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15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摘要:为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详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国土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检查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需要,进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关键词:解译标志;举证1 前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市、建制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乡镇调查,查清全国城乡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土地权属调查时将城镇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外已完成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成果落实在国土调查成果中,对发生变化的地区开展补充调查【1】。
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流程2.1准备工作为促进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顺利开展,需要制定实施方案、人员培训以及资料收集。
2.1.1制定方案根部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制本地区第三次国土调查方案。
包括调查区基本概况、目标任务、技术路线与工作流程、调查准备工作、内业数据处理、外业实地调查、内业整理建库、成果质量控制、调查主要成果、计划季度安排和组织实施等。
2.1.2人员培训在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权,各地对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调查任务和主要内容、统一地类标准和成果要求、规范作业程序和调查方法、确定调查原则和工作纪律,保证调查进度,确保调查质量。
2.1.3资料准备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坡度图数据、耕地等别数据、基本农田数据、国有土地界线、林区界线、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界线、生态界线、批准未建设用地界线、分辨率优于1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资料,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成果资料等。
2.2 内业信息提取根据区域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及土地利用结构、分布规律与耕作方式等,建立调查区典型地类解译标志。
依据下发的影像,全体人员以村为单位按照工作分类,依据遥感影像特征内业勾绘地类图斑边界,判读地类,并且通过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成果资料填写地类属性。
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调研问答题问题1:部分图斑在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地类为水田或旱地,后经权利人将其变为养殖鱼虾的水面,可随时恢复为水田或水浇地。
此类图斑经初步统计约有120余个,按照本次规程该类图斑应调查为坑塘水面,我们认为这种土地,其耕作层并未破坏。
答案:按实地现状调查为坑塘水面,确属临时坑塘(包括基本农田范围内的临时坑塘),可按耕地调查,标注坑塘属性。
问题2:对于在连片耕地中,插花或套(间)种其他作物的,可不分割图斑,按照主要用途确定地类。
答案:可以适当综合调查。
问题3:部分耕地没有耕种,直接栽了白杨树或是闲置长了杂树,实际是村民的承包地,可以按原地类调绘。
答案:可按耕地调查,需标注种植属性。
问题4:在基本农田中实施退耕还林重大工程,实地已为林地,地类如何认定,此次调查能否认定为林地或草地。
答案:不符合国家生态退耕政策,在这次调查时按耕地调查,标注林木属性;符合国家生态退耕政策,在这次调查时按林地调查,并建议相关部门调出永久基本农田。
问题5:运河清理出来的大量淤泥临时堆放在耕地上,至今未将淤泥运走,实地长满芦苇,国家提取图斑判读为林地,建议按原地类调绘。
答案:可以。
问题6:数据库地类为园地,实地为空地和荒草,仍按照园地认定。
答案:可以仍按园地调查。
如果调查为未利用地必须进行举证并提供相关部门材料。
问题7: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存在一个具体的问题:基础数据库中是林地,国家提取为耕地且实地也为耕地,但实际情况中由林地变为耕地,林业部门是不认可的,不允许林地可逆。
答案:按耕地调查。
若基本农田外林区内的耕地,可进行耕地细化调查,标注为林区内的耕地。
问题8:数据库地类为林地,紧邻村庄,实地临时种植玉米,仍按照林地认定。
答案:按耕地调查,若在林业部门林地范围内的,标注为林区内的耕地。
问题9:油茶地类认定的问题。
二调期间,江西全省的油茶按林地认定;但是随着油茶作物的改良,现在种植的油茶都是高产、低矮棵的且以采集油茶果为主,按林地还是园地认定?答案:按园地调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核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朱培娟发布时间:2021-10-31T10:09:46.664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9期作者:朱培娟[导读] 实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土地的使用情况和土地属性,该项工作是对全国所有土地的调查,主要是对“二调”的细化和补充。
新疆阿克苏地区自然资源局新疆阿克苏 843000摘要:实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土地的使用情况和土地属性,该项工作是对全国所有土地的调查,主要是对“二调”的细化和补充。
由国家核查批复地方提交的调查成果,通过后进行入库交付。
