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传》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30
《马钧传》原文及译文(一)
《马钧传》原文及翻译(一)
裴松之
【原文】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
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
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译文】马钧先生,字德衡,是天下闻名的技术高超的人。
他年轻时过着游乐的生活,自己不知道有技术。
在这时候,他从不对人家谈到技术,又怎么谈得上有人知道他呢?
【原文】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
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
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译文】他当了博士,生活贫困,就想改进织绫机,不用说什么人们就知道他技术巧妙了。
旧式的织绫机,五十综(综:织绫机上经线的分组)的用五十个蹑(蹑:织绫机上的踏具),六十综的用六十个蹑,马先生认为这样的设计费力费时,于是他改进机械,全都改用十二个蹑。
改进以后,可以随心所欲织出各种奇妙的花纹,织成后看上去像是天然形成的一样,又像阴阳二气反复变化无穷。
这正像制造轮子的工人(轮扁:古代制造轮子的工人)回答别人的询问:那巧妙的地方是没法用言语说明的,又怎么能用言语去检验它呢?。
粤教版选修《马钧传》优秀教案粤教版选修《马钧传》优秀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粤教版选修《马钧传》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要求:1.掌握文言知识。
2.从马钧革新和发明的事例中,理解马钧身上刻苦钻研的实践精神。
二、教学重点:1.文言字词的正确运用。
2.正确认识传主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联系当今社会,深刻地理解马钧的实践精神。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生置疑,掌握文言知识,疏通课文内容。
一、图片导入新课:二、简介《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
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
作者是西晋初的陈寿。
《马钧传》(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九《杜夔传》裴松之注),这是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
原文开头还有这样几句话:“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
傅玄序之曰”,然后才是“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
这篇传记记载了一位古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反映了作者对善于创造发明的科技人物的同情,对那些只说空话、不重视科学实践的豪门贵族作了批判。
三、学生置疑,师生共同答疑(重点难点见练习)四、课文梳理1.总概传主出身2.科学革新精神3.叹息未得重视五、小结六、作业:你是如何评价马钧的科学实践精神的?请写一篇600字的小短文表达你的观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评价传主一导入:我们昨天已经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这节课我们来对传主进行评价。
二、学习本文的一些写法。
1.这个时期的作者更注意为下层人物立传,更注重情节和效果,颇有小说的意味。
2.表述带有主观色彩。
传记除了在叙述传主事迹的字里行间直接表明作者的爱憎感情外,文末常有一段文字,供作者作总结性的评价用。
《马钧传:马钧二异事》原文及译文(二)《马钧传:马钧二异事》原文及译文(二)《马钧传:马钧二异事》原文及翻译(二)裴松之【原文】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
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
先生曰:“古有之。
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
”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
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
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译文】先生任给事中官职时,有一次,和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关于指南车的事。
他两个说,古代根本没有指南车,记载上的说法是虚假的。
先生说:“古代是有指南车的。
我们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哪是什么遥远的事呢!”两人嘲笑他说:“先生大名是钧,大号是德衡。
‘钧’是陶器的模具,‘衡’是定东西轻重的,你现在这个‘衡’定不出轻重,还想做得出模具来吗!”。
先生说:“讲空话,瞎争论,还不如试一试可以见效。
”于是两人把这事报告明帝,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来,后来,他就把指南车造成了。
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又是没法用言语说清楚的。
从此之后,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技术高明了。
【原文】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
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此二异也。
【译文】他住在京师,城里有地可以种植菜蔬,但愁的是近旁没有水可以灌溉。
先生就制作了翻车,叫年轻人(童儿:年轻人)转动它,汲来的水可以自行倒出流到地里,翻车里外转动,效率大大超过平常水车。
