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复习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讲义和例题

高三复习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讲义和例题

高三复习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讲义和例题
高三复习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讲义和例题

第三章 ?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分类:农(种植业)、林、牧、副、渔 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

以上各因素记忆“水气土地,市郊,老子知政史技”;工业将来记“ 水土源环,市郊,老子动政史

技 ”

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大,特别是市场、技术、交通、政策等因素。

【答题模板】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

(1)整体评价法:从有利、不利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关键因素法

①主导因素: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

②限制性因素:类似于木桶原理的短板,其他条件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此条件为限制性因素。

(3)发展分析法:突出条件的变化如市场需求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变化、交通运输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

【答题模板】什么样的农产品能够占领市场:

质优价廉、供货量大、稳定;据市场近。

怎样实现农产品的稳定供应:①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可多次种植;垂直差异大;温度变化小,挂过期长;建造温室,改良品种。

【答题模板】农作物品质好的原因:

①生产条件好: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温度低、生长期长;水质好;环境无污染。

②生产技术先进;品种优良;生产和检测标准高。

(6好4少:好水、好地、好气候、好品种、好技术、好严格;少化肥少农药少污染)(病虫害少得原因: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越冬;昼夜温差大,不利于生存繁殖;干旱)

【答题模板】进出口农产品的原因:

进口国:产量少,品种少;需求量大(人口、经济水平、农产品上市时间)

出口国:产量大(季节性);质量好、知名度高;价格低(生产成本低)

两国之间:距离近;交通便利/交通冷藏保鲜技术进步

【答题模板】农业生产方向评价

赞同:发展的有利条件,适合该产业的发展;将要产生的经济效益(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效益(如发展林业增加了植被覆盖率)

不赞同:发展的不利条件,不适合该产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包括加剧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次生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施用农药化肥,水产养殖造成环境污染,土壤板结等问题。

例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蜜蜂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周围温度改变而改变。气温高的夏季是蜜蜂繁衍季节,气温低的天气则因体温下降需飞回蜂巢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御寒,御寒效果与球形团的大小呈正相关。虽然冰岛养蜂目前处于规模小的起步阶段,却因生产

出的蜂蜜品质优

良而供不应求。

冰岛蜂蜜的蜜源

主要来自野花,

为了“追花夺

蜜”,养蜂人在

花期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

(1)分析蜜蜂在冰岛难于越冬的原因。

(2)分析冰岛蜂蜜品质优良的原因。

【答案】(1)地处高纬,冬季漫长且气温低;冬季风力强劲,蜜蜂入巢困难;夏季短促,蜜蜂繁衍数量少,冬季相互靠拢御寒效果差。

(2)蜜源来自野花,基本不受农药、化肥污染;为高纬岛屿,气温低,环境封闭,蜜蜂(及蜜源植物)病虫害较少;冰岛空气清新,水质好,环境质量优良。

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该岛降水丰富,东北部地区年降水量最多。T岛盛产甘蔗、咖啡、可可等,蔗糖是重要的出口商品。T岛人口约6.5万人,旅游业发达,75%的食品依靠进口。

(1))简要分析当地食品需大量进口的原因。

【答案】(1))岛屿面积小,地势起伏大,土地资源有限;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多种植经济作物;从事二、三产业人员较多,农业劳动力相对不足;外来游客多,需求大。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地形复杂,横断山脉纵贯其境,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气候类型。今天的云

南,坚果、咖啡、茶叶成为当地的“新三宝”,近年来已经发展为支柱产业。多种

坚果中的夏威夷果原产澳洲,其最适生长温度为15--30℃,干湿季明显的热带和

温暖无霜的亚热带、土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地区栽培最佳。下图为云南省地

形简图。

(1)分析山地地形对云南坚果产业的影响。

【答案】(1)有利影响:(与平地相比)坡地增加了种植面积;排水条件好;迎风坡降水丰富,(高差大)为不同种类的坚果提供了合适的水分条件和热量条件。(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任答两点)

不利影响:地表起伏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北坡光照不足;坡地不利于养分累积,土壤贫瘠;交通不便,不利于坚果外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任答两点)

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肯尼亚是世界第三大鲜花出口国,以出口玫瑰为主,绝大部分玫瑰出口到欧洲,被誉为欧洲的“后

花园”。肯尼亚的玫瑰花头大、花枝长且直、品种多、色彩鲜艳,瓶插时间久,一年四季均可以生产,但每年的6-9月是其玫瑰梢售的淡季。近年来,从肯尼亚直接梢往出口对象国的鲜花订单逐渐增加,中国是肯尼亚玫瑰出口增长最快的一个新兴市场。

(1)试分析中国成为肯尼亚玫瑰出口增长最快市场的原因。

(2)分析每年6-9月是肯尼亚玫瑰销售淡季的原因。

【答案】(1)肯尼亚鲜花品质好;花期长;直飞航线的增加,空运便利;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对鲜花需求上升。

(2)欧洲是肯尼亚玫瑰销售的最大市场,6~9月为欧洲的夏季,欧洲本地的鲜花产量较多(或基本可以自给自足);6~9月肯尼亚为干季,降水较少,鲜花品质下降。

【温馨提示】植物的分布有喜、耐、忌之分。喜是最好有;耐是可以有别太过分;忌是一定不能有。分析一个作物的生长条件主要看喜和忌;根据作物习性推测某地环境特点则都要考虑。

农业的分布及典型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1)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年降水400mm以上)的平原、盆地地区。

①粮食作物: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集中我国南方;喜湿热。

玉米——原产于墨西哥,分布广泛,我国吉林种植面积大,不耐寒。

小麦——东北以春小麦为主;华北、南疆、南方地区为冬小麦。

②经济作物:

纺织作物:棉花——三大产区(南疆;冀中南、鲁西北、豫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习性喜光照、喜温暖、耐旱、耐盐碱。

蕉麻、黄麻——热带作物;亚麻——适应性广,黑龙江、俄罗斯种植面积大

桑蚕(养殖业)——集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南方地区,华北、东北暖温带地区都有油料作物:大豆——适应性广,短日照植物,喜肥沃土壤。

油菜——集中南方地区,有向北扩展的趋势。

花生——河南、河北、山东低山丘陵;喜土质酥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

糖料作物:甘蔗——喜湿热,只能生长在北回归线附近及其以南地区和四川盆地。

甜菜——喜凉,在我国只生长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这两省两区。

土豆——耐旱、耐寒、生长期短,耐贫瘠,高产。

(2)林业: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林果业——温带地区代表作物为苹果、梨;亚热带地区代表作物为柑橘。