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现实意义,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措施展开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内业核查;外业核查1.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现实意义自从召开党的19大以来,国家土地资源调查工作全面开展,该项工作作为迈入新时代后的一项重要项目,对国家土地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理部门在实际落实调查工作的时候,需要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该项工作的开展效率。
积极开展土地调查工作,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调查结果还能够充分反应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可以作为评估我国是否能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依据。
土地调查工作人员必须全面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各项工作,配合国家工作计划的落实。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落实,通过合理分析国家土地现状,能够统筹安排土地资源,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出来[1]。
该项工作的开展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国家要想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就必须认真落实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
2.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实施流程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具有任务量大、激素含量高、难度高以及工作规模大的特点。
调查工作的开展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流程:(1)前期准备。
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调查方案,使用新型的科学技术,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强化调查人员的综合素养,并且收集一些和调查工作相关的资料。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一、基础类问题1:土地整治项目区的新增耕地,在调查中是否根据土地整治立项文件确定耕地图斑范围?答:现状为耕地的地块,无论是土地整治、农民自主开发或是复垦项目立项与否,都应按照实地耕地范围调查,不得按整治范围确定图斑边界。
问题2:实地为耕地的图斑,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重叠,应如何调查?答:按耕地调查。
全国三调办下发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作为湿地调查的指引,地方应按照《工作分类》,实地调查地类。
问题3:尚未用于占补平衡或增减挂钩项目的新增耕地,如何调查?是否会影响后期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答:应按照实地现状调查。
在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时,依据全国统一报备的储备库管理。
问题4:实地为水浇地,原来按水田管理的图斑,如何调查?答:对于水旱轮作的按水田调查,对于长期按水浇地使用的按水浇地调查。
调查为水浇地的,必须实地举证。
问题5:水库水面图斑界线是否按权属界线确定?答:水库水面图斑界线不得按权属界线确定,应按正常蓄水位岸线围成的水面调查。
问题6:原城市、建制镇、村庄用地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内部,已取得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但实地现状为农用地,如何调查?答:按实地现状调查,不考虑是否已经发证。
问题7:确权登记的土地用途与实际用途不一致的图斑,如何调查?答:按照实际现状调查,不得直接按土地审批用途或规划用途调查。
问题8:农村居民点零星分散式分布,如何调查?答:散落在集中连片的村庄之外的零星居民点,达到最小上图面积标准的,依据实际建设范围,确定图斑边界,按对应地类调查。
问题9:城镇村道路用地与农村道路如何衔接处理?答:除贯通村庄的公路、铁路外,农村道路穿过村庄的部分按城镇村道路调查,标注203属性。
村庄外的部分,按农村道路调查。
公路、铁路穿过村庄应保持连续性。
问题10:因道路施工改线或路面扩宽等原因,造成道路用地实际界线与审批范围界线不一致,应如何确定道路图斑边界?答:道路范围界线按照实地现状进行调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20190215部长会)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一、基础类问题1:对于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图斑,位于地方自主批准的农转用范围,且未在国家下发的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图层中,能否自行添加至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图层?答案: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按实地现状进行调查。
国家统一将在部监管平台备案的新增建设用地审批界线落实在县级国土调查成果上,形成“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图层下发各地。
未在部监管平台备案的,不纳入“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图层范畴。
问题2:对于原数据库地类为建设用地、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地,实地现状为通过土地整治工作或农民自主开发的新增耕地,在调查中是否根据土地整治立项文件确定耕地图斑范围?答案:现状为耕地的地块,无论是土地整治、农民自主开发或是复垦项目立项与否,都应按照耕地调查。
