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日本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70
孝德天皇
约596—654,日本天皇,645~654年在位。
645年6月,要求改革的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当时掌握朝政的权臣苏我入鹿,其父苏我虾夷自杀,皇室夺取了长期控制在大贵族手里的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今大阪)。
646年元旦,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政治改革。
此后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日本逐渐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化改新的内容
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班,是分、赐的意思,即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大和时代在皇室或豪族支配下从事农业、手工业的半自由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
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
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
中央设二官(神官,掌握祭祀;太政官,管理政务)、八省(分别管理官吏任免、对外事务、民政、刑法、财政等)、一台(弹正台,掌握对官吏的监察);地方设国、郡、里。
废除世袭贵族的特权和称号。
第四,兵制方面,京师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公民服兵役,废除豪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
1。
日本中古时代的文化和艺术日本中古时代(794年至1185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而导致了文化和艺术的繁荣。
在这段时间里,文化和艺术成为了日本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探讨日本中古时代的文化和艺术,并分析它们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一、文学在日本中古时代,文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在这个时期,许多文学作品被创作和出版,并成为日本文学的经典作品。
这些经典作品包括《源氏物语》、《枕草子》和《竹取物语》等。
其中,《源氏物语》是被公认为是日本文学的顶峰之一。
这部小说中表现了古代日本贵族社会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日本的历史和文化。
二、绘画和书法绘画和书法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重要的发展。
在这段时间里,许多画家和书法家出现并成为了艺术家的代表。
他们的作品被用于装饰宫殿和神社等建筑,而这些建筑物也成为了艺术品的代表。
在绘画方面,日本的传统画风以写实主义为主,注重描绘对象的外貌和特征。
而在书法方面,日本的书法主要以「草书」为主,追求独特的风格和流畅的线条。
三、传统音乐在日本中古时代,传统音乐也得到了重视。
在这个时期里,许多不同的音乐形式得到了发展。
其中一种叫做「雅乐」的音乐被认为是古代日本贵族社会的代表音乐。
雅乐通常是由皇室或贵族主持的仪式中演奏,其音乐风格纯净和谐,让人感受到一种神圣和庄重的氛围。
四、技术和工艺日本中古时代的文化和艺术也与技术和工艺密不可分。
在这个时期里,日本的农业和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进展,这些进展为艺术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木雕和银器制作等手工艺品因其精湛的技术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广受欢迎。
此外,被称作「和式」的传统建筑风格也在这个时期里发展而成,其简洁明了的设计和精致的装饰让世界瞩目。
综上所述,日本中古时代的文化和艺术为日本的文化和艺术传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时期里,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技术和工艺都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和成就。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讲义一、中古时期的印度中古时期的印度,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和发展。
在政治上,印度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但也出现了一些较为强大的王朝。
其中,笈多王朝被认为是印度中古时期的黄金时代。
笈多王朝在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君主拥有较高的权威。
在经济方面,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灌溉技术得到了改进,农作物的产量有所提高。
同时,手工业也相当发达,纺织、金属加工等行业颇具规模,商业贸易活跃,与周边地区有着广泛的交流。
宗教在印度社会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一时期,印度教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印度教的教义和仪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在这一时期虽然有所衰落,但仍在一些地区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
在文化方面,印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文学作品丰富多样,诗歌、戏剧等形式蓬勃发展。
其中,迦梨陀娑的作品被视为印度古典文学的瑰宝。
数学领域,印度人发明了“0”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医学方面,阿育吠陀医学体系不断完善,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和理论。
艺术方面,印度的建筑、雕塑和绘画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例如,那烂陀寺等佛教建筑宏伟壮观,雕塑作品精美绝伦,展现出高超的技艺。
二、中古时期的日本中古时期的日本,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发展。
政治上,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通过这次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唐朝的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天皇的权力得到加强,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也进行了改革。
此后,日本的政治制度不断演变,出现了幕府统治时期。
经济上,农业仍然是主要的生产部门,随着铁制农具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农业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手工业也有所发展,如纺织、金属制造等。
商业逐渐兴起,城市开始形成。
宗教方面,佛教在日本广泛传播,对日本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日本本土的神道教也依然存在,并与佛教相互融合。
文化方面,日本积极学习中国的文化和技术。
第七章中古时期的朝鲜和日本第一节朝鲜一、朝鲜历史分期1、古朝鲜时期:约前5—前1世纪。
2、三国时期:前1—7世纪。
3、新罗王朝:676—936。
4、高丽王朝:936—1392。
5、李朝:1392—1910。
6、日韩合并时期:1910-1919。
7、临时政府时期:1919-1945。
8、朝鲜战争与南北朝鲜:1945-今。
二、朝鲜古代社会1、自然环境和古代居民(1)自然环境朝鲜半岛多山,高原山地约占半岛面积的3/4。
半岛上有丰富的矿藏、森林、水产和水利资源。
(2)弓山文化和巨石文化△弓山文化平安南道温泉郡的弓山里。
原始公社制阶段,没有贫富分化,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简单、殉葬品不丰富。
△巨石文化前5世纪左右,朝鲜进入青铜器时代。
(3)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古代居民①中国商周以前时期通古斯族群的一部分南迁到半岛南部。
朝鲜族是以南部的诸韩土著为主体融合北部的少部分高句丽土著(秽、良夷)形成的。
中国西周初年,夷人中有高夷、良夷。
秽人(沃沮、东秽貊)是纯粹的通古斯人。
沃沮有南沃沮(东沃沮)、北沃沮之分。
殷商时,貊(亦称貉)居山东半岛一带。
周灭商后,迁居东北的各支貊人,初期出现的新称号有发、橐离。
东北地区的秽人、高夷、良夷、貊人(发、橐离)统称秽貊人。
②中国战国至西汉时期秽貊新族称有夫余、高句丽。
夫余族乃西周古九夷之一的“凫臾”的异写。
高句丽人是高夷(沸流国)中的一支。
前37年,该族加入了夫余族(貊人)。
后来,貊人(发、橐离)、秽人(沃沮、东秽貊)、部分夫余人(貊人),都为其兼并。
不少古代朝鲜人(良夷)和汉人加了进来。
肃慎、秽貊、倭等通古斯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统称为东北夷,秦汉之后被称为东夷。
公元前11世纪中期,殷朝贵族箕子来到朝鲜。
周武王封箕子为朝鲜侯。
箕子以武王所封朝鲜为国号,这就是“箕氏朝鲜”。
前194年,中国西汉时期,燕国卫满东逃到朝鲜,建立卫氏朝鲜。
前1世纪初,汉朝设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4个郡,史称“汉四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