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械使用与控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4.50 KB
- 文档页数:12
单警装备使用教案### 单警装备使用教案####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单警装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单警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教学重点1. 单警装备的使用方法。
2. 单警装备使用的法律依据和规范。
#### 教学难点1. 单警装备在不同情况下的灵活运用。
2. 单警装备使用的伦理和法律界限。
#### 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单警装备的基本知识。
2. 示范法:通过教师或视频示范,展示单警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单警装备使用的伦理和法律问题进行讨论。
4. 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实践单警装备的使用。
####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警察在执行任务时会携带哪些装备吗?-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单警装备的使用。
##### 新课讲解(20分钟)1. 单警装备概述- 介绍单警装备的定义和组成,包括但不限于警棍、手铐、催泪喷雾等。
2. 使用方法- 详细讲解各种单警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强调安全和规范操作。
3. 法律依据和规范- 讲解使用单警装备的法律依据,强调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使用。
##### 示范与实践(15分钟)- 教师或视频示范单警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教师巡回指导。
##### 讨论与交流(10分钟)- 组织学生就单警装备使用的伦理和法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 总结(5分钟)- 总结单警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强调在实际应用中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 作业布置- 写一篇关于单警装备使用的心得体会,要求结合实际案例分析。
####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手铐的使用教案手铐是一种约束性警械,用于控制违法犯罪分子或者犯罪嫌疑人的行动,防止其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发生。
3、手铐的种类:常见的手铐有铁质手铐、塑料手铐、尼龙手铐等,不同种类的手铐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上铐基本技术上铐是指将手铐戴在犯罪嫌疑人的手腕上,使其不能自由活动的技术。
上铐时需要注意掌握好对手腕的控制,避免对其造成伤害或者脱逃。
三、搜身带离技术搜身带离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身体搜查,并将其带离现场的技术。
在搜身带离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安全,并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操作。
教学总结(5分钟):本次教学主要讲解了手铐的使用规范操作相关知识、上铐基本技术和搜身带离技术。
通过本次教学,学员们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树立了正确的战术理念和战术意识。
在以后的工作中,学员们需要不断练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控制技能和应对能力。
手铐是一种约束性警械,使用它的目的是在拘捕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控制犯罪嫌疑人,确保嫌疑人的安全以及保护警察自身或其他人的安全。
在使用手铐前,我们需要进行思想和情绪的准备,思考对方可能会做什么。
手铐的常见类型包括链接形式手铐、板铐和塑料手铐,其中链式手铐是最常用的类型。
手铐的结构包括铐环、铐梁、铐链、保险锁、钥匙孔和卡锁,它的使用特点是约束性警械,可以控制嫌疑人的速度和牢固程度,但也容易使嫌疑人受伤。
手铐的佩戴方式是将手铐佩戴在身体的正(后)方,便于右(左)手取用。
在手铐提取时,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使用正确的握铐方式,并在回放时折铐并装入套内。
在实战中,我们需要检查手铐是否完好无损,保持高度警惕,逐个将铐戴上并扣紧,让对方双手成反铐位置。
体前上铐适用于违法嫌疑人比较温和或带领违法嫌疑人指认现场时。
背手上铐是由后控制嫌疑人的技术之一,其特点是动作隐蔽迅速,控制关节牢固,操作简单、实用、高效。
背手上铐是警察在控制嫌疑人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教案名称:警械综合运用训练教案二、教学目标:1. 使学员掌握各类警械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员在实战中对警械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增强学员的警务实战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警棍的使用技巧2. 警绳的使用方法3. 喷雾器的使用技巧4. 手铐的使用方法5. 警戒具的使用技巧四、教学时间:8课时五、教学对象:警察院校学员、公安民警六、教学地点:警察院校训练场、实战演练场地七、教学准备:1. 警棍、警绳、喷雾器、手铐、警戒具等警械器材。
