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教案

《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教案

《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教案
《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教案

衡水学院中文系课程(课时)教案

课程:中国文学史

教师:李琳

院(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学年学期: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衡水学院中文系课程教学安排

衡水学院中文系课时教学计划

先秦两汉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就是秦先,即秦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作品305篇,《诗经》存目311篇。《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都说明《诗经》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 汉代有齐(齐人辕固生)、鲁(鲁人申培公)、韩(燕人韩婴)、毛(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四家传授《诗经》。齐、鲁、韩“三家诗”当时并列于官学,书写用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诗”;“毛诗”晚出,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称为“古文诗”。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在齐担任祭酒。后适楚,春申君让他作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被罢免。最后死于兰陵。 韩非(约前280~前233),出身于韩国贵族之家,是韩之诸公子。曾师事儒学大师荀况,与李斯是同学。《韩非子》是韩非死后由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之文章编成。今传《韩非子》20卷,55篇。清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今人陈奇猷《韩非子集释》、梁启雄《韩非子浅解》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韩非子校注》是比较好的本子。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文心雕龙·诠赋》说:“赋,铺也。”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文心雕龙·诠赋》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汉赋的发展、分类和特点。汉赋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形成、兴盛、衰微三个阶段。根据时代和赋的体式,汉代的赋,可以分为骚体赋、新体大赋、抒情小赋三类。西汉初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代表新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也是东汉新体大赋的两篇力作。张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其后,蔡邕、赵壹等人也大力创作抒情小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约五十二万字,共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组成。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史记》的创作目的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乐府,秦汉时期指音乐机关。汉代把在乐府合乐演唱的歌辞称为歌诗。后来汉朝人把合过乐的歌辞也称为歌诗。到了六朝,人们对此机构采集的合乐而歌的诗也称为乐府。 早期文人五言诗:班固的《咏史》、张衡的《四愁诗》、秦嘉的诗《赠妇行》。 简答 1、先秦文学的总体特征: 一、诗乐舞结合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吕氏春秋古乐描绘了在传说中的远古时代人们载歌载舞的场面。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二、文史哲不分就散文而言,先秦时期,没有纯粹的散文著作。散文与史学,哲学以及其他学科没有明确界限,有些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和哲学著作同时也富有文学意味。 2、《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诗经》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实情感,这种创作态度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二、《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是基础。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出发了诗人的感情,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中,往往交往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三、《诗经》的句式和章法《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至八言的不等。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诗经》常常采用重章叠字的形式,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精)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答案】B 【第一章·第一节】 2.鲁迅的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 A.《旧事重提》 B.《故事新编》C《野草》D《花边文学》 【答案】B 【第一章·第二节】 3.文学研究会基本创作宗旨是(

A.为人生 B.为艺术 C.为现实 D.为社会 【答案】A 【第一章·第三节】 4.贯穿《红烛》和《死水》的诗魂是( A.唯美主义 B.爱国主义 C.人道主义 D.个性解放 【答案】B 。 【第一章·第四节】 5.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散文《笑》确立了自己的风格特征的作家是( A.朱自清 B.冰心 B.C.徐志摩 D.周作人 【答案】B

【第一章·第五节】 6.提倡“爱美剧”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支配”团体是( A.春柳社 B.民众剧社 C.辛酉设 D.南国社 【答案】B 【第一章·第六节】 7.倡导无产阶级文学“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的是( A.鲁迅 B.巴金 C.茅盾 D.老舍 【答案】A ════════════════════════════════════════════════════════════════════ 享受网络享受学习https://www.doczj.com/doc/7d9131758.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本套试题共分8页,当前页是第1页- 【第二章·第一节】

西方思想史教学大纲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和教学目标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政治学学科体系的基础。它使学生了解当代政治学基本内容的历史形成和积累的过程,从纵向维度上理解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同时,它也是了解西方政治文明本质和特征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观察当代西方政治现象不可或缺的基本视角。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过程,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课程主要学习西方政治思想(或政治学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认识人类政治观念发展的内在规律、政治学知识的积累过程、政治思想与政治史发展的互动关系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优秀成果,开阔知识视野,提高政治思维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导论(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意义 2、教学难点:西方政治思想史几个主要概念的联系和区别;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脉络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2、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3、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4、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意义。掌握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二)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6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智者的政治思想;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柏拉图哲学家治国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学说;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异同点。

