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的外形和解剖
- 格式:docx
- 大小:17.11 KB
- 文档页数:3
实验 11 鲫鱼(鲤鱼)的外形和内部解剖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鲫鱼(鲤鱼)外部形态的观察,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外部特征;2.通过对鲫鱼(鲤鱼)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内部特征。
二、实验材料:新鲜的活鲤鱼三、实验器具:解剖盘、解剖剪刀,解剖镊子、解剖刀、骨剪、脱脂棉等。
四、实验步骤:(一)、观察鲫鱼(鲤鱼)的外形:1.身体呈纺锤形,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鳃盖的后缘是头与躯干的分界线,肛门是躯干和尾的分界线;身体表面覆盖着覆瓦状排列的鳞片(圆鳞)和粘液,可以减小鱼在水中游泳的阻力;鳞式:是指总的侧线鳞数,后跟侧线上鳞数与侧线下鳞数目的比。
2.身体上有五种鳍,分别是:臀鳍(A)、尾鳍(C)、背鳍(D)、胸鳍(P)和腹鳍(V)。
鳍是鱼类的运动器官;它们都由鳍条和鳍担骨组成。
3.体色:是皮肤的颜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较浅,防止敌害的袭击。
4.侧线:在鱼体的两侧,由侧线鳞作成的小孔组成,同体内的神经相通,具有感知水流,测定方位的功能。
(二)鲤鱼的内部解剖:(注:鱼头留下备用)1.呼吸器官——鳃:用骨剪剪去鲤鱼的左侧鳃盖,露出鲤鱼左侧的四对半鳃。
鳃着生在鳃弓上,鳃弓内侧是鳃耙,为鲤鱼的滤食器官,外侧为鳃片。
鳃片由鳃丝构成,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同水中的氧气直接进行气体交换。
第五对的鳃弓特化成下咽骨,其上有咽齿,鲤鱼的齿式为1·1·3︱3·1·1,鲫鱼的齿式为4︱4。
鳃弓均由咽鳃骨、上鳃骨、角鳃骨、下鳃骨和基鳃骨构成。
鱼的鳃片、鳃弓与鳃耙2.肌肉系统:用解剖工具去掉鲤鱼左侧的鳞片和皮肤,露出鲤鱼的肌肉:鲤鱼躯干部肌肉呈分节排列,名叫大侧肌,肌节之间有结缔组织构成的肌隔,还有一条与中轴平行的肌隔把大侧肌分成轴上肌和轴下肌。
3.用解剖剪去掉左侧的体壁,漏出鲤鱼的内脏器官:其方法是:用左手握住鱼头,使其腹面向上,用解剖剪的下叶挑起鲤鱼的肛门,沿腹中线向前剪至鱼的颏部;再把剪刀的下叶插入肛门,沿侧线上沿剪到腮盖的后沿;再把腮盖后沿去掉,露出内脏器官。
实验鱼的解剖一、实验目的通过对鲤鱼的结构观察,从形态学角度认识生物体的结构组成,了解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特点。
学习鱼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鲜活鲤鱼、解剖器、解剖盘等。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一) 鲤鱼的外形(图1)取鲤鱼标本,放在解剖盘中进行观察,其体测扁,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份。
自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为头部。
口位于头部前端(口端位),口两侧各有 2 个触须(鲫鱼无触须),吻背面有鼻孔 1 对,眼 1 对,位于头部两侧,形大而圆。
眼后头部两侧为宽扁的鳃盖,鳃盖后缘有膜状的鳃盖膜,藉此覆盖鳃孔。
自鳃盖后缘至肛门为躯干部;自肛门至尾鳍基部最后一枚椎骨为尾部。
躯干部和尾部体表被以覆瓦状排列的圆鳞,鳞外覆有一薄层表皮,躯体两侧从鳃盖后缘到尾部,各有 1 条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成的点线结构,此即侧线;被侧线孔穿过的鳞片称侧线鳞。
鱼鳞的排列方式因种而异,成为分类鉴定标准之一。
鳞式的写法是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
体背和腹侧有鳍,背鳍 1 个,较长,约为躯干的 3/4 ;臀鳍 1 个,较短;尾鳍末端凹入分成上下相称的两叶,为正尾型;胸鳍 1 对,位于鳃盖后方左右两侧;腹鳍 1 对,位于胸鳍之后,肛门之前,属腹鳍腹位。
肛门紧靠臀鳍起点基部前方,紧接肛门后有 1 泄殖孔躯干部与尾部交界之腹面有肛门与尿殖乳突,在尾部有一臀鳍和尾鳍,鳍由鳍棘,或软鳍条支持,硬而不分叉的为鳍棘,柔软分节而分叉的为鳍条,计算各鳍的鳍棘与软鳍条。
图1:鲤鱼的外形(二) 内脏原位观察(图2-3)从肛门前l厘米左右处剪一孔,插入剪刀沿腹中线向前经腹鳍中间剪至下颌;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到脊柱,沿脊柱下方剪至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至下颌,除去左侧体壁肌肉,使心脏和内脏暴露。