问题3:对于在建道路图斑,原数据库地类为林地,国家内业判读地类为耕地,实地现状为推平长草,能否暂按原地类调查,待道路建成后再变更为公路用地?答案:可以保留林地。
需要实地拍照举证为实地已推土,在推土区单独图层划出推土的范围。
问题4:对于远离城市、建制镇、村庄的荒山上的林地、草地,调查精度能否降低?答案:除荒漠地区外,均按《实施方案》规定的最小上图面积执行。
问题5:在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存在部分非耕地图斑,是否按非耕地调查?答案:按实地现状调查。
问题6:在国家内业提取的图斑中,存在多种地类(如内业提取耕地图斑中,存在坑塘、荒草、林地、零星建设等多种地类),实地情况复杂,如何调查认定?答案:国家提供的图斑地类判读信息和范围供参考。
应按照实地现状,达到最小上图面积的应划分图斑,分别确定地类。
其中,与国家判读地类不一致的须按要求实地拍照举证。
问题7:对于耕地、物流仓储用地、农村宅基地及科教文卫用地等图斑,坐落在部队等范围内,是否按权属状况确定图斑地类?答案:按实际现状调查地类,不需举证。
问题8:对位于采矿用地发证范围内的坑塘水面和耕地图斑,是否按采矿用地调查认定?答案:按实地现状地类调查,不能标注204属性。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一、基础类问题1: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土地是指已具有完整,合法用地手续,而没有实质性建设的土地。
在三次土地调查中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的范围是由国家在县级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统一组织完成,形成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图层后下发各地。
对于地方自主批准的农转用范围能否纳入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图层范畴?答案: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按实地现状进行调查。
国家统一将在部监管平台备案的新增建设用地审批界线落实在县级国土调查成果上,形成“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图层下发各地。
各地需整理土地审批资料,补充完善建设用地审批信息,及时报部备案。
地方自主批准的,未在部监管平台备案的农转用范围不得纳入“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图层范畴。
问题2:原地类是建设用地、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地,现状为耕地的地块中涉及到复垦项目的,已经完成或已立项上报的地块按照现状调绘为耕地,未作为复垦项目立项上报的地块,或农民自发复垦零星种植,地方提取的图斑建议按原地类调绘。
答案:按实地现状。
现状为耕地的地块,无论是土地整治、农民自主开发或是复垦项目立项与否,都应按照耕地调查。
问题3:原地类为林地,国家提为耕地,实际已经推平长些杂草,正在修公路,是否可以保留原地类,等道路修好后直接变为公路用地?答案:可以保留原地类。
需要实地拍照举证,在推土区单独图层划出临时推土的范围。
问题4:调查内容与精度中,“实地面积超过400平方米的农用地(不含设施农用地)和实地面积超过600平方米的其他地类”,对于山上的(远离城镇村)林地、草地来说,调查精度能否降低?答案:除荒漠地区外,均按《实施方案》规定的最小上图面积执行。
问题5:对调查发现的永久基本农田内存在不应划为基本农田的图斑,如何调查?答案:按实地现状调查。
问题6:国家提取耕地图斑范围较大,耕地图斑内实际存在多种以上地类,实地情况复杂,有坑塘,有荒草地,有林地,有零星建设用地等地,如何处理?答案:国家提供的图斑地类信息和范围供参考,应按照实地现状调查为多个图斑,分别确定地类。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疑难解答土壤普查和土地调查有什么不同?一是范围不同。
土壤三普对象是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
其中,林地、草地中突出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潜力相关的土地,如盐碱地等。
调查面积约为陆地国土的76%。
国土三调对象是我国陆地国土。
二是目的不同。
土壤三普目的是查明全国土壤类型及分布,全面查清土壤资源现状和变化趋势,掌握土壤质量、土壤健康等基础数据,实现对土壤的“全面体检”。
国土三调目的是全面查清某一时间节点全国土地资源数量及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状况基础数据。
三是内容不同。
土壤三普是对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土壤类型、土壤立地条件、土壤利用情况等的普查。
国土三调是对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等的调查。
四是方法不同。
土壤三普是调查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挖掘土壤剖面、采集分层土样,分析化验土壤理化性状等,是三维立体式调查。
国土三调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利用类型图基础上,通过遥感影像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判读,实地调查核实变化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是二维平面式调查。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要形成哪些成果?数据成果。
全国土壤类型、土壤理化和典型区域生物性状指标数据清单,土壤退化与障碍因子,特色农产品区域等专题调查土壤数据,适宜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面积数据等。
图件成果。
全国土壤类型图,土壤养分图,土壤质量分布图,耕地酸化、盐碱化等退化土壤分布图,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图,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土壤专题调查图等。
文字成果。
