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辙试验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1.67 KB
- 文档页数:1
车辙试验步骤:
试件放置:将试件装入试模中,并锁紧。
试模的碾压方向应与试轮行走方向一致,待温度恒定后放下使试验轮充分接触试模,使其一直处于下压状态。
调整位移:上下调整位移传感器,使显示值在3mm~5mm 范围内,并锁紧。
开始试验:点击试验启动键,试验开始后,曲线显示区域将有红色温度曲线和位移曲线随时间的变化而显示温度和位移的变化量。
试验结束:试验结束后,保存结果,并打印试验报告。
取出试件:将试验轮升起,取出试件。
清理:将车辙内清理干净,试验轮擦拭干净。
沥青混合料得车辙试验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就是用标准得成型方法,制成标准得混合料试件(通常尺寸为300mm*300mm*50mm),在60℃得规定温度下,以一个轮压为0、7Mpa得实心橡胶轮胎在其上行走,测量试件在变形稳定时期,每增加1mm变形需要行走得次数,即动稳定度,以次/mm表示。
动稳定度就是评价沥青混凝土路面高稳定性得一个指标,也就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得一个辅助性检验指标。
一、试验目得(1)测定沥青混合料得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进行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
(2)辅助性检验沥青混合料得配合比设计。
二、仪具与材料1、CZ-4型车辙试样成型仪(见图1-1)1)、用途:\o\ac(○,1)主要用于车辙试验时,对沥青混合料式样做碾压成型。
(图1-1)错误!适用于沥青混合料其她物理力学性能实验得轮碾法式样制作。
2、主要技术指标碾压轮: 半径500mm宽300mm碾压轮温度范围: (可任意设定)室温~200摄氏度承载车走行速度:6次往返/分承载车走行距离: 300mm承载车走行次数:0~999次(任意设定)碾压轮压力范围: 0~12KN碾压轮线压力(轮宽300mm,正压应力为9KN): 300N/cm试样模型尺寸:300*300*50 cm3整机轮廓尺寸: 200cm(长)*63cm(宽)*136 cm(高)整机重量: 1、2吨2.车辙试验机(见图1-2)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错误!试件台:可牢固地安装两种宽度(300mm与150mm)得规定尺寸试件得试模。
(图1-1)②试验轮:橡胶制得实心轮胎。
外径φ200mm,轮宽50mm,橡胶层厚15mm。
橡胶硬度(国际标准硬度)20℃时为84±4;60℃时为78±2,试验轮行走距离为230mm±10mm,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1次/min(21次往返/min),允许采用曲柄连杆驱动试验台运动(试验轮不动)得任一种方式。
自动车辙试验仪操作规程
1、将车辙试件连同试模一起,置于已达试验温度的恒温室中,保温不少于5h,也不得多于24h。
2、接通主电源,设定试验所需温度,打开工作开关预热仪器,然后开启电脑。
3、将试件连同试模移置于轮辙试验台上,行走方向必须与碾压方向一致;放下试验轮及传感器,并将手柄制动全部打开。
4、在电脑桌面上打开“车辙试验”文件,进入文件后点击“试验说明”填写试验对象、试验编号、试验人员后并确定;打开“参数设置”检查各项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然后点击“启动”“运行”开始试验。
5、中途如果出现状况可单击“停止”,待情况解决后可点击“继续”进行试验。
6、试验结束后,单击“数据保存”,输入文件名,然后点击“确定”。
7、在桌面上打开“打印”文件,点“选择报表”,双击自己想要查找的文件名即可。
8、关闭电脑、车辙试验仪,清理试验台上的残留物并对仪器进行保养。
第1页。
【专业知识】车辙试验用试件制作方法有哪些【学员问题】车辙试验用试件制作方法有哪些?【解答】(1)按马歇尔稳定度试件成型方法,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和压实温度。
(2)将金属试模及小型击实锤等置于约100℃的烘箱中加热1h备用。
(3)称出制作一块试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的用量。
先按试件体积(V)乘以马歇尔稳定度击实密度(ρ0,再乘以系数1.03,即得材料总用量(m=Vρ0x1.03),再按配合比计算出各种材料用量。
分别(将各种材料放人烘箱中预热备用。
(4)将预热的试模从烘箱中取出,装上试模框架。
在试模中铺一张裁好的普通纸(可用报纸),使底面及侧面均被纸隔离。
将拌和好的全部沥青混合料,用小铲稍加拌和后均匀地沿试模由边至中按顺序装人试模,中部要略高于四周。
(5)取下试模框架,用预热的小型击实锤由边至中压实一遍,整平成凸圆弧形。
(6)插入温度计,待混合料冷却至规定的压实温度(为使冷却均匀,试模底下可用垫木支起)时,在表面铺张裁好尺寸的普通纸。
(7)当用轮碾机碾压时,宜先将碾压轮预热至100℃左右(如不加热,应铺牛皮纸)。
然后,将盛有沥青混合料的试模置于轮碾机的平台上,轻轻放下碾压轮,调整总荷载为9kN(线荷载300N/cm)。
(8)启动轮碾机,先在一个方向碾压之个往返(4次),卸荷,再抬起碾压轮,将试件掉转方向,再加相同荷载碾压至马歇尔标准密实度(100±1)%为止。
