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分类模拟10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分类模拟10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分类模拟10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分类模拟10

[模拟]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分类模拟10

填空题

某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管道全长约860km,设计输量为120亿m3/a,管径为1016mm,设计压力为10MPa。工艺站场共9座,其中首末站各1座,中间压气站1座,分输清管站1座,分输站3座。工程穿越大型河流12次(长达18.4km),穿跨越中小型河流140次(长达1787m)。新修四级道路18km,整修道路74km,房屋拆迁6处。

该工程管道沿线途经3省1市,沿途跨越了39个市县。管道线路经过了4个生态区:毛乌素沙漠区、黄土丘陵区、太行山地山问盆地区、华北平原农业生态区。线路所经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分为两大部分:西北一带为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基本特征为冬长夏短、寒暑变化剧烈、气温日较差较大,干旱少雨,蒸发强烈;东南一侧则为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降雨量较前者为多,具有春季风大沙多,甚至出现沙尘暴,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少云,冬季严寒干燥的特点。

管道线路横贯黄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管道沿线经过的主要环境敏感区域有:毛乌素沙漠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易发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水源地及文物古迹等。重要穿越段有黄河隧道穿越段。距管道80~250m有4所学校和县城,村乡居民点。文物古迹为明代长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线穿越该长城豁口,豁口宽约200m。

第1题:

该项目的工程分析应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的重点分析内容是什么?____

参考答案:

(1)施工期和营运期。(2)施工期工程分析重点:工程线路走向、站场布局,工程征占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土石方量、施工方案及工艺,特别是穿越毛乌素沙漠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易发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水源地及文物古迹等。重要穿越段有黄河隧道穿越段的施工工艺及其临时占地与站场的设置等。(3)营运期工程分析重点:管线营运方案,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站场阀室的营运方案及其环境安全(或环境风险),绿化及生态补偿方案。

详细解答:

该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当然,加上施工前期或勘察期也是可以的。其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可以在以上答案的基础上予以简化。如施工期主要是施工行为或施工方式产生的生态影响,营运期则主要是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影响与环境风险。

第2题:

该项目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___

参考答案:

(1)调查沿线区域自然环境特征。(2)调查工程沿线穿越不同生态区段的生态现状,调查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演变情况,调查植被类型及主要植物、野生动物情况,明确是否有国家及地方保护物种;调查沿线经过的环境敏感区域(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天然林保护区、水源地等)情况,特别是与工程的位置关系;调查沿线存在的环境问题;评价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演替趋势及环境问题。(3)调查沿线城镇、学校、居民点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其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状况。(4)调查、评价沿线河流水环境功能及水质现状。

详细解答:

第3题:

该项目重点需关注的环境影响问题与影响对象有哪些?____

参考答案:

(1)应关注的主要环境影响问题:①穿越毛乌素沙漠区、黄土丘陵区、太行山地山间盆地区导致的生态影响植被破坏,可能加剧的沙尘暴及生态脆弱性、关注导致的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特别是对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区的破坏与影响问题。②关注穿越河流施工可能导致的水污染及水生生态影响,以及对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③关注穿越华北平原农业生态区对农田生态的破坏与影响问题。④关注环境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特别是站场、阀室,以及穿越河流和饮用水水源地段发生风险的危害。⑤施工对沿线影响范围内的4所学校、县城及沿线居民区的噪声、扬尘等不利影响,以及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的影响。(2)工程的主要影响对象有:毛乌素沙漠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易发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黄河等大中型河流、水源地、文物古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长城)、基本农田保护区、4所学校和县城、乡村居民点。

详细解答:

关于环境影响问题可以简化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丘活化、地质灾害,以及水源地污染与文物受到破坏,更适用于考试。本书给出较复杂的答案,主要是为了便于理解。

第4题:

该项目需要采取的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有哪几个方面?____

参考答案:

(1)工程沿线穿越不同生态区段的生态保护措施。(2)穿越大中型河流的水污染防治措施,特别是针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措施。(3)经过4所学校和县城、乡村居民点的噪声影响防治措施。(4)针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长城的保护措施。(5)站场及阀室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6)全线的环境管理与监测措施。

详细解答:

第5题:

该项目需要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哪几个方面?____

参考答案:

针对主要生态影响对象:毛乌素沙漠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易发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黄河等大中型河流、水源地、文物古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长城)、基本农田保护区,应分别不同情况采取避免、减缓、恢复、补偿等措施。

详细解答:

本题的主要答案——避让、减缓、补偿、恢复和重建措施,是借用HJ 19—2011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原则。

第6题:

根据题意,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几级?并说明原因。____

参考答案:

(1)一级评价。(2)根据HJ 19—2011,本项目线路长达860km,线路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天然林保护区等,应为一级评价。

详细解答:

第7题:

本项目生态评价除基本图件外,还应提供哪些推荐图件(列出9项即可)?____

参考答案:

(1)本项目为生态一级评价项目。(2)除基本图件外,根据HJ 19—2011,还应提供:地形地貌图、土壤类型图和土壤侵蚀图、水环境功能区划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和生态功能分区图、动植物资源分布图、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图、基本农田分布图。

详细解答:

第8题:

本项目生态评价可以划分为哪几个生态区段(如果题干没有以文字告诉,而是以图示来标志,则更为直观)?____

参考答案:

根据线路走向图及沿线地形地貌特点,可划分为:毛乌素沙漠区、黄土丘陵区、太行山地山间盆地区、华北平原农业生态区4个生态区。

详细解答:

对线性(型)项目划分生态区段是此类项目环评能够“有针对性”的一个特点。不仅是应对考试,在实际工作中也应特别注意!

第9题:

针对毛乌素沙漠生态脆弱区,应考虑采取哪些生态保护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划定施工范围,避免干扰施工区外围的沙丘,以免沙丘活化。(2)对被切割或受到干扰的沙丘可采取固沙措施(草方格或灌木方格)。(3)采取对分布在该区域的站场、阀室,采取草方格或灌木方格固沙。(4)对管线沿线采取人工种植土著植物种进行绿化或采取其他固沙措施。

详细解答:

第10题:

针对需要经过的自然保护区,环评时应从哪些方面考虑采取保护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首先考虑绕避措施。(2)提出不同的替代方案,进行多方案比选,选择生态影响最小的方案。(3)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措施。

详细解答:

第11题:

指出针对水源保护区应考虑采取的保护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尽量避免穿越水源保护区。(2)确需穿越水源保护区时应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或时段,如定向钻、隧道方式穿越,选择水少的时期采取大开挖穿越。

(3)施工场地远离水源保护区。(4)避免废弃物料进入水源保护区。

详细解答:

第12题:

本项目生态现状调查应调查哪些方面的内容?____

参考答案:

(1)调查影响区域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以及相关的非生物因子,重点调查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等。(2)对国家和省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3)对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水源地、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特殊或重要生态敏感区,应逐个说明其类型、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能区划、保护要求等。(4)调查主要生态问题,指出其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

详细解答:

本项目生态评价为一级评价,依据HJ 19—2011的原则性要求并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具体来答本题。

第13题:

指出本工程生态调查的基本要求。____

参考答案:

(1)本工程生态评价为一级评价。(2)根据HJ 19—2011,对于生态一级评价,其基本要求为: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

详细解答:

第14题:

指出本工程生态影响评价所需要的基本图件。____

参考答案:

(1)本项目为一级评价。(2)根据HJ 19—2011,生态一级评价项目的基本图件有:①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②工程平面图。③土地利用现状图。④地表水系图。⑤植被类型图。⑥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空间分布图。⑦主要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和预测图。⑧生态监测布点图。⑨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

详细解答:

本题的目的是让大家记住HJ 19—2011规定的一级评价的9个基本图件。同时,还应记住二级、三级评价的基本图件,而且要注意区别。实际上第⑨个图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图件,当前在某些项目环评和验收工作中应用得很好,但绝大多数项目环评中未能有效应用,环评技术人员对其还没有充分理解和认识。

第15题:

作为环境保护措施,还应附具哪些图件?____

参考答案:

(1)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环境保护设施工艺流程图。(2)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特别是各工艺站场的绿化布局图。