原位观察:腹腔前方,最后一对鳃弓后腹方一小腔,为围心腔,它借横隔与腹腔分开。
心脏位于围心腔内。
在腹腔里,脊柱腹方是白色囊状的鳔,覆盖在前、后鳔室之间的三角形暗红色组织,为肾脏的一部分。
解剖鲤鱼的实验报告解剖鲤鱼的实验报告引言: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其解剖对于我们了解鱼类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解剖鲤鱼,探索其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进一步了解鱼类的生命特征。
一、外部特征观察在实验开始时,我们首先观察了鲤鱼的外部特征。
鲤鱼的身体呈椭圆形,背部略呈隆起,腹部平坦。
鱼体覆盖着鳞片,鳞片的颜色和形状各异,呈现出美丽的斑纹。
鲤鱼的头部较小,口部呈横向裂口,嘴唇上覆盖着触须,这些触须在觅食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鱼体两侧各有一对鳃裂,用于呼吸。
二、内部器官解剖1. 鳃的解剖我们首先将鲤鱼的鳃盖剖开,观察其内部结构。
鳃盖下面有四对鳃弓,每对鳃弓之间有一片鳃耙。
鳃耙的作用是过滤水中的氧气,使其进入鱼体,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通过观察鳃盖的颜色和鳃弓的形态,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鱼的健康状况。
2. 鱼心的解剖我们进一步解剖了鲤鱼的心脏。
鱼心位于鳃弓之后的胸腔中,呈三角形。
鱼心由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
心房收集氧气丰富的血液,经过心室的收缩,将血液推送到鱼体各个部位。
鱼心的解剖对于了解鱼类的循环系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消化系统的解剖我们将注意力转向鲤鱼的消化系统。
鲤鱼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等器官。
鲤鱼的口腔内有一排锯齿状的牙齿,用于咀嚼食物。
食管贯穿整个胸腔,将食物推送到胃中。
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之一,通过分泌消化酶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肠道则负责吸收养分和水分,将未消化的物质排出体外。
4. 泌尿系统的解剖我们还解剖了鲤鱼的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组成。
鲤鱼的肾脏位于腹腔内,它负责排除体内代谢废物和过剩的水分。
通过观察肾脏的大小和颜色,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鱼的健康状况。
结论:通过对鲤鱼的解剖实验,我们了解了鱼类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鲤鱼的鳃用于呼吸,心脏负责循环血液,消化系统将食物消化吸收,泌尿系统排除废物。
这些器官的协调工作使得鲤鱼能够适应水生环境并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鲤鱼的外形和解剖》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节鱼二、实验器材活鲤鱼、显微镜、放大镜、电子打火器、解剖盘、解剖器具、培养皿、载玻片、乳胶手套、湿巾、垃圾袋、消毒棉花、一次性防护服等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1、实验材料的创新:将教材中规定的体积较小的鲫鱼改为2~3斤的鲤鱼,优点,鲤鱼体积大,各部分构造清楚,便于观察。
2、实验仪器的创新:测量仪器创新使用了卷尺、皮尺、游标卡尺,使各项数据的测量更有科学性;观察仪器使用显微镜、智能手机,让学生分享到了微观世界的成果;观察离体心脏收缩时使用电子打火器,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
3、实验内容的创新:在原来教材中只观察鱼的外形、鳍、鳃的基础上,增加了鱼的内部解剖和观察内容。
4、教学手段的创新: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有机结合,展现在真实实验过程中无法看到的现象和结果,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积极创设探究情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探究活动的参与中。
