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选择题下图为农业分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C.乳畜业 D.混合农业2.美国某个以生产小麦为主的农场,其农业地域类型属于A.甲 B.乙 C.丙 D.丁读“澳大利亚农业区分布图”,回答各题。
3.图中阴影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 现代混合农业B. 大牧场放牧业C. 季风水田农业D. 传统旱作谷物农业4.关于图中阴影区农业生产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 水稻种植和牧羊业混合经营B. 种植与休耕交替利于保持土地肥力C. 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D. 农民春季忙于播种,夏季忙于放牧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宁夏平原 B.黄河三角洲C.山东丘陵 D.闽浙丘陵6.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下图为“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①农业科学技术先进②人均耕地面积大③机械化水平高④市场广阔A.a—①、b—②、c—③、d—④B.a—①、b—③、c—④、d—②C.a—②、b—①、c—④、d—③D.a—②、b—④、c—③、d—①8.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商品率高,其最突出的优势条件是()A.水热条件优越,雨热同期 B.土壤肥沃C.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 D.农业科技先进下图为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各题。
9.世界上,分布于④气候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是A.大牧场放牧业 B.乳畜业C.季风水田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10.上述气候主要由于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如下图所示,北方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养猪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课时演练·水平测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新知全解·合作探究课时演练·水平测试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课时演练·水平测试课标要求课标解读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知道: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掌握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
理解:乳畜业的分布及发展条件。
应用: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能力。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课时演练·水平测试知识点一大牧场放牧业[情境导入][生活中的地理]阿根廷为拉美第二大国,属于传统上的畜牧业国家,农牧业发达,素有“世界粮仓肉库”之美誉,由于阿根廷是注射疫苗非口蹄疫区和非疯牛病疫区,高端肉类产品找到了新的市场。
在禽类和猪饲养方面,没有禽流感和猪瘟的困扰,为阿根廷进军新市场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思考探究:1.阿根廷的畜牧业区属哪种农业地域类型?2.阿根廷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什么?新知全解·合作探究课时演练·水平测试提示:1.大牧场放牧业。
2.气候温暖,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课时演练·水平测试[自主学习]1.特点:面向______,生产规模大,_______程度高。
2.分布:________________气候区。
(1)牧牛:主要分布于美国、________。
(2)牧羊: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南非。
市场 专业化 干旱、半干旱 阿根廷 澳大利亚新知全解·合作探究课时演练·水平测试3.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1)区位优势:气候温和、草类茂盛;___________,土地租金很低;距_____近。
(2)发展措施⎩⎪⎨⎪⎧采取围栏放牧、_________、种植饲料、________等饲养_________,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 _________的研究地广人稀 海港 划区轮牧 打机井 良种牛 牛群病害新知全解·合作探究课时演练·水平测试[合作探究]1.结合下图,探究大牧场放牧业的相关问题。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大连育明高级中学地理组吴尚玲【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有两部分,一为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二为农业地域的形成。
第一部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应使学生深刻认识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以及当其中某些易变因素发生变化后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为达到这个目的,除了要向学生讲清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案例,深化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各因素及其影响的理解。
第二部分农业地域的形成主要要使学生明白一个农业地域的区位形成原因,并且达到知识与能力拓展的目的。
农业的概念、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分析,农业区位的选择与评价是这一章后续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基础内容。
同时,区位因素也是目前高考主要考查的领域。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农业及农业区位的含义,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②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③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和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①观看形象直观的图片和有关农业的视频资料,理解农业的概念;②活动探究,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主要区位因素及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③完成活动,探究案例,熟悉农业区位分析的基本方法;④案例分析,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并且会分析一个农业地域的有利、不利条件及解决对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思想。