不同树种的分布:樟树——热带;杉树——亚热带但云杉在天山北坡分布广;白桦——寒温带;岳桦——长白山特有树种,虽然是落叶林但分布在针叶林之上,耐寒性强。

(3)畜牧业:东部种植业区以舍饲为主(占主要部分),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以放牧为主。

(4)渔业:主要分布在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海域等地区,分为捕捞业和养殖业,以养殖业为主。

胡麻是油用亚麻的别称,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亚麻籽油

是目前公认的健康食用油品之一。2013年,会宁被授予“中国亚麻

籽之乡”称号,会宁胡麻油2017年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南部,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地貌广布。下

图为会宁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以下有关胡麻生长习性的推断,正确的是

A.喜高温多雨气候B.需要湿润、肥沃的土壤

C.耐寒、耐旱、耐贫瘠D.耐高温、耐渍涝、耐盐碱

【答案】15.C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地处北疆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团12.86万亩棉花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北疆棉花种植能够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形平坦B.土壤肥沃C.交通便利D.夏季光热充足

2.新疆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气候D.土壤

3.新疆推广机械化作业替代人工采摘的主要原因是

A.冷藏保鲜技术发达B.劳动力素质低C.劳动力价格高D.机械工业发达

【答案】1.A2.B3.C

“海水稻”就是耐盐碱水稻。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海水稻”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海水稻”取得阶段性成果,得益于

A.农业科技进步B.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C.种植经验丰富D.资金力量雄厚

5.海水稻研发主战场位于青岛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土壤B.政策

C.市场D.交通

【答案】4.A5.A

晴王葡萄只在有“晴天王国”美誉的日本冈山县种植,出口量较少,已经申请地理标志商标。晴王葡萄使用的是“一枝一束”的方法种植,给予枝上唯一一束葡萄最多养分,使其味道甜、香,而且无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日本晴王葡萄种植的独特优势是

A.技术先进B.劳动力丰富C.热量充足D.土壤肥沃

7.日本晴王葡萄种植历史悠久,质量上乘,但出口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有

①生长条件苛刻②交通闭塞③分布范围小、产量低④市场需求量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6.A7.B

201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以“4000公里,南菜北运”为标题,讲述了一名司机驾车从广西运输蔬菜水果至新疆的经历。本次运输于1月27日从广西出发,途经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1月30日晚到达新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广西运输至新疆的水果可能是

A.苹果B.哈密瓜C.柑橘D.葡萄

21.本次运输过程中,该车辆

A.由非季风区进入季风区B.先后经过外流区和内流区

C.穿越秦岭和柴达木盆地D.正午影子的长度越来越短

22.南菜北运对蔬菜输出地的主要影响有

①增加农民收入②保鲜技术水平迅速提高③降低商业网点等级④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20.C21.B22.A

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都属一年生草木,喜暖,生长温度为20℃-25℃,开花结英期适宜的温度为20℃-28℃,种子发芽和开花期要求土壤含较多水分,生长期一般为6个月左右。

材料二中国大豆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中国大豆历年产量、进口量和总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四近年来,美国每年向中国出口上百亿美元的大豆,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2018 种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当日下午中国财政部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 类106 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下图为美国大豆出口国分布图。

(1)简述东北大豆主产区种植大豆的有利条件。

(2)结合材料说明2004—2014年我国大豆供需变化的特点。

(3)试分析此次加征关税对美国大豆产业的影响。

【答案】(1)雨热同期;地形平坦;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人均耕地多;机械化水平高;政策扶持。

(2)需求量不断加大;国内供应量呈下降趋势;进口量(国外供应量)不断加大;对外依存度上升。

(3)出口困难,导致美国大豆库存积压,价格下跌,美国豆农利益受损;大豆种植面积下降;与大豆生产相关的产业受影响。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食用玫瑰喜光,生长期的适宜温度为20~25 ℃,在云南、江苏等地均有种植。鲜花饼是以食用玫瑰入料的云南特色酥饼,酥软爽口、花香浓郁,起源于乾隆年间,原为宫廷御点,现已成为游客到云南旅游必带的伴手礼。H 公司在平均海拔2000m的云南曲靖种植优质食用玫瑰,并传承古法制饼工艺烘焙鲜花饼,销售点主要布局在昆明。

近年来,鲜花饼开始在江苏等地风靡。苏州糕饼生产厂家推出苏式鲜花饼,让人们不到云南也有机会品尝鲜花饼的美味。

(1)分析与苏州相比,曲靖食用玫瑰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

(2)简述与苏州相比,曲靖鲜花饼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

(3)分析H公司将鲜花饼销售点布局在昆明的原因。

(4)苏式鲜花饼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各方的协同参与。请从糕饼生产厂家、花卉种植园、当地政府三方中任选一方,阐述其应采取的举措。

【答案】(1)曲靖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光照较充足;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且受低温冻害影响较小。

(2)曲靖食用玫瑰品质较好;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租金较低;生产历史悠久,工艺独特。

(3)昆明为省会城市,人口众多;为交通枢纽和旅游城市,人流量大;临近曲靖,且有高速公路相连。

(4)糕饼生产厂家:选择优质原料,确保鲜花饼品质;开展市场调研,研制符合当地口味的鲜花饼;开展市场营销,创建品牌;加强产品研发,开发其他花卉馅料的鲜花饼(如桂花饼)。

花卉种植园:与当地糕饼店开展合作,扩大食用花卉种植规模;减少农药施用量,生产绿色食用花卉;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不同食用花卉品种;发展大棚种植等设施农业,增强抗灾能力,确保食用花卉全年供应。

政府:完善基础设施,节省鲜花饼产业的生产建设成本;提供优惠政策和农业技术扶持;健全信贷与保险体系,降低花卉种植的受灾风险;加强对花卉种植与制饼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35.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暖温带、亚热带地区,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培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引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新西兰面积约27万平方千米,人口464万。新西兰天然牧场和农场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有“世界净土”之称,为世界天然奶源生产国和乳畜品出口国。

(1)分析新西兰北岛普伦蒂湾沿岸栽培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件。

(2)指出理论上影响奇异果罐头厂的主导区位因素,并说明这一因素对工业区位影响力下降的原因。

(3)与新西兰相比,简述我国生产奇异果的市场优势。

(4)在世界奶粉市场中,“新西兰制造”是优质的代名词。分析新西兰乳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1)中纬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沿岸有暖流流经,气候湿润;西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沿岸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

(2)原料;交通运输条件改善,运输更加便捷、迅速,冷藏技术改善,鲜果保鲜时间延长。

(3)我国人口多,果品消费市场大;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果品生产成本低;距欧洲、日本市场近;与南半球季节相反,鲜果上市时间不同,利于销售。