力求打造一堂有趣加有用的生物课堂,最终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鲤鱼的外形、内部结构。
以鱼为载体,通过测量数据学会获得数据的科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测量和分析能力,解剖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体会学以致用的好处,激发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六、实验教学内容学会观察鲤鱼的外形和测量。
鲤鱼的内部几个重要器官的观察和探究。
活体动物解剖的基本方法。
七、实验教学过程第一部分:鲤鱼的外部观察和测量,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
1、【激发兴趣,积极观察】先引导学生将鲤鱼的身体区分为三部分,再观察头部的几个器官。
然后我创设以下情境,激发学生积极观察的欲望。
我是这样创设的“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餐桌上都喜欢摆上几只螃蟹。
实验3 鲤(或鲫)的外形与解剖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鲤(或鲫)的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掌握硬骨鱼类的主要结构特点及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2.学习并掌握硬骨鱼类的解剖方法。
二、实验材料活鲤(或鲫)、鲤的解剖示范标本。
三、实验器具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各种镊子、放大镜、培养皿、吸水纸、棉花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一)外形鲤(或鲫)体呈纺缍型,略侧扁。
体表被圆鳞,背部灰黑色,腹部近白色。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3部分(图13-1)。
适应于水中生活。
1.头部从身体的最前端至鳃盖骨的后缘为头部。
(1)口位于头部前端(口端位)。
鱼类口的形状和位置因其食性不同而有差异。
(2)须鲤有触须2对(吻须1对,较长;颌须1对,较短),鲫无触须。
触须上分布有味蕾,司味觉,可辅助鱼类觅食。
(3)眼1对,位于头部两侧,大而圆。
无眼睑和瞬膜,眼完全裸露不能闭合无泪腺。
(4)鼻外鼻孔1对,位于吻的背面、眼的前上方。
每侧鼻孔均有由皮膜隔开的两个鼻孔,前后排列,前面的称前鼻孔(进水孔),后面称后鼻孔(出水孔),司嗅觉。
鼻孔不通口腔,无呼吸功能。
(5)鳃盖和鳃孔眼后头部两侧为宽扁的鳃盖。
鳃盖由4块骨片组成,其后缘游离,上有一片薄的皮肤膜,称为鳃盖膜,籍此膜密闭鳃孔。
鳃盖后缘的开口即为鳃孔。
2.躯干部和尾部自鳃盖后缘到肛门或泄殖孔为躯干部。
自肛门或泄殖孔至尾鳍基部(最后一枚尾椎骨)为尾部。
(1)鳞躯干部和尾部体表被以覆瓦状排列的圆鳞。
(2)侧线鱼体两侧从鳃盖后缘至尾部可见1列穿有小孔的鳞片,称为侧线鳞。
侧线鳞由前至后排列起来,在体侧形成一条虚线,即为侧线。
侧线为体表感觉器官。
(3)鳍鳍分为奇鳍和偶鳍。
奇鳍位于体中线,单个出现,包括:背鳍、臀鳍和尾鳍。
背鳍位于身体背面,较长。
臀鳍位于身体腹面,较短。
尾鳍位于身体末端,属正尾型。
尾鳍末端凹入,分为上下对称的两叶。
偶鳍位于体两侧,成对出现,包括:胸鳍和腹鳍。
胸鳍1对,位于鳃盖后方左右两侧。
《鲤鱼解剖医学课件》•鲤鱼解剖学概述•鲤鱼基本结构与特征•鲤鱼解剖学分类与比较解剖学•鲤鱼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鲤鱼解剖学研究展望目录01鲤鱼解剖学概述定义鲤鱼解剖学是研究鲤鱼的形态、结构、系统分类、生长发育、起源演化、生理生态、系统进化、地理分布、物种多样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的一门学科。
学科归属生物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鱼类学鲤鱼解剖学定义1 2 3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对鲤鱼的形态结构已有初步的认识。
古代对鲤鱼解剖的认识随着显微镜和组织学技术的发展,鲤鱼解剖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18世纪以来的发展21世纪初,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鲤鱼解剖学步入了新的研究阶段。
