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 格式:pptx
- 大小:317.07 KB
- 文档页数:9
中医治疗痿症经验现代医学的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空洞症、肌萎缩、肌无力、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均属于“痿证”的范围,痿症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筋骨痿软,手足不用,临床上以两足痿软、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肌肉瘦削、皮肤麻木或肢体瘫痪为特征的疾病。
导致痿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久病等均可致病。
基本病机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如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肝肾亏损,髓枯筋痿。
辨证主要分清虚实,明确病位。
治疗虚者宜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实者清热化湿,祛痰活血。
要重视“治痿者独取阳明”,调治脾胃。
临床区分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证辨治。
痿证的辨证分型一,肺热津伤症见始发热,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咽干咳呛少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
二,湿热浸淫初期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继而手足无力,大多见于下肢,肢体困重麻木,胸脘痞闷,大便粘浊,小便赤涩,舌黄厚腻,脉滑数而濡。
三,脾胃气虚临床主要症状有四肢软弱无力,渐致缓纵不收,肌肉枯萎,瘦削伴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面目虚浮无华,舌淡胖,脉沉细或沉弱。
四,肝肾亏损症见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障碍,或感觉消失,渐致下肢痿废不用,腰脊痠软,头晕耳鸣,遗精滑泄,或月经不调,舌谈红少苔,脉沉细数。
五,淤血阻滞症见四肢软弱无力,或麻木不仁,筋脉抽掣,甚者萎枯不用,舌紫唇青,或舌见瘀斑,四肢脉络青涩,脉涩滞。
中医认为痿证发生的原因颇多,如阴血虚则濡养不足;阳气虚则温煦不充;湿痰着滞、瘀血停留阻遏气机,妨碍血运,皆能导致筋骨、肌肉、皮肤失养,发为痿证。
临床以肺胃津伤,肝肾亏损,湿热浸淫三个类型最为常见。
1.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感受温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热燔灼,伤津耗气,皆令"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致四肢筋脉失养,瘦弱不用。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1]痿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依据,标准如下: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严重者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3]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某些特定的横纹肌群肌无力呈斑片状分布,表现出波动性和易疲劳性;肌无力症状晨轻暮重,持续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好转。
通常以眼外肌受累最常见。
(2)药理学表现: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3)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低频刺激波幅递减10%以上;单纤维肌电图(SFEMG)测定的“颤抖”增宽、伴或不伴有阻滞。
(4)抗体:多数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中可检测到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或在极少部分MG患者中可检测到抗骨骼肌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MuSK)抗体、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LRP-4)抗体。
在具有MG典型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具备药理学特征和(或)神经电生理学特征,临床上则可诊断为MG。
有条件的单位可检测患者血清抗AChR抗体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需除外其他疾病。
临床分类(改良Osserman分型):I眼肌型,ⅡA轻度全身型,ⅡB中度全身型,Ⅲ重度激进型,Ⅳ迟发重度型,V肌萎缩型。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1]痿病的证候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证候标准。
1.脾胃气虚证:胞睑下垂,朝轻暮重,少气懒言,肢体痿软,或咽下困难,纳差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或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2.脾肾两虚证:面色晄白,言语不清,咽下困难,抬颈无力,四肢倦怠无力,或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腹部冷痛,久泄久痢,小便清长,或浮肿少尿,或便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胖,苔薄白或白滑,脉沉迟无力或沉细。
中医科治疗痿病诊疗常规痿病系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
西医学中的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疾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病症,符合上述临床表现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1 肢体经脉弛缓,软弱无力,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2 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急痉挛。
严重者可见排尿障碍,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3 有感受外邪史,或药物史,或家族史。
4 可做肌电图、肌活检及相关酶学检查,必要时可做CT、MRI等,有助明确诊断。
5 应注意与痹病、风痱、震颤等相鉴别。
[辨证论治]1 肺热津伤症状:始发热,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不用,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咽干、咳呛、少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润肺,濡养筋脉。