详细解答:

这是针对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应配备的环保措施图件做一个强调。对于噪声影响(如公路项目),提出的声屏障等也可能在图中标示,即附声环境敏感点保护措施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拟铺设一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全长约200km,工程穿越隧道两座,设7座工艺站场、16座阀室。沿线经过平原农田区、城镇、灌丛草甸区、河流、湿地、山陵重丘森林植被区,跨越铁路、公路,经过两处重要地下文物区,其间经过一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和一处风景名胜区。所需经过两个较大的乡镇,每个乡镇的人口均超过1000人,区域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项目所经地区降雨量约450mm,蒸发量3700mm。常年主导风向为NW。

第16题:

经过野生动物保护区,现状调查应弄清哪些问题?____

参考答案:

(1)重点弄清保护区的地理位置、级别、区划等基本情况,管理情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2)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动物的种类、名录、保护等级、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生理生态特性,包括其食源、水源、繁殖地、庇护所、领地范围、迁徙路线等。

详细解答:

2014年10月29日,环境保护部以环办函〔2014〕1419号文发布了《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态影响专题报告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其中关于评价范围、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与评价、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等内容既对实际工作有重要指导(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参照),也对本类考试很有参考价值(考生可下载该“指南”学习)。

第17题:

按国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沿线主要有哪几类土地利用类型?____

参考答案:

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域设施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其他用地。

详细解答:

第18题:

在经过保护区时,设计单位未提出比选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哪些内

容?____

参考答案:

(1)应提出完全绕避的局部方案,与推荐方案进行等深度的评价。(2)针对可能对保护区造成的不利影响编制专题报告,就工程占地、植被损失、施工期水土流失、地表水、声环境影响、环境空气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特别是对保护区的结构、功能、重点保护对象及价值进行影响评价。

详细解答:

第19题:

该类项目营运期是否存在风险?风险因素有哪些?主要影响是什么?____

参考答案:

(1)存在风险。(2)风险因素主要是管线腐蚀、破裂,人员在操作地面设施时发生误操作,设备本身存在问题,如阀门质量差、阀门损坏,设计方面存在问题。(3)主要影响是天然气泄漏污染空气,特别是容易发生火灾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害。其主要影响敏感目标是工程所经过的两个乡镇集中居民区。

详细解答:

第20题:

对两处文物保护单位,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先由文物管理部门进行勘察,能发掘的进行发掘。(2)不能发掘的划分保护范围。(3)工程建设应在取得文物保护部门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对于不能发掘的文物保护区,应采取绕避方案。(4)工程建设不能在文物保护范围内有任何形式的作业行为。(5)采用对文物影响最小的施工工艺。

详细解答:

第21题:

在工程分析过程中,除地下管线外,还需分析哪些工程建设内容?____

参考答案:

首站、调度中心、集(储)气站、清管站、地下(或地上)储气库地面压气设施、泵站、分输站、调压计量站、末站。

详细解答:

第22题:

根据题意,沿线可划分为哪几个生态区段?____

参考答案:

平原农田段、城镇段、灌丛草甸段、山岭重丘森林段。

详细解答:

第23题:

指出本工程生态影响的评价等级与范围?____

参考答案:

生态评价等级应为一级,评价范围为管线两侧300~500m范围,包括弃土场。

详细解答:

第24题:

本工程的生态影响主要发生在哪个阶段?评价重点有哪些?____

参考答案:

(1)施工期是本工程生态影响的主要阶段。(2)重点评价对沿线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灌丛草甸生态系统、山岭重丘森林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敏感生态保护目标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影响。评价对各类生态系统与敏感保护目标的结构、功能、保护对象与价值等影响。

详细解答:

第25题:

给出工程地面设施的选址要求。____

参考答案:

(1)天然气为易燃易爆气体,本工程地面设施均涉及环境风险与安全问题。

(2)选址应根据风险评价结论,尽可能远离集中居民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保护目标,与居民区等保护目标之间有足够的防护距离。

详细解答:

第26题:

为保护生态环境,设计时应主要考虑采取哪些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临时工程。优化弃渣场、施工营地、设备堆放场地等临时工程的选址方案,避开省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和风景名胜区及两处地下文物保护区。

(2)永久占地工程。优化工程管道路线及工艺站场及阀室的选址,尽量避绕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人口集中的两个乡镇、地下文物区和管线密集区域,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管道与站场周边规划。

详细解答:

第27题:

为防治环境风险发生,工程应重点采取管理及工程技术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制定事故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与地方政府建立联动机制。加强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体系建设,落实组织体系、管理制度、设施物资、信息系统和区域联控(联动)机制等方面措施,加大环境风险预警和监控力度。

(2)管道防腐采用外防腐涂层和强制电流阴极保护联合方式,特殊地段采用加强级防腐材料。(3)对穿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集中居民区段管道,应采取强化管道安全设计、增加管道壁厚、提高防腐等级、射线探伤、设置远程控制截断阀等措施,加大管线安全保护力度,防范环境风险。(4)采用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进行自动监控,强化管道维护保养和巡线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详细解答:

天然气管道与输油管道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基本一致。实际环评工作中可以提出更具体的措施,但考试答题时可以简化,不必答这么多。

第28题:

指出施工期间应主要采取哪些生态保护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严格控制施工范围,缩小施工作业带宽度,减少临时占地。(2)穿越山岭重丘森林植被区应选择植被稀疏地带、避让古树名木。(3)穿越平原农田区管沟施工应采取分层剥离、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和循序分层回填措施,保护耕作层。(4)隧道工程应合理设置隧道弃渣场。减少弃渣场数量,弃渣应采取先挡后弃方式,并设置相应的排水措施。(5)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内禁止设施工营地、材料堆场等临时设施。不得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设取、弃土场。(6)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现场、复垦土地,根据沿线不同区域的生态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当地适生植物种进行生态恢复。

详细解答:

第29题:

为保护沿线的河流、湿地,本工程建设应主要采取哪些污染防治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施工期:①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落实防遗撒、防泄漏措施,收集污水和固体废物异地处理,及时做好地面恢复等工作;②禁止在河流两岸、湿地周边设置施工营地、站场等临时设施,不得在河岸清洗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③禁止向河流、湿地排放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料等污染物;④管道以大开挖方式穿越地河流时,应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设置围堰和导流渠,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土方,恢复施工段河滩地原貌;⑤管道以定向钻方式穿越河流时,应设置防渗泥浆池处理施工泥浆,泥浆固化后覆土掩埋或外运至指定地点处置。(2)运营期:①各站场生活污水、场地冲洗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站内绿化或道路浇洒,不排放河流和湿地。②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中应关注跨河、穿越湿地段发生事故时,应急处理处置可能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

详细解答:

第30题:

为保护环境空气质量,工程施工应采取哪些必要的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施工期。现场设围挡,土堆、料堆应采取遮盖、洒水喷淋等抑尘措施。

(2)运营期。优化各站场燃驱压缩机组运行工艺,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

详细解答:

第31题:

为控制清管作业可能造成的污染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如停气清管,则需要对残留的气体进行收集;如清管作业采用密闭不停气清管流程,清管时进站天然气可通过旁路越站输送,不必进行放空引球作业。

(2)各站场清管或检修时排放的天然气由放空管排放。(3)调压阀或泄放阀处安装消声器。(4)清管废渣按危险废物进行严格进行处理处置或送专业机构处置。

详细解答:

拟新建一大型铁矿,采选规模3.5×106t/a,服务年限25年。主要建设内容为:采矿系统、选矿厂、精矿输送管线、尾矿输送管线等主体工程,配套建设废石场、尾矿库和充填站。采矿系统包括主立井、副立井、风井和采矿工业场地等设施,主立井参数:井筒直径5.2m,井口标高31m,井底标高-520m。

矿山开采范围5km2,开采深度-210~-440m,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立井开拓运输方案。采矿方法为空场法嗣后充填。矿石井下破碎,通过主产井提升至地面矿仓,再由胶带运输机输送至选矿厂;废石经副立井提升至地面,由电动机车运输至废石场。

