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细节亮起来——写作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20
《让细节亮起来》教学设计白山市外国语学校乔慧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明确细节描写的含义,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③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培养全体学生的写作兴趣,极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②让学生通过观察、品读、比较鉴赏、延伸拓展、写作训练等方法来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引发学生情感冲动,激起参与兴趣,产生表达冲动,诱发成就动机,从而自觉投入写作训练。
②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过程中,注重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写作习惯。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的方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难点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朗读、观察、比较、感悟、训练等主体活动和教师的讲析、点拨的主导活动,教会学生进行细节细化,并大胆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去说,再现或创设情景,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学习方法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品读、比较鉴赏、延伸拓展、写作训练等方法来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板书等。
教学课时:1课时一、情境导入满文军的一首MTV《懂你》不知感动了多少天下儿女,你认为它有哪些感人之处?(课件展示),播放MTV《懂你》。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分别说说印象最深的几个镜头。
教师归纳:这首MTV叙事性很强,其实就是一篇优美的记叙文。
MTV中为突出母爱伟大这一主题,对母亲的动作、神态进行细致的刻画,微弱的灯光下,母亲缝缝补补,一针一线织入了母亲多少爱子之心,昏黄的灯光使母亲眉头紧索,夜深了,孩子们都睡了,母亲天亮还要劳动,她的辛苦孩子明白,所以当孩子看见母亲只是舔一舔碗上的剩饭来充饥时,孩子哭着扑入母亲的怀抱,硬把母亲给自己做的干粮塞到母亲嘴里,不用再说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就是细节描写的之处。
细节运用到作文中就是细节描写,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训练课:让细节亮起来。
一、导入:作文,可以称得上语文天地里的半壁江山,它综合考查同学们的语文基本功、思想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可以说是关乎我们语文中考成败的关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写作中的一个难题:“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二、出示活动任务1、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2、捕捉美妙瞬间,感悟精彩生活。
三、聚焦中考:出示《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3、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四:点击中考:回顾近两年的中考作文1、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2016年济宁市中考语文作文2、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实情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2017年济宁市中考语文作文过渡语:每年的中考作文都要求写出真情实感,而恰当的细节描写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五、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这足以体现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魅力。
六、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出示例文(一):1今天晚上,爸爸妈妈不在家。
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我很害怕,外面在打雷,刮着风。
我害怕极了。
我关掉电视,一个人躲进被窝,多么可怕的夜晚。
(二):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
中考作文《那些灿烂的细节》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5篇
中考考场作文真题再现:
以“那些灿烂的细节”为题作文
作文。
(60分)
生活常常因细节显得丰盈而又意味深长。
但是,正当其事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它们的存在。
直到某个时候,回望过去,一些细节才会在我们记忆深处灿烂起来.....
请以“那些灿烂的细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本资料包括:审题立意、素材点拨、技巧指津、满分作文。
【审题立意】
1.审提示语。
“生活”强调所选取的素材应来源于生活,是我们的身边事、身边人;“正当其事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它们的存在”是指当时我们并未意识到这些细节的可贵;“意味深长”“记忆深处”提示了作文应体现出感悟、回忆等要素。
立意要深,但从实写起;细节要简洁但传神且动人,因为越精简越细微的细节往往越能打动人,前期可有环境等的铺垫,造势,为迎接那个高潮做好准备。
2.抓关键词。
要好好解读题目。
“那些”意味着在数量上不止一一个,以两三个为宜;“灿烂的”是说选材要从积极向上、给人以正能量的方向切入,选取能给人带来快乐、感动和激励的事例;“细节”意味着一定要抓住起关键作用的小事来写,还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
【作文指导】如何升华主题【技法指导】同学们,文章的主题是指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出的中心意思,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包含着作者对社会生活、客观事物的认知、理解和评价,是文章的灵魂。
