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章末综合提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11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16·苏州市质检)兰新高铁是连接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是欧亚大陆桥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钢铁丝绸之路”。
下图为兰新高铁部分路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不是兰新高铁设计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自然条件是( D )A.低温B.暴雪C.沙暴D.台风2.达坂城湿地高铁桥上两侧护栏与达坂城风电场附近高铁护栏的最主要功能是( A )A.防风沙B.防噪声C.防人畜闯入D.防动车脱轨3.关于兰新高铁的建设,不正确的是( C )A.势必促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B.可完善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网络C.自然条件为影响建设的唯一因素D.将加快西北三省与东部地区的联系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风主要出现在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不会影响到西北内陆地区,则兰新高铁设计建设过程中不需要考虑台风的影响;低温、暴雪、沙暴在西北地区都会出现,这些自然条件都是兰新高铁设计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
第2题,新疆地域辽阔且靠近冬季风发源地、多平坦戈壁(植被覆盖率低,地面摩擦小),多大风天气;达坂城为重要风区,风害是影响铁路安全运营的最大因素。
为减少风害对高铁的影响,在新疆段需要建设防风工程设施。
第3题,兰新高铁的建设,增加了一条出疆通道,使新疆和内陆省区联系更加便利,也将加快西北三省与东部地区的联系,客运与货运能力都将大幅提升;可拓宽沿线煤炭、棉花、瓜果等优势资源的运输通道,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势必促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完善新疆的铁路网,完善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网络;但影响其建设的并非只有自然条件,亦有社会经济条件。
(2016·吉林第四次调研测试)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km,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
读图,完成4~6题。
4.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km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B )A.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B.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C.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D.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5.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C )A.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B.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C.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D.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6.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 D )A.方便游人观景B.方便旅客休息C.抵御地震台风D.利于桥隧转换解析:第4题,海底隧道并没有缩短通行距离,A错。
第22讲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考纲考点考法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重点)2.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重点)3.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重点)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区域交通分布图为载体,考查交通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发展交通的意义以及交通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形式呈现。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5年1考)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2.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输方式主要特点铁路运输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好缺点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优点机动灵活、周转快、适应性强缺点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优点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缺点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航空运输优点速度快、效率高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管道运输优点损耗少、连续性强、运量大缺点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3.交通运输方式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1.高铁的建设对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影响最大?提示:高铁速度较快,运输量较大,安全性能高,对航空运输影响最大。
2.俄罗斯多大河,但水运比例较小,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比例较大,试分析原因。
