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加热标准温度的动态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133.50 KB
- 文档页数:6
焦化厂焦炉温度和焦炉压力制度1、焦炉温度制度1.1 标准温度与直行温度焦炉燃烧室的火道数量较多,为了均匀加热和便于检查、控制,每一个燃烧室的机、焦侧各选择一个火道作为测温火道,其温度分别代表机、焦两侧温度,这两个火道称为测温火道和标准火道。
其所测得的实际温度称为直行温度。
为保证全炉各燃烧室温度均匀,各测温火道温度与同侧直行温度的平均值不应超过±20℃,边炉相差不超过±30℃,超过此值的测温火道为温度不合格火道,并以均匀系数K均表示:K均=[(M-A机)+(M-A焦)]/2M ;M焦炉燃烧室数;A机、A焦:机、焦侧测温火道温度不合格数。
直行温度不但要求均匀,还要求直行温度的平均值保持稳定,并用安定系数K安考核。
K安=〔2N-(A'机+A'焦)〕/2N ;N直行温度的测量次数;A'机、A'焦:全炉机、焦测直行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规定的该测标准温度相差超过±7℃的测量次数。
1.2 橫排温度同一燃烧室的各火道温度,称为横排温度。
每一个燃烧室各火道温度,应当由机侧向焦侧逐渐增高,要求从机侧第2火道至焦侧第2火道的温度均匀上升。
横排温度均匀系数=(考核火道数-不合格火道数)/考核火道数。
1.3 边火道温度燃烧室两端的炉头火道,由于散热量大,温度较低。
为防止炉头焦炭不熟,以及装煤后炭化室头部降温过多,引起炉砖开裂变形,一般要求边火道温度低于标准温度的值在100℃以内。
为评定炉头温度的好坏,要求每一个炉头温度与该侧炉头平均温度差不超过±50℃。
1.4 蓄热室顶部温度为防止因蓄热室高温而将格子砖烧熔,应严格控制蓄热室温度。
对于硅砖蓄热室,其顶部温度应控制在1320℃以下。
在一般情况下,蓄热室的高温事故应不容易发生,但是,当炭化室窜漏,荒煤气被抽到蓄热室内燃烧,砖煤气道煤气漏入蓄热室内燃烧,立火道煤气燃烧不充分,继续到蓄热室燃烧以及废气循环发生短路等,仍可能引起蓄热室高温事故,特别是当炉体衰老时容易出现上述情况。
第四章:炼焦炉的加热与调节前言在了解了炼焦工艺的“煤的理论”、“结焦原理”、“备煤工艺”之后,应接着了解“装煤、平煤、出焦”操作工艺。
但是,由于装、平煤、出焦有专人讲解。
所以,我这里接着讲解炼焦炉的加热与调节。
“加热与调节”是炼焦工艺过程中最重要的工艺操作,应当把握的主要内容有:1、加热用的主要燃料是什么?其发热量、燃烧反应是什么?如何计算其用量?如何确定与其匹配的空气量?其燃烧产物量,密度ρ如何计算?2、焦炉内的传是如何传递的?3、如何对焦炉进行热工评定?4、焦炉的加热制度有哪些?什么是温度制度?包含些什么内容?什么是压力制度?包含些什么内容?5、在使用焦炉煤气加热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加热调节?6、在使用高炉煤气和混合煤气条件下,如何进行加热调节?7、如何进行停、送、换用煤气的操作?了解与把握这些知识,不仅是热修瓦工技师分析、判断、监督延长焦炉使用寿命的必要前提,也是热修瓦工进行安全热修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焦炉加热用燃料——煤气以及助燃空气的计算一、焦炉加热常用燃料有两种: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
为提高高炉煤气的热值,常在高炉煤气中掺烧焦炉煤气。
二、热工计算用煤气的组成:①名称:组成(体积%)低发热量3 KJ/Nm O CmHnCO N H CH CO 焦炉煤气242 2 259.2 25.5 6.0 2.2 2.4 4.0 0.4 17890高炉煤气 1.5 0.2 26.8 13.6 57.2 0.4 3637②煤气的湿组成表示及换算煤气中常含有饱和水蒸汽。