试件正式压实前,应经试压,决定碾压次数,一般12个往返(24次)左右可达要求。
如试件厚度大于100mm对必须分层碾压。
(9)当用手动碾碾压时、先用空碾碾压,然后逐渐增加砝码荷载,直至将5个砖码全部加上,进行压实至马歇尔标准密实度(100±1)%为止。
碾压方法及次数亦应由拭压决定,并压至无轮迹为止。
(10)压实成型后。
揭去表面的纸,用粉笔在试件表面上标明碾压方向。
(11)盛有压实试件的试模,置室温下冷却,至少12h后方可脱模。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操作细则1.总则1.1.本细则适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高温稳定性检验。
1.2.本细则参照现行规范JTJ052―2000编制。
2.仪器设备2.1.车辙成型机。
2.2.全自动混合料拌和机。
2.3.试模:300×300×50mm 。
2.4.切割机。
2.5.烘箱装有温度调节器。
2.6.车辙试验机。
2.7.台称、天平或电子秤。
2.8.其它:电炉、煤气炉、沥青熔化锅、拌合铲、标准筛、滤纸、胶布、卡尺、秒表、粉笔、垫土或棉纱等。
3.试验步骤3.1.参照现行规范《JTJ052―2000》(T0703―1993.T0719―1993)。
4.数据处理4.1.从车辙试验自动记录变形曲线上读取45min(t 1)及60min (t 2)的车辙变形d 1及d 2准确至0.01mm 。
当变形过大,在末到60min 变形已达25min 时,测以达到25mm (d 2)时间为t 2,将其前15min 为t 1,此时的变形是为d 1。
4.2.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动稳定度按下式计算;211212)(100C C d d N t t DS ⨯⨯-⨯-= 式中:DS ―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次/mm 。
d 1 ―对应于时间t 1的变形量,mm 。
d 2 ―对应于时间t 2的变形量,mm 。
C 1 ―试验机类型修正系数。
C 2 ―试件修正系数。
N ―试验轮往返碾压速度,通常为42次/min 。
5.结果评定5.1.符合设计要求判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6.相关文件6.1.试验报告答理程序。
7.相关记录7.1.《车辙试验原始记录》。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引言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常用的道路建设材料,其使用过程中的变形特性对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车辙试验是评估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的常用方法,通过模拟车辆在路面上行驶的情况,可以有效地评估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就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展开深入探讨。
车辙试验简介车辙试验是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评估的一种标准试验方法。
其基本原理为在沥青混合料试验板上模拟车辆行驶,在一定的运行载荷和温度条件下,观察道路表面的变形情况,从而评估沥青混合料的可变形性。
车辙试验的步骤车辙试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材料准备选择适当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配比和制备。
同时,准备好试验所需的基层材料和边界限制。
2. 试验板准备在试验板上进行试验前,需要首先进行试验板的表面处理,确保表面平整且没有明显的缺陷。
可以采用打磨或涂覆等方法进行处理。
3. 试验条件设定根据试验要求,确定试验板的温度和加载模式。
通常,车辙试验采用静态加载或动态加载的方式进行,同时需要控制试验板的温度。
4. 试验进行将试验板置于试验设备中,根据设定的试验条件施加加载。
通过模拟车辆行驶的过程,观察试验板表面的变形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5. 试验结果分析根据试验结果,可以评估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量。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车辙深度、车辙宽度以及车辙形状等。
试验参数对永久变形量的影响车辙试验的结果受多个参数的影响,下面将就几个重要的参数进行详细讨论。
1. 温度温度是影响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高温下,沥青混合料的粘度降低,容易发生流变性破坏,导致较大的永久变形。
而低温下,沥青混合料的刚性增加,使得永久变形量减小。
2. 车辙试验载荷车辙试验载荷是模拟车辆行驶的载荷条件,对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量有直接影响。
较大的试验载荷会导致沥青混合料的更大永久变形,而较小的试验载荷则结果相反。