土壤三普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全国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质量报告,东北黑土地、盐碱地、酸化耕地等耕地改良利用、特色农产品区域土壤特征等专项报告等。
数据库成果。
土壤性状数据库、土壤退化和障碍数据库、土壤利用等专题数据库。
样品库成果。
标准化、智能化的国家级和省级土壤样品库、典型土壤剖面标本库等。
附件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种植情况比对分析技术规定1.范围本规定规定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图斑种植情况比对分析工作的目的、方法、原则、流程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规定适用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种植情况影像比对核实工作。
2.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 1055-2019)∙《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地类认定细则》(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3.总则∙目的采用遥感影像对第三次全国国调查耕地图斑种植情况标注成果进行抽样比对核实,评估耕地种植情况标注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方法以县为基本单元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耕地图斑,主要利用2019年亚米及2米级多期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根据不同区域物候特点和影像时序变化特征,对耕地图斑中粮食作物、非粮食作物、粮/非粮轮作和未耕种4种类型进行比对核实。
∙原则∙系统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以县为基本单元,按照粮食作物、非粮食作物、粮/非粮轮作和未耕种4种类型和2-10亩、10-50亩和50亩以上3个面积分档,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耕地图斑。
∙区域差异性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作物耕作制度、物候期、地形地貌等特征,确定遥感影像时相,制定比对核实规则。
∙关键物候期判定原则通过关键物候期的典型作物影像特征认定粮食作物或非粮食作物;关键物候期显示为裸露地等未耕种状态的认定为未耕种。
∙相容性原则标注的实际种植情况与影像特征应互相吻合,影像时序变化特征与作物生长变化应保持一致。
4.流程4.1 资料整理与处理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基准,开展相关数据整合处理,形成空间基准统一的数据集。
4.2 耕地图斑抽样以县为单位,按照粮食作物、非粮食作物、粮/非粮轮作和未耕种4种类型,以及2-10亩、10-50亩和50亩以上三个面积分档,随机抽取图斑。
4.3 耕地种植情况核实比对4.3.1 “三调”耕地种植情况核实比对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对抽取的“三调”耕地图斑种植情况的真实性进行逐图斑核实比对。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知识测试题库答案1•根据我国?宪法?,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即全民所有;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A.国家所有【正确答案】B•集体所有C.私人所有D.个人所有2•根据我国〔宪法?,城市的土地属于〔〕: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答案:A.国家所有、集体所有【正确答案】B•国家所有、国家所有C.集体所有、集体所有D.集体所有,国家所有3•根据?物权法〕,国家实行自然资源〔〕制度,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善意取得B.物权公示C.无偿借用D.有偿使用【正确答案】4.〔〕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
A.乡级B、县级【正确答案】C、市级D.省級5•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
A、乡级B、县级【正确答案】C、市级D、省级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
土地调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二〕〔〕;〔三〕〔〕。
答案〔〕A、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条件【正确答案】B、土地质量、土地类型、土地等级C、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D、土地等级、土地权属、土地条件7•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报〔〕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
A、本级人民政府B、国土资源部C、自然资源部D、国务院【正确答案】8.土地调查采用〔〕国家标准、统一的技术规程和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制作的调查根底图件。
A、?土地调查技术规程?B、?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正确答案】C、?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D、?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9•土地调查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格守职业道徳,具有执行调查任务所需要的.A、根底知识B、专业知识【止确答案】C、根本技能D、综合能力10.土地调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那么组织实施。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一、基础类问题1:土地整治项目区的新增耕地,在调查中是否根据土地整治立项文件确定耕地图斑范围?答:现状为耕地的地块,无论是土地整治、农民自主开发或是复垦项目立项与否,都应按照实地耕地范围调查,不得按整治范围确定图斑边界。