2. 训练场地布置: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训练场景。
3. 讲解示范人员:经验丰富的教官。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警棍的使用技巧1. 理论讲解:介绍警棍的基本结构、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示范:教官现场演示警棍的基本使用技巧,如劈击、戳击、上隔挡劈击等。
3. 分组练习:学员分组练习警棍的使用技巧,教官现场指导。
4. 错误纠正:针对学员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官进行纠正和指导。
第二课时:警绳的使用方法1. 理论讲解:介绍警绳的基本结构、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示范:教官现场演示警绳的基本使用方法,如捆绑、解绑等。
3. 分组练习:学员分组练习警绳的使用方法,教官现场指导。
4. 错误纠正:针对学员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官进行纠正和指导。
第三课时:喷雾器的使用技巧1. 理论讲解:介绍喷雾器的种类、结构、携带方式、保管方法及注意事项。
2. 示范:教官现场演示喷雾器的使用技巧,如喷射、喷洒等。
3. 分组练习:学员分组练习喷雾器的使用技巧,教官现场指导。
4. 错误纠正:针对学员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官进行纠正和指导。
第四课时:手铐的使用方法1. 理论讲解:介绍手铐的基本结构、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示范:教官现场演示手铐的使用方法,如上手铐、解手铐等。
3. 分组练习:学员分组练习手铐的使用方法,教官现场指导。
4. 错误纠正:针对学员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官进行纠正和指导。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员了解警械的基本种类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学员正确、熟练地运用警械的能力。
3. 提高学员在实战中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警械的基本种类和使用方法。
2. 警械综合运用的技巧。
教学难点:1. 警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警械在不同场景下的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警械在执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引导学员思考:在执法过程中,如何正确、合理地运用警械?二、讲授新课1. 警械的基本种类:警棍、警绳、手铐、催泪喷射器、电击枪等。
2. 警械的使用方法:a. 警棍:左右劈击、连续戳击、上隔挡劈击、隔挡戳击等。
b. 警绳:捆绑、解脱、固定等。
c. 手铐:戴铐、解脱、固定等。
d. 催泪喷射器:喷射距离、喷射角度、喷射频率等。
e. 电击枪:使用距离、射击角度、射击频率等。
3. 警械综合运用的技巧:a. 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警械。
b. 在使用警械时,注意自身安全。
c. 根据警械的特性,合理运用战术。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示范警械使用方法,学员跟学。
2. 学员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员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员掌握情况。
2. 引导学员思考:在实战中,如何灵活运用警械?二、讲授新课1. 警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a. 注意警械的保养,避免损坏。
b. 使用警械时,确保自身安全。
c. 遵守法律法规,合理使用警械。
2. 警械在不同场景下的运用:a. 驱逐性警械:在维护现场秩序、制止违法行为时使用。
b. 制服性警械:在制服嫌疑人、保护自身安全时使用。
c. 约束性警械:在约束嫌疑人、防止其逃跑时使用。
三、课堂练习1. 教师模拟实战场景,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对。
2. 学员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员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员对警械种类和使用的掌握程度。
警务技能警械使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警械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规范使用警械的意识和能力。
3.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警械处理问题的能力,保障自身和群众的安全。
二、教学内容:1. 警械的种类和功能2. 警械的使用条件和程序3. 警械使用的规范和技巧4. 警械使用中的注意事项5. 警械使用后的处理流程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讲解警械的基本知识、使用条件和程序、规范和技巧等。
2. 实践操作:演示警械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讨论警械使用的正确性和效果。
4.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情景,学生扮演角色,运用警械处理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座位整齐,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齐全。
2. 警械设备:准备各种警械,如警棍、手铐、催泪喷雾等。
3. 教学材料:教案、课件、案例等。