3. 沥青混合料配比沥青混合料的配比对永久变形量同样具有显著影响。
T0719—2000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1.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
1.2车辙试验的试验温度与轮压可根据有关规定和需要选用,非经注明,试验温度为60℃,轮压为0.7MPa。
根据需要,如在寒冷地区也可采用45℃,在高温条件下采用70℃等,但应在报告中注明。
计算动稳定度的时间原则上为试验开始45min—60min之间。
1.3本方法适用于按T0703用轮碾成型机碾压成型的长300mm、宽300mm、厚50mm的板块状试件,也适用于现场切割制作长300mm、宽150mm、厚50mm板块状试件。
根据需要,试件的厚度也可采用40mm。
2仪具与材料2.1车辙试验机:示意图如图1,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2.1.1试件台:可牢固地安装两种宽度(300mm及150mm)的规定尺寸试件的试模。
2.1.2试验轮:橡胶制的实心轮胎,外径φ200mm,轮宽50mm,橡胶层厚15mm。
橡胶硬度(国际标准硬度)20℃时为84±4,60℃时为78±2。
试验轮行走距离为230mm±10mm,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1次/min(21次往返/min)。
允许采用曲柄连杆驱动试验台运动(试验轮不移动)或链驱动试验轮运动(试验台不动)的任一种方式。
2.1.3加载装置:使试验轮与试件的接触压强在60℃时为0.7MPa±0.05MPa,施加的总荷重为78kg左右,根据需要可以调整。
2.1.4试模:钢板制成,由底板及侧板组成,试模内侧尺寸长为300mm,宽为300mm,厚为50mm(试验室制作),亦可固定150mm宽的现场切制试件。
2.1.5变形测量装置:自动检测车辙变形并记录曲线的装置,通常用LVDT、电测百分表或非接触位移计。
2.1.6温度检测装置:自动检测并记录试件表面及恒温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计、精密度0.5℃。
车辙试验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车辙试验是一种在道路上进行的试验,旨在评估车辙对车辆行驶的影响,以及评估道路表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车辙试验步骤包括规划道路、布设传感器、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几个主要步骤。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车辙试验步骤。
第一步:规划道路在进行车辙试验之前,首先需要选择一段适合进行试验的道路。
这段道路需要符合试验要求,例如长度、宽度、道路表面等。
通常会选择在交通不繁忙的道路上进行试验,以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为了更好地评估道路表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还可以选择在不同类型的道路上进行试验,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
第二步:布设传感器在进行车辙试验之前,需要在选定的道路上布设传感器。
传感器的种类包括加速度计、速度计、位移传感器等,用于记录车辙对道路表面的影响。
传感器通常会布设在车辙试验车辆上,以便实时监测车辙的形成情况和道路表面的状况。
还可以在道路两侧设置摄像头,用于记录试验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情况和数据。
第三步:进行试验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车辙试验了。
试验车辆会在预定的道路上进行行驶,通过传感器记录车辙对道路表面的影响。
试验车辆的速度、载重等参数会根据试验需求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模拟实际交通条件下的情况。
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确保试验车辆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四步:收集数据试验结束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些数据包括车辙深度、车辙宽度、车辙形状、道路表面平整度等信息。
收集到的数据将用于评估道路表面的状况和车辙对车辆行驶的影响。
还可以将数据与实际交通条件下的情况进行比对,以便更好地评估道路的耐久性和性能。
第五步:分析结果最后一步是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评估车辙对车辆行驶的影响和道路表面的状况。
分析结果将为道路维护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改善道路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还可以根据试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道路的使用体验和安全性。
