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3
陕北民歌100首1.康定情歌2.小苍山谣3.天高云淡4.这么把我街5.新婚别五里6.望乡台7.新疆山歌8.大漠苍翠9.隔江犹犹10.朝花夕拾11.把手牵紧12.垦荒牧歌13.山歌14.草原洋洋15.白雪公主16.扁舟17.黄河水18.倚天抛剑19.驿马安条件20.边缘谣21.无话不说22.唐蝶梦23.大河向东流24.月亮代表我的心25.绿袖子26.巴黎圣母院27.蝉鸣漫漫28.两只老虎29.山西高吟30.咱家的野菊花31.我的祖国32.无绳快乐33.四季田庄34.夕阳拢来35.乌兰朵尔36.东大街西大街37.快活三38.索引童言39.船歌40.五龙俱下41.西藏北歌42.草原恋歌43.红太阳西看44.做一天娃娃45.大落河46.沙漠中的孤舟47.芦笙曲48.紫梅花水会49.梅花仙子50.小巴山谣51.十只鸟52.林之歌53.五个小孩弹琴54.母亲的短篇小诗55.毡房小调56.迎接晨光57.舞动的河流58.木兰辞59.翻马手60.草原之夜61.维颂62.晨曦63.虹色梦64.牧歌65.苍茫雄壮66.外婆的澎湖湾67.娃娃结义68.红豆曲69.鹤影70.沁园春·雪71.滚滚红尘72.三湘慢歌73.风卷残云74.祖国繁花75.古河渔民76.汉宫秋·宴桃园77.青春谣78.月落乌啼79.小王子80.我们的歌81.茫茫大草原82.山歌奏响83.铁桥横七关84.泪洒青草地85.情深谊长86.忆清凉碧云天87.东风夜放花千树88.山河大地89.广陵散90.鹊桥仙91.寻寻觅觅92.诉说清河93.老家94.宁夏秋色95.情未了96.把手牵97.铁路运货98.川流不息99.炎黄子孙100.春晓辞。
郭涛陕北民歌精选10首郭涛,是中国内地一位知名的民歌演唱者和作曲家。
他以其深情的嗓音和扣人心弦的歌词而闻名于世。
他的歌曲往往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陕北人民的坚韧和豪情。
在这里,我为大家精选了郭涛陕北民歌的10首经典之作,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1. 《夜深沉》夜深沉,星光灿烂,月亮的光芒洒满了大地。
这首歌讲述了陕北农民在夜晚繁忙的田间劳作,歌颂了他们的坚韧和勤劳。
郭涛用他温暖的声音,唱出了在深夜里温暖的场景,让人们感受到陕北人民的勇敢和拼搏。
2. 《黄土地上长大》这首歌是郭涛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陕西黄土高原为背景,歌颂了陕北人民勤劳的精神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郭涛建构起了一个宏大的音乐舞台,让人们感受到了陕北大地的广阔和陕北人民的坚韧不拔。
3. 《祖国的花朵》这首歌是郭涛受陕北儿女感染创作的作品,他用深情的旋律和真挚的歌词,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勤劳的人民。
这首歌轻快欢快,让人们在欣赏时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充实。
4. 《兄弟哥儿们》这是一首充满兄弟情谊的歌曲,歌颂了陕北农民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郭涛用他磁性般的嗓音,唱出了陕北农民之间珍贵的兄弟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牵挂。
5. 《明天会更好》这首歌是陕北地区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郭涛以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和真挚的情感,将这首歌演绎得淋漓尽致。
歌曲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困境的乐观态度,让人们在困惑时保持希望。
6. 《年轻的心》这首歌以节奏欢快的音乐和励志的歌词为特色,讲述了年轻人要保持年轻心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郭涛的唱腔和歌词中的热血青年形象,让人们感到鼓舞和力量。
7. 《月亮倒挂天空》这首歌曲是郭涛根据陕北地区民歌改编而成的,以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深情的情感,讲述了陕北农民为生活奋斗的故事。
郭涛用他高亢激昂的嗓音,将陕北农民的艰辛与坚韧表达得淋漓尽致。
8. 《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是郭涛建议中国之声主持人根据他在陕北的收集而成,用其深情的演唱方式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陕北民歌文化热身子扑上冰窗台(陕北民歌)夜夜听见马蹄子响扫炕铺毡换衣裳听见哥哥唱着来热身子扑上冰窗台听见哥哥脚步响一舌头舔烂两块窗陕北民歌《公公烧媳妇》【演唱】刘彦军正月里来个呦是新年,我给你公公来拜年。