2012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五、论述题 41.联系作品论述鲁迅杂文的创作特色。 41.分析评价茅盾《蚀》三部曲对大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各类精神面貌的反映。 42.分析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 1.试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2.“五四”文学的基本特色。 42.以周朴园形象为中心分析曹禺《雷雨》剧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2.沙汀小说的创作特色。 41.结合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小说《家》中觉慧与觉新的思想性格。 1.试析造成老舍《骆驼祥子》中主人公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42.试论穆旦诗中的“自我”。 41.试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基本思想。 42.分析评价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理论和创作实践。 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41.为什么称沈从文为“文体”小说家? 4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1.试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42.以《小二黑结婚》为例,试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 42.《雷雨》中蘩漪要周萍记着:“一个女子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并且警告周萍:“小心! 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由这些台词联系全剧,分析蘩漪的思想性格及形象意义。 1.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2.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41.试论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及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42.试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1.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 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1.试从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方式两方面,论述《女神》的创作特色。 42.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 1.试评左联的成就与缺失。(15分) 2.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10分) 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41.论述鲁迅小说《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成就。 42.结合《屈原》剧作,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悲剧精神。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总序) 一.先秦社会形态 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早期封建社会。 二.先秦文学起源 1.上古歌谣或神话(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 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上古神话:上古先明对自然地解释而产生了上古神话,对自然的恐惧和未知。 2.巫觋:记录商事;谛听上帝旨意。 3.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文学的起源和口头文学须上溯到史前史,即没有成文历史以前的人类历史阶段。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甲骨文与金文里现存已知最早的文字标志着书面文学的产生。 三.文学形态或特点 1.文史哲统一 2.诗、乐、舞不分 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特点:现诗(文学性)古诗(音乐性、文学性、创造性、综合性、实用性、随意性) 补充:唐诗—燕乐(刺激) 词牌定曲:工尺谱

四.先秦作者的流变(身份转变) 1.巫觋→周公(制礼、作乐)礼:社会规范、统治制度。 左史记舍,右史记事。《起居注》记录皇帝私事 左丘是史官“学在官府”礼崩乐坏 2.史官 3.贵族 4.士阶层 五.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1.原始文化—夏商文学 2.礼乐文化—西周春秋文学 3.百家争鸣—战国文学 4.楚地文化—楚辞 第一章《诗经》 一.《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1.《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2.《诗经》作者:参与人数众多,既有贵族也有士阶层;十五国风作者是平民百姓,多是集体创作。 3.《诗经》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4.《诗经》来源:公亲列士所献之诗; 采集与各地民间之诗;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 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大纲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A015027] 课程中文名称: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课程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Trends of Thought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0 ) 2.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3.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政治学,西方政治思想史 二、课程性质、目标、要求及特色 本门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选修课程。是对《西方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学概论》的拓展和延伸,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进而增进学生对西方社会政治生活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认识。它主要研究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政治舞台上各种政治思潮的观点冲突和发展演变的基本轨迹,以及各种政治思潮的发展变化与西方社会发展变化之间的联系。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要采取研究型教学法,通过讲授、讨论等方式方法。在讲授时,在讲清各种思潮理论观点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各种知识、各种思潮的理论观点基础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研究问题上,以深化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学习与研究。 本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内容上注意了立足中国,放眼西方,既介绍又评论,在教学过程中,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重在使学生能够对精华和糟粕进行辨析,能够对疑难理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够对错误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批判,同时紧扣现实作对比研究,以求正确总结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为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共3学时) (一)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思潮,西方政治思潮的历史演变,当代西方政治中流行的主要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研究的意义。 教学重点:什么是政治思潮,当代西方政治中流行的几个主要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 教学难点: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研究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意义。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政治、政治思潮、政治思想与政治思潮的区别联系,掌握当代西方政治中的主要思潮和特点,了解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历史演变,理解学习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意义。 第二章自由主义政治思潮(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来源:古典自由主义 知识要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17---18世纪),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先秦两汉文学史教学大纲

