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议论文四种结构模式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18
议论文的多种结构及范文今天我们进入议论文写作结构的复习。
合理安排好结构是高考作文取得成功的关键,掌握几种结构模式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了解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正确、鲜明、深刻、新颖;论据分两类:事实论据(名人事例)和道理论据(有权威性的名言,格言,诗句和俗句)。
其基本要求是:真实、准确、典型、新颖。
论证的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二、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一般思维模式。
结构三大块:总(引论)——分(本论)——总(结论)引论:提出问题。
在议论文开头鲜明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分析问题。
在文章中间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
结论:解决问题。
结尾部分,得出综合性结论或提出希望。
三、本论的结构——关键部分本论部分即分析问题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
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角度。
“向度”常有四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
可以按四个向度的顺序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也可从四个向度中选择一至两个展开,但要注意分论点之间一定要有联系。
根据分论点之间的联系,本论部分可分为四种模式:(1)并列式围绕中心论点从同一个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从而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
注意:分论点不重复、不交叉、不包括。
如:中心论点:要养成多思的习惯分论点:①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②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③多思脑子才能越用越灵(2)层进式即对事理做纵深剖析,以显示思维的深刻性。
是什么(概念)层进式结构议论文基本模式:为什么(原因)怎么样(方法)会怎样(意义、作用、结果)如:《要钻牛角尖》(1)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
(2)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
四种万能结构模板让你作文马上50+,附范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高考议论文要做到妙手天成,平时就必须练就一双妙手。
今天,就把50+议论文常用的四种结构模板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在耐心看完之后,能做相应的练习,早点熟练掌握这些模式。
模板一观点+素材+分析+小结观点——明确(一句话,干净利落)素材——事例典型,叙述简洁(用公众认可的例子,某人之类少用为妙)分析——紧扣中心论述,不游离小结——归纳,点破主题注意:最好多用几个素材,每个素材都应有相应的分析。
示例:生命的光芒,因位置而变幻。
(观点)扎拉·菲利普斯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外孙女,曾被《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美丽的50个人”之一,她高雅的举止让英王室为之自豪。
然而,当扎拉公主毅然决定成为一个马术骑手时,她生命的光芒改变了颜色。
脱去冠冕,褪去礼服,她和普通骑手一样艰苦地训练,挤在地摊上挑选别人用过的马鞍。
2006年9月,她成功地赢得了“欧洲全能骑术锦标赛”冠军,整个英伦为之振奋。
(事例)在赛场这个新位置上,扎拉公主宛如露珠,尽显光芒。
她那金黄色的皇室标签变成了鲜红色的勋章。
在皇宫里,她的美丽让皇室生辉;在赛场上,她的技术让众人折服。
(评论)在生命的锦缎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25岁的扎拉学习,怎样让适合锦色的繁花添到锦缎上绽放,怎样在不同的位置中找到生命光芒的方向。
(小结引申分析)注意:素材必须有分析。
反例:“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
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议论文写作,掌握这四种结构易得高分。
一、总分式《红楼梦》中王熙凤一出场,便对黛玉说了这样一番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
寥寥数语中,难为凤姐的是,她不仅夸赞了黛玉,还安慰了迎春姐妹,迎合了在场所有人的心,更不露声色地达到了她讨好了老祖宗(气派不凡,富有慈爱之心)的目的。
细细想来,凤姐的这番话竟颇像一篇袖珍型的,结构完整的议论佳作。
论点:黛玉是天下最标致的人物(暗含:只有老祖宗这样的人物,才配有这么酷的孙女);论据:虽是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像个嫡亲的孙女;结论:所以老祖宗天天想念着黛玉。
结构方法:总——分——总。
论证技巧:天衣无缝。
见人就说人话,见鬼就讲鬼语,能够随机应变,左右逢源,滴水不漏,无懈可击,这是王熙凤做人的风格。
我们做人不可学凤姐,作文却可向凤姐讨技巧方法。
1、“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
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
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例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就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结构特点。
文章开篇第一句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是什么”,也即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为什么?“其理由如次”:一、二、三部分从历史经验、从存在问题、从主观主义的危害三个方面阐述了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四部分提出改造的具体措施。
也就是“怎样做”。
2、总——分式:其特点是没有结论部分。
在引论提出论点后,或分若干论点阐述证明,它常在分述的部分进行小结;或分举若干论据进行分析。
例如荀子的《劝学》(课文节选部分):开篇先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接着分别从学习的效果(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的重要作用(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注意积累、用心专一)等几个方面来证明。
2010高考议论文结构指导【教学目标】1、理解“结构”在作文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结构清晰”的方法技巧,指导写作实践。
【教学重点】四种结构模式【教学重点】“结构清晰”的方法技巧【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导入新课:议论文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有理、有据需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上。
这“序”就是结构。
清代戏曲家李渔认为,工匠造房盖屋必须首先筹划“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就是说胸中先要有“构图”方能“运斤挥斧”,正式开工。
写议论文犹如建房屋,挥毫着墨之前也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写作过程中遵循这种构想,文章完成时要体现这种构想。
一篇好的高考议论文肯定也是一篇讲究构思、结构清晰的文章,而这种文章往往也是最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一)——总分式一、写作步骤:“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
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
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范文借鉴:<< 诗意地生活>>湖南考生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乎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