湿煤气的组成,可按干煤气组成和各个温度在煤气中饱和水蒸汽的含量进计算。
g常数)来表示:立方米干煤气所能吸收的水蒸汽的质量(g一般是给出1干干H2Og变成HO因此,必须先把湿。
干2 H2O在标准状态下(0℃760mmHg)条件下:1Kg水蒸汽的体积为:22.143 /Kg = 1.24 m18g3干煤气吸收的水份为1m干干H2Og干干H2O g3 124 m×100×1.24 = 0。
浅谈焦炉加热制度摘要:本文介绍了焦炉的温度制度、压力制度,并结合我厂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温度;压力;生产状况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的飞速发展,炼焦行业也出现了快速增长。
我国的焦炭产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
生产焦炭的主体的设备是焦炉,为了焦炉达到稳定、优质、低耗、长寿的目的,要求我们管理好焦炉的加热制度,要求各炭化室的焦饼在结焦时间内沿长向和高向均匀成熟,而焦炉加热制度制定的原则是:炉温均匀、合理的温度制度和合理的压力制度。
根据以上两点原则,结合我厂的实际生产情况,谈一谈我对焦炉加热制度的认识。
1、炉温均匀,合理的温度制度1.1标准温度和直行温度标准温度是指机、焦侧测温火道平均温度的控制值,是规定结焦时间内保证焦饼成熟的主要指标。
标准温度与结焦时间的关系涉及炭化室炉墙的厚度、炭化室宽度焦饼中心温度、加热煤气种类、水份、煤种性质及炉体结构等。
按实测的焦饼中心温度和焦饼成熟程度加以校正。
我厂生产不稳定、结焦时间、煤种变更快,在实际制定标准温度时要灵活。
一般在这样情况下,看一看焦炭的挥发份指标,推焦过程中用测温计测量焦饼中心温度的方式来迅速的制定出结焦时间内的标准温度。
直行温度是指全炉各燃烧室机侧、焦侧测温火道所测得的温度值。
其目的是检查焦炉沿各燃烧室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和昼夜温度的稳定性。
直行温度的评定:K均和K安(均匀系数和安定系数)。
直行温度的稳定性就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①装煤量和装炉煤水分。
每孔煤装入量不大于±1%,装入煤水分每增减1%,炉温就会升降5-7℃.这就要求装煤量和装炉煤水分要稳定。
②加热用煤气的发热值。
加热用煤气的发热值与煤气的组成、温度和压力温度等有关。
焦炉煤气的发热值主要与配煤比例和焦炉操作有关系,炭化室压力不稳定,会使焦炉煤气组成产生很大的波动,全炉的焦炉煤气量是各炭化室所产生煤气的混合气,因此不受结焦期的影响,但焦炉周期操作中的检修后期,全炉煤气热值降低,根据焦炉生产中这一特性,在检修时间过长的情况下,我厂焦炉上升管专门设计五级翻版控制,根据结焦时间进行控制,保证煤气发热值的稳定,炉温和大气温度变化相反,白天煤气温度高、密度小、湿度增加,实际情况下的湿煤气热值降低,炉温趋于下降,中班变化不大,夜班则炉温趋于上升,掌握大气温度变化对炉温影响的规律,争取调节主动。
第四章:炼焦炉的加热与调节前言在了解了炼焦工艺的“煤的理论”、“结焦原理”、“备煤工艺”之后,应接着了解“装煤、平煤、出焦”操作工艺。
但是,由于装、平煤、出焦有专人讲解。
所以,我这里接着讲解炼焦炉的加热与调节。