手提银壶四两酒,我给你公公磕上一头。
二月里来个呦龙抬头,儿媳妇妹子个上高楼。
搬住那姐姐亲了个口,人家娃娃的好绵手手。
三月里来个呦桃花花开,儿媳妇穿一对红缨缎鞋。
红缎鞋的个绿飘带,看的个公公口张开。
四月四来个呦四月八,娘娘庙上就把香插。
人家那插香为儿女,公公媳妇是为探花堂五月里来个呦五端阳,软米粽子的包砂糖。
黑糖那白糖雪花糖,总不如那儿媳妇的唾沫香。
六月里来个呦热难当,葡萄树底下歇阴凉。
葡萄甜的个酸溜溜,公公揣起个奶头头。
七月里来个呦秋风凉,我给你公公是换衣裳。
踏面子皮袄舞龙带,是儿媳妇毡帽头上戴。
八月里来个呦月儿圆,西瓜月饼献老天。
西瓜甜那个月饼园,公公媳妇得团圆。
八月里来个呦月儿圆,我和我公公割燕麦燕麦个割下两捆捆半,转不过弯弯就把活干。
九月里来个呦九月九,我家公公走碛口。
碛口的干炉油水大,吃得儿媳妇活不下。
十月里来个呦十月一,家家户户送寒衣。
出了大门朝南跪,我问公公对不对。
十一月里来个呦里下大雪,我妈捎话叫我坐娘家。
这回娘家我不坐,我离公公不能活。
十二月里来个呦快过年,公公和媳妇有了娃。
你说咱娃叫你啥,明叫爷爷暗叫爸。
你说咱娃叫你啥,明叫爷爷暗叫爸。
《叫大娘》(一)和《摘豆荚》一个调叫大娘,你坐下,咱和大娘拉上两句知心话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唉~灰女子你和大娘有甚知心话要说?)一出大门口,两眼儿么了西,朝南上来个一个日本兵(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嗤怎么一个日本兵你还异奇他了)日本兵,不说理,搬住奴家就吃了一个嘴(我是一个大娘唉呀)(快叫吃个吧,不吃还饿死呀?)吃了一个嘴,还是不依,一把把拉在高粱地(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噢,你该吼了么)高粱高,奴家低,高吼了十来声没人理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你该跑了么)高粱高,奴家脚步小,紧跑了几步又拨揽倒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拨揽倒你该往起扒了么)人家力气大,奴家力气小,没等你那格扒起来又按倒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叫大娘》(二)一半儿那个铺,二半儿那个盖,日本鬼子脱下他那大氅来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唉~看那个没头鬼铺半截该半截,那真是当兵的好办法)头呀么东,脚呀么西,绿色裤裤脱到底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看那个没头鬼把我的裤也给我脱下了)当兵的,不说理,腰里头掏出来一个灰东西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那是个甚东西?日本炮高弹德国606?)红头头,紫杆杆,头头上那还有一个半眼眼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大娘问你说长短了?你个大娘说给一下)一把把,一匝匝,底里那还有一个黑吭吭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那该是个萝卜吧?)看着是个萝卜叶叶朝下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那该是个黄瓜?)看着是个黄瓜没有上过架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那么是个蛤蟆?)看着是个蛤蟆没有爪爪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那么是个老鼠?)看着是个老鼠没有尾巴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不是你那鸡爸那便是什么呀(大娘呀)(白:大娘问你疼来了没?)头一阵阵呢疼,二一阵阵呢麻,三一阵阵好比那蜜蜂扎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就是疼来再没好活?)当兵的,用劲顶,奴家(你那)好活了那一阵阵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白:你好活上一辈子的话就好活死了!!!)《摘豆荚》七月里来七八月里来八提着篮儿摘豆荚(我的大娘呀)从南过来个人他不是个东西他把俺拉进了高粱地(我的大娘呀)………………陕北民歌——掐蒜薹家住在陕西兴县城离城十里有家门出了一个好女人清早早起来无有有事干梳头洗脸又打扮院子里头转一转手提上竹篮篮掐蒜薹蒜薹掐不过两三斤掐得奴家指头蛋蛋痛我在南学观书文照见那二妹子好人才专门瞧你来大门关来二门闩三门又套九连环两个铨铨把狗栓墙又高来狗又咬墙上又把那圪针子栽哥哥你难进来你要来就从后花园里来架墙撂回了红丝带吊进哥哥来双扇扇门单扇扇地开身子一扭头一歪放进哥哥来先抽烟来后喝茶再吃上冰糖嘴对嘴美上又加美妹妹我穿的花衫衫双手那又把那怀解开哥哥你嘬奶奶花花的枕头细被被的盖哥哥搂上妹妹睡咱两一对对你要玩耍肚子上来玩得累了你下来猪肉炒蒜薹玩得累了你下来猪肉炒蒜薹《光棍苦》二月里龙抬头,你看人家有老婆的牛不牛,吃吃喝喝人伺候。
