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1)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31
一、长江三角洲的区域概况1、地理位置与范围(“长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区域”)①长江三角洲简称,是由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是中国最大的。
思考:长江在长江三角洲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②位置: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为主体,地处中国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濒临海和海。
③范围:长江三角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角洲的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达海滨,往南达杭州湾,往北到通扬运河。
思考:长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自然、人文两个角度考虑)2、经济发展条件①自然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势,以地形为主,气候,土地,河网。
②社会经济条件:农耕条件,农业历史,农业生产水平高,被称为和。
长三角人口和城镇,工商业,消费市场,劳动力素质,经济基础。
3、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优势思考:长三角区域发展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①发达的交通运输长江三角洲拥有长江和众多的、干线,以及现代化的、,形成密集的。
②雄厚的经济基础长江三角洲是对外开放的,已经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城镇,工商业,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综合实力的区域。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1、上海市的经济特色与地位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上海是中国高水平的、和,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
上海拥有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上海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赖或者,其产品大多远销国内外。
同时,上海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和产业基地。
2、浦东新区的开发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长江三角洲区域。
1990年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掀开了上海发展的新篇章。
浦东新区聚集了、临港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成为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引擎。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成为了国际性、、贸易、中心。
3、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思考: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交通运输、资金流通、信息交流、治理支持、技术协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浦东的大举开发,显著提升了上海的总体层次和国际化水平。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
新密市实验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编号:)
课题: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课型:新授主备人:审核人:八年级地理备课组时间:年月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
2.了解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及旅游文化。
重点:
1. 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
2.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
难点:
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过程】【导学设计】
复习旧知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危害:
【新课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
【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特征】
1.范围:主要包括、南部和省
北部地区。
2.位置:位于的下游地区,濒临
和。
3.地形、地势、河流:地形以为主。
地势,
河网,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
成都平原被称为“”
4.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可以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
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
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5.气候:属于气候,气候特征
是,。
【质疑解惑】
【合作探究】
P51活动1
P52活动2
【当堂检测】同步练习【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知识点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的东部,涵盖了江苏、浙江和上海市的部分地区。
它是中国最具有经济和人口影响力的地区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发达的工业基础。
今天,我们将深入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知识点。
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北界长江,南界钱塘江,东临东海,西与苏州相接。
其经度范围为119°50'-123°30',纬度范围为30°45'-33°20'。
长江三角洲的总面积约为99,60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市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
自然环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是中国最富饶的农业区之一。
它被广泛称为“江南水乡”,因其丰富的水资源和美丽的水景而闻名于世。
“三角洲”这个术语是指宽阔的三分之一角状平原,由三条江河流经并进入东海而得名。
长江三角洲的气候属于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分布着富有代表性的南京、苏州、杭州等城市。
这里具有明显的四季,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潮湿,雨量充沛。
众所周知,在这里,雨水和湖泊组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
经济特色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富有的农业产区之一,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蔬菜、棉花、油菜、生丝、蚕茧等作物。
此外,该地区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主要生产的产品包括纺织品、机械制造、电子、化学制品、汽车等。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中心,是中国国际影响力最大的城市之一。
