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肝硬化
- 格式:ppt
- 大小:637.50 KB
- 文档页数:18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肝硬化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导语:肝功能出现毛病,可能就会危及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所以要想自己的生命有活下去的可能性,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找到引起肝硬化的根源,对症下药才
肝功能出现毛病,可能就会危及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所以要想自己的生命有活下去的可能性,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找到引起肝硬化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而引起肝硬化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相关方面的治疗办法。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
1.病毒性肝炎
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2.酒精中毒
长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
3.营养障碍
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
4.工业毒物或药物
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氯仿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异烟肼、辛可芬、四环素、氨甲蝶呤、甲基多巴,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
黄曲霉素也可使肝细胞发生中毒损害,引起肝硬化。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血吸虫肝病的临床表现有什么?肝脏疾病类型有很多,吸血虫肝病是其中一种,这是大家比较陌生的一种肝病,当吸血虫寄生在人的门静脉系统之后,就会引起吸血虫肝病,究其原因,是人的皮肤接触了含有尾蚴的疫水而导致的,该疾病的危害很大,下面介绍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
★1、侵袭期指尾蚴侵入人体皮肤后,到成虫产卵的一段时期。
机体接触疫水后数小时至2-3天内,接触疫水的皮肤可出现小红点、渐渐变成丘疹,奇痒难忍,既尾蚴性皮炎,几天后可自然消退。
还可出现咳嗽、畏寒、微热、风疹等症状。
★2、急性期如一次有大量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经过20-60天的潜伏期后,可引起急性血吸虫病。
急性期的表现是畏寒、发热(早晨轻、下午重,夜间更重)、出汗、头痛等症状。
高热病人有乏力、烦躁、头昏等不适,有腹痛、腹胀、腹泻、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大便带血等消化道症状,多数病人肝脾肿大,严重的病人全身出现黄疸,意识迟钝,听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
急性血吸虫病因为发病快,变化多,危险大,如抢救不及时易发生死亡。
★3、慢性期慢性期一般是由于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所导致的。
而慢性期患者一般会出现腹痛、腹泻、乏力等症状。
严重者甚至会出肝脾肿大的症状。
★4、晚期因为得了血吸虫病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重复大量感染尾蚴,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人。
虫卵严重损害肝脏,引起肝硬化,脾肿大,以至腹水、贫血、上消化道出血,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弱,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血吸虫的成虫、虫卵、尾蚴和童虫对人(畜)均有致病作用,但危害最大的是虫卵,在肝脏、肠壁等组织中引起虫卵肉芽肿。
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身心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加重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儿童患病后未及时查治,可妨碍生长发育,个子矮小,成为侏儒。
青年可影响生育。
总之,血吸虫病的危害概括起来就是影响生产、生活、生命、生育、生趣。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的主要脏器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1.肝脏虫卵随门静脉血流抵达肝内汇管区门静脉末梢分支内,以肝左叶较为明显。
肝脏的病变发生最早,也最严重。
急性期,肉眼观,肝脏轻度肿大,表面及切面见许多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灰白或灰黄色结节。
镜下见汇管区附近有较多急性虫卵肉芽肿,肝窦扩张充血,Disse间隙扩大并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肝细胞水样变性、小灶坏死或受压萎缩。
Kupffer细胞增生,胞浆内常见吞噬的血吸虫色素。
慢性期,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和收缩,导致血吸虫性肝硬化。
肉眼观,肝脏体积变小,质地变硬,表面不平,散在的浅沟纹将肝脏表面划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微隆起的分区。
严重者可形成粗大隆起结节。
切面上见汇管区增宽,门静脉分支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呈树枝状分布,故又称为干线型肝硬化(左图)。