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
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语》中人生三境界。
理想。
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略”。
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
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
”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
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到碧霄?奋斗。
2010年高考作文常用格式实例详解(一)第一大类:层进式结构(内容深刻美) 特点:结构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内容上以深入深刻见长。
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1号文,以演绎推理展开的层进式议论文)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它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有灰尘也有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对幻想的渴望。
我们虽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第一段提出论点,即论述“是什么”)阮籍目瞩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
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以一曲《广陵散》而成为绝响。
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有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者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
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第二段举例,正反对比分析原因,即论述“为什么”)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
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
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的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最完美的结合。
常见的四种议论文写作结构导语: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无疑是文章的“骨骼”了——失去了健壮坚实、功能齐全的骨骼,血肉将无所依附,灵魂将无处寄放。
如果你疏于锻炼文章的“骨骼”,就会大大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篇考场优秀范文《追梦路上,你我共行》,分析感悟文章在结构上有哪些妙处?■原题展现2018全国新课标I卷(河北、河南、江西、广东、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山西、山东)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地震。
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场优秀作文追梦路上,你我共行◇河南考生段落1:十七年后的你,请抬头望这世界,俯首观此文字。
数十年的岁月如梦,过往是一帘幽梦,寸寸韶[sháo]华;将来是一场新梦,点点星光。
而你们共同筑造的这中国梦,定是面面红旗,张张笑脸,道道彩虹。
(点拨:开头用“十七年后的你”扣材料“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而发,具有很强烈的“写作对象意识”,这一点在整篇作文中有很好体现,请同学们好好品悟。
接着作者用对称的句式谈“梦”,语言表现力强。
当情感蕴藉丰富时,作者紧扣材料点明中心论点:共同筑造中国梦。
高考议论文四种万能结构模板“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高考议论文要做到妙手天成,平时就必须练就一双妙手。
今天,就把50+议论文常用的四种结构模板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在耐心看完之后,能做相应的练习,早点熟练掌握这些模式。
模板一观点+素材+分析+小结观点——明确(一句话,干净利落)素材——事例典型,叙述简洁(用公众认可的例子,某人之类少用为妙)分析——紧扣中心论述,不游离小结——归纳,点破主题注意:最好多用几个素材,每个素材都应有相应的分析。
示例:生命的光芒,因位置而变幻。
(观点)扎拉·菲利普斯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外孙女,曾被《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美丽的50个人”之一,她高雅的举止让英王室为之自豪。
然而,当扎拉公主毅然决定成为一个马术骑手时,她生命的光芒改变了颜色。
脱去冠冕,褪去礼服,她和普通骑手一样艰苦地训练,挤在地摊上挑选别人用过的马鞍。
2006年9月,她成功地赢得了“欧洲全能骑术锦标赛”冠军,整个英伦为之振奋。
(事例)在赛场这个新位置上,扎拉公主宛如露珠,尽显光芒。
她那金黄色的皇室标签变成了鲜红色的勋章。
在皇宫里,她的美丽让皇室生辉;在赛场上,她的技术让众人折服。
(评论)在生命的锦缎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25岁的扎拉学习,怎样让适合锦色的繁花添到锦缎上绽放,怎样在不同的位置中找到生命光芒的方向。
(小结引申分析)注意:素材必须有分析。
反例:“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
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2010高考议论文结构训练(四种基本结构写作要点及优秀作文示例)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一)——总分式一、写作步骤:“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
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
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诗意地生活湖南考生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乎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
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
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语》中人生三境界。
理想。
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略”。
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
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
”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
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到碧霄?奋斗。
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
现世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
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
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
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收获。
是第三层境界:“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
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
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
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