例方:清燥救肺汤。
2 湿热浸淫症状:四肢痿软,身体困重,胸脘痞闷,或微肿麻木,尤多见于下肢,或足胫热蒸或发热,小便赤涩,舌红或胖大,苔黄厚腻,脉濡数或细数。
治法:清热祛湿,通利筋脉。
例方:加味二妙散。
3 脾胃亏虚症状:肢体痿软无力日重,食少纳呆,腹胀,便溏,面浮不华,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或沉弱。
治法:健脾益气。
例方:参苓白术散。
4 肝肾亏损症状: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或伴眩晕、耳鸣、遗精早泄,或月经不调,甚至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例方:虎潜丸。
[其他疗法]1 中成药可酌情选用补中益气丸、河车大造丸等药。
2 中药针剂。
2.1 生脉注射液30~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适用于气阴两虚证。
2.2 北芪注射液30~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适用于气虚证。
2.3 清开灵注液40~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适用于热证。
3 针灸疗法可取肩、曲池、合谷、髀关、足三里、解溪、阴陵泉、阳陵泉等穴治疗。
痿证患者中医护理摘要】目的讨论痿证患者中医护理。
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
结论观察筋肉痿软的进展情况,随时评估病人躯体活动能力,了解患者的自理缺陷,并记录。
【关键词】痿证中医护理痿证是指肢体经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1.生活自理缺陷与五脏内虚,肢体失养,筋脉弛缓、软弱无力等有关。
(1)观察筋肉痿软的进展情况,随时评估病人躯体活动能力,了解患者的自理缺陷,并记录。
(2)起居护理居室宜安置在建筑的低层,病床不宜过高,以便于患者上下和出入。
床边要有护栏;走廊、厕所墙壁应装有扶手;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防湿、防滑,去除门槛或其他障碍物,以利于患者活动和防止跌倒。
室内要有良好的呼叫信号系统,可随时与护理人员联系。
(3)生活护理①指导和协助生活护理,如洗漱、进食、如厕、穿脱衣服及个人卫生,帮助病人翻身和保持床单位的整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要;指导病人学会配合和使用便器,将生活用品放于易取处。
②急性期或病情继续发展加重时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或进入恢复期时应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其锻炼方式与活动量应根据病人体质和局部病变的程度等而定。
对于肢体痿废不能自己活动者可加强被动功能锻炼;对于行走不稳者可选用三角手杖等合适的辅助工具,并有人陪伴,防止受伤。
③对伴有感觉障碍的患者,患部要注意保暖,要防止冻伤和烫伤。
长期卧床患者要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4)情志护理患者部分肢体丧失功能,失去正常人的活动能力,会产生绝望情绪,特别是青壮年患者思想负担更大,故要加强情志护理。
多与病人交流,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给病人提供有关疾病、护治及预后的信息,鼓励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消除忧郁、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关心、尊重病人,避免任何刺激和伤害病人自尊的行为,并取得家属的配合,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发生意外。
2.潜在并发症——重症肌无力危象与吞咽困难、呼吸肌麻痹有关。
(1)置单人房间或抢救室,室内空气新鲜流通,环境安静。
痿证是因外感或内伤,使精血受损,肌肉筋脉失养,以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西医学中多发性神经炎、周期性麻痹、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病变、重症肌无力等表现为肢体瘫痪的神经肌肉疾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因病机一、痿证的常见病因内因:饮食毒物所伤,久病房劳,跌打损伤,药物损害。
外因:感受温毒,湿热浸淫。
二、痿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痿证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于五脏虚损。
基本病机:实则筋脉肌肉受邪,气血运行受阻;虚则气血阴精亏耗,筋脉肌肉失养。
急性发病者多邪实,久病多正虚。
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
五脏病变,皆能致痿,五脏精气耗伤,致使精血津液亏损。
而五脏受损,功能失调,气化不行,又加重了精血津液的不足。
临证常表现为因实致虚、因虚致实和虚实错杂的复杂病机。
诊断(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六版《中医内科学》。
1.肢体筋脉弛缓不收,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有肌肉萎缩。
2.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睑废、歧视,声嘶低喑,抬头无力等症状,甚则影响呼吸、吞咽。
3.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
4.脊髓损伤的患者有外伤史。
2、西医诊断依据:①多发性神经病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神经病学》)主要依据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性瘫和自主神经障碍等临床特点,同时结合病因诊断,脑脊液、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神经活检等检查可供诊断。
②脊髓炎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神经病学》)急性起病,迅速进展为脊髓完全横贯性或播散性损害,常累及胸髓,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结合和MRI可以确诊。
③脊髓损伤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二)、症候诊断1.肺热津伤证主症: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可较快发生肌肉瘦削,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赤或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肛瘘的中医护理方案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通常由于肛门周围的感染或炎症引起。
中医护理方案综合运用中医药的理论和疗法,能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肛瘘的中医护理方案。
一、中医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肛瘘一般是由于体内湿热毒素聚结,导致腑腑之间的协调失调所致。
湿热毒素会引起炎症、肿胀和疼痛,中医护理方案的目标是通过调理体内阴阳平衡,消除湿热毒素,恢复腑腑之间的协调,达到康复的效果。
