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血症 菌血症 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的区别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的区别(广州医科大从化分院,09检验,蓝宇风扬)(一)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
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例如白喉、破伤风等。
病因:病因是各种致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外毒素是蛋白质,主要在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释出,产毒菌多为革兰阳性菌,少数是革兰阴性菌。
临床表现:毒血症的临床表现与致病菌所产生外毒素相关。
例如白喉,白喉杆菌本身一般不侵入血流,但被吸收的外毒素则可与易感的组织结合,在临床上引起各种表现,如心肌炎、软腭麻痹、声嘶、肾上腺功能障碍等症状。
例如破伤风,其病原菌为破伤风梭菌,其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造成破伤风特有的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症状。
(二)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
在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常发生内毒素血症。
病因:1、全身网状系统功能障碍,免疫机能下降,肠道吸收的内毒素过多而超过机体清除能力;2、胃肠道粘膜缺血、坏死、屏障破坏,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3、肠道吸收的内毒素因肝功能障碍由循环直接入;4、某些组织、器官的感染引起外源性内毒素入血。
临床表现:表现急起畏寒、寒战、、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三)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例如伤寒早期有菌血症期。
病因:感染的口腔组织的外科手术或常规的牙科操作,感染的下尿路插管,脓肿切开和引流和内置器的细菌生长,特别是静脉注射和心内导管,导尿管和造口术内置器及导管均可引起短暂的菌血症。
败血症名词解释
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若侵入血流的细菌被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无明显毒血症症状时则称为菌血症。
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
致病菌通常指细菌,也可为真菌、分枝杆菌等。
临床表现一般为急性起病、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心动过速,以及皮疹、关节肿痛、肝脾肿大和精神、神志改变等。
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器官功能障碍,称之为重型败血症。
病情进一步加重后可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原生物学试题及答案病原生物学试题及答案1.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有何区别?答:革兰氏阳性菌强度:较坚韧.厚度:厚20~80nm肽聚糖层数:多,可达50层.肽聚糖含量:多。
占胞壁干重50%~80%.磷酸壁:+.外膜:-革兰氏阴性菌强度:较疏松.厚度:薄,10~15nm肽聚糖层数:少,1~3层. 肽聚糖含量:少,占10%~20%.磷酸壁:-.外膜:+.2.类毒素的概念答:将细菌外毒素用0.3%~0.4%的甲醛溶液处理,使其毒性消失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3.无菌、无菌操作的概念答:无菌不含活的微生物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也称无菌技术4.正常菌群的概念答: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无害5.条件致病菌的概念答:正常菌群与人体间的平衡状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被打破,是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也能引起疾病特定条件:1.寄居部分的改变2.免疫功能低下3.滥用细菌菌群失调6.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答:菌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毒血症病原菌在入侵的局部组织生长繁殖,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时,细胞随血流播散至全身多种器官,引起新的化脓病灶7.破伤风芽孢梭菌的致病条件、致病物质及防治原则答:条件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伤口的厌氧微环境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嗜神经性外毒素)防治原则用3%过氧化氢清洗伤口,清创扩创,接种破伤风类毒素8.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意义和结果判定答:原理细胞免疫与IV性超敏反应并存特点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支杆菌有无免疫力结果与意义阳性反应直径大于5mm,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BCG)有免疫力强阳性反应直径大于15mm,活动性阴性反应无硬结或直径小于5mm,未感染过或未接种BCG假阴性反应感染初期,老年人,严重结核并其他传染病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9.微生物分哪三型八类?答: 1.非细胞性微生物(病毒)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10.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都包括哪些答: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质粒,胞质颗粒)核质{原核}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11.列表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要点答: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输入物质抗原主要是抗体产生免疫力时间慢(2~3周) 快(输入即生效) 免疫力维持时间数月至数年 2~3周主要用途预防治疗或紧急预防。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的区别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的区别(广州医科大从化分院,09检验,蓝宇风扬)(一)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
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例如白喉、破伤风等。
病因:病因是各种致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外毒素是蛋白质,主要在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释出,产毒菌多为革兰阳性菌,少数是革兰阴性菌。