4. 安全措施:确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警械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授:讲解警械的种类、功能、使用条件和程序等基本知识。
3. 实践操作:演示警械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讨论警械使用的正确性和效果。
5.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情景,学生扮演角色,运用警械处理问题。
6. 总结讲评:总结警械使用的规范和技巧,解答学生疑问。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警械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体会,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练习等,以确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2. 技能掌握:通过实践操作和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对警械使用技巧的掌握程度。
警械使用技术教案附警务战术理论讲义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警务人员掌握警械使用技巧,并了解警务战术理论。
通过讲解、演示、实践和模拟演练等多种教学方式,使警务人员能够熟练运用警械,确保在执行任务时的安全和效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警械的种类及其功能2. 掌握警械使用的法律依据和操作规范3. 学会运用警务战术理论指导实际工作4. 提高警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教学内容1. 警械知识:介绍常用警械的种类、功能和使用方法2. 警械使用法律依据: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使警务人员明确警械使用的合法性3. 警械操作规范:详细讲解警械使用的步骤、技巧和注意事项4. 警务战术理论:介绍警务战术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5. 实战演练:模拟实战情景,让警务人员亲身体验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四、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PPT、视频等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讲解理论知识2. 演示:教师现场演示警械使用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要领3. 实践: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现场指导,纠正错误4. 模拟演练:设置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5.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心得,教师解答疑问,共同探讨五、教学评价1. 理论知识考核:通过笔试或口试方式检验学生对警械知识和战术理论的掌握程度2. 操作技能考核:现场观看学生操作警械,评估其熟练程度和规范性3. 实战演练考核:评估学生在模拟实战中的表现,包括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如态度、参与度、进步幅度等,进行全面评估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其中理论讲解20课时,实践操作20课时2. 教学环境:警务实战训练基地,配备相关警械和模拟道具3. 教学流程:a. 第1-10课时:讲解警械知识、法律依据和操作规范b. 第11-20课时:讲解警务战术理论,并进行模拟演练c. 第21-40课时:实践操作,包括单个动作训练和团队协作训练七、教学资源1. 教材:警械使用技术手册、警务战术理论讲义2. 辅助工具:PPT、视频、模拟道具、警械3. 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计时器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熟悉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非法使用警械2. 强调警械使用时的安全措施,预防意外伤害3. 注重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配合意识和沟通能力4.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九、教学反馈与改进1.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需求2.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3. 结合警务工作实际,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4. 加强与公安院校、实战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汲取先进教学经验十、教学总结1. 总结教学成果,评估学生对警械使用技术和战术理论的掌握程度2.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3. 强调继续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4. 对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职业荣誉感十一、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警械装备展览,加深对各类警械的了解。
一、教学目标1. 使学员掌握警械的基本知识、种类及使用方法。