先秦两汉文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先秦两汉文学史编号:学时:5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编者姓名:孙立职称:教授 主审姓名:吴承学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二年级 编写日期:二○○二年十二月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通过系统地介绍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文学样式,使学生能认识并牢固掌握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熟识此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增加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并为此后其他阶段文学史的学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编先秦文学(36学时) 概况(1学时) 1、先秦文学的范围。 2、我国文学的开端;原始歌谣和上古神话;神话是中华民族童年的百科全书,我国文学遗产的最早珍品。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作为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无论在文学表现的对象和手法上均有开创的意义。 4、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进了散文的兴盛。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佳作如林,名家辈出,为我国散文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以《离骚》为代表的优秀诗篇,充满崇高的思想情操,爱国主义的激情和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开辟了我国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思考题:先秦文学的概况如何? 第一章上古神话(2学时)

1、神话与神话的产生。神话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神话的产生与原始人的生产力水平及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神话产生的途径通常包括劳动生产和宗教活动两个方面。 2、神话的内容。我国古代神话是非常丰富的,种类也十分齐全,诸如宇宙生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以及各种有关神格种类、习性、形态等描绘性神话,一应俱全。 3、神话的艺术及其民族特色。上古神话是原始人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它用夸张幻想的手段表达原始人对自然、社会的理解和想象。我国神话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内容上歌唱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表现不屈不挠、顽强执着的追求,赞颂一往无前的献身行为,具有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在艺术上色彩浓郁,富于幻想。 4、神话的意义和影响。 思考题:1、上古神话的内容及特征如何? 2、上古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周代诗歌与《诗经》(13学时) 1、古谣谚、咒语与周诗的形成。在《诗经》之前,我国古代诗歌已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古谣谚及古咒语是早期诗歌的两种主要形式,也是周代诗歌的前驱。周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大繁荣的时期,除《诗经》外,保留在《周易》、《左传》等书中的诗歌也为数不少,可与《诗经》相比勘。 2、《诗经》的体制与编纂。《诗经》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首。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诗三百篇的地域包括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北、山东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其中有的是民歌,也有一部分为贵族、士大夫的创作,绝大部分的作者姓名已不可考。《诗经》的收集整理,过去有种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献诗之说、采诗之诗及孔子删诗之说三种。今人多以为《诗经》的汇集成编,大约是由朝廷及地方诸侯及乐师共同完成。《诗经》在先秦只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以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3、《诗经》分类概述。①周部族史诗;②政治讽刺诗;③赋役诗;④农事诗;⑤情诗; ⑥杂事诗。《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反映,周代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情感均在《诗经》中有所印证。其中有的篇目展示了周人成长的历史;有的表现贵族、士大夫、小吏、百姓、甚至是奴隶对社会政治的忧虑或不满;有的表现贵族礼制生活及燕享酬酢、节日庆典;有的表现小国与小吏不堪驱使、抨击劳逸不均的社会现实;有的展现周人农业生产的情况;有的表现爱情与家庭婚姻的甜蜜或不幸;有的描写了周代妇女遭弃的社会问题;有的反映出家庭宗族及朋友的关系与友情。总之,《诗经》多方面地展示了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 4、《诗经》的艺术成就。①《诗经》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及手法;②叙事、说理、抒情、写景、议论诸体兼备的艺术手段;③《诗经》的句式与章法;④《诗经》的语言艺术; ⑤《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思考题:1、何为六义、四始、毛诗、四家诗、变风变雅? 2、《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中国古代文学史整理(先秦两汉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二、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要求:准确、全面、简洁)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五、论述题(2选1,共25分) 一、神话篇 (1)神话的概念: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2)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 A.自然神话原始先民敬畏大自然、征服大自然,以山川、风雷、草木为描述对象eg精卫填海 B.创世神话原始先民对宇宙开辟、人类起源,勇于探索,积极创造的精神eg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C英雄神话原始先民自我意识觉醒,他们朦胧地意识到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eg 大禹治水 D.传奇神话对异域奇国,怪人奇物的记载eg吐丝女、羽民国。 二、诗经篇 (1)诗经的思想内容: 1.颂赞诗周民族的史诗eg“大雅”中的《生民》、《公刘》A.歌颂周族的祖先神后稷的,反映了祖先崇拜意识和对农业社会生活的赞美之情 B.叙述后稷的曾孙公刘率领周族从有迁于泾水中游的豳地的事迹C.《》颂美的是后稷十二代孙古公父为了摆脱犬戎的侵扰,率领周族从豳地到周南的事迹D.《皇矣》太王开辟岐山 F.《大明》赞美文王、武王,着重赞美武王伐殷。 2.婚恋诗 3.思妇诗 4.征诗役 5.农事诗 (2)诗经的艺术成就:a.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b.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兴的方法有三种起联想、象征、比喻的作用,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起协调韵律的作用)c.诗经的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叙事言情)d.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e.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3)作品。(共11首) 三、楚辞篇

