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教育“富二代”
- 格式:pdf
- 大小:226.16 KB
- 文档页数:3
当今社会最争议的话题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怎样约束富二代、官二代的骄横作为或许是教育问题,但怎样改变“拼爹”的现实却是难解的社会之殇。
“我-爸-是-李-刚”:拼爹时代已经到来?“我-爸-是-李-刚”,让人好悲伤,从中折射了这是一个“拼爹”的年代。
很早以来就流传这样一句话:“学会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家庭的出生,决定了一个人的出路,有一个“好爸爸”,就有一个好前程,这是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
如今,许多人就以“我爸是XX”作为成才的捷径,作为进步的筹码,也作为违法乱纪的资本。
有家网站做了项调查,调查发现70%多的男孩子表示没房没车可以结婚。
但是同样70%多的女孩子表示,没车没房还是不结婚。
有人说,现在80后和90后的男孩子是最可怜的一代,他们要在事业上跟官二代竞争,在感情上与富二代竞争。
对官二代特权意识的考量不应是唯一的追问“我爸李刚”必定要与官二代李启铭成为2010最热网络语。
事件激发的民事反弹达到顶点,不仅有对官二代特权意识的反抗,更包含对造成官二代目无法纪,肆意妄为的官一代的追问。
公权膨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对民-意的倾轧,强烈倾轧必将引起激烈民-意反弹并直指社会安定,将公众安危踩在脚下的官二代也注定被淹没在公众严惩凶手的呼声中。
官二代肇事后的冷漠与狂妄,影射出官一代对官二代教育的显性不良,从官二代行凶后的颐指气使,更可捕捉到官一代的官声和乖张的行为方式。
我们完全看不到人性的善念和温情,肇事后若无其事的接女友喝咖啡,更彰显出官二代对权力护航的倚重和张扬,人性泯灭天良丧荆公众在深思官二代不可一世嚣张的背后,似乎更有上梁倾斜下梁歪的定律如影随形。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与平头百姓的差别总是显而易见的。
教育的正确引导可能使一个人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处事态度,不会因为自身条件的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但是面对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要使能量巨大者始终不逾矩,就必须有完备的社会制约体系。
浅析“富二代”的教育举措作者:骆琴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28期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杭州飙车案等一系列事件的陆续发生,人们开始对富二代这个群体的关注不断增加,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富二代们接受有效的教育措施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命运,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
富二代教育举措主要从改变传统观念入手,从重物质给予到重精神创造,从学以致知到学以致用转变,在教育方式上注重自我教育,并且因材施教加强特色教育。
最后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即建立多元性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来实施。
关键词富二代教育品质“富二代”一词首先出现在2007年12月10日的一期《鲁豫有约》。
“富二代”一词有着特定的对象,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如今他们靠继承过亿家产,拥有丰厚的财富。
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涌现了数以千万计先富起来的人群,由此也有了庞大的“富二代”人群。
在第一代先富起来的人群中,很多民营企业家并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加上忙着发展自己的事业,对子女的教育往往无暇顾及,造就了一部分“富二代”学习和教育的缺失。
1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1.1 从物质给予到精神塑造对于“富二代”的教育,我们应注重他们个性的塑造。
现在很多家长在物质上宠溺孩子,精神上的教育却“营养不良”。
对于“富二代”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用金钱去堆砌教育,而是注重培养他们的性格品质。
“富二代”处在的这个年龄阶段注意力开始比较集中,逻辑思维显著增强,并且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对于“富二代”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可采取说理引导的方法,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富二代”们分清是非﹑明白事理,以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促使其个体倾向性稳步前进。
1.2 学以致知与学以致用共同作用罗格斯认为:“现代教育的悲剧之一就是认为唯有认知学习是重要的。
