芬兰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宗旨,是建立起高水平的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

神话中的身体崇拜

创世神话中的身体崇拜初探 摘要:进入90年代以来流行的的“身体写作”等行为艺术可以看做是古代神话中身体神话的再现。在古代神话系统中,身体神话非常的引人注目,例如主神通过肢解自己创生万物,或者通过男女主神的结合生产万物,也即“天父地母”型神话。在这些神话系统中,人类将自身的行为扩大化为整个宇宙的行为,这种神话的产生是人类对于人类自身身体崇拜的产物。 关键词:创世神话身体宇宙化身体崇拜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类的身体如此的美妙,造物主将我们雕刻的是多么的精美啊。在当今社会上存在着一种“行为艺术”,用身体写作,用下半身思考等,对于这种身体的潮流,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意见,从儒家道德的角度,这种行为也许有碍观瞻,从艺术的角度,这可以理解为一种艺术创作方式的创新,从神话的角度看,却是对古代神话的一种再现。在人类幼年期的上古时代,人类思考宇宙的来源,试图通过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理由来解释世界,就自然而不自然的将自然和人类自身联系在了一起,产生了许多优美的身体神话。 一身体的宇宙化 在世界各国神话中,存在一种有趣的现象,很多民族都认为宇宙的产生来源于对某位主神的身体的肢解,从广袤的欧亚大陆,到星罗棋布的太平洋小岛,从炎热的撒哈拉沙漠,到茂密的亚马逊森林,只要翻一翻神话,你总能看到某位主

神或主动的或被动的将自己的身体肢解然后演化为宇宙万物,也即“以身化物”型神话。 印度吠陀神话在讲到宇宙的产生时,也提到了巨人的牺牲和被肢解,这个巨人呢就是普鲁沙。普鲁沙是吠陀神话中的宇宙之灵,也是天下第一人,其名字的意思就是“男人”。以伐楼拿为首的众神决定牺牲普鲁沙来创造世界。于是,普鲁沙的头化作天,肚脐化作了空气,而脚趾则化作了土地,普鲁沙的呼吸生成了风神伐羽,他的嘴化作了火神和祭祀之神阿格尼以及雷神因陀罗(因陀罗后来取代伐羽而成为吠陀诸神的王和将领)。① 在遥远的北欧,也有这么一则故事。在北欧神话里,创世是在与自然力量的对抗中催生出来的。初始之时,有一个巨大的虚无叫晋囊格格布,尽管空无一物,但其中却潜藏着生生命,当北方的冰遇到了南方火的一股热气时,冰雪融化生成第一代巨人,即冰质的伊米尔。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布瑞三子杀死伊米尔,并用它的身体构建世界,大地的泥土来自伊米尔的肉,群山来自他的骨,大海来自他的血,天空是他的额骨,地上的植被是他的头。② 我们在将目光移至中国。中国的创世神话最著名的莫过于盘古开天辟地,盘古开天之后,支撑天地一万八五千年,劳累而死。在盘古临死的时候,仍然用尽自己之神力为时间造福。他倒下的那一瞬间,他的身体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他的声音化作了雷声,他呼出的最后气息化作了风和云,他的牙齿化作了石头和金属,他的头发和胡须化作了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毛化作了颜色鲜亮的草木,他的肌肉化作了田地,他的骨头和骨骼化作了珍珠和宝石,他的血液化作了江河,他的筋脉化作了道路。盘古的身体从天和地之间倒下的时候,头朝东方,脚朝西方。他的头部化作东岳泰山,腹部化作中岳嵩山,右手化作北岳恒山,脚趾化作西岳华

(全英文论文)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 ' s Travels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公布英语题目均有原创英文论文可交流Q:799 75 79 38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与运用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北欧神话中的毁灭与重生思想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英汉动物习语的隐喻认知分析分析年龄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 Text Memoriz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Gratitude Expressions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探究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从关联理论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减译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 性格分析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复仇者联盟》中的言语幽默 《珍珠》中的生态思想教师的个性与语言教学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金钱观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的显现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简介

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简介 《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是德国音乐家瓦格纳作曲及编剧的一部大型乐剧,整个于1848年开始创作,至1874年完成,历时共26年。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相关内容。 中世纪时基督教在整个欧洲盛行,过去在地方上流传的一些北欧神话被视作邪教清理,残存的较为著名的有英格兰的贝奥武甫,冰岛的埃达和德国的尼伯龙根等,瓦格纳的《指环》就出于这部中世纪德国的民间叙事诗《尼伯龙根之歌》。北欧神话与其他的古代神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北欧神话中神的身上有着人性的一面,是有一定的限制,其本身也面临灭亡的命运。《诸神的黄昏》中就体现了这一万物同归于尽、转换新生的思想。当时,瓦格纳将这部叙事诗整理后打算写成歌剧脚本,却招来很多反对,多数人认为这样庞大的脚本无法配成音乐。但瓦格纳成功了,他用二百多个主导动机贯穿全剧,用明暗两条线来推进剧情的发展。 由于瓦格纳的歌剧乐队编制庞大,所选择的歌手在音量音色和强度方面都有特别要求,同时还需要采用一些极端措施保证聆听效果,故瓦格纳的崇拜者,巴伐利亚大公为他的《指环》能够上演特别出资建造拜罗伊特剧院(又名节日剧院,1872年5月22日破土动工,历时两年多,于1875年竣工),其设计专为配合瓦格纳的要求,它将