超级好听的十首陕北民歌介绍陕北民歌是中国陕西北部地区的地方民歌,以其深情的旋律和质朴的歌词而闻名。
这些民歌通常被用来表达农民的生活、情感和对家乡的热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推荐十首超级好听的陕北民歌,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和背景。
1.《大河奔流》•演唱者:冯玉祥•歌词示例:大河奔流入海去,三国文化壮乡兴。
激荡中华百年梦,爱国情怀代代传。
•特点:–此歌曲展示了陕北地区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旋律婉转动人,歌词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2.《黄土高坡》•演唱者:韩磊•歌词示例:黄土高坡水来浇,百姓勤劳地改造。
山水草原换新颜,乡村振兴展宏图。
•特点:–这首歌曲描绘了陕北地区的山川景色和辛勤劳动的农民形象。
–歌曲旋律欢快,歌词饱含希望和发展的决心。
3.《陕北悲歌》•演唱者:王文•歌词示例:老乡们,我们同在陕北。
经历过苦难,耕种了平凡。
紧握手,心连心,爱滋养着家乡。
•特点:–此歌曲表达了陕北人民的深情厚意和对家乡的热爱。
–旋律悲壮,歌词简练而饱含深意。
4.《黄河谣》•演唱者:刘飞翔•歌词示例:黄河奔腾万里长,滋养着我们的家乡。
黄河血脉流不断,照亮了我们的未来。
•特点:–这首歌曲歌颂了黄河的壮丽和陕北人民的坚韧不拔。
–旋律豪情万丈,歌词铿锵有力,寓意深远。
5.《草原夜色》•演唱者:马祥瑞•歌词示例:星空下,草原晚风吹。
牛羊归栏,情深意浓。
天地广阔,我们永远的家乡。
•特点:–此歌曲描绘了陕北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旋律轻快,歌词温暖感人,打动人心。
6.《陕北春天的故事》•演唱者:刘德华•歌词示例:陕北春天的故事,温暖了我们的心窝。
水乡美景如画廊,我们共奏田野的歌。
•特点:–这首歌曲歌颂了陕北春天的美丽和农民的生活。
–旋律欢快,歌词优美动人,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黄泉》•演唱者:陕北民歌组合•歌词示例:黄泉慈父召你归,家乡的牵挂别留恋。
永远的思念犹在心,陕北儿女魂牵绵。
•特点:–此歌曲表达了陕北人民对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陕北民歌精选30首歌名1. 《黄土高坡》2. 《梁祝变奏曲》3. 《青春舞曲》4. 《陕北情歌》5. 《牧马人》6. 《搬山》7. 《二泉映月》8. 《陕北早晨》9. 《敖包相会》10. 《刀马旦》11. 《老人与海》12. 《凤阳花鼓》13. 《平凉月儿弯弯》14. 《陕北山歌》15. 《马马嘟哝》16. 《驴响叮当》17. 《陕北画符》18. 《黄河大合唱》19. 《爱拼才会赢》20. 《陕北民谣》21. 《青春舞曲》22. 《神秘的歌声》23. 《牧马人的情歌》24. 《红军弟兄》25. 《十送红军》26. 《嫁给娘家人》27. 《小草叮叮咚》28. 《苏武牧羊曲》29. 《我要上学》30.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陕北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支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
这30首精选的陕北民歌,涵盖了陕北地区丰富多样的风情和民俗特色,代表了陕北人民的心声与情感,是陕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歌曲中,有些展现了陕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如《黄土高坡》和《陕北早晨》,通过歌词和旋律的融合,描绘了陕北大地的广袤和壮美。
还有一些歌曲以陕北的民俗文化为素材,如《凤阳花鼓》和《陕北山歌》,用朴实的表达形式诉说了陕北人民的生活智慧和乐观豁达。
陕北民歌中也不乏情感之歌,如《陕北情歌》和《爱拼才会赢》,歌颂了陕北人民的勤劳与坚毅,并通过简洁的歌词传达了对爱情、生活和梦想的热爱与执着。
此外,陕北民歌还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特色,如《二泉映月》和《敖包相会》,将陕北音乐与中国古典音乐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使陕北音乐在国内外乐坛上独树一帜。
陕北民歌的流传和传承离不开陕北人民的努力和付出,他们用自己的歌声唱响了陕北的美丽与希望。