所以,主题健康向上、鲜明突出就成为写作的第一要求。
通过不断的训练,相信许多同学在写作文时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但如果能在此基础之上,升华文章主题,让思想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那么表达效果会更好。
下面,就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升华作文主题的常用方法:一、由小及大,在突变中升华主题主题本没有大小之分,但相对个人的情感、体验而言,国家、民族、社会等主题关注的读者面要大一些。
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够从相对较小的主题出发,在充分表达之后,笔锋突然一转,巧妙切入一个相对比较大的主题,那无疑能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来看一个作文片段:爸爸的厂子仍然在偷偷地向河里排着污水。
怎么办?怎么办?我痛下决心,跑到公用电话亭,拨通了市长热线······第二天,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悄悄来到厂里,直奔污水处理设备。
工人们一下慌了神,因为污水处理设备根本就没有运转。
厂里因偷偷排污的事被逮了个正着,除了交罚款之外,还被责令停产整顿。
“赔了夫人又折兵”,随后的日子里,爸爸整日满脸愁云。
恐怕他做梦也想不到,举报他的人竟是他的亲儿子。
这次“意外”,让我们家损失不少,可是一想到家乡那条小河将重新变得清澈,我就觉得我的“大义灭亲”是对的。
是啊,我们家虽然失去了不少财富,可家乡的小河获得了新生,这笔损失绝对值得。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美好的环境是所有人的共同财富,谁也无权去破坏它,哪怕是自己最亲的人。
和破坏环境的人作斗争,不仅是在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更是在保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
因为,如果听任污染肆虐,我们人类包括我都将无法生存。
捕捉细节感悟真情——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令人感动的一件事》指导案例捕捉细节感悟真情——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令人感动的一件事》指导案例教学目标:1.借助多种方法通过情感渲染,引导学生回味亲身经历的或者看到、听到的感动的事,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2.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动情点,对人物的特点进行细节描写,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动情点,通过细节书写“感动”,体验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世上有许多东西,在与别人分享的时候,总是越分越少,而有些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是什么呢?(学生交流“两个人分享一个快乐是两个快乐,两个人分担一个痛苦是半个痛苦”)像这样情感和精神方面的东西会越分越多!二、回味爱:1. 感受爱:爱和快乐同在,最快乐的事就是感受爱和被爱。
我们先来看看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让你感受到爱的温暖?(学生交流)每个人都有机会,让我们一起呼唤出心中的这个人(学生呼唤)每天我们都在爱的温暖中快乐地生活着,可是随着我们的成长,有了属于自己的天空之后,却忽略了这些爱我们的人,忽视了他们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所以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他们,去回味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事,一起(生齐读:捕捉细节,感悟真情)。
【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东西很多,可是因为学生整天沐浴在爱的温暖中,对“感动”已经很漠然,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集中的话题,从而积极地唤起学生“头脑”中的“情感储备”,调动小班化学生全体参与的积极性,为解决“写什么”打下基础。
】过渡:听过《母亲》这首歌吗?让我们看着歌词静静地欣赏(播放《母亲》mtva)。
师:听着这首歌你感受到了什么?看看歌词,你觉得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母亲为我们拿书包,打花伞,给我们包饺子,擦眼泪……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包含着浓浓的母爱。
现在就让我们静静地想一想自己的亲人,想想他们为我们做过了哪些事?学生交流小结:这些都是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现在,我们细细品味之后,心中就会溢满了温暖和感动。
作文指导一:以小见大——以小细节见大学习目标:1.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2.学会以小细节见大的写作方法具体学习过程:(一)了解细节:什么叫细节呢?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具体的细腻的描写。
一篇优秀的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些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读者过目不忘。
文章通过极具感染力的细节描写,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具有扣人心弦的作用。
●感悟细节:学习活动一:阅读下列文章或文章片段,归纳细节描写的类型(一)《跟着》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
父亲穿着厚睡衣,站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没有看我,而是看天。
我继续向前走。
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
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
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
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
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
好久,似乎好久。
终于,我又望见父亲那肥胖的身影。
我赶紧扭过头去,要走,想哭。