谈卢梭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

谈卢梭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作业 北师大哲学管理系 云南教学点 章俊骏

谈卢梭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 关于《西方政治思想史》 北师大哲学管理系云南教学点 章俊骏 主体摘要: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中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对法国政治思想的影响很大,他的“平等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的 “社会契约论”强调“个人利益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同时,也要服 从整体不损害他的利益只会使他自由”,他提出“人民主权学说”,在 法国历史进程中发挥过巨大影响。 关键词:法国,卢梭,政治思想,平等理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学说,思想论者的影响 正文: 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特色鲜明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兼著名的文学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卢梭的政治思想在法国历史的进程中发挥过巨大的影响。生前他的小说和政治著作已经赢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全集在晚年多次出版。特别是在法国大革命中,《社会契约论》一版再版,形成了对卢梭空前的政治崇拜。他的精神和思想鼓舞了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派领袖们。罗伯斯庇尔是卢梭政治学说的忠实实行者,马拉是当时少数真正研读并理解卢梭著作的人之一,圣·鞠斯特在1794年7月事变前草拟过一个建立平等的小私有者民主制的计划。同样,卢梭对科学、文化、艺术的全部否定,他对公意绝对正确的信仰,他对人民直接行使主权的主张,在法国大革命的全部进程,尤其是雅各宾专政时期,也暴露出它们可能有的弊病,为后人留下值得长久思考的课题。

一、平等理论 平等思想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开篇就提出一个振聋发聩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①在他看来,要实现个人自由,离不开平等,因为没有平等,“自由便不能存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卢梭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财产占有应该尽可能地平等,以及在法律规定下人人权利平等的原则,为人民主权奠定了一个理论基础。 卢梭相信,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只是人类社会才打破了大自然在它们之间建立的平等;又说,各种等级的人都是一样的,人数最多的等级最值得我们尊敬。从人的天生平等出发,卢梭对封建特权制度作过无所不至的尖刻讥讽。其一,他完全否认国王和贵族的特权地位,公开宣称自己看不起企图在衰败的王权下疯狂挣扎的“这个破落的国王”,并坦白承认自己对贵族的强烈厌恶,包括不喜欢他们的残酷、偏见、卑劣与虚荣心。其二,他辛辣、透彻地批判天主教神学,指责“要信上帝才能得救”这个教条严重地摧残了人的理智,主张不要因为一个人不信上帝而惩罚他。其三,他彻底否定封建的教育制度,认为当时人们的种种智慧都是奴隶的偏见,一切习惯都在奴役、折磨和遏制人们;主张教育要诉诸人的天性,要培养青年人爱人民的习惯。其四,卢梭抨击文明的价值,认为科学、文学与艺术用花冠点缀了专制统治的锁链,使人们身处奴役而不自知。 卢梭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充满了叛逆和革命精神。他尖锐地指出,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旧秩序不可避免地要被革命所推翻。卢梭的激进思想,集中地代表了第三等级中广大小资产阶级劳动者的革命情绪。他的有些想法后来直接变成了法国大革命中的民众实践和法律条文。 力图挖掘造成种种恶果的原因,探寻社会政治不平等产生的根源,是卢梭平等思想中最为深刻的步伐。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里,卢梭首先指出,在自然的状态下存在着一种不可毁灭的真实的平等,人们即便有体质上的自然的不平等,其影响也几乎等于零。由于人类有一种自我完善化的能力,他们学会使用工具和火,发明了农业和冶金业。特别是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财产上的不平等,接着产生了统治和奴役,人们之间便处在暴力和掠夺的最可怕的战争状态。富人通过欺骗穷人的契约,组成了社会,产生了法律,但是一切国家的法律的普遍精神,是袒护强者,欺凌弱者,袒护富人,欺凌穷人。社会把保障私有财产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1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 A.抒情散文集 B.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C.传记 D.杂文集 2.历史题材作品中,掺进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具有古今杂糅艺术特色的作品是()A.鲁迅的《故事新编》 B.郭沫若的《屈原》 C.郁达夫的《采石矶》 D.冯至的《伍子胥》 3.战国策派代表作家陈铨的剧本《野玫瑰》的主要内容是() A.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 B.一个农村妇女的抗日故事 C.一个国民党间谍的抗日故事 D.人民群众抗日斗争 4.“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这是左联在和梁实秋论战中的一段话。说这话的是() A.周扬 B.鲁迅 C.胡风 D.冯乃超 5.周作人在《平民文学》一文中提倡的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是() A.真善为主,美在其中 B.真善美结合 C.以真为主的现实主义文学 D.以美为主,真善即在其中 6.左联刊物《前哨》第一期《纪念战死者专号》,是悼念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的左联五烈士的,五烈士是指() A.柔石、殷夫、洪灵菲、胡也频、冯铿 B.柔石、殷石、潘漠华、李伟森、冯铿 C.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 D.柔石、殷夫、胡也频、应修人、冯铿