【重点难点】重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选择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选择关键: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了解主要区位因素及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投影【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互相问好!〔新课导入〕(视频资料和图片)〔教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一个小品的片断(播放小品《红高粱模特队》的片断,时间为1′43″;此片断中比较经典的台词是“我觉得劳动时最美丽的,没有普天下的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吃啥?没有普通者的劳动,穿啥?吃穿都没了,你还臭美啥?”和“土地是妈,劳动是爹,只要啥种啥就往出结”)〔教师〕在这个小品中多次提到了“劳动”二字,请问这里的劳动主要是指哪一种生产活动?〔学生〕农业〔教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有关农业生产的知识(播放幻灯片,出示标题: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新知学习〕〔教师〕下面请大家看几张有关农业生产的图片,同时请思考: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播放幻灯片,按照农林牧副鱼的顺序出示图片,播放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生产对象。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农业)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特征。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季风水田农业(课本P47~48图 3.11)
★二、商品谷物农业(课本P49~50图 3.14,3.15)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乳畜业(课本P52~54图 3.20,3.21)。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9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2分)1.上海市郊区建设蔬菜、奶、禽蛋、肉类生产基地的主要依据是()A.有城市自来水灌溉B.靠近城市,生产技术水平高C.城市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D.气候、土壤条件优越2.南方一些省区1997年柑橘大丰收,有的地区却出现橘熟无人摘,甚至出现橘树被毁的现象,这主要是受()A.自然条件的影响B.橘树虫害的影响C.劳动力缺乏的影响D.市场需求量的影响3.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的原因是()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③生活习惯的改变④自然条件的变化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下列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的措施中,正确的是()A.在较陡的山坡上修筑梯田B.在我国西北地区大力发展耕作业C.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区投施适量熟石灰D.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5.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械化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大C.单产低,商品率低D.资金投入多6.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点是()A.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B.只出现在发达国家C.牧牛业占有重要地位D.属于粗放的商品农业7.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区位条件是()A.有良好的海洋运输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B.草类茂盛,大面积优良的天然牧场C.地广人稀,且有大面积热带草原气候区D.都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不适宜种植业,只能发展畜牧业图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
参考下图,回答8~10题。
8.处于阶段III农业的显著特征是()A.大农场生产B.生产专业化C.集中于温带草原地区D.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9.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进行农业区划B.加强水利建设C.建立商品农业生产基地D.退耕还林还草10.在市场开拓过程中,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A.加大技术投入B.加强市场营销C.改善交通条件D.大量使用农药11.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A.中国B.美国C.法国D.俄罗斯12.畜牧业发达,又是世界粮食出口国,还位于大陆东岸的发展中国家的是()A.美国B.法国C.巴西D.阿根廷13.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A.蔗、果、桑、鱼混合农业B.水稻和牲畜混合农业C.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D.多种经济作物混合农业14.宁夏平原要发展水稻,必须改造的自然条件是()①土壤②气候③地形④水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④15.下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趋势的是()16.能体现农业因地制宜的例子是()①黄土高原大力发展种植业②内蒙古高原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③江南丘陵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④南方的山地丘陵大力发展林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17~20题。
17.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18.城市P是在新的原料基地出现的新工业中心,该原料是()A.非金属B.有色金属C.棉花D.石油19.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A.小麦B.水稻C.棉花D.青稞20.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A.灌溉条件较差B.日照时间太长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D.土壤盐碱化严重21.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①南非、荷兰②阿根廷、美国③澳大利亚、新西兰④丹麦、英国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2.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所示。