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
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
跟着爱,走。
(二)《父爱如山》片断:那天狂风怒吼,草木萧条,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准备下车后独自回家,可是,我却看见了一个人,黑压压的天下,凛冽的风中,那人不住地颤抖。
风不停地掀翻他的衣角———是父亲!透过窗子,清晰地看见了父亲的白发,不是月亮清辉的点染,没有华丽的词藻的装饰,就是白发,是一根根、一片片的白发,父亲的白发,一次次被狂风压倒却又一次次不屈地挺立,那一倒一立中,我知道一定是为了谁……(三)《我想握住你的手》片段“嗯,可是爸爸,这花是给我的?”我还是有点狐疑。
这一问,爸反倒有点紧张,两只手不停交换着拿花,脸上泛起了红晕,慌乱地点点头。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指导(四)细处见情,微处见妙——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一、感知细节描写的概念,了解其种类1.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场景以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之中。
它往往用极经济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
”正所谓的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2.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细腻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
细节描写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3、细节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
二、复习语文课本上的句子,分析细节描写的特点、作用和描写类别。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的《背影》)分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父亲穿过铁道的不易和对儿子的爱。
此为细节性的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
(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鲁迅《孔乙己》)分析:“罩”这个细节动作准确地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同时又将他的迂表现出来。
此为细节性的动作描写。
(3)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鲁迅《孔乙己》)分析: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又说明他很懒。
作文指导—如何让作文语言亮起来_
写作文时,语言的亮度很重要,它能让你的文章更加吸引人。
那么,
怎么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呢?我来给你支几招。
首先,用词要精准。
别老是用那些老掉牙的词,换点新鲜的,比如
“阳光明媚”换成“阳光灿烂”,这样一下子就能让句子生动起来。
其次,句子要多样化。
别总是用那种平平淡淡的陈述句,偶尔来点疑
问句、感叹句,或者用用排比句,这样文章的节奏感就出来了。
再来,就是要学会用修辞。
比喻、拟人这些修辞手法,用好了能让你
的句子瞬间亮起来。
比如,“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可以写成“树
叶在风中轻声细语”。
还有,别忘了细节描写。
一个好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写一个人紧张,可以写他的手心出汗,心跳加速。
最后,记得要有点个性。
每个人的写作风格都不一样,找到自己的风格,让文章有你独特的印记。
总之,写作文就是要多动脑筋,多尝试,慢慢你就会发现,作文的语
言自然就亮起来了。
加油!。
细节描写方法细节,就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细小事物或环节,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或一种景物等。
细节描写就是用特写镜头把事物等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手法。
好的细节描写,能够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可以说,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记叙文写得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的细节描写是否到位。
要描写好细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摄取细小传神的动作生活中,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最能反映其内心活动、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比如有些同学在不自然的时候会反复地搓手,或者搔头皮,写文章时如能将这些运用进去,就是很好的细节描写。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写孔乙己买酒时“排出九文大钱”,只一个“排”字就表现出了孔乙己底层文人讲面子、好显摆、穷酸迂腐的个性。
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吃力地爬月台时的动作描写,让每个读者都感动不已。
动作描写,一要传神,要能准确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二要选好动词,让动词活现细节;三要让动作细小,于细微处见精神。
例1:您是否还记得那次午休?同学们都伏在课桌上休息,外面忽然下起了雨,阵阵凉凉的风吹进了教室,吹乱了您的头发,也吹乱了同学们的头发。
您坐在讲台旁,正想起身做点什么,突然,您又好像想起了什么,您坐下来——哦!您脱下了您的高跟鞋,轻轻地,轻轻地走到窗户边,把每一扇窗都关好。
(选自2007年湖北黄冈中考佳作《我心中的那一轮太阳》)老师怕高跟鞋与地板的撞击声惊醒熟睡中的学生,所以脱下了高跟鞋,然后轻轻地关好每一扇窗。
脱高跟鞋这个动作写出了女老师对学生细腻而深切的爱。
例2:她自忖道:“儿子快考完了吧?” 于是她买回了儿子平时最爱喝的可乐,然后又回到校门旁。
她站住了,把手放在胸前,双手握着可乐,用自己的身影挡住阳光,不让它烘烤冰凉的可乐。
(选自2007年广州中考佳作《心中有盏红绿灯》)文中母亲的动作虽小却十分感人:她自己忍受着太阳的炙烤,却怕给儿子买的可乐被太阳晒热,所以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阳光对可乐的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