选矿厂位于主立井口西侧1km处,选矿工艺流程为“中碎—细碎—球磨—磁选”;选出的铁精矿浆通过精矿输送管线输送至15km外的钢铁厂;尾矿浆通过尾矿输送管线输送,85%送充填站,15%送尾矿库。精矿输送管线和尾矿输送管线均沿地表铺设,途经农田区,跨越A河(水环境功能为Ⅲ类)。跨河管道的两侧各设自动控制阀,当发生管道泄漏时可自动关闭管道输送系统。

经浸出毒性鉴别和放射性检验,废石和尾矿库属于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符合《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值标准》(GB 6763—86)。

废石场位于副立井附近,总库容2×106m3,为简易堆放场,设有拦挡坝。施工期剥离表土单独堆存于废石场。尾矿库位于选矿厂东南方向 5.3km处,占地面积80hm2,堆高10m,总库容7.5×106m3,设有拦挡坝、溢流井、回水池。尾矿库溢流水送回选矿厂重复使用。尾矿库周边200m~1000m范围内有4个村庄,其中B村位于南侧200m,C村位于北侧300m,D村位于北侧500m,E村位于东侧1000m。拟环保搬迁B村和C村。

矿区位于江淮平原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950mm。矿区地面标高22~40m,土地利用类型以农田为主。矿区内分布有11个30~50户规模的村庄。矿区第四系潜层水埋深1~10m;中下更新统深层水含水层顶板埋深70m左右。矿区内各村庄均分布有分散式居民饮用水取水井,井深15m左右,无集中式饮用水取水井。

第32题:

判断表土、废石处置措施和废石场建设方案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____

参考答案:

(1)废石场建设方案不合理。(2)理由:①不应按简易堆放场建设,应按相关标准建设;②应设置截水沟和废水收集池;③废石和表土应分区堆放(表土单独堆存)。

详细解答:

答案(1)中只给出“废石场建设方案”合理与否的判断答案,并未根据题意明确“表土、废石处置措施”是否合理,是不合适的。表土(土壤层)作为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应保护好(采取遮挡或苫盖等防止流失的措施),并用于土地整治和生态恢复。本题给出的表土处置措施仅仅是“单独堆存”在废石场,而未提到应采取的水保措施,也是不合理的;废石应首先考虑综合利用和充填采空区,不能利用的再考虑运至废石场堆存;废石场虽然是一般固体废物堆存场,也应按标准建设,采取必要的挡、防、截排等措施。

第33题:

说明矿井施工影响地下水的主要环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井筒在穿透相对隔水层(或隔水顶板,或含水层)环节。(2)造成水位变化(或地下水流失)。(3)在施工过程中作止水处理(或封堵,或阻断水力联系)。

详细解答:

本题问的是“矿井”、“施工”过程影响“地下水”的“环节”,即题干提到的几类“井”在掘进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地下水(第四系潜层水和中下更新统深层水)串层,或钻井泥浆污染地下水水质。对策措施则主要是合理选择井场位置,先探明地下水情况,再掘井矿井,发生涌水或串层及时封堵。答案(2)与本题所提问的含义并不相符,属于产生的“影响”或可能导致的“后果”,并不属于“环节”。

第34题:

拟定的尾矿库周边村庄搬迁方案是否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并说明理由。____

参考答案:

(1)无法判断(或尚不能确定)。(2)理由:应按大气环境污染影响预测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确定。

详细解答:

尾矿区影响居民的因素主要是溃坝风险、扬尘污染及地下水污染。除距离关系外,还需考虑地面标高、当地风向风力,以及库区地质结构与地下水流向,尾矿库与村庄的防护距离应经环境影响评价来确定,题干并未指出经环评确定防护距离内只有B村和C村。如果“理由”答上应根据大气环境污染(尾矿库扬尘)影响预测结果确定、环境风险(如溃坝)评价结果确定,任一项均可得分。

第35题:

提出精矿输送管线泄漏事故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设置事故收集池。(2)环境敏感区域加套管(或设置管沟、备用管道)。

详细解答:

在相类似的2012年的铜矿采选尾矿输送管线参考答案中给出了较多的内容,从本题来看,那个题的解答有不合适之处。更应注重的是具体的工程措施。但从本题来看,究竟在输送管线的何处设置事故收集池,如何设置事故收集池,还是一个问题。另外,如果问的是尾矿输送管线,也应该是这样的答案。

第36题:

给出本项目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设置方案。____

参考答案:

(1)在矿区(工业场地、选厂、周围村庄)、废石场、尾矿库区域设置地下水监

测井。(2)在各区域地下水流向的上游、周边(两侧)、下游布设监测井。

详细解答:

在环评或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废石场和尾矿库是地下水监测的重点区域,一般是分别在废石场、尾矿库上游布设对照井,在其下游布设污染监控井和污染扩散观测井(可选场、库下居民饮用水井)。本题扩大了地下水监测的范围,虽然与实际工作及相关要求并不一致,但不为错。另外,本题与2012年铜矿采选案例的第4个问题的不同之处在于:本题是针对“本项目”,而2012年的问题是针对“废石场”的。

第37题:

尾矿库还应采取哪些必要的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在库周设截排洪沟。(2)尾矿坝两侧或子坝设置截排洪沟。(3)子坝绿化。(4)营运期保持库区一定的水面和干滩面积,闭库后及时进行土地复垦。

详细解答:

第38题:

指出本工程的水环境保护目标。____

参考答案:

A河、矿区内分布的11个村庄的饮用水井(特别是尾矿库周边4个村庄的饮用水井)、区域地下水。

详细解答:

除地下水外,不能忘记还有地表水(A河,Ⅲ类水体)。

第39题:

指出本项目可能对农田造成的环境影响。____

参考答案:

(1)地面工程征占农田,改变用地类型。(2)扰动土壤。(3)地下采矿导致农田区地表下沉,造成积水,或地表错动,产生裂缝。(4)造成水土流失。

详细解答:

第40题:

根据题意,指出本项目废石和尾矿的首要利用途径。____

参考答案:

建筑材料。

详细解答:

题干已指出废石和尾矿属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符合《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值标准》(GB 6763—86)。

第41题:

指出废石场和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____

参考答案:

选址的环境合理性。

详细解答:

尽管地质结构、地下水、周边居民区等均为废石场和尾矿库评价的内容,但均可纳入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分析、评价中。

某拟建铜矿主要矿物成分为黄铁矿、黄铜矿。该矿山所在区域为低山丘陵,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mm,且年内分配不均。矿山所在区域赋存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前者赋存于沟谷两侧的残坡积层和冲洪积层中,地下水水量贫乏,与露天采场矿坑涌水关系不大;后者主要赋存于矿区出露最广的千枚岩地层中,与露天采场矿坑涌水关系密切。拟定的矿山开采方案如下:

(1)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开采规模5000t/d。

(2)露天采场采坑最终占地面积为50.3hm2,坑底标高-192m,坑口标高72m。采坑废石和矿石均采用汽车运输方式分别送往废石场和选矿厂。采坑废水通过管道送往废石场废水调节库。

(3)选矿厂设粗碎站、破碎车间、磨浮车间、脱水车间和尾矿输送系统等设施。矿石经破碎、球磨和浮选加工后得铜精矿、硫精矿产品,产生的尾矿以尾矿浆(固体浓度25%)的形式,通过沿地表铺设的压力管道输送至3km外的尾矿库,尾矿输送环节可能发生管道破裂尾矿浆泄漏事故。

(4)废石场位于露天采场北侧的沟谷,占地面积125.9hm2,总库容1400万m3,设拦挡坝、废水调节库(位于拦挡坝下游)和废水处理站等设施。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地表水体。

(5)尾矿库位于露天采场西北面 1.6km处的沟谷,占地面积99hm2,总库容3131万m3,尾矿浆在尾矿库澄清,尾矿库溢流清水优先经回水泵站回用于选矿厂,剩余部分经处理达标后外排。

第42题:

指出影响采坑废水产生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减少产生量的具体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主要因素:降雨及地表径流水汇入量;开采对千枚岩的破坏程度及基岩裂隙水涌出量,这与矿区开采时序或方式、开采面积、开采深度等有较大的关系。

