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暴雨强度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2023暴雨红色预警的标准是多少(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3暴雨红色预警的标准是多少2023暴雨红色预警的标准是多少-暴雨红色预警标准2023暴雨红色预警的标准是多少推荐给人们进行采纳。
2024暴雨的强度划分有哪些暴雨是指降雨量非常大、强度很大的降水过程,是一种极端气象现象。
它往往伴随着严重的洪涝灾害、山洪、泥石流和其他次生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暴雨的威力和影响,科学家和气象部门采用了一系列的强度划分标准。
本文将介绍2024年暴雨的强度划分标准。
强度划分标准1. 国内暴雨等级标准在中国,气象部门通常将暴雨划分为四个等级:大暴雨、特大暴雨、超大暴雨和历史性暴雨。
这些等级根据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来划分,以下是国内暴雨等级标准的详细描述:•大暴雨: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100毫米以上,或者3小时内降雨量达到50毫米以上的暴雨。
•特大暴雨: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250毫米以上,或者3小时内降雨量达到100毫米以上的暴雨。
•超大暴雨: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400毫米以上,或者3小时内降雨量达到150毫米以上的暴雨。
•历史性暴雨:指在某个地区发生的罕见、极端的暴雨事件,其降雨量远远超过上述标准,并且在该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灾害。
2. 国际暴雨等级标准除了国内的暴雨等级标准,国际上也有一些常用的暴雨等级划分标准。
国际标准通常将暴雨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下是国际暴雨等级标准的描述:•非常强暴雨:每小时降雨量大于或等于100毫米。
•强暴雨:每小时降雨量介于50毫米至99毫米之间。
•暴雨:每小时降雨量介于25毫米至49毫米之间。
•次暴雨:每小时降雨量介于15毫米至24毫米之间。
•中雨:每小时降雨量介于7毫米至14毫米之间。
•小雨:每小时降雨量介于0.1毫米至6毫米之间。
为什么划分暴雨强度很重要?划分暴雨强度不仅有助于科学家和气象部门对暴雨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评估,还能对应急响应和灾害防范提供重要的参考。
不同等级的暴雨会对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农作物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过准确划分暴雨强度,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在暴雨来临之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暴雨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
暴雨强度计算标准●总则本标准规定了暴雨强度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适用于浙江省的暴雨强度计算和设计。
本标准参照了国家标准和其他省市的相关规定,结合浙江省的气候特点制定。
●术语和符号●暴雨:在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或超过50毫米的天气现象。
●暴雨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通常以毫米/小时为单位。
●降雨历时:降雨持续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设计降雨历时: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的降雨历时,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暴雨强度计算中常用的符号如下:●q:暴雨强度,单位为毫米/小时;●t:降雨历时,单位为小时;●P:重现期,表示多少年一遇的降雨强度;●c:折减系数,表示由暴雨样本代表性误差引起的折减;●m:修正式中的指数;●n:修正式中的常数。
暴雨强度计算3.1 暴雨强度的计算公式通常由设计降雨历时和重现期决定。
在浙江省,暴雨强度计算通常采用以下公式:q = (P/t)^(1/m)c1000其中,P为重现期(年),t为降雨历时(小时),c为折减系数。
该公式中的指数m和常数n应根据具体地区的暴雨特性进行确定。
3.2 在进行暴雨强度计算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降雨样本进行计算。
一般而言,降雨样本的数量不应少于5年。
同时,应考虑降雨历时、重现期等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浙江省暴雨强度公式根据多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工程实践经验,结合国家标准和其他省市的相关规定,浙江省暴雨强度公式如下:q = (P/t)^(1/m)c1000 (mm/h)其中,P为重现期(年),t为降雨历时(小时),c为折减系数,m为指数。
具体参数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性进行确定。
参考数据可参照浙江省气象局发布的暴雨强度公式。
浙江省最大降雨量空间分布根据多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研究成果,浙江省最大降雨量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不均匀性。
总体来说,浙江省的南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降雨量较大,而北部地区和内陆地区的降雨量相对较小。
此外,山区和平原地区的降雨量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和排水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降雨特点,以确保工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024最新全国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目录暴雨是指降水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强降水天气现象。
在我国,不同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城市布局等因素。
下面是一些中国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目录。
1.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目录:-暴雨强度=0.3+0.1×(累计降水量/12)+0.2×(小时降水量/3)+0.4×(累计风力/10)2.上海市暴雨强度公式目录:-暴雨强度=0.2+0.15×(累计降水量/10)+0.3×(小时降水量/6)+0.35×(累计风力/12)3.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目录:-暴雨强度=0.1+0.15×(累计降水量/8)+0.25×(小时降水量/4)+0.5×(累计风力/14)4.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目录:-暴雨强度=0.2+0.1×(累计降水量/15)+0.2×(小时降水量/2)+0.4×(累计风力/8)5.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目录:-暴雨强度=0.15+0.1×(累计降水量/20)+0.3×(小时降水量/5)+0.35×(累计风力/16)6.武汉市暴雨强度公式目录:-暴雨强度=0.12+0.1×(累计降水量/18)+0.25×(小时降水量/3)+0.38×(累计风力/20)以上仅为示例,实际上,不同城市对于暴雨强度的公式目录可能存在差异,并且经常会根据实际气象变化和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进行调整和改进。