”现在许多家长和学校都把分数看得很重要,再加上很多“富二代”身上肩负着继承父母家业的重担,很多“富一代”们便在学业上对他们的要求更加严格。
“官二代”的家庭教育失败谁之责作者:叶小舟来源:《中华家教》2010年第12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2010年下半年“李刚门”事件在网络引起了极大愤慨和关注。
当人们深入剖析发生李启铭悲剧的社会原因时,千万不能忘了“李刚式”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官二代”和“富二代”的家庭教育失败,有共性原因,也有突出的个性原因。
从共性原因看,他们对家庭教育都不够重视,且有将家庭关系变异为分数关系、成绩关系的趋势,父母普遍关注孩子的成绩,却不关注孩子的身心成长。
而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不管是富裕人家,还是一般家庭,基本的价值观念是一致的,即普遍崇尚“权势”与“财富”,把父母的权势、家庭的财富,无形中转变为孩子的社会地位。
这种“权势观”和“财富观”,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个性原因看,“富一代”和“官一代”显然不希望“富不过三代”、“强不过三代”。
他们希望孩子成才,但他们的家庭教育却问题多多。
其一,父母由于工作繁忙,与孩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少,因此有“补偿”心理,通过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来表达对孩子的关注,不过也由此反复刺激孩子的物质欲望。
其二,父母在孩子面前并不约束自己的言行,为了表明自己的“能干”,总爱表露用钱和权可以搞定一切,把生意场和官场上的规则带进家庭。
其三。
父母身边的人对孩子百般呵护,要啥有啥,即便父母告诉他不要张扬,但孩子却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为所欲为的“王国”。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社会普遍重视学校教育,但支撑学校教育的,还有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
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身心发展,家庭教育起基础性作用。
有一些“官一代”、“富一代”,总把教育责任交给学校,认为只要花钱给孩子上个好学校就可以了,今后大不了送孩子出国。
到头来,就是孩子出国,也极有可能是“垃圾留学”。
回国后照样啃老。
当前的社会环境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
当今的“富一代”和“官一代”,很难脱身于商场和官场规则来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公民教育。
浅谈富二代、官二代一提起官二代、富二代,相信多数人都是仇视的,因为多数人都不是官员、富人。
何谓‚富二代‛?‚富二代‛一词首先出现在《鲁豫有约》,一般指七、八十年代出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他们靠继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
从其父母成就与素养来看,‚富二代‛一般分为四种类型:知识成功型、纨绔子弟败家型、顺其自然型、父衰子落型。
早在2004年,罗雪挥、潘丽就曾在《新闻周刊》上指出:‚一个靠继承财富,自然拥有资产的新‘富二代’阶层开始随着民企一、二代交班而逐渐形成‛。
‚富二代‛普遍存在一种‚金钱至上‛心理。
近来,‚富二代‛现象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最典型的现象就是最近国内发生的一系列飚车案件。
富家子弟飚车,视人民群众为草芥,视法律为空白,拿自己生命当儿戏,对社会和谐进步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只有根治‚富二代‛现象,弱势群体权利才能得到保障,国家法律才有尊严,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每个人也要认真反思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思考其解决办法,并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言行,加强修养。
而所谓的‚官二代‛们,较之‚富二代‛们,似乎更占据天时地力人和的优势。
‚官二代‛的身份已经成了一个敏感词,由于他们处于一个特殊的群体,与普通家庭的孩子相比,本身具有很多优势,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这种优势逐渐转变为一种优越感,这就造成,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他们常常会有一种高人一等的特权思维。
‚富二代‛‚官二代‛现象已日趋明显,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社会原因,改革开放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也带来了一些弊端,金钱,权利对社会的冲击是巨大的,而拥有金钱权利所带来的特权更是造成了不公平的出现。
二、是个人原因,主要是二代少爷们的无知造成的,他们的父母在追求到所拥有的东西的过程中还付出了很多,有的还记得自己曾经是个普通人,但他们是生下来就拥有了特权,再加上缺乏管教,因此就产生了这种不公平。
富二代的定义标准