(2)措施:采区外围设置围堰或截(排)水沟、防洪沟;采区“先探后采”,分区

分期开采、划定禁采区,坑内设置雨水收集池、设置防止突水(或涌水)的维护带,或基岩裂隙水封堵或截流。

详细解答:

由于是露天开采,采坑废水来源一方面是地下水涌水,另一方面是地表径流的汇入。本项目所处地区降水丰沛,基于这两个产生量的因素,相应地减少产生量的措施就可以提出来了。因此,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第43题:

给出废石场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和可行的废水处理方法。____

参考答案:

(1)pH值、SS、COD、铜、铁、硫化物以及铅、锌、铬、镉、汞等其他重金属。

(2)工程在废石场设置了废水调节库和废水处理站,均应做好防渗处理,废水可经中和、化学络合沉淀(或絮凝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选矿厂。处理后的废水经监测达标后回用于采场内降尘、绿化,尽量少排或不排入附近地表水体。

详细解答:

本题在回答常规污染物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特征污染物。可按常规污染物与特征污染物分别来答。2010年国家颁布了《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7—2010),适用于铜、镍、钴的采选、冶炼工业企业,此类项目的污染物排放从2010年10月1日起应执行本标准,不再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中的相关规定。另外,我国重金属污染形势十分严峻,环境保护部于2014年3月审议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发布了《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是指导今后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考生需要特别关注!

第44题:

针对尾矿输送环节可能的泄漏事故,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选用优质管材。(2)合理设置阀门,并确保安全可靠。(3)设置备用输送管道。(4)设置安全防护隔离带。(5)避开山丘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6)加强巡查,必要时设置远程监控系统。(7)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演练,发生泄漏事故时,及时启动。

详细解答:

本题是借矿山采选工程考查管道工程相关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对于输油和输气管道更需关注。特别是输油管道的泄漏事故,国内已发生多起。可以考虑安全防护隔离带,但输送管道防渗、设截流设施和事故水收集池并不多见。

第45题:

给出废石场(含废水调节库)地下水污染监控监测点布设要求。____

参考答案:

(1)上游设置背景监测井(孔)。(2)在废石场及废水调节库的下游设置污染观测井(孔),并设置扩散监控井(孔)。

详细解答:

注意本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诸如金属矿采选工程的尾矿库、废石场,煤炭采选的矸石场及其他相关工程的固体废物填埋处置场,其地下水的污染监测监控是重要内容,其监测布点要求基本是一致的。

第46题:

为防治尾矿污染地下水,对尾矿库应采取哪些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应该对库底采取硬化、防渗处理。(2)对尾矿库渗水集中收集后回用于选矿厂,确保尾矿废水不外排。(3)加强尾矿库地下水监测,发现污染地下水及时进行处理。(4)制定应急预案,防治风险事故污染地下水。

详细解答:

第47题:

尾矿库服务期满后,应采取哪些环境保护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严格履行闭库程序。(2)及时复垦。(3)加强监测,确保尾矿库的防洪能力与坝体的稳定。(4)加强闭库尾矿库的监督管理。

详细解答:

第48题:

尾矿库服务期满后,可否复垦为农田?____

参考答案:

(1)不能确定(或答:需经鉴定后确定)。(2)农作物有可能会受到重金属污染。

详细解答:

一般而言,重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矿的尾矿库不应恢复为农田,主要是考虑到农作物会有潜在的重金属污染。但现实中,尾矿库闭库后恢复为农田是存在的。复垦土壤层及其稳定性等满足要求,并对尾矿库覆盖土壤(包括植物根系延伸区的尾砂)进行污染物检测与农产品安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农业利用方式,如确定可以种植农作物,则可以复垦为农田。本题主要考查对《国

家安全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3〕58号)的了解情况。该通知十分重要。另外,关于尾矿库的规定、规范等要求很多,考生有必要收集并认真学习。如要深入了解尾矿库的设计要求,可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的《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 1—90),其中第1.0.5条规定:尾矿设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符合企业建设的总体规划,尾矿库使用年限与选矿厂的生产年限相适应;当采用多库分期建设时,应制定出分期建库规划,确保后期库的竣工投产时间比前期库的闭库时间提前0.5~1年,每期尾矿库的使用年限,小型选矿厂不宜少于5年,大、中型选矿厂不宜少于10年;二、在满足生产要求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荒地和贫瘠土地,不占、少占和缓占农田,有条件时可考虑造地还田和尾矿库闭库后复田;三、对有现实利用价值的尾矿考虑综合利用的要求;四、采用符合国情、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五、充分回收利用尾矿澄清水,少向下游排放。此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 651—2013)也有相应的规定。

第49题:

根据题意,确定本项目的生态评价等级,并说明理由。____

参考答案:

(1)不能确定。(2)因为除采掘场、尾矿库和废石场占地外,本项目的其他地面工程永久占地及施工期的临时占地情况并不清楚,而且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性也未调查清楚(或答题干没有给出工程所在区域是否涉及特殊或重要生态保护目标)。

详细解答:

根据HJ 19—2011,判断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一是工程占地范围(既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也包括占用的陆地与水面);二是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另外,导致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的矿山开采项目,还需上提一级。

第50题:

应从哪些方面分析、评价废石场废水和尾矿库溢流水经处理后排入地表水的可行性?____

参考答案:

(1)所排地表水的现状环境功能及水环境质量现状,如所排地表水体规划为Ⅰ类或Ⅱ类水体,特别是涉及饮用水水源地,则不能排入。(2)如所排地表水为Ⅲ类及Ⅲ类以下水体,则经处理后的废石场废水和尾矿库溢流水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详细解答:

第51题:

简述本工程尾矿库闭库后应采取的覆土及植被恢复基本条件。____

参考答案:

(1)应视尾矿库所处地区的气象条件、尾矿污染物毒性、植被恢复方式、土源情况进行不同厚度覆土,因地制宜进行植被恢复和综合利用。(2)恢复植被的覆土厚度不低于10cm。(3)如尾矿库恢复后用于农业生产的,应对尾矿库覆盖土壤(包括植物根系延伸区的尾砂)进行污染物检测与农产品安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农业利用方式。

详细解答:

答案来源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 651—2013)(下同)。

第52题:

尾矿库闭库后,如拟用于农业生产,应进行哪些方面的检测与评估?____

参考答案:

(1)对所覆盖的土壤进行污染物检测。(2)对植物根系延伸区的尾砂进行检测。(3)进行农产品安全评估,特别是重金属指标。

详细解答:

第53题:

经初步确定,废石堆场产生的废水为酸性废水,可采用哪些方法处理?____

参考答案:

(1)应采取有效隔离和覆盖措施,减少降水入渗。(2)可采用沉淀法、石灰中和法、微生物法、膜分离法等方法处理。

详细解答:

第54题:

为防治大气污染,本矿山应采取哪些措施?____

参考答案:

(1)采矿清理地表植被时,禁止燃烧植被。(2)运输剥离土的道路应硬化或洒水,车辆应采取围挡、苫盖或遮盖等措施。(3)采矿及选矿作业中所用设备应配备粉尘收集或除尘设施。(4)矿物堆场或临时料场应采取恰当的苫盖等防止风蚀和扬尘的措施。

详细解答:

第55题:

若矿区服务期满闭矿时,应对矿区工业场地不再使用的厂房、堆料场等如何处理处置?____

参考答案:

应全部拆除,并进行景观和植被恢复。

详细解答:

这是《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 651—2013)对工业场地生态恢复的基本要求。如果矿山工业场地不再使用的厂房、堆料场、沉砂池、垃圾池、管线等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转为商住等其他用途的,应开展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治理。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 0 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107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续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减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1600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l65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t/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表1。现拟订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方案1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方案2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屋顶上6个呈矩形分布排气口排放,距地面8m,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南侧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60.0dB(A),夜间56.0dB(A),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噪声贡献值为54.1dB(A)。 (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为:昼间65dB(A),夜间55dB(A)。) 表l 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及特点 【问题】 1 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COD cr限值为500mg/L,方案1的COD cr 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2 按方案1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水重复利用率。