人口分布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人口聚居于此。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年末,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总数为1.13亿,这里是中国最大的人口中心之一。
其中,上海市人口约为2400万,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常住人口分别为8,089.43万人和5,827.54万人。
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的东部,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市的部分地区。
它是中国最具有经济和人口影响力的地区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发达的工业基础。
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马慧谦201一.自然环境特征1.位置1)绝对位置介于北纬30°20′~32°30′,东经119°24′~122°30′2)相对位置顶点在南京市、扬州市一线,位于江苏省镇江以东,杭州湾以北,通扬运河以南。
包括江苏省中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
2.气候1)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2)气温——年均温15~16℃3)降水——年降水量1000~1400mm毫米,季节分配较均匀4)作物——生长期225~250天。
每年二熟至三熟。
3.地形1)里下河平原南缘主要由一系列河口沙坝为主体的亚三角洲并联而成。
河口沙坝组成物质较粗、地势较高,一般4~5米,长轴略呈东西走向。
2)河口沙洲区由一系列正在发展的河口沙坝组成。
成陆晚,地势低。
3)太湖平原地形上是一巨大碟形洼地,洼地底部即属老三角洲部分的湖沼平原。
地面高程一般2.5~3.5米,是长江三角洲湖泊集中分布区。
4.土壤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主要属沼泽土和草甸土,滨海地区为盐渍土。
淋溶型的地带性黄棕壤或黄褐土仅见于基岩孤丘。
平原地区大部分已培育为肥沃的水稻土和旱地耕作土。
5.水文1)太湖水系全流域的径流,分别由太湖北部和东部的沙墩等经由黄浦江等泄入长江,其中洪水期的80%以上的径流通过黄浦江下泄。
2)黄浦江黄浦江源于淀山湖,经由吴淞注入长江,全长114千米。
黄浦江年均流量仅321立方米/秒。
6.生物1)植物——常绿阔叶林;常绿果木(柑橘、琵琶、杨梅)2)动物——湿地、迁徙鸟类;多种淡水鱼类7.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非金属(石灰岩、白云岩、高岭土、大理石)2)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二.人类活动特征1.农业活动1)概况——物产丰饶,农业发达,盛产稻米、蚕桑和棉花,是中国著名稻米产区。
水产资源更为丰富。
仅太湖拥有鱼类即达百种左右。
2)稻米——长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3)桑蚕——苏州和杭嘉湖地区4)棉花——海滨地区5)水产——阳澄湖、淀山湖以螃蟹著称。
长三角地区一、位置与范围1.省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江海交汇之处:长江入海口【水运发达:依托长江干支流水运,联系广大内陆地区,南北海上航运中枢,同时也是铁路枢纽】3.三角洲:由长江和钱塘江等河流冲积而成,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二、人口与城市、经济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城市最密集,经济发展程度最高2.核心(最大的城市):上海市,是中国的________,同时也是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对长三角、长江流域甚至全国有辐射带动作用3.工业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长三角地区城市之间联系密切,交通发达,城市之间协同发展三、水乡特色与旅游1. 水乡:浙江——乌镇、西塘;江苏——周庄、同里1.园林:苏州园林,杭州西湖,明孝陵3. 传统文化:饮食,戏剧,________,茶文化4. 旅游业发达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对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下列属于上海优势条件的是①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 ②全国铁路交通中心 ③重要的金融中心④重工业基地 ⑤商业中心 ⑥全国政治中心A. 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 ②④⑥2. 下列工业城市中,完全属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区的是A. 上海、深圳、沈阳B. 北京、天津、苏州C. 天津、无锡、广州D. 苏州、无锡、常州3.“十一”黄金周,裴钡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下面所见所闻描述不正确的是 A.我看到了东方明珠电视塔 B.我游览了秀美的杭州西湖C.我欣赏了精巧别致的苏州园林建筑 D.我登上了高大雄伟的泰山4.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的是A.苏州园林 B.明十三陵 C. 兵马俑 D.布达拉宫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长江三角洲的成因主要是流水的堆积作用。
三角洲平原通常是携带着大量的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进入海洋的地方水下坡度比较平缓,河流的流速也就相对的会变得缓慢,而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的前面,从而形成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部抵达杭州湾,西部可以到达南京,东部可以抵达海滨,是一片非常坦荡的大平原。
长江三角洲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太湖平原是长江三角洲的主体,而太湖平原则是以太湖为中心,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主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年均气温、年均最高气温以及最低气温都在呈现增加的趋势,其增温率冬季和春季比较高,而夏季则是最低。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异同点:
一、相同点:
1、两者都是处于河流入海的三角洲区域,具有明显的海运优势;
2、两者都背靠广大内陆地区,对内陆的辐射、带动作用都比较强;
3、区域内的铁路、公路网络都比较发达。
二、不同点:
1、珠江三角洲邻近东盟,而长江三角洲则邻近日韩;
2、长江明显比珠江通航里程更长,更有优势;
3、长三角的城际轻轨发展得更快一些。
长江三角洲有什么特点?一、区域优势明显1. 地理位置独特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北靠长江,地理位置优越。
其地处大陆沿海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被誉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
2. 交通便利长江三角洲作为交通枢纽,连接了中国北方、东北地区和太平洋沿岸经济发达国家。
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众多的港口,其中上海港是世界第一大货物集散地,辐射能力广泛,成为中国对外交往和物资交流的重要门户。
二、经济发展迅速1. 工业集聚效应明显长江三角洲地区吸纳了大量的外资和国内投资,形成了世界级的工业集群。
依托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出了以汽车、电子、纺织、机械、化工、钢铁等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 服务业蓬勃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成为了中国服务业的重要发展地区。
金融、保险、商贸物流、科技研发等服务业蓬勃兴起,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
三、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1.水资源保护长江三角洲地区贯穿长江,享有丰富的水资源。