提示:俄罗斯的经济中心在西部,而煤炭、石油、森林资源多分布在东部地区,东西向货物运输量大,较适合用铁路运输煤炭和木材,用管道运输石油。
俄罗斯的大河多南北流向,且河流封冻期长,货物运输量小。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与选择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输方式特点运量运价运速灵活性连续性成本水路运输慢差差低铁路运输较快差好投资大,占地广公路运输较慢好好短途运输成本低航空运输快差差投资大管道运输损耗小、平稳安全、管理方便差好投资大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空运←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公路←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铁路←远程、量大、不太急需的货物水运←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管道←以流体为主,如石油、天然气等(2)交通运输方式的确定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自主梳理夯实基础】——课前填写落实温故知新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发展最快机动灵活运量小运量大成本低水文状况气象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连续性强投资大2.发展趋势:正在朝着高速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答案】大型化3.现代通信(1)功能:实现信息传递、联络和协调社会。
(2)分类: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
4.商业贸易(1)概念:专门从事商品______、调运、______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部门。
(2)作用: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
(3)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生产储存→调运消费【答案】收购储存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1)构成要素①交通运输线,如铁路、公路、航道。
②交通运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
(2)类型①按形式:单一运输网和。
②按层次:即不同的运输网,包括、和。
2.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技术和等因素。
3.南昆铁路建设的决定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的分布,的进步等。
【答案】综合运输网地域省级大区级国家级社会自然人口城市科学技术【注意提示】各种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建设与发展都会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的影响。
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因素的障碍逐渐被打破,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越来越成为决定性因素。
三、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表现: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扩展,这些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实例株洲沿发展日本筑波沿中轴线呈南北狭长的形态2.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线的发展会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2)交通线的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答案】交通干线交通干线铁路带状带动衰落四、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便利公路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1)原因: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购物者。
(2)结果: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很多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或市区边缘的沿线。
考点10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知识点检索号24(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位置B.经济C.地形D.人口2.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3.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 °N B.60°N C.53°N D.40°N【解析】1选A,2选D,3选C。
第1题,从材料“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中可知,当时该机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位置条件。
第2题,随着飞机制造技术的发展,飞机携带的燃油量增加,单位距离能耗降低,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在此停留。
第3题,假如该飞机沿经线飞行(向南或向北),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大约飞行了6个纬度。
根据机场的纬度位置(50°N),故该飞机所处的纬度为44°N~56°N。
知识点检索号24(2015·浙江文综)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
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
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
完成4题。
4.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 )①缩短路程②增加运量③减少货物破损④增强贸易灵活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C。