(4)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地广人稀,草场面积广,环境良好,奶源品质好,河流众多,为牛羊提供饮用水源,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科技力量强;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海陆交通便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便于产品运输。

第二节、农业地域的形成

一、基本概念

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三、类型

1、游牧业:靠放牧牲畜为生的一种自给性农业。主要分布于北非、中东、中亚等地的干旱地区。属于粗放自给农业。

2、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没有固定的农田,刀耕火种,靠自然肥力获得粮食。当一片土地的肥力减退时,就放弃它,再去开发一片,称为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属于粗放自给农业。

3、季风水田农业

稻米产量最多的:中国;

现代化水平最高的:日本

4、商品谷物农业

对比中美两国玉米带,我国不足:热量降水条件较差;科技、

机械化水平低。

可借鉴之处:扩大规模;提高科技机械化水平、激励完善技术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强营销和农产品加工环节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

5.混合农业:种植业与畜牧业相混合,两者比例相差不大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农事安排:秋季(5月)种小麦(冬小麦);春季剪羊毛;夏季(12月)收小麦。

我国特殊的混合农业:基塘农业

6、大牧场放牧业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种植牧草、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培育良种牛;拓展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牧区与种植业区耦合育肥模式,发挥各自优势(牧区品种经验;种植区饲料、劳动力、市场、交通)。

7、乳畜业:乳畜业区由于气候湿冷,光照不足(西欧

温带海洋性气候;五大湖区纬度高,湖区湿度大,土壤

贫瘠)不能满足购物生长的需求(谷物只能种在降水较

少的山地背风坡),但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8、园艺业:以生产花卉、水果、蔬菜为主;地中海地

区最为典型,对水、劳动力需求量大。

9、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专业化程度高、规模大、商品率高,但是利润较低。

【拓展】新型农业

1、订单农业: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订单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避免了盲目生产,保证

产品质量。

2、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3、处方农业:处方农业是指根据农作物的长势和病虫害的程度,结合用地规模,开出施用化肥、农药的处方。杜绝了化肥、农药的滥用,能够保证食品达到卫生标准。

4、庄园农业:在农场、现代农业园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以旅游业为主导, 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依托人文和自然资源, 深度开发农耕体验、科普文化、观光、度假、养老等多种功能的旅游综合体。

【课后达标】

一、单选题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等法国

农业正着力打造一个“大农业”数据体系,这一数据库

涵盖了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地的农民在 1 月份通过农业大数据平台最想获取

的信息是()

A.云层多少的状况B.极端低温的状况

C.小麦出穗的比例D.小麦抗旱需水量

2.乙地为著名的葡萄产地波尔多,在使用农业大数据平

台的基础上,当地葡萄种植仍未放弃传统,即使是浇水

也要经过农业部门的严格审批,其主要目的是()

A.节约淡水资源B.保证葡萄品质

C.提高作物耐旱能力D.扩大作物种植规模

【答案】1.B2.B

读某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小题。

3.该农业生产模式( )

A.属于立体农业B.属于混合农业C.产品商品率高D.机械化程度低

4.该生产模式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改变植被类型B.恢复土壤肥力C.调节局地气候D.维持生物多样性

【答案】3.C4.B

蕉麻在菲律宾广泛种植,棉兰老岛是其产地之一。蕉麻生长要求

高温、高湿,排水良好,宜静风或微风环境。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棉兰老岛蕉麻种植业的特点是( )

A.机械化程度低B.生产方式粗放

C.水利工程量大D.市场适应性强

6.与①地相比,②地蕉麻在5~10月生长期的优势条件是( )

A.降水较多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小D.土层深厚

【答案】5.A6.C

读“1992和2012年澳大利亚五大类家庭农场数量统计表”(单

年份养肉牛种植粮食作物养绵羊种粮、油兼养牛、肉牛养牛兼养肉牛1992 19 801 8 342 19 392 17 048 11 259

2012 38 752 13 053 11 944 11 552 6 526

7.与1992年相比,2012年该国五大类家庭农场数量变化反映出农业生产( )

A.生产效率有所降低B.种植业产值低于牧业C.从事农业的人口增多D.专业化程度明显增强

8.表中养羊业农场数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气候不断变暖B.饮食习惯改变C.化学纤维应用D.草场面积减小

9.该国种养混合经营的农场( )

A.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B.当地秋季忙于播种小麦C.一般受市场制约较大D.地广人稀、复种指数高

【答案】7.D8.C9.B

中国乳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从北京某乳品企业原有牧场的分布看,影响该牧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大城市的消费市场B.先进的加工技术C.现代化的交通条件D.雨热同期的气候

11.该乳品企业在内蒙古新辟了奶源牧场,此举措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是

①北京到内蒙古的交通路网改善②新辟牧场周边的市场扩大③内蒙古牧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④杀菌和冷链储运技术提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10.A11.B

今年60岁的杰恩和安娜夫妇经营了一个农场,杰恩说:“三四十年前农场常有许多来自西部牧场的牛群在此肥育,并就地屠宰,当时大家真是忙坏了,近年这种盛况少见多了。”

根据其工作年历(见下表)如所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2.杰恩和安娜的农场最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A.A地B.D地C.E地D.F地

13.造成该农场近年来自西部牧场肥育牲畜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交通革新②人们饮食习惯改变③腌肉需求量大增④

节省运费⑤饲料作物栽种面积大幅缩减

A.①②③④B.②③⑤C.②⑤D.①④

14.下图中甲—己中符合该农场特征的农业类型是()

A.甲B.乙

C.己D.戊

【答案】12.B13.D14.A

图为美国部分农业专门化地区分布图及某一农业生产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15.右图反映的农业生产新技术主

要应用于

A.精确农业B.节水农业

C.处方农业D.有机农业

16.该农业生产景观可能拍摄于左

图中的

A.A1B.B

C.C D.D

【答案】15.A16.B

水培蔬菜是指大部分根系生长在营养液中,生长周期短,通过营养液提供养分、水分等进行栽培的蔬菜,其生产管理主要是对营养液加液时间和次数进行调节。下图示意某管道式水培蔬菜种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城市居民在屋顶种植蔬菜,采用图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A.获取更多光照B.便于施肥浇水C.利于通风透气D.充分利用空间19.正常年份6月中下旬,下列城市中蔬菜生长旺盛期加液次数最少的是()A.西安B.北京C.武汉D.广州

【答案】18.D19.C

【拓展】我国农业问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题模板】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①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②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