这些歌曲通过浓郁的陕北特色,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成为了陕北地区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标志。
总结起来,陕北民歌精选的这30首歌曲,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俗风采。
陕北民歌【吹金扇】1、闲暇无事走姐家,姐儿一见笑哈哈,丫环就忙看茶,丫环就忙看茶。
旁白:住住住了,不吃你的茶。
2、不吃茶来请坐下,怒气冲冲为什么?你与奴说实话,你与奴说实话。
旁白:住住住了,昨天从你门前进去一个清俊男子,头戴青缎瓜壳帽子,身穿卡拉马褂子,脚蹬四季靴子,手拿吹金扇子,他是个什么王八崽羔子?3、提起他来也有他,他是奴妈家表兄家,前来看妈妈,前来看妈妈。
旁白:看你妈不看你妈,你二人为何同坐下?4、一年四季不在家,因此我二人同坐下,拉下两句家常话,拉上两句家常话。
5、他有一把吹风扇,奴有一把九连环,因此上笑哈哈,因此上笑哈哈。
旁白:笑哈哈不笑哈哈,你二人为何扯扯拉拉?6、他不奴家看吹金扇,奴不给他九连环,因此上扯扯拉,因此上扯扯拉。
旁白:你这么大的姑娘,与青年男子拉拉扯扯,难道不怕你爹娘看见吗?7、提起我爹娘奴家不怕他,爹爹六十又加八,老娘耳聋又眼花,因此不怕他。
旁白:不怕你爹娘,难道不怕你哥嫂瞧见吗?8、提起了哥嫂全不怕,哥哥一年常出门,嫂嫂是坐娘家,嫂嫂是坐娘家。
旁白:不怕你哥嫂,叫你姐妹瞧见该怎么办?9、提起姐妹全不怕,姐姐她是个老行家,妹妹是个憨娃娃,妹妹是个憨娃娃。
旁白:姐妹也不怕,那么叫院邻瞧见怎么办?10、提起院邻奴不怕,一家聋来一爱瞎,一家是哑巴,因此不怕他。
旁白:住住住了,你这姑娘左说左对,右说右对,从今后再不到你屋里来了。
11、一把拉住王妈妈,请你坐下喝香茶,我给你弹琵琶,我给你弹琵琶。
【响叮当】1、一更子里来呆当响,情郎哥走进了奴的绣房,娘问女孩什么响,为娘你是听,春风风刮得门栓栓响,响叮当。
2、二更子里来叮当响,情郎哥上了奴的牙床,娘问女孩什么响,为娘你是听,红绣鞋脱在踏板上响,响叮当。
3、三更子里来叮当响,情郎哥与奴配鸳鸯,娘问女孩什么响,为娘你是听,大狸猫跳在碗架上响,响叮当。
4、四更子里来叮当响,情郎哥翻身睡得香,娘问女孩什么响,为娘你是听,小金莲蹬的那床板板响,响叮当。
《陕北民歌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陕北民歌:陕北民歌是指在中国陕西省北部地区,由当地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创作并传承下来的民间歌曲,其内容丰富多样,旋律独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2. 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自由奔放、高亢激昂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著称,主要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爱情的追求。
3. 山曲:山曲是陕北民歌的另一种重要形式,主要流行于陕北山区,其旋律悠扬婉转,歌词朴实真挚,反映了山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4. 羊肚子手巾:羊肚子手巾是陕北地区特有的头饰,也是陕北民歌中常见的象征物,常被用来比喻爱情的纯洁和忠诚。
5. 酒曲:酒曲是陕北民歌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常在宴席或聚会上演唱,以表达人们的欢乐心情和对生活的热情。
二、填空题:1. 陕北民歌的主要类型包括信天游、______、小调等。
答案:山曲2. 信天游的歌词常常采用______的形式。
答案:比兴3. 陕北民歌的旋律特点是以______为主。
答案:五声音阶4. 陕北民歌《走西口》中的“西口”指的是______。
答案:山西省右玉县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交界处的一个关隘5. 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故事背景发生在______。