3 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 4 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 5 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5 某矿区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盟,矿区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煤层赋存稳定,资源十分丰富,是适宜露天和井工开采的特大型煤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矿区东西长40km,南北宽35km,规划面积960km2,均衡生产服务年限为100年。境界内地质储量19669Mt,主采煤层平均厚度10.65m,其中露天开采储量14160Mt,井工开采储量5509Mt,另外还有后备区1070Mt,暂未利用储量1703Mt。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当地拟定该矿区开发的规划,包括井田划分方案,煤炭洗选及加工转化规划,矿区地面设施规划(矿井及选煤厂、附属企业、铁路专用线、瓦斯电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等),矿区给、排水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该矿区内目前已有一座露天矿在生产。区内只有一条河流流过,矿区地处中纬度的西风带,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草原面积占97.3%,森林覆盖率1.23%。多年来,由于干旱、大风、过牧等因素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沙化、退化草场所占比例扩展到64%。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连续遭受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有的地方连续两年寸草不生。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问题】 6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保护目标。 7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评价内容。 8 列出该评价的重点。 9 应从哪几方面进行矿区总体规划的合理性论证? 10 矿区内河流己无环境容量,应如何利用污废水? 10 某大城市拟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年1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

环评案例分析2015

案例分析2015 第一题某高速公路工程于2009年取得环评批复,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建成通车试营运。路线全长160km,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26m,设互通立交6处,特大桥1座,大中小桥若干;服务区4处,收费站6处,养护工区2处。试营运期日平均交通量约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交通量的68%,建设单位委托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评文件载明:路线在Q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某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实验区内路段长限制在5km之内;实验区内全路段应采取隔声和阻光措施;沿线有声环境敏感点13处(居民点12处和S学校),S学校建筑物为平房,与路肩水平距离30m,应在路肩设置长度不少于180m的声屏障;养护工区、收费站、服务区污水均应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 初步调查表明:工程路线略有调整,实际穿越Q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路段长度为4.5km,全路段建有声屏障(非透明)或密植林带等隔声阻光设施;沿线声环境敏感点11处,相比环评阶段减少2处居民点;S学校建筑物与路肩实际水平距离40m,高差未变,周边地形开阔,路肩处建有长度为180m的直立型声屏障;服务区等附属设施均建有污水处理系统,排水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设计。 【问题】 对于Q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对于居民点,声环境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为确定声屏障对S学校的降噪量,应如何布设监测点位? 4.按初步调查结果,污水处理系统能否通过环保验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对于Q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调查线路穿越自然保护区的具体位置(或明确出入点桩号)及穿越保护区的功能区,并附线路穿越保护区位置图。 (2)调查该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并附功能区划图。 (3)调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重点保护鸟类的种类、种群、分布、保护级别及其生态学(或生物学)特征,栖息地条件(或植被类型、水域条件等)。 (4)调查工程建设及运行对自然保护区结构、功能及重点保护鸟类造成的实际影响。 (5)调查工程采取的声屏障与密植林带等隔声阻光措施的具体情况及其有效性(或是否满足环评及批复的要求)。 2.对于居民点,声环境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调查10处居民点的规模、人口分布、与公路的空间位置关系(方位、距离、高差)并附图。 (2)调查该地区的主要气象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等。 (3)明确各居民点所处声功能区,调查各居民点的声环境质量现状。 (4)调查工程对沿线受影响居民点采取的降噪措施情况。 (5)选择有代表性的与公路不同距离的居民点进行昼夜监测。 (6)根据监测结果(或对不同距离内或处于不同功能区居民点的监测结果)的分析,对超标敏感点提出进一步采取措施的要求。 3.(1)为确定声屏障对S学校的降噪量,应该在S学校教学楼前1.0m处布点,注意该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第一章

习题 1.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原则。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内容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技术文件。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1)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可另外编写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外编写专题报告书。 (2)文字简洁、准确,图表清晰,论点明确,典型项目或比较复杂的项目,应有主报告和分报告(或附件),主报告应简明扼要,分报告把专题报告、计算依据列入。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进行编写。 3.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结构应符合国家环评技术导则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2)基础数据可靠。若不同来源的同一参数出现不同时应进行核实。 (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 (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不能带有感情色彩。 (5)表达准确,篇幅合理 (6)署名符合要求 4.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参考答案: (一)按照现状调查及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点 1.总论 2.建设项目概况 3.环境概况 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技术论证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8.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9.结论 10.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二)按照环境要素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点 1)总论;

2012年环评案例分析试题答案

2012年度环境形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试卷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试卷评分标准 一、 1、(6分) 监测因子:SO2、 NO2、 TSP, PM10、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1分,写出2个监测因子即可,每个给0.5分,) 监测布点:至少布设6个点(0.5分)上风向(西北)布设1个点(0.5分)西北向的商住区布设1个点(0.5分)东北方向(0.5分)西南方向各布1个点(0.5分)东南向布设2个点(0.5分)(没有给出具体方位的不给分) 监测时间:不利季节(冬季)的7天监测代表性有效性数据(2分) 2、(5分) 废水污染源:脱脂槽(1分)磷化槽(1分)水洗槽1、2、3(1分) 主要污染因子:PH、COD、石油类,镍、锌、磷酸盐(2分,每个0.5分,给出2个以上得满分,出现一个错误,该小题不给分) 3、(5分) 晾干工序有机物产生量: 4kg/h(2分) 晾干室有机物去除率: 87. 3%(3分) (给出结果且正确的得满分,计算过程正确,结果错误给一半分) 4、(4分) 分析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2分)污水处理厂的接管要求(2分) 二、 1、(6分) 混合处理不妥(2分)反渗透浓水含有重金属Cu, Zn,易在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处理后达标排放(1分)粗化固化工段废气治理废水的pH值不稳定,应中和预处理(1分)一级离子交换树脂再生产生废水中含有Cr第一类污染物,必须在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处理,达标后排放(2分) 2、(3分) 水重复利用率=64. 5%(给出结果且正确的得满分,计算过程正确,结果错误给一半分) 3、(5分) 排放的污染物种类(1分)排放浓度(1分)排放速率(1分)排气筒高度及周边半径200m 范围内建筑物的最高高度(2分) 4、(6分) 粗化固化槽液(1.5分)灰化槽液(1.5分)钝化槽液(1.5分)废树指(1.5分) 三、 1、(5分) 工艺废水经混凝沉淀处理达标排入污水处理厂不妥(1.5分)地面冲洗水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妥(1.5分)采用“旋风+水喷淋”或布袋除尘中的“旋风+水喷淋”除尘除尘效率低,不能达标排放(1分)制板槽工段含铅废气排放速率未达标排放(1分) 2、(5分) 现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1分) 现有工程与改扩工程的依托关系(1分) 现有工程及改扩建工程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污染源及强度、污染物排放方式(1分)改扩建工程建拟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及有效性(1分) 改扩建工程达标排放及总量控制(1分)