富二代" 是中文俚语,通常用来形容家庭富裕,第二代接受了相对较好教育和生活条件的年轻人。
这个词语具有贬义,有时候可能涉及到对这些人的社会态度的评价。
富二代的定义标准主要包括:
1.家庭财富:富二代的家庭通常相对富裕,拥有大量财产、企业或资产。
2.受教育程度:通常富二代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可能在国内或国外的优质学府学习。
3.生活方式:富二代的生活方式可能较为奢华,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包括名牌商品、高
档住宅等。
4.社交圈:他们可能与其他富有人士或者社会名流有较广泛的社交关系。
5.就业状况:一些富二代可能直接继承家族企业或资产,有的可能选择从事自己喜欢的
行业或创业。
需要注意的是,"富二代" 这个词语有时也可能带有负面色彩,涉及到一些对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或偏见。
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不能简单地通过家庭背景来定义一个人的全部。
浅谈现代家教要辩证实施“四大模式”概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穷家的孩子早熟,早懂事,小小的肩膀就能担起家庭的重担。
他们融入社会早,参加社会实践多,所以他们对社会的冷暖知晓就相对早。
他们社会经验相对多,容易在创业中起家。
但他们的弱点也不少,如小家子气,容易产生自卑,遇事敏感走极端,缺少大将风度,甚至撒野耍滑。
穷日子过怕了,一旦财物得手,贪得无厌。
大户人家不能忘本,要在优越的环境中教育孩子节俭耐劳。
节俭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富裕程度,国家多么富强,家庭多么富厚,都必须实施“低碳教育”和“耐劳、勤劳教育”以及“抗挫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先富起来的那波人后代,即当下被称为“富二代”阶层,有相当一部分人改变了祖先们节俭耐劳的创业轨迹,挥金如土,甚至好逸恶劳,为非作歹,这样的纨绔子弟只怕是“奢侈无三代,迷途不到头”。
一、富门寒教,节俭耐劳想想现在出生在城市富裕家庭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到优越物质和过分的溺爱等原因,将来一部分人也许会成为一群“不想长大族”或“啃老族”,即被宠爱溺爱惯了的子女长大后仍然不能摆脱孩子般的任性和沉迷自我的生活态度,以及长期养成的自私懒散、好吃懒惰、吃不了苦、惟我独尊、以为人人都要宠着他、让着他,稍有不顺就以为社会都欠他的。
因此,当今家长在让孩子们享受着优越生活的同时,很有必要进行待人接物、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勤俭节约之教育。
针对致富后出现的怪现象,我们教育的对策:一是要倡導建设“书香家庭”,发动全民读书,尤其是发动儿童读经与读科普运动。
“万古皆逝,唯文乃存;图谱铭心,经典永生。
”以读经与读科普来对抗游戏机和有害媒体的侵害。
在读经与读科普活动中构建现代人美好的“心灵图谱”。
大凡达人都是在刻苦读经中长大的,如胡适3岁识字,6岁始每日在其母亲陪伴下挑灯晨读,养成日后的苦读精神。
二是要加强养成教育,家长减少孩子的零用钱,让孩子学会过“艰苦的日子”,让孩子上学时每日步行3公里,加强锻炼,学会自理,学会劳动,假日家长支持孩子勤工俭学。
龙源期刊网 国外富翁如何“调教”富二代作者:查一路来源:《中华家教》2013年第09期近期社会上接连出现“富二代”违法犯罪的新闻,这一社会现象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西方国家,也有富二代的问题。
国外的富二代同样有类似不劳而获、有此生花不完的金山银山、普遍责任感比较差等特点。
如何让富二代有所担当?是富二代的上辈思虑和挠头的问题,由此衍生出五花八门的“调教”富二代的方法。
诺兰公爵,一位拥有三亿英镑的贵族,其家产源于继承。
但其父的遗嘱中,竟然有一条,规定诺兰的儿子希伯来16岁这年继承100万遗产,18岁开始,每年从他父亲那里支取25万英镑的生活费。
这项遗嘱,当然体现了祖父对孙儿的爱。
可是,这难坏了诺兰公爵,他觉得儿子在这样的年龄支配这么多的财产,会让他养成终身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没办法,他只好六亲不认,不惜与儿子上法庭打官司,其目的是,将儿子继承遗产的时间从16岁推迟到25岁。
富翁赫尔利的女儿艾丽原本聪明伶俐,在美国新泽西州一家私立学校上学。
不久,赫尔利发现女儿染上了毒瘾。
冷静地思考后,他痛下决心,把女儿交给了一家严厉的戒毒公司。
这家公司把她带到爱达华州荒野,这里白雪皑皑,荒无人烟,夜晚四野都是狼嚎,艾丽在这里经受了严酷的锻炼。
接着,赫尔利又把艾丽送到一所特殊学校,这里实行军事化管理,饮食起居,全部自理,还有一项专门的航海训练,要求学员与大风大浪搏击。
艾丽在这里彻底戒掉了毒瘾,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
洛克原本是一位银行家,退伍军人,当他发现富二代日益成为社会问题,于是改行做起了现在的工作。
如今,他专门为解决富二代问题提供咨询和服务。
五年来,他为300名富二代提供了服务,帮他们改变恶习,挖掘潜能,进而让他们自食其力,甚至超越他们的父辈。
作为一项训练,每年春天,洛克带领这群富二代去北极探险。
这是一项极为艰苦的训练,被洛克当作挫折教育加以重点强调。
极地探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为严峻的考验,他们要坐着狗拉的雪橇,穿越北极,天寒地冻,食物匮乏,狂风暴雪几乎要将人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