答案: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类型的民歌不属于陕北民歌?A. 信天游B. 山曲C. 花儿D. 酒曲答案:C. 花儿2. 以下哪首歌曲是陕北民歌的经典代表作?A. 《茉莉花》B. 《康定情歌》C. 《东方红》D. 《小城故事》答案:C. 《东方红》3. 以下哪个地方是陕北民歌的主要发源地?A. 西安B. 延安C. 宝鸡D. 汉中答案:B. 延安4. 以下哪项不是陕北民歌的特点?A. 旋律优美动听B. 歌词富含哲理C. 常使用方言演唱D. 主要以四分之三拍子为主答案:D. 主要以四分之三拍子为主5. 下列哪首歌曲不属于信天游?A. 《赶牲灵》B. 《眊妹妹》C. 《兰花花》D. 《三十里铺》答案:D. 《三十里铺》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陕北民歌的代表性作品?A. 《东方红》B. 《走西口》C. 《兰花花》D. 《小白菜》E. 《黄土高坡》答案:A、B、C、E2. 以下哪些是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A. 使用方言演唱B. 高亢激昂的唱腔C. 强调节奏感D. 常用假声技巧E. 注重情感表达答案:A、B、E3. 以下哪些是陕北民歌的题材来源?A. 生产生活B. 战争历史C. 爱情婚姻D. 自然风光E. 社会风俗答案:A、B、C、D、E4. 下列哪些是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A. 五声音阶B. 大量使用装饰音C. 强调旋律的起伏变化D. 常使用复调手法E. 注重和声效果答案:A、C5. 下列哪些是陕北民歌的传承方式?A. 口耳相传B. 文字记录C. 歌舞表演D. 录音录像E. 音乐教育答案:A、B、C、D、E五、判断题:1. 陕北民歌的歌词大多以叙事为主,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批判。
陕北民歌《神仙挡不住⼈爱⼈》正⽉⼗五挂红灯⿊夜⾥睡下实难盛云遮⽉芽天不明唱起那酸曲想情⼈⾼⼭唱曲圈不住⾳想起那⼲妹妹收不住⼼闲⾔碎语都不听站着说话不腰疼兰格莹莹天飘彩云看见⼲妹妹实在亲⼭挡不住风雪挡不住春神仙挡不住⼈爱⼈《五哥放⽺》演唱:任慧民歌原词曲配器:尚建三歌词:正⽉⾥,正⽉正,正⽉⼗五挂红灯,红灯那个挂在⼤门外,单等我五哥他上⼯来。
六⽉⾥,⼆⼗三,五哥放⽺在草滩。
⾝披那个蓑⾐他⼿⾥打着伞,怀中⼜抱着上那个放⽺铲。
九⽉⾥,秋风凉,五哥放⽺没有⾐裳。
⼩妹妹有件⼩袄袄,改⼀改领那个⼝你⾥边⼉穿上。
⼗⼀⽉,三九天,五哥放⽺真是可怜,刮风那个下雪常在外,⽇落西⼭他才回来。
⼗⼆⽉,整⼀年,五哥年底转回还。
有朝那个⼀⽇天睁眼,我与我五哥你把婚完。
道情⼗字调《灵英降⾹》:三⽉三⽇天门开,灵英⼩姐降⾹来,祷告天间众神灵,保佑我丈夫早回门。
⼀炷⾹奴敬上,上天的⽟皇哎咳哟,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炷⾹奴敬上,关公⼆郎哎咳哟,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三炷⾹奴敬上,三圣母娘娘哎咳哟,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四炷⾹奴敬上,四⼤天王哎咳哟,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五炷⾹奴敬上,五帝五⽅哎咳哟,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六炷⾹奴敬上,南⽃七郎哎咳哟,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七炷⾹奴敬上,北⽃七星哎咳哟,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炷⾹奴敬上,⼋⼤⾦刚哎咳哟,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九炷⾹奴敬上,九天⽞⼥哎咳哟,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炷⾹奴敬上,⼗殿阎君哎咳哟,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哎哎来;⼗殿阎君,九天⽞⼥,⼋⼤⾦刚,北⽃七星,南⽃六郎,五帝五⽅;四⼤天王,三圣母娘娘,关公⼆郎,上天⽟皇,你保佑奴丈夫哎,哎咳哟嗨,你保佑奴丈夫早早地回来。
《看妹妹》头⼀回看妹妹呀你不在,你的妈妈给我⼀个长烟袋,亲亲爱。
⼆⼀回看妹妹呀你不在,你的妈妈给我吃的扁⾖捞饭酸⽩菜,亲亲爱。
三⼀回看妹妹呀你不在,你的妈妈说你⼭⾥掏苦菜,亲亲爱。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陕境北山(位于凤翔、耀县、韩城一线)以北广大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
它按体裁主要分号子、小调、山歌和儿歌四大类。
陕北民歌中最常见、最典型、最富有特色的典型音调,是在五声(或七声) 徵、商、羽调式基础上,由调式主音及其上、下方五度音构成的双四度叠置音调,即是 sol、do、re、sol、re、sol、la、re。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1.平腔唱法指用真嗓演唱,或用以真嗓为主的真假嗓结合的方法演唱,声调高亢、嘹亮。
陕北民歌以平腔演唱为主,根据歌曲音区的变化,真假声的比例也可适当调整。
①完全用真嗓演唱的陕北民歌陕北民歌中用这种唱法的有两种类型的歌,一类是速度不快,旋律起伏不大,比较婉转、柔美、忧伤的歌曲,如《揽工歌》等。
另一类是速度较快,音域不宽,铿锵有力,旋律线条较直的歌曲,如《天心顺》等。