④加大资金、技术投入,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水平,培育良种,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⑤收集市场信息,适时调整农产品种类和规模。

⑥加强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⑦加强宣传、营销、树立品牌。

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量和质两个方面):①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农业生产条件差,粮食产量不多;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导致耕地面积减小,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农业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检测和检验标准低农产品质量低;②我国人口多,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需求量和农产品质量需求增强。

措施:目前主要解决产量问题:①提高产量:我国平原面积小,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只能依靠改善耕地质量(如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和农业生产条件,科技提高单产,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②提高农产品质量:培育良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污染;提高检验检疫标准等。

【课堂检测】

休耕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是保护耕地、修复生态、调整种植结构、减少水分及养分消耗的有效措施。农业部表示:耕地轮作休耕要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自主参与轮作休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一般而言,在推行休耕的过程中,对农户休耕意愿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土壤肥沃程度B.降水状况C.政府经济补贴D.人均耕地面积

10.华北地区实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该地区因休耕而使产量明显减少的农作物是()

A.小麦B.棉花C.玉米D.花生

【答案】9.B10.A

读我国“人口总量、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

34.图中a、b、c三根折线依次表示

A.人口总量、人均耕地、人均粮食

B.人口总量、人均粮食、人均耕地

C.人均耕地、人口总量、人均粮食

D.人均粮食、人口总量、人均耕地

35.人均粮食产量呈现上述这样变化,与之相关的主要因素

A.农业生产技术B.人口数量C.耕地面积D.自然因素

【答案】34.B35.A

下图为我国茶叶生产重心移动方向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0.图中反映我国()

A.茶园面积重心东移幅度最小B.名优茶产量重心西移幅度最大

C.茶叶产值重心西移幅度最大D.茶叶产量的重心东移幅度最小

41.造成我国茶叶生产重心移动的重要驱动力是()

A.政策的支持B.科技进步C.劳动力廉价D.交通便捷

【答案】

40.B

41.A

7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7月,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考察,沿途经过干旱的山区,远远望去,一片荒凉景色,车到山前,同学们却惊奇地发现,在铺满砾石的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下左图),李老师介绍,这是劳动人民为适应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抗旱耕作形式-砂田。砂田也叫“铺砂地”、“压砂田",是在早田之上铺盖了一层6-15cm厚的粗砂砾或卵石加粗砂的田地(下左图),同学们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中国的砂田起源于甘肃中部,并逐渐扩展到毗邻的陇东、河西和宁夏、青海的部分地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砂田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地区,附近有黄河及其支流或者古河道分布。

(1)与当地瓜农交谈中,师生们了解到营建一亩砂田竟然需要500-800吨砂石。推测铺设砂田所用砂砾或卵石的主要来源。

(2)李老师告诉同学们,砂田与地膜覆盖虽然都是早作农业生产栽培技术,但各有特点。简述与地膜覆盖相比,采用砂砾或卵石覆盖的主要优点。

(3)与瓜农进一步交谈后,同学们了解到中卫市的压砂西瓜主要种植在环香山地区以及中宁县、海原县等地(上右图),同学们另从网站查到,2018年中卫市“码砂瓜”种植面积87.9万亩,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惠及全市干旱山区141个村28万人。但甘肃部分地区的砂田却存在撂荒现象。借鉴中卫市的经验,为砂田撂荒区的农业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现代河道、古河道、洪积扇。

(2)能有效接纳自然降水;土壤的透气性好;砂田气温的日较差大;对环境的污染小。

(3)突出砂田作物持色,培育特色优势农产品;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加大科技、资金投入等。

【农业生产技术专练】

拓展:常见农业生产技术

①温室大棚:改善热量条件,实现稳定或反季节生产。能够减少蒸发,也可通过遮光通风降低温度。缺点:温差小品质下降,成本高。

②覆膜、草、砂(见大气的受热过程)

③起垄:主要改变土壤水分条件,种在陇上防涝(垄沟排涝),另外可增加土层厚度,增加土壤透气性。种在垄沟防旱。

④修排灌渠:旱季灌溉、雨季排涝。也是防治和治理盐碱化的方式之一。

⑤土壤改造:盐碱地的治理:淡水淋盐(淡盐水淋盐);井排井灌;种植泌盐植物;覆膜等。红壤:酸性土壤掺熟石灰。西北砂质土壤(保水性差,有机质含量低),增施有机肥,上下铺黏土。种植肥田作物或在坡地种植固氮作物增加土壤肥力减轻水土流失。

⑥套袋:减少日晒、风吹雨打、虫啃鸟啄、农药残留;保湿,减小温差;较少磕碰。

⑦深耕深松:疏松土壤、有利于下渗保墒、增加透气性;耕作层加厚、利于根系发育;去除杂草、消灭病害。

避免深翻造成生土上翻,养分下降流失;将底层草籽病虫害带到表层的不利影响。

⑧梯田:减小坡度,减弱地表径流,减轻水土流失;截流径流,增加下渗,保土保肥。

【课后练习】“稻鱼鸭系统”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耕作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下图为稻鱼鸭农事安排示意图和稻鱼鸭的生产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17.水稻种植业

A.生产规模大B.机械化程度高C.商品率高D.水利工程量大

18.该农业生产方式的优点是

①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种植业、养殖业双丰收②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③减少稻田病虫害,提高农产品品质④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扩大农产品市场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7.D18.B

我国某地农民根据多年的经验,在裸露在外的土地上覆盖上一层秸秆,对农业生产有利,但果园覆草后必须在3-5年后对果园全面深翻1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覆盖秸秆、覆草可能对于土地的作用是

①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和地表径流,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

②稳定地温,冬春防冻,夏季防晒

③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

④缩小根系分布范围

⑤果园覆草可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果园除草用工

⑥减少了病虫害,提高了果品质量

A.①③⑥B.①②④C.①②⑤D.④⑤⑥

20.关于果园覆草后必须在3—5年后对果园全面深翻一次的理由错误的是

A.随着覆草层的加厚,易引起根系上浮,造成根系冻害

B.土壤中形成的有机质,根系难以吸收

C.重新覆草结合深翻进行,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D.覆草分解产生大量的氮等营养元素,经深翻后与土壤充分混合,增加土壤有机质

【答案】19.C20.B

垄膜沟种是指在田间起垄开沟,垄上覆盖塑料膜,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技术。图1为不同降水量和不同覆膜方式下,土壤贮水量增量的变化幅度实验情况,下图2为垄膜沟种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国家或地区适用垄膜沟种技术的是

A.欧洲西部B.中亚C.新西兰D.美国东部

9.根据图1的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量为12mm时,全覆膜方式土壤贮水量达最大