这是第二件奇妙的事情。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先生为给事中①,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
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
先生曰:“古有之。
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
”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
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
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
先生乃作翻车③,令童儿④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此二异也。
(选自《三国志?杜夔传》注引《马钧传》)注释:①给事中:皇帝左右的一种侍从官。
②器之模:陶器的模型。
③翻车:龙骨水车。
④童儿:年轻人。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记言之虚.(2)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3)二子哂.之曰(4)患.无水以溉2.下列各项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功百倍于.常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B.夫何远之.有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C.患无水以.溉以.中有足乐者(宋濂《送东阳马生序》)D.先生乃.作翻车屠乃.奔倚其下(蒲松龄《狼》)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1)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
(2)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4.文中的马钧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1.(2分)(1)不真实的,假的(2)报告(3)嘲笑(4)担心2.(2分)D(A项为“比”、“到”;B项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他”;C项为“来”、“因为”;D项同为“于是,就”)3.(4分)(1)用空话争辩,还不如试一试容易见效。
(2分)(2)从此之后,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技术高明了。
(2分)4.(3分)马钧是一个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富于创造力的人。
启示:想得再好,说得再动听,不如付出实际行动,行动胜于空谈。
马钧传原文及翻译马钧传原文及翻译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马钧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钧传》原文与译文【原文】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
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
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译文】马钧先生,字德衡,是天下闻名的技术高超的人。
他年轻时过着游乐的生活,自己不知道有技术。
在这时候,他从不对人家谈到技术,又怎么谈得上有人知道他呢?【原文】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
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
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译文】他当了博士,生活贫困,就想改进织绫机,不用说什么人们就知道他技术巧妙了。
旧式的织绫机,五十综(综:织绫机上经线的分组)的用五十个蹑(蹑:织绫机上的踏具),六十综的用六十个蹑,马先生认为这样的设计费力费时,于是他改进机械,全都改用十二个蹑。
改进以后,可以随心所欲织出各种奇妙的花纹,织成后看上去像是天然形成的一样,又像阴阳二气反复变化无穷。
这正像制造轮子的工人(轮扁:古代制造轮子的工人)回答别人的询问:那巧妙的地方是没法用言语说明的,又怎么能用言语去检验它呢?【原文】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
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
先生曰:“古有之。
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
”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
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
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译文】先生任给事中官职时,有一次,和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关于指南车的事。
他两个说,古代根本没有指南车,记载上的说法是虚假的。
马钧传一、文言翻译的原则1、译文做到“信.”“达.”“雅.”●信,即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达,即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雅,即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
2、翻译时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即严格按照原文字句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特点,力求表达方法一致。
●意译,即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