环境影响案例分析 答案

大气影响评测案例 案例1 某热电厂位于西北地形平坦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400毫米,主导风向西北风。热电厂现有5×75 t/h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和4×12MW抽凝发电机,SO2现状排放量1093.6 t/a。拟淘汰现有锅炉,新建2×670 t/h煤粉炉和2×200MW抽凝发电机,年运行5500小时,煤含硫0.9%,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90%,180米烟囱直径6.5米,标态烟气量424.6 m3/s,出口温度45度,SO2排放浓度200 mg/m3,NOx排放浓度400 mg/m3。关闭市内小锅炉减少SO2排放362.6 t/a。经过估算模式计算,新建工程SO2最大小时地面浓度0.1057 mg/m3,出现距离为下风向1098米,NOx的D10%为37000米。在停用检修期,某敏感点X处SO2小时监测0.021~0.031 mg/m3,逐时气象条件下,预测X处SO2最大小时浓度贡献值0.065 mg/m3。SO2二级小时国标是0.5 mg/m3,NO2二级小时国标是0.2 mg/m3,本项目外派NOx全部转化为NO2。 1、计算本项目实施后全厂SO2排放量和区域SO2排放增减量。 全厂SO2排放量:200mg/m3*424.6m3/s*5500*60*60/1000000000=1681.416t/a 区域SO2排放增减量:新建项目排放量-淘汰现有电厂锅炉量-关闭小锅炉排放量 即1681.416-1093.6-362.6=225.216 也就是区域新增排放量225.216t/a 2、判定大气评价等级的Pmax和D10%。 题干中给出了SO2的最大小时地面浓度0.1057mg/m3,其Pmax-SO2=0.1057/0.5*100=21.14%;但题干中没有给出NO2的最大小时地面浓度,有的考生可能就不会做了。如果大家做过大气预测,仅仅只需要做过估算模式的话,就可以知道,同一污染源不同污染物的最大小时地面浓度与源强成正比,不同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出现的位置也是一样的;项目NOx源强400mg/m3,为SO2的2倍,也就是其最大地面浓度为0.1057*2=0.2114,NOx的Pmax为0.2114/0.24=88.08%。其D10%为37000m,超过5km。 也就是说需要根据NOx的Pmax和D10%来判定等级。 3、确定大气评价等级范围。 评价等级判定依据 一级 Pmax≥80%,且D10%≥5km 二级其他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集锦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集锦 案例一电厂 H省拟在L县新建2X1000MW超超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J一址所在地形为丘陵,距L县规划边界约9km。厂址周围环境现状及厂区平面布置见图。工程供水水源为L县污水处理厂中水和P水库,采用带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二次循环方式。正常运行情况F,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不外排;工程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脱硫效率为90%:用三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8%,脱硫系统的除尘效串为50%;采用低氮燃烧技术,预留脱除氮氧化物装置空间;两台炉合用一座240m烟囱;废气污染物排放量为S02; 0.479t/h;Nox;2.71t/h;烟尘:0.213t/h。工程采用露天煤场;灰渣分除、干除灰系统,干灰场贮存方式,灰场属山谷灰场。 问题: 1、分析本项目建设与相关环境保护及产业政策的相关性; 2、确定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 3、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影响预测因子; 4、分析本项目厂区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必要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和工程需增设的污染防治措施; 5、确定本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 6、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 答:1、分析本项目建设与相关环境保护及产业政策的相关性; A、《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经贸源(2000)015号

B、《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8)5号 C、《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 D、《关于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03)159号 E、《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2)26号 F、《关于印发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的通知》计基础(2002)26号 G、《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2005)40号 H、《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环发(2002)210号 符合:新建2X1000MW超超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的鼓励类,工程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脱硫效率为90%:用三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8%,脱硫系统的除尘效串为50%;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符合《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的规定,所以该项目符合产业政策。 2、确定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 该项目处于复杂地形,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大气》HJ/T2.2-95中的规定: 三个因子中NOX属于一级,所以该项目评价等级为一级。 评价范围为:16-20公里,复杂地形取16公里。重点是周围的自然村和农田。 3、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影响预测因子; 现状的监测因子:SO2、NO X、PM10、TSP 预测因子:SO2、NO X、PM10 灰场、煤场的预测因子:TSP 4、分析本项目厂区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必要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和工程需增设的污染防治措施; 该该案没有风向,看图上的布置,西边的自然村距离冷却塔太近,只有80米,噪声的扰民问题可能显得突出,调整意见:一是将煤场和灰场往自然村的下风向按置,二是将噪声污染重的车间和设备远离自然村,靠近农田,减少噪声扰民的问题。三是在厂的西边的北边搞绿化带,减少噪声和扬尘。 5、确定本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S02、烟尘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COD、氨氮、石油类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排放量 水重复利用率 6、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 本项目评价的重点:现有污染源调查、工程分析、污染物防治措施、清洁生产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算清本项目污染物排放量,预测项目实施后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的影响情况,论述采取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和保证性。

2014年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解析

2014年度全国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试卷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制 二〇一四年四月

第一题 某汽车制造厂现有整车产能12万辆/年,厂区设有冲压车间、焊接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外购件库、停车场、试车跑道、空压站、天然气锅炉房、废水处理站、固体废物暂存间、综合楼等。该厂工作制度为250天/年,实行双班制。 涂装车间现有前处理(含脱脂、磷化工段)、电泳底漆和涂装生产线。前处理磷化工段采用镍锌锰系磷酸盐型磷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磷化废水、磷化废液、磷化渣以及清洗管路系统产生的废硝酸。电泳底漆生产线烘干室排放的有机废气采用1套RTO 蓄热式热力燃烧装置处理,辅助燃料为天然气。 该厂拟依托现厂区进行扩建,新增整车产能12万辆/年。拟新建冲压车间和树脂车间。在现有焊接车间和总装车间内增加部分设备,在涂装车间内新增1条中涂面漆生产线,并将涂装车间现有前处理和电泳底漆生产线生产节拍提高1倍。 拟新建的树脂车间用于塑料件的注塑成型和涂装,配套建设1套RTO装置处理发挥性有机废气。扩建工程建成后工作制度不变。 新建树脂车间涂装工段设干式喷漆室(含流平)和烘干室,采用3吨1烘工艺,涂装所使用的底漆、色漆和罩光漆均为溶剂漆,喷漆室和烘干室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3含甲苯、二甲苯及其他醚酯苯酮类物质)收集后送RTO 装置处理。喷漆室进入RTO装置的VOC s 为32kg/h,烘干室进入RTO 装置VOC s 为24kg/h,RTO装置的排风量为15000m3/h。RTO装置的VOC3去除效率为98%。处理后的废气由20m高排气筒排放。 现有工程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为30m3/h,运行稳定达到设计出水要求。扩建工程达产后,磷化废液和磷化废水的污染物浓度不变,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收水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收水情况 废水类型现有工程扩建工程达产后全厂主要污染物备注 磷化废液16 m3/日(折合)24m3/日(折合) 间歇产生 pH、镍、锌、磷酸盐磷化废水240m3/日400m3/日连续产生问题: 1.计算树脂车间涂装工段RTO装置的VOC3排放速率及排放浓度。 解析:进入RTO装置的VOC3=32+24=56kg/h;RTO装置VOC s的排放速率=56kg/h×(1-0.98)=1.12kg/h; RTO装置VOC3的排放浓度=1.12kg/h÷15000m3/h=74.67mg/m3。 2.指出涂装车间磷化工段产生的危险废物。 解析:废磷化液(含镍和锌)、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排放的废水处理污泥。 3.现有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是否满足扩建工程达产后的处理需求,说明理由。 解析:现有工程磷化废水预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为30m3/h,双班制生产,即处理规模为480m3/日。

环境影响评价笔记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环境评价的定义及分类 环境评价(环境质量评价or 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 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PRC ,EIA ,law ) 按评价层次:项目环评、区域环评、规划环评、战略环评(政策、计划) 按时间顺序: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影响预测评价、后评估(跟踪评价) 2、环境标准的定义、分类、体系组成 环境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依据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的总称;包括污染 控制和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分为国家标准(GB )和地方标准(DB ),源于《PRC 环境保护法(1989)》,是国 家和地方政府环境政策的技术体现。 环境标准体系:各种不同的环境标准,依据其性质、功能及其间的客观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检测方法标准 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国家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国家环保行业标准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3、环境质量标准与功能区的关系 注:功能区(类别)、环境质量(级别) (1)环境空气功能区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一类区(一级标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他需要保护区域; ? 二类区(二级标准) :城镇中划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杂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 三类区(三级标准) :特定工业区。 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 (2)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分类及等级标准 ? I 类区( I 类水):源头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II 类区( II 类水)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 ? III 类区( III 类水)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游泳区; ? IV 类区( IV 类水) :一般工业用水区以及人体非接触性娱乐用水; ? V 类区( V 类水) :农业用水以及一般景观要求用水。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声环境功能分区以及声环境质量标准 ? 0类区:疗养区、高级别墅、高级宾馆;位于城郊以及乡村这一区域严格5dB 。 环境标准体系 国家环境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