镜下,汇管区内可见较多的慢性虫卵肉芽肿,伴有多量纤维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细胞浸润。
肝小叶结构完整,没有小叶结构的改建,不形成假小叶,这与结节性肝硬化病变不同。
所以,血吸虫性肝硬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肝硬化,而仅仅是肝纤维化。
由于虫卵肉芽肿主要位于汇管区,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和虫卵本身可压迫、阻塞肝内门静脉分支,并可伴静脉内膜炎、血栓形成和机化,为窦前性阻塞。
由此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出现早且严重,在临床上较早出现腹水、巨脾和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等体征。
左图:血吸虫病肝硬化。
肝脏体积缩小,质地变硬,沿门静脉主干分支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右图:结肠慢性血吸虫病。
结肠粘膜粗糙不平,形成许多指状突起的息肉。
2.肠道病变主要累及结肠,因成虫多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及痔上静脉,所以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的病变尤为明显,也常波及右侧结肠与阑尾。
急性期,肠粘膜充血、水肿,形成褐色稍隆起的斑片状病灶。
以后部分粘膜溃破形成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大量虫卵由此排入肠腔,因此在大便中可查见虫卵。
镜下肠壁各层均有急性虫卵肉芽肿,以粘膜下层为明显。
血吸虫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见于血吸虫病的晚期,是由虫卵大量沉积引起。
【诊断】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
B型超声检查有特殊的诊断意义。
其特征性表现为纤维网状图像,有长方形线性纤维结构。
【治疗措施】1.病原学治疗。
以吡喹酮为首选,该药疗效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抗虫谱广。
该药口服后主要从肠道吸收,30min至1h后即获最高血浓度,门静脉内浓度约10倍于周围血,以肝内浓度最高,肝内代谢,由胆汁和尿排汇,无积蓄作用。
虫体接触药物后迅速死亡。
粪检约于服药后2周转阴。
成人每日30mg/kg,分3次口服,连服2日,总剂量为60mg/kg。
也可40~60mg/kg,一次口服。
轻者口服一剂40mg/kg即有效。
该药对心、肝、肾无影响,可引起头昏、头痛、乏力及轻度腹痛。
一般服药后1h左右出现,停药后迅速消失,无需治疗。
偶可见昏厥、精神失常、癔病或癫痫发作、共济失调、频发早搏、心动过缓、房颤、皮疹等。
2.门脉高压治疗,巨脾症者可考虑脾切除,如并食管静脉曲张反复出血可做门-体分流术或食管横断、胃底静脉结扎剥脱术语。
有人主张行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该手术后脑病发病率低,且虫卵不会进入全身循环。
内镜下硬化疗法、心得安、钙通道阻滞剂等对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有预防作用。
3.针对并发症治疗,包括腹水、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发病机理】成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致病变既非成虫分泌毒素,也非死亡虫体所引起,而是由虫卵大量沉积引起。
沉积在肝组织中的虫卵,产出后6日内形成胚胎,未成熟的虫卵仅引起很轻的反应,而成熟虫卵则被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浆细胞包围,逐渐生成上皮样细胞,然后成为成纤维细胞,虫卵内毛蚴死亡后渐成假结核结节,最终被吸收,形成纤维性结节,最终为发展为纤维化。
【病理改变】血吸虫性肝硬化见于血吸虫病的晚期,由于虫卵在肝内大量沉积,特别沉积在门静脉干支系周围的小分支内,引起门脉干支系统,尤其是第2、3、4级分支周围纤维化,即所谓干线型肝硬化。
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不同地区主因不同,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主,西方国家则以慢性酒精中毒多见,因此诊断肝硬化时也需将其相关病因考虑在内,具体病因诊断依据包括如下:1、血吸虫性肝纤维化血吸虫的虫卵及其毒性产物可引起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纤维化,形成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诊断时需明确患者有无慢性血吸虫病史。
2、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需有乙型肝炎病毒(HBV)(任何一项)或丙型肝炎病毒(HCV)(任何一项)阳性,或有明确重症肝炎史。
3、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需有长期大量嗜酒史,一般为每天饮酒80g,时间达10年以上。
除以上情况外,其他肝病引起的肝硬化需有相应的病史和诊断,如长期右心衰或下腔静脉阻塞、长期使用损肝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因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症状多不明显,故诊断常不容易,对怀疑者应定期追踪观察,必要时进行肝穿刺组织病理检测才能确诊。
肝硬化的病理分析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以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再生结节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为特征的疾病。
早期肝脏体积正常或稍大,晚期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包膜增厚,整个肝表面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突起,直径多在1.0~1.5cm之间。