现代鲤鱼解剖学的研究03学术意义鲤鱼解剖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系统的演化、适应和协同进化,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01基础研究鲤鱼解剖学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基础,为研究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02应用研究鲤鱼解剖学在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水生生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规划等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02鲤鱼基本结构与特征鳞片鲤鱼体表覆盖着大量的鳞片,这些鳞片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外界环境对鱼体的伤害。
鳃裂鲤鱼鳃裂呈红色,位于头部两侧,是呼吸和摄取氧气的器官。
侧线系统鲤鱼的侧线系统是一种特殊的感觉器官,能够感知周围水流的变化和压力,帮助它们在水中行动自如。
消化系统01鲤鱼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食管、胃、肠和肛门,能够将食物消化吸收并排泄废物。
循环系统02鲤鱼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能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鱼体的各个部位。
排泄系统03鲤鱼的排泄系统由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组成,能够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1生理特征23鲤鱼是一种卵生鱼类,会在特定的季节进行产卵繁殖,以繁衍后代。
产卵繁殖鲤鱼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需要数年才能达到性成熟。
生长缓慢鲤鱼是一种较为广泛的适应性鱼类,能够在不同水域中生存和繁衍。
实验八鲤鱼(或鲫鱼)的外形和内部解剖鱼纲与圆口纲一样,都是终生生活于水中的脊椎动物,但鱼纲的器官系统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圆口纲:具上下颌;具成对附肢;脊柱代替了脊索;具一对鼻孔,内耳有3个半规管。
同时,由于鱼纲一般采用积极主动的生活方式,因而表现出对水环境的高度适应性,成为脊椎动物亚门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纲,几乎分布于全球水域中。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鲤鱼(或鲫鱼)的形态结构观察,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鱼类适应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学习硬骨鱼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一)鲤鱼(或鲫鱼)外形观察(二)内部解剖与观察(三)骨骼系统观察(四)鲨鱼头骨的示范三、实验材料和用具活鲤鱼(或鲫鱼),鲤鱼(或鲫鱼)整体和分散骨骼标本,鲨鱼头骨标本。
解剖器一套(大小镊子各一个、骨钳一把、大小剪子各一把、解剖刀一把、放大镜一个、解剖针一个)、解剖盘一个、牙签、棉花。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一)外形:鲤鱼(或鲫鱼)体呈纺锤形,略侧扁,背部灰黑色,腹部近白色。
身体可区分为头,躯干和尾3部分。
1.头部:自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为头部。
口位于头部前端(口端位),口两侧各有2个触须(鲫鱼无触须),★触须有何功能?将牙签从鼻孔探入,★鼻腔通口腔吗?★它参与呼吸过程吗?眼1对,位于头部两侧,形大而圆。
眼后头部两侧为宽扁的鳃盖,鳃盖后缘有膜状的鳃盖膜,藉此覆盖鳃孔。
2.躯干部和尾部:自鳃盖后缘至肛门为躯干部;自肛门至尾鳍基部最后一枚椎骨为尾部。
躯干部和尾部体表被以覆瓦状排列的圆鳞,鳞外覆有一薄层表皮,用手抚摸鱼体表,★是否粘滑?★这有何作用?躯体两侧从鳃盖后缘到尾部,各有1条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成的点线结构,此即侧线;被侧线孔穿过的鳞片称侧线鳞,★侧线有何功能?体背和腹侧有鳍,背鳍1个,较长,约为躯干的3/4;臀鳍1个,较短;尾鳍末端凹入分成上下相称原两叶,为正尾型;胸鳍1对,位于鳃盖后方左右两侧;腹鳍1对,位于胸鳍之后,肛门之前,属腹鳍腹位。