“加热与调节”是炼焦工艺过程中最重要的工艺操作,应当把握的主要内容有:1、加热用的主要燃料是什么?其发热量、燃烧反应是什么?如何计算其用量?如何确定与其匹配的空气量?其燃烧产物量,密度ρ如何计算?2、焦炉内的传是如何传递的?3、如何对焦炉进行热工评定?4、焦炉的加热制度有哪些?什么是温度制度?包含些什么内容?什么是压力制度?包含些什么内容?5、在使用焦炉煤气加热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加热调节?6、在使用高炉煤气和混合煤气条件下,如何进行加热调节?7、如何进行停、送、换用煤气的操作?了解与把握这些知识,不仅是热修瓦工技师分析、判断、监督延长焦炉使用寿命的必要前提,也是热修瓦工进行安全热修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焦炉加热用燃料——煤气以及助燃空气的计算一、焦炉加热常用燃料有两种: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
为提高高炉煤气的热值,常在高炉煤气中掺烧焦炉煤气。
二、热工计算用煤气的组成:①名称:组成(体积%)低发热量焦炉煤气H2CH4CO CmHnCO2N2 O2KJ/Nm359.2 25.5 6.0 2.2 2.4 4.0 0.4 17890高炉煤气 1.5 0.2 26.8 13.6 57.2 0.4 3637②煤气的湿组成表示及换算煤气中常含有饱和水蒸汽。
湿煤气的组成,可按干煤气组成和各个温度在煤气中饱和水蒸汽的含量进计算。
一般是给出1立方米干煤气所能吸收的水蒸汽的质量(g常数)来表示:g干干H2O 因此,必须先把g干H2O变成H2O湿。
在标准状态下(0℃760mmHg)条件下:1Kg水蒸汽的体积为:22.14= 1.24 m3 /Kg181m3干煤气吸收的水份为g干干H2O100 m3干煤气吸收的水份为:g干干H2O×100×1.24 = 0。
第三章焦炉的操作与加热调节第一节装煤与推焦炼焦的生产操作包括装煤、推焦、熄焦以及焦炭产品的筛分分级、运出,整个过程是连续进行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配合好,并严格地按一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才能确保生产正常稳定地进行。
一、装煤:装煤应装满,装煤量应均匀稳定,要装平,装密实,不应有缺角和凹腰。
煤料顶面(煤线)炭化室之间的距离称为炉顶空间高度。
大型焦炉炉顶空间高度250~300毫米左右。
1#焦炉炉顶空间为300~500毫米。
装煤不满,•炉顶空间就增大,空间温度升高,这不但降低焦炉的产生能力和化学产品质量,•而且炉顶和炉墙石墨增加,严重时会造成推焦困难。
装煤过满,会使炉顶空间过小,影响煤气的流通,使炭化室压力增大,而且顶部会产生生焦。
装煤不平,有缺角和凹腰现象,会产生局部过大或生焦。
装煤不均匀,煤料从炭化室吸热就不均匀,那就会影响燃烧室各火道温度的均匀性,甚至产生高温事故。
平煤不好,还容易堵塞装煤孔,使煤气不能流通而造成推焦困难。
因为对每个炭化室的供热量是一样的,•如果各炭化室的装煤量不均匀,就会使焦炭的最终成熟度不一致。
因此应当搞好装煤的计量和平煤操作,•每个炭化室的装煤量应不超过规定装煤量的1%,•一般为±200公斤左右,评定装煤是否均匀的指标是装煤均匀系数。
一般要求装煤均匀系数在0.9以上.除了装满、装平和装匀以外,在装煤时还应注意快装、少喷煤、少冒烟和平煤杆带出的余煤要尽量少。
二、推焦:严格地按循环推图表推焦,是关系到整个焦炉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标志着机械正常运转、炉体维护及时、热工制度稳定而均匀,•也标志着送煤和运焦系统工作的正常。
1、推焦串序和推焦计划:推焦的炭化室孔数很多,而且都按一定的结焦时间炼焦,因此焦炭成熟后的推焦操作必须严格地按一定顺序和时间进行。
因为在焦炉结构和装煤量,煤料性质和结焦时间一定的情况下,燃烧室加热温度是一定的,如果推焦不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提前或落后,就会使焦炭不成熟或过火,焦炭不成熟时,生焦收缩不好,和炉墙间的磨擦力增大;过火时,焦块碎,扒焦时容易将焦饼推胀。
焦化厂焦炉炉温管理及调节控制方法(1)、总则。
结焦时间延长,在22—25h间每延长1h,标准温度降低10--15ºC,结焦时间延长到25h以上,炉温基本不变,这时差标准温度控制在1200左右,一般不低于1150。