B.降水量为20mm时,半覆膜方式土壤贮水量比另两种方式多

C.土壤贮水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D.土壤贮水量大小与覆膜方式关系不大

【答案】8.B9.C

2016年我国开始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并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轮作是指在同一地块上有序地轮换或组合种植不同作物;休耕是指土地在一段时期内不耕种,但仍进行耕地管理和保护。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我国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必备前提是()

A.水资源储备量不足B.农业生态环境透支C.农业生产技术提高D.粮食供求关系改善

11.下列地区中,最适宜采取耕地轮作模式的是()

A.河北地下水漏斗区B.吉林黑土退化区C.湖南重金属污染区D.贵州生态恶化区

12.华北地区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将使该地区()

A.粮食总产量上升B.水热资源利用更充分C.地下水漏斗消失D.农业的面源污染下降

【答案】10.D11.B12.D

茶树是一种适宜在云雾天气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经济林木,下图为某茶场生产设施图和安徽南部山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茶园设置黑纱帐的主要目的是

A.阻挡茶园地面辐射为茶园保温B.黑纱账吸热以提高温度C.削弱太阳辐射强度D.防止害虫飞入茶园14.每年春季,冷空气时常侵入皖南,为最大限度减轻冻害的发生,茶园最宜布局在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3.C14.D

阳台农业不仅指单纯地在阳台进行农业活动,也包括在屋顶、露台等空间进行的农业活动。阳台农业的栽培模式具有无土性,生产的产品更具有观赏性与自给性。阳台农业是现代都市农业的一种形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与传统农业相比,阳台农业更加注重 ( )

A.劳动力B.土地C.市场D.技术

19.阳台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

①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商品率②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冲击较小③美化环境,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18.D19.B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拥有众多规模较大、竞争实力强的玉米制种基地,其中河西走廊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甘肃农业部门总结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正在旱作农业区引领着一场新的革命。

材料二:左图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意图”,右图为“河西走廊示意图”

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内容:①:两幅地膜相接处,用垄面和垄沟内的表土压实,防止两幅地膜因外力破坏而分离。②:播种沟——垄沟。③:横压土腰带。

(1)简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数字①代表的内容以及河西走廊示意图推测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并说明全膜覆盖对改善上述不利自然条件所起的具体作用。

【答案】(1)相同点:均分布在山麓;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东部地区绿洲分布特点:面积大;分布集中;呈条带状。

(2)其它玉米制种基地的快速发展,玉米

制种市场竞争激烈,经济效益下降;蔬菜、

瓜果、花卉制种市场需量增加;制种技术

的发展;政策的支持引导。

(3)不利自然条件推测:风力强劲,大

风日数多。所起作用分析:改善土壤覆盖

条件避免土壤裸露在外,使土壤免受大风

吹蚀,有利于保持土壤土层厚度和土壤肥

力。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测试 2015年4月22日 一、单项选择题(44分) 1、关于农业区位及其影响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玻璃温室是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自然因素改造的结果 B.交通运输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突出 C.上海郊区的乳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D.河套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2、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的原因是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③生活习惯的改变④自然条件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低,商品率低 D.资金投入多 4.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点是 A.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B.只出现在发达国家 C.牧牛业占有重要地位 D.属于粗放的商品农业 5.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A.有良好的海洋运输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 B.草类茂盛,大面积优良的天然牧场 C.地广人稀,且有大面积热带草原气候区 D.都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不适宜种植业,只能发展畜牧业 6.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 A.中国 B.美国 C.法国 D.俄罗斯 7.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8.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A.生产规模大 B.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C.需要劳动力多 D.主要靠雇员经营 9. 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地区大多紧邻消费市场,其成因是 A.大城市周围,有充足的牧草供应B.大城市周围劳动力丰富C.大城市周围地租高D.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10. 南昌市郊区某村利用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养猪场,如下图所示。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单选题 “互联网+农业”是指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理念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互联网之长补农业之短的模式。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开展网络销售等。“互联网+农业”通过众多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将农产品销售直接面向网络消费群体,可有效解决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据此完成1-3题。 1.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农业增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气候条件 B.劳动力素质 C.淡水资源 D.科技水平 2.下列问题中,可以利用“互联网+”直接解决的是() A.土壤肥力低 B.农业生产市场定位差 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D.交通运输不便 3.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需要首先改善() A.物流配送服务 B.冷藏保鲜技术 C.乡村道路条件 D.农产品加工技术 1. D 2. B 3. A【解析】第1题,农业生产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技术支持,实现增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发展中国家农业增产依靠科技的比重较低,但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农业增产的主要动力都是科学技术。第2题,利用“互联网+”可以获取市场信息,开展网络营销,使农业生产的市场定位更加准确。“互联网+”并不能直接解决土壤肥力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和交通运输不便的问题。第3题,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其运输环节主要是通过物流来完成的,所以需要首先改善物流配送服务。冷藏保鲜技术针对的是部分农产品,当前我国乡村的道路建设已经比较完善,不再是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的限制条件。利用“互联网+”销售的农产品包括不需要再加工的原料,因而改善农产品加工技术并非当务之急。 “花果同树”是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保留在果树上的一种奇观,以供人们观赏下图是某旅游爱好者拍摄的我国某地的花果同树景观。读图完成4-6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90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2分) 1.上海市郊区建设蔬菜、奶、禽蛋、肉类生产基地的主要依据是() A.有城市自来水灌溉 B.靠近城市,生产技术水平高 C.城市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 D.气候、土壤条件优越 2.南方一些省区1997年柑橘大丰收,有的地区却出现橘熟无人摘,甚至出现橘树被毁的现象,这主要是受() A.自然条件的影响 B.橘树虫害的影响 C.劳动力缺乏的影响 D.市场需求量的影响 3.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的原因是()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③生活习惯的改变④自然条件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下列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A.在较陡的山坡上修筑梯田 B.在我国西北地区大力发展耕作业 C.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区投施适量熟石灰 D.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5.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低,商品率低 D.资金投入多 6.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点是() A.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B.只出现在发达国家 C.牧牛业占有重要地位 D.属于粗放的商品农业 7.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A.有良好的海洋运输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 B.草类茂盛,大面积优良的天然牧场 C.地广人稀,且有大面积热带草原气候区 D.都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不适宜种植业,只能发展畜牧业