7.对鸳鸯蝴蝶派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进行批判,最有力的新文学社团是()A.文学研究会 B.语丝社 C.创造社 D.新青年社 8.郭沫若创作《女神》时的文艺思想倾向主要是() A.唯美主义 B.象征主义 C.积极浪漫主义 D.未来主义 9.苏雪林的《绿天》在体裁上属于() A.小说集 B.报告文学 C.诗集 D.散文集 10.胡适的《终身大事》是() A.短篇小说 B.杂感 C.独幕剧 D.诗歌 11.王统照自述“意在写出北方农村崩溃的几种原因与现象,以及农民的自觉”的长篇小说是() A.《一栏之隔》 B.《一叶》 C.《沉船》 D.《山雨》 12.徐志摩揭露反动军阀的诗作是() A.《太平景象》、《人变兽》 B.《天国的消息》、《庐山石工歌》 C.《人变兽》、《叫化活该》 D.《盖上几张油纸》、《太平景象》 13.诗集《十四行集》的作者是() A.李金发 B.徐志摩 C.冯文炳 D.冯至 14.在茅盾下列散文中,写于30年代的是() A.《雷雨前》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分类:默认栏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23、七体: 七体形成于枚乘的骚体赋《七发》。七发就是说七事以启发太子,并以七段文字构成文章的本体。这种结构引起了后代的诸多模仿,《文选》遂将这些著作单列,命名为“七体”。 24、枚马: 西汉时期大赋代表作家枚乘与司马相如的合称。枚乘的赋富于铺陈,描写生动,多用夸张比兴手法,代表作为《七发》。司马相如的赋体制宏伟,辞采华艳,奠定了汉大赋的写作模式,是汉代辞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25.散体赋: 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26.汉赋四大家: 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27.“劝百讽一”: 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28.《太史公书》: 《史记》的原名。因作者司马迁曾任太史令,其文章中又屡屡自称“太史公”,故汉人多以此相称,也有称《太史公记》、《太史公百三十篇》的。东汉末灵帝时方有《史记》之称。29.互见法: 《史记》选取、安排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其法是把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本人传记中,而写入他人的传记里,以避免行文重复和影响传主的主要性格。 30、《史记》三家注: 《史记》唐代及以前的三家最重要的注本,分别是晋(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31.班马: 班固与司马迁的合称。司马迁是纪传体通史的开创者,其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继承《史记》的传统,著作《汉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记载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与性格特征,文学性强。《史记》和《汉书》也是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品。 32.《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主要由东汉班固创作。由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四部分组成,全书一百篇,八十余万字。主要记载高帝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的历史,目的是宣扬“汉德”。汉初史实,多承《史记》之义,并进行了一些剪裁、订补。 33.乐府诗: 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魏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34.乐府: 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35.《乐府诗集》: 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12类。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 、 1918 年周作人发表_____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2 、 1921 年 10 月,郁达夫的_____集的出版,标志着创造社自我小说的兴起。 3 、闻一多于 1928 年一月出版的《死水》,真正体现他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三美”_____、_____、___ __奠定新诗格律理论的基础。 4 、_____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5 、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_____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6 、_____标志着矛盾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7 、《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_____,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8 、冷清秋是_____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 二、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 五四 " 时,一些戏剧家提出 " 爱美的 " 口号,其意思是 ( ) A. 浪漫的戏剧 B. 非职业戏剧 C. 唯美的戏剧 D.职业的戏剧 2 、指出下列属于论语派的刊物 ( ) A. 《文学季刊》 B. 《宇宙风》 C. 《水星》 D. 《文化评论》 3 、《女神》是 " 火山爆发式 " 的诗集,之后郭沫若又陆续创作了四本诗集。其中留有 " 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 " 的诗集是 ( ) A. 《星空》 B.《瓶》 C. 《前茅》 D. 《恢复》 4 、下面不属于巴金以家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的是 A. 《春》 B. 《寒夜》 C. 《灭亡》 D. 《憩园》 5 、在下列作品中,具有鲜明主观抒情性的作品是 ( ) A. 《华威先生》 B. 《骆驼祥子》 C. 《荷花淀》 D. 《潘先生在难中》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新月诗派” 2 、“问题小说” 3 、“七月诗派” 4 、“孤岛”文学 四、简答( 30 分,每题 10 分) 1 、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2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3 、结合作品,试分析孙犁小说的抒情品格 五、论述(三选二,每题 15 分) 1 、试论述 20 年代“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2 、试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 3 、分析《围城》讽刺文学的特征