暴雨强度公式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评估和预测暴雨天气状况,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以减少暴雨可能引发的灾害。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1 总则1.0.1 为在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提高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排水工程规划。
1.0.3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在城市排水程规划中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4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划定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1.0.5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
1.0.6 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用地应按规划期规模控制,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水系、防洪以及其他专业规划相协调。
1.0.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排水范围和排水体制2.1 排水范围2.1.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2.1.2 当城市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设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时,应将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及其连接的排水管渠纳入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范围。
涉及邻近城市时,应进行协调,统一规划。
2.1.3 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城镇,其污水需要接人规划城市污水系统时,应进行统一规划。
2.2 排水体制2.2.1 城市排水体制应分为分流制与合流制两种基本类型。
2.2.2 城市排水体制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要求,当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和废水受纳体条件,结合城市污水的水质、水量及城市原有排水设施情况,经综合分析比较确定。
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
2.2.3 新建城市、扩建新区、新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地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
QX3-2000的替代标准是QX/T 2000-2023,这是一个关于城市暴雨强度公式设计暴雨雨型的标准。
该标准首次发布,并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城市排水防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科学应对城市暴雨灾害,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QX/T 2000-2023标准应运而生。
QX/T 2000-2023标准规定了城市暴雨强度公式设计暴雨雨型的基本原则、方法、参数确定等,为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和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该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降低城市暴雨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QX/T 2000-2023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提升我国城市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对新版“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中排水工程系统组成与设计流量的探讨发布时间:2022-05-06T07:57:51.476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8期作者:刘飞[导读]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是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的全面修订。
作为排水领域的纲领性标准文件,从国内排水领域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以排水工程系统性为基础,重点明确了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组成和设计要求。
笔者针对新版设计标准中关于排水工程的系统组成与设计流量的最新规定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63摘要:《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是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的全面修订。
作为排水领域的纲领性标准文件,从国内排水领域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以排水工程系统性为基础,重点明确了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组成和设计要求。
笔者针对新版设计标准中关于排水工程的系统组成与设计流量的最新规定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室外排水设计标准》;排水工程;雨水系统;污水系统;旱季设计流量;雨季设计流量1 概述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分别在2011 年、2014 年和2016 年先后进行了3 次局部修订,《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在原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已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21 年4 月9 日正式发布,并将于2021 年10 月1 日施行。
本次全面修订的重要出发点是为了保障城市安全,科学设计室外排水工程,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防治城市内涝灾害和水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促进资源利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1]。
下面就本次修订增加的排水工程的系统组成与排水工程设计流量计算方法的调整进行介绍与探讨。