标准温度降低以后,由于炭化室硅砖积蓄的热量减少和供热强度降低,以及结焦时间的后期焖炉的影响而使直行温度的波动幅度增大,给炉温的管理带来困难,应结合炭化周期内温度变化温度变化规律分析出殃的温度差,不应盲目调节煤气量的供给。
结焦时间延长后,给横排温度的分布带来很大的影响。
结焦时间在22—24h,横排温度曲线的走向逐渐出现变形,结焦时间在30h左右,边火道温度急剧下降,横排曲线变成“馒头”形状。
这种情况的产生是由于下述原因造成的。
炉体表面散热的多少,取炉内平均温度值。
由于焦饼的最终成熟温度与结焦时间的长短没有依赖关系,所以在延长结焦时间的情况下,其炉内平均温度值与正常结焦时间下虽然稍有差别,但不是成正比变化的。
这种因素造成了炉表散热比例的增大。
炉表散热主要靠边火道煤气量和空气量的供应,由于边火道煤气量和空气量的供应(一般多30%--40%的气量)是按正常结焦时间设计的,另外,由于上下部炉头裂缝的啬和蓄热室部位的散热等都给边火道的加热带来不利因素。
因此,随着结焦时间的延长,造成边火道温度不断降低,从而破坏了横排温度的正常分布,横排温度的变形程度取决于边火道温度的下隆幅度。
在高速横排温度时,主要应增加边火道的气量供应以补充啬的散热损失。
一般情况下,应保持边火道温度不低于1050ºC。
所以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边火道温度值,达到焦饼基本均匀成熟。
(2) 增加边火道煤气量和空气量的方法。
用焦炉煤气加热时,下喷式焦炉结焦时间短于24h,可采用增加边火道貌岸然喷嘴直径的方法增加煤气量,但结焦时间再延长时就不显著了,应采取减小中部喷嘴直拚的办法增加边火道貌岸然煤气量。
如果是处在结焦时间频繁变动和很快可以恢复正常结焦时间时,一般采用在中部火道喷嘴中加铁丝的办法以提高边火道温度。
煤化工(焦化厂)焦炉温度调节、变更结焦时间操作、调节煤气和废气行程一、温度调节1、温度调节是调火工的主要工作,调节全炉温度的时候应做到如下几点:①要制定一个合适的加热制度;②要保持加热制度的稳定,调节不能过于频繁,且幅度不能过大;③要注意炉温变化趋势。
下面分别以用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作叙述。
2、烧焦炉煤气时的温度调节焦炉煤气的热值较高,反应也较快,最好的燃烧状况是火焰呈稻黄色,过暗说明空气不足,过亮发白说明空气过量。
高低温号可以通过换孔板、插拔铁丝、清理下喷管来进行调节。
3、烧焦炉煤气时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①灯头砖及砖煤气道堵塞。
灯头砖及砖煤气道堵塞是调火工作中常见到的问题,特别是新开工的焦炉。
此时,可用ø12的螺纹钢通透。
对于砖煤气道长石墨的情况可用备用的下堵钻12mm 左右的圆洞烧掉石墨,石墨烧掉以后恢复原来的下堵。
②交换旋塞开关不正。
产生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一是个别号开关位置没有调整;二是煤气交换行程改变。
③孔板安装不正或不干净。
④孔板前后管路堵塞。
⑤灯头砖出口杂质较多。
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焦炉煤气中的焦油萘等烧结而成,用钢钎通透即可4、烧高炉煤气时的调节高炉煤气是一种贫煤气,热值较低,调节时要有更大的耐心。
对于高低温号的调节要可以通过更换孔板、更换牛舌砖来实现,同时,烧高炉煤气时要注意封墙、小烟道单叉的严密。
5、烧高炉煤气时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①炉头温度过低。
产生这种情况有如下几种原因:a封墙不严密;b双叉部不严密;c斜道不干净;d斜道正面串漏;e是煤气热值低。