鲤鱼解剖实验报告鲤鱼解剖实验报告一、引言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解剖鲤鱼,深入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为我们对鱼类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用材料为新鲜的鲤鱼,实验器材包括手术刀、剪刀、镊子、显微镜等。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将鲤鱼置于解剖台上,然后根据解剖步骤逐步进行操作。
三、外部解剖1. 鱼体形态:我们观察到鲤鱼呈纺锤形,体长约为30厘米,体表覆盖着鳞片,背部呈深绿色,腹部为银白色。
2. 鳍的结构:鲤鱼具有背鳍、腹鳍、胸鳍和尾鳍四对鳍,每对鳍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背鳍和腹鳍用于平衡和姿态调节,胸鳍用于前进和转向,尾鳍则是主要的推进器官。
四、内部解剖1. 消化系统:我们首先切开鲤鱼的腹部,发现了消化系统。
鲤鱼的消化系统由口腔、咽喉、食管、胃、肠和肛门组成。
我们观察到鲤鱼的口腔内有锋利的牙齿,用于咀嚼食物。
食管连接着口腔和胃,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
肠道负责吸收营养物质,而肛门则是排泄消化残渣的出口。
2. 呼吸系统:我们进一步解剖了鲤鱼的呼吸系统。
鲤鱼的呼吸器官主要是鳃,位于鱼的腮腔内。
我们观察到鳃片之间有丰富的血管,这些血管将氧气从水中吸收,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 循环系统:我们继续解剖了鲤鱼的循环系统。
鲤鱼的心脏位于鳃的后方,是一个肌肉组织,具有泵血的功能。
我们观察到鲤鱼的心脏由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将血液送往全身各个器官。
4. 泌尿系统:我们还研究了鲤鱼的泌尿系统。
鲤鱼的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肾脏和输尿管。
肾脏是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重要器官。
我们观察到鲤鱼的肾脏位于脊柱两侧,通过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
五、结论通过本次鲤鱼解剖实验,我们对鲤鱼的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鲤鱼的消化系统负责摄取和消化食物,呼吸系统负责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泌尿系统负责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平衡。
实验10
鲤鱼的外形与解剖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观察鲤鱼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鱼类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并初步掌握鱼类的解剖技术。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活鲤鱼或鲫鱼。
解剖器械、解剖盘、解剖镜、棉花、镊子、培养皿。
三、实验内容
•鲤鱼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鲫鱼年轮观察并鉴定年龄;•硬骨鱼类骨骼系统观察。
鲤鱼的外形观察
(白庆笙等,2007)
鲤鱼的内部解剖(消化系统)
口咽
(白庆笙、王英永,2007)
鲤鱼的内部解剖(消化系统)
食道内脏
(白庆笙、王英永,2007)
鲤鱼的内部解剖(呼吸系统)
(白庆笙、王英永,2007)
鲤鱼的内部解剖(循环系统)
(白庆笙、王英永,2007)
鲤鱼的内部解剖(排泄生殖系统)
(白庆笙、王英永,2007)
鲤鱼的内部解剖(神经系统)
(白庆笙、王英永,2007)
鲫鱼年轮观察
硬骨鱼类骨骼系统观察
(白庆笙、王英永,2007)
作业:
一.绘图
根据原位观察,绘鲤鱼(或鲫鱼)的内部解剖图,注明各器官名称。
二.思考题
1.试归纳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鱼类
适应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2.鲤鱼(或鲫鱼)的呼吸系统包括哪些部
分?它们是怎样完成呼吸过程的?