”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著打破命运的锁,把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名师点评这篇佳作成功之处有三:一是结构严谨,论点新颖。
文章采用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中间三段文论述观点的议论文结构模式,巧妙地将“诗意地生活”与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联系起来,精练地概括出“种下理想,不懈奋斗”“收获诗意人生”的新颖观点。
二是文采斐然,诗意盎然。
作者对“诗意地生活”的理解,用语精练、形象而新颖,如“点燃”“洗去”“擎起”等动词,用得精练准确;“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等比喻句用得新颖贴切。
三是材料新鲜,积累丰厚。
文章用到的材料,古今中外不下10处。
有的直接引用,有的间接引用;有的描述较详,有的一笔带过;有的出自课内所学,有的来自课外阅读;有事例,有诗句,但无不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彰显出作者平时阅读涉猎之广、积累之丰。
诗意地生活湖南考生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
——海德格尔诗意地生活,自可“闲观好山当户碧云晚”;诗意地生活,自可“静赏古层贮月松风凉。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存世在百年之间,生命之路惟有用一份清明与淡定去行走,诗意地生活,它可找等到自身真正的价值。
繁琐的俗世,人总是难以舒展最初的念意。
纷扰的世事,迷乱的红尘,人们为俗务烦扰,让快乐的心蒙了尘,在成功的阶梯上摔了跤,才记起先哲们所说的“诗意”与淡定。
诗意地生活,世事烦扰不再泰戈尔说过,死之烙印将生命本真烙在生之硬币上,使它去购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惟有诗意地生活,才能清明淡然的看待纷争的世界,让烦扰不再。
千舸过尽,一片汪洋,采石矶孤独地清点倒影,浊浪便是一杯煮过的酒,李白这一喝,便醉了一部唐代编年史。
仗剑天涯的李白,选择了诗意地生活,于是便让历史留下了青莲居土洒脱的身影,一匹青驴,一袭青衫,让李白找寻到了生命本真的快乐。
诗意地生活,生之价值彰显康德说惟有心中的道德律与头顶上的星空令他敬畏,当我们选择诗意地去生活时,方能探寻到生命最初的敬畏。
穿越庄周梦蝶的翩跹,超脱老子骑青牛而过的函谷险塞,踏过孔子脚下不逝的东流之水,诗意地生活,蓦然回首,生命微笑。
书破万卷的杜甫,选择了诗意的生活,于是便让汗青里多了一位诗中圣哲。
纵然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凄苦;纵然是“老病有孤舟”“凭轩涕泗流”的悲凉:纵然是“卷我屋上三重茅”“高者挂罥长林梢”的窘境;少陵亦不改己志,用一支如椽巨笔,还原了历史本相与民生疾苦,一只小船,一席凉被,让杜甫探实到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现实的世界里一片狼籍,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彩灯闪烁,烁干了安宁。
素琴吟风的高雅不再,短笛赏月的古韵难留,现代人创造的物质文明中心灵的安宁难以寻求。
诗意地生活,拂尽世俗尘埃,清静红尘纷扰,让我们在双手合十的微笑中诗意地生活,找寻到深藏在星辉斑斓里的美好。
点评:这是湖南一篇不可多得满分作文范文。
我佩服该生的记忆与文采。
作者简评古今,引经据典,证明“诗意地生活”必须是清淡与安宁;人生的价值也在于心灵的从容与淡定(让我们在双手合十的微笑中诗意地生活)。
一幅多么美妙的“和谐”图!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二)——并列式一、并列式模式结构(一):分论点并列式写作步骤: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具体要求: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
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选择诚信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
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
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
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若没有诚信的人生则足以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
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基本的信任。
“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
”没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
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
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
举着“金钱万能”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诚信,能给人生打底润色,让人生高大起来,丰满起来,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含蕴,让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注目,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
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
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
荣誉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丽的风景,它再美丽,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耘,就会一直美丽,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长地久。
选择诚信,是正确之选。
在你一一权衡之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你会发现,没有了诚信,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你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唱吧。
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二、并列式模式结构(二):分论据并列式写作基本要求: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
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细雨温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人,活在世上,不仅仅为了每天的三餐饭,也不仅仅为了铜臭,而是为了灵魂的永存。
皑皑白雪,你是否已迷失了归途的方向;浓密的森林,你是否已看不清灿烂的天空。
忘记自己的细微,忘掉自己的渺小,在雪地中奔跑,拨开森林的迷雾,你的身影将会变得高大,你的人生也定会精彩。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
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庭的闲花,他空有满腔的抱负却无计可施,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高歌“高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把对朝庭的失望,对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类不朽的诗篇,这滴春雨,这片闲花,化作无数的雨滴,无数的鲜花,落进千家万户,洒遍中华大地。
胸纳幽兰,神容主若。
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虽是奴才却不甘做奴才。
他叫纳兰容若,与康熙相伴了31年的臣子。
在他的生命中,他的主子驱使了他的一切,雪藏了他的才华。
他只能做康熙的陪衬,做君王身边的细雨闲花,但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人能漠视他的才华,他把幽怨化作了一支笔,书写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凄婉情怀。
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
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把人间的悲苦都化作了笔下灵动的文字,随着呼兰河水,汨汨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