肝脏切面满布与表面相同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结节周围被增生的灰白色纤维组织包绕。
根据结节的状态可将其分为4种病理类型:1、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为小结节性肝硬化和大结节性肝硬化的混合型,即肝内同时存在大、小结节两种病理形态。
2、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多数小叶被纤维隔包围形成结节,纤维隔可向肝小叶内延伸,但不完全分隔肝小叶,结节再生不显著。
3、小结节性肝硬化结节大小比较均匀,直径较小,一般为3~5mm,最大不超过1cm,假小叶大小也一致,纤维间隔较细。
4、大结节性肝硬化结节粗大,大小不均,直径为1~3cm,最大可达5cm,结节由多个小叶构成,纤维间隔宽窄不一,一般较宽,假小叶大小不等。
血吸虫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患病经过,有无疾病流行区居住史、疫水接触史。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有无发热、过敏反应、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及肝脾大的表现。
3、了解患者血、粪常规,肝功能,免疫学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
4、评估患者有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
二、护理措施
1、急性期及晚期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应卧床休息。
慢性期可适当活动,避免劳累。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进食粗、硬、过热、多纤维、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腹水明显者应低钠饮食,肝性脑病时暂停蛋白质摄入。
3、病情观察:急性期观察体温、皮疹、腹泻情况。
晚期血吸虫病主要表现肝硬化,应观察患者腹围、体重、下肢水肿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表现。
4、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吡唑酮,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腹痛,多数可在数小时内自行消失,如出现心律失常,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
5、加强心理护理,给予精神安慰,使其能保持愉快心理,配合
治疗和护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
1、介绍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其表现等。
2、急性患者应尽早就医,争取早期彻底治愈。
慢性患者应注意安排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并发感染,增加饮食营养,限制吸烟、饮酒,以免加重肝损害。
四、注意事项
1、避免接触疫水,必须接触时应涂擦防护剂,或穿长筒胶鞋、防护裤、戴手套,必要时可预防性服药。
2、注意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血吸虫性肝病临床诊疗规范血吸虫肝病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吸虫性肝病不是一个独立的病种,实际上它涵盖了临床中的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的两大类疾病的全部。
本类疾病的一般证候是患者肋下,剑突下积块;初起按之较软,逐渐坚硬,面色苍黄或晦暗,形体消瘦,上腹饱胀,胁下胀痛,甚或腹部胀大如鼓,腹皮青筋暴露,脐心突起等。
根据其临床特征,可归属于中医学中的“蛊胀”、“症瘕”、“积聚”等范畴。
[诊断标准]一西医诊断标准1.病史;长期或反复的疫水接触史, 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治疗史。
症状, 体征; 临床有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征(主要表现脾肿大, 侧支循环的开放, 腹水)2.实验室检查; 粪检找到虫卵或毛蚴, 或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卵或血清学检查阳性(间凝不低于1:10)。
3.B超检查;其特征为肝轮廓变形,肝包膜呈波状或锯齿状,肝实质呈粗光带型网络状分布, 似鱼鳞状, 龟背状特征改变; 门静脉内径显著增宽,管壁明显增厚; 肝静脉偏移或显示不清, 脾明显肿大, 脾静脉主干与脾内静脉搏明显增宽, 甚至扭曲呈团或蛇形样改变。
4.确认病例; 在排除肝炎肝硬化及其它疾病后,具备1、2、3、4项或1、2、3项或1、2、4项者可确诊为晚期病人。
二中医辨证标准1、气滞湿阻: 胸闷, 脘腹作胀, 食后尤甚, 嗳气则舒, 胁痛或有腹痛, 大便溏薄或带脓血, 排便不爽。
苔腻, 脉濡缓。
2、肝郁脾虚:胁肋胀痛, 胸闷腹胀, 食欲减退, 大便不实或溏, 精神不振。
舌苔薄白, 脉细弦。
3、气滞血瘀: 胁肋疼痛或刺痛, 脘腹闷胀, 纳少嗳气, 面黑唇紫。
舌质暗红, 苔薄腻, 脉弦数。
4、肝肾阴虚: 腹胀胁痛, 口干尿少, 心烦失眠, 牙龈出血, 面色晦滞, 形体消瘦。
舌质红或绛, 少津, 脉弦细数。
5、脾肾阳虚: 腹大胀满, 神倦乏力, 脘闷纳呆, 肢冷畏寒, 食少便溏, 腰酸膝软, 面色白。
男41岁
病史:肝癌术后1年,TACE术后5个月
肝脏增大,实质回声增粗,呈网络样改变,右肝近膈顶部见多个低回声结节融合成的团块,大者约68×43mm,其上方膈肌及胸膜均增厚。
界清肝内血管走向不清晰,门脉主干宽约15mm。
胆囊无肿大,壁厚,腔内透声好,肝外胆管未见扩张。
胰腺大小、形态正常,回声均匀。
脾厚约50mm,回声均匀
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完整,实质回声均匀,集合系统光点未见分离。
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血吸虫性肝硬化、脾肿大
右肝占位性病变
右侧膈肌及胸膜局限性增厚
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胰、双肾未见明确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