政府和各界人士高度重视长江水库的保护,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限制产业发展、严控工业污水排放、推广节水技术等,保护了长江的水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和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建立了一批生态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同时,长江三角洲地区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促使公众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文化底蕴深厚1. 历史文化丰富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曾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尤其是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包括博物馆、艺术展览、音乐剧等,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景观。
2. 传统工艺独特长江三角洲地区还保留着许多传统工艺,如苏绣、安徽皖绣、上海漆艺等,这些工艺凝聚着地方文化的精华,表达了江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长江三角洲1、位置:江海交汇(1)位于长江下游地区,临黄海与东海(2)范围:上海市、江苏南部,浙江北部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3、河湖: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
著名湖泊:太湖、4、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5、江海交汇的区位优势:(1)对内联系:依托长江干支流水运,联系广大内陆地区;临黄海、东海港口众多,是我们南北海上航运中枢,向北可达京津唐、辽中南,向南可通珍珠江三角洲;(2)对外联系: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主要港口6、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著名古都:南京、杭州,(南京的中华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堡)(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和扬州(3)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城市:上海,中国最大城市,南京、杭州、苏州、无锡、扬州等。
7、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1)上海为周边地区提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2)上海作为巨大的消费市场,能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3)上海为周边地区提供大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8、“同城效应”:前提条件: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发达;9、旅游:(1)条件: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便捷的交通和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2)著名的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杭州西湖;水乡风貌的古镇,江苏周庄、同里,浙江乌镇、西塘。
(3)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饮食文化。
10、农业:“鱼米之乡”(平原为主,气候雨热同期,是重要水稻产区;河湖众多,重要的淡水鱼产区)11、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1)有利条件:便利的水陆交通(铁路线,京沪线、沪杭线);广阔的消费市场(最大城市群);区内有众多大学与科研机,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厚实等。
(2)不利条件:本地矿产资源短缺,能源不足(解决办法,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开发新电源,秦山核电站。
)(3)地位: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2、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利:(1)河流为区域发展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2)河流为区域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对外联系;(3)河流为区域发展提供生活用水,水产品等。
长江三角洲知识点归纳总结长江三角洲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群之一。
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与杭州湾交汇处,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三个省市。
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经济活动,下面将对该地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临太湖,北靠长江。
地势东高西低,河网发达,土地肥沃。
该地区以平原为主,土地利于农业和城市建设。
二、人口和城市1. 人口: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人口密集的区域之一,人口众多。
根据最新数据,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超过1亿,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群之一。
2. 城市:该地区包括苏州、南京、杭州、宁波、无锡、合肥等多个大中城市。
这些城市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经济发展1. 区位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靠近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和国际航运重要通道,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门户之一。
2. 经济规模: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发达的工业体系,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城市有着高水平的产业集聚和创新能力,其中不乏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
3. 产业结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以制造业、服务业和创新科技为主导。
该地区的制造业规模庞大,涵盖了众多领域,如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纺织等。
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也日益壮大,包括金融、物流、旅游等方面。
4. 交通网络: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枢纽发达,拥有众多的港口、机场、高铁和公路等交通设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和动力。
四、文化和旅游资源1. 历史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例如苏州的古典园林、南京的明清建筑、杭州的西湖、宁波的博物馆等。
2. 风景名胜: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风光也吸引了众多游客。
太湖、乌镇、西塘等都是国内外旅游景点。
3. 水乡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水乡文化闻名,有着丰富的水运传统和民俗风情。
如苏州的古城河道和水乡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