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中考题及答案网页版_初三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13.30 KB
- 文档页数:2
《游山西村》中考题一网打尽(2006-2017)【湖北省十堰市】阅读《游山西村》,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每小题2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3.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3.D(A“豚”指猪肉;B“丰收后”错,应为春天“祈福”;C“不愿”的心理活动错误。
)24.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24.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意思对即可,共3分)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5.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6.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分)6.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2008年河南省】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
(共4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0.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分)20.1村民的热情好客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游山西村》中考试题汇编(一)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完成题目。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
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示例: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
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
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
(3分。
描绘意境1分,抒发心情1分,语言流畅1分)(二)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评析]: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农民、美丽的风景。
颔联:意境优美而含蓄。
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尾联:中“若许”两字表达了矛盾的心情——今后,如果允许的话自己将要在这里隐居悠游了;可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能允许吗?1、赏析陆游的《游山西村》并答题。
①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一个“疑”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②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
陆游《游山西村》中考试题集锦主题内容与作者情感:这首诗紧扣“游”字(围绕一个“游”字展开),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赞美了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这是一首记游诗,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和农村的风俗淳朴,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丰收的喜悦,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名句赏析: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诗人从这里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①“足”: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或:表现了农家待客时倾其所有的热情和淳朴,赞美了村民热情好客。
)②“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了山环水绕的美丽景色。
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先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①画面:诗人在青翠的山间漫步,曲折的溪流汩汩流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加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②哲理: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就会生出许多希望。
③一个“疑”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句运用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4.“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意思是社日未到,但农人们已吹箫击鼓,结对往来,衣着简朴。
这两句写出了农村的风俗人情,充满了淳厚的生活气息,展示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
不仅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游山西村》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山西村》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水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分)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村民好客,景色优美,淳朴的风土人情
2.1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2.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1.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答案不超过15个字)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的哲理。
参考答案:
1景色幽美,风俗古朴,主人热情 2山环水绕,草木愈见浓密┅┅比喻困境中往往也蕴涵着希望.。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游山西村》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问题】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里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这个古老的风俗在本诗颈联有所体现,请描绘这一联的画面。
【答案】描绘的是南宋初年人们吹着箫,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穿着布做成的衣衫,戴着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的画面。
【详解】本题考查画面描绘。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绘的画面是:随着春天的到来,村民们正忙着准备春社的祭祀活动,他们吹着箫,敲打着锣鼓,跟随着祭祀队伍,脸上洋溢着虔诚和喜悦。
他们的衣着简单朴素,充满了古朴的风情,体现了乡村的原始风貌和淳朴的民风。
在热闹的祭祀活动中,人们欢声笑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与“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类似,都表达了作者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卖炭翁》《游山西村》
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二部分(5~21题,5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5~6题。
(6分)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干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3分)。
6.你会在哪些情境下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佳句?(3分)
答案:
5.(1)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
(2)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3)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
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意对即可。
一点1分,共3分)
6.(1)面对困境时(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3)事情有了转机时。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游山西村》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① ,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近期,初三同学在畅想毕业旅行,发起了“少年游”的活动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任务一:诗文寻迹13.【甲】诗作者是,【乙】文选自一书。
14.完成字词积累卡片。
15.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贤德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做了些什么呢?B .你贤德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是怎么做的呢?C .你贤德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做了些什么呢?D .我贤德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是怎么做的呢?任务二:故事神游16.【丙】文空缺了一处,同学们对其顺序有不同看法,你认为哪位同学理解是正确的( )A .①②③④B .④②①③C .②④③①D .④③①②17.根据【乙】【丙】两文内容填空,完成以下探究笔记。
任务三:意“游”未尽18.【甲】诗【乙】文都写到了出游中与人相处,但对此态度不同:【甲】诗讲求“无时”而见,【乙】文重视约定,讲求“期”而后见,你更欣赏哪一种?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
《游山西村》选择题选择题:1、下面对《游山西村》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猪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XXX”和XXX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对春天的祈福。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解析】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
