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趋同背景下中国-东盟会计异同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304.65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东盟会计教育区域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东盟会计教育区域合作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会计准则制定和留学生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协调机构建设、教师培训和留学生交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从政府层面加大支持,强化培训机构建设,完善留学生访学制度和政策是有效的应对之策。
标签:中国—东盟;会计教育区域合作;现状;问题;对策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启对话进程并于2003年双方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以来,至今已达15年。
2008年中国与东盟十国互派留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以来,中国在东盟国家留学生已超过4万人,东盟国家在华留学生已超过8万人。
其中,中国—东盟会计教育区域合作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的重中之重,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发展空间和合作前景巨大。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盟会计教育区域合作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盟会计教育区域合作作为深化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夯实双方交往民意基础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中国与东盟各国不断推进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和完善的过程。
(1)中国—东盟会计教育区域合作中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
德勤事务所在“国际税收与投资指南及经商须知:一带一路篇”的调查中,对中国与东盟各国国内上市公司是否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情况进行了汇总比较。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东盟会计教育区域合作提供了重大机遇,但是东盟十国各国的国情、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竞争能力差异悬殊,因此,实现东盟国家的会计准则与快速国际趋同对于开展会计教育区域合作至关重要。
(2)中国—东盟会计教育区域合作中会计准则的差异。
东盟十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传统与具体国情的差别直接影响到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
有些国家的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是政府机构,有些受国家监管但制定机构则是非政府机构,东盟国家除越南政府没有明确表态之外,其他政府均同意并支持本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3)中国—东盟会计教育区域合作中留学人员的差异。
中国-东盟五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比较【摘要】本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五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越南、柬埔寨)不同的经济发展层次和不同的会计环境及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了比较,从中了解各国会计准则的特点、会计趋同程度及会计发展水平,并评价其会计准则的制定标准和质量,以寻求会计合作空间。
【关键词】概念框架;质量特征;会计准则;会计趋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 Accounting)(以下简称概念框架)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76年最早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通过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关系概念体系,解决各项会计准则在概念运用、处理程序与方法上的缺乏协调而产生的矛盾。
这种使用概念框架来指导准则制定的理念现今被广为接受。
虽然各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名称不尽一致,但实质是相同的。
通过对概念框架的比较,可以相应地评价其会计准则的制定标准与其既有会计准则的质量。
本文拟将中国-东盟五国,即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越南、柬埔寨五个国家起到概念框架作用的文件进行比较,以此反映中国-东盟各国实现国际会计趋同的程度及其制定会计准则的特点。
这五个国家亦各自分属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不同的经济发展层次,具有不同的会计环境,比较的结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中国-东盟五国相应的概念框架文件及其地位本文所比较的中国-东盟五个国家由于准则制定模式的不同,起到概念框架作用的文件也不相同。
(一)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非准则概念框架在概念框架的名称上采用了与IASB一样的名称:编制与呈报财务报表框架,在地位上都不属于会计准则,内容与IASB的概念框架基本相同并略有自己的特点。
马来西亚在概念框架中与IASB一样强调了概念框架并不是一份准则,因而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或披露问题确定标准。
此外,马来西亚在2007年对概念框架进行的修订中,增加了“所有的财务报表必须依照证监会、中央银行或公司注册处的所有法规,按马来西亚会计准则委员会认可的会计准则编制”的新内容。
中国—东盟各国会计完全趋同探析【摘要】中国—东盟各国对会计完全趋同有着不同的计划,部分国家已提出明确的完全趋同时间表,但会计完全趋同存在着利弊。
中国—东盟各国在会计完全趋同情况下,有可能建立起正式或非正式的应对机制,以应对会计完全趋同之后会计准则制定权丧失可能带来的危机。
但这些应对机制的建立也存在着不同层次和困难。
【关键词】会计完全趋同;中国;东盟;应对机制一、中国—东盟各国的会计完全趋同计划在美国积极与IASB联合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财务概念框架之际,许多国家也将本国的会计完全趋同提上了日程。
中国—东盟各国也不例外。
表1是中国—东盟各国的会计完全趋同计划时间表。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东盟11个国家当中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已制定了会计完全趋同的计划。
中国—东盟11个国家中,有3个国家情况较为特殊。
缅甸和老挝由于已允许采用IFRS,所以不存在会计完全趋同的问题。
而文莱则是由于本国没有证券交易,本身也从不制定会计准则,因此也不存在会计完全趋同的问题。
除此以外,剩下的8个国家中,已制定完全趋同计划的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中国5个国家,菲律宾、越南、柬埔寨3个国家并没有明确的会计完全趋同时间表。
5个已明确完全趋同计划的国家中,泰国是唯一提出要逐步实现完全趋同的国家。
所谓的逐步实现完全趋同,跟中国的渐次推进的会计趋同是不同的。
按照泰国会计联合会(the Federation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s,FAP)的计划,2011年,在泰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0家上市公司全面采用IFRS,到2013年全面采用IFRS的上市公司达到100家,剩余的上市公司与在新生股票投资市场(the Market Alternative Investment,MAI)的上市公司将在2015年全面采用IFRS。
3个没有明确完全趋同时间表的国家实则已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会计国际趋同。
以菲律宾为例,菲律宾在2005年已基本采用了IFRS作为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只是为了减轻直接应用IFRS带来的冲击,对部分内部作了修改,包括:减少分部报告披露;免除特定的整套金融工具应用惩罚原则(tainting rule);矿业公司衍生商品合约仍按2005年1月1日采用IFRS前的会计准则;保险公司被允许使用另一套广泛的会计准则(也被称之为菲律宾财务报告准则);银行的非经营资产销售损失被允许在一个会计期以上进行摊销;另外还有一些变动,如IASB的年金、汇率租赁准则等②。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会计发展及展望作者:粱淑红来源:《会计之友》2008年第07期摘要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会计合作与发展是必然的,东盟早期开展了区域会计协调活动,积累了很多失败与成功的经验。