3.鱼的循环系统有何特征?。
鲤鱼的外形和解剖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节鱼
二、实验器材
活鲤鱼、显微镜、放大镜、电子打火器、解剖盘、解剖器具、培养皿、载玻片、乳胶手套、湿巾、垃圾袋、消毒棉花、一次性防护服等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1、实验材料的创新:将教材中规定的体积较小的鲫鱼改为2~3斤的鲤鱼,优点,鲤鱼体积大,各部分构造清楚,便于观察。
2、实验仪器的创新:测量仪器创新使用了卷尺、皮尺、游标卡尺,使各项数据的测量更有科学性;观察仪器使用显微镜、智能手机,让学生分享到了微观世界的成果;观察离体心脏收缩时使用电子打火器,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
3、实验内容的创新:在原来教材中只观察鱼的外形、鳍、鳃的基础上,增加了鱼的内部解剖和观察内容。
4、教学手段的创新: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有机结合,展现在真实实验过程中无法看到的现象和结果,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积极创设探究情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探究活动的参与中。
力求打造一堂有趣加有用的生物课堂,最终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鲤鱼的外形、内部结构。
以鱼为载体,通过测量数据学会获得数据的科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测量和分析能力,解剖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体会学以致用的好处,激发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2)实验教学内容
学会观察鲤鱼的外形和测量。
鲤鱼的内部几个重要器官的观察和探究。
活体动物解剖的基本方法。
实验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鲤鱼的外部观察和测量,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
1、【激发兴趣,积极观察】先引导学生将鲤鱼的身体区分为三部分,再观察头部的几个器官。
然后我创设以下情境,激发学生积极观察的欲望。
我是这样创设的“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餐桌上都喜欢摆上几只螃蟹。
很多人喜欢吃母螃蟹,因为蟹黄味道鲜美,同学们知道吗,选螃蟹的时候可是有技巧的,可以根据它们腹部的图案来区分雌雄,那么我们在买鱼的时候,有什么办法区分鱼的性别吗?”同学们对比观察,找到答案。
原来不同性别的鱼的泄殖孔是不一样的。
雌鱼的泄殖孔圆而稍大,呈梨形,柄端向前;雄鱼的泄殖孔是棱形、稍小,如枣核,两端较尖。
2、【观察实验,引发思考】接下来,我向学生抛出了第二个问题:鱼是靠什么器官感知外界刺激的呢?观察对照实验。
对照试验中对鱼分别作了如下处理。
同学们观察发现,鱼感知外界刺激的器官是侧线。
那么侧线是怎样完成这些功能的呢?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这个环节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轻松展示复杂现象,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
3、【类比推测,点亮思维】岁月流转,大自然在动物身上镌刻下了许多光阴的痕迹,比如马的牙齿、乌龟的背甲、树木的年轮,那么在鱼的身上哪里记录了它的生命轨迹呢?学生们类比推测,点亮思维,想到是鱼鳞。
这是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鱼鳞,判断鱼的年龄。
4、【虚拟实验,鱼鳍的功能】鱼有五种鳍,那么每种鳍在鱼游泳的时候都发挥了怎样作用呢?对于鱼鳍的学习,采用了虚拟实验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实验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5、【数据测量,会写鳞式】在研究各种生物的时候,对它的数据分析都是很重要。