2本次修订新增了排水工程的系统组成本次修订新增了第3章排水工程,系统规定了室外排水工程的组成与相互关系。
不可抗力暴雨标准摘要:一、不可抗力暴雨标准的定义二、不可抗力暴雨标准的具体内容1.暴雨强度2.持续时间3.影响范围三、不可抗力暴雨标准的应用1.预警和防范2.应急响应3.损失评估和赔偿四、我国不可抗力暴雨标准的改进和挑战正文:不可抗力暴雨标准是指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由于自然灾害原因导致的暴雨现象,对于这种暴雨现象所造成的损失,应当免除相关责任。
这一标准对于防范自然灾害风险、指导应急响应以及合理评估和处理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不可抗力暴雨标准的具体内容包括暴雨强度、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
暴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大小,通常以毫米/小时为单位。
持续时间是指暴雨发生的时长,一般以小时为单位。
影响范围是指暴雨所影响的地理区域,通常以行政区划为单位。
在我国,不可抗力暴雨标准主要应用于以下三个方面:1.预警和防范:气象部门根据实时的气象数据,预测可能发生的不可抗力暴雨,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根据预警信息,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暴雨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2.应急响应:在不可抗力暴雨发生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援。
对于受灾严重地区,国家还会提供物资和资金支持,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3.损失评估和赔偿:在不可抗力暴雨事件结束后,相关部门会对受灾地区的损失进行评估。
对于符合不可抗力暴雨标准的损失,政府及相关保险公司会给予相应的赔偿,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我国不可抗力暴雨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改进和挑战。
例如,如何进一步提高暴雨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如何合理界定不可抗力暴雨标准与人为责任的关系等。
特大暴雨标准特大暴雨是指短时内降水量极大,造成严重洪涝灾害的天气现象。
特大暴雨对城市和农村都会造成严重影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特大暴雨标准的制定对于防范和减轻特大暴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大暴雨的划分标准。
特大暴雨的划分标准主要依据降水量和降水强度。
根据气象部门的规定,一般情况下,连续24小时降水量达到250毫米及以上,或者6小时降水量达到100毫米及以上,即可划定为特大暴雨。
此外,降水强度也是判定特大暴雨的重要指标之一,一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毫米也可以被视为特大暴雨。
二、特大暴雨的影响。
特大暴雨给城乡带来的影响非常严重。
在城市中,特大暴雨容易引发城市内涝,造成交通瘫痪、房屋倒塌、电力中断等问题,给市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在农村地区,特大暴雨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农田和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失,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三、特大暴雨的防范措施。
为了减轻特大暴雨带来的灾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提前预警特大暴雨的发生,及时通知市民做好防范准备。
其次,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再次,加强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加强山区的植被恢复和防护工程建设,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最后,加强社会救援和救灾工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及时组织救援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特大暴雨灾害带来的损失。
四、特大暴雨的应急响应。
一旦特大暴雨发生,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首先,要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引导市民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其次,要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疏散受灾群众,转移危险区域内的人员和财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再次,要加强灾后重建工作,修复受损设施,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
五、结语。
特大暴雨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关于发布成都市中心城区
暴雨强度公式(修订)的公告
暴雨强度公式是反映降雨规律、计算城市雨水排水设计流量的主要依据,是指导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规划、工程设计和相关设施建设的重要基础,对科学规划设计城市排水管网及设施、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和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均具有指导意义。
目前,成都市城市雨水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所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于上世纪70年代编制,距今已有40余年,受气候与降雨特点变化的影响,暴雨强度公式已不能客观反映当前成都市降雨的实际情况,亟需进行修订。
鉴于此,成都市水务局与成都市气象局委托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成都市气象台对成都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修订,成果于2015年3月通过了成都市水务局与成都市气象局共同组织的评审。
近日,成都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修订)已获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现公告如下:
一、修订后的暴雨强度公式:
()
()]017.0)^[(log 953.0346.27lg 651.01594.44-++=P t P i (mm/min )
式中:i 为降雨强度(mm/min ,毫米/分钟);t 为降雨历时(min ,分钟);P 为重现期(年)。
二、新公式适用于成都市中心城区、温江、郫县、双流、新津及新都,其余周边地区(彭州、都江堰、崇州、蒲江、大邑、邛崃、龙泉驿、青白江、金堂)可参照使用。
三、各相关单位应将其作为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技术依据,确保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高标准建设。
该公式自发布之日启用,成都市水务局、成都市气象局负责该公式在使用过程中的解释说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