先秦两汉文学思考题.doc

习题 先秦两汉文学思考题 1简述文学艺术的起源。 2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有哪些? 3试以中国上古神话为例,说明神话的性质、意义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举例说明中国神话可分为哪几类? 5什么叫做“风、雅、颂”? 结合《诗经》中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6简述《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作者情况、成书的经过及传布情况。 7举例说明《诗经》中反映婚姻爱情的诗作又可分哪几种? 8简述《诗经》中民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并各举几篇代表作品。 9试举例说明诗经民歌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 10简述《诗经》在句式、章法上的特点。 11《诗经》对后世文学有何影响? 12简述《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的性质、体例、记事年代和作者情况。 13《左传》一书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举例说明《左传》在记叙战争和描写人物方面的思想、艺术特色。 14举例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成就。 15《左传》和《国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异同比较。 16试以《苏秦以连横说秦》为例,说明《战国策》一书在描写人物上的艺术特色。 17结合作品分析《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8简述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和思想。 19举例说明《论语》一书的语言特色。 20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21举例说明《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 22试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3简述《庄子》中的“三言”及其作用。 24怎样理解荀子之文博大精深的特色? 25韩非子散文大致可以分哪几类?各有什么特色? 26试述先秦说理散文的文体演进过程。 26试述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28什么叫楚辞?试述楚辞诗体的来源及其形式上的特点。 29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0试论《离骚》中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1《九歌》包括哪几篇作品?其名称是怎么得来的? 32《九歌》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33《九章》包括哪几篇作品?其名称是怎样来的? 34楚辞与赋有何区别? 35简述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36试论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1]