临床表现:毒血症的临床表现与致病菌所产生外毒素相关。
例如白喉,白喉杆菌本身一般不侵入血流,但被吸收的外毒素则可与易感的组织结合,在临床上引起各种表现,如心肌炎、软腭麻痹、声嘶、肾上腺功能障碍等症状。
例如破伤风,其病原菌为破伤风梭菌,其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造成破伤风特有的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症状。
(二)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
在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常发生内毒素血症。
病因:1、全身网状系统功能障碍,免疫机能下降,肠道吸收的内毒素过多而超过机体清除能力;2、胃肠道粘膜缺血、坏死、屏障破坏,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3、肠道吸收的内毒素因肝功能障碍由循环直接入;4、某些组织、器官的感染引起外源性内毒素入血。
临床表现:表现急起畏寒、寒战、、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三)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例如伤寒早期有菌血症期。
病因:感染的口腔组织的外科手术或常规的牙科操作,感染的下尿路插管,脓肿切开和引流和内置器的细菌生长,特别是静脉注射和心内导管,导尿管和造口术内置器及导管均可引起短暂的菌血症。
慢性病和免疫受损患者发生革兰氏阴性菌血症较常见。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的区别
(广州医科大从化分院,09检验,蓝宇風揚)
(一)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
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例如白喉、破伤风等。
病因:病因是各种致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外毒素是蛋白质,主要在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释出,产毒菌多为革兰阳性菌,少数是革兰阴性菌。
临床表现:毒血症的临床表现与致病菌所产生外毒素相关。
例如白喉,白喉杆菌本身一般不侵入血流,但被吸收的外毒素则可与易感的组织结合,在临床上引起各种表现,如心肌炎、软腭麻痹、声嘶、肾上腺功能障碍等症状。
例如破伤风,其病原菌为破伤风梭菌,其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造成破伤风特有的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症状。
(二)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
在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常发生内毒素血症。
病因:
1、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障碍,免疫机能下降,肠道吸收的内毒素过多而
超过机体清除能力;
2、胃肠道粘膜缺血、坏死、屏障破坏,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
3、肠道吸收的内毒素因肝功能障碍由侧枝循环直接入体循环;
4、某些组织、器官的感染引起外源性内毒素入血。
临床表现:表现急起畏寒、寒战、高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三)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例如伤寒早期有菌血症期。
病因:感染的口腔组织的外科手术或常规的牙科操作,感染的下尿路插管,脓肿切开和引流和内置器的细菌生长,特别是静脉注射和心内导管,导尿管和造口术内置器及导管均可引起短暂的菌血症。
慢性病和免疫受损患者发生革兰氏阴性菌血症较常见。
临床表现:
1.骤起高热,可到40-41℃,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
2.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可有意识障碍;
3.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
4.肝脾可肿大,重者可黄疸,皮下出血斑等。
除非患者处于患有持续性或高水平菌血症的危险性,典型的短暂而低水平的菌血症是无症状的。
典型的表现为全身性感染的体征,包括呼吸急促,寒战,体温上升和胃肠道症状(腹痛、恶心、呕吐、腹泻)。
在疾病初期,若不测量血压则往往不会发现低血压。
有的患者低血压出现较晚。
(四)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例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
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引起败血症。
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易发生迁徙病灶;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易合并感染性休克。
当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时称为脓毒败血症。
病因:具有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的各种细菌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体,细菌
侵入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通过皮肤或粘膜上的创口;二是通过疖子、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化脓性病灶。
患有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及肝硬变的病人因抵抗力减退,更容易得败血症。
临床表现:表现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状:发热、严重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
(五)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和肾脓肿等。
病因:脓毒症可以由任何部位的感染引起,临床上常见于肺炎、腹膜炎、胆管炎、泌尿系统感染、蜂窝织炎、脑膜炎、脓肿等。
其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等,但并非所有的脓毒症患者都有引起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的阳性血培养结果,仅约45%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可获得阳性血培养结果。
脓毒症常常发生在有严重疾病的患者中,如严重烧伤、多发伤、外科手术后等患者。
脓毒症也常见于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白血病、再生障碍型贫血和尿路结石。
临床表现:(1)原发感染灶的症状和体征;(2)SIRS的表现(发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外周血白细胞增加);(3)脓毒症进展后出现的休克及进行性多器官功能不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