混凝土路面车辙测试标准混凝土路面是现代交通建设中常用的一种路面类型,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高速公路、机场跑道等场所。
然而,随着车辆数量不断增加,混凝土路面的车辙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确保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安全,进行车辙测试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从测试标准的角度,详细介绍混凝土路面车辙测试的相关标准。
一、车辙测试的概念和意义1.1 车辙测试的概念车辙测试是指通过模拟车辆行驶的方式,对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进行评估和检测的一种测试方法。
1.2 车辙测试的意义车辙测试可以帮助评估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安全状况,识别和预测路面的损坏和老化情况,为路面维护和改进提供依据,确保道路的安全和舒适性。
二、混凝土路面车辙测试的标准2.1 国内标准2.1.1 JTJ 073-2000《公路工程混凝土路面试验规程》该标准是我国公路工程行业混凝土路面试验的基本规范,其中包括了混凝土路面车辙测试的相关内容。
具体标准如下:(1)试验方法:采用轮辙模拟试验法进行测试。
(2)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3)试验参数:试验应按照规定的负荷、速度、轮胎型号等参数进行。
(4)试验过程:试验过程中,应记录试验数据,包括轮胎压力、轮胎磨损、路面损坏等数据。
(5)试验结果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评估路面的质量和安全状况。
2.1.2 GB/T 50123-2019《公路工程混凝土路面试验规程》该标准是我国公路工程混凝土路面试验的最新版规范,对车辙测试的要求更为严格和详细。
具体标准如下:(1)试验方法:采用轮辙模拟试验法进行测试。
(2)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应定期检查和维护。
(3)试验参数:试验应按照规定的负荷、速度、轮胎型号等参数进行,同时还应考虑路面的不同结构和性质。
(4)试验过程:试验过程中,应记录试验数据,包括轮胎压力、轮胎磨损、路面损坏等数据,并应注意试验过程中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摘要:采用沥青混合料车辙仪对6种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通过对沥青混合料车辙深度与时间及轮碾次数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动稳定度DS1和动稳定度DS2并进行对比分折得出动稳定度指标DS2较DS1,合理。
随着高速公路在我国的大规模修建,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车辙不仅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还严重影响着行车安全性,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车辙主要产生于高温时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车辙试验是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混变形的简单易行方法,目前我国已把车辙试验列入部颁规范。
车辙试验方法最初由英国TRRL开发的,由于试验方法本身比较简单,试验结果直观且与实际沥青路面的车辙相关性甚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车辙试验是一种模拟实际车轮荷载在路面上行走而形成车辙的工程试验方法:从广义上讲包括了室内往复车辙试验,旋转车辙试验,大型环道试验、直道试验、野外现场加速加载试验等都可认为是属于车辙试验的范畴,这些试验最基本的和共同的原理就是通过采用车轮在板块状试件或路面结构上反复行走,观察和检测试块或路面结构的响应,用动稳定度或车辙深度来表征试验结果。
车辙试验是评价沥青混合料在规定温度条件下反抗塑性流动变形能力的方法,通过板块状试件与车轮之间的往复相对运动,使试块在车轮的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压密、剪切、推移和流动,从而产生车辙。
车辙试验是一种工程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可用于建立经验公式来猜测沥青路面车辙深度,或用于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车辙试验的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充分模拟沥青路面上车轮行驶的实际情况,在用于试验研究时,还可以改变温度、荷载、试件厚度、尺寸、成型条件等等,以模拟路面的实际情况,搞清楚各种因素变化对车辙变形的影响。
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是室内小型往复式车辙试验机进行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试验,在进行车辙试验时,可观察到轮辙形成的全过程。