②用真假嗓结合方法演唱的陕北民歌因陕北民歌旋法中四、五度音程及七、八度大跳音程较多,音域宽广,音乐中刚性因素较重的风格特点,完全用真嗓演唱往往不能胜任。
又因陕北地势山大沟深,要使声音唱得高、传得远,就必须借助假声。
优秀的陕北民歌演唱者在演唱信天游和山曲时,往往同时采用低腔、平腔和高腔演唱,但几乎听不出衔接的痕迹,发出的声音却高亢、悠扬,即使相隔两道山梁也能听得见。
特别是信天游的长音较多,而且长音一般都在高音区,借助假声使长音听起来更加结实而明亮。
例如大家熟悉的信天游《赶牲灵》这首歌,不仅在长音处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而且在“上” 字和“ 哇” 字的第二个音“sol” 上也用这种方法来演唱。
有些音域偏高的歌曲,一开始就要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
在《船夫曲》这首号子曲中,由于起音就在 e2、a2 而且全曲高度基本保持在 e2 与 b2 之间,近似呼喊。
只有用这种方法演唱,才能更准确地表现其音乐的内容。
创作和演唱这首民歌的老船工李思敏在演唱这首民歌时,不仅让人领略到了黄河船工坚毅、粗犷、奋力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歌声中也透出一股宣泻、悲凉、凄苦的滋味。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与陕北民歌摘要:史铁生的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将我们带到了黄沙漫漫的黄土高原。
在这片古老而又贫瘠的土地上却有着丰富的文化。
一首首的陕北民歌令人荡气回肠,犹如一颗颗的明珠散落在黄土高原上。
关键词:史铁生黄土高原陕北民歌《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一部短篇小说,著名作家史铁生在文章中用平实而浪漫的笔法描绘了一幅令人憧憬的插队生活的画卷,并从清平湾这片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中,发掘出了整个民族生存的底蕴。
清平湾其实并不遥远,它就在作者的心里,在读者的眼前。
那一道道的黄土高坡,那一群群慢慢行进的牛群,那一孔孔窑洞中住着的婆姨娃娃,那整天价唱个不停的破老汉,都让人觉得那么亲近,甚至嗅到了那里的黄土味儿。
破老汉是个为新中国的建立出过力的人,他曾跟着队伍一直打到广州,若不是恋着家乡的窑洞,他就不是现在这个撅一很树枝赶着牛,走一路唱一路的破老汉了,也不会让他的留小儿吃不上白肉,穿不上条绒袄了。
这些当年老革命根据地的乡亲们仍过着穷日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一股劲儿吃白馍馍了。
老汉儿家、老婆儿家都睡一口好棺材。
”留小儿羡慕城里人啥时想吃肉就吃,不明白为什么北京人不爱吃白肉。
难得热闹一回的事情就是两个瞎子来说书,虽然把李玉和、伍子胥、主席语录、姜太公都搅到一块儿,什么也听不清楚,可人们还是爱听那调调,喜欢那个气氛。
陕北说书是弹着三弦、哀哀怨怨地唱,如泣如诉,人们就被这调调吸引了,似乎抒发了胸中那么一股子闷气。
作者用充满感情的笔触写了陕北的古风。
那里保留着两千多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承袭着勤劳质朴的品德,人们没有过多的奢望和要求,心里熬煎得受不住了,就放开嗓门唱一段。
用他们的话说“人愁了才唱得好山歌”。
陕北的民歌都有一种忧伤的调子,什么时候才唱得红红火火、快快活活的呢?这是让读者深思的问题。
破老汉不是那种混混沌沌、只知干活吃饭困觉的老式农民,他怀念当年红军到陕北的日子,晓得现今上头的事“都是那号婆姨闹的!”他将所想所思,所烦所恼还有所爱所恋,都变成了一曲曲《信天游》,时不时的就哼上一两句,人也就变得快活一些儿。
十年过去,留小儿——这黄土高原的新一代,能攒够了盘缠上北京,还给爷爷买了一把新二胡。
日子好过了,破老汉还是成天价瞎唱,大概这调调要一直唱到老吧?它已变成了破老汉思想的代言者了。
读罢全篇,仍觉耳边回荡着破老汉唱出的民歌,那调儿是深沉的、厚重的,有一份悲哀也有一份雄浑。
那里的土地和那里的人民,就像小说里写到的老黑牛一样,为了让卧在身下熟睡的小牛犊睡得更香甜,在劳累了一天之后,仍然挣扎着喘着粗气站立着。
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民族的脊梁。
一,陕北民歌形成的原因陕北,是陕西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错综复杂的地域性,贫瘠的黄土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动荡不安的生活现实,人种血缘的融合重组,造就了神奇的陕北民歌。
陕北.通常是指长城以南、黄河以西、子午岭以东、桥山以北的广大地区。
总面积约80744平方公里。
包括延安、榆林两个地医,二十六个县市。
陕北文化的特点,是在陕北独特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陕北也是军事要冲、边防重地。