1如何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 熟标志? 提示: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 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 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9、《野草》对于鲁迅的重要性及其艺术成就。 提示:是鲁迅内心的独语,最直接、最隐晦、最深刻地表现了鲁迅的矛盾、丰富和伟大,包含着鲁迅的生命哲学、他对人生和社会基本观点;它在艺术上也极为新颖,作了多方面的成功探索。 14.《尝试集》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意义是什么? 提示:《尝试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诗集,它标示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其在内容上反映了新的时代主题,形式上有自由诗体,但许多作品未脱尽旧诗痕迹,所以它是一部过渡性作品,承上启下。 16、《女神》主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1、《女神》浪漫主义是主调。2、象征是其精义。3、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半格律体、诗剧体等等,其中自由体是诗人最得心应手的。4、最能代表《女神》风格的是惠特曼式的豪放诗歌,它们“雄而不丽”;但《女神》中也有泰戈尔式的“丽而不雄”的清新、婉约之作。 18、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提示:《沉沦》时期的郁达夫处于青春阶段,下笔有锐气,亦有躁气,既有向旧道德冲锋陷阵的勇气,又有自伤自悼的晦气,相当真实而且深刻地显示了新旧转型期青年的人格 特点和个性特点。《沉沦》以“路遇-自慰-窥浴-偷听 -宿妓”作为基本情节,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孤僻自卑的青年形象,着重表现了极度自卑、苦闷压抑的忧伤情绪,大胆而又细微地描写了因压抑 而产生的变态性心理,并把这 种心理与作为弱国子民的屈 辱交织在一起,从而深刻地表 达了“现代人的苦闷”。 19、如何评价郁达夫小说前后 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提示:郁达夫前期小说显示了 强烈的主观抒情,甚至表现大 胆的自我暴露的倾向。他的后 期小说在风格上转向明净和 秀丽,流露出优雅的风度。这 种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 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如果说 他的前期小说其狂暴和颓废 表达的是反封建的精神和他 内心的焦虑,那么他后期小说 优雅则反映了他此时的与传 统的开始和解及个人生活的 安定与惬意。提示:冰心、宗 白华等人的小诗形式短小,或 缘事抒情,或因物起兴,或寄 情于景,以捕捉刹那间的自我 感受与哲思,变外部世界的客 观描写为内心感觉的主观表 现,充分体现了人觉醒之后的 内在困惑。 22、湖畔诗社对于新诗的贡献 是什么? 提示:他们创造了真正的现代 爱情诗,使新诗在情爱表现上 具有与古代诗歌、五四初期白 话新诗完全不同的特征,为新 诗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28、徐志摩诗歌艺术特征是 什么? 提示:a.想象丰富,构思巧妙, 意境新奇。b.比喻鲜明、贴切, 且往往富有暗示性。c.不同于 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 与建筑美。 30、如何理解戴望舒对李金 发的超越? 提示:作为现代派诗人,戴望 舒也深受西方象征主义诗歌 影响,但他对于李金发的作品 有清醒的认识:“从中国那时 所有的象征派诗人身上是无 论如何也看不出这一派诗风 底优秀来的。因而他自己为诗 便力矫此弊。”如果说李金 发的诗歌书写的更多的是在 西方世界所获得的经验,与民 族生活“隔”着一层,且语言 上文白夹杂,以至于风格上过 于晦涩、朦胧;那么,戴望舒 从象征主义诗歌那里获起象 征、暗示等手法的同时,非常 重视民族审美经验,使自己的 诗歌在口语化、散文化过程中 做到了自由而精致、自然而富 有象征意蕴,从而超越了李金 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派诗歌, 创造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 现代主义诗歌。 33、何其芳诗歌风格的变化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何其芳诗风的改变,是 时代变化的产物,是民族历史 非常时期有良知的爱国诗人 的必然选择,令人钦佩;但这 种变化,并未带来艺术的提 升,变化后好的作品并不多。 可见,一个人艺术风格一旦形 成,改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应充分注意艺术本身的升华 问题。 35、如何看待“左联”时期 的文艺论争? 提示:“左联”时期的文艺论 争情况比较复杂。“左联”发 起的一些论争是扩大马克思 主义文艺思想所必需的,但也 犯了一些简单化、教条化的错 误;有一些论争则是“左联” 内部的论争,双方态度都很激 烈,但最终还是达成了不少共 识,只是也因此埋下了后来意 见分歧的伏笔。