②横墙温度不好。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是调节砖放置不规范或尺寸有误,但这种情况对温度影响不大时一般不予调节。
③蓄顶吸力。
蓄顶吸力是否均匀也是控制高炉煤气是否均匀分布的重要因素,所以下降气流时应保持吸力为±3pa,上升时为±2pa。
④蓄热室格子砖堵塞。
遇到这种情况可用压缩空气吹扫解决。
二、变更结焦时间操作1、延长结焦时间时:表3:延长结焦时间幅度2、缩短结焦时间时:表4:缩短结焦时间幅度3、根据延长的结焦时间,确定相应的加热标准温度和变更加热制度,在减少煤气量时,地下室焦炉煤气主管压力不低于500Pa,高炉煤气不低于300Pa,当压力过低时,可采用关旋塞,换孔板方式进行,并适当调整废气盘进风门开度和吸力。
焦炉炉温调节1、前言焦炉加热管理包括温度的管理和压力制度的管理。
其任务是按规定的结焦时间、装煤量、装煤水分及加热煤气性状等实际条件,及时测量调整焦炉加热系统各控制点的温度、压力,实现全炉各炭化室在规定时间内各部位均匀成焦, 使焦炉均衡生产并达到稳产、优质、低耗、长寿、高产。
其中焦炉温度的管理贯穿于炼焦生产的始终,它对于降低热耗、提高焦炭质量、延长焦炉寿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因此加强对炉温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改善操作。
2、炉温产生波动的原因2.1换向期间炉温的变化焦炉加热的特点是双联火道、废气循环、焦炉煤气下喷、高炉煤气侧入,每30分钟要改变一次单、双火道的加热方式以保证加热均匀。
焦炉直行温度一般在换向10分钟后测。
由于焦炉的燃烧室较多,在测直行温度时,有的测的早,有的测的晚。
测得早的火道温度下降得少一些,测得晚的火道温度下降得多些,所以测得的温度不能代表火道的真实温度,所测温度换算成换向后20秒的温度,以确定该火道测温点的最高温度。
冷却温度作为一个校正值,其本身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冬夏季节温度变化较大、改变加热煤气种类或结焦时间等情况。
因此应加强测量以减少直行温度换算时的误差。
2.2结焦期间炉料状态的变化对炉温的影响直行温度测量中以换算到下降后20秒的温度来消除换向期间温度波动引起的误差,尚不够全面,还应该分析结焦期间炉料状态的变化对炉温的影响。
装入煤在炭化室分层结焦,煤料各层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而成焦炭。
在整个结焦时间内,进入燃烧室的热量是保持一定的。
刚装煤时,炭化室墙将大量热传给煤料,使其表面温度急剧下降。
一般从装煤开始后的1~2小时,由1050ºC~1100ºC降至700ºC左右。
因炉墙两侧温差急剧加大,炉墙大量放热,同时提高了火焰和墙面间的温差,使火焰传给炉墙的热量也急剧增加。
以后随着炭化室墙面温度的升高,热量逐渐平稳。
因此,结焦开始后的3~4小时内炉墙放出其本身的大量热,使炭化室墙面温度降至700ºC左右;以后的7~8小时,炉墙稍有蓄热,使炭化室墙面温度缓慢升至900ºC~950ºC;而在结焦末期,炉墙有较多的蓄热,炭化室墙面温度回升至1050ºC~1100ºC。
焦炉的温度制度焦炉的温度制度(一)结焦时间和标准时间的关系焦炉每排燃烧室火道数较多,为了便于检查,控制,在机,焦侧各一个火道作为测温火道。
标准温度是指机,焦侧测温火道平均温度的控制值,是在规定结焦时间内保证焦饼成熟的主要温度指标。
结焦时间与标准温度的关系,因碳化室宽度,炉墙厚度和焦饼中心温度不同而异。
标准温度还与高度方向加热均匀性,加热煤气种类,煤料情况等因素有关。
结焦时间亦不能过短,否则由于标准温度显著提高,容易烧坏炉体,同时会造成焦饼成熟不匀,产生生焦,并使炭化室内石墨生成过快,从而造成焦饼难推。
另外,炉温过高使装煤料时冒烟冒火严重,易烧坏护炉铁件。
因此,一般认为,对于炭化室宽度为450毫米的焦炉,结焦时间不宜低于16小时。