历代王朝为了经略陕北这块土地,曾付出了很多代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统治者只顾在这块土地上征伐讨略.致使战争连年不断,人民生活朝不保夕。
导致了这块士地——生产力滞后、文化落后、经济发展迟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也使陕北成为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
优美的抒情与凄苦的咏叹构成了永远的“交响”。
[1]丹纳在考察艺术品的产生时说“: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2]二,陕北民歌主要分类及音乐特征陕北民歌主要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
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
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
小调分为通行小调(抒情歌、叙事歌、诙谐歌)、社火歌曲(秧歌、船曲、灯曲)、风俗歌曲(迎亲歌、酒曲、祈雨调、神官调)、丝弦小调(榆林小调、二人台、道情、碗碗腔)、大型套曲(洛川套曲、审录)。
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
就劳动号子而言,主要有踩场号子,打夯号子和耕地吆牛曲等。
这些歌词尽管是一种劳动呼声或感叹词的反复,但却密切结合了劳动者的需要和劳动本身的需要。
这就是歌曲的一个主要功能的体现,即通过歌唱来缓解劳动疲劳,鼓舞劳动情绪,协调劳动动作,增进劳动效能。
由于劳动号子紧密结合劳动生产,故其曲调、风格、气质、节奏、语言以及歌唱的形式等都随着劳动强度与劳动方式的差别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
劳动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的社会文化。
因此,一切民歌都有歌唱劳动的共同特点,也是一切民歌所表现的突出主题。
一般地说,劳动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种是以劳动生活为题材的,主要表现劳动情绪的劳动歌。
另一种是歌唱劳动本身的,歌曲流露出质朴、健康的韵律。
这两种内容的民歌,前者内容较为丰富,后者内容较为单纯。
劳动号子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的伴随劳动节奏而唱的民歌。
其特点是将劳动呼声——吆喝、呐喊声与紧张的劳动动作和沉重的体力负荷紧密结合。
因此民间把劳动号子不叫“喝”,北方叫“吆号子”,南方叫“喊号子”,四川叫“哨子”。
劳动号子是人类社会第一种歌形式,也是后来一切诗歌的源头之一。
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是山野之歌,因此,神木府谷一带又叫它称作“山曲”。
它是陕北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种之一。
数量最大,曲调最多,内容最广,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因此,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
陕北信天游的流传较广,以绥德、米脂一带的最有代表性。
山西河曲、内蒙伊克昭盟、宁夏盐池等邻近地区的信天游,由于受山曲、爬地调以及花儿的影响,别具风味。
同时有些歌为几个地方共同所有。
传统的信天游大多以表现妇女婚姻、恋爱以及家庭生活中的痛苦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情绪为主;也有表现抒发艰难生活的苦闷及对家乡亲人眷念;还有反映劳动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不可能过着他的生活而不表达他的生活”[3]因此,陕北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非常丰富,民间歌手们常常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即兴创作,出口成诗;这种即兴创作和演唱的歌曲因不受特定的环境、题材所限,故而被称为信天游,在整个陕北地区非常普遍。
信天游的特点在歌词上主要表现为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
歌词受乐句的严格限制,形成两句一节的稳定形式。
歌词往往用比兴手法捕捉生活景物,并以此展开形象思维,最终提炼出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艺术形象。