环评案例分析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六

环评案例分析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六 案例一 90万吨乙烯工程项目 某滨海城市拟建一90万t/a乙烯工程,工程用地位于该城市远郊的临海滩地。项目选址区距市区约60km,北面9.5km外有多个乡村城镇,人口较为密集,西临规划中的港区,东距另一工业区10km,选址区内地势低平,为潮坪地貌,分布于海岸线至低潮位之间,地面高程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升高。 该项目总投资304亿元人民币,占地300Km。,主要生产装置共计15套,主要是各种抽提、分离和反应装置。每年所需乙烯原料276万t/a,主要原料包括石脑油、苯、丁烯、液氨、醋酸、硫酸、甲醇、丙酮、氯化氢、苯乙烯等,主要产品油裂解汽油、C7一C9馏分、丁二烯、聚苯乙烯、聚乙烯、乙醇、聚丙烯、聚氯乙稀等。生产废水产生量1577t/h,循环冷却水或清洁废水1527t/a,S02废气排放量0.3t/h,废渣17334t/a,废液660t/a。项目废水经处理后经过河网最终排人临近海域。 问题: 1.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设置哪些专题? 2.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3.该项目大气和水环境的主要评价因子是什么? 4.如何制定项目水环境的现状监测方案? 5.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选多大? 参考答案: l.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设置哪些专题? 答: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设置的专题应包括: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建设项目概况、工程分析、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风险评价、污染防治措施、清洁生产、总量控制、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及监测制度、公众参与。 2.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答:本项目评价重点是工程分析、水环境影响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3.该项目大气和水环境的主要评价因子是什么? 答:大气常规评价因子有有S02、氮氧化物、TSP,根据项目使用的主要原料及项目工艺反应特点,大气特征污染因子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丙烯腈、氯乙烯、非甲烷总烃。水环境常规评价因子包括:pH、SS、DO、CODMn、BOD、氨氮、硝氮、亚硝氮、总磷、石油类、挥发酚和其他当地地表水特征污染因子(包括重金属);根据本项目特点,水环境特征评价因子包括:三(四)氯乙烯、丙烯腈、苯、甲苯、二甲苯等。4.如何制定项目水环境的现状监测方案? 答:项目的水环境监测方案包括现状监测方案和运行期的监测方案。 (1)监测项目 见水环境评价因子。 (2)监测布点 因为项目废水经处理后经过河网最终排人临近海域,为此要在项目污水直接受纳河流、河口和最终的受纳水体海湾都要进行布点。布点原则要依据沿河污染源、敏感点的分布以及河流海湾的水文特征,排污口上游或河流感潮河段上游设置对照断面。 (3)监测时间 监测时间分大潮期和小潮期,每期连续几日监测,每日各监测断面采集一次涨潮和落潮水。 (4)采样和分析方法参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5.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选多大? 答: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以本项目为中心边长为10~14km的矩形范围。 考点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33

[模拟]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33 案例题 一、某机场建设项目位于城市东北30km处,地形平坦,环境空气二类、噪声二类地区,所在地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为Ⅲ类水体。项目主体工程由1条跑道、2条平行滑行道、4条快速出口滑行道及6条跑滑之间的垂直联络道组成。工程填方 2.50×106m3、挖方 4.45×106m3,堆载体土面区翻挖压实9.5×105m3,土面区绿化土方 2.15×106m3。各类排水沟总长31.6km。围场路、消防车道和特种车道等道路总面积108670m2。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第1题: 给出该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的判断依据及监测范围。 参考答案: 声环境评价等级判断依据包括:建设项目规模、噪声源种类和数量、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监测范围为主要航迹下跑道两端各15km,侧向2km。 详细解答: 第2题: 简述项目建设期主要施工废水处理措施。 参考答案: 对施工废水根据类别及其处理后的用途,分类分别进行处理:(1)生活废水经化粪池适当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厂; (2)砂石料系统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等建筑污水进行沉淀后回用; (3)机械车辆维护冲洗废水,应先进行隔油处理,然后进入生化处理设施处理。 详细解答: 第3题: 简述项目运营期主要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 飞机及机场高速路噪声、飞机及地面车辆尾气污染、机场生活污水、飞机起飞及降落过程发生意外事故产生的环境次生污染、机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环评案例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环评案例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案例1交通运输类建设项目 项目概况:某新建公路,全长90公里,位于平原地区,路基宽度25米,全线共有特大桥1座,大桥3座,中桥小桥60座,涵洞280道;互通立交9处;分离立交17处,通道181道,天桥5座,项目总投资为56亿元。 根据环评现状调查,公路沿线没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也无国家、省、市级重点保护的稀有动植物种群。公路经过区域为乡村,无大中型企业,距公路中心线200米范围内村庄40个,学校4个,在公路K100+70米处距公路中心线220米还有一乡镇医院。 问题: 1、环评报告书中应设哪些内容、专题? 1)总论 2)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3)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含水、环境空 气、声环境、生态)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同上) 6)社会环境预测评价7)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 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0)公众参与 11)替代方案及工程选线的合理性论 证 1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2、说明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判定评价等级并说明判定依据。 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米以内范围,并包含公路K100+70米处距公路中心线220米的乡镇医院; 本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预计有较显著提高(噪声级增量大于5dB),因此根据《声环境导则》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3、说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判定评价等级并说明判定依据。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米以内的范围,并包括涉及 的取土场、临时用地等,工程影响范围大于50平方公里。 2)项目为线性工程,路线部分在平原区展布,生物量、生物物种多样性减少均小于50%,项目的建设不会引起生物量大幅度减少和物种锐减。 综上,根据《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4、若公路特大桥所跨为某水库,该水库为规划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评价中应提出何种措施并说明理由。 应提出公路改线避让水源地的措施。 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相关链接: 评价重点:工程分析、声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评价范围:生态环境(路网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水环境(路网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及路网跨河上游500m-下游1km)、声环境(路网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社会环境(40个村庄等受影响的区域) 保护目标:

【环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例题及答案

公路建设项目 模拟试题: 一、某地拟建一公路,全长116.8KM,项目沿线经过5个镇,10个村,2个工业区。所选路线跨越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跨过一条河流和两座山,周边还包括超高压变电站。沿线某些路段有道路,将道路进行拓宽,标准路幅宽75CM,主道双向八车道,两侧加设辅道和人行道,新增立交、跨线8座(2座全互通、3座半互通、2座跨线、1座环行回头匝道)、跨河桥梁1座、隧道300M;改造现有立交、跨线4座,保留立交、跨线2座。 项目沿线最近的村庄距拟建公路300M,建设过程中拆迁房屋121288平方米,临时建筑19344平方米,征地面积13万亩。全程弃土点10个,取土点11个,有高填方段3000M。项目总投资45亿元。项目选制址区气候冬夏季有明显差异,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冬季干旱、风沙大;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雨季7~8月份。 问题: 1、项目噪音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2、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4、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5、本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项目噪音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答:本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取道路两侧500M。 由于项目沿线较远处才有声敏感点,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可取道路中线线两侧500M范围内。 2、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答: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 (1)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可能导致沿途生物量减少(尤其是自然保护区段),改变地形地貌,并造成景观影响(尤其是沿途风景旅游区段)。 (2)水土流失:取土点、弃土点、桥梁基础作业、水库旁路基建设、房屋拆迁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并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3)水环境影响:施工人员产生的施工废水、桥梁施工、水土流失等可能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在途径水源保护区路段施工时需特别注意。 (4)声环境影响:建设拆迁等施工噪声会对施工区周围居民区等声敏感点造成影响。 (5)施工扬尘和固体废物也会对施工区周围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等造成影响。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答: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自然环境调查: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 (2)生态系统调查:自然保护区及沿途评价范围内动、植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 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关系及生态限制因 素等。 (3)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利用现状等。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18