二、翻译的方法:1、“字字落实”之“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器物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2、“字字落实”之“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句首发语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等衬词、虚词删去。
3、“字字落实”之“换.”主要是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同形异义词换成今义,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4、“字字落实”之“对.”逐字对译,字字落实5、“文从句顺”之“调.”把文言句中的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6、“文从句顺”之“补.”指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省略的成分常见的有主语、宾语、介词宾语、介词等)及跳跃的内容,句子之间的省略,应根据上下文补充完整通顺。
7、“文从句顺”之“变.”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
注意:我们是在“直译”--“留删换调补”不能解决问题时,才用“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8、“文从句顺”之“分.”有时可以把一句分成两句翻译9、“文从句顺”之“合.”有时可以把两句合成一句翻译,如互文。
10、“文从句顺”之“扩.”文言语言简练,翻译时有的意思要加以扩充,使句子连贯,语句通顺。
总结:二标准十方法●字字落实,留删换...对.●文从句顺,调补.....变.分合扩三、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翻译准确1、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
马钧传傅玄三、文本资料张金生:《马钧传》赏析今译先生名钧,字德衡,是天下著名的技术高超的人。
他年轻时过着闲适的生活,并不知道自己是个技术高超的人。
在那里,他也没向别人谈什么技巧问题,又怎么谈得上有人了解他呢?马先生做博士的时候,家中生活贫困,便在织绫机上动起脑筋来,这样一来,自己不说世人也知道他技术的高超了。
从前旧的织绫机五十个综就要五十个蹑,六十个综就要六址个蹑,马先生嫌它费时费力,就把它全都改造成十二个蹑的织绫机。
改进后的织绫机,可以随心所欲地织出各式各样的花纹,就象天然形成的一样,有如阴阳二气的变化一样无穷无尽。
这就象轮扁回答齐桓公所说的一样,不能用语言表达的事物,又怎能用语言来检验呢?马先生做给事中时,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说到指南车,高常隆和秦郎都认为古代没有指南车,书上记载的是虚言空谈。
马先生说:“古代有指南车,不过是你们没有去想罢了,哪里是什么遥远的事呢?”二人对他冷笑说:“先生名钧,字德衡。
钓是制陶时用的模型;而衡是用平衡量物体轻重的标准,既然你不能准确地衡量出轻重,还想作一切的模型吗?”马先生说:“空话争辨,不如用实践容易证明。
”于是二人便把这话告诉了魏明帝曹睿,明帝命马先生制作指南车,而指南车竟制造成功了。
这是马先生的第一件杰出的创造,又是一件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奇迹,从此以后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技术高超了。
马先生住在京城,城里有一块地可以用来种植蔬菜,但扰虑没有水灌溉。
马先生就制作了龙骨水车,叫小孩子去转动它,灌溉的水便自己倾流出来,循环地进出,它的功效比平常的旧水车提高无数倍。
这是马先生第二件杰出的创造。
后来,有人献上用木偶扮成的杂技,不过只能摆摆样子而不能动作。
魏明帝向马钧询问这种事说:“这种技巧可以改进不?”马钧回答说:“可以改进。
”于是接受命令开始制造。
用大的木材雕刻构造,使它的形状象轮一样圆,放在平地上,暗设机关,借水力发动它。
做成女伎们跳舞的样子,甚至可以叫木偶人敲鼓吹箫:做成杂技叠罗汉,叫木偶人做抛球、掷剑、走绳索。
《马钧传》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 有名的技术高超的人adj.-n. )也。
【判断句】少而(表顺承)游豫(过着玩乐的生活),不自知其(代词,指马钧自己)为( 是)巧也【宾语前置,自不知其为巧也】。
当此之时,言( 谈论)不及( 到)巧,焉可以(可以凭借)言知乎?为博士( 一种专门顾问性质的官员),居贫,乃( 于是)思绫机之变( 改进),不言而( 表转折,但是)世人知其巧矣。
旧绫机五十综(织绫机上经线的分组)者五十蹑( 织绫机上的踏具),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担忧)其丧功费日(费力费时),乃皆易( 更换)以(用)十二蹑【状语后置句,乃皆以十二蹑易】。
其奇文(奇妙的花纹)异变因(凭借)感而作者(制作出来的东西),犹(就像)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
此轮扁(古代制造轮子的工人)之对(回答adj.-n. ),不可以(用来)言(言语n. )言(说明v. )者,又焉可以言校(检验)也?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在)朝【状语后置,于朝争论】,言及指南车。
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虚妄,不可靠)也。
先生曰:“古有之。
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宾语前置句,夫有何远之】?”二子晒(讥笑)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用来.....的)定物主轻重,轻重无准而(表顺承)莫不模(造出模具n.-v.)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 容易见效,效n.-v. )也。
”于是二子遂以( 把)白( 报告)明帝【省略句,以之白明帝】,诏先生作( 制作)之,而(表顺承)指南车成。
此一异( 奇妙的事adj.-n. )也,又不可以(可以用)言(言语)者()也。
从是( 从此之后),天下服(佩服)其巧矣。
ē也.先生见诸葛亮连弩(用机械发射的硬弓),曰:“巧则(是)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效率提高)五倍【省略句,言作之可令之加五倍】.又患发石车,敌人于楼边悬湿牛皮,中之则堕,石不能连属(连续不断地。