2. 提高学员在实战中对警械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员在紧急情况下冷静、果断应对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实战单位民警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场地综合训练场五、教学器材1. 警棍、警绳、手铐、催泪喷雾器、警用辣椒水等。
2. 训练场地布置:模拟现场、障碍物、安全区域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警械在执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强调警械综合运用的必要性。
(二)理论讲解1. 警械的基本知识:种类、特点、使用范围等。
2. 警械使用注意事项:安全、合法、适度等。
3. 警械综合运用原则:合理搭配、灵活运用、协同作战等。
(三)实操训练1. 警棍使用训练a. 基本姿势与握法b. 基本动作:劈击、戳击、挡击等c. 模拟实战训练2. 警绳使用训练a. 警绳的基本结法b. 警绳的捆绑技巧c. 模拟实战训练3. 手铐使用训练a. 手铐的基本操作b. 手铐的快速打开与闭合c. 模拟实战训练4. 催泪喷雾器使用训练a. 喷雾器的种类与特点b. 喷雾器的使用方法c. 模拟实战训练(四)实战演练1. 模拟现场:设置不同场景,让学员运用所学警械进行处置。
2. 教官点评:对学员的实战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
3. 学员总结:学员对本次训练进行总结,分享心得体会。
(五)总结与反馈1. 教官对本次训练进行总结,强调警械综合运用的要点。
2. 学员提出问题,教官进行解答。
3. 收集学员反馈意见,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评价1. 学员对警械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员在实操训练中的表现。
3. 学员在实战演练中的应变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训练过程中,确保学员安全。
2. 强调警械使用的合法性、适度性。
3. 注重实战演练,提高学员的综合运用能力。
4. 及时纠正学员的错误动作,确保训练效果。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警械的种类、用途和使用方法。
2. 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警械的正确使用技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警械的种类、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警械的正确使用技巧和实战应对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了解警械在执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提出问题:什么是警械?警械有哪些种类?警械的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二)讲解与示范1. 讲解警械的种类、用途和使用方法。
a. 驱逐性警械:如催泪喷射器、辣椒水喷雾等。
b. 制服性警械:如警棍、电击器等。
c. 约束性警械:如手铐、警绳等。
2. 示范警械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实战应用。
(三)分组练习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种警械进行练习。
2. 每组学生轮流进行操作练习,其他组员观摩学习。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战模拟1. 设计模拟场景,让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进行实战演练,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总结实战演练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实战应对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警械使用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警械使用过程中的不足。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操作熟练程度。
2. 实战演练:评估学生在实战模拟中的应对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课后作业:布置与警械使用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警械种类、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2. 实物警械:用于示范和练习。
3. 模拟场景:用于实战演练。
六、教学时间1. 理论讲解:2课时2. 实践操作:2课时3. 实战模拟:2课时七、教学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教学纪律,确保教学过程安全有序。
警械使用、搜身押解技术教学方案(精选五篇)第一篇:警械使用、搜身押解技术教学方案警械使用、搜身押解技术教学方案Ⅰ教学提要教学对象分析:学员系全省各地(市)、公安机关实战和教学单位,大多从事过技能战术教学训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战经验。
● 教学内容:一、手铐使用技术动作及应用;二、手铐使用技术动作教学方法的学习● 教学目的:一、使学员学会手铐使用技术的动作要领;二、共同认识手铐使用技术教学中的一般规律;三、了解各县(市)、区教官开展手铐使用技术训练课程的教学情况,听取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好的做法,帮助分析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并加以研讨形成互动式教学。