二、中医护理方案1.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中医治疗肛瘘常用的方法之一。
选择适合肛瘘病情的中药,如黄柏、苦参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草药,熬制成熏洗药水。
患者每天坐浴20分钟,将中药熏洗液用盆装好,将患侧体位于盆内,以蒸汽或热气进行熏洗。
2.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主要是通过调理体内湿热毒素的清除和调理脾胃功能来达到改善肛瘘的目的。
可选用白术、茯苓、瓜蒌等中药,煎汤或煮水去病。
3.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将药物直接涂抹在肛门周围的皮肤上,能直接影响肛瘘疼痛部位,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青黛、冬葵叶等,将其研磨成粉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涂抹在患处。
4.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于病症的影响,因此肛瘘患者在中医护理方案中需要进行饮食调理。
患者应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多食用养阴清热的食物,如绿豆、苦瓜、黄花菜等。
此外,还应注意充足的水分摄入,可饮用绿茶、菊花茶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饮品。
5.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护理肛瘘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燃烧艾草,产生的热力和艾草的药性能够渗透到深层,起到祛寒、活血、消肿止痛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关羽、足三里等。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护理方案治疗肛瘘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2. 患者要避免过度用力排便,以免加重病情。
3. 避免长时间久坐,保持适度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 定期复诊,及时与医生沟通治疗效果等。
总结: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中医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痿证辩证施护:1.生活起居:(1)病室安静.整洁,定时通风,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
对不能自理者,应加强生活护理,协助行动不便者如厕,若伴有排尿困难及尿失禁时,可采用针刺及按摩方法促进排尿。
(2)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合理使用保护设施,防坠床。
行动不便,专人陪护,防跌伤。
(3)避免淋雨或久卧湿地,避免接触各种有害化学药品如砷、铅。
2.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丸剂用温开水送服,或用水溶化后服用。
神志不清者给予鼻饲给药,或选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服用通腑泻热药后观察大便排泄情况。
3.饮食护理:宜消化食品,可多食肉类、豆类、蔬菜等。
忌肥甘,辛辣食物,戒烟酒。
脾胃虚弱者多食鸡蛋、瘦猪肉、牛奶、羊肉、红枣等可少食多餐。
食欲差可用山楂或白术等;肝肾亏虚者给予甲鱼、牛、猪、骨髓等以滋养精血。
辛辣炙烤之品易助热当慎用。
4.情志护理:根据患者个人情况的不同,正确运用语言技巧,采取劝说开导法、愉悦开导法、以疑释疑法,转移注意力法等。
保持心情舒畅,加强功能锻炼。
5.对症处理:A.肌肉萎缩:每日按摩或配合温热疗法,坚持针灸、推拿按摩等综合护治方法,常用穴位肾俞、肝俞、足三里、曲池、合谷等亦可用维生素B12J进行穴位注射。
病程长者加强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B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痰浊较盛,鼓励患者尽量可出痰液,可按天突穴,以刺激咳嗽反射,痿软明显加重者,给予吸氧,或使用人工呼吸进行呼吸等。
急性期应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分泌物误入气道。
C.预防并发症: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用红花油按摩受压部位,注意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防止中风后的二次损伤。
每日做口腔护理,二便失禁者保持外阴清洁,便后及时清洗等。
痿症的护理常规范文痿症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无力、瘫痪等症状。
因此,对于痿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痿症患者的护理常规。
一、痿症患者的体位护理1.痿症患者应保持平卧位,同时要定时翻身,避免长时间固定在同一位置,防止压疮的发生。
2.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避免肌肉痉挛及畸形。
可以使用轮椅或床垫等辅助工具,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
3.定时进行被动运动,以增加患者肌力和关节活动度。
二、痿症患者的皮肤护理1.定时进行皮肤清洁工作,避免皮肤感染的发生。
2.使用软质护理用品,避免刺激患者皮肤。
3.定期进行皮肤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肤营养。
三、痿症患者的排便护理1.保持患者排便的定时性,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防止便秘的发生。
2.制定规律的排便训练计划,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排便。
3.定时进行排便辅助护理,如灌肠等。
四、痿症患者的尿液管理1.痿症患者易出现大小便失禁,应定时检查尿液情况,并更换尿布或尿管。
2.增加患者饮水量,保持良好的尿液排出。
3.定期进行尿路感染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五、痿症患者的饮食护理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饮食方案,保证膳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2.鼓励患者进行自主进食,如有需要可以辅助喂食。
3.定期测量患者体重,调整饮食结构。
六、痿症患者的心理护理1.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
2.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释放情绪,缓解压力。
3.建立良好的患者与护理人员间的沟通与交流渠道。
七、痿症患者的康复护理1.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包括物理康复、语言康复、职业康复等。
2.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并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
3.定期评估患者康复进展,调整康复护理方案。