海运路径更远;海运运量较大;同时海运避免了陆路运输的颠簸,可以减少瓷器的破损;与海运相比,陆路运输方便灵活,贸易灵活性更强。
2018年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第二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随堂巩固一、选择题(2018·广州模拟)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2题。
1.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有 ( ) A.避开河谷B.避开山脊C.联系居民点D.避开断层2.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 )①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③沿断层线分布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弯曲是为了联系更多的居民点。
第2题,居民点多是沿河和交通线分布。
答案:1.C 2.A(2018·西安模拟)读中国物流企业分布图,回答3~4题。
3.中国物流企业的总部分布格局正确的是( ) A.北方多于南方B.所有省会城市都有物流企业总部C.沿海港口城市的企业总部多D.总部的区位由高层级的城市向低层级的城市演变4.北京和上海的总部数量多,规模相当,其共同原因是( )A.金融、商业、交通枢纽中心,通讯条件便利,物流市场庞大B.港口贸易量大,国内外货物贸易量大C.我国经济和政治中心,便于政策部门联系,了解物流政策D.服务业部门支持数量少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沿海港口城市的企业总部多。
第4题,北京、上海是我国的金融、商业、交通中心城市,物流市场庞大,物流总部多。
答案:3.C 4.A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城镇分布图”,回答5~6题。
5.对当地工业区位选择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原料、交通B.劳动力、市场C.市场、科技D.科技、交通6.下列最有可能成为该区域中心城市的是( ) A.淄川B.张店C.黑旺D.王村解析:第5题,图示区域工业以采掘工业为主,且是沿交通线分布,由此可知该地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作用是原料和交通。
第6题,张店交通便利,有可能成为该区的中心城市。
答案:5.A 6.B二、综合题7.读“株洲城市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以前株洲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________。
第22讲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5年1考)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2.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3.交通运输方式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1.高铁的建设对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影响最大?提示:高铁速度较快,运输量较大,安全性能高,对航空运输影响最大。
2.俄罗斯多大河,但水运比例较小,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比例较大,试分析原因。
提示:俄罗斯的经济中心在西部,而煤炭、石油、森林资源多分布在东部地区,东西向货物运输量大,较适合用铁路运输煤炭和木材,用管道运输石油。
俄罗斯的大河多南北流向,且河流封冻期长,货物运输量小。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与选择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空运←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公路←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铁路←远程、量大、不太急需的货物水运←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管道←以流体为主,如石油、天然气等(2)交通运输方式的确定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运距⎩⎪⎨⎪⎧短途——公路(活物、鲜货)远程⎩⎪⎨⎪⎧⎭⎪⎬⎪⎫航空铁路水运运量⎩⎪⎨⎪⎧小——航空(贵重、急需)大⎩⎪⎨⎪⎧⎭⎪⎬⎪⎫铁路——高水运——低运费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与选择(2015·高考浙江卷)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
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
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 ) ①缩短路程 ②增加运量 ③减少货物破损 ④增强贸易灵活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解析:选C 。
图中显示了西南海洋运输线路。
章末综合提升交通运输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模板交通运输条件评价类题目主要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内交通线(点)的分布特点、作用及布局条件分析。
在条件分析时,侧重于从经济、社会、技术、自然四个方面分析。
1.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根据题目条件进行区域定位→分析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结合交通线走向、交通点的区位进行区位因素分析2.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其答题思路为:根据题目条件进行区域定位→分析交通线的长度、形状、起止点及经过地区,交通线的位置与城区关系等→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部分地区。
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水浅。
18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
M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
(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
(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