图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参考下图,回答8~10题。 8.处于阶段III农业的显著特征是() A.大农场生产 B.生产专业化 C.集中于温带草原地区 D.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9.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进行农业区划 B.加强水利建设 C.建立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D.退耕还林还草 10.在市场开拓过程中,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 A.加大技术投入 B.加强市场营销 C.改善交通条件 D.大量使用农药 11.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 A.中国 B.美国 C.法国 D.俄罗斯 12.畜牧业发达,又是世界粮食出口国,还位于大陆东岸的发展中国家的是() A.美国 B.法国 C.巴西 D.阿根廷 13.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 A.蔗、果、桑、鱼混合农业 B.水稻和牲畜混合农业 C.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D.多种经济作物混合农业 14.宁夏平原要发展水稻,必须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①土壤②气候③地形④水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15.下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趋势的是() 16.能体现农业因地制宜的例子是() ①黄土高原大力发展种植业②内蒙古高原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③江南丘陵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④南方的山地丘陵大力发展林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课时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变化 (一)农业生产活动 1.定义: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实例: A 春播、夏种、秋收、冬藏。 B 我国民间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2.农业的特点: (1)季节性(周期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2)地域性→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注意:理解农业生产特点的关键是理解动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时间规律性。同时要注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时间性有所减弱。 实例: 水热配合好的平原、三角洲地区——种植业→充分利用水热资源 多数山区——发展林业→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半干旱、半湿润草原地区——发展牧业→垦荒种田会引起土地荒漠化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的地区——不能围湖造田→阻塞水道,洪水泛滥 3.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基本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 粗放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 密集农业(集约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 增加农业的产出,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工厂化生产方式。) 自给农业: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普 遍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农场一般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畜和禽 原始农业 按农业的发展历史分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的区位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按投入多少分 按产品用途分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人教版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目标] 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特点。2.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特征、分布,并理解其主要区位条件。3.掌握分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特征的方法。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2.农作物:水稻。 3.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气候: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平原为主 土壤:深厚肥沃 水源:河流中下游,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条件???? ?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居民喜食,人口众多,消费量大 历史经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特点????? 小农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水利工程量大 思考 1.为什么我国的水稻单产高而商品率低? 答案 单位面积产量高是因为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商品率低是因为人均耕地少,人口稠密,消费量大,可作为商品出售的少。 2.所有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都低吗? 答案 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一般较低,但日本的水稻种植已实现了机械化,普遍采用了适用小地块作业的小型水田农机具,投入的生产资料多,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商品谷物农业 1.概念: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 3.主要分布区 (1)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以家庭经营为主。

(2)我国东北、西北:一般为国营农场。 4.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 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土壤:深厚肥沃 (2)社会经济条件? ?? ?? 交通运输便利 市场广阔 机械化水平高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地广人稀 5.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思考 1.商品谷物农业为何在西欧分布较少? 答案 ①西欧大多数地区地狭人稠,限制了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商品谷物农业分布较少;②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谷物的种植。 2.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小麦区南北部种植类型有何不同? 答案 北部为春小麦,南部为冬小麦。 探究点一 季风水田农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拥有7 000多年稻米栽培历史的中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米故乡,日本稻种即引自中国。但目前日本大米却成为中国游客的一个抢购目标,有人甚至不惜花近1 500元人民币买5千克的日本大米;有消息称东北盘锦地区引种日本大米品种“一目惚”,并以订单方式销往日本。图甲中阴影部分为世界水稻主产区,图乙为日本农场工人利用遥控直升机为农田喷洒农

高一地理农业地域类型资料讲解

即墨四中高一地理导学案——农业地域类型 出题人:高一地理组时间:2015.5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学习难点:对比分析各农业地域类型和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考查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常用的几种农业类型(补充介绍) (1)亚洲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区位因素:自然条件 1、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充足气候区。大部 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降水充沛, 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2、地形: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 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土壤:人工改良的水稻土,土壤肥沃 4、水源: 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原因 1、劳动力: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力强度大, 而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2、人均耕地:由于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小,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3、生产习惯:由于历史的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4、食物偏好 (2)商品谷物农业 种植作物:小麦、玉米 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 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 北国营农场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 优势 自然因素: a)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b)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 大黑土区之一) c)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 河提供灌溉水源) d)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温带大陆性气候) 社会经济因素: a)人口: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b)工业: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 c)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d) 交通: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3)大牧场放牧业 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美国、阿根廷牧牛 (干旱、半干旱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 潘帕斯草原发展气温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大牧场放牧业的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区位优势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了牛肉的销售 阿根廷为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使肉牛方便地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等港外运发展牧牛业采取的措施大打机井,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标定向】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提示与建议 1.掌握分析评价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2.初步掌握合理进行农业布局的思路与方法。 3.认识提高地区粮食生产商品率的做法和措施。 4.掌握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确定依据。 【互动探究】 ◆◆知识梳理 一、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 1.依据:、区位条件、、市场需求。 2.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实现区域内、 和效益的统一。 二、地理条件 1.气候:气候,雨热同季,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的影响。2.地形:包括、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平原面积广阔,易发展,山地丘陵地区易发展林牧业。 3.土壤:、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良好的,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三、农业布局特点 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地貌、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与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 (1)耕作农业区 ①主要分布区:平原地区,包括平原、平原和平原。 ②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 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和长白山区,全国最大林区是大小兴安岭 ②特产区:盛产珍贵药材,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产区,延边盛产苹果梨,辽南盛产苹果。 (3)畜牧业区 ①主要分布区:、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②畜种:三河牛和,东北红牛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特点:大规模生产,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农业地域类型习题及答案

第二讲农业地域类型 基础题组 2016年国务院1号文件强调支持粮食生产优势区建设。读我国水稻优势区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水稻优势区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 A.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劳动力丰富 2.东北逐步成为我国稻米优势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条件改善 B.机械化水平提高 C.农业技术革新 D.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下图为亚欧大陆部分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乳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游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4.图中②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市场 C.交通 D.劳动力 下图阴影区域为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及著名的优质牛肉产区。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2017湖南百校诊断考试)该天然草场草类最茂盛的月份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6.(2017湖南百校诊断考试)为防止天然草场退化,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机井密度,保证人畜饮水 B.改围栏放牧为自由放牧 C.推行人工种草,适当划区轮牧 D.修建水渠,引河水灌溉 提升题组 蕉麻在菲律宾广泛种植,棉兰老岛是其产地之一。蕉麻生长要求高温、高湿,排水良好,宜静风或微风环境。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2017广东佛山二模)棉兰老岛蕉麻种植业的特点是( )