乐池沉降得更深,最嘹亮的铜管乐器放在最深处,离指挥很远,远远低于舞台上的歌手。1876年8月,《指环》全剧于该剧院首演,分四天上演,共演两次,每天下午4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首演的指挥是汉斯;里希特。当时,演出盛况空前,几乎整个欧洲的音乐人士都齐聚这个莱茵河边的小地方,甚至到了拜罗伊特发生食物短缺的程度。 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内容介绍根据德国民间诗史《尼白龙根之歌》和北欧《沃尔松格传说》改编。铁匠齐格弗里德(班诺;福曼Benno Fürmann 饰)在一次陨石坠落后与冰岛女王伯伦希尔(艾丽西亚;维特Alicia Witt 饰)不打不相识,并且陷入爱河。之后他杀死了作恶巨龙,并用龙血沐浴让自己刀枪不入。可后背上一块树叶覆盖的地方没有沾到龙血成为了他的弱点。 齐格弗里德因杀死巨龙而被国王赏识,要将自己的公主妹妹(克里斯蒂娜;里奇Christina Ricci 饰)嫁给他,但格弗里德已心有所属。为了达到目的国王在酒中加了药使他忘记女王爱上了公主。国王请他帮忙打败冰岛女王伯伦希尔,于是他戴上变形头盔,装成过国王的样子打败了伯伦希尔。伯伦希尔被他的“背叛”伤透了心,被迫嫁给国王。各怀心事的两对新人在同一天结婚。齐格弗里德最终会想起女王吗?四人将对面如何的命运呢? 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组成序曲音乐把人们带到莱茵河底,三位看护莱茵河黄金的少女挑逗着代表邪恶的尼伯龙根家族的侏儒,当侏儒知道只要发誓永远抛弃爱情就可得到黄金,戴上用黄金打造成

火星的资料

四季变化: 1781年,天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根据火星上那些标记随着火星自转而移动的方式,推断火星的自转轴也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角度几乎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角度相同。既然这样,火星就应该像地球那样有冬去春回,寒来暑往。 主要体现在两极冰盖大小的变化,夏季冰盖就缩小,冬天就扩大。 我们知道,地球上一年时间的长度是365.25天,除了月球亦步亦趋地跟着地球绕太阳旋转,年的长度相同外,在太阳系的其他天体上,年的长度是有差异的。在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称为类地行星,它们自转较慢,没有卫星或卫星很少)中,火星上的一年最为漫长,有687个地球日。既然火星自转轴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程度几乎相同,按说火星上的季节变化方式应与地球相同。但由于火星上每个季节的时间比地球上长一倍,再加上火星比地球离太阳远,所以火星上的每个季节都比地球上相同的季节要寒冷。另外,由于火星绕太阳公转的椭圆轨道比地球椭圆轨道要扁,导致火星南北半球的四季差异比地球上更为显著。由于同样的原因,火星上四季长度的差异也比地球上四季长度的差异更大。地球上各个季节长度的差异最多不超过5%,而火星上北半球的春季竟比秋季长1/3左右。

地质结构: 火星的内部情况只是依靠它的表面情况资料和有关的大量数据来推断的。一般认为它的核心是半径为1700千米的高密度物质组成;外包一层熔岩,它比地球的地幔更稠些;最外层是一层薄薄的外壳。相对于其他固态行星而言,火星的密度较低,这表明,火星核中的铁(镁和硫化铁)可能含带较多的硫。如同水星和月球,火星也缺乏活跃的板块运动;没有迹象表明火星发生过能造成像地球般如此多褶皱山系的地壳平移活动。由于没有横向的移动,在地壳下的巨热地带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再加之地面的轻微应力,造成了Tharis凸起和巨大的火山。但是,人们却未发现火山最近有过活动的迹象。虽然,火星可能曾发生过很多火山运动,可它看来从未有过任何板块运动。 峡谷: 一提到火星的峡谷,可能会认为是由水造成的,但事实不只如此。除了水,还有由火山活动形成的。由水造成的又可能是洪水短时间冲刷成的、稳定的流水侵蚀成的、或由冰川侵蚀而成;但火山活动所喷发的熔岩流亦可造成熔岩渠道(Lava Channel)。另一个例子则是地壳张裂造成,如水手峡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