在任何结焦时间下,为了保证炉体安全,对硅砖焦炉,火道底部温度不能超过1450度,这就保证燃烧室最高温度不超过1550—1600度;对粘土砖焦炉,最高允许的火道底部温度为1250度。
(二)焦炉中心温度为了解所制定的温度制度是否正确及沿炭化室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焦饼均匀成熟的程度,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炭化室,于结焦末期测量机,焦侧焦饼中心上,中,下温差不应超过100度,否则下部易产生过火焦而是上部产生生焦。
为了防止炭化室顶部空间温度过高和下部焦饼加热不足,致使推焦困难,焦饼上部温度也不应高于下温度。
在测量焦饼中心温度同时,还应测炭化室顶部空间温度,该处温度不超过850度,温度高时影响化学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使炉顶石墨生长较快。
(三)直行温度直行温度是指全炉机,焦侧测温火道的温度。
焦炉火道温度因一系列因素的变化而波动。
为了保证全炉各炭化室加热均匀。
应经常测量并及时调节直行温度,使其符合规定的标准温度。
火道温度是在下降气流时测底部喷嘴和调节砖间的大砖温度。
测量是有交换5分钟后开始,因各火道测温时间不同,应将各火道测定值,分别校正到交换后20秒的最高温度值,以便控制和比较。
为了选定固定的温度下降值,要求测直行温度时有一定顺序和间隔时间。
关于出现高低温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一、直行温度出现高低温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1.直行温度的稳定性方面:(1)装煤量和装煤水分处理方法:炭化室的装煤量应力求均匀与稳定,因为装煤量是焦炉生产能力和供热的基础,每炉波动值不大于200kg。
装煤水分的波动时及时调整炉温、调节供热或结焦时间,因为煤水分的波动不但影响装煤的稳定,更主要的是水分的蒸发将从炉内带走较多的热量。
在正常结焦时间,如果保持装入的干煤量不变。
装炉煤水分每增减l%,炉温要升降5~7℃.相当干煤耗热量的增减60~66kJ/kg,则供焦炉加热的煤气量约增减2.5%左右,才能保持焦饼成熟程度不变。
(2)加热煤气发热量加热煤气发热量因煤气的组成、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
1.焦炉煤气的组成主要因配煤组成和焦炉操作而变,由于煤气发热量的变化,将使焦炉供热量变化,则直行温度产生波动。
当缺乏严格的配煤质量要求或炭化室压力波动,甚至经常在负压下操作时,焦炉煤气的组成波动很大,用这样的回炉煤气加热,直行温度的稳定性很难维持。
在结焦期内发生的煤气组成不同。
对全炉来说,煤料处于不同的结焦发生煤气的发热量也不同,在生产正常情况下,一般于焦炉检修时间的末期,煤气发热量最低。
2.煤气温度对发热量有较大的影响,煤气温度高,饱和水蒸汽含量大,因此发热量变低。
另外,因一定量煤气的体积与绝对温度成正比,所以当用仪表控制流量时,煤气温度的变化,还将影响实际进入炉内煤气量的变化,煤气温度高,则煤气进入量相对减少,反之,则相反。
当回炉煤气管系较长且暴露于大气,故大气温度对煤气温度也有影响。
正常天气时一天内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当其他因素稳定时,炉温变化规律和大气变化规律相符,即:白班气温高,煤气温度也高,煤气密度小,湿度增加,实际温度下的湿煤气发热量降低,炉温趋于下降,夜班时则炉温趋于上升。
一般经验是,当煤气温度变化l0℃时,直行温度可变化5~IO℃。
当遇有寒流、高温和大雨时,加热煤气温度将有很大变化,处理办法:稳定配煤质量、炭化室压力、回炉煤气温度及湿度、炉顶空间温度和洗苯塔操作等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