[模拟]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18 案例选择题各备选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 一、某核电站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00hm2,发电可以供给周边两省居民生活和生产用电。项目前期调研工作确定厂址备选3处,均地处稍微偏远地区,当地人口稀少,植被覆盖率较高,同时核电资源相对较丰富。 核电站工程初期有部分居民需要搬迁,工程负责单位积极给予搬迁协助和移民安置补偿。由于工程选址的特殊地理条件和位置,可能会出现如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同时周边生态环境原本较好,核电站建成可能对当地野生动植物有一定的影响。 [问题] 第1题: 下列属于选址原则的是( )。 A.充分考虑与厂址有关的现象和特征 B.分析厂址区域的人口特征和在核设施整个预计寿命期内执行应急计划的能力 C.确定与厂址有关的危害 D.提高工程安全系数有利于降低选址成本 参考答案:ABC 第2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范围不包括与核设施运行状态和事故工况有关的厂址与核设施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 B.核设施选址过程通常从大区域调查开始,选择出几个候选厂址,然后鉴别出优先候选厂址作为推荐厂址 C.厂址评价详细程度将随核设施类型而变化 D.核设施厂址调查覆盖厂址评价的全过程,包括厂址查勘(厂址选择)、厂址评定、设施运行前和运行阶段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选址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 A.在特定厂址所在区域内所发生外部事件(包括外部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的影响 B.与实施应急措施的可能性及个人和群体风险评价必要性有关的外围地带

的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及其他特征 C.可能影响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向人体和环境转移的厂址特征及其环境特征 D.附近居民的生活用电、生产用电状况 参考答案:BC 第4题: 考虑核设施对区域潜在影响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对现有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做出适当的评估 B.关注生物圈在放射性核素累积和传播中的作用 C.确保放射性释放对公众和环境的放射性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D.核设施的设计必须能够补偿核设施对区域所造成的任何不可接受的影响参考答案:BCD 第5题: 在外部事件评价时关于地震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评价厂址所在区域内的地震和地质奈件 B.必须收集厂址所在区域内史前、历史和仪器记录的地震资料,并形成文件 C.必须使用尽最大可能收集的资料进行区域地震构造评价 D.必须考虑厂址所在区域地震构造特征和特定的厂址条件 参考答案:ABCD 第6题: 对于气象事件评价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 A.气象现象的极值 B.闪电、龙卷风等稀有气象现象 C.热带气旋 D.洪水、泥石流等自然恶劣条件 参考答案:ABC 第7题: 对于抵抗洪水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环境保护验收学习资料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环境保护验收 11.1复习要点 11.1.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范围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范围包括: (1)检查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各项环保设施或工程的实际建设、管理、运行状况以及各项环保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2)监测分析评价治理设施、处理设施、处理效果或治理工程的环境效益。 (3)监测分析建设项目外排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排放达标情况。 (4)监测必要的环境保护敏感点的环境质量。 (5)监测统计国家规定的八项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指标的达标情况。 (6)调查分析评价生态保护情况。 11.1.2选择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标准 验收监测与调查标准选用的原则: (1)国家、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如环评未作具体要求,应核实污染物排放受纳区域的环境区域类别、环境保护敏感点所处地区的环境功能区划情况,套用相应的标准。 (2)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以及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3)建设项目环保初步设计中确定的环保设施的设计指标:处理效率,处理能力,环保设施进、出口污染物浓度,废气排气筒高度。对既是环保设施又是生产环节的装置,工程设计指标可作为环保设施的设计指标。 (4)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应选择与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相配套的方法标准。 (5)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如国家已经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 11.1.3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布点原则及点位布设 (1)废气监测 1)有组织排放 监测断面布设于废气处理设施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烟道、废气排放烟道。监测点位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要求布设。 2)无组织排放 监测点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2~50m 范同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其余污染物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浓度最高点。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只设1个。工业炉窑、炼焦炉、水泥厂等特殊行业的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执行相应排放标准中的要求。 (2)废水监测 监测点位设在污水处理设施备单元的进、出口,第一类污染物的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生产性污水、生活污水、清净下水外排口;雨水排口。 (3)噪声监测 1)厂界噪声 监测点位按照《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 12349)确定。根据工业企业声源、周围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布局以及毗邻的区域类别,在工业企业法定边界布设多个测点,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以及受被测声源影响较大的位置,测点一般设在工业企业单位法定厂界外1m,高度1.2m 以上对应被测声源,距任一反射面不小于lm的位置,厂界如有围墙,测点应高于围墙。同时设点测背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一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一 一、请以火电和水电建设项目为例,简要说明进行污染型和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时的异同点。 初步做了一个答案,请大家补充完善。 答:火电项目工程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环保工程。 2、发电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3、污染物分析:包括水量平衡、贮灰方式、排烟状况、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包括烟尘、SO2、NO2)、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浓度、设备噪声。 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进一步说明清洁生产的几个内容) 5、环保措施方案分析:除尘装置、脱硫装置及脱氮装置的工艺、去除效率等。贮灰场贮灰方式及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6、总图布置及方案分析。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电厂各车间布置的合理性,分析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水电项目应包括以下内容: 1、简要说明工程概况:包括项目组成、建设地点、规模,重点要说明流域概况、流域水资源规划及开发利用概况。 2、工程施工规划: (1)施工布置:工区布置、土石方平衡及渣场规划、料场规划及砂厂料的开采。 (2)施工交通运输:对外交通和厂内交通。 (3)施工导流。 (4)施工进度及人数。 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工程占地:永久性占地和临时性占地;植被破坏等。 (2)水库淹没:水土流失及淹没面积。 (3)移民安置:移民数量、移民方案。 (4)工程运行:运行后重点考虑对流域产生的影响。 (5)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4、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 5、替代方案。 两者异同:两者的相同点是都要说明工程概况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分析。不同点是火电项目以工艺分析、总图布置和清洁生产分析为重点;水电项目以工程施工规划、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替代方案为重点。水电规划环评案例 西南横断山脉某河流流域总面积23590平方公里,干流长度423公里,天然落差2523m,水量丰沛,干流河床比降大,年平均径流量178立方米/秒,水能资源丰富,在该河流上游距离河口156公里处已经有一蓄水5.6亿立方米的“龙头”水库。河段所在地区经济不发达,流域总人口5.6万人,涉及有两个县的14个乡,国内总产值1.8亿元。为发展地方经济,开发水电资源成为该流域的一个必然的选择。根据该河流的形态、资源分布特点和龙头水库的蓄水位变化情况,水电部门做出了该流域梯级水电开发规划,该规划提出5个拟议订方案,分别在河流的不同段开发4组可能的梯级开发方案,其中一个作为规划的推荐方案,规划中主要对不同梯级组的地质条件、水文泥沙情况、交通条件、动能经济指标、水库淹没、工程枢纽布置、工程量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最后推荐的开发方案是“一库5级”方案。问题 1. 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什么? 2.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3. 规划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环评—案例分析

公路建设项目 模拟试题:某地拟建一公路,全长116。8KM,项目沿线经过5个镇,10个村,2个工 业区。所选路线跨越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跨过一条河流和两座山,周边还包括超高压变电站。沿线某些路段有道路,将道路进行拓宽,标准路幅宽75CM,主道双向八车道,两侧加设辅道和人行道,新增立交、跨线8座(2座全互通、3座半互通、2座跨线、1座环行回头匝道)、跨河桥梁1座、隧道300M;改造现有立交、跨线4座,保留立交、跨线2座。 项目沿线最近的村庄距拟建公路300M,建设过程中拆迁房屋121288平方米,临时建筑19344平方米,征地面积13万亩。全程弃土点10个,取土点11个,有高填方段3000M。项目总投资45亿元。项目选制址区气候冬夏季有明显差异,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冬季干旱、风沙大;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雨季7~8月份。 问题: 1、项目噪音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2、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4、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5、本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项目噪音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答:本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取道路两侧500M。 由于项目沿线较远处才有声敏感点,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可取道路中线线两侧500M范围内。 2、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答: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 (1)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可能导致沿途生物量减少(尤其是自然保护区段),改变地形地貌,并造成景观影响(尤其是沿途风景旅游区段)。 (2)水土流失:取土点、弃土点、桥梁基础作业、水库旁路基建设、房屋拆迁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并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3)水环境影响:施工人员产生的施工废水、桥梁施工、水土流失等可能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在途径水源保护区路段施工时需特别注意。 (4)声环境影响:建设拆迁等施工噪声会对施工区周围居民区等声敏感点造成影响。 (5)施工扬尘和固体废物也会对施工区周围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等造成影响。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答: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自然环境调查: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 (2)生态系统调查:自然保护区及沿途评价范围内动、植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 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关系及生态限制因 素等。 (3)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利用现状等。 (4)敏感保护目标调查。 (5)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规划调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