● 教学任务:一、掌握手铐使用使用技术动作;二、学会手铐使用技术教学方法;三、培养学员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快速准确地完成上铐动作;手铐使用技术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难点:手铐使用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和实战运用;学习手铐使用技术的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示范讲解、分组训练、纠正动作、总结小评。
● 教学要求:一、严格遵守训练场纪律,严禁嘻笑打闹、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二、仔细听讲、看示范,认真体会,刻苦训练。
● 教学时间:90分钟×2。
● 教学场地及器材:场地:警训基地训练场器材:手铐60幅、垫子32床● 教官分工:主讲教官1名,负责编写教案;负责组织实施教学。
辅助教官8名,负责教学器材保障、配合示范演练;分组训练时指导学员技术动作;辅助主讲教官的教学。
●Ⅱ教学进程准备阶段一、学员队长负责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并向教官报告。
二、教官宣布本次课程的训练提要: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训练要求。
● 实施阶段●一、手铐的使用(一)情景演示1、由前上铐被袭2、由后上铐被目标判断出距离方位被袭3、由后上铐右腕后被袭4、上铐手抓铐链被绞手(每种情景演示后,提出疑问)(二)理论提示1、手铐的基本知识(1)手铐的种类:链铐、直板铐、拇指铐和约束带等几种。
警械使用技术教案附警务战术理论讲义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执法人员掌握警械使用技术,并了解警务战术理论。
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员能够熟练运用警械,并在实际执法过程中确保自身安全和公共安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警械的分类、功能及使用范围。
2. 掌握警械使用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3. 学会运用警务战术理论分析执法场景,合理选择和使用警械。
4. 提高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警械知识:警械的分类、功能及使用范围。
2. 警械使用原则:合法性、必要性、适当性。
3. 警械使用程序:检查、部署、使用、收缴、归还。
4. 警务战术理论:战术原则、战术手段、战术行动。
5. 实战演练:模拟执法场景,运用警械进行实战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警械知识、警械使用原则和程序、警务战术理论。
2. 演示:现场演示警械使用技巧和战术动作。
3. 实践:分组进行实战演练,模拟执法场景。
4. 讨论:分组讨论执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应对策略。
五、教学评价1. 理论知识考核:测试警械知识、警械使用原则和程序、警务战术理论。
2. 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员在实战演练中的表现,包括警械使用技巧、战术动作、团队协作。
3. 综合评价:结合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警械使用技术手册、警务战术理论讲义。
2. 设施:警械展示台、模拟执法场景道具、训练场地。
3. 器材:警棍、催泪喷雾、手铐、防暴盾、警用服装等。
七、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警械知识讲解、警械使用原则和程序。
2. 第3-4课时:警务战术理论讲解、战术分析。
3. 第5-6课时:警械实战演练、团队协作训练。
4. 第7-8课时: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考核。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员熟悉警械使用法律法规,避免违法使用警械。
2. 注重学员的安全,避免在实战演练中发生意外。
3. 培养学员的职业道德,确保警械使用过程中尊重人权。
教学技能大赛教案
课目:警械使用与控制教官:李建明
学时: 2
代表队:新疆警察学院
第二章警棍的使用
第三节警棍组合技术
Ⅰ教学提要
●教学对象
2012级本科大队侦查中队1区队,学员50人,其中男学员45名,女学员5人;少数民族学员比例占30%,且汉语水平较好,理解能力强,身体健康不影响训练。
通过前期训练,学员基本掌握了警棍的基础操作,但还缺乏程序意识和安全意识,难以将所学的警棍技术合理运用。
●教学目标
1.使学员基本掌握使用警棍攻击对方手臂、攻击对方大腿组合技术运用。
2.培养学员使用警棍的程序意识和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
1.复习移动劈击组合技术
2.学习攻击对方手臂组合技术
3.学习攻击对方大腿组合技术
●教学要求
学员:
1.严格遵守训练纪律,令行禁止。
2.认真听讲,刻苦训练,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注意训练安全,将容易造成身体伤害的物品统一放置,防止事故发生。
教官:
1.教官组认真备课,明确任务分工。
2.精神饱满、姿态端正、配合默契、科学施训。
3.课前检查场地器材,确保训练顺利进行。
4.做好应急预案。
●教学分工
主讲教官:负责教案编写;检查场地器材;课件讲授;组织实施教学。
辅助教官(双语):布置场地,做好器材保障;组织学员进行热身活动;对少数民族学员难以理解的问题,采用民语讲解,个别辅导;辅助主讲教官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组织学员放松。
●教学重点
警棍攻击对方手臂组合技术、攻击对方大腿组合技术的使用程序。
●教学难点
对抗状态下,警棍攻击对方手臂组合、警棍攻击对方大
腿组合的实际运用。
●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理论提示、讲解示范、分组训练、检查纠错、模拟对抗、小结讲评
●教时安排(90分钟)
1.教学准备(15分钟)2.教学实施(70分钟)3.教终小结(5 分钟)●场地器材
场地:综合训练馆
器材:
序号名称数量单位用途
1 单警装备47 套教学
2 海绵警棍47 支教学
3 棍棒7 根教学
4 橡胶菜刀7 把教学
5 课件设备 1 套教学
6 急救包 4 套应急处置
Ⅱ教学进程
●教学准备(15分钟)
一、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安排见习。
二、宣布教学提要:(2分钟)
宣布本节课的授课内容、目的、重点、难点、训练的步骤和方法,时间的安排及要求。
三、进行身体准备活动(13分钟)
辅助教官带领学员做热身活动
(一)慢跑:800米
(二)徒手操:
颈部运动、扩胸运动、振臂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膝部运动、正压腿、侧压腿、腕关节和踝关节4×8拍。
针对肩、肘、腰、膝关节做重点活动。
(三)游戏热身法(拍肩游戏):
两人一组,面对面,呈提手戒备姿势,在移动的过程中,相互拍击对方的肩膀。
●教学实施(70分钟)
一、复习移动劈击组合(10分钟)
★主讲教官
☆辅助教官
○学员
图一
训练步骤:
(一)观看课件演示,查找错误(2分钟)
(二)移动劈击组合技术练习(6分钟)1.上步上劈击练习;(2分钟)
2.上步下劈击练习;(2分钟)
3.上步横扫练习。
(2分钟)(三)反应练习(1分钟)
针对移动劈击组合动作,由教官随机下口令,学员做动作。
(四)教中点评(1分钟)
二、学习攻击对方手臂组合(20分钟)
(一)理论提示(课件演示)(2分钟)
对抗状态下,民警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戒备、警告、出棍
警告;对方挥拳攻击时(或持械攻击),民警应该结合步伐
移动(纵向或横向),以身体带动警棍劈击对方攻击手臂的
内侧或外侧。
(二)讲解示范(2分钟)
教官边讲解边示范。
对少数民族学员难以理解的问题,
由辅助教官讲解示范。
★主讲教官
☆辅助教官
○学员
图二
(三)训练步骤
★主讲教官
☆辅助教官
○学员
图三
1.个人体会练习(1分钟)
2.分解练习:1—戒备,2—警告,3—出棍警告,4—移动上劈击,5—撤步戒备。
(3
分钟)
3.连贯练习:两人一组,操配手互换。
(3分钟)
4.检查纠错:(2分钟)
(1)学员训练中,个别问题,个别纠正。
(2)学员训练中,普遍错误,集中纠错,教官点评。
5.观看课件演示,查找错误。
(2分钟)6.针对性训练(5分钟)该训练方法解决本此课的教学重点。
三、学习攻击对方大腿组合(15分钟)
(一)理论提示(课件演示)(2分钟)对抗状态下,民警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戒备、警告、出棍警告;对方挥拳攻击时(或持械攻击),民警使用警棍上步劈击对方大腿,然后后撤或侧闪,戒备、警告。
(二)讲解示范(2分钟)教官边讲解边示范。
对少数民族学员难以理解的问题,由辅助教官讲解示范。
图四(三)训练步骤★主讲教官☆辅助教官○学员
★主讲教官
☆辅助教官
○学员
图五
1.个人体会练习。
(1分钟)2.分解练习:1—戒备,2—警告,3—出棍警告,4—移动下劈击,5—撤步戒备。
(2分钟)
3.连贯练习:两人一组,操配手互换。
(2分钟)4.检查纠错:(2分钟)(1)学员训练中,个别问题,个别纠正。
(2)学员训练中,普遍错误,集中纠错,教官点评。
5.观看课件演示,查找错误。
(2分钟)6.针对性训练:(2分钟)该训练方法解决本此课的教学重点。
四、模拟对抗(20分钟)该训练方法解决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一)击打对抗练习(10分钟)两人一组,操手为警察,持海绵警棍。
配手为嫌疑人,采用徒手攻击、持棍攻击、持刀攻击。
操配手互换。
(二)模拟对抗练习(10分钟)学员3人一组,两名操手为警察,持海绵警棍。
一名配手为嫌疑人,采用持棍攻击、持刀攻击。
操配手互换。
★主讲教官
☆辅助教官
○学员
图六
(三)检查纠错(2分钟)针对警棍实际运用过程中的击打时机、击打部位、距离等问题,着重强调。
五、放松活动(3分钟)
抖手、拍打手臂、捶肩
●教终小结:(5分钟)
一、复述本次课内容:
本次课我们复习了移动劈击组合技术,学习了警棍组合技术中的攻击对方手臂、攻击对方大腿的组合技术,着重解决警棍攻击对方手臂组合技术、攻击对方大腿组合技术的使
用程序问题。
难点在于对抗状态下,警棍攻击对方手臂组合、警棍攻击对方大腿组合的实际运用。
二、好的方面;
三、存在的不足;
四、下次课我们将学习警棍结合徒手技术,重点解决警棍在实战运用中的速度、节奏、力量等问题,请大家做好课前预习。
五、检查装备、器材,清点人数,学员带离训练场。
Ⅲ教学总结
●教学任务的完成
本次课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基于以下原因:教官组认真备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得当,课程设计合理,教学经验丰富,主辅教官配合默契,能够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使学员在教官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训练。
学员学习态度端正,刻苦训练,积极性很高,认真对待每一项练习。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90%以上的学员达到了教学目标,个别学员对本次课的重点、难点掌握不到位在于:学员协调
性有待加强;少数民族学员对汉语理解不透,未能及时向辅助教官提问。
●教学过程的把握
本次课完成了预定教学任务。
课程严格按照教案规定进行,时间把握准确。
教官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把握课程节奏。
课堂气氛良好,通过训练与观看课件相互交叉的方法,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
使学员在训练过程中,严肃认真;在观看视频、图片纠错时,气氛活跃;能够积极发言,发现存在的问题,使学员在轻松活跃的状态下学习新知识。
教学中主辅教官,配合默契,辅助教官在课前主动参加集体备课,切实发挥作用,配合主讲教官组织授课,在场地布置、器材准备当中能够做到保障到位,带领学员热身活动充分有效。
●教学的其它情况
本次课教学顺利,未出现意外情况。
未出现因天气、场地、器材保障等因素影响教学的情况。
在教学中,学员提出的问题,教官能够一一解答,对少数民族学员不明白的问题及本节课的重、难点,辅助教官能够使用民语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