(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
(4)说明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
(1)该地区河流大致自北向南入海,陆上缺少东西向(横向)水运通道。
沿海多沼泽,海域水浅,泥沙多,风浪大,不利于航行,不适于建港。
(2)沿岸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低平,多沼泽(湿地、海湾)。
(3)运河与海湾及多条河流相通,水位相对稳定;避免海浪和海风影响。
(4)(该国南部沿海少港口)H港依托沿海运河,成为南部沿海地区的贸易港口;M河流域广阔,腹地广,河道航运繁忙;H港位于M河河口附近,是M河、南部沿海运河航运和海运的枢纽。
1.交通线的区位条件2.交通点的区位条件(以港口为例)(2017·苏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岛港和烟台港港阔水深,浪小流缓,不淤不冻,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天然良港。
日照港海岸线平直,浪大流急,但水域深,是我国第二大煤炭输出港。
济宁市的煤炭源源不断地通过这里向外输送。
章末综合提升交通运输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模板交通运输条件评价类题目主要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内交通线(点)的分布特点、作用及布局条件分析。
在条件分析时,侧重于从经济、社会、技术、自然四个方面分析。
.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部分地区。
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水浅。
18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
M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
(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
(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
(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
(4)说明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
(1)该地区河流大致自北向南入海,陆上缺少东西向(横向)水运通道。
沿海多沼泽,海域水浅,泥沙多,风浪大,不利于航行,不适于建港。
(2)沿岸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低平,多沼泽(湿地、海湾)。
(3)运河与海湾及多条河流相通,水位相对稳定;避免海浪和海风影响。
(4)(该国南部沿海少港口)H港依托沿海运河,成为南部沿海地区的贸易港口;M河流域广阔,腹地广,河道航运繁忙;H港位于M河河口附近,是M河、南部沿海运河航运和海运的枢纽。
1.交通线的区位条件2.交通点的区位条件(以港口为例)(2017·苏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岛港和烟台港港阔水深,浪小流缓,不淤不冻,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天然良港。
日照港海岸线平直,浪大流急,但水域深,是我国第二大煤炭输出港。
济宁市的煤炭源源不断地通过这里向外输送。
材料二下图为山东半岛局部区域图。
(1)分析日照港与青岛港、烟台港相比不利的自然条件以及建立日照港的主要目的。
(2)青岛港的腹地比烟台港的腹地广,向西可达郑州、西安,试说明其主要原因。
(3)烟台港与大连港之间早已开通了汽车轮渡,现在又开通了火车轮渡。
轮渡与采取卸货中转的方式相比有什么好处?开通火车轮渡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解析:第(1)问,烟台港和青岛港港阔水深,风平浪静,而日照港海岸线平直,风浪大,不利于港口建设。
日照港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方便济宁的煤炭外运。
第(2)问,港口的腹地大小与港口的等级和服务功能、服务种类有关。
第(3)问,轮渡可减少货物装卸次数,省时、省力,可加快货物周转速度,降低费用;开通火车轮渡可加大运载量,降低费用,提高运输速度。
答案:(1)海岸线平直,风浪大,缺乏船舶避风浪的港湾。
方便济宁煤炭的外运。
(2)青岛港国际集装箱运输等业务发达,服务功能强。
(3)好处:可减少货物装卸次数,降低费用;节省运输时间,加快货物的周转速度。
意义:缩短运输距离,提高运输速度;减轻铁路的运输压力。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南昌一模)运输里程是交通网中某种运输方式线路总长度,下图是1979~2014年我国各种运输方式里程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运输里程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年间,四种交通运输里程均有提高B.公路运输里程提高幅度最大C.2000年以来,民航运输里程增长率最高D.2001年起,民航运输里程超过铁路运输里程2.图中运输里程公路高于铁路,体现公路运输比铁路运输( )A.速度慢B.运价高C.灵活性强D.连续性差3.公路里程比是指公路实际长度与起讫点间线段长度的比值。
华北平原地区国道的里程比高于东北平原,主要是因为华北平原( )A.河网密度小B.聚落密度大C.农业规模小D.工业规模大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2000年以来,民航运输里程由大约50万千米增加到约150万千米,在四种运输方式中增长率最高,故C正确。
内河航运里程有所下降,故A错误;图示期间民航运输里程提升幅度大于公路,故B错误;注意图示民航航线里程与铁路里程的坐标轴差异,民航航线里程一直大于铁路里程,故D错误。
第2题,里程数量大,说明可到达的区域更广泛,则更具有灵活性。
第3题,华北平原的里程比大于东北平原,说明起讫点间距离相同情况下,华北平原公路实际长度大于东北平原,则说明路网较稠密。
主要是因为华北平原人口密度较大,聚落较多,而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公路一般要连接居民点,故B正确。
答案:1.C 2.C 3.B(2017·保定一模)客运周转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运送旅客数量与运送里程的乘积;货运周转量是一定时期内运送的货物吨数和它的运输距离的乘积;运输重心是指在区域空间里的某一点,在该点各个方向上的运输量能够维持相对均衡。
下图为1978~2005年我国铁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货运周转量重心变化轨迹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