读下图回答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23.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A.生产规模大B.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C.需要劳动力多D.主要靠雇员经营24.兼有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国家有()A.英国B.南非C.日本D.美国25.美国发达的工业为商品谷物农业生产提供了()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②先进的农业科技③生产环节由机械操作④优质化肥农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6.新疆棉花产量高、质量好的主要自然原因是()①降水量丰富,有利于棉花生长②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③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④土壤疏松,有利于棉根伸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7.关于该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经济作物是甜菜②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经济作物是棉花③农作物一年一熟④农作物两年三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8.该地的河流()A.流量季节变化大B.含沙量小C.冬季断流D.春季有凌汛二、非选择题(共58分)29.(9分)读"城镇周围农业区位布局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你根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判断下列六个区域农业区位的选择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地养鱼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地种小麦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地苹果园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地养鸡场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地种蔬菜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地奶牛场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有不合理的安排,应怎样调整?30.(6分)读"美国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回答问题:(一)(二)(1)图(一)中斜线部分属于_____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主要是_____和______。
______使该地区发展此地域类型成为可能,______和______为其发展提供了基础,______和______是该地区能进行此类农业生产的可靠保证。
(2)从图(二)可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生产国,农业的新增产值中,60%以上是靠______投入转化来的。
31.(6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规划方案:B地拟建成乳牛业生产基地C地拟建成以蔬菜为主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D地拟建成经济作物种植区(1)图①中点状区域表示______(粮食作物)种植区,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优势是______________。
(2)②图是该地区的某工业城市周围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图,请判断B、C、D三个区位安排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2.(5分)读"澳大利亚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处比②处降水____(多或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处和③处的纬度相同,又都临海,但③处降水远少于①处的降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是世界上重要的农畜产品出口国,其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填写下列城市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5)在图中用斜线标出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的分布区。
33.(7分)下图是珠江三角洲农民改造低洼易涝地的"桑-蔗-塘-鱼"复合生态系统的景观图和简化的系统框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在简化的系统框图的空格中,填出下列代号的生产行业或工厂名称,使系统完整。
A.养蚕业;B.养鱼业;C.种甘蔗;D.丝厂;E.蔗糖厂。
(2)该系统的建立,构成了珠江三角洲特有的"______"模式,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农业和副业生产紧密联系,取得了______、社会和______等方面效益的统一。
(3)这个典型的事例,说明发展农业生产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即要______,这也显示了农业生产具有______的特点。
(4)此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一种新颖的______农业。
34.(5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3)请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是什么自然因素使北京附近地区不能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4)写出图中目前蔬菜从海南岛运往北京,沿途经过的铁路线名称。
(5)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什么自然条件上的优势?35.(10分)下图是"山西、陕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
I表示以粮食为主的阶段,II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
读图并回答。
(1)该区域主要属______(温度带)。
发展苹果生产,气候资源优势是______。
(2)该区域对发展苹果、核桃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优势是_____________。
(3)该区域对苹果、核桃生产发展不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4)要使苹果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最重要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
(5)该地区产业结构转化的意义是()A.有利于退耕还林,保持水土B.既有益于生态,又使农民致富C.使黄河下游不再断流D.减少沙尘暴发生36.(10分)读两幅图判断回答问题。
(1)图中农业区A为______平原,B为______草原。
(2)填写主要农业地域类型:A______,B______。
(3)两地发展农业的共同有利条件是______。
答案:1—5 CDACB 6—10 ADBCD 11—15 BDCCB 16—20 DCBAC21—25 BDADD 26—28 CDA29.(1)合理水库具有综合效益,适宜发展养鱼业不合理麦田所需的土地面积大,且单位面积产值低,离城镇越近地价越高,且附近土地面积小不合理广阔的平地宜发展耕作业,苹果树可在丘陵山区种植,既不占用大量耕地,又有利于水土保持合理养鸡业单位面积产量高,克服了离城近、地价高的不利,又靠近主要公路,便于禽蛋产品及时运输供给消费市场不合理蔬菜生产要求土地平坦,且需水量大,故不宜在丘陵区发展耗水多的蔬菜种植业合理奶牛业单位面积产值高,可克服离城近、地价高的不利条件,且靠近主要公路,便于新鲜奶产品及时运进城镇消费市场(2)B地小麦种植应调整为蔬菜种植;C地苹果种植应调整为小麦种植;E地蔬菜种植应调整为苹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