所以在外部观察的最后环节,我带领学生对鱼的各项数据进行测量。
完成技能目标,此处创新了测量用具,皮尺、卷尺、游标卡尺的使用,让学生根据测量需要自己选择。
除了可量数据外,还增加了鱼的可数数据的训练,如鳞式的表达。
培养学生学习获得数据的方法。
第二部分、鲤鱼的内部解剖和观察
合理的操作顺序可以保证实验观察的科学性、高效性,本实验将按照如下操作顺序进行:处死、原位观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鱼鳔、心脏、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的操作方法和几点注意事项为实验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我在这四个方面对学生加以规范:卫生、安全、材料、器具。
1、【技能训练,活体解剖】:对鱼进行处死后,完成技能目标中第二个内容,活体动物的解剖方法,强调解剖方法技巧。
剪尖注意时刻上挑,不要扎破内脏。
摘除体壁时要时刻剥离体壁与内脏器官相连的腹膜。
去掉鱼左侧体壁和鳃盖后,进行原位观察,看鱼各部分器官的在体位置。
腹腔,围心腔、鳃、鱼鳔等。
然后开始观察鱼的生殖系统,会看到鱼的卵巢或精巢,对刚才通过泄殖孔判断的性别加以印证,看看输精管或输卵管。
这些观察完后去掉卵巢或精巢看下面的消化系统。
鱼的食道很短,从鳔管开始就是鱼的肠道了。
注意狭长的深红色的脾脏是造血器官,但它不属于消化系统。
鱼的肠道盘曲在腹腔中,其间连接着粉红色的肝胰脏,靠前端埋着胆囊,小心不要扎破。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探究环节。
我们知道草食性的鱼和肉食性的鱼,肠道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肉食性的鱼类:肠管较短,仅为体长的1/3~1/4. 植物食性的鱼类:肠较长,一般都为体长的2~5倍,有的甚至达15倍。
杂食性鱼类:介于两者之间。
学生根据测量鲤鱼肠道的长度与体长的比例,探究鲤鱼的食性。
得出结论,鲤鱼的肠大概是体长的一倍多,接近两倍,应该属于杂食性的鱼类。
的确鲤鱼是喜欢吃肉的杂食性鱼。
3、【虚拟实验,鳔的功能】对鱼鳔的学习同样采用多媒体手段,使抽象、复杂的生理过程变得具体、直观,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观察发现鱼鳔的作用是调节鱼在水中的比重的。
4、【奇思妙想,发现探索】:器官移植之所以可以实现,是应为器官离体后还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的活性,比如心脏的自动节律性。
接下来观察心脏。
看心脏的在体跳动,心脏的离体跳动。
由于鱼的活性难于保持,心脏离体跳动的强度弱,那么有什么方法刺激刚刚停止跳动心脏恢复它的自动节律性呢。
学生们想到抢救心脏停止跳动的人的时候,用电击的方法。
那么用在鱼的心脏上会有什么效果呢。
请看实验现象。
用电子打火器中的电流刺激鱼的离体心脏,发现它的确跳动强烈了,但是仅限于心肌细胞营养没有消耗殆尽,还有能量的。
如果没有活性的心脏,刺激它,是没法恢复它的自动节律性的。
5、【微观世界,大开眼界】最后环节,观察鳃,咽喉齿。
显微镜观察鱼鳃中的毛细血管,放大微观世界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用高像素手机拍摄观察结果,与同学们分享。
五、实验效果评价
本节课,实验结果真实,实验过程体现人文情怀和素养。
课堂上同学们认真观察、细致操作、大胆探索。
孩子们对鲤鱼的生理结构从一无所知到有了全面透彻的了解,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1、科技引领生活,科技改变生活: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虚拟实验手段,化解了难点,教学效果非常好。
2、选修课的近乎完美的课堂模式:90分钟的上课时间保证了实验时间的充裕,;20人的小班额,保证了每名学生都能参其中,老师也能面向全体学生,指导到位;学校经费的支持,使老师在实验材料上的选择上无后顾之忧。
3、合理的实验操作顺序:高效的且有序的完整观察了各部分结构。
4、几点遗憾:不足之处,对实验材料要求高,需保持活性才有好的观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