问题2:实地为耕地的图斑,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重叠,应如何调查?答:按耕地调查。
全国三调办下发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作为湿地调查的指引,地方应按照《工作分类》,实地调查地类。
问题3:尚未用于占补平衡或增减挂钩项目的新增耕地,如何调查?是否会影响后期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答:应按照实地现状调查。
在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时,依据全国统一报备的储备库管理。
问题4:实地为水浇地,原来按水田管理的图斑,如何调查?答:对于水旱轮作的按水田调查,对于长期按水浇地使用的按水浇地调查。
调查为水浇地的,必须实地举证。
问题5:水库水面图斑界线是否按权属界线确定?答:水库水面图斑界线不得按权属界线确定,应按正常蓄水位岸线围成的水面调查。
问题6:原城市、建制镇、村庄用地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内部,已取得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但实地现状为农用地,如何调查?答:按实地现状调查,不考虑是否已经发证。
问题7:确权登记的土地用途与实际用途不一致的图斑,如何调查?答:按照实际现状调查,不得直接按土地审批用途或规划用途调查。
问题8:农村居民点零星分散式分布,如何调查?答:散落在集中连片的村庄之外的零星居民点,达到最小上图面积标准的,依据实际建设范围,确定图斑边界,按对应地类调查。
问题9:城镇村道路用地与农村道路如何衔接处理?答:除贯通村庄的公路、铁路外,农村道路穿过村庄的部分按城镇村道路调查,标注203属性。
村庄外的部分,按农村道路调查。
公路、铁路穿过村庄应保持连续性。
问题10:因道路施工改线或路面扩宽等原因,造成道路用地实际界线与审批范围界线不一致,应如何确定道路图斑边界?答:道路范围界线按照实地现状进行调查。
第三次国土调查统一时点国家问题回复汇总统一时点问题汇总一、地类与调查问题1:在初始调查阶段,我省已按国家要求,将原隶属于农村宅基地的前后园子进行细化,但前后园子的土地利用特征会随着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而改变用途,此类情况应如何调查?是否按时点更新影像反映的地类进行更新?若更新,且影像明显支持,是否可不实地举证?例如前时相反映为耕地,后时相或举证照片反映为硬质土地、农机停放、简易房屋等无耕种迹象。
答:按现状调查,影像明显能反映的地类可使用影像进行举证,影像不能明显反映的,应实地举证。
问题2:对于村周边的土地,空地上有篮球架、戏台等,或一块硬化空地,针对以上情况如何认定调查地类?答:带有篮球架的空地按科教文卫用地(08H2)调查;城镇村外的硬化空地按特殊用地(09)调查,内部的硬化空地按广场用地(0810A)调查。
举证照片(远景)(近景)问题3:原地类为非耕地,原初次举证照片为草地,后补充举证照片为动土,提交的复核数据按原地类上图并同时纳入推土区。
国家复核反馈问题中认定该图斑地类认定错误,要求按耕地上图,但举证照片无耕种痕迹,只是推土状态,未知以后用途。
此类问题该如何认定?答:调查无误的不修改,应说明情况。
问题4:国家下发监测图斑位于长江175水位线以下,是否需要按建设用地更新?(实地有简易建构筑物,会被季节性淹没)答:库区常水位线以下按水库水面调查,主体用途是水库,偶尔冒头的地物不调查。
问题5:初始库按推土区调查,统一时点更新时已长草(外业举证),是否按现状草地的范围在统一时点更新时按草地调查上图?答:按现状调查,若该图斑历年曾经为耕地,应调查为耕地,并标注“未耕种”属性。
问题6:对于面积大、内部利用情况复杂的湿地公园是否整体调查成公园绿地?例如:花溪十里河滩土地利用情况为紧临贵阳市与花溪区的建成区,面积较大,实地为河流水面、花圃、林地、耕地、休闲步道广场和耕地等夹杂。
初始调查时按照各农用地进行分类调查。
一、“三调”概念?答:是指第三次全国上地调查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三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査,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査、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三、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具体任务三调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査,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三调是对“已有内容的细化变化内容的更新、新增内容的补充”,并对存在相关部门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质量状况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市建制镇、村庄(以下简称域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请查。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以国家一提供的调查底图为基础,实地调查每块图斑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的数量、分布及质量状况查清城市、建制镇、村庄,独立工矿,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根据各地反映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中的具体操作问题,我办认真梳理归纳,并结合有关标准、规程和第三次国土调查实施方案等,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现予印发,请在具体工作中注意把握。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9年3月8日附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一、基础类问题1:土地整治项目区的新增耕地,在调查中是否根据土地整治立项文件确定耕地图斑范围?答:现状为耕地的地块,无论是土地整治、农民自主开发或是复垦项目立项与否,都应按照实地耕地范围调查,不得按整治范围确定图斑边界。
问题2:实地为耕地的图斑,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重叠,应如何调查?答:按耕地调查。