多面性、鲜明 性、发展性及其历史意义、美 学意义等方面分析。 42、中国诗歌会的诗歌艺术 特点是什么? 提示中国诗歌会以创造 “大众歌调”为己任,广泛 采用歌谣、小调、鼓词、儿 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创作,艺 术上通俗易懂,富有鼓动 性。 43、臧克家诗集《烙印》的 思想、艺术特点是什么? 提示:《烙印》在思想上, 一是表达诗人对于生活的 严肃看法与态度;二是写农 民和其他角落里卑微人物 的痛苦人生,寄予着作者的 人道主义同情。艺术上,他 如同古代苦吟诗人,重视锤 字炼句,诗歌精致、凝练, 耐人寻味,但略嫌拘谨。 44、谈谈京派小说的诗化与 散文化风格。 提示:(1)综述京派小说 的诗性特征及其构成原因, 即田园牧歌化的文学抒情 特色;(2)以具体作家作 品为例,阐述京派小说的诗 化特点,如废名沈从文等; ①人物性格的纯净化表现 ②“心灵的悲剧”而非外部 世界的冲突形式 ③浓郁的抒情风格 (3)京派小说的散文化特 点(以废名、沈从文小说为 例); ①散文化的审美独特性 ②散文化的小说语言特色 ③文体创造的文学意义 44、如何理解京派作家对自 己作为“乡下人”的身份认 同。 提示:(1)陈述沈从文、 萧乾等关于“乡下人”身份 的内涵定义; (2)“乡下人”的文化选 择的具体内涵:京派作家的 乡土情结以及对现代都市 文明的边缘化体验,构成京 派的乡土乌托邦理想,以及 对都市文化的讽刺批判; (3)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 阐释京派小说的乡土情结 及城乡对照叙述;(4)阐 述京派的乡土生命理想在 20世纪30年代文学流派中 的独特意义。 46、简述新感觉派的流派特 征及其主要作家作品。 提示:(1)新感觉派的现 代主义文学特征及其都市 性定位;(2)新感觉派与 日本新感觉派的文学联系; (3)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及 创作风格:刘呐鸥《都市风 景线》、穆时英《白金的女 体塑像》、施蛰存《梅雨之 夕》、《将军的头》等; (4)新感觉派的文学史地 位与意义 47、试评新感觉派的“感觉” 化叙述。 提示:(1)“感觉”叙述 的内涵及独特性:“感觉” 作为最重要的文学特征与 形式试验,具有不同于现实 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叙述方 式;(2)结合作品分析“感 觉”叙述的文学特征,以刘 呐鸥、穆时英的创作为例 (3)现代都市体验与“感 觉”叙述的精神联系. 51、谈谈老舍的“京味”和幽默风格。 提示:(1)老舍创作与老北京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及其具体内涵; 2)“京味”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风格;. (3)老舍幽默风格的本质特征与独特性; (4)幽默的发展演变与利弊得失。.尤其是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彰显和放大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使巴金强化和改写了自己的早年记忆。可以说,无政府主义使巴金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的某些东西强化,再进行加工处理后写进《家》的。54.试析《寒夜》中的心理 描写手法 提示:《寒夜》代表了巴金 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 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 达到极高的境界。如果说, 巴金在早期作品里常常直 接向读者一泻无余地倾吐 其奔放热情的话,那么,在 后期作品中,他则是通过对 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表 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称赞托 尔斯泰能够掌握“心灵的辩 证法”,其实这句话也同样 适用于巴金的《寒夜》。巴 金在小说中紧扣人物的独 特个性,较多地采用了心理 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 内心矛盾,充分发掘和描写 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 和深刻性,尤其是常常抓住 人物内心世界中两种对立 的因素,从动态中加以剖 析,写出它们的起伏消长。 例如,对曾树生在赴兰州前 夕内心“去”与“不去”两 种心理因素,作者就写得真 实、细腻、深刻,通过对人 物内心两种心理因素反复 碰撞的描写,把人物内心的 痛苦表现得非常感人。 56、如何理解沈从文的城 乡叙述对照体。 提示:(1)沈从文的乡土 情结与都市异化体验:含蓄 和谐的乡土理想与尖锐犀 利的都市讽喻;(2)结合 乡土小说系列阐述其湘西 生命理想的内涵:《边城》、 《萧萧》、《三三》、《柏 子》等,揭示自然人性的文 学创造;(3)结合都市讽 刺小说系列,如《绅士的太 太》、《八骏图》、《都市 一妇人》、《厨子》等,分 析其都市批判的精神内涵; 4)评述沈从文城乡叙述二 元对立的深刻原因及其利 弊。 57、试论《雷雨》深刻的悲 剧意蕴。 提示:(1)《雷雨》在中 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重要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