4.1978~2005年间我国铁路四指标重心移动的总体趋势是( )A.向西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C.向东南方向移动D.向西北方向移动5.据图可以判断,与其他3个指标相比( )A.客运量的东西差异最小B.货运量的东西差异最大C.货运周转量南北差异减小的速度最慢D.客运周转量南北差异减小的速度最快6.图示铁路运输指标重心发生移动的主要原因有( )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②铁路布局日趋完善③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分流④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第4题,从该重心的纬度变化图可看出,趋向南方;从重心的经度变化图可看出,趋向西方;故总体趋势为向西南方向移动。
第5题,某指标重心在南北方向上移动越大,说明南北差异减小的速度越快;图示四个指标中,客运周转量重心向南移动了约3°,故D项正确。
第6题,铁路运输指标重心的变化与铁路布局、交通方式多样化有关。
如某区域铁路线路的修建,会增大该区域铁路运量,从而影响铁路运输指标重心变化;同样,某区域新建公路的开通也会影响铁路的运量以及铁路运输指标重心变化。
故C正确。
答案:4.A 5.D 6.C汉孝高铁全长近62千米,设计时速为每小时200千米,始自汉口火车站,终到孝感东站,全线共设9个车站。
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7~8题。
7.汉孝高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是( )A.气候严寒B.喀斯特地貌广布C.高寒缺氧D.河流密布8.汉孝高铁建成后( )①有利于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结构②促进沿线地区人口迁移③促进沿线地区大宗货物的运输④有利于沿线地区经济发展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解析:第7题,汉孝高铁经过江汉平原,河网密布,需要建设的桥梁多,工程量大。
第8题,汉孝高铁建成后有利于完善全国快速客运网,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结构;有利于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人口迁移与高铁建设关系并不密切,大宗货物的运输多用普通铁路,高铁的建设多用于运送旅客。
答案:7.D 8.C(2017·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东海大桥始于上海南汇,终于洋山深水港,全长32.5 千米,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读图,完成9~11题。
9.东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海啸B.赤潮C.潮汐D.寒潮10.来往于东海大桥上的车辆主要是( )A.集装箱卡车B.公交大客车C.水产冷藏车D.旅游大巴车11.东海大桥P处水面与桥面距离40米,其目的是( )A.降低施工成本B.缓和海浪冲击C.减轻台风影响D.保证通航顺畅解析:第9题,东海大桥位于海湾中,潮汐涨落对桥体有很大的冲击,采用“S型”设计可以很好地减小潮汐的冲击力。
第10题,东海大桥连接重要港口,所以来往于东海大桥上的车辆主要是集装箱卡车。
第11题,东海海域航运繁忙,大桥P处水面与桥面距离40米,其目的是保证桥下面的船只能通航顺畅。
答案:9.C 10.A 11.D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7·郑州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我国不同温度带的公路(普通公路)各具特色,公路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
下图示意我国公路自然区划分布。
(1)我国东北北部地区的公路路基高达10米,远看宛若长城,路面下铺设块石和排水管,分析其原因。
(6分)(2)准噶尔盆地的沙漠多为固定沙丘,地形对公路建设限制小,但公路走向形如折尺,分析其原因。
(6分)(3)黄土高原地区的公路在塬、梁、峁之间盘旋起伏,说明该地区公路修建过程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6分)(4)青藏公路某段在路基中铺设通风管,在通风管的一端设计、安装了自动温控风门,当路基温度低于气温时,风门会自动关闭,当路基温度高于气温时,风门自动打开。
判断温控风门打开与关闭的主要季节,并说明在路基中铺设通风管的作用。
(6分) 解析:(1)观察地图和注记,结合东北北部地区的位置特点,进而联想到东北北部地区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区,高温季节冻土消融,破坏公路路基,然后运用所学知识作答。
(2)由题干可知准噶尔盆地的沙漠多为固定沙丘,不用考虑被风沙掩埋问题,可借鉴高速公路上下起伏的作用来作答。
(3)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从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角度回答即可。
(4)路基铺设通风管是为了防止冻土融化,根据题意可知夏季气温高于路基温度,为防止热量进入路基,温控风门自动关闭;冬季反之。
答案:(1)东北北部地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分布较广,冻土融化会导致公路变形塌陷;抬高路基、铺设块石和排水管是为了阻断热量、水分的传导,并及时排水,防止冻土融化。
(2)沙漠地区面积辽阔,景色单调,车辆及行人稀少,距离远,长途驾驶容易疲劳,折尺形公路可改变司机视线,防止疲劳,利于行车安全。
(3)整修护坡工程,防止崩塌、滑坡、泥石流;设置排水管道,防止雨水进入路基;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对公路的破坏。
(4)温控风门夏季关闭,冬季打开。
作用:使路基温度保持低温状态,防止冻土融化。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海岸,面积41万平方千米,人口3 769万(全美第一),人口密度86人/平方千米。
该州有发达的航空运输系统及高速、快速公路系统,其经济的主体是农业,其他重要的产业还有航空及硅谷的高科技产业。
2015年1月6日,造价680亿美元的美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在加州中部破土动工。
加州高铁项目将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其客源主要来自旧金山和洛杉矶,通车后时速约为352千米,届时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将由原来的9小时缩短为2小时40分钟。
下图是加州高铁规划路线示意图。
(1)指出加州高铁在选线时所考虑的主导因素。
(4分)(2)该高铁项目曾引发当地民众不满,请分析其地理原因。
(8分)(3)加州高铁经过30年的论证,最终立项。
请说明加州发展高铁运输的理由。
(10分)解析:(1)注意关键词“指出”,不需要具体说明。
高铁线路穿过了众多城市,沿山脉之间的谷地穿行,说明地形和城市是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