全国三调办下发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作为湿地调查的指引,地方应按照《工作分类》,实地调查地类。
问题3:尚未用于占补平衡或增减挂钩项目的新增耕地,如何调查?是否会影响后期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答:应按照实地现状调查。
在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时,依据全国统一报备的储备库管理。
问题4:实地为水浇地,原来按水田管理的图斑,如何调查?答:对于水旱轮作的按水田调查,对于长期按水浇地使用的按水浇地调查。
调查为水浇地的,必须实地举证。
问题5:水库水面图斑界线是否按权属界线确定?答:水库水面图斑界线不得按权属界线确定,应按正常蓄水位岸线围成的水面调查。
问题6:原城市、建制镇、村庄用地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内部,已取得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但实地现状为农用地,如何调查?答:按实地现状调查,不考虑是否已经发证。
问题7:确权登记的土地用途与实际用途不一致的图斑,如何调查?答:按照实际现状调查,不得直接按土地审批用途或规划用途调查。
山东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技术问答(第一批)一、调查工作方面1、关于第三次国土调查地类调查与图斑举证问题说明。
第三次国土调查是一次全面的土地利用现状、权属状况及专项用地的调查。
现状调查包括图斑的用地类型、图斑边界、坐落位置与权属性质等内容;图斑举证是国土调查的辅助手段,是针对各级关注的重点地类开展的实地举证,在成果核查中可以实现一次举证多级使用,解决县级调查队伍重复举证的问题,是国土调查的一项辅助性工作。
在内业处理阶段,调查队伍要广泛收集各类基础资料,结合影像进行叠加分析,确定巡查图斑(内业分析后地类与影像一致)、举证图斑(国家下发及自主新增图斑)、补调图斑(在外业巡查中发现的新增变化图斑);外业调查阶段,调查队伍要合理设计调查路线,确保巡查图斑能够全部看到,举证图斑实地走到看到并举证,对发现的新增变化图斑要实地举证并进行补充调查,要确保每个图斑地类正确、边界准确、权属无误。
对于外业中发现的补调图斑,因手机或者平板定位精度较低,调查人员不得使用该类设备进行调查上图。
应当使用标准分幅正射影像图开展调绘或使用高精度GPS进行实测上图,确保调查精度。
2、国家下发的图斑是未利用地,原数据库是农用地,是否需要单独上报,上报应准备哪些资料?需要单独上报。
上报资料参照年度变更调查农变未组织目录。
3、关于难以到达图斑举证的问题。
举证困难的图斑,可以使用无人机或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举证。
4、国家提取图斑中相互交叉形成小图斑,这种狭长细缝小图斑是否还要举证?按现状地类调查并进行图斑归并,不用举证。
5、国家提取图斑中存在大量不够上图面积的小图斑,如果按照最小上图面积200平方米,A类图斑小于200平方米还上图吗?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并进行举证,保留其外业举证成果,确实小于上图面积的与相邻图斑合并处理。
同类型小图斑如果数量较多,而举证照片能够准确反映同类型现状的,可以只拍摄部分典型区域的图斑进行举证。
6、城区范围是继承原变更调查范围,还是在三调中按实际范围上图?按实际范围调查上图。
附件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种植情况比对分析技术规定1.范围本规定规定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图斑种植情况比对分析工作的目的、方法、原则、流程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规定适用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种植情况影像比对核实工作。
2.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 1055-2019)•《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地类认定细则》(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3.总则•目的采用遥感影像对第三次全国国调查耕地图斑种植情况标注成果进行抽样比对核实,评估耕地种植情况标注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方法以县为基本单元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耕地图斑,主要利用2019年亚米及2米级多期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根据不同区域物候特点和影像时序变化特征,对耕地图斑中粮食作物、非粮食作物、粮/非粮轮作和未耕种4种类型进行比对核实。
•原则•系统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以县为基本单元,按照粮食作物、非粮食作物、粮/非粮轮作和未耕种4种类型和2-10亩、10-50亩和50亩以上3个面积分档,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耕地图斑。
•区域差异性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作物耕作制度、物候期、地形地貌等特征,确定遥感影像时相,制定比对核实规则。
•关键物候期判定原则通过关键物候期的典型作物影像特征认定粮食作物或非粮食作物;关键物候期显示为裸露地等未耕种状态的认定为未耕种。
•相容性原则标注的实际种植情况与影像特征应互相吻合,影像时序变化特征与作物生长变化应保持一致。
4.流程4.1 资料整理与处理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基准,开展相关数据整合处理,形成空间基准统一的数据集。
4.2 耕地图斑抽样以县为单位,按照粮食作物、非粮食作物、粮/非粮轮作和未耕种4种类型,以及2-10亩、10-50亩和50亩以上三个面积分档,随机抽取图斑。
4.3 耕地种植情况核实比对4.3.1 “三调”耕地种植情况核实比对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对抽取的“三调”耕地图斑种植情况的真实性进行逐图斑核实比对。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一、基础类问题1:土地整治项目区的新增耕地,在调查中是否根据土地整治立项文件确定耕地图斑范围?答:现状为耕地的地块,无论是土地整治、农民自主开发或是复垦项目立项与否,都应按照实地耕地范围调查,不得按整治范围确定图斑边界。