1车辙试验方法及试验原理我国的车辙试验试验时采用300mm×300mm×50mm的车辙试模,按试验规程的标准方法用轮碾机成型。
精心整理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用标准的成型方法,制成标准的混合料试件(通常尺寸为300mm*300mm*50n)m在60C 的规定温度下,以一个轮压为0.7Mpa的实心橡胶轮胎在其上行走,测量试件在变形稳定时期,每增加1mm变形需要行走的次数,即动稳定度,以次/mm表示。
动稳定度是评价沥青混凝土路面高稳定性的一个指标,也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的一个辅助性检验指标。
一.试验目的(1)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进行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
(2)辅助性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二.仪具与材料1. CZ-4型车辙试样成型仪(见图1-1)适用于沥青混合料其他物理力学性能实验的轮碾法式样制作。
2. 主要技术指标碾压轮:半径500mm宽300mm(可任意设定)室温~200摄氏度6次往返/分300mm0~999次(任意设定)0~12KN碾压轮线压力(轮宽300mm,正压应力为9KN): 300N/cm 试样模型尺寸:300*300*50cm3整机轮廓尺寸:200cm (长)*63cm (宽)*136cm (高)整机重量:1.2吨2.车辙试验机(见图1-2)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试件台:可牢固地安装两种宽度(300mm和150mm的规定尺寸试件的试模。
(图1-1)碾压轮温度范围承载车走行速度承载车走行距离承载车走行次数碾压轮压力范精心整理②试验轮:橡胶制的实心轮胎。
外径$ 200mm轮宽50mm橡胶层厚15mm橡胶硬度(国际标准硬度)20C时为84±4;60C时为78土2,试验轮行走距离为230mn± 10mm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l次/ min (21次往返/ min),允许采用曲柄连杆驱动试验台运动(试验轮不动)的任一种方式。
③加载装置:使试验轮与试件的接触压强在60C时为0.7MP吐0.05MPa施加的总荷载为78Kg左右,根据需要可以调整。
车辙试验方法顶面法测定室内抗压回弹模量的实验步骤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用一块碾压成型的①选择合适量程的测力计和试验机;
钢板试件(通常尺寸为300*300*50~100mm)②加载板上的计算单位压力的选定值;实际
在规定温度条件通常为60℃下,以一个轮加载的最大单位压力应略大于选定值。
压为的实心橡胶轮在其上行走,测量③将试件浸水24h后从水中取出并用布擦干
试件在变形稳定期时,每增加1mm变形需要后放在加载底板上,在试件顶面稀撒少量
行走的次数即称为“动稳定性”,以次/mm表示。
~的细沙,并手压加载顶板在试件
试验仪器:车辙试验机、恒温室(能保持恒温顶面边加压旋转,使细沙填补表面微观的不平整室温度60土1℃)、台秤(称量15kg,感量,并使多余的砂流出,以增加顶板与试件的接触不大于5g)。
面积。
④安置千分表,使千分表的脚支在加载板
顶板直径线的两侧并离试件中心距离大致相等。
试验方法:
1、测定试验轮压强,将试件装于原试模中。
⑤将带有试件的测形变装置放到路强仪的升降
2、将试件连同试模一起,置于达到试验温度台上调整升降台的高度,使加载顶板与测力环(60土1)℃的恒温室中,保温不少于5h,也下端的压头中心与加载顶板的中心接触。
不得多于12h。
在试验轮不行走的部位上,粘贴⑥预压:先用拟施加的最大荷载的一半进行两次一个热电偶温度计,控制试件温度稳定在加荷卸荷预压试验,使加载顶板与试件表面紧密(60土)℃。
3、将试件连同试模置于车辙试接触,第二次卸载后等待1min,然后将千分表的
验机的试件台上,试验轮在试件的中央部位,其段指针约调到中间位置,并将长指针调到0,记行走方向须与试件碾压方向一致。
开动车辙变形录千分表的原始读数。
自动记录仪,然后启动试验机,使试验轮往返⑦回弹变形测量:将预定的单位压力分成5~6个行走,时间约1h最大变形达到25mm为止。
等分,作为每次的压力值,实际施加的荷载应较试验时,记录仪自动记录变形曲线及试件温度。
预定级数增加一级。
施加第一荷载,待荷载作用4、结果计算:①从曲线上读取45min(t1)达1min时,记录千分表读数,同时卸去荷载,及60min(t2)时的车辙变形d1及d2,卸荷达再记录千分表读数,并施加第三
精确至,如变形过大在未到60min 级荷载。
如此逐级进行,直至记录下最后一级变形已达25mm时,则以达到25mm(d2)时的时间荷载下的回弹变形。
为t2,将其前15min为t1,此时的变形量为d1.
②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温定度。
4、报告:同一沥青混合料或同一路段的路面,
至少平行试验3个试件变异系数小于20%时,
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变异系数大于20%时应分析
原因,追加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