错,泛指菜肴。
B.颈联中的“春社”和XXX“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错,是一种祭祀活动。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错,无去职后的郁闷,农家热情好客,随时来。
D.正确。
2、读《游山西村》这首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A.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溢了浓重的糊口气息。
D.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解析】D.全诗都是写实。
错,虚实结合。
3、下面对《游山西村》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XXX”和XXX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解析】D A“足”表现的是农家的丰收。
B.“都是一种庆祝活动”有误,社戏是农村中春秋两季迎神赛会时演的戏,社日是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C.“加之去职回籍后的郁闷,以是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有误,写诗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柱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表达出酷爱家乡与农民密切无间的感情。
《游山西村》中考题及答案网页版_初三试卷河南2008年《游山西村》中考题20.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分)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20.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21.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
2分)江苏徐州2008年《游山西村》中考题1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1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 分)13 、( l 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14、( 2 分)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每问各1 分,共2分.意对即可。
)广东广州2008年《游山西村》中考题⑴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1)(2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4分)考查名句的意义及广泛引用的原因。
应侧重在内容含义上的理解。
丰富内涵2分,引起共鸣2分。
示例:1、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
这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
(2分)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2分),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2、这一句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2分),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会在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课前预习】一、解释下列词语:1.腊酒:2.足鸡豚(tún):3.山重水复:4.柳暗花明:5.箫鼓:6.追随:7.春社: 8.古风存:9.若许: 10.闲乘月:11.无时: 12.叩(kòu)门:二、说出这首诗的大意。
三、朗读诗歌【课堂练习】一、填空:1.《游山西村》选自,作者是,字,自号,朝著名诗人,现存诗多首。
2.《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 ”;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 ”。
二、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材的所见所闻。
答: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古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答: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名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答:【课后练习】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的练习。
1.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
《桃花源记》热情好客的句子:。
孟浩然《过故人庄》热情好客的句子:。
2.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性诗句:。
既写景又含议论哲理的诗句:。
描绘南宋农村风俗画的句子:。
3.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
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5.请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你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例。
答:6.展开想象,描绘出陆游《游山西村》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村风光。
《游山西村》中考题及答案网页版_初三试卷
河南2008年《游山西村》中考题
20.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分)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20.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21.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
2分)
江苏徐州2008年《游山西村》中考题
1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1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 分)13 、( l 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14、( 2 分)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每问各1 分,共2分.意对即可。
)
广东广州2008年《游山西村》中考题
⑴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1)(2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4分)考查名句的意义及广泛引用的原因。
应侧重在内容含义上的理解。
丰富内涵2分,引起共鸣2分。
示例:1、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
这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
(2分)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2分),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2、这一句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2分),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会在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2分)3、因为这句诗的意思为“山回路转,前方似乎是绝境,但在柳、花交错间又发现了一村落”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精神,也喻示在重重的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这一想法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同样重要,能引起读者的深刻同感(2分),所以这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应用。
4、这句诗寓意着遇到困难、挫折切勿低头放弃,爬起来勇敢地前行,就会看到前方不远处闪烁着希望的曙光、成功的光芒(2分),诗具有激励人生的作用(2分),故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5、这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说明了在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
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积极的感受,给人以启发(2分),自然被人们广泛引用。
湖北咸宁2010年《游山西村》中考题
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完成题目。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
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示例: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
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
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
(3分。
描绘意境1分,抒发心情1分,语言流畅1分)
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诗,全诗紧扣一个“ ”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一个“ ”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一个“ ”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3、从“丰年待客足鸡豚”能够看出村里人的特点,全诗表现的气氛。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流传最广,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中的意思是诗人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来到了山西村,现在人们常用来理解为。
6、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流露出诗人的情感。
7、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七言律游2、足疑3、热情热烈或和谐4、(1)艺术:采用对偶句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或: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2)意境:前一句写山重水复无路可寻的无奈,后一句则写出了披花拂柳发现另一个村庄的喜悦。
(3)寓意:它写出了人们有时面对无路可走的境地,但突然事情有了转机,出现了新的希望,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5、困境中蕴涵着希望6、淳朴的民俗热爱农村生活7、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对农村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