问题2:实地为耕地的图斑,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重叠,应如何调查?答:按耕地调查。
全国三调办下发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作为湿地调查的指引,地方应按照《工作分类》,实地调查地类。
问题3:尚未用于占补平衡或增减挂钩项目的新增耕地,如何调查?是否会影响后期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答:应按照实地现状调查。
在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时,依据全国统一报备的储备库管理。
问题4:实地为水浇地,原来按水田管理的图斑,如何调查?答:对于水旱轮作的按水田调查,对于长期按水浇地使用的按水浇地调查。
调查为水浇地的,必须实地举证。
问题5:水库水面图斑界线是否按权属界线确定?答:水库水面图斑界线不得按权属界线确定,应按正常蓄水位岸线围成的水面调查。
问题6:原城市、建制镇、村庄用地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内部,已取得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但实地现状为农用地,如何调查?答:按实地现状调查,不考虑是否已经发证。
问题7:确权登记的土地用途与实际用途不一致的图斑,如何调查?答:按照实际现状调查,不得直接按土地审批用途或规划用途调查。
问题8:农村居民点零星分散式分布,如何调查?答:散落在集中连片的村庄之外的零星居民点,达到最小上图面积标准的,依据实际建设范围,确定图斑边界,按对应地类调查。
问题9:城镇村道路用地与农村道路如何衔接处理?答:除贯通村庄的公路、铁路外,农村道路穿过村庄的部分按城镇村道路调查,标注203属性。
村庄外的部分,按农村道路调查。
公路、铁路穿过村庄应保持连续性。
问题10:因道路施工改线或路面扩宽等原因,造成道路用地实际界线与审批范围界线不一致,应如何确定道路图斑边界?答:道路范围界线按照实地现状进行调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一、基础类问题1:土地整治项目区的新增耕地,在调查中是否根据土地整治立项文件确定耕地图斑范围?答:现状为耕地的地块,无论是土地整治、农民自主开发或是复垦项目立项与否,都应按照实地耕地范围调查,不得按整治范围确定图斑边界。
问题2:实地为耕地的图斑,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重叠,应如何调查?答:按耕地调查。
全国三调办下发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作为湿地调查的指引,地方应按照《工作分类》,实地调查地类。
问题3:尚未用于占补平衡或增减挂钩项目的新增耕地,如何调查?是否会影响后期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答:应按照实地现状调查。
在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时,依据全国统一报备的储备库管理。
问题4:实地为水浇地,原来按水田管理的图斑,如何调查?答:对于水旱轮作的按水田调查,对于长期按水浇地使用的按水浇地调查。
调查为水浇地的,必须实地举证。
问题5:水库水面图斑界线是否按权属界线确定?答:水库水面图斑界线不得按权属界线确定,应按正常蓄水位岸线围成的水面调查。
问题6:原城市、建制镇、村庄用地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内部,已取得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但实地现状为农用地,如何调查?答:按实地现状调查,不考虑是否已经发证。
问题7:确权登记的土地用途与实际用途不一致的图斑,如何调查?答:按照实际现状调查,不得直接按土地审批用途或规划用途调查。
问题8:农村居民点零星分散式分布,如何调查?答:散落在集中连片的村庄之外的零星居民点,达到最小上图面积标准的,依据实际建设范围,确定图斑边界,按对应地类调查。
问题9:城镇村道路用地与农村道路如何衔接处理?答:除贯通村庄的公路、铁路外,农村道路穿过村庄的部分按城镇村道路调查,标注203属性。
村庄外的部分,按农村道路调查。
公路、铁路穿过村庄应保持连续性。
问题10:因道路施工改线或路面扩宽等原因,造成道路用地实际界线与审批范围界线不一致,应如何确定道路图斑边界?答:道路范围界线按照实地现状进行调查。
道路范围界线与审批范围界线不一致的,不得直接采用道路审批范围界线调查上图。
问题11:公路、铁路、河流等多条线状地物交叉重叠,应如何调查和认定地类?答:对于线状地物交叉的,地面的线状地物连续表示。
对于农村道路、过街天桥等线状地物跨越公路、铁路等,应保持公路、铁路贯通。
线状地物平面交互时,应保持高等级的道路贯通。
线状地物穿过隧道时,线状地物断在隧道两端。
线状地物交叉重叠十分复杂,各地可制定相应的表示规则,开展细化调查,但应按国家统一要求上报调查成果。
问题12:人迹罕至的区域,调查精度是否可以降低?答:对于人际罕至的区域可适当减低精度,但调查图斑的最小调查上图面积不得低于1500平方米。
问题13:部分地区存在大量100至200平方米农村建房,是否允许部分县区建设用地最小上图面积为100平方米?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提高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用地调查精度,降低最小上图面积指标,但要保证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精度统一。
问题14:山区交通不便利,调查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如何调查举证?答:对于山区交通不便利的图斑,遥感影像可以判断的直接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判断,遥感影像无法判断的可以使用带GPS的无人机拍照调查举证,无法使用带GPS的无人机拍照调查举证的,可以依据有关资料确定地类。
问题15:根据2017年度遥感影像判读,按照2019年3月提交调查成果的任务节点,地方需举证2017年度和2018年度两年变更调查成果的流量,是否可以将2017年度和2018年度两年变更调查流量不纳入举证范围?答:因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是抽样检查,因此对于2017年度和2018年度两年变更调查成果的流量变化的图斑,应实地举证。