分析这些经验及原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必然要走向以国际会计趋同为基础开展区域会计合作与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国际会计趋同;区域会计协调;区域会计发展2002年11月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布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会计对一体化经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推动区域会计的合作与发展势在必行。
一、东盟开展区域会计协调活动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未来会计发展的经验借鉴(一)东盟进行的区域会计协调活动与经验东盟由于意识到会计协调的重要性。
在1977年3月由5个东盟的主要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会计团体发起成立了东盟会计师联盟(AFA)。
AFA从成立伊始,就以建立东盟会计准则为己任,以此作为会计协调的最终目标。
1978年,AFA的会计原则与准则委员会(CAPS)发布了东盟会计准则(AAS)N0.1“会计原则基础”的征求意见稿。
AAS1提供了各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实务的比较基准,它并不试图跨越国内的会计准则与监管,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成员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对此发表接受声明。
这也就意味着AAS1没有在区域会计协调中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此后,AFA没有再发布任何东盟会计准则。
相反,AFA 转而鼓励成员国以IASB发布的准则为基础开展会计协调却取得了成功。
现在已有大部分成员国采用了IASB发布的准则作为制定本国会计准则的基础。
(二)东盟开展区域会计协调的经验分析东盟的区域会计协调有很明显的经验:建立区域会计准则的失败与推动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的会计协调活动的成功。
对东盟区域内会计协调进行经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成功与失败的原因:1.经济一体化的低水平使得区域内缺乏建立区域会计准则的强利益驱动。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会计准则趋同与交流的价值【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会计准则趋同与交流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探讨了推动中国与东盟会计准则趋同的必要性,以及促进两地会计准则交流的途径。
通过促进会计准则趋同与交流,可以提高信息透明度,促进贸易和投资,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也带来更多合作机会。
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面临一些挑战,如语言和文化差异,标准制定的不确定性等。
建立共同推进会计准则标准化的合作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未来,中国与东盟会计准则的趋同与交流将继续发展,共同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通过不断合作与交流,双方将受益良多,实现共赢局面。
【关键词】关键词: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东盟、会计准则、趋同、交流、合作机制、标准化、发展、未来、全球经济、合作、挑战、解决方案、重要性、途径、益处、进程。
1. 引言1.1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指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互相之间相互依存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不再局限于国界,而是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
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科技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在不断推动各国的经济融合。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中国作为东亚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投资合作不断增加,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机遇。
东盟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也需要与中国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紧迫而重要。
双方需要促进会计准则的趋同与交流,以便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经济环境,提高经济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共同推动会计准则的标准化,不仅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1.2 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重要性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重要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愈发凸显。
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而东盟则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第1篇一、引言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记录、分类、汇总、报告和解释经济活动的手段。
中西方会计制度在历史、文化、经济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会计准则和制度上,还体现在会计实务操作和会计观念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西方会计制度的差异。
二、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1. 中国会计制度中国会计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会计制度经历了多个阶段,如唐代的“簿记法”、宋代的“簿记学”、明代的“簿记术”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会计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制度。
2. 西方会计制度西方会计制度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现代会计制度。
西方会计制度以“权责发生制”为理论基础,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三、会计准则和制度差异1. 准则体系(1)中国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
这些准则旨在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西方会计准则西方会计准则体系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FAS)为代表。
IFRS强调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FAS则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2. 记账基础(1)中国会计制度我国会计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记账基础。
权责发生制强调会计事项的实际发生,收付实现制强调会计事项的实际收付。
(2)西方会计制度西方会计制度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强调会计事项的实际发生。
3. 资产负债表(1)中国会计制度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公式。
(2)西方会计制度西方资产负债表采用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平衡公式。
四、会计实务操作差异1. 会计科目设置(1)中国会计制度我国会计科目设置较为详细,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类别,共计100多个科目。
中国与东盟诸国的会计协调研究目录摘要自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以来,中国与东盟诸国的会计协调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热点。