这种传统的表达方法是信天游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总结和凝炼出来的,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文化气息。
它的特点就是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
如:芦花公鸡墙头上站,自给自寻下些心不安。
大沙梁高来二沙梁低,前几天妹妹就等着你。
比兴的运用,自然巧妙、贴切精当。
句式多样,节奏鲜明,押韵方式,灵活自由。
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悦耳动听。
篇幅可长可短,两行可作为独立的一首小诗,多行多段有机结合,可使短章变为连续性的长歌,表现更为丰富完整的内容。
信天游在曲调上的特点是粗犷奔放,悠扬高亢,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
信天游是一种抒情小曲,经常在山野演唱,不受劳动环境限制,如信天游歌词“空窑里唱曲展不开音”说的就是信天游的演唱环境。
这种山野演唱环境下产生的信天游曲调悠扬,旋律优美动听。
除此之外,信天游还有缠绵、委婉、细腻、淳厚的曲调,往往表现深沉的离愁别绪和爱恨情仇。
信天游在演唱形式上不受曲调的限制,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歌唱者的情绪自由演唱,同一首歌经常唱出不同的感情,歌词长短和节奏快慢完全由歌唱者的情绪自由控制,同时每段歌词可以用任何曲调配唱,说明信天游的曲调并不固定。
信天游的分类基本上分为高腔、平腔两类。
高腔大多用假声,所谓“拦羊嗓子回牛声”歌唱,由于曲调奔放,悠扬高亢,加之音域宽,跳动大,节奏自由并富于变化,不少曲调用无限延长音和混合拍子,因而唱起来自由舒展,感情奔放;平腔结构紧凑,节奏较整齐,旋律进行比较平稳。
信天游和山西的“山曲”、内蒙的“爬山歌”,都属于山歌歌体,三者不仅在体式、手法以及曲调的灵活性、演唱风格等特点上基本相同外,在语言手法上也有十分近似之处。
比如信天游唱:“攮刀子公公死囚汉,水牛角婆婆门上站。
”爬山歌则唱:“枪崩鬼公公挨马鬼汉,吊死鬼婆婆门上站。
”又如信天游唱“牵牛牛花红通通,露水夫妻一场空。
”爬山歌则唱:“雪花打墙冰盖房,露水夫妻不久长。
”山曲则唱:“冰凌(这)盖房雪打墙,为下个大闺女不呀久长。
”再如信天游唱“牵牛牛开花慢慢红,不估划牵牛牛开花一早晨。
”这些句子彼此何其相似!其实这种情况是民间文学口耳相传,地区之间相互影响的必然现象。
尽管它们在形式上具有相同之点,或者相似之处,但从民歌所反映的内容、语言,曲调的运用等方面的仔细分析,仍旧可以辨别出它们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的。
就以爬山歌而论,它虽然题材广泛,但没有信天游内容丰富完整,尤其是革命民歌部分。
在表达感情上,信天游细腻,歌词婉转,富有色彩,爬山歌则含义深远,风格粗犷。
在语言运用上也各有自己地区群众地区惯用的方言口语。
如爬山歌中常用“拉拉溜”、“漂哨”、“孤哨”、“搭摞”、“恍肠惚刮”、“强强价”等。
有时为了押韵或表达强烈的感情,句末运用“勒”、“呀”、“啦”之类的虚词。
这些都是信天游里不曾有的。
此外,二者都运用叠词,而爬山歌中则运用的较多,在曲调上两者都具有鲜明的各自地方的色彩和乡土情调,但是爬山歌的曲调名称都是以本地区的地方命名的,这是它与信天游在曲调上的显著差异之一。
小调主要是指流行在陕北地区人们生活的娱乐、集庆、休息等场合中的各种民间歌曲。
小调的流传与发展与城镇联系的比较广泛,多数小调是由城镇传往农村的。
小调由于广泛地接触了城乡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加之职业艺人的传播和演唱本的印行,不仅促进了小调在艺术上的更多加工,同时也给小调的思想内容带来了复杂性。
小调不仅反映农民阶层的生活,而且也反映了小手工业者和其它劳动者及商人、市民的生活和意识,既有纯朴健康的歌唱,又带着市民油滑、庸俗的曲调,缺乏像信天游所具有的那种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清新的质的情调。
但它表达内容和感情婉转细腻,并善于通过叙事的方法抒情达意。
小调题材多样,生活面广,所反映的生活面极广泛。
它既有表现革命斗争历史和歌唱现实生活的;也有叙述历史事件、传说故事或生活故事的;既反映各种重大的政治与社会事件;也反映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和风俗活动。
小调歌词多为分节形式。
句式多样,有五言、七言不等。
每段有四句、六句,也有三句、五句的奇数句子。
有的歌词较短,有的歌词竟达二三十段。
一般词曲较固定,不具即兴编唱的特点。
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的,也有齐唱或一唱众合的。
小调在和歌舞、曲艺、戏曲的相互影响中,艺术表现上得到了更多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