问题16:因调查影像精度因素造成部分原农用地图斑边界调整而产生的农用地调查为未利用地图斑,是否需要举证?答:因影像精度引起的图斑边界变化,产生的原农用地调查为未利用地等重点地类变化图斑不需要举证。
问题17:如果地方向全国三调办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影像,国家核查时是否可作为核查依据?答:地方可以向全国三调办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影像,更高分辨率的影像采集时相应符合三调影像时相要求(2017年7月1日之后)。
国家核查时,如果更高分辨率的影像能够判定数据库图斑地类调查正确性的,地方可以不用实地拍摄该图斑的照片;如果更高分辨率的影像仍不能够判定数据库图斑地类调查正确性的,地方要实地拍摄该图斑的照片。
问题18:公路用地范围与影像存在偏移等不一致的,应如何调查?答:按照实地现状调查。
因影像精度引起的误差不需要举证。
问题19:国家下发的图斑边界与实地不完全一致,是否需要举证?答:国家判读的图斑边界仅供参考,地方调查时,应参考影像,实地调绘图斑边界。
因正射影像图精度原因造成调查图斑边界与国家下发的图斑边界不一致的,可不举证。
问题20:需要举证的图斑面积和范围跨度很大,无法拍摄全景照片,如何举证?答:选择典型区域,分类型举证。
问题21:国家下发的遥感影像局部纠正误差较大,如何处理?答:对于下发的遥感影像局部误差超限,应及时向全国三调办反映统一解决。
二、工作分类与标注类问题22:长期撂荒的耕地上,长满了灌木,耕地的田埂仍清晰可见,如何调查?答:按现状调查为林地。
如清理后即可恢复耕种的,标注“清理后即可恢复耕种”属性。
问题23:村民在承包证书中登记为耕地的土地上种果树,如何调查?答:按现状调查,应调查为种植园用地,不得按承包书登记用途调查。
问题24:实地种植油茶的土地,如何调查?答:按种植园用地调查。
若在林业部门林区范围内,标注为“林区内的种植园用地”属性。
问题25:沙地、裸地中种植枸杞的,如何调查?答:按种植园用地调查。
问题26:林地范围内的防火林道和防火隔离带,实地现状为草地,如何调查?答:林区内防火林道和防火隔离带,按林地调查。
问题27:较宽的护路林,如何调查?答:已建成的道路两旁属征地范围内的林带,按公路调查,征地范围外的按现状调查;对于征地范围不明确的,单侧行树1行的综合到公路图斑调查,单侧2行(含)以上的应划分单独图斑按现状调查。
同时,应将公路路面范围以单独图层的方式录入数据库。
问题28:林业部门为固沙种了柠条(十年才能长1米高,大多20厘米高),如何调查?答:灌木覆盖率大于40%的调查为灌木林地。
问题29:退耕还林固沙图斑,种植了低矮的灌木,如何调查?答:达到灌木林标准的调查为林地,未达到成林标准的按实地现状调查。
问题30:道路两边的绿地中,局部种植杂树的图斑,如何调查?答:如在道路征地范围内,按公路用地调查。
在征地范围外,种植杂树的图斑面积达到上图标准的,按林地调查;未达到上图标准的,综合到相邻地块调查。
问题31:滩涂上实地为林地的,如何调查?答:按林地、森林沼泽或灌丛沼泽调查。
问题32:寺庙围墙内的树木如何调查?答:寺庙围墙内的树木按照特殊用地调查,如果与国家判读不一致的,应拍照证明其确实属于寺庙建设用地范围内。
问题33:工厂内部的绿化用地,如何调查?答:已建成的工厂内部绿化林地、草地等按工业用地调查。
问题34:已发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图斑,实地为农用地,是否可认定为空闲地?答:按实地现状调查,不得调查为空闲地。
问题35:城镇村庄内部调查中,对于多用途的混合用地,如何调查?答:单栋或集中连栋的建筑群,按照主要用途调查。
院落式分布的按实际用途调查。
各地可制定细化分类调查办法,开展分类细化调查,但要按要求上报成果。
问题36:城镇中心区域主干道和商业服务业用地、住宅用地之间的区域,如何调查?答:收集城市规划资料,属于城市道路红线内的,按城镇村道路用地调查;确属宗地权属范围内的,归并到相邻宗地的图斑中;能确定用途的,按实际用途调查;实地未利用的,按规划用途调查。
问题37:城镇村庄内部街巷,农村宅基地房前屋后的巷道主要供行人或非机动车通行,一般宽度2~3米,是否归并到相邻图斑还是按道路图斑单独调查?答:对城镇村庄内部道路用地调查标准是,调查城镇村庄内部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其他街巷可与相邻图斑合并。
问题38:利用滩涂建设工厂、码头的,如何调查?答:按现状调查,调查为相应的建设用地。
问题39:在村庄范围内,实地为养殖用途,是否按设施农用地调查?答:村庄内集中养殖畜禽的,按设施农用地调查,在集中连片村庄范围内的,可标注203属性。
问题40:在村庄周边,原宅基地房屋已经坍塌,村民在上面种了一些蔬菜和树木,如何调查?答:按照实地现状调查,如果举证照片能证明原宅基地房屋的残垣断壁还在,且原地类为203 ,可以标注203属性。
问题41:村头、田间水泥地面,农忙时晒谷,平时停车,如何调查?答:按交通服务场站用地调查。
问题42:原有农村道路扩宽后,路面宽度超过8米,如何调查?答:农村道路拓宽后,平均宽度超过8米的按公路用地调查,不得将一条完整的公路分割为公路和农村道路。
问题43:山区废弃的公路,路面10多米宽且长满荒草,如何调查?答:废弃公路、铁路按道路调查,并标注“废弃”属性。
问题44:河流水面中间面积较小的高出水面部分,影像特征为其他草地或林地,如何调查?答:常水位线以上达到最小上图面积的按内陆滩涂、林地或森林沼泽调查,常水位线以下及达不到最小上图面积的按河流水面调查。
问题45:原河流水面被大坝分割,坝体上下游图斑如何调查?答:坝体按水工建筑调查,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按水库水面调查,水库区段水面以外的按河流水面调查。
问题46:宽度不足8米的公路,是否按公路用地调查?答:属于公路管理范围的不论宽度是否超过8米,都应按公路调查。
问题47:油田等采矿用地中,未建设或未有设施的部分如何调查?答:油田及采矿用地中,建筑物或构筑物部分按采矿用地调查,其余部分按实地现状调查。
问题48: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由于雨水冲刷,导致地表水土流失,基岩裸露,耕地石漠化情况严重,如何调查?答:实地仍在耕种的,按耕地调查,标注“石漠化耕地”属性;实地未耕种的,按裸岩石砾地调查。
地方可根据需求测算石漠化耕地的耕种比例,但不需要上报国家。
问题49:原地类为坑塘,水利部门认定为水库,如何调查?是否需要举证?答:按水库水面调查,无需举证。
问题50:正在施工的道路图斑,实地现状为推平,是否可以暂按原地类调查?答:实地施工部分按道路用地调查,实地未施工的部分按现状调查。
需要实地拍照举证为实地已推土,并在推(堆)土区单独图层划出范围。
问题51:国家依据影像判读的图斑中,存在多种地类(如耕地图斑中,存在坑塘、荒草、林地、零星建设等),实地情况复杂,如何调查?答:国家提供的图斑地类判读信息和范围供参考。
应按照实地现状,达到最小上图面积的应划分图斑,分别确定地类;未达到最小上图面积的,归并到相邻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