东盟作为中国的近邻,长期以来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济往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意味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也意味着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更加密切。
近两年来,中东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更是增长迅速。
然而,这次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各成员国间的贸易政策、金融法规、财政税收制度、国际惯例、会计制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本文拟通过分析比较双方间的会计制度差别,尝试从战略上探讨建立一个高效的会计协调机制,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健康发展和解决东盟经济共同体建成后可能出现的竞争与协调问题。
关键词:东盟诸国会计协调研究中国英文摘要及页码AbstractSince China and the asean free trade area,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has been the focus of accounting coordination problem.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as China's neighbor, for a long time all has the close economic ties with China, the establishment of free trade area means that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lso means that the closer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In the past two years, bilateral trade and mutual investment in the Middle East is growing rapidl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ree trade area, however, also brings many problems. Between each member's trade policies, financial regulations, financial tax system, international practic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uch aspects as accounting system.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accounting differences, trying to set up an efficient strategically to discuss the accounting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solve the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competition and coordination problems that may occur.Keywor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countries Accounting coordination Research C hina一、引言中国与东盟诸国的会计协调研究一、引言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快速、全面、突破性发展的阶段。
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这就促使中西方各国在财务会计核算计量上的趋同。
然而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经济体制、财务历史、社会文化以及法律的差异都导致在财务会计各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小的方面可能体现在一个会计分录、会计报表,大到融资、筹资决策的制定上。
这些差异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国际财务会计的趋同。
因此,我们要深入分析中西方财务会计在理论体系中存在的差异,进而积极地完善和推动我国财务会计的国际趋同,促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一、中西方财务会计差异比较(一)中西方会计目标的差异比较1.会计目标层次定位的比较所谓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它是会计工作运行的指向,是会计系统运行的导向机制。
关于会计目标的理论表述中西方是相似的,但对于会计目标理论体系的层次定位分歧明显。
西方会计理论体系是“四层次”之说,即会计目标、会计确认和计量、会计报告要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第一层次会计目标———导向机制与后三层次界限分明,体现出很强大的逻辑性和系统联结性。
我国会计理论体系是“六层次”之说,即会计目标、会计环境、会计涵义与前提、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系统。
其中目标和环境是其他层次的导向机制,我国把会计目标与环境、环境与系统紧密耦合,更具科学性。
2.会计目标具体内容比较西方会计目标较多地强调为投资者服务;而我国的会计目标被分解成三个层次:一是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二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三是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信息的需要。
在这三个层次中,突出体现了政府宏观管理的思想。
可见,是否把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独立出来,是中西方会计目标具体内容的最大差异。
(二)中西方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差异比较财务会计作为一项有效及有序的管理活动,需要会计核算系统不断提供正确的财务信息数据。
会计确认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而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是会计计量。
因此,会计确认与计量是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研究框架作者:刘卫来源:《商业会计》2014年第09期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给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但东盟各国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势必会降低会计服务质量和提高会计服务成本,会影响区域内的合作。
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计准则的趋同是一项艰巨却有意义的任务。
本文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研究的意义、现状,提出了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研究框架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研究的意义(一)有效改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计服务的区域环境东盟10个成员国中,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国会计发展水平也不相同,在东盟10国中除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程度稍高以外,其他国家的国际化程度还较低,对东盟各国会计准则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协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会计准则,有效改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计服务的区域环境。
(二)有利于降低会计服务成本和提高会计服务质量自2002年中国率先与东盟签署了“10+1”自由贸易区的一揽子框架协议以来,东盟地区掀起了参与区域贸易合作的热潮,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贸易区各成员国的贸易往来。
201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 628.5亿美元,增长23.9%;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协调同一贸易区内的会计准则,有利于区域会计信息的相互可比,降低企业之间的贸易成本,大大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的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
(三)有利于我国融入东盟会计服务市场会计作为一门国际商业语言,不仅是我国与东盟各国企业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桥梁,还是各国在提供会计咨询、会计培训、核资验资、审计、资本市场进入审核等会计服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