总结起来,痿症患者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体位护理、皮肤护理、排便护理、尿液管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等方面。
同时,护理人员应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以提供给患者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痿证-中医护理方法痿证-中医护理方法痿证痿证是指肢体筋脉迟缓,手足痿软无力,甚至不能随意运动,或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
根据其发病原因,部位及临床表现不同,又有五痿(皮痿、肌痿、筋痿、肉痿、骨痿)之分。
多见于湿热病后期,或因体虚久病,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或瘀阻脉络等原因而成。
西医的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均可参照本证辩证论治。
1、病因病机引起痿证的病因,有外感,有内伤。
温热毒邪与久居湿地致病的,属于外感。
脾胃虚弱和肝肾亏虚,属于内伤,但外感治病,日久不已,也必然影响内脏的功能,所以两者尚有一定的联系。
(1)热邪燔灼,肺胃津伤:由于正虚邪实,高热不退,或病后余邪未尽,低热不解,肺受热灼,津液损伤,筋脉失于濡润,手足痿弱不用,而成痿证。
(2)湿热浸淫,气血阻滞:久处湿地,或冒雨涉水,感受外来之湿邪,郁久化热;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嗜酒,或多食辛辣,损伤脾胃,湿从内生,蕴湿积热,以致湿热浸淫筋脉,影响气血运行,使筋脉肌肉弛纵不收,因而成痿。
(3)肝肾亏虚,筋骨失养:体虚久病,精血耗伤,或梦遗滑泄,精血俱损,阴虚内热,灼液伤津,筋骨失养致成痿证。
(4)脾胃亏虚,精微不输: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中气亏损使脾胃受纳、运化、输布功能失常,气血津液之源不足,五脏失于濡养,气血运行及筋骨荣养失常,而出现关节不利,肌肉瘦削,肢体痿弱不用等症状。
2、辩证论治痿症的辩证论治首先分清虚实。
凡属起病急,发展较快,属于肺热伤津,或湿热浸淫者,多属实证。
病史较长,起病与发展缓慢,以脾胃肝肾亏虚为多者,均属虚证,也可出现虚中夹实的证候。
在治疗中一般都重视调理脾胃功能,总的治法不外补中祛湿,养阴清热。
(1)肺胃津伤:证候:双足突然痿软,甚至腰脊手足痿软不用。
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细数。
肛漏病(肛痿)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
舌红、苔黄腻。
(二)正虚邪恋证:肛周痿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
舌淡、苔薄。
(三)阴液亏虚证:痿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
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肛周溃口流脓1.观察脓液的颜色、性质、量。
2.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3.遵医嘱中药熏洗:各种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消肿止痛类药液,按使用说明或遵医嘱配制药液浓度,例如:苍术黄柏洗剂或五倍子黄连洗剂200ml+温水2000〜2500ml,维持温度37〜40°C。
熏洗肛周,每日1〜2次,每次10分钟左右。
大便后增加1次。
应用智能中药熏洗座椅时,根据仪器使用说明力口适量温水,调节温度至37°C左右,先雾疗5min,后冲洗5-10min,最后热疗5min o观察肛周有无红疹、瘙痒、水疱等过敏现象,以及头晕、乏力、冷汗等全身不适症状,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女子月经期、孕期禁用。
4.遵医嘱中药外敷:各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中药浓煎成汁100ml/袋。
将5〜6层的纱布置于100ml湿敷药液中浸透,温度37〜40°C,撩起以不滴药液为宜,敷于患处,每日1〜2次每次10分钟左右。
观察用药后局部及全身反应。
(二)肛周疼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7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协助患者变换舒适体位。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三阴交、承山、大肠俞、天枢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肛门、直肠、交感、神门、皮质下、三焦等穴。
肺痿病护理常规因六淫邪气反复袭肺,邪滞气道,痹阻肺络,肺气不足,阴津亏耗所致,是一种慢性间质性肺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有刺激性干咳,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病情持续进展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肺间质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咳嗽、咳痰、喘息及痰量、性质、颜色和气味。
2.肺功能情况、低氧血症情况、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的情况。
3.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热犯肺证、燥热伤肺证、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病室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空气新鲜,防止灰尘、烟雾、花草等刺激性气味的刺激,禁止吸烟、饮酒。
(3)选择合适的体位,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
痰粘难咳时给予雾化吸入。
(4)做好基础护理。
注意四时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喘息、浮肿、咳嗽、咳痰等变化。
2 )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夜间喘甚,咳稀泡沫痰,心悸少尿、浮肿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出现神志模糊、高热、痰多难咳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5)出现神志不清,气促、冷汗、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严格按医嘱用药,按时服药,中药制剂一般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并做好记录。
3.饮食护理(1)少量多餐:指导患者进食优质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例如:蛋类、糙米、玉米面、荞麦面、水果和蔬菜等,可多给予木耳、紫菜、海带、蘑菇等。
(2)少吃辛辣、煎炸等刺激性油腻食品:平时以清淡为宜,尤其对于肥胖患者,脂肪供应量易低,吃肉以瘦肉为宜。
(3)重症患者可给予软食或半流食。
(4)多饮水,及时补充水分、增加液体摄入量,如患者不能饮食时,可用静脉补液,稀释痰液。
伴有心衰的患者饮水要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