A.机械化程度低 B.生产方式粗放 C.水利工程量大 D.市场适应性强 8.(2017广东佛山二模)与①地相比,②地蕉麻在5—10月生长期的优势条件是( ) A.降水较多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小 D.土层深厚 草食家畜能将非粮饲料资源转化为畜产品。近30年来,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量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下图示意1990—2011年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重心变迁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与甲地相比,有关我国草食家畜养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北部增量快于南部 B.重心以向东部移动为主 C.甲地东部增量快于西部 D.甲地南部增量为负值 10.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集聚区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市场距离 B.资源丰富 C.政府决策 D.粮食单产 11.该时期我国草食家畜养殖数量、重心的变化表明( ) A.缓解了北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压力 B.为我国温室气体的减排做出了贡献 C.南部地区草食家畜养殖增产潜力大 D.北部地区草食家畜养殖能力接近极限 12.(2017广东茂名五校调研)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位于日本本州岛东北部的秋田县,因盛产著名的“秋田小町”大米而闻名于世,是日本提 供商品大米最多的县份,供应东京等大城市。 材料二秋田县某个传统的农家,有100多亩稻田,2个人种植管理,耕田机、插秧机、收割机、运输车、无人直升机等一应俱全,直升机有2米多长,可喷洒农药和低空巡视。(下图) 材料三本州岛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Ⅰ)和秋田县气候直方图(图Ⅱ)。 图Ⅰ 图Ⅱ (1)简述秋田县是日本提供商品大米最多县份的原因。(6分) (2)分析“秋田小町”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10分) (3)简述我国洞庭湖平原全方位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政府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6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高三地理复习14《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案(新人教必修二)

《新课标》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单元讲座 第十四讲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2.理解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4.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判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本讲重点: 1.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本讲难点: 根据对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进行因地制宜的区位选择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变化 (一)农业生产活动 1.定义: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实例: A 春播、夏种、秋收、冬藏。 B 我国民间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2.农业的特点: (1)季节性(周期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2)地域性→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注意:理解农业生产特点的关键是理解动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时间规律性。同时要注意,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时间性有所减弱。 实例: 水热配合好的平原、三角洲地区——种植业→充分利用水热资源 多数山区——发展林业→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半干旱、半湿润草原地区——发展牧业→垦荒种田会引起土地荒漠化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的地区——不能围湖造田→阻塞水道,洪水泛滥 3.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基本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 粗放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 密集农业(集约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 增加农业的产出,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出现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工厂化生产方式。) 自给农业: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普 按投入多少分 按产品用途分

示范教案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1课时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本章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在区域性经济发展中,经济总量增长与结构演进相互关联和互动。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结构调整、转换、升级提供了经济基础,结构演进则增强了资源配置能力,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实现经济总量的更快增长。 工业与农业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工农业的增长和结构合理与否,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促进和延缓作用。工农业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可带来人类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形成乡村或城市等不同的聚落形态。本章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三、四章”经济地理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区域,以案例的形式,提供基本的思维方法、原理,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区域的认识,还能促使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习到有用的地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区域经济发展在不同的区域表现为不同的发展前景。区域经济发展包括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它们都是在充分考虑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共同因素下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经济体。本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布局和方向。 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不同的地区,其生产情况、面临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是我国农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区域,发展条件优越,以东北地区为例,不仅可以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我国工业基地既有面临困境的老工业基地——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也有经久不衰的沪宁杭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也有改革开放后以新兴工业和轻工业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业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而从发展的方向来看,各地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更可以找寻发展的有利条件,具有更广泛的借鉴意义。工业化的实施,必然使非农业人口在一地聚集,导致了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缺乏科学指导而造成某些城市化问题,具有普遍性。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了解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典型案例。 通过东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案例教学,可了解经济领域发展的内在规律,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 本章教学时间共7课时,第一节3课时,第二节2课时,问题研究2课时。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从容说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不同地区,人们以惯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实现区域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如何才能使各地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是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习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的体现。 区域农业发展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稳定的农业模式和结构,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材以东北地区的区域农业地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材在处理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时,分析了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选用的案例是我国商品农业中的典范——东北地区,意在以此区为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方法,找到区域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的方向。本节的学习方法可为下节区域工业化的教学提供帮助。 2、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做了阐述。每一节的知识层次都是沿“发展条件---发展特点----存在问题---今后发展方向(或对策)展开,在教学中可以先总结出这一学习模式,使学生有学习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 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人类的农业活动和农业发展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差异性特点。教材开篇就用简练的文字概述了研究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可以说这是本节教材的点睛之笔。然后以我国东北地区为案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分析东北区生产条件的内部差异,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接着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最后从多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整个知识结构由总到分、由普遍到具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内容与知识结构 本节课教学内容有三大主题:一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地理条件、资源优势);主题二是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在全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区域内部布局特点);主题三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农业主要发展方向)。本节共2课时,我今天主要介绍第一课时前2个主题的内容,为后面农业发展的内容做了铺垫。 二、说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依据课程标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域与自然区域,懂得区分东北地区与东北平原。 2、掌握分析或评价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养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作物:水稻为主(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A、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B、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人多地少,生活习惯导致粮食需求量大 E、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7000年历史) (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A、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B、单产高,商品率低 C、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D、水利工程量大 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1、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2、主要特征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三、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 (1)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作物:小麦、玉米(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A、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B、交通运输便利 C、市场广阔 D、地广人稀 E、机械化程度高 F、农业科学技术先进(3)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四.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及生产对象 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美国和阿根廷以牧牛为主,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以养羊为主 (2)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A、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B、地广人稀,地价低 C、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3)大牧场放牧业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五、乳畜业 (1)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2)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A、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B、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3)乳畜业的主要特点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六、立体农业 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种植业一般多分布于谷地和谷坡,山地为天然林,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4).docx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 2课时)教案导入新课 师 (创设问题情境)东北的大米走上全国各地的餐桌,这是大家熟知的事实。东北是全 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回忆必修Ⅱ“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说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条件。 生 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 进。 师 (顺势利导)你能从已有的经验和事实中说明东北地区满足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条件 吗?(提示学生结合课本 72 页活动题) 生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水陆交通很发达(松花 江流域的河运和沿海地区的海运发达,铁路密度大,有京哈线、沈大线、滨绥线、滨洲线 等重要铁路与外界相联系),地广人稀(从数据可得东北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之首,为我 国人均水平的 2 倍左右),机械化水平较高。 推进新课 板书: 发展总方向: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师 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性生产又有哪些突出特点呢? 生 (阅读课本,合作探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具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 生产的特点。 师 (强化地域概念)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粮食作物的分布区。 师 (运用对比,加深理解,寻找发展思路)美国是世界上农业分区表现最为突出的国 家,东北地区与之相比,存在哪些自然条件的差异,又有哪些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呢?结 合第 73 页活动题 2 进行对比。 【知识拓展】 教师出示美国的农业区划,分析美国各地区发展农业区域的优势条件,寻找东北地区 发展商品性生产基地的借鉴之处。 按土壤类型、地势高低、气候、离市场的远近等因素,美国将其版图划分为10 个农业产区:东北区、湖区、阿巴拉契亚山区、东南区、三角洲区、玉米带、北部平原、南部平 原、西部山区、太平洋区。 东北区和湖区是国家的牛奶主产区,为乳畜带。东北区主要指宾夕法尼亚州以东和以 北的几个州。湖区是指靠近五大湖的密歇根、威斯康星和明尼苏达三州。这里的气候和土 壤适应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及放牧。缅因、特拉华和马里兰的仔鸡孵化业比较好。该地区 的水果和蔬菜生产也不错。 阿巴拉契亚山区包括西弗吉尼亚、弗吉尼亚、肯塔基、田纳西和北卡罗来纳等州,区 内有许多山脉,最高峰为密契尔山,海拔2037 米。属于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烟草、花 生生产比较好,奶牛、肉牛也还不错。 东南部地区主要指南卡罗来纳、亚拉巴马和佛罗里达等州。海拔一般在200 米以下,属于热带森林气候,受墨西哥海湾影响,温暖湿润。该地区是农业主产区,农作物种类较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同,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学生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获取相关知识的兴趣。教材以文字的形式讲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学生科学地理解概念。进而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晰明了,但是我觉得在这里教师应该给学生进一步讲解这些因素别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具体某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知识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使学生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知识则主要是通过文字讲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通过案例2让学生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区位的含义; (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景观图分析区域差异,得出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尝试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知识讲授、案例分析、问题探究与讨论 教学过程:

高一地理_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练习题与答案

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 1.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虽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①气候温和②地广人稀③高度发达的工业④便利的交通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 B.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C.比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过程复杂D.单产一般比小麦低 3.下列国家或地区,农业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的是: A.五大湖流域 B.古巴 C.葡萄牙 D.潘帕斯草原 4.关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发展商品谷物生产的区位条件最优越 B.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C.美国人口众多,为商品谷物生产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D.美国商品谷物生产一般是国营的 5.水稻喜高温多雨,绝大部分分布在 A.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B.南美洲热带雨林区 C.美国东南部和巴西东北沿海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6.既有大面积商品谷物种植,又有大牧场放牧业分布的国家是 A.日本B.加拿大C.美国D.西班牙 7.水稻种植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共同特点是 A.科技水平低B.需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产量高,商品率高D.机械化水平高 8.影响农业水利化、机械化的自然条件是 A.农作物种类B.土壤条件C.地形条件D.国家政策 9.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10.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①生产规模广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劳动力丰富④科技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下列关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牧羊业占主要地位B.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C.大牧场土地租金昂贵D.具有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12. 20世纪初,阿根廷的新鲜牛肉可以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其主要原因是: A.大型集装箱的使用B.海上冷冻船的发明 C.水下隧道的开通D.大型航空运输机的使用13.下列关于美国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粮食总产量居世界首位B.畜牧业产值居世界首位 C.小麦出口量居世界首位D.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 14.关于乳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畜业的产品主要是各种肉类和禽蛋 B.乳畜业的农场既种植牧草,也种植饲料,故不轮转放牧 C.乳畜业是密集农业,日常挤奶工作无法使用机械D.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重要因素15.下列国家属于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的是 A.阿根廷和新西兰B.荷兰和丹麦 C.法国和英国 D.蒙古和加拿大 二、读图题(共5题) 16.图中表示某城区农业布局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南方粮食作物是水稻,而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形成此差异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政策 2. 适宜发展乳畜业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干旱、半干旱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3. 下列区位最适合发展乳畜业的是() A.交通不便的山区 B.劳动力多的乡村地区 C.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周围地区 D.城市中心区 4.下面农业区位选择最需要考虑交通运输条件的是( ) A.种植业和林业 B.畜牧业、渔业 C.园艺业、乳畜业 D.林业、渔业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据此回答下列5-7题。 5. 水稻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稻地区适应性强 B.水稻种植技术简单 C.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D.水稻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 6.“杂交水稻”的开发应用说明了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坚持() A.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 B.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 C.贯彻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 D.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7.传统稻米产区最需改进的是 ( ) 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B.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C.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还未充分合理利用 D.大规模企业化种植园,农业产品商品率高 8. 下列能正确反映我国农业地域性特点的例子是() ①在松嫩平原一带大力发展柑橘、香蕉等水果 ②在南方山地、丘陵大规模开垦梯田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 其形成条件 考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 地直播技术。 (2)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条件: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这里劳动力 丰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这里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水稻在 这里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3)季风水田农业特点: ①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人多地少)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属自给农业) ③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④机械化水平较低;(日本除外) ⑤科技水平低。

(4)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区位条件): ①自然: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平坦的地形,充足 的灌溉水源,肥沃的水稻土。 ②社会经济: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足,喜食大米 3.商品谷物农业 (1)种植作物:小麦、玉米 (2)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北国营农场。 (3)基本特征:(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为例)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区域化经营,商品率高。 (4)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优越: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 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 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②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 广阔④交通便利:便利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及公路、铁路。⑤科技水平高。⑥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 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等。 4、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美国、阿根廷:牧牛 (干旱、半干旱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系列(2014高考复习资料)专题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答案CDAD C B CCA D B ADAA BDBCC ADC 24.【答案】(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2)自然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3)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做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放入沼气池发酵可解决农民日常所需的能源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 方案二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畜牧业畜产品沼气沼气池 的综合能力,综合性较强。 【解题思路】(1)图中陕西高原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陡坡开垦带来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不良后果导致的土地退化、肥力下降以及生态恶化现象;另外这里生产力低,种植作物单一引发病虫害、生态失衡等问题产生。 (2)农业生产优势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光、热、水、水热组合、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效益要兼顾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分析。 (3)从循环经济角度设计方案,即要遵循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排放、变废为宝原则,有利于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5【答案】 (1)此处高山山麓洪(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分)(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4分)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4分)水源(宝贵)是制约瓜果种植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3分)(2)杏核(晒干后)便于保存和运输,炒制(加工)后的杏核能尽快运往市场;(4分)义乌加工瓜子(炒制杏核)的相关产业联系(协作)密切;(4分)工人素质高(有经验、技术),可以保证产品(炒制杏核)的质量。(4分) (3)东部地区:技术先进,资金充裕,市场意识强(发展经济的经验丰富)。(6分)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 【解题思路】(1)